16《诫子书》解析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案
3.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如“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文化背景:了解诸葛亮及其家族背景,认识古代家书的教育意义。
5.主题探讨:通过学习《诫子书》,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德。
6.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1)句子解析: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尤其是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举例:解释“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中的“夫”字的用法,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特点。
(2)文化背景的把握:对于诸葛亮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举例:讲解三国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教育观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诫子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自我勉励、自我约束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家书中的教育智慧。
(3)文化背景:了解诸葛亮及其家族背景,认识古代家书的教育意义。
举例:介绍诸葛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阐述古代家书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4)主题探讨:深入探讨勤奋学习、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克制欲望、培养品德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开展得相当顺利。他们能够将《诫子书》中的教育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出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时,应更加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以便让学生们的思考更加深入。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讨论成果,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这类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诫子书》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诫子书》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诫子书》(1)《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是蜀国政治家、军事家。

(2)文题解读: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诫子书”即诸葛,旨在告诫、劝勉的书信。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⑴[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⑵[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⑶[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⑷[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⑸[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⑹[明志]明确志向。

⑺[明]明确坚定.⑻[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⑼[致]达到。

(10)[广]增长。

(11)[淫慢]放纵懈怠。

(12)[淫]放纵。

(13)[慢]懈怠。

(14)[励精]振奋精神。

(15)[励]振奋。

(16)[险躁]轻薄浮躁。

(17)[险]轻薄。

(18)[治性]修养性情。

(19)[治]修养。

(20)[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2)[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23)[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4)[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5)[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6)[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⑶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⑸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答案】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⑹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答案】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6课 诫子书(第01课时)

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6课 诫子书(第01课时)

知识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避乱隐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曹,成三分天下之势。

刘备称帝后,他被拜为丞相。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北伐,最后病卒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陆游称赞他:“!”代表作有《》《》《》等。

2.背景探寻。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时写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社稷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封家书告诫诸葛瞻。

3.知识链接。

家训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写的训导之辞,诸如家诫、家范、家规、家书等。

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子女最基本的形式。

中国历代家训内容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其一,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其二,重视正确积极的教子方法;其三,培养功业理想和淡泊襟怀;其四,妥善掌握好交友接物之道;其五,明确读书治学的目的和方法;其六,针砭人生各种心理痼疾。

中国著名的家训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

参考答案1.孔明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重点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要是为了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2.本文是就哪几方面进行论述的?本文是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等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诫子书》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

《诫子书》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

《诫子书》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

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诫子书》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诫子书》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一、课题解析诫:告诫、劝勉。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句梳理读音:夫(fú)淫(yín)励(lì)治(yĕ)字词理解:1、一词多义“以”“成”2、古今异义“险”“穷”“去”3、词类活用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句子: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四、朗读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五、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

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至嘱,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取材于张之洞《诫子书》,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挟:依仗B.反足贻.堂上以忧贻:赠给C.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炙:熏陶D.即幸.不被人知悉幸:侥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言恨不一日离汝汝其.慎之B.然必令汝出门者.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C.治国之.道不一余五旬外之.人也D.诸前辈犹多不以.然以.从事于所学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B.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你纵使忧虑自己不能够成才,也要勿忘忧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C.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D.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你如果能百尺竿头,天天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虽有对儿子的委婉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的教导、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想念,写得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诫子书》解析

《诫子书》解析

《诫子书》解析《诫子书》是一本古籍,亦称为《论语·诫子篇》,由孔子传授给弟子子贡的教诲。

本文将对《诫子书》进行解析,深入探讨其意义和价值。

《诫子书》强调了修养和行为准则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质和成就的重要性。

它以一种直接而深入的方式激励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下面将对其中一些精华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书中强调要“爱人”。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对待他人具有真诚的情感和温暖的心态。

这种关怀他人的态度体现了人类基本的互助关系,也是社会和谐共处的重要基石。

孩子们读了《诫子书》后应该明白,要通过爱他人来培养友善、宽容和善良的个性。

其次,书中提到要“尊老”。

尊敬老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孔子在《诫子书》中强调孩子们应该尊重年长者,帮助他们,并从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中学习。

这不仅有益于孩子的个人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发展。

此外,《诫子书》也教导孩子们要“敬师”。

尊重老师,尊重学问是古代中国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育理念。

孔子认为,敬师是孩子们获取知识和培养品德的基本要素。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指导,积累更多的知识,进而成为更好的人。

还有一个重要观点是要“守时”。

《诫子书》强调了时间的珍贵和守时的重要性。

孩子们应该明白,时间是不可逆转的,要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每一刻,充实自己,成就理想。

只有守时,才能高效学习和工作,追求更好未来。

最后,《诫子书》提到了“廉洁”。

廉洁是在社会生活中遵循公正、正直、诚实原则的行为准则。

孔子强调了操守和诚实正直的重要性,这是孩子们成为有品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

总而言之,《诫子书》是一本重要的古籍,提供了孔子对于子弟教育的精辟见解。

它强调了爱人、尊老、敬师、守时和廉洁等重要的行为准则。

通过阅读和思考,《诫子书》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字数:539字)。

初中语文_《诫子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诫子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三、教法、学法设想: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解析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解析

放声朗读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澹泊(dàn bó)/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疏通文意
助词,用于句 首,表示发端
屏除杂念和干 扰,宁静专一
介词,引进动 作行为的目的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指操守、品行
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 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 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内心恬淡, 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不慕名利 没有什么可以 拿来,没办法
淡泊
立志
惜时
Hale Waihona Puke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 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 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去:意与日去 太丘舍去 (消失) (离开)
古今异义: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 懈怠 今义: 速度缓慢 2.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古义: 轻薄 今义: 危险,不安全 治:古义: 修养 今义: 治理
问题设置与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 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 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 个“躁”字,对比鲜明。

《诫子书》文章内容理解与赏析(简答题解析)

《诫子书》文章内容理解与赏析(简答题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内容理解与赏析(简答题)《诫子书》重点问题理解1、《诫子书》的内容主旨是什么?《诫子书》中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表达了作者对后代寄予的志存高远的厚望。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才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这样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3、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作者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作者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4、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1)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关系:诸葛亮主张淡泊明志,以静求学,以学广才,珍惜时间,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学是成才的途径,品德修养是成才的保障。

5、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句富含哲理,你是怎样理解的?观点一:“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了将来“有所为”。

观点二: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丰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有所为。

观点三:“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

《诫子书》全文的意思。

《诫子书》全文的意思。

《诫子书》全文意思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34年写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文章主要是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儿子,并表达出“教子修身养性,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以及宁静淡泊的重要,以及劳逸结合的意义”等中心主题。

一、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诫子书》开篇即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不断地修养身心,才能成为有德之人。

文章指出,修身养性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只有通过不断地修养身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二、告诫儿子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淡泊名利,不要被世俗的浮华所迷惑。

文章指出,只有志存高远,才能超越世俗的束缚,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同时,文章也强调了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三、讲明宁静淡泊的重要,以及劳逸结合的意义
《诫子书》中,诸葛亮还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性和劳逸结合的意义。

文章指出,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同时,文章也强调了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总之,《诫子书》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家书,它不仅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还告诫儿子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性和劳逸结合的意义。

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人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现代的人们有着深
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诫子书》注释、翻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注释、翻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习题【部编本七年级上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4、【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5、【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6、【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7、【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8、【广才】增长才干。

9、【[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10、【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11、【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12、【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3、【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4、【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5、【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6、【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7、【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诫子书》注释、翻译、选择、阅读习题带答案

《诫子书》注释、翻译、选择、阅读习题带答案

《诫子书》习题【部编本七年级上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4、【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5、【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6、【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7、【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8、【广才】增长才干。

9、【[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10、【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11、【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12、【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3、【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4、【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5、【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6、【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7、【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三、选择题: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解析】D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

2024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 诫子书教学课件ppt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明__确__、__坚__定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修__养_________) ③年与时驰. (____疾__行__,__指飞速逝去____) ④非学无以广. 才(_____增__长_______)
课堂检测
16 诫子书
(2)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整体感知
16 诫子书
岁月。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疾行,指迅速逝去。
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 又怎么来得及。 人住的陋室。
【译文】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是枯败衰 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又 怎么来得及(重新修正,进而奋发)呢!
知识备查
16 诫子书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 北襄樊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 ),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 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 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建兴十二年,与魏 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 西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 利于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课堂检测
16 诫子书
5.(2021·青海)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16、诫子书(教学)解析

16、诫子书(教学)解析
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 夺得根据地) 定南蛮,(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 大军平定) 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 北面与曹魏对抗)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 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水面偏能用火攻。 (指公 元208年,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 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深入探究
8、诸葛亮几千前前对儿子说的话, 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
拓展:惜时诗句、故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 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 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 确的时间安排。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 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 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 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 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 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 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 偏能用火攻。

七年级上册语文16 诫子书

七年级上册语文16  诫子书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旨在劝勉儿子要修身养性、治学做人。课堂笔记中,我们首先记录了课文的主旨,即诸葛亮通过书信形式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接着,重点词句的解析部分,我们详细记录了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关键句子的含义和启示。在文章结构方面,笔记中梳理了书信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此外,我们还总结了文章的写作特点,如语言简练、意蕴深远等。最后,学习心得和体部分,同学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认识到修身治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诸葛亮的教诲。通过这份课堂笔记,我们能够全面回顾《诫子书》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诫子书》内容和 内容解析

《诫子书》内容和 内容解析

《诫子书》内容:
诫子书
诸葛亮〔两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内容解析:
《诫子书》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与静
这部分是讲?
(他是怎么讲治学的)
学与才
学与志
淫:放纵 慢:懈怠
励:鼓励,振 奋 精:精神
• 淫(y 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轻薄 躁:浮躁 通“冶”, 陶冶、修 养
这部分是讲?
年纪
疾行,迅 速逝去
意志
岁月
形容词用作名 词,多数人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机朗 读,听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字 的读音,以及标出词句间的 停顿
• 夫 / 君子之行,静 / 以修身,俭 / 以养德。 非淡泊 / 无以明志,非宁静 / 无以致远。夫 学 / 须静也,才 / 须学也,非学 / 无以广才 ,非志 / 无以成学。淫慢 / 则不能励精,险 躁 / 则不能治性。年 / 与时驰,意 / 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没有什么 可以拿来 明:明确、坚定 志:志向
以:介词,引进动 作行为的目的, “用来” (还有“凭借”的 意思,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致:达到、到达 远:远大的理想
专心致志
使动用法: 使 …广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在学习上获得 成就
子:子女
《诫子书》
书是一种文 学体裁,书 信
诸葛亮
诸葛亮是谁?…… 请个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他
诸葛亮
•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 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 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 等,其中《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
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 ③对比论证:包括正反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 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 ⑤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 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 ⑦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归纳论证……
这是谁写给谁的一封 书信
诫:告诫
• 找找文中哪个字出现的次数最 多?
(以“学”字贯穿全文论证过程,突出中心论 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劝勉儿子要淡泊宁静,修身养德,明确志 向,勤奋学习,珍惜时光。
(四)拓展延伸 • 文中有一句现在常被人们用作 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你能不 能找出来?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对社会 没有贡 献 悲哀 地 破房 子 复:又 何:怎么 及:来得及 像枯枝落叶 一样衰残, 形容词用作 状语
这部分是讲?
(二)整体感知
刚才我们把文章内容从头到尾地梳理了一下,同 学们能不能结合刚才老师讲的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找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本文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本文主要运用什么论 证方法进行论述?
论证方法
•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 ②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
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 ③对比论证:包括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拿正反两方面作 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 ⑤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 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 ⑦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归纳论证……
本文主要运用什么论 证方法进行论述?
论证方法
•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 ②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
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 ③对比论证:包括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拿正反两方面作 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 ⑤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 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 ⑦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归纳论证……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则不俭,躁则不静)
(三)深入课文 • 哪个字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
(文中“静”的正面表达是用什么词语? 那其反面表达呢?)
好,现在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读的时候要注意词句间的停 顿,要读出古文的韵味
(一)通讲课文:
•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语气助词,用 于句首,表示 发端
这篇文章长不长,不长, 就一段话,那你们就自己 看书,结合课文下面的注 释尝试把文章翻译出来, 行:操守、言行举止 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 以提出来问老师,待会老 (提醒行还有 走 的意 思 师会请同学起来翻译,检 查你们的学习情况
议论文
•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 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 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
• 论点:
这篇文章你要提出的观点。 一般在文章的第一段,或 每一段的第一句
• 论据: 支持你观点的依据 • 论证: 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方法
•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 ②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
相关的警句推荐:
• 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与贫贱(陶渊明) • 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