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
《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授人以鱼”
还是”授人以渔”
《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张店区南定小学徐道林“授人以鱼”是传统式教学的代名词,就是传统式教学,就是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是为现代教师所不屑一顾的一种方法,仿佛只要一被定性为”授人以鱼”,那就是老古董了。
而“授人以渔”则是启发式教学的代名词,所代表的是新的教育思想,只要说这位教师是在“授人以渔”,那他一定是位现代型教师,是一位研究型教师。
但笔者却对时下流行的这两种说法不敢苟同。
有例为证,这是一节一年级语文课,老师在讲拼音的读法,可是有大部分学生不会读,这时教师还在想方设法引导,结果,学生这节课结束下来,仍是似懂非懂。
究其原因是有些学生确实不会读,这时如果我们用范读这种方式教给学生拼音的读法,那么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在数学课上对于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如果我们还要转上几个弯才告诉学生的话,那学生只会越转越迷糊。
从上例可以看出,在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教以方法,但有些时候,对有些知识,还是应该采用直接传授的方法,也就是授人以鱼为好。
在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上,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提素质教育我们就要抛弃传统教育的一切,难道传统的教育理念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因此,我认为对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应持批判的继承的态度,固本求源,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这样的教育才是创新型教育,这样的教师才是创新型教师。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答曰:二者兼顾,视学情而定,此为最好的教法。
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至理名言。
它告诫着人们,不要仅仅满足于给予他人一时的帮助和温饱,而是应该着眼于长远,帮助他人获取生存的本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自立自强。
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深远影响,不仅能够引导我们正确的行为,也能够激励我们积极地努力,让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更显智慧,更有温度。
这句名言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中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善者不足以为师”,其实质就是告诉人们,面对困难和需要帮助的他人时,并不是简单地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就能够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教导和引导,让他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摆脱贫困,实现自我价值。
这个思想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之心和教育之道,更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思想之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实际上是体现了一种人与人相处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有可能是家人朋友,也有可能是陌生人。
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给予物质上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本质,让他们能够学会自力更生,获得渔网,而非鱼。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授人以渔”呢?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而不是凭空臆想。
通过了解,我们能够更精准地帮助他们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真正地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给予真诚的帮助和耐心的指导。
帮助他人并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要经过细致的教导,让对方能够理解和掌握所需的技能,这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时间。
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励,让他们能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实现“授人以渔”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只有当我们自身具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时,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让别人从中获益。
这也是为什么“授人以渔”被视为高尚的品德和智慧的象征,因为它能够改变他人的命运,使他们拥有更自主更美好的生活。
“授人以渔”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句古老而又深刻的谚语。
它告诉我们,和其直接给予他人物资帮助,不如教会他们自力更生。
这句谚语的出处由来已久,然而其内涵却充满了智慧与启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句谚语不仅能够引导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也能够启迪我们的行动方向。
对人生而言,究其根源,也许授人以鱼比授人以渔更直接、更简单,但却只是暂时性的帮助。
授人以渔,则是为人带来了持续性的帮助。
但要教会他人渔,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我们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更需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要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人,需要时间和耐心,更需要感恩之心。
只有当我们以一种善良之心和智慧去做事时,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只要有了这种种,我们才能更好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人生。
在工作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适用。
有些领导善于将任务分配给员工,使其成为事情的主动者,让员工在工作中能自己动手,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这种做法,明显是授人以渔的体现。
相反,有些领导则喜欢将所有任务都亲力亲为,不给员工机会,这样做固然事情做起来更快捷,但却剥夺了员工的发展机会。
这些领导在做事时更应该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挂在心上,给员工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成长。
在教育事业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们不仅要教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如果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那么学生只是临时性地掌握了一些知识点,却没有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培育模式定将让学生错失在将来的发展机遇。
在社会事业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适用。
在扶贫帮困的工作中,有一些组织和个人善于帮助那些困境中的人,给予他们物资上的帮助。
这种帮助虽然能够暂时缓解他们的困苦,但长远来看并不能帮助他们真正走出困境。
相反,有些组织和个人则更善于帮助他们学会赚钱的方式,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脱离贫困。
谈教学中的“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
谈教学中的“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作者:孙志斌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08期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意思是给人一条现成的鱼,不如教人捕鱼的方法。
给予是一时的,能力是终身的。
这种重视能力培养,强调能力教育重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也是职业教育的中心理念。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更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广泛联系着日常生活。
在物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是中心目标。
什么是鱼?什么是渔?我们每天向学生传授的书本知识就是鱼,他们接受了知识,却往往没有自己捕鱼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这个弊端。
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却不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学生缺乏对学习的自主精神和兴趣。
而且在教师的包办之下,实际操作能力很差,完全不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捕鱼能力的渔夫,在他们完成学校教育之后,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两种本领,他们才会成为渔夫,终身可以捕到生活的鱼。
那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该怎样去做?首先,要明确教育是终身的目标。
因为职业中专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教学。
许多学生只把学校生涯视为跳板,认为离开学校后就结束了学习。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疑问,人的知识储备极为有限。
我们在课堂上教给他们的物理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用到物理常识。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不能间断的工作。
想要终身自学,就要具备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它是我们教学中出现的新课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很少被提起。
知识是鱼,而教师却不能成为永远提供鱼的渔夫。
他提供给学生的是那张网——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学生才会终生受益。
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论调世人耳熟能详。
它的含义是,教会别人如何钓鱼,比直接给别人鱼更有长远意义。
换句话说,这个谚语表达的意思是,让别人知道如何获取食物,比直接给他们食物更好,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在长远考虑下获得更多的好处。
下面文章将仔细探讨这个谚语的含义以及它的实践价值。
首先,这个谚语告诉我们,赐予别人一次性的物资,比如鱼,虽然能够暂时帮助他们解决饥饿问题,但是这种方法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只是一次性地给予别人物质,那么当鱼没有了,别人还是会面临饥饿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具有短期性。
而如果教给他们如何打渔,那么他们将更有可能获得食物,并且可以在未来避免饥饿问题。
这说明一种情况:在帮助别人之前,我们应该考虑他们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单单解决眼前的问题。
其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另一个涵义是,让别人参与到自己的生计中,帮助他们获得技能,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
当人们只有鱼,不知道如何捕鱼,他们无法独立地养活自己。
相反,如果他们学会了如何捕鱼,他们会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更有可能变得独立和自主。
教会别人生存技能,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生计依靠,可以提高他们的尊严和自尊,带来更多的长远价值。
另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意味着,让别人摆脱贫穷而不是简单地去解决贫困问题。
许多人认为,提供食物或物质给予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好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只是暂时缓解了贫困问题,而不是真正地解决它。
事实上,教给人们自助的技能,可以让他们不依赖于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通过赋予他们自我技能和能力,这样贫困群众可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和未来。
最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义不能够被限制在经济领域。
这个无挑杆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比如卫生,环境等等。
帮助别人获取自己健康和环境的知识,会把他们从不良的行为和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谚语是强调教几个人的技能和方法,而不是直接给他们物质的重要性。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作者:佟志玲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54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话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现在,我们还应该再给这句古语加上一句话,那就是,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意思就是如果如果能激发起一个人学习的兴趣来,方法和知识就跟容易掌握。
在初中众多科目中,很多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是最容易学的一门课,他们觉得书中的内容都懂,从而不感兴趣,上课可以不听,由于这样一种思想认识,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思品课的课堂常会出现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甚至有些学生把思品课当成了睡觉课,这种情况下,思品课的真正的育人功能根本没能发挥出来,作为一名思品课的教师,我深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品课学习中的重要性。
深知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下面我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做如下探讨: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思想品德课是初中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承担着育人的重要功能,同时思品课还是中考科目,所以在注重育人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明确了思品课的总体功能,在设计每一堂课时,就要在总体功能的指导下,制定出每一节课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把目标课前板书到黑板上。
这样,学生在每一节课前就非常清楚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呆着目标去学习,就会使学生比较专注,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用这种平等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让课堂洋溢轻松和谐,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起来,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互动中来。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故事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故事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
这个故事源自中国古代传说,讲述的是一位贤者的智慧。
有一位贤者,他走在河边,突然看到一个饥饿的孩子坐在河边,孩子眼中充满了无助。
贤者心疼,拿出里面一把鱼饵,投入河中,抓到一条鱼出来,给了孩子。
孩子谢谢了,得到鱼后,他就一个人回家了。
贤者看到了,就对自己说:“这个孩子只是吃了一条鱼,可是他饿的这么厉害,要是能教他如何钓鱼,他就可以一直有鱼吃了。
”
贤者说完,就把孩子叫回来,教他怎么用鱼饵钓鱼。
孩子学会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饿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授人以鱼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授人以渔则可以帮助他人长久自立,帮助他们获得自主和自立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智慧的表现。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的意思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的意思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后者的重要性。
虽然前者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是却难免会让你陷入长期困境之中,毕竟每个人都有惰性,想靠别人帮助而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显得过于被动和软弱。
所以与其直接给予他人经验和方法,还不如教给他们一些更为实际且适用的技巧和思维模式。
其实,这句话本身也并没有错误,只是将其看成一个矛盾体罢了。
两个字都包含着丰富的道理,那么究竟该怎样去平衡呢?换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知识可以传授,技巧和思维模式却需要靠自己领悟!”举个例子,我相信大家小时候应该都听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吧,渔夫把钓到的金鱼送给孩子,却发现孩子对钓鱼失去兴趣,反倒爱吃河里的鱼虾。
因此,作为老师或父母的我们在培养孩子学习某项技术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内心变化,否则不仅浪费了钱财,甚至耽误了孩子的终身发展。
在生活中同样如此,很多东西即使你亲手交给他,但他依旧不能融会贯通地掌握,最终还是会一无所获。
比如医院里有一名护士叫小美,她是新来的实习生,但在工作期间表现非常出色,深受病患好评。
原来啊,她在刚进入医院的第二天,便主动找到科室的护士长,请求分配一些轻松简单的任务给她做,并称只要完成就行,绝不挑三拣四。
这位护士长很欣赏她的态度,认为她十分敬业,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
结果几年过去了,科室里新招聘的护士陆续离职,唯独小美留了下来,凭借扎实的基础和勤奋努力,最终顺利考取研究生,实现了逆袭。
由此可见,拥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遇到机会时及时抓住才是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它既强调了知识、技巧等外部条件,又暗示了经验、思维模式等隐形资源的价值。
如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忘记了精神层次的追求,导致精神匮乏、焦虑感增加。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什么都学会,不管是读书写字还是算数英语,甚至连打扫卫生洗衣服等家务活儿也恨不得全权代劳,生怕孩子累着苦着。
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什么意思
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什么意思
意为:给别人一条鱼不如教给别人网鱼的方法。
原话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
《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仔细去揣摩,去理解,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在为儿女拼命地积攒下无数的财富,终有一天他们会把这些财富挥霍一空。
如果我们懂得传授给孩子们生存的本领,那么他们将来就会利用这些本领去获得属于他们的财富,而那些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他们不但能让自己生活的快乐,同时也会让身为父母的我们享受他们给予我们的幸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得体会
普及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必要途径。国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 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倡导勤劳致富和自主创业精神
勤劳是财富的源泉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辛 勤劳动,人们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
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培养
激发创新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方式 ,激发受助者的创新意识和灵感 ,培养其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业精神
鼓励受助者勇于尝试创业,提供创 业指导和支持,培养其创业精神和 实践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
引导受助者关注国际前沿动态和趋 势,拓展其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能力,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得 体会
目录
• 引言 • 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区别 • 授人以渔的重要性 • 授人以渔的实践方法 • 授人以渔的挑战与对策 • 授人以渔的启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01
02
03
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对比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授人以鱼”观念注重直接给予物 质或知识,而“授人以渔”则强调教授方 法和技能,使人能够自主获取所需。
04
授人以渔的实践方法
教育培训与技能传授
制定个性化培训计
划
针对不同人群和实际需求,制定 个性化的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 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等。
传授实用技能
注重传授实用性强、易于掌握的 技能,如职业技能、生活技能等 ,让受助者能够迅速应用到实际 生活和工作中。
强化实践操作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滨海县八滩第二中学糜海林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怎样寻找真理。
”送人一条鱼,别人可饱一回口福;而送人一套渔具,辅之以捕鱼方法,别人可饱终生口福,其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迅速增多,教师不可能把这么多的知识都教给学生。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掌握、运用,举一反三,形成技巧,达到再创造的目的。
一、授人以鱼目前,我们九年级语文课已经进入中考第1轮复习,总结以往的考试复习经验,我以为语文成绩和学生对教材的熟练程度成正比。
学生对教材越熟练往往成绩较好。
因此,我在复习时,往往把知识讲完后,要求学生把这些内容背下来。
月考成绩下来,出乎我的意料,平时背诵的很熟练的学生成绩却令人失望,尤其是阅读理解失分较多。
我找了个学生,我提出的一系列背诵问题,学生回答的很流利。
我陷入了沉思。
过一会,我另有心思的对学生说:“你是个特例,老师需要想一想,等我想好了办法,再找你。
”晚上,我静下心来寻思白天发生的事:这件事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必然会对我的教学产生怀疑,学习信心必然会动摇。
可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解决呢?经过查阅资料和同事们讨论和交流后确定为学习的方法问题:他只会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点,没有能认真理会教师的思维方法,因此,只会死记知识点,不知道如何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注意两点:第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不能说他死记硬背,而只能委婉的告诉他之前做得是对的,必须的,但还有不足;第二不能让他对老师产生怀疑;教师讲的一对,按老师要求做的也不行,而应该让他明白教师说的,做的有些是不形的,让他能记的知识,更重要的无形的,是让他理解的知识(如老师的逻辑思维方式)经过上述的思考和准备之后,第二天,我到了班级,对所有的同学说:“昨天,我和一位同学交流时,发现了有些同学背的内容好忘或者不知道这些内容如何用……”下面的同学都不约而同的点头,说,“嗯!”满脸期待,满脸渴望。
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辨析题
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辨析题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教学中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区别。
授人以鱼是指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而授人以渔则是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
文章指出,教师应该注重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点。
同时,文章列举了一些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最后,文章呼吁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授人以渔,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告诉我们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篇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教人知识,不如教人获得知识的方法B、送给别人鱼,不如送给别人渔网C、教人捕鱼,不如把鱼送给他D、给人以好的渔具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考点:考点名称:学会学习为什么说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①要奉献社会,就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②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具备报国之才。
③我们还不能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我们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能使自己成文未来的有用之才。
学习是生活的重要内容:①学习是个人经过练习,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得过程;②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③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需要;④学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⑤学习是将来参加建设祖国建设的需要。
初中学习生活有哪些新特点: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学习的理由:学校是知识的殿堂,进步的阶梯,;通过学习,发现和培养自己的潜能;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学校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
学校学习的特点:①学习内容:系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②学习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③学习时间:相对集中;④学习目标: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
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粤教版:①有目标,有计划;②能够集中精神,排除干扰;③不依赖他人,独立完成学习任务;④爱动脑筋,爱观察,爱提问;⑤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⑥经常使用工具书、参考书;⑦喜欢阅读,适当上网,拓宽知识面;经常与同学讨论问题;⑧今日事,今日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制订具体、明确、可行的计划开始。
教科版:①一心向学的习惯;②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③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④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⑤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⑦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故事
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故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故事如下:
从前,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很多鱼塘,但是村民们都不会捕鱼。
他们只能从河里捡些小鱼回家,而这些小鱼根本不够他们吃。
有一天,一个叫阿明的年轻人从城市来到这个村庄。
他看到村民们因为缺鱼而烦恼,便决定教他们如何捕鱼。
阿明告诉村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与其每天给你们小鱼,不如教给你们如何捕鱼。
”
于是,阿明开始教村民们如何使用渔网、如何选择合适的位置、如何掌握捕鱼的时机等。
村民们非常努力地学习,没过多久,他们就学会了如何捕鱼。
从那以后,村民们再也不需要为缺鱼而烦恼了。
他们学会了自力更生,不仅可以自己捕鱼,还可以将多余的鱼卖给其他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其接受别人的帮助,不如学会自力更生。
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技能和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浅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感谢聆听!
传授给学生既有知识,不如传 授给学习知识的方法。
“一课四构”
课堂教学的本质性
教学设计与实施尚未完全摆脱传统教学定 势和理念的束缚:“教”缺乏“活”, “学”缺乏“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阶 段仍占相当大比例,即“授之以鱼”太多, 而“授之以渔”太少。这个问题直接影响 课程实施的质量和品味。
摈弃传统的“授之以鱼”, 追求“授之以渔”
通过以“三维”目标、以“提高技术素养”为主 导思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 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勇于批判、勇于创新;遇 见实际问题能够把已有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 力,不是为了讲授方法而讲授,而是为了解决问 题而学习;有自学能力;善于自我评价和修正。 这需要激活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
“课前自觉,课堂自主,课后自学”
培养学生在课前自觉收集、整理信息资料 的习惯和能力;课堂通过互动学习,自主、 能动起来,使其温故而知新,达到课外 延伸学习目的。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浅谈“授人以鱼不 如授人以渔”
方案的构思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出处
一说是出自《老子》。原文:“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 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我在《老子》 八十一章中查了一下,并没有找到确切出 自哪一章。另一说是韩愈的观点。他的文 章我读的很少,也无从考证。
启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心得体会(通用21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心得体会(通用2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心得体会(通用21篇)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回顾和反思,是对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一种记录和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教导人要学会学习。
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我现在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送给人家鱼,不如教给人家捕鱼的方法。
比喻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这句话出自《列子·汤问》。
在该文章中,作者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位年轻人去拜见老师,请求得到做官的机会。
老师指着一条正在水里游动的鱼对年轻人说:“这鱼活着,可以供你玩赏,但你若想捉到它,难如登天。
”接着又指着水边的那块磨刀石对他说:“你先把这块磨刀石拿在手里,然后用水浇在上面,石头很快就被磨得很锋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是让人给你鱼吃,“授人以渔”是教给人怎样捕鱼。
“授人以鱼”实际上是一种懒惰的表现。
我们平时所说的“勤能补拙”,也是教育孩子不要光看眼前成绩,应当踏踏实实努力。
其实从这则寓言也可以看出来,这些最初分配鱼的人并没有教会这位年轻人钓鱼的方法,却是只管收获,不管喂养。
这实际上也给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这则寓言用“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对比,目的是说明一个道理,这就是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靠单纯的施舍是得不到人才的。
渔:鱼获。
比喻获得利益。
“渔”也作“渔翁”。
鱼,有的地方写作“鱼儿”;但是通常情况下,还是写作“鱼”。
“鱼”是“余”的本字,寓指财富。
如《左传·僖公十七年》:“天以余赐尔大命,俾尔炽而昌,无俾或承。
”又如《周易·豫》:“九三,大人造‘鱼’于东南,曰‘渔’”。
比喻可供使用的人材或钱财。
如《红楼梦》第十五回:“就是弄些银子给他们周转使,一则买鱼喂猪,二则打酒买油。
”形容轻松愉快的样子。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褒姒曰:‘吾见其大惊,汗出如浆,喘息嘘唏,不敢举动,以为触怒神明。
然见其平日之状,似无恐怖之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议论文【7篇】给人家鱼吃,还不如教会人家钓鱼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有谋生的本钱。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祁佩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祁佩乌市实验学校祁佩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题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有鱼吃是目的,会钓鱼是手段。
这句话说明,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
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
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谈到: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即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而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英语自学能力,对于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英语教学者应该而且必须赋予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价值,将让学生掌握“活到老,学到老”的技能,最终实现英语知识的“自给自足”。
法国政治家埃德加·富尔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可见,教学生学会英语学习才是最终目的,教师的教只是手段、方式和途径。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就成了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给人以鱼”所造就的往往是知识型人才,而“授之以渔”所造就的往往是学习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虽然知识型人才饱读经书、知识渊博,但缺乏一种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挖掘潜能的能力。
而学习型人才则相反,他不但能够吸收老师给予的知识,而且能够自我调控、自我挖掘、自我造就。
显然,学习型人才比知识型人才略胜一筹。
一、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新世纪与时俱进的当代英语老师,我们必须充分地意识到在有限的英语课堂40分钟的时间,教师要时时抓住任何有限的机会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与学”探讨张阿春福建省漳州市长泰一中(363000)“授人以鱼”亦或“授人以渔”?作为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既想让我们的学生知识丰富,又想让我们的学生能力超强,如果能够鱼和熊掌兼而有之,那是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
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填鸭式”、“满堂灌”,吃力不讨好,还备受他人的批评。
为什么?“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也!众所周知,再多的鱼总有吃光的一天,而拥有打鱼的方法却可以源远流长,解决生计问题,所谓“渔”者,是也。
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方法是否掌握即是学习能力高低的体现,也体现出作为高中生的素养。
下面,我就高中文言教学中某些问题,特别是学生学习难方面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探索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现实实践教学中的矛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学习能力方面有这样的一段陈述: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这就说明高中语文学习不但在知识文化积累上要深、广、博,学习方法上更要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而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特别是初中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感性领悟,而淡化了语文语法教学,或者有要求(作为选学的内容出现)但不列入考试范围。
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应试教学的需要,绝大多数的教师为了争取更有实效的教学,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从初中学生入学的语文成绩和上高中后的摸底考试成绩的对比即可很明确地看出)他们宁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使学生能够争取更好的成绩的内容的习题上,而忽略了学生长远的学习所需要的语法知识。
这种语法知识的缺失,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所构成的困难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有深刻的体会。
因为基本的语法知识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才会去运用,才会去举一反三。
在这点上,《课程基本理念》中对高中课程结构的陈述又验证了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认知上的问题”在高中文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可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认知上的问题,又怎么谈得上学习探究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对高中课程结构的陈述是: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
由此可以推知在进入高中一年级学习后所碰到的问题在以后的几大模块的学习中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广大的高中部教师与学生面前。
可见,如果没有好好地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所谓的“学习探究”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再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阅读鉴赏”中的第九点对文言文的要求特别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如果没有对语文句子结构成分的最根本性的认识,文言句式充其量只能用死记硬背的,而不可能做到“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而这也违反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的陈述。
这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在理科学生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例如有的理科学生理科科目特别好,思维非常活跃而对于语文却一筹莫展,除了文化知识积累的原因外,语法知识的缺失是否也是一点值得思考的原因呢?以上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践碰撞中所产生的一点火花。
作为一名高中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深切体会到语文语法知识在高中文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2高一年在文言文实践教学所碰到的相关实例在六年三届的高中教学实践中,我屡屡碰到相关的例子,而在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加以尝试,如强化记忆式,多例总结式,分析语法式(理解式),最终还是觉得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在语法知识上的相关知识才是解决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追根溯源,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
以下就2006-2007学年高中语文课本第一模块(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前所学内容)文言文学习中所遇到的与语文语法息息相关的实例进行说明,希望在教与学中找到一座桥梁,从而架设师生间的通道。
在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中,词性活用与句式最有代表性。
21词性活用。
词性活用可分为:(1)名词当状语(2)名词当动词(3)形容词当名词(4)形容词当动词(5)副词当动词(6)数词当动词(7)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语文必修l(人教版第一模块) 词类活用在课文中的部分例子名词作动词映带左右环绕一觞一咏喝一杯酒下江陵,顺流而枣也攻占向东进发与山僧饭讫而去吃饭与月上下上下荡漾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命名名词当状语东望武昌向东北涉玄灞向北村墟夜舂在夜晚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士少长咸集年轻的人年长的人世之……之观,常在于险远艰险遥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动词露湿青皋湿润近腊月下接近山中人王维白陈述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的尽头火尚足以明也照明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尽情享受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眼睛耳朵后世之缪其传而莫能名者流传的文字则其至又加少矣到的地方意动用法一死生为虚诞,齐彭疡为妄作一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侣鱼虾而友麇鹿侣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22句式部分。
句式部分与语法紧密相关的有:221倒装句(1)定语后置句(2)宾语前置句(3)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222省略句(1)省主语(2)省宾语(3)省介词(4)省谓语(5)省介宾▲语文必修1(人教版第一模块) 句式在课文中与语法相关的部分例子1、定语后置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客有(吹洞箫)者2、介宾短语后置旬(状语后置句) 当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以怀)亦将有感(于斯文)223省略句。
省主语(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村墟夜舂,(声)复与疏钟相间省介宾又有清流激湍映带(于其)左右省宾语引以(之)为流觞曲水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介词列坐(于)其次憩(于)感配寺省谓语人往,不一(述)(以上例子均选自第一模块课文《兰亭集序》《赤壁赋》《山中与裴秀才书》《游褒禅山记》)从以上课文实例中,不难看出如果对词性不清楚,他们会理解为什么在“下江陵,顺流而枣也”中“东”应该当动词,而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的“东”就应该当状语吗?同样,在意动用法中,为什么还有数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与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见,词性在帮助学生掌握词语活用的知识点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句式中,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定)+主+[状]+谓+(定)+宾”,而古代汉语的许多语序恰恰与这基本语序不合,才会有所谓的倒装句,它们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
试问,如果学生不理解这些基本语法,他们会追根溯源吗?他们会去探究吗?充其量也只能是死记硬背。
但以上大量的例子只是第一模块的部分实例而已,那么其他模块的更多实例昵?它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出现在广大师生面前。
所以,了解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是学生学习句式部分的基础,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文言句式的必经之路。
从以上分析的广大例子不难看出语法在文言文学习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法知识,这两部分的学习将非常艰难,更谈不上探究式的学习。
当然,这两部分知识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可能占着很小的位置,但它们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是构成语文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它们少而忽略了它们存在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我觉得作为一位能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高中生,完全有必要了解并掌握语文中的相关语法知识,更自信也更有把握地学好高中语文,并把它当作高中敲开高考语文文言关的钥匙之一。
3需要学习的简单语法及所用的方法以下我简单地把本部分涉及到的,学生又必须掌握的基本语法陈述出来,以供广大教师和学生参考。
31词性。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助词连词叹词作为高中生要理解这些相对简单,可用举实例的方式让他们加以理解即可。
例如:名词课本黑板窗户粉笔作业动词走- 哭笑听打闹形容词漂亮美丽崭新亮堂堂整洁数量词一个学生两朵花三粒米四座房子代词人称代词你我他她它指示代词这那这样那样副词非常特别很确实不(否定副词)介词从这里在教室对这事凭借手段32句子成分。
我们知道,句子成分可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其中与我们文言文句式(倒装句和省略句)基本无关的只有补语,可见,要学好高中文言句式非得学会语法中的句子成分不可。
同时在学习句子成分的时候,结合词性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构成谓语一般由动词构成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构成定语一般由形容词担任状语一般由副词担任介词与名词构成的短语叫介宾短语,一般充当句子的状语具体例子在这里就不再多加陈述了。
以上是语文语法中非常简单的一小部分,但作为高中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是“句式”与“词性活用”的学习却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认识“初中学生以语言为依托,以体验和感悟为主,审美观照和个性化阅读不作过高要求”的特点,转而认识到高中比较强调探究式学习,我们的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将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我们不能一味反复强调课改专家所谓的“淡化语法知识”,在某些时候碰到才略微带过,这种蜻蜒点水式的带过教学,对学生来说只能是“望梅止渴”,根本就起不到解渴的作用,反而让学生在一而再,再而三的碰到同样的困难面前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预见将会发生的问题,为什么不在接触困难前教给他们解决的方法呢?所以,要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走理解式的道路,也只有从根本上去理解“为什么”,才能在此基础上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反过来确实促进高中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
所以,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上所应具备的知识有没有足够的认识,关系到教师能否积极为学生创设学习文言文的条件,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做到“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深切感受到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前必须学习的语法内容与感受,在这里陈述出来,与广大语文教师交流。
敬请批评指正。
收稿日期:20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