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课件:文言文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课件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课件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 5.之 • 臣之壮也,尤不如人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唯君图之 • 因人之力而敝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1/何陋之有 ? 句读之不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七)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
• ①以其无礼于晋 •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③夫晋,何厌之有? • ④是寡人之过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 ① 前为谢曰 ❖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 ③乃朝服,设九宾 ❖ (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 (二)动词的活用
❖ 8、左右乃曰 ❖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 11.持千金之资币物
❖ 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动用法,使…..作 为 疆界。)
•⑦夜縋而出 ⑩与郑人盟 ⑾共其乏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归纳 (课件49张)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ppt 人教课标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ppt 人教课标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让……进 去
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界 太子迟之: 迟,以之为迟
群臣怪之: 怪,认为……奇怪,不正常
词类活用
.
被动用法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杀害或收为奴隶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凌辱的耻辱
古今异义词
行李之往来: 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携物。
指出下面词语的活用现象
1.晋军函陵(驻军,名词作动词)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向东,向西,名词 作状语;使……成为边境,使动用法)
3.越国以鄙远(以……为鄙,意动用法;远地,形 容词作名词)
4.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形容词作动 词)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使动用法)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减少,使动用法)
古今异义、词语的活用现象和 偏义复词现象);
虚词 的意义和用法; 还要注意 文言固定句式。
当堂训练 理解积累
文章取自课外 词汇源于课内
活学活用 举一反三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 秦王必说而见臣


4.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眼泪; 今,鼻涕。
诸郎中执兵: 古,宫廷的侍卫; 今,中医。 断其左股: 古,大腿;
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古今异义词
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男女结婚。
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之所以; 今,表结果。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很,表程度的副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鼎城三中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ppt.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ppt.ppt
4
(五) 掌握下列虚词:
1、 以 (1) 以其无礼于晋 (2) 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远 (4) 焉用亡郑以陪邻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
2、 而 (1) 今急而求子 (2) 夜缒而出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6
• 觉今是而昨非

• 门虽设而常关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列 转折
固定结构
40
特殊句式
• 宾语前置句
• 不然,籍何以至此? • 今日之事何如? • 客何为者? • 大王来何操? • 沛公安在?
41
•介词结构后置
•具告之以事 •良曰:“长于臣。”
42
•我持白璧一双……玉斗一双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此亡秦之续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15
❖ 8、左右乃曰 ❖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6
❖ 11.持千金之资币物
❖ 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30
❖ 被动句 ❖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1
❖ 倒装句
❖ 1.常痛于骨髓
❖ (状语后置句)
❖ 2.嘉为先言于秦王
❖ (状语后置句)
❖ 3.燕王拜送于庭
❖ (状语后置句)
❖ 4.使毕使于前
❖ (状语后置句)
❖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句)
❖ 6.群臣侍殿上者

教材知识梳理:必修一文言文ppt 人教课标版

教材知识梳理:必修一文言文ppt 人教课标版
译为“我”。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 輮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
• 而公子亲数存之。(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

• 二、助词
•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 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或用在三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之间,使之凑成四个 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 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 一、助词
• 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 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
• ……如乐作焉。
(《石钟山记》)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 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 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 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 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5.重点虚词 之
• 一、代词
•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可译 为“他(他们)”“它(它们)”。也可作第一人称,

(5)臣死且不避,

(6)

,何辞为?
(7)
,大礼不辞小让。
(8)防民之口,

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它记载了从
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
包括本纪 篇,世家 篇,列传 篇,书8篇,表
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①边陲(例:越国以鄙远。

)②卑微、不尊贵(例:鄙人无以报效。

)③轻视、贬低(例:鄙视他人的努力。

)3.缺①不足、欠缺(例:共其乏困。

)②减少、削减(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利①好处、利益(例:___。

)②利用、得到好处(例:利用自己的优势。

)5.厌①满足、饱足(例:___,___。

)②厌恶、不喜欢(例:厌倦了平淡的生活。

)二)虚词:1.共①共同、一起(例:共同完成任务。

)②供给、提供(例:共其乏困。

)2.与①和、跟(例:与人为善。

)②给予、赠送(例:与___。

)3.以①表示手段、方式(例:以诚待人。

)②表示条件、前提(例:以和为贵。

)③表示目的、结果(例:以无为有。

)改写: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充满古代汉语特色的文章。

其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都有所涉及。

在通假字方面,例如“已”通“矣”,“共”通“供”,“厌”通“餍”,“阙”通“缺”,“说”通“悦”等。

此外,古今异义也是文言语言中常见的现象。

比如,“贰”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示从属二主的动词,也可以表示数词“二”的大写;“鄙”可以表示边陲,也可以表示卑微不尊贵的意思。

在词类活用方面,名词可以作状语、动词,还可以表示使动和意动。

动词也可以作名词和使动。

形容词可以作名词和动词。

数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

这些都是文言语言的特色之一。

最后,在一词多义方面,重要实词如“贰”、“鄙”、“缺”、“利”、“厌”等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虚词如“共”、“与”、“以”等也存在不同的用法。

总之,《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很好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现象。

10.非有诏不得上(指皇帝下达的命令,即诏书)。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向北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用匣子函封(名词作状语)。

③向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

④象簸箕一样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

⑤马上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快乐。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附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假设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附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假设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总结ppt 人教课标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总结ppt 人教课标版
3、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4、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5、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6、寿 古:敬酒。 今:长寿。7、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 一词多义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辞谢、告别)
文言知识
▪ 通假字 1、采—彩:彩色 2、距─拒:把守 3、内─纳:接纳 4、要─邀:邀请 5、倍─背:违反 6、蚤─早:早一点 7、郤─隙:隔阂,嫌怨 8、坐─座:座位
▪ 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婚姻 古:结为儿女亲家。 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 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形容事物已 成过去。
3、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4、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 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 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 苍凉的气氛。
必修一 文言文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
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 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传”意为注释, 《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 《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 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 奈何:怎么……,表疑问。(下文“为之

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课件: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课件: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课件: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ē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D.文言句式
1.燕王拜送于庭 (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一词多义: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因为,介词 拿,用,介词 表目的|顺承,连词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目的,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一词多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何,为什么
哪里 语气助词,表陈述

②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翻译: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鼎城三中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同上)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鼎城三中
一词多义: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②子犯请击之 代秦军 ①唯君图之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④何厌之有? ⑤臣之壮也 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 对晋文公无礼,而且依附晋国的同时还依附楚国。 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 做不了什么事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使郑国灭亡而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 事来麻烦您。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 邻?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文言知识积累
C.词类活用
1.皆白衣冠以送之 ( 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素衣、戴着素帽 ) 2.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 3.发尽上指冠(名作状,向上) 4.函封之(名作状,用匣子 ) 5.以闻大王 ( ) 6.太子迟之(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文言文复习(最全)ppt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文言文复习(最全)ppt课件
45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6
• 秦王还柱而走
• 不得持尺兵
重 • 以故荆轲逐秦王
点 词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语 • 而乃以手共搏之
•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1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7
15. 唯君图之 16. 秦伯说
课 前 17.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提 18. 因人之力而敝之 问
19. 失其所与,不知 20. 以乱易整,不武 21. 吾其还也
18
• 弦高犒师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 郑燮
• “位卑未敢忘忧国” ——杜甫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9
P7-(4)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替/做
• 公为都御使
担任、作为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因为、为了
• 不足为外人道
向、和、跟
•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语气
30
P6-(9)
• 相如顾召赵御史
回头看(环视)
•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指示代词.这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 • 顷之 凑足音节
的/我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取独
• 夫晋,何厌之有
宾前标志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v.到
12
P7-(5)
• 因人之力而敝之
凭借、依靠

教材知识梳理:必修一文言文ppt 人教课标版

教材知识梳理:必修一文言文ppt 人教课标版

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
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答
文挚至,不解履登床 动词,脱下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 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 jiè
太后之色少解 动词,消解、消释
乃今得闻教
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 动词,使,让,jiāo 教
(《石钟山记》
• 有青麻头伏焉……
(《促织》)
结合教材《名师领航》P5-6
• 1.通假字 • 2.古今异义 • 3.一词多义 • 4.词类活用 • 5.文言句式 • 6.名句默写
重点突破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今日往而不反者 别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三国时期开始,“史 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列“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 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 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2.字音识记
《烛之武退秦师》 氾fán南 佚yì之狐 缒zhuì共gōng 阙quē 杞qǐ子 逢páng孙 不知zhì
《荆轲刺秦王》 樊於wū 揕zhèn 拊fǔ心 盛chéng 淬cuì之 濡rú缕 忤视wǔ 变徵zhǐ 瞋chēn目 遗wèi 创chuāng 卒cù起 陛bì下
《鸿门宴》 飨xiǎng 美姬jī 鲰生zōu 当dāng 要yāo 卮zhī酒 戮lù力 郤xì樊哙kuaì玉玦jué

高中语文教材知识梳理:必修一文言文ppt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高中语文教材知识梳理:必修一文言文ppt 人教课标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飨xiǎng 飨客 飧sūn 食飧 玦jué 玉玦 袂mèi 联袂 抉jué 抉择 卮zhī 漏卮 厄è 厄运 瞋chēn 瞋视 嗔chēn 嗔怪 滇diān 滇池
4.词语成语积累
东道主:只招待客人的主人。
图穷匕见: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才完全显 露出来。
劳苦功高:付出了很多辛苦,建立了大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 意图别有所指。
(《师说》)

•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 个分句时,“之”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 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
或用在三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之间,使之凑成四个 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 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 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
• 三、兼词 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 里”“到这里”。
• 微波入焉。
(《石钟山记》
• 有青麻头伏焉……
(《促织》)
结合教材《名师领航》P5-6
• 1.通假字 • 2.古今异义 • 3.一词多义 • 4.词类活用 • 5.文言句式 • 6.名句默写
重点突破
动词,遭受 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
动词,通“披”,戴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词 前为谢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类 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源自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活 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ē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词类活用】①晋军(于)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同下文“秦军”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③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增强实力,削弱实力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⑤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作状语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名词作状语;封,名词作动词,疆界。

【通假字】①今老已,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②共其乏困共通供,提供,供给③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④秦伯说说通悦,高兴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智慧,明智【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主人)【文言句式】①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③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⑤(烛之武)辞曰省略句⑥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⑧(晋)许君焦、瑕省略句⑨子亦有(何)不利焉省略句荆轲刺秦王【重点虚词】〖因〗①趁机: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②趁机:不如因善遇之。

③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④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⑤趁机:沛公如厕,因招樊哙出⑥顺着,凭借: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⑦沿袭、继承:蒙故业,因遗策⑧借助,依仗:因人之力而弊之⑨根据,依据:因人施教⑩又…引导,通过:因宾客至相如门〖乃〗①于是:乃遂私见樊於期。

乃遂收樊於期之首,②才:臣乃得以报太子。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就、于是:乃请荆卿曰樊於期乃前曰。

乃为装遣荆轲。

④至:乃今得闻教。

⑤竟然:而乃以手共搏之⑥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⑦乃尔:这样〖为〗①替: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成为:皆为龙虎,成五采。

③替、做,谋划:谁为大王为此计。

④敬酒,祝: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⑤对,对付:君王为人不忍⑥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⑦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⑧疑问语气词,呢,何辞为?⑨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⑩作为,当作:军中无以为乐。

【通假字】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②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环绕③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双手托着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惊⑤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⑥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⑦秦武阳奉地图函奉通捧⑧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⑨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露出⑩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11)乃朝服,设九宾宾通傧,傧相【古今异义】①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痛哭流泪今义:流鼻涕②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与物品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窘困无出路今义:贫穷困难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用力掷今义:用手提起⑤进兵北略地古义:抢夺,夺取今义:简略,⑥顾计不知所出耳古义:但是,只是今义:看守,照顾⑦愿足下更虑之古义:重新,改变今义:更加⑧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露出一只手臂今义:袒护一方⑨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卫士今义:中医⑩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原谅今义:假托,托词【词类活用】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作状,用匣子②又前而为歌曰前——名作动,上前③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认为…迟⑤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使…知道,禀告⑥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像畚箕一样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动作名,信物⑧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4、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5、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6、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7、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8、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鸿门宴【通假字】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士欲止不内3.要─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早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隔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座位:置之坐上。

因击沛公鱼坐8.不—否,不者,若属将为所虏【成语】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古今异义词】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 胜尽:刑人如恐不胜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