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填空

合集下载

古代文论

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2. 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说和“知人论世”说,这确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3.《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4.《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6.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主张诗歌重在抒发感情,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7.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要求文章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想鲜明、语言精警。

8.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说,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的自身特点联系。

9.李清照在《词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张炎的《词源》则对词提出了“清空”和“意趣”的审美要求。

10.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真心,提出了“童心”说;而后受其影响的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则提出了“性灵”说。

11.清代的李渔在《闲庭偶寄》中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这是指一部戏曲的要有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12.王国维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这是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 )。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2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D )。

A.“不平则鸣”说B.“疾虚妄”说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D.“发愤著书”说3. 提出作诗“取境”有难、易两种情况的古代诗论家是( B )。

A.南朝梁代的钟嵘B.唐代的皎然C.明代的谢榛D.清代的袁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古代文论填空题

古代文论填空题

第一讲先秦“ 怨”的特点,认为“屈平的著名观点。

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填空题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6.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四部“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1.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论著,按时朗的思想感情;“骨”当是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间先后是《典论·论文》、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括出“ 发愤著书”说,这种《文赋》、《文心雕龙》和21.《文心雕龙》与《诗品》,经》的批评。

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诗品》。

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2.《论语·阳货》:“《诗》可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7.《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最高成就。

以兴,可以观,可以群,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

22.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说他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8.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分为 10 类,并具体概括了其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的3.孔子关于“文”和“质”家之言”。

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 性灵”,使之受到陶冶感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4.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情而绮靡”说,对诗歌抒情化。

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而不受“止乎礼义” 束缚产生23.钟嵘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了巨大作用。

倡“ 自然英旨”(见《诗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9.在艺术技巧方面,陆机还品序》 ) ,强调感情真挚。

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特别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原则,24.教材指出:钟嵘认为,“诗”作用。

5.《汉书》的《儒林传》、《艺即“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是抒情文学,“观古今胜语,4.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文志》都认为汉代治《毛诗》也遗妍。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必备_必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必备_必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和《》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论。

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著名书信体论文《》。

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和“”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

11.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尽得”。

12.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庄子的)”虚静”说2.(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论语‘为政》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古代文论答案

古代文论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文以载道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3、庄子言和意4、发愤著书5、止乎礼义6、文赋7、滋味8、雅颂9、诗经楚辞10、气盛言宜不平则鸣11、独抒性灵性灵12、一字风流13、境界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D 2.D 3.D 4.A 5.A三、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1、陆机的缘情说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

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

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又讲“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

“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步。

2、刘勰的“风骨论”: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提出他著名的风骨论。

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风”和“骨”是相辅相成的,无“风”则无“骨”,“风”和“骨”不可能单独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

“风骨”说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代创作家和文论家无不标榜“风骨”以反对柔靡繁缛的文风。

3、李贽的“童心”说“童心”说是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什么是“童心”呢?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

”因此,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题1、《乐记》是代儒家文论的重要总结。

2、曹丕的《》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现存的文学理论专文。

3、《》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4、《》是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5、清代章学诚评价《》为“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6“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的《》。

12、儒家有三不朽:、、13、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分为、、14、先秦的思想文化主要指和15、《》最显著的特点是兼容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成为实行儒道互补的最早的成功典范。

16、儒家将经籍《》《》《》《》《》尊为五经。

17、汉人的文学评论对象主要有三方面即《》《》和汉赋。

18、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

19、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两类,清为之气,浊为之气。

20、作为创作时作家的心理特征,缘情又有三种情况即、、21、陆机论的主体心理包括:、、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钟嵘的文论思想分为:吟咏情性说、、、23、三教是指:、、三种文化思想。

24、儒道释三种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表现在:、、三大理论中。

二、名词解释1、发愤著书:2、诗无达诂:3、象外之象:4、兴趣说:5、滋味说:6、以己度物7、物我同一8、思无邪9、知言养气10、儒家11、道家12、佛教13、禅宗14、整体性思维15、直觉式思维16、范畴17、美刺:18、诗言志:19、兴观群怨:20、文质彬彬:21、以意逆志:22、大音希声:24、言不尽意:25、《易传》:26、立象以尽意2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8、五经29、经学30、乐记31、情志说32、诗大序33、六义说34、实诚说35、魏晋玄学36、三教合流37、言意论38、才性论39、文本同而末异40、文气说41、文赋42、缘情说43、用心44、应感之会45、心游万仞46、文心雕龙47、惟务折衷:49、割情析采:50、文笔:51、神与物游:52、体性:53、六观:54、《诗品》:55、三品论诗:56、吟咏情性:57、直寻:58、诗有三境:59、文以明道:60、妙悟:三、简答题1、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征?2、从\理论形态\的层面谈谈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

”(《论语为政》)2. 孟子提出了“_______”说和“_______”说,的确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3.《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_______,二曰_______,三曰_______,四曰_______,五曰_______,六曰_______。

4. 曹丕在《_______》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5.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说,主张诗歌重在抒发感情,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6.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_______”和“_______”说,要求文章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想鲜明、语言精警。

7.李清照在《词论》提出了词“_______”的著名观点;张炎的《词源》则对词提出了“_______”和“_______”的审美要求。

8.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真心,提出“_______”说;而后受其影响的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则提出“_______”说。

9.清代的李渔在《_______》中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这是指一部戏曲的要有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10.王国维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这是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2.(司空图的)“四外”说: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2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A.“不平则鸣”说B.“疾虚妄”说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D.“发愤著书”说3. 提出作诗“取境”有难、易两种情况的古代诗论家是()。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赋合为事而作。

”出自______的《文心雕龙》。

- “诗言志,歌永言。

”出自《______》。

2. 请根据记忆填写下列古文论著的作者:
- 《文赋》的作者是______。

- 《诗品》的作者是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哪位文学家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点?
A. 刘勰
B. 王勃
C. 韩愈
D. 柳宗元
2. 《二十四诗品》中,将诗歌风格分为几个不同的品级?
A. 九品
B. 十二品
C. 二十四品
D. 三十六品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请简述《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

2. 请分析《诗品》中对于诗歌创作的审美要求。

3. 阐述《文赋》中对于文学创作过程的描述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论述《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神思”概念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2. 论述《诗品》中“清远”与“雄浑”两种诗风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应用。

五、综合题(20分)
请结合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分析其对现代中文写作教学的启示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

二、名词解释1、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太史公自序》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2、诗无达诂:是董仲舒论《诗》时提出的关于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达即通达、晓畅,此命题是指说诗没有通达完备的解说,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解释。

3、象外之象:这是司空图关于诗歌形象特点、意境创造和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所提出的重要命题。

“象外之象”中的前一个“象”指作品本身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中的所描述的物象,后一个“象”则是读者依据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联想重新创造出来的意境和形象。

4、兴趣说:严羽提出的有关诗歌特质的一个重要范畴。

所谓“兴趣“就是指诗歌具有即景生情、情景妙合、情趣无穷的诗美特质,往往景真情切,不露人工痕迹,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

5、滋味说:钟嵘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词的品味、鉴赏;二是作为名词的味道、滋味、余味。

它是钟嵘评价诗歌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滋味”就是指作品在描写外物、抒发情感方面达到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的程度。

6、以己度物人类在原始时代,凡遇到自己不能理解不能解释的事物,便习惯以自身为衡量标准来推比、类比外物,这就是以己度物。

7、物我同一就是打破此心和彼物的界限,使我变成了物,也使物变成了我。

古人认为外物和人一样是有感觉、情欲的生命实体,那么用人所拥有的一切来理解并表述外物就是最自然最合理最方便的了8、思无邪语出《诗经》“思”是语气词无意。

“无邪”是对放马人放马时神情专注的描写。

孔子借此概括诗经的特征即思想内容的批评标准,既要作品的内容符合儒家礼教,又要求情感的艺术表达符合中和之美。

9、知言养气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本来是论述道德修养的问题,后经过文学批评家的发挥成为“文气”说的先导。

中国古代文论填空题

中国古代文论填空题

中国古代文论填空题第一讲先秦1、孔子就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她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她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她言行的著作《论语》。

2、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与“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与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 ,就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就是以论其世也。

就是尚友也。

”12.《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就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文论填空题

中国古代文论填空题

中国古代文论填空题第一讲先秦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12.《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题《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参考题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5.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238.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9.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0.《庄子·外物》篇中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1.《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名词解释题41.(孔子的)“思无邪”说《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提出了"思无邪"说。

"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

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华中师大《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大《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乐记》是代儒家文论的重要总结。

2、曹丕的《》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现存的文学理论专文。

3、《》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4、《》是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5、清代章学诚评价《》为“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6“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的《》。

7、清代最富于创造性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人物理论。

8、“立主脑”是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的《》篇中提出的。

9、我国古代第一篇词论专文是《》。

10、“诗有三境”是唐代提出的关于诗歌意境创造的看法。

11、《曲律》的作者是。

12、儒家有三不朽:、、。

13、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分为、、。

14、先秦的思想文化主要指和。

15、《》最显著的特点是兼容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成为实行儒道互补的最早的成功典范。

16、儒家将经籍《》《》《》《》《》尊为五经。

17、汉人的文学评论对象主要有三方面即《》《》和汉赋。

18、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

19、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两类,清为之气,浊为之气。

20、作为创作时作家的心理特征,缘情又有三种情况即、、。

21、陆机论的主体心理包括:、、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钟嵘的文论思想分为:吟咏情性说、、、。

23、三教是指:、、三种文化思想。

24、儒道释三种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表现在:、、三大理论中。

25、金圣叹评点《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合称“”。

26、墨子的学说与儒家并称“”。

墨子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篇中。

27、萧统的《文选序》揭示“”了是选文的标准。

28、《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29、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中国古代文论》期末考试核心必考复习资料精简版整理人:王宰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一.填空题:(25小题,每空1分,共50分)1. 孔子论语 \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 孔子的文质说,他说:\质胜文那么野,文胜质那么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

4.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 《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6. 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7. 西晋陆机《文赋》进一步把文体分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

8. 陆机《文赋》:陆机,西晋文学家。

9. 刘勰,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10. 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和“赋体物而浏亮〞。

11. 《典论?论文》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观点。

12. 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13. 钟嵘对诗歌理论的奉献,诗论专著《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认为是“直寻〞。

14. 钟嵘把诗经分为:小雅和国风。

15. 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16.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出“兴寄〞和“风骨〞说,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

17. 陈子昂心目中的理想作品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 18. 韩愈在《答李朔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

19.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他的“不平那么鸣〞论。

20. 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华师中文自考辅导之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华师中文自考辅导之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华师中文自考辅导之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听课笔记)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绪论一、填空题(15题,15分)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其正确性与深刻性,但变革缓慢,也有、的一面。

2、由于社会的农业性和宗法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概括与的统一,其内涵既有,又有多义性。

4、中国古代早在先秦已经形成了感悟式5、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其内涵既有差异性,又有历史的、。

6、“味”的概念运用于诗论中,形成了。

7、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偏重于②(抒情言志),发展为以和③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

8、中国古代文论最具系统性、理论性的论著是刘勰的②。

9、中国古代有许多笔记体的诗话、词话,它们多用的方式。

五、简答题(4题,20分)1、中国古代文论所运用的概念范畴有什么特点?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是怎样。

六、论述题(2题,20分)1、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2、简述古代文论发展及特色与封建社会的关系。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学理论一、填空题(15题,15分)1、,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草创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论还处在与其它学术的状态。

2、“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

3、先秦文论主要围绕着对的评价展开。

4、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

5、不仅激励中国古代文士对崇高的精神品格的自我期待与追求,而且还影响了后世的文气论。

6、道家对文艺的否定是基于其和审美理想的。

7、墨子主要文论观是和“三表”法。

8、韩非将文与质对立起来,重质而轻文,他说:“礼为情貌者也,。

”9、《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此说概括了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征,被朱自清先生称为。

10、儒家诗教崇尚②的艺术风格。

11、孔子评诗、乐的标准是。

12、孔子说诗“可以观”,强调了诗的作用。

13、孔子对古典音乐非常喜爱:“子在齐闻《韶》,”14、孔子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择填空题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择填空题

中国古代文论一、单选题,多选题,填空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从表面上看,往往是随感而发的,缺乏系统性,没有什么体系,但历史的,综合的看,他们又是世代相承,彼此连贯,共成体系的。

2、中国古代文论受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知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维等因素的影响。

3、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最早。

4、最早运用评点的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翕。

5、毛宗岗对《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对《金瓶梅》评点,脂砚斋对《红楼梦》评点。

6、先秦两汉,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草创时期。

7、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论还处在与其他学术混沌未分的状态。

8、“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为孔子四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之一。

9、“文”泛指一切形诸蚊子的人类文明成果,人们的文明举止和礼仪,乃至天文地理的学问,都包括在内。

10、《易经》中“言有物”“言有序”之说,是讨论君子的立意修辞问题的,后人引申为问理论中关于内容和形式的重要原则。

11、对文艺充分肯定的是儒家,大加否定的有道、墨、法三家。

12、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儒家施教的特点是温柔淳厚。

13、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14、荀子在《乐论》中指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以不也。

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发于声音,形则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情尽是矣。

15、墨子提出的文论观是“非乐”论和“三表”论。

16、韩非论文论,“以共用为之的彀”,他还将文与质对立起来,重质而轻文,文为质饰者也。

17、《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此说概括了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点,被朱自清先生称为“开山的纲领”。

18、司马迁“发愤著书”与陆机“诗缘情”之说,正渊源于屈原的思想。

19、《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等专题研究中,儒家文论之中站着主导的地位。

20、《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

21、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是《毛诗序》。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出自《诗经》?A.《关雎》B.《离骚》C.《蒹葭》D.《桃夭》答案:B2. “文以载道”是哪位古代文论家提出的?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王安石答案:A3. “诗言志”这一理论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论语》B.《孟子》C.《庄子》D.《左传》答案:A二、填空题1.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______》。

答案:《论语》2.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______的名言。

答案:《毛诗序》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文论家______的主张。

答案:白居易三、简答题1. 简述“意境”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含义。

答案: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作者情感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既包含了客观的景物描写,也蕴含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2. 请解释“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

答案:赋是指直接陈述事物,比是指通过比喻来表达,兴则是通过触景生情来引发情感。

《诗经》中运用赋、比、兴三种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情感丰富。

四、论述题1. 论述“文以载道”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文学作品应该承载道德教化的功能,反映了儒家重视文学与道德结合的传统。

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方向,使得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更是道德教化的载体。

同时,它也促进了文学与哲学、伦理学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内涵。

29784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自考

29784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自考

中国古代文论一、填空题第一讲先秦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 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 虚静 ”的 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 鱼,得鱼而望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 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 提出了“ 得意而忘言 ”说,恰恰道出了 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 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 响。 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 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 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 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 意在言 外 ”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 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讲 两 汉
17.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 “长于 思与境 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这是讲 意境 的基本性质。 18.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提出“思 与境偕”的主张,教材认为,“思”可以 理解为创作中的 神思 ,即艺术思维活 动,但侧重在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动; “境”则是激发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 作客体境象。“境”与“思”偕往,相互 融汇,这就构成了作品的 意境 世界。 19.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从鉴 赏诗歌的角度.开宗明义地把“ 味 ”作 为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提了出来:“文之 难,而诗之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 为辨于 味 而后可以言诗也。” 20.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从理论渊 源上看,是本于钟嵘《 诗品 》的“ 滋 味 ”说,但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深化。 21.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 “近 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 韵 之致 耳。” 22.司空图提出的所谓“韵外之致”、“味 外之旨”、“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 都是在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 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 第五讲宋金元
一、填空题 1.教材指出“ 诗穷而后工 ”是欧阳修 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里表露的比较重 要的诗论思想。在他之前,司马迁、钟嵘、 韩愈等人也有过相似之论。 2.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圣俞的话说: “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 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 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 后为至矣。” 3.苏拭在《与谢民师书》中说:作文要 “大略如 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但常行 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 然 ,姿态横生。” 4.教材指出:苏轼在 “知”与“能”、 “道”与“艺”的关系上,有着十分可贵 的见解,认为,创作的实现是“道”与“艺”
一、填空题 1.陈子昂的《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 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这是他诗 歌革新主张的纲领。 2.“ 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彩丽 竞繁而 兴寄 都绝”是陈子昂对晋宋以来 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的尖锐批评。 3。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中,对晋宋以来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批 评。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 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 “ 兴寄 ”和“ 风骨 ”,寄怀深远,言 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 语言精警。 4.教材指出:陈子昂心目中的理想作品是 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的 符合这样条件的作品:“骨气端翔,音情 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5.陈子昂的代表诗作《 感遇 》三十八 首和著名的短诗《 登幽州台歌 》都是体 现他的诗歌理想的兴寄深远、风清骨峻之 作。
第一讲 先 秦 一、填空题 1、孔子是先秦 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 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 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 论 语 》。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 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 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 无 邪 。”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 可以 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 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 要求文学作品 内 容 与 形 式 完美统 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 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 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 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 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 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 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 言养气”说。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 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 气 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 , 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 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论其世 也。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 自然 、反 对 人为 ,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8.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他自述 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佚 文》篇)。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 一、填空题 1.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 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 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文非一体, 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2.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 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3.《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不同特点 时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谅尚 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 也。 4.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 种。“四科”具体指:奏议、 书论 、铭 诔、 诗赋 。“四科”实际上共八种文体。 5.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 种。八种文体具体指:奏、议、 书、论 、 铭、诔、 诗、赋 。 6.《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 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 气 为主”的著名观点。 7.《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 构思 为主 的创作过程。 8.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 10 类。 实际上最关系到文学的是诗和赋两种文 体。 9.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 提出了“诗 缘情 而绮靡”和“赋体物而 浏亮”。 10.教材认为:从陆机对诗、赋创作“缘 情”和“体物”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 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和形象, 有了深刻的认识。 11.陆机在《文赋》中说:“其会意也尚 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 色之相宣。”教材认为:“会意”是指具 体 构思 ,“遣言”是指 辞藻 问题,“音 声迭代”指语言的音乐美。这主要都是指 诗赋等纯文学而言的。 12。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 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
一、填空题 1.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 加突出了《离骚》“ 怨 ”的特点,认为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 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 发愤著书 ”说, 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 础上的扩展。 3.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 “屈 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 作《离骚》。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作《史 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5.《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 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 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 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 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6.《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文中 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 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7.《毛诗大序》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 风 ,二曰赋,三曰 比 ,四曰 兴 , 五曰 雅 ,六曰颂。”
6.唐代皎然的诗论代表作是《 诗式 》, 另有《诗仪》一卷,全书已佚,只在其他 书中有所引录。 7.皎然的诗论,侧重于探讨诗歌的艺术 创造规律。而他关于诗歌内在艺术规律的 探讨,较为集中的,则是 意境 的创造问 题。 8.韩愈在《答李朔书》中还继承了孟子 的“ 养气 ”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 论。 9.教材认为韩愈提出的“气盛言宜”论 中的“气盛”,是指作家仁义道德修养很 高而体现出的一种 精神 气质,一种 人 格 境界,已不复是抽象的仁义道德教条。 10.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他的 “不平则鸣”论,说:“大凡物不得其平 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 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11.韩愈在《答刘正夫书》中回答“古圣 贤人所为书俱存,辞皆不同,宜何师?” 的问题时说:“师其意,不师其辞。” 12.韩愈的“不平则鸣”论,从实质上看 是和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提出的“ 发 愤著书 ”说—脉相承的。 13.教材指出:中唐的诗歌理论,较为明 显地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注重艺术审 美方面的探讨,可以诗论家司空图为代 表;另一种是强调作品所表现的社会内 容,这可以诗人白居易为代表。 14.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长 文《 与元九书 》中,文章中说:“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强调的重 点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 15.教材指出:白居易主张用诗歌达到一 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 为时 而著,歌 诗合 为事 而作”(《与元九书》),这明 显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 16.教材认为: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弊端之 一,是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 蓄蕴藉的原则,主张要写得“其言直而 切”,要“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新 乐府序》),按照这种理论写出的诗歌,必 然会直白浅露。
25.教材指出:钟嵘认为,“诗”是抒情 文学,“观古今胜语,多非 补假 ,皆由 直寻 ”(见《诗品序》),他要改革“雕缋 满眼”的不良诗风,祟尚清新自然。 26.钟嵘把“ 滋味 ”作为衡量作品的重 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美学 范畴。 27.钟嵘提出了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 风 骨 ”论,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干之以 风 力 ”,同时“润之以丹彩”,只有二者 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 28.钟嵘在《诗品序》中说: “故诗有 三义焉:一曰 兴 ,二曰 比 ,三曰 赋 。” 29.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重要的文学理论 和文学批评专著是曹丕的《典论·论文》、 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和刘勰 的《文心雕龙》。 30.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 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第四讲 隋唐五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