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通知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8%)明显好于对照组(62.9%),二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颅内压高者另给予20%甘露醇0.5~1g/kg静脉滴注,每日3~4次,直至高颅压症状改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连续冲击治疗2d[3]。
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用药后48h,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开始结痂,无新皮疹出现;有效:用药后48h,症状及体征改善;无效:用药后48h,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及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c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表1)由表1可知,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
由表2可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4.8%)明显好于对照组(62.9%),二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手足口病是夏季好发于1~4岁幼儿的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特征是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散在分布的斑丘疹、疱疹;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可自行恢复;重型患儿容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进而发展为以呼吸衰竭为主的全身多脏器衰竭,造成患儿死亡[4];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病毒71型,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以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
卫办医政发[2010]7号
卫办医政发[2010]7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随着我国气候变化,春节即将到来,人员流动频繁,甲型H1N1流感处于高发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也即将来临,医疗救治工作形势严峻。
为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工作对重症与危重病例实行集中救治。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将重症与危重病例集中收治到具备重症救治能力的定点三级传染病医院或三级综合医院。
危重病例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对于未达到危重病例标准,但病情进展迅速、有可能成为危重病例的,根据医疗救治需要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
不具备重症与危重病例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要及时将重症与危重病例转诊到定点三级传染病医院或三级综合医院;不适宜转诊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省级、市级专家就地进行积极救治。
加强重症与危重病例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
要增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早期发现和识别意识,对于出现流感样症状的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重症与危重病例中疑似病例与临床诊断病例,要尽早进行抗病毒等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在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中,要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充分发挥省、地市级专家组的作用。
专家组要加强对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指导,要参加重症与危重病例的医疗救治。
要充分发挥省际对口支援的作用,加强支援省对被支援省重症与危重病例医疗救治工作的支持。
各地要尽快按辖区内人口1%比例落实奥司他韦的储备,并及时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下拨上述抗病毒药物,确保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医疗机构都有一定数量的奥司他韦储备。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官方版
手足口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手足口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ICD: B08-4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卫发明电〔2010〕)。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急性起病,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13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卫发明电〔2010〕)。
1.隔离: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隔离。
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3.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病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4.重症病例的治疗:(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控制颅内高压,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4)呼吸、循环衰竭前期转ICU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B08.401手足口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血生化、心肌酶学、活化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3)手足口病RNA检测;(4)肝胆B超、胸片、心电图。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卫生部
【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年(卷),期】2010(008)002
【摘要】@@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总页数】4页(P125-127,133)
【作者】卫生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的通知 [J],
2.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J],
3.卫生部发布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J], 中远
4.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J],
5.《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手足口病的一般治疗与病因治疗 [J], 蒋荣猛;杨涛;邓慧玲;李兴旺;陈强;尚云晓;吴星东;杨巧芝;俞蕙;张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压氧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 关键词 】 高压氧 ; 手足口病 ; 病 毒性 脑炎
di 1 .9 9jsn17 — 9 52 1 .1 7 o : 03 6 /is. 4 4 8 .0 22 . 5 . 6 0
手足 口 是 由肠道病 毒引起 的急性传染 病,以柯 萨奇 A 病
组l 6型 (oA 6、肠道病 毒 7 型 (V 1多见,多发 生于 学 C x 1) 1 E 7) 龄前儿童 ,尤以 3 以下年 龄组发 病率最高。患者和 隐性 感 岁
需 的 ;5 对可疑而 又无法 明确定性 的病 例可进 行 临床实验 ( )
理疗等 手段 ; 而疑 为股骨头坏死者则采用促 进扩张血管、改 善 微循 环及减 低骨 髓 内压力等 方法 。治 疗一段 时 间后进行
【. J 中华骨质疏 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 1 , ( : 1 . ] 0 1 41 l 0 )一
2 。5 患者脑脊液 白细胞 数增高,(2 3 0X 0几,多 力恢复正常、头颅 MR 恢复正常为有效 。治疗 2个疗程临床 5例 O例 1 5 ) 1 I
① 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 医院
通讯作者 : 赵振升
山东
潍坊
220 650
症状、肌张力、头颅 MR 仍未恢 复正常为无效 口。 I 】 1 统计 学处 理 . 5 采用 P MS31 E . 统计 软件进行 分析,计数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如下治疗 :1对 症处理 ,密切监 . ( ) 收治手足 口病合并病 毒性脑炎 患儿 10例。现将笔者所在 科 测 心率 、呼吸、血压、脉搏 、体温、尿量、血常规 、电解质、 0 收治 的 10 0 例重 症手足 口 病合并 病毒性脑炎 患儿 临床特点及 肾功能等 , 视病情行物理 降温 , 服退热药物首选 布洛芬。( 口 2 】 治疗体会报 道如— o F
重症手足口病25例分析
临床 表现 :发病 时间 2~6 ,平 均 3 d d . 。住 院 6 时问 1 3 。≤7 ,1 ~1d d 5例 ,占 6 %。体温 3 ℃ ~ 0 7
3 . ̄ 94C,平 均 3 -c 。全 部 病例 均 见手 足 、手 口 、 83【 =
吸 、立 即给 予气 管 插 管机 械 通 气 ,吸 出 大量 粉红 色泡 沫痰 ,人 院后 1h出现血 压下降 ,2h出现心 9 2
静脉 注射 ;0例 予 苯 巴 比妥 钠 ( 1 5~1 ) g k - 次 0 m ・g ・
治疗 。
龄 4月 半 ( V 1阳性 ) E7 ;本 组 病 例 中 除发 热 、皮 疹 表 现 外 ,最 主要 的 临 床 表 现 是 神 经 系统 损 害 ,
6 .改 善 微 循 环 :3 5例 出现 汗 多 、指 端 凉 症 状 ,予盐 酸山莨宕 碱 ( .~05 m ・g ・ 03 .) g k 次 治疗 。 7 .呼 吸机 辅 助 通气 :5例 使 用 有 创 呼吸 机 辅 助 呼 吸 ,最 长 带 机 时 间 5 ;8例 使 用无 创 呼 吸 机 d
5 .控 制 惊厥 :1 2例予 地 西泮 03 g k 次 .m ・g ・
在本 组病 例 中 1 ~3岁婴 幼儿 为 重症 手 足 口病 高 发年 龄段 ,约 占发 病数 的 6 . % ,其 次 为 3 76 7 ~5
岁 者 ,占 2 % ,1 以下 者仅 占 5 ,最小 发病 年 0 岁 %
例均 为 3岁 以 内幼 儿 ,病 程 <3 ,诊 断 明 确 至 死 d 亡时 间最 长 间 隔 2 h 9 ,4例死 亡病 例 临 终前 均 表 现
神经 源性肺 水肿 。
断病 毒进一 步损 害 、颅脑形 态学 改变 不严重有 关 。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1)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1)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内疱疹、手
足皮疹和发热等症状。
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手足口病,卫生部专门发
布了《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以下是该指南的相关要点:
一、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掌和脚底出现皮疹,同
时伴有发热等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和幼儿园人群中,一般经
过7-10天即可自行恢复。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和口-口传播途径传播,患者的粪便、唾液、
呼吸道分泌物等均可成为传播源。
因此家庭、幼儿园及学校是手足口
病易发传播场所。
三、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同时可采用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饮食
卫生,避免食用生、熟不熟的食物;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有效消毒卫生;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对幼儿园和学校卫生的
管理。
总之,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只要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炎琥宁佐治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
1 2 治 疗 方 法 .
2组 患儿体 温恢 复正 常时 间 , 疹 、 皮 口腔 及 舌 部 疱 疹 消退时 间 的比较见 表 1 。
表 1 2组 患 儿体 温 恢 复 正 常及 皮 疹 , 口腔 、 部 疱 疹 消 退 时 舌
素。 1 3 观察 指标 .
是 由多 种肠道 病毒 引 起 的 儿 童传 染 病 , 发 于 5岁 多 以下 的 婴幼儿 , 床 以发 热 和手 、 、 临 足 口腔 等 部位 的
皮疹 , 溃疡 为 特 征『 , 数患 者 可 引起 心 肌 炎 、 水 】 少 ] 肺
体温恢 复 正 常 时 间 ( 儿 用 药 后 腋 下 体 温 ≤ 患 3. 7 0℃ , 且持 续 2 4h及 以上 的 时 间) HF 、 MD 皮 疹 症状 消退 时间 ( 新 的皮 疹 / 无 疱疹 和 口腔 溃 疡 发 生 , 原有疱 疹/ 疹 结痂 或脱 落 ) 口腔 溃 疡 愈 合 时 间 皮 及
下。
重症转 化率 : 从普 通型转 为重 症 ( 中枢 神经 系 如 统损 伤 、 肺水 肿 、 心衰 、 呼吸衰 竭等 ) 的患 者 比例 。
1 4 统计 学方 法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应 用 S S 3 0软 件进 行 统计 学 分析 , 量 资 P S1. 计
1次 ・ _ 。2组 均 5d为 1个 疗 程 。2组 同 时给 予 d。
收 稿 日期 :2 1 — lI 0 11-1
实 用 临 床 医学 2 1 0 2年 第 1 3卷 第 3期
等。
肿、 无菌 性脑膜 炎 等 严 重并 发 症 , 危 及 患儿 生 命 。 可
手足口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培训试题及答案手足口病培训试题及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对被考核者的知识才能进行考察测验。
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手足口病培训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单项选择题(每项均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30分)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A)A、5岁以下儿童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B)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B)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4.下列哪个是错误的:(D)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C、以支持疗法为主D、主要是抗菌治疗5.我国哪一天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B)A、08年5月1日B、08年5月2日C、08年5月3日D、09年5月2日6.手足口病病例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在3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A)A、普通病例B、疑似病例C、重症病例D、危重病例7.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D)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留疤痕C、出诊部位在手、足、口、臀D、与药疹类似8.关于手足口病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A、病原体分布广泛,但生存能力弱B、病毒型别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C、隐性感染多,轻症病例多D、传播途径多元,患者传染期长9.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D)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D、手、足、口出现皮疹10.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C)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C、普通病例高热时要给予及时处理,如退热药无效,应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可用激素作为退热药D、手足口病患儿不要接触患其他疾病的儿童,避免交叉感染11.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并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D)A、乙类,12小时B、丙类,12小时C、乙类,24小时D、丙类,24小时12.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C)A、心源性肺水肿B、肾性肺水肿C、神经源性肺水肿D、高原性肺水肿13.关于手足口病病例处置流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2000-2014年医院感染相关要求规范指南设计
传染病管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2010
传染病管理
卫生部办公厅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通知
2010
传染病管理
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
2010
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2010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2013
传染病管理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
2013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诊治与预防专家共识
2013
国家标准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2013
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013
卫生行业标准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2009
传染病管理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2009
传染病管理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指南
2009
国家标准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
2009
国家标准
擦手纸
2009
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2009
卫生行业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2009
卫生行业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如果您需要原文件,麻烦老师您留言到<感控蓝蜻蜓>,例如:《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您的邮箱。我们会第一时间将文件发送到您的邮箱。
2013
重点部门管理
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通知卫发明电〔2010〕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我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结合我国手足口病诊疗实际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相关资料,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现印发给你们,以指导医疗机构科学、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同时废止。
卫生部办公厅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2〕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进一步规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特别是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应对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部组织制定了《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第一条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二条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三条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时,发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第四条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
第五条发生暴发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一周至调查之日,并填写《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见附表),上报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常出现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与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及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us A, CVA)的 2、4、5、7、9、10、16 型等,B组(Coxasckievirus B, CVB)的1、2、3、4、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 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等。
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观察
五 项倡议 是 指“ 信 念 装 在 心 上” “ 微 笑挂 在 把 、把 脸庞 ” “ 奉 献 洒 向社 会 ” “ 创 新用 在 手 中” “ 、把 、把 、 把 模 范带 在身边 ” 把 信念 装 在心 上 ” 。“ 就是 加 强 自身 的
教育、 管理 、 监督 , 严格 遵 守组 织纪 律 , 实 际行 动捍卫 用
病毒 等治 疗基 础 上 , 用 康 复 新 液 ( 明 赛 诺 制 药 有 加 昆 限公 司生 产 ) 在患 儿 口腔 溃疡 处 外 涂 、 漱 或用 喷 嘴 , 含 将康 复新 液直 接喷 洒在 口腔 溃疡 处 , 4~5次/ 。 d
2 结 果
意 识。 其 中五项 倡议 活 动在 全 国医 药卫 生系统 中获得
光明 中医2 1 0 1年 1月 第 2 6卷 第 1 期
C G M Jnay2 1 . o 2 . J MC aur 0 1V l 6 1
‘1 1 ・ 0
康 复 新 液 治 疗 手 足 口病 口腔 溃 疡 的观察
辛 煜芳 黄 忆
摘要: 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手足 口病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给予常规抗病毒等治疗基础上, 目的 加用康复新液。在患 儿口 腔溃疡处外涂、 含漱或用喷嘴将康复新液直接喷洒在 口 腔溃疡处。结果 用药5天疼痛消失, 能正常进食, 腔溃疡痊愈。 口
合, 以高 尚的道 德 情操 , 谨 的科 学 态度 , 严 赢得 患者 的
爱戴 和 尊敬 。
‘ 杨 李 一江 )
家人 心 理上带 来 巨大痛 苦 。我 院应 用康 复新 液 治疗手 足 口病 口腔溃 疡 , 取得 了较 好 的效果 , 总结 如下 。 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 陈柏 兴 , 2] 陈峰 .康 复 新 液 治 疗 小 儿 口腔 溃 疡 8 0例 [ ] 华 西 药 学 J.
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和重症的早期识别
(三) 临床分类
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2.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 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 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 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 或消失。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 和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台州市立医院预防保健科 陈美芸 2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 1972年美国首次分离出EV71病毒 1973、1978日本二次流行(EV71病毒) 1981年我国上海首次报道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患儿中分离出EV71病毒 1997年马来西亚流行 (EV71病毒) 1998台湾流行 2008我国东南部流行EV71。
七 处置流程
1、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2、重型病例应住院治疗。 3、危重型病例及时收入ICU救治。
七 处置流程
门诊治疗:在家观察,应告知家属在病情变化时 随诊。
详细交代观察内容
持续高热 精神差、呕吐 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皮肤花纹、四肢凉
临床诊疗流程
病例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生部办公厅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
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
图(2011年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 《传染病学》第8版
基层医院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基层医院手足口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加用布洛芬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加用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治疗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疗效。
方法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对照组313例,观察组351例,加用布洛芬治疗;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43例,加用丙种球蛋白和甲泼尼龙治疗。
结果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重症病例的病情加重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
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基层医院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时加用小剂量布洛芬有疗效;治疗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时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有疗效。
【关键词】手足口病;布洛芬;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疗效分析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编号:a2012662)作者单位:528244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即手、足部位)斑丘疹及水疱样皮疹,大部分为普通病例,少数为重型病例,极少的为危重型病例。
近年我国手足口病呈流行现象,部分地域暴发流行,重症病例增多,死亡病例也在增多,防治普通病例进入重型病例,防止重型病例发展为危重型病例尤为重要。
进行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重型病例在基层医院治疗方法的对照研究,可能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有价值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入住院手足口病入选664例,年龄6个月至5岁,男女不限,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是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入选:就诊时诊断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直接转入儿科icu救治);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手足口病患儿;入选前72 h内曾接受布洛芬、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的患儿。
入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普通病例对照组313例,观察组351例;重症病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43例。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曹永宁;王永莉【摘要】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以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9.07% (P< 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口腔溃疡消退、疱疹消退时间以及总病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能明显缩短发热、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消退时间,临床效果显著.【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4(023)009【总页数】2页(P1730-1731)【关键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作者】曹永宁;王永莉【作者单位】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陕西铜川727000;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陕西铜川72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5手足口病(HFMD)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小儿传染疾病,由柯萨奇病毒和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及肛周部位发生皮疹或疱疹,严重时可引发脑膜炎、肺炎、心肌炎等重症,危及患儿生命[1-2]。
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多以抗病毒、对症和其他支持治疗为主[3]。
笔者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佐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4]和《手足口病诊疗指南》[5]中的诊疗标准:(1)起病急,伴有发热症状,平均体温在38.5℃以上,另可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2)手足掌部位见不痛不痒的皮疹或疱疹,部分患儿肛周或膝部亦出现皮疹或疱疹;(3)具有流行病学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
通知
【法规类别】传染病防治
【发文字号】卫发明电[2010]38号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2010.04.20
【实施日期】2010.04.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通知
(卫发明电〔2010〕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我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结合我国手足口病诊疗实际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相关资料,研究制定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现印发给你们,以指导医疗机构科学、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卫办医政发〔2008〕197号)同时废止。
卫生部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
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
乳酸水平升高。
(三)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四)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五)病原学检查。
Cox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
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六)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物理学检查
(一)胸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二)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三)脑电图。
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四)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
少数病例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