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集锦
历年小石潭记初中中考试卷试题加常见题型.doc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
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3、潭上有什么景物?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
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
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
辞格:比喻。
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
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 。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②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③ 皆若空游无所依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辽宁省丹东市2017年中考题【甲】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节选)陈寿①先主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
先主少孤①,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舍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见童童②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②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③。
”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③年十五,母使行学④。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好交结豪侠,年少者争附之。
【注释】①孤:年幼失去父亲。
②童童:覆盖的样子。
③羽葆盖车:指皇帝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
④行学:游学。
(原文有改动)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水尤清冽⑵以其境过清⑶喜怒不形于色⑷顾自见其耳21.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
22.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分)⑴【甲】文第②段划波浪线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1分)⑵【乙】文第②段可以看出先主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答案:20.⑴凉。
⑵凄清。
⑶脸色(或神色)。
⑷回头看(或往旁边看)。
(每词1分,共4分)21.⑴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全解析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全解析1. 南京市(09江苏省)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裂缝。
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2分)诗文语句表达的感情《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1)▲《小石潭记》心乐之心情快乐《观第五泄记》(2)▲依依不舍7.(2分)D8.(2分)B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l0.(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11.(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衢州市(09浙江省)(二)(12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2009-2013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小石潭记》2009年1. 南京市(09江苏省)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裂缝。
③掉:摇动。
①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③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2. 衢州市(09浙江省)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伐竹取道伐:(3)佁然不动佁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2010年1.2010枣庄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㈠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4-9题。
(《三峡》)(《小石潭记》)(《早发白帝城》)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小石潭记》 试题汇总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一【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麻(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民桥其上逾石而往有石泓北堕小谭卷石底以出2.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有泉幽幽然其侧皆诡石怪木然卒入于渴然胡不已乎安陵君其许寡自非亭午夜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简要概括。
(4分)甲文:乙文:5、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A B.全石以为底C皆若空游无所依自以为不如貌若甚戚者2.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A.日光下彻B.腰白玉之环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尉果笞广3.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1分)从小丘西行:心乐之: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斗蛇差互: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2、翻译下列句子。
(14分)①青树翠蔓,蒙铭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⑤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第二段写景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作手法。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大全 - 副本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一、基础部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伐竹取道伐:______ ②下见小潭见:________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④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蛇:(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寒( )(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去( )2.,本文选自《》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
字——————世称——————,因官终柳州,又称————————。
与——————————————称为唐宋八大家(1分)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二阅读理解5.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6.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8.理解填空。
(2分)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⑧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9.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3分)10、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4分)答案:一、(06河北)1,①砍伐②看见③大约④冷清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每小题1分,共4分)。
2.(1分)《柳河东集》柳宗元柳河东柳柳州3.(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4.(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伐.竹取道伐:(3)佁然.不动佁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1.(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2.A(之,语气助词)3. B(险峻的,错,幽静)4.(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孤独忧伤(凄凉)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完整word版)《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
2006-—2010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10。
【2013年·四川省眉山市】【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水尤清冽(凉)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乃记之而去(离开)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盖(盖子)竹柏影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B.如鸣珮环,心乐之辍耕之垄上C.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D.乃记之而去学而不思则罔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10.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乃入见。
问:“何以战?”【答案】7。
B (A中“念”应理解为“考虑、想到";C中“相与"应理解为“共同、一起”;D中的“盖”应理解为“原来是、大概是”。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一、《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屿,为山甚,为岩。
青树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 / 斗折蛇行B.伐竹取道 / 齐师伐我C.明灭可见 / 庭下如积水空明D.不可知其源 / 临近水源,便得一山7.下列句子的译,有误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幽: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答案:6.D7.B8.C二、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1—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忽。
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含答案)《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含答案)一、【2016·重庆B卷】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XXX上。
(2)佁然不动,XXX远逝,往来翕忽。
(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卷石底以出()(2)佁然不动()...(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日光下澈,XXX上。
译文:(2)以其境过清,不成久居。
译文:11.以下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神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觉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4分)答:二、【2016·江苏省淮安卷】【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觉得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整齐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XXX上,佁然不动;XXX远逝,来往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doc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08 年小石潭记(节选) xx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 2 分)( 1)水尤清冽尤:( 2)悄怆幽邃悄怆: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伐( 1)伐竹取道( 2)xx 我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2 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答:答案: 5、( 1)尤:特别( 2)悄怆:优伤的样子6、B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翻译完全正确的得 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 1 分)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xxxx卷) 2007 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xx 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 分)潭 xx 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往来翕.忽()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分)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选择题集锦(附参考答案)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各项句中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西方、西面)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B心乐.之(乐:以······为乐)不可久居.(居:停留)C伐.竹取道(伐:砍伐)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狗的牙齿)D水尤.清冽(尤:格外)凄.神寒骨(凄:凄凉)2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B 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C 乃记之而去.过中不至,太丘舍去.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向下走)(寒冷)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透)(映)C.俶尔..(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远逝,往来翕忽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认为)(居住)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影.布石上B.潭西南..而望C.其岸势犬牙..差互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C.乃记之而去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下列对“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11.《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1]1
2006--2010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深圳市2008年(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举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所以人们不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抚育自己的子女,(而是)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水格外清凉。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翻译通顺给1分)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小石潭记中考集锦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
(10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8.2分C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斗”“蛇”1分,句意2分)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安徽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三] (15分)[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解析版)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
(10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记乃记之而去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8.2分C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斗”“蛇”1分,句意2分)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三] (15分)[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5.解释下面红色字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答: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三](15分) 15.(3分)(1)因为。
(2)离开。
(3)通“返”返回(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
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广西市中考语文语文试题(课改区)二、文言文阅读(18分)(一)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恬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水尤清冽尤:(2)往来翕忽翕忽: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伐竹取道②齐师伐我B、①乃记之而去②停数日,乃去C、①不可知其源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①以其境过清②属予作文以记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9.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答:(一)6.(1)尤:特别(1分) (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1分) 7.B.动词,离开。
(A.砍伐/攻打;C.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8.(从)小石潭向西南方向远望,(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见(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明灭可见’’也可译为“时隐时现”)。
(得分点:“西南”1分;“斗”“蛇”1分,错译其中一个关键词不得分;补出“斗折蛇行”一句省略的主语及译出“明灭可见”的大意共1分,两者缺一均扣1分) 9.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文段一】〖甲〗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小石潭记(节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B.是是进亦忧,退亦忧问今是何世C.去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D.异或异二者之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归心于谁呢?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段一】l2.B l3.B l4.C l5.C(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文: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答案:9.柳宗元《江雪》等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11.A(省卷)(二)(10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伐竹取道()(2)佁然不动()(4)其岸势犬牙差互()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心乐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因为)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答:(二)17.(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18.A19.(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省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8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3分)(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
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
(4分)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5分)答:(二)5.(1)尤其(格外)(2)大约(大概)(3)凄清(冷清)6.(6分,每小题3分)(1)(听到的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感到很高兴(我心情高兴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