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上语文《观潮》教案、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反思《观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在教学上,老师结合学校中年级语文教学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伟。

也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读促讲,感受观潮人的感情老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对比读,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达到教学的目的。

老师先在屏幕上出示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人们在大堤上等潮来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再提出问题“作为前来观潮的群众,人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找出表示人们心情变化的句子,通过自读、听同学读,对比自己与他人的朗读效果,从而理解人们的感情是由“期待—激动—平静”的变化,并通过朗读时语气的强弱、语调的高低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情感。

二、品味文字,感受潮来前的朦胧美1.品味“横卧。

老师指导学生理解“卧”字。

左边一个“臣”,像人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只有在趴或是躺着时才会上下排列。

右边一个“卜”,表示“人”。

“卧”表示趴着的人。

而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江面非常平静,一动不动的状态。

2.品味“若隐若现”。

老师先是让学生感受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这和谐、壮观的画面,再通过“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的独特景象,感受潮来前的朦胧之美。

三、以读促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教学潮来时这一部分,老师要求学生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自由朗读,并跟同桌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观潮》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壮观的潮汐景象。

课文以作者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潮汐的奇特、雄伟和变化多端,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具体的场景有较强的感知力。

但部分学生对潮汐现象可能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讲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潮汐现象,认识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景物、声音、动作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潮汐现象,认识生字词。

2.难点:学会从景物、声音、动作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潮汐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认读和复习生字词。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潮汐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潮汐的了解。

教师简要讲解潮汐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潮汐景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公开课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公开课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公开课说课稿附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了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总述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向往;第二段描绘了大潮来临前的景象;第三段详细描述了大潮的壮丽景象;第四段描绘了大潮退去后的景象;第五段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主要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描绘细腻的语言和景象,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同时,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可能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钱塘江大潮的了解可能有限,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潮、涌”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新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描绘的景象的想象和感悟。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查找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生字新词: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观潮》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描述了小男孩观察海潮时的种种感受。

该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目标1.了解海潮的成因和特点。

2.理解课文中小男孩的情感变化。

3.尝试用语言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展示海潮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海潮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 阅读课文学生课前阅读《观潮》,然后在课堂上通过轮流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3.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小男孩的情绪变化,并就小男孩在观潮时的感受展开讨论。

4. 创作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來表达自己对海潮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 归纳整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海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1. 优点•通过小男孩的视角来感受大自然,使学生更能融入课文情境。

•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2. 不足之处•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充分展开学生的创作活动。

•部分学生对海潮的成因和特点理解不深入,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教学。

五、改进策略1.增加教学时间,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和绘画时间,拓展学生的情感表达。

2.针对学生对海潮知识的不足,可以增加相关专题讲解或课外阅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六、总结通过教学《观潮》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还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感知世界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第【1】篇〗本课教学成功之处:1、在第1课时的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刚从三年级升到四年级,这是学生进入四年级的第1课,所以我安排了字词教学,这样有利于向学生逐步渗入课文,消除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从而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在第2课时的教学中,由学生画出有关句子,交流感受,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3、通过看到的、听到的,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从而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有限,朗读时间不多,未能很好地在读中领悟钱塘江的雄奇壮观。

改进方法:1、将生字词的认读作为检查学生预习的内容,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2、理解课题,比较"观潮"中的"观"和"天下奇观"中的"观"后,直接进入课文学习:"观"了哪些景象,为什么是"奇观”。

组织阅读讨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第【2】篇〗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1、《观潮》一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为了让学生更能入情入境,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并用录像引入课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潮来之时”的景象是全文的精华。

教学时我采用变序教学方法,直奔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加深对一部分精彩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我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辩析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潮来时的声间和气势,注重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索“潮水从远处涌来的形态和声音是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等,学生在合作中体现了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探讨氛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潮又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它是怎样产生的……”汽车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前进,我的脑海里翻腾着一连串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五、朗读课文1、轮读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六、小结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 观潮【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盐、屹”等生字,会写“潮、据”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的景象。

【教学准备】1.钱塘江大潮录像带。

2.词语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揭示课题。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个看过钱塘江大潮的人,都对钱塘江的秋潮大为赞叹,钱塘江大潮真的有那么壮观吗?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据”注意右边的“居”是“尸”字头,不是“户”字头;“滚”是左右结构,字形较复杂,书写时注意间架均匀;“顿”注意左半部分最后一笔是竖提,不是竖弯钩;“犹”的偏旁是“犭”,不是“扌”,右边是“尤”,不是“尢”;“震”是上下结构,下面部分是“辰”;3.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

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真正的读懂了课文。

2.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第【1】篇〗在设计本课教案时,我就一直在想: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

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因此,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例如:对课文中的新词,我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

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

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如以下练习1:本文中,作者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语句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为了让学生能将这些好词佳句进行积累并能恰当运用,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即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接是什么词语。

⑴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

⑵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

⑶形容水面辽阔,远处水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

⑷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

⑸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山崩地裂。

⑹形容气势很大──浩浩荡荡。

(这个复习词语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词义的理解,有比赛的形式进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我又设计了以下练习2: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潮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到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这一设计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第【2】篇〗《观潮》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观潮的规律和特点;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潮;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观潮的规律和特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观潮潮汐规律、观潮的意义与价值;基本技能:观察与描述。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如果学生们尚未有关于观潮的任何经验,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观潮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们明白为什么要去观察潮汐。

•引导学生们想一想,如果他们要去观察潮汐,应该注意什么,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讨论和提问。

2. 了解观潮潮汐规律•引导学生们观察身边的咸水湖、海洋等水体,观察它们的水位变化;•给学生们介绍潮汐规律,让学生们掌握潮汐高潮和低潮交替的规律;•引导学生们思考,潮汐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提问:“为什么潮汐会出现?”“太阳和月亮对潮汐有什么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观看视频•选择一些在不同地点拍摄的观潮视频,给学生们展示潮汐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们观看视频,仔细观察潮汐的变化过程,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潮汐特点和规律。

4. 带领学生们观潮•带领学生们到海边或其他合适的观潮地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浪涛的起伏变化,指导学生们了解分析潮汐规律,观察高潮、低潮时的水位,为接下来进行语言运用做准备。

•让学生们在观潮的过程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广博、神奇,引发学生们的浓厚情感。

5.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潮•引导学生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潮汐变化,自由组合成语言言简意赅的、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赞叹和思考。

6. 总结课程•通过本次观潮活动,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增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引导学生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海洋和生态环境,如何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教学评估•课堂上操作与观察——观察潮汐规律和变化;•语言表达能力——描述观察到的潮汐;•思维与创新——思考保护海洋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观潮》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观潮》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观潮》教学反思(通用15篇)《观潮》教学反思1部编版四班级上册的语文开篇之作《观潮》,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顺序特点时,学生在总结“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不是特别的精确。

当学生只说到时间顺序时,我马上继续发问:从哪儿看出来是时间顺序的?学生说到: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早上”“午后一点”“过了好久”。

“早上的时候潮来了吗?”“没有来。

”“那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点发生的事情总结为什么?三个字概括一下。

”“潮没来?”“潮还没来,那我们可以称为叫潮来什么?”同学们有点晕乎乎的了,我马上反问到:早上你准备来上学,但是还没有到学校,那段时间可以称为叫上学前,对吧?”“潮来前?”这样递进式的发问,使学生的思维紧跟课堂的节奏,看着他们一个个求真的眼神儿,感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成的课堂。

突然想起徐文祥老师执教《少年闰土》一课时的不断发问,学生紧跟步伐,丝毫没有时间松懈。

《观潮》教学反思2《观潮》是语文S版四班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

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述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异常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经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抓重点段,领悟钱塘江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做文章,经过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体会:抓住描述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从而引导学生层层深化地领悟钱塘江大潮的“奇”。

二、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壮观的景象。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阅历。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在海边观潮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潮汐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文学色彩。

教学中,我将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他们容易产生共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描绘细腻的情感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潮汐的原理和现象,掌握生词生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词生字:潮汐、澎湃、浩渺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内容理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想象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课文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4.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语言美。

3.讲解生词生字:讲解潮汐、澎湃等生词生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分析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5.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反思(优质完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反思(优质完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灵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好文章。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

《观潮》中描述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资料是课文的重点,而抓住重点词句来品味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是难点。

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成功之处在这节课中,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如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透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好地帮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

熟读自然就能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不足之处字词的学习太过粗略。

四年级是向高年段过渡的时期,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还是比较重要的,就这节课来看,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科学,对重点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线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

说白了,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

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四、改进措施因为教师的示范和参与有点“逾越”,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过大,让少部分学生有点跟不上进度,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地发现问题,学生学得更愉快。

总之,以后老师要在课堂上“舍得放”,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潜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

202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观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朗读课文,将视频传送至班级微信群,布置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视频。

【媒体应用说明:本环节教师通过微信收集课前相关的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环节提前到课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追逐一场水的盛宴。

板书:观潮(指导书写“潮”)(齐读课题。

)【运用希沃中的汉字功能学习“潮”。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出示学生预习时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听,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依旧笼罩薄雾蒙蒙霎时横贯恢复(3)检查多音字情况【运用希沃动画功能,色差功能检查生字词。

】(4)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相机出示思维导图: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5)游戏: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运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超级游戏,进行辨认。

】三、朗读感悟、发展语言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呢?2.自由练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水的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把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篇一《观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播放大潮的实况录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并且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中的重点词句,尤其是描写大潮声音和颜色的那几个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等等,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学习过程中,还重视了对描写顺序的引导学习,从课文词句中感受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与写作方法。

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篇二《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

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因为我们班上读得好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朗读不够到位,唱读现象严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

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就应该读节奏,读出情感,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提前搜集课文相关的音频,图片资料,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感悟。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钱江潮的雄伟气势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脑中浮现画面。

然后让学生复述情景,尽量用上课文中的生动词语。

从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三、随文识字。

在理解生字、词语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随文识字,结合一定的语境,理解词语,感受表达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_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_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四班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实施,四班级上册第一课《观潮》已经授完,上午对比新教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后反思。

《观潮》属于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以前S版的四班级教材也有这一课,由此可见这一课在学校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教授之前,我确定教学重点为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丽,并在电脑上下载了相关的PPT,盼望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感受大潮的声音和外形。

我的教学设计也是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绽开的:养成上课仔细倾听的习惯,能正确听写出课后词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娴熟娴熟复述课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宏伟,课文学完后赏读《浪淘沙》进一步感受文本;总结课文之后教给同学观看挨次和写作方法,鼓舞同学在作文中真实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会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用了三个课时最终教授完《观潮》这一课,可是总觉得遗漏了什么,重新研读新教材,反问自己双线训练做到位没。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自然之美,人文要素是推举一个好地方并写清晰推举的理由。

反思今日自己的教学,发觉人文主题落实的不够到位,只有在教学环节中始终渗透同学对大自然的赞美喜爱之情才能激发同学推举一个好地方的欲望,看来统编教材的双线训练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行。

因此在下午的课堂上,我又花了非常钟的时间再次捋顺课文的思路揭示文章主题引起同学共鸣,引导同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留意观看身边的漂亮景物,以此为本单元的写作之旅埋下伏笔。

新教材双线并进的单元结构,呈现了确定的语文课程,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身。

很明显,这节课,我以语文要素为主,走进了“跟着课文的思想内容跑”的误区,掉进了“教学问”的陷阱。

而这正是以前教学惯性使然。

用好教材的关键在于从核心素养动身,精确定位语文教学目标。

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反思

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反思

1 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的描写顺序。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壮美。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重点)4.初步了解诗歌《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释题,(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思考: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反馈指导。

3.师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

学习时,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释题。

提问: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

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等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观潮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看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颤(chàn)动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板书:1、观潮潮来前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潮来时远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近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教学反思:本课是本册的第一课,也是本期的第一课,两个月的暑假生活,估计学生的状态不是很好,课前我作了一些积累准备。

描写秋天的句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美套美”。

本課的語句非常优美,用词丰富在教法上主要以“读”为本。

“学生多多,老师少少”进入新课时,我除了积累,没有任何新的准备。

课前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背景,理解内容。

钱塘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河流之一,是浙江省的最大河流。

鼓励学生认真读课文,弄清钱塘潮形成的原因,找出句子相应的句子结合资料袋弄清钱塘潮的原因。

比如:雄伟壮观的钱塘潮的成因除日月形力影响外,还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具体内容:资料)学完本课感叹甚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时归不了位,因此,本课的收获也不理想,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感悟阅读习作与积累衔接本课运用了连环的比喻。

为了使学生在语感上有感觉,并板书了描写秋天特色的句子。

如:1 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令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2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3 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同冬一样迷人。

用语言激发学生感悟心语,倾吐自己对文本内心感悟。

感知“天下奇观”概括主题思想。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奇丽,壮美的自然景观。

在阅读本文时,注重心语的感悟,如:观潮来,变化万千,气势磅礴,看潮去,余波汹涌,漫天着地。

感叹“钱塘江潮甲天下,海宁大潮冠钱塘”钱塘江大潮的奇丽与壮美,为之震撼,为之沉醉。

同时更为我们能拥有如此非凡的自然奇观而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二、感悟写法与妙笔本文恰当地使用了连环喻。

什么是连环喻?连环喻是指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事物,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为了突破这知识,我出示了“连环喻”式的句段。

如: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秋天就像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洋溢丰收的喜悦;秋天就像是海归来的渔船,满载人们的欣喜。

本课就巧妙地使用了连环喻。

在学生感悟修辞的基础上引进文本,“读读勾勾”。

我巡视了学生读书情况,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勾画准确。

如“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一连串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大潮来时的形状,颜色与声音,震撼人心。

学生勾画句子并不是难点,难的是如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尤其是在写作中,这种修辞手法能为文章直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那么,怎样恰当地去使用这种连环喻呢?首先,要抓住事物的几个方面。

其次,要根据本文特点,选择恰当的喻体。

最后,要精心地选择比喻的种类。

为了突破这点,在我们本地有一个大型的水库,有几百亩地才修建成的水库,我布置学生去认真观察一下,在我班,大部分学生都很熟悉,有孩子说,水库像一只巨大的公鸡,水是墨绿色的,要是夕阳西下时,湖水就成红色的,不停地跳动,蓝天倒映在水中,显得更绿,绿得深邃……我借机引导学生设置连环喻的句式:水库像一只巨大的公鸡,碧绿的湖水像一块巨大的玉镶嵌在“公鸡”的腹部,湖水清澈见底,犹如一面镜子,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倒映其中,好似一幅奇丽的水彩画。

接下来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景物。

(习作另安排)三、感悟文中衬托之笔这篇课文,作者除了直接描写大潮的雄伟,壮观之外,还巧妙地运用了衬托的方法。

如“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昂首东望”“踮着脚”等词语的运用,这些词语在文中,不仅突出体现在观潮者的神态、动作的描写上,也使我们能体会到观潮的盛况,相应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衬托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在这知识点上,我针对我班学生的作文基础不是很难,告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任何一种文体,在写作的技巧上用上衬托的方式,能使事物突出得更为具体,自然,给人以理所当然的悬念。

四、感悟综合学习以积累为主,文中的优美句词,鼓励学生自己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名诗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