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太史公自序》
(二)道家中的不同的政治派别
《老子》
杨朱
《庄子》 庄子及其后学
1 、最早提出了“无为政治”的模式和框架 2、 对阴、柔、弱在政治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1、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主 2、牧童放羊的政治理想
自然主义的政治主张发展到了极端:人是大自然一部分,自然性与社 会性根本对立,回到大自然
(3)知盈处虚
2、弱者道之用
(4)居上谦下 •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百谷即百川,王即归往)者,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六十六章) • “善用人者为下。”(六十八章)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十章) •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三十九章) (5)不争 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 ②争众人之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 ③迂回曲线之争,“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二十二章) ④设法使对方不争,满足对方的要求 ,“报怨以德”(六十三章)
2、弱者道之用
(6)知微、治弱(防微杜渐)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 •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面的特点。 •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41章

• “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45章 )
(3)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58章) • “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老子·二十一章》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
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 名曰大。”(《二十五章》)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 ) •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五十五章》)
2、弱者道之用
(1)静观:“静为躁君”(二十六章) (2)守弱用柔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 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 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七十六章)
• “物壮则老。”(三十章) • “强梁者不得其死。”(四十二章)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二章)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七十八章)
《管子》中以《 内心》《白心》 《心术》为代表
的道家派
1、天和人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既要顺天,又要从人 2、“静因”之术 3、社会上通行的义、礼、法与道是统一的 4、道、儒、法三家合流的倾向,积极主治的一派
马王堆《老子》
道家中最热心于政治的一个流派
乙本卷前古佚书
(三)道家的政治倾向
积极参与政治,出谋划策
Baidu Nhomakorabea
3、老子其书
《道德经》
马王堆帛书
荆门楚简
敦煌本
通行本
甲本 乙本
大体上讲,书中的思想大约是老聃提出来的,成书于 战国前期,《老子》一书应是老子一派的共同创作。
• 马王堆帛书
残页
4、老子与道家
• 老子与庄子 • 老子在各个时期的学术地位 • 老子与道教 • 道教中的老子
(二)天道与道
1、作为宇宙自然观的“道”
“道”教导人们去分析和研究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
以及人们怎样对待这些关系和规律。
(三)反与弱
1、反者道之动 (1)一些相对立的事物和概念,都是互相依赖的关系。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2)对立的一面,如果它的特点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表现出对立的另一
2、作为社会人生观的“道”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七十七章》)
•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四十一章》) •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
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三十八章》)
“道”的方法论意义
《 史 记 》
。谥姓楚 曰李苦 聃氏县 。,厉 周名乡
老 子 其 人
治 之最 思 中难
守耳曲
想 ,考 史 老证
藏,仁
》 子者
为殆
2、老子其事
• 孔子问礼 • 老子出关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出关
• 鲁迅:《故事新编》
• 写完的时候, 老子是这么 想的:“为了出关,我看 这也敷衍得过去了。” 关尹喜则给了老子一包 盐、一包胡麻和十五个 饽饽作稿费。关尹喜还 特地申明说,“这是因为 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 优待。”
必作于细。”(六十三章) (7)创造条件使对方失败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
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三十六章) (8)以曲求全:“曲则全,枉则直”(二十二章) (9)深藏不露:“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精神满足:“知足者富”;“知足常足矣”;“知足不辱”
二、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一)老子与道家 • 老子其人 • 老子其事 • 老子其书 • 老子与道家
1.

—— • • •
——
隐 太 老 室字里老
君 史 莱 之伯人子
尤无 甚过 。老先
子秦 萧 与思 公 庄想 权 生大 《 ,家 中 而事 国 二迹 政 者之
子 儋 子 史阳也者
说 说 说 也,。,
第四章 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主要内容
一、道家概述 二、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三、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思想
一、道家概述
(一)道家的理论特点 1、内容:道 2、方法论:因道或法自然 《老子》 “法自然” 《庄子》 “与天合一”,“与天地为一” 《管子》 “随天”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 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老子》、《管子》中的道家, 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
积极地参与政治为统治者出谋划 策
较多地论述了政治哲学问题,广 泛的适应性
反对一切政治,不合作主义
杨朱和《庄子》
既反对一切政治,又宣传不合作主 义,还对当时所有的统治者进行了 猛烈的抨击,对劳动人民投以同情
从总体上看,它不是教人去抗争, 去争取生存的权利,而是引导人追 求精神的满足和超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