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注册
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以下简称灌流器)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技术参考。
本指导原则系对灌流器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分说明和细化,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所涉及的灌流器,是指采用活性炭或吸附树脂等非特异性吸附剂材料,配合血液灌流装置,用于清除病人体内内源性和外源性药物、毒物的产品,但不适用于免疫吸附等其他以特异性吸附方式清除血液中毒性物质的灌流器产品。
1
其他非特异性吸附血液灌流器产品可参考使用。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1.概述
灌流器为Ⅲ类医疗器械,分类编码10-04-02。产品名称应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的规定,并解释申报产品名称的确定依据。
2.产品描述
说明灌流器适用范围、工作原理、灭菌方式、结构组成、原材料、性能指标、有效期以及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征等内容。必要时提供图示。
3.型号规格
对于各种型号规格的结构组成、功能、特征等方面加以描述,且应当明确各型号规格的区别。
4.包装说明
有关灌流器的包装信息,应当说明与灭菌方法相适应的最初包装材料。
5.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1)适用范围;
(2)预期使用环境;
(3)适用人群;
(4)禁忌症(如适用)。
2
6.参考的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的情况(如有)
申请者应详细说明同类或前代产品国内外研究及临床使用情况。描述本次申报器械与已上市器械(包括本企业已上市同类产品或其他企业已上市同类产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项目包括产品设计、适用范围、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原材料、灭菌方式、性能指标、有效期等,建议以列表方式列出。对于同类产品,应当说明选择其作为研发参考的原因。
7.原材料控制
提交灌流器所有组件使用的全部组成材料(包括主材及其所有辅材)的化学名称、商品名/材料代号、组成比例、供应商名称、符合的标准等基本信息。应明确每种原材料,包括添加剂、粘结剂及其他成分、使用量等。建议提供与血液接触的原材料生物学性能符合GB/T 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本指导原则中未标明年代号的标准适用最新版本,下同)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报告。对于首次用于灌流器的新材料,应提供该材料适合用于与循环血液接触的相关研究资料。
应详细描述吸附剂合成过程,阐明各合成过程中引入的引发剂、交联剂、催化剂、溶剂、包膜材料等组分,列明各组分的化学名称、结构式和分子量、各组分的作用。描述各组分的来源、毒理学信息、符合的标准、质控要求(包括相关残留控制要求)以及质控要求的确定依据(如允许限量等)。
3
原材料(含外购组件)应具有稳定的供货渠道,提供原材料(含外购组件)生产厂家的资质证明及外购协议,以及原材料符合的相应标准如:YY/T 0242-2007《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丙烯专用料》、YY/T 0806-2010《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及其他医疗器械用聚碳酸酯专用料》等要求的检测报告。
(二)研究资料
应当从技术层面论述申报产品性能、生物相容性评价、生物安全性研究、灭菌工艺、有效期和包装等。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产品性能研究
(1)设计特征:列明灌流器各部件的名称、结构、功能和材质信息,其中材质至少应包括化学名称、商品名/代号、组成比例。提供图样,内容应足够详尽。如产品具有特殊结构、组件等,应提供相应结构特征、参数和性能,以及针对性设计和验证的内容。提供图样,内容应足够详尽。详细描述各部件功能与实现功能的原理、途径与技术指标。
(2)物理特性
灌流器外观、血室容量、微粒脱落、渗磨圆球率、磨后圆球率、密封性能、耐温性能、吸附性能(对戊巴比妥钠吸附、对肌酐吸附、对维生素B12吸附)等指标,如有其他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它指标应一并提供,并提供其确定依据、所采用的标准或方法、采用的原因及理论基础。
(3)化学性能要求
4
还原物质、金属离子、酸碱度、蒸发残渣、紫外吸光度等。采用环氧乙烷灭菌产品,需对环氧乙烷残留量进行监控。
2.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应根据灌流器临床接触途径及累积接触时间,并参考GB/T 16886.1提供完整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报告。报告应包括:
●生物相容性评价的依据、项目和方法。
●产品所用材料的描述及与人体接触的性质。
●实施或豁免生物学试验的理由和论证。
●对于现有数据或试验结果的评价。
3.灭菌工艺研究
明确产品灭菌方法的选择理由,明确灭菌工艺和无菌保证水平,并提供灭菌确认报告。灭菌过程还应开展以下方面的确认:(1)产品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应考察灭菌/灭菌方法等工艺过程对于血液灌流器产品的影响。
(2)初包装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3)应明确灭菌工艺(方法和参数)和无菌保证水平(SAL),并提供灭菌确认报告。无菌保证水平(SAL)应不低于1×10-6。
(4)残留毒性:若灭菌使用的方法容易出现残留,应当明确残留物信息及采取的处理方法,并提供研究资料。
4.有效期和包装研究
有效期验证项目包括产品使用性能和包装完整性。可采用加速老化或实时老化的研究。实时老化的研究,应从产品定型后即开始进行。加速老化研究的具体要求可参考ASTM F1980《医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