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考复习之《赤壁赋》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语文复习赤壁赋复习学案

语文复习赤壁赋复习学案

语文复习赤壁赋复习学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复习学案课题:《必修一》《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主备人:李峰郭丽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

分别要求做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能力也为B 级。

1.抓关键词句(关键、特殊句式),增加积累,掌握好文言实词意义的推断技巧。

洞悉得分点。

掌握实词:既,望,如,属,冯,危,足,食,白,始,宴,穷,斫,缘,披,趣,向,志,是掌握虚词:以,之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独立完成学案,反思总结规律,提升解题能力。

(一)自己回读课文并加以疏通课文,全文背诵默写。

(二)完成知识点的。

然后与同学交流。

A、【重点实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山川相缪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自余为僇人梦亦同趣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今义:B古义:今义:白露横江古义:今义: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漫漫而游古义: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以为但凡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今义:接着,表承接颓然就醉古义: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游于是乎始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下江陵(3)顺流而东也(4)舞幽壑之潜蛟(5)泣孤舟之嫠妇(6)正襟危坐(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9)侣鱼虾而友麋鹿(10)渺沧海之一粟(11)不知东方之既白(12)日与其徒上高山(13)穷回溪(14)卧而梦(15)始指异之(16)穷山之高而止(17)箕踞而遨(18)萦青绕白既: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进学解》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

《太史公自序》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屈原列传》既而将诉于舅姑《柳毅传》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六国论》既来之,那么安之。

《赤壁赋》高三复习导学案

《赤壁赋》高三复习导学案

《赤壁赋》高三复习导学案教师寄语: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一、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文言现象。

2.总结苏轼思想及创作。

3.全文背诵。

学习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文言现象。

2.总结苏轼思想及创作。

学习难点:定语后置句和谓语前置句。

二、学法指导:1、讨论探究法2、总结深入法。

三,前置作业:(一)课下复习,总结《赤壁赋》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歌: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倚歌而和之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月出于东山之上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文言句式:1.而今安在哉?2.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而又何羡乎?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凌万顷之茫然。

6.渺渺兮予怀。

指出下列句子的活用现象: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侣鱼虾而友麋鹿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二)思考总结《赤壁赋》的心理历程。

四、学习步骤:1.导入2.小组交流前置性作业。

3.小组展示前置性作业:4.你认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对你有什么启示?5.自测自评: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文,完成26——30题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

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赤壁赋》复习导学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赤壁赋》复习导学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赤壁赋》复习导学案年级:高二编写:文斌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日期:2012年3月【复习目标】1、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3、了解写景记游散文融记事、描写、抒情、说理于一体的特点。

4、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理解作品中对人生、宇宙的哲学思考和作者由此产生的丰富情感。

【要点解读】《赤壁赋》的文体特点及文化价值《前赤壁赋》是一篇散体文赋。

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

叙事,则简括清晰,历历在目;写景则景物清爽,令人神往;抒情则情思幽眇,淋漓尽致;议论则即景生论,寓说理于景物描写之中,赋予抽象道理以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我国文人受儒学和道教学说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是孔子积极入世的主张,另一方面是道家的清静无为的主张,这两种人生态度,使得后世的知识分子在入世与出世的两难选择中作痛苦的挣扎。

苏轼《赤壁赋》的主客对话,生动的再现了心灵的这种两难痛苦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赋的文化价值和典型意义也就不言自喻了。

【方法指导】学习本单元时应该有意识地地培养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1、反复诵读诵读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应该学会反复诵读来感受文意,以便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另外,本单元的选文都是传诵千古的记游名篇,语言或清新俊朗,或平实朴拙,或铺排繁复,各具其妙。

学习时只有经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味到语言的妙处,提高文化修养。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养成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内容的习惯,学习时要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标注、旁批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3、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文言文中,有许多句子涉及到一些典型的文言词法和文言句式,体现了文言句子的经典性,这些句子对于练习文言翻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共3篇

《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共3篇

《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共3篇《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1《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赤壁赋》是诗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典范。

它描绘了东汉末年蜀汉与曹魏之间的一场战争,极富历史典故与哲理内涵。

在高二必修三课程中,《赤壁赋》被列为必修内容,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有很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赤壁赋》的学习,设计了一份导学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经典。

一、阅读指导1、了解历史背景《赤壁赋》叙述的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因此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理解文中典故和人物的关键。

建议学生在阅读前先学习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描述和比喻。

2、理解诗人的态度诗人在《赤壁赋》中涉及到了政治、战争、人性等方面的话题,并对这些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感悟。

在阅读中,要注意捕捉诗人所表现的态度与情感,并通过分析文中的笔墨手法,了解他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特质。

3、注意文意深刻《赤壁赋》作为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文采、意境和艺术价值都是较高的。

在阅读中,除了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外,还要注意欣赏其艺术之美,感受到其中的哲理与深度,体会到古代文学的雅趣与人文精神。

二、文本分析1、诗人的表现手法在《赤壁赋》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厚的感情,描绘了过江战争中的士兵、将领、百姓、战场等,表现了自己对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例如,他运用对比手法,把钦差大臣与战士相比,表现了社会等级的差别和不公;他运用夸张手法,把战场描绘得血雨腥风,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可怕。

2、文化内涵的深度在《赤壁赋》中,诗人不仅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而且阐发了许多哲学和人文思考。

例如,诗人在文中提出了“志士仁人”的理念,强调人的价值和精神追求;他表达了关于官场腐败、民生苦难、战争惨烈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呼吁应该坚定信仰、振兴国泰、协力同心等。

三、问答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赤壁赋》的意义和价值,建议以问答方式进行教学,把学生的思考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挥。

赤壁赋复习教案

赤壁赋复习教案

赤壁赋复习教案教案标题:《赤壁赋》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复习《赤壁赋》,使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介绍。

2. 《赤壁赋》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3. 《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4. 《赤壁赋》的赏析和文学鉴赏。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赤壁赋》的基本内容,提问:- 《赤壁赋》是谁写的?- 《赤壁赋》描写了哪场历史战役?- 《赤壁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步:历史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的讲解和多媒体资料展示,向学生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包括:- 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地点。

- 参战双方及其主要将领。

- 赤壁之战的背景和原因。

第三步:作者和创作背景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以及他创作《赤壁赋》的背景,包括:- 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苏轼在写《赤壁赋》时的心境和创作目的。

第四步:《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15分钟)详细解读《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包括:- 描述赤壁之战的场景和氛围。

- 描绘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 表达作者对于友情、忠诚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运用对比手法、形象生动的描写等。

第五步:赏析和文学鉴赏(15分钟)引导学生对《赤壁赋》进行赏析和文学鉴赏,包括:- 分析《赤壁赋》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欣赏《赤壁赋》的艺术价值和文学魅力。

- 讨论《赤壁赋》对于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问题:- 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 你认为《赤壁赋》对于现代文学和艺术有何启示?教学资源:1. 《赤壁赋》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展示赤壁之战的历史画面和相关文物。

3.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赤壁赋》学案

《赤壁赋》学案

《赤壁赋》学案1、知识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主客问答的行文结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1)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2)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第一学时(一)基本任务:1、生字注音壬戌(rénxū)酾酒(shī)桂棹(zhào)横槊(shuò)余音袅袅(niǎo)渔樵(qiáo)幽壑(hè)扁舟(piān)嫠妇(lí)匏樽(páo)愀然(qiǎo)蜉蝣(fúyóu)山川相缪(liáo)无尽藏(zàng)狼籍(jí)旌旗(jīng)舳舻千里(zhúlú)枕藉(jiè)属客(zhǔ)斗牛(dǒu)窈窕之章(yǎotiǎo)相与(yǔ)扣舷而歌(xián)溯流光(sù)倚歌而和之(hè)少焉(shǎo)江渚(zhǔ)洗盏更酌(gèng)冯虚御风(píng)曾不能(zēng)肴核(yáohé)2、通假字【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3、字词活用【舞】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

【泣】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词的使动用法。

【西】西望夏口: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东】东望武昌: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以……为朋友,词的意动作法。

【下,东】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一、古文化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精,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关于赤壁的诗文。

2、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二、通假字:1、举酒属客:2、山川相缪:三、古今异义:1、望:古——今——2、如:古——今——3、是:古——今——4、美人:古——今——5、斗牛:古——今——一四、一词多义:1、而:①虽一毫而莫取②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③客喜而笑2、下: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下江陵3、方:①望美人兮天一方②方其破荆州4、然:①其声呜呜然②何为其然也5、乎:①郁乎苍苍②困于周郎者乎6、之:①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②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③不知东方之既白7、如: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纵一苇之所如8、望:①七月既望②望美人兮天一方五、词类活用:1、羽化而登仙:2、扣舷而歌之:3、桂棹兮兰桨: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乌鹊南飞: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7、下江陵:8、顺流而东也: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0、侣鱼虾而友糜鹿:11、哀吾生之须臾:12、肴核既尽:13、不知东方之既白:六、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5、何为其然也6、此非曹孟德之诗乎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9、而今安在哉1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5、相与枕藉乎舟中七、重点翻译句: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译: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高二学考复习之赤壁赋复习学案

高二学考复习之赤壁赋复习学案

高二学考复习之《赤壁赋》复习学案要求:1.背诵全文。

2.翻译全文。

3.积累文言知识。

4.完成下列题目。

一、名句默写。

(1)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

(2)月出于东山之上,。

,水光接天。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3)其声呜呜然,,,,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4)舳舻千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5)寄蜉蝣于天地,。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二、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2)倚歌而和之()(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4)侣鱼虾而友麋鹿()(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2.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2)凌万顷之茫然()(3)哀吾生之须臾()(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5)苟非吾之所有()(6)耳得之而为声()(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8)吾与子之所共食()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3)徘徊于斗牛之间()(4)于是饮酒乐甚()(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渔樵于江渚之上()(7)寄蜉蝣于天地()(8)托遗响于悲风()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3)郁乎苍苍()(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而又何羡乎()(6)相与枕藉乎舟中()三、解释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繆()(3)举酒属客()(4)举匏尊以相属()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 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 b东望武昌()(2)望 a七月既望() b望美人兮天一方()(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b如怨如慕()4. 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下江陵()(3)顺流而东也()(4)舞幽壑之潜蛟()(5)泣孤舟之嫠妇()(6)正襟危坐()(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9)侣鱼虾而友麋鹿()(10)渺沧海之一粟()(11)不知东方之既白()四、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文言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凌万顷之茫然()(4)渺渺兮予怀()(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五、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高二学考复习之《赤壁赋》复习学案答案一、名句默写。

《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附答案)

《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附答案)

《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准确背诵并默写全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性默写。

2.自主梳理并掌握本文重点文言知识:文化常识/一词多义,如“危、望、属、如、固、适、乎”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

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4.拓展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5.挖掘写作素材,理解并应用。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检查第一、二段的背诵默写。

(一)易错字落实、强化:(二)情境默写:1、《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_ ”。

2、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乐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

4、苏轼《赤壁赋》中,主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扣舷而歌,以美人比君王,委婉表达希望再得重用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________ 。

”5、《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写出诗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6、苏轼《赤壁赋》中,以“________ ,_______ ”两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7、《逍遥游》中用“泠然善也”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苏轼的《赤壁赋》则借此典故,用“___________ ,_______ ”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湖面上自如漂流的感受。

8、化用是古代诗文的常用手法。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说与客人同饮时吟咏诗文,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

9、苏轼《赤壁赋》交代游赏时间、人物、方式和地点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

《赤壁赋》复习学案(2)

《赤壁赋》复习学案(2)

《赤壁赋》复习学案出题人:徐敏审核人:王欣、谢世霞【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并能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练背诵。

2、能把握文中表现的情感并初步提炼其作文素材。

历史上,富含底蕴的文化名人,往往将自己的文化人格,寄寓在特定山水的载体里。

河南云台山百家岩寄寓着嵇康的魏晋风骨;香草满地的汨罗江寄寓着屈原的高洁不屈;从天而降的黄河则寄寓着李白的豪迈洒脱;那么黄州赤壁呢?他寄寓着的是东坡在遭遇坎坷挫折时,表现出的那份豁达、乐观。

风烛残年的苏轼,从海南岛遇赦北还途中,做了这样一首诗,回顾他的一生,其中黄州是他人生的一大站,在这里不仅留下了他的功绩,也留下了他不朽的千古文章。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一、文言知识回顾1、重点实词七月既望举酒属客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山川相缪酾酒临江2、重要虚词之:壬戌之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倚歌而和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哀吾生之须臾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不知东方之既白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輮使之然也。

(《劝学》)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2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

士大夫之族(《师说》)均之二策。

(《廉蔺》)(二)助词1结构助词,用在定中之间,可译为“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3结构助词。

主和语之间表取独。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4音节助词。

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3、古今异义望美人兮天一方白露横江4、词类活用歌窈窕之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侣鱼虾而友麋鹿渔樵于江渚之上不知东方之既白5、特殊句式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渺渺兮予怀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相与枕藉乎舟中二、巩固背诵默写:一段:良辰美景,月下泛舟,诗情画意。

赤壁赋 复习课学案苏轼

赤壁赋 复习课学案苏轼

《赤壁赋》复习学案一、课文重点字词(斜体字)挖空训练。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起)。

举酒属(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任)一苇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通凭,乘)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超然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划船工具,形似桨)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同声相应,唱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像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

舞(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感伤的样子),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悲伤呢)”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向西)望夏口,东(向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缭,盘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当)其破(夺取)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可如今在哪里呢)况吾与子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打柴)于江渚之上,侣(以……为侣)鱼虾而友(以……为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哀吾生之须臾(短暂),羡长江之无穷。

挟(携带,偕同)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屡次,多次)得,托(寄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那)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到底,终究)莫消长也。

盖将自(从)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竟然,连……都)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假如)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号称“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本文所反映的更多是作者在贬官不得志时那种想要超脱凡尘的思想。

下面是《赤壁赋》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赤壁赋》复习教案篇1复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重点掌握虚词“之”、“而”的用法,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1、填写苏轼的名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留侯论》)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rn )( xū)歌窈窕..之章(yǎo )(tiǎo )扣舷.而歌之(xián )苏子愀.然( qiǎo) 舳舻..千里( zhú)( lú )酾.酒临江(shī )举匏.尊以相属(páo )挟.飞仙以遨游(xi)二、教学重点1、高考真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09年山东)(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0年安徽)(3)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11年重庆)(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2年山东)2默写《赤壁赋》第二自然段。

3、译句。

(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我的思绪十分悠远,遥望美人,天各一方。

(美人指宋神宗,表达希望受到皇帝重用)(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留;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4、之(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赤壁赋》优秀教案篇1一、复习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根本篇目中消失的通假字的含义。

3、把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4、理解文言特别句式。

二、重点:文言学问复习三、难点:体会心情的变化,理解对人生的态度。

四、复习步骤:1、导入由课前歌曲《赤壁赋》导入本课。

2、回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爽豪健,善用夸大比方,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见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重温作背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的牺牲品。

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在这里年近半百的他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3、朗读观赏,检查背诵4、分组复习一组找出多义字并为重点字注音,二组找出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三组找出文言句式和分析课文构造,四组找出本文的线索和分析苏轼对人生的态度。

5、分组展现争论结果。

6、本课小结本文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文赋,以美丽的文笔描述了主客泛舟江上,欣赏赤壁美景,饮酒放歌及探讨人生态度的生动场面,文中的抒情、写景、说理挥洒自如,自然融合。

7、课后练习8、课堂赠言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他认为苏轼在黄州这段炼狱般的经受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成熟是一种光明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沉着,一种最终停顿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睬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赤壁赋》复习课件 学考复习

《赤壁赋》复习课件 学考复习
《赤壁赋》复习
一、理解性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的流去,“而未尝往也”;月亮时圆时缺, “而卒莫消长也”。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 声之美。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 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 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五、翻译句子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 方。 3、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
4、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21. 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 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月 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2. 苏轼《赤壁赋》写出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 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 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3. 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哀吾生之须 臾”一句,则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于: 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出于东山之上 臣诚恐见欺于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虽然,每至于族 贪于财货

赤壁赋复习导学案

赤壁赋复习导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一、课前积累(苏轼名言)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②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③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④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⑤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二、基础巩固(一)通假字1、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3、举匏.尊以相属.()(二)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2、白露..横江()3、凌万顷之茫然..()4、望美人..兮天一方()(三)一词多义望:望美人兮天一方()日夜望将军至()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七月既望()都督阎公之雅望()如:纵一苇之所如()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怨如慕,如此如诉()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固: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斯固百世之遇也()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人固有一死()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相如固止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安: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风雨不动安如山()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既来之,则安之。

()(四)虚词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知不可乎骤得()相与枕藉乎舟中()(五)词类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歌.窈窕之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渺.沧海之一粟()不知东方之既白.。

()(七)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5、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6、何为其然也()7、而今安在哉?()8、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9、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10、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习题。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七月既望..:(2)少焉..:(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击空明..兮溯流光...:(5)渺渺..兮予怀:(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7)泣孤舟之嫠妇..:(8)苏子愀然..:(9)舳舻..千里:(10)酾酒..临江:(11)横槊..赋诗:(12)举匏尊..以相属:(13)寄蜉蝣..于天地:(14)渺沧海...之一粟:(15)哀吾生之须臾..:(16)知不可乎骤.得:(17)托遗响..于悲风..:(18)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0)相与枕藉....乎舟中:(21)不知东方之既白..: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3)举匏尊.以相属: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

西班牙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

(2)白露..横江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美貌的女子。

4.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与枕藉乎.舟中:(2)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知东方之.既白:惟江上之.清风:月出于东山之.上:(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名词作状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③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④名词的使动用法正.襟危坐:(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6.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 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总结重点实词。

文学知识积累:1、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洵子。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嘉佑(仁宗年号之一)二年(1057)进士乙科。

诗、文、书、画俱成大家。

2、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①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②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③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④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⑤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摛文也。

”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⑥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⑵山川相缪()⑶举酒属客()⑷举匏樽以相属()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2) 白露横江(3) 凌万顷之茫然(4)望美人兮天一方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东望武昌()(2)望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游于赤壁之下()(4)如纵一苇之所如()如诉如泣()(5)白白露横江()不知东方之既白()(6)歌歌窈窕之章()歌曰:“……”()倚歌而和之()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下江陵()(3)顺流而东也()(4)舞幽壑之潜蛟()(5)泣孤舟之嫠妇()(6)正襟危坐()(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9)侣鱼虾而友麋鹿()(10)渺沧海之一粟()(11)不知东方之既白()二.文言虚词1.而(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2) 凌万顷之茫然() (3)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4)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扣舷而歌之()(6)倚歌而和之()(7)纵一苇之所如()3.于(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2)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1) 而又何羡乎()(2)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 相与枕藉乎舟中()(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6)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5.其(1)而不知其所止()(2)其声呜呜然()(3)何为其然也()(4)方其破荆州()6.然(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2)何为其然也()(3)其声呜呜然()三.文言句式(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5)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6)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渺渺兮予怀()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学考复习之《赤壁赋》复习学案
要求:1.背诵全文。

2.翻译全文。

3.积累文言知识。

4.完成下列题目。

一、名句默写。

(1)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

(2)月出于东山之上,。

,水光接天。

,。

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3)其声呜呜然,,,,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4)舳舻千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5)寄蜉蝣于天地,。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二、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倚歌而和之()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2.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
(2)凌万顷之茫然()
(3)哀吾生之须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5)苟非吾之所有()(6)耳得之而为声()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8)吾与子之所共食()
3. 于
(1)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
(3)徘徊于斗牛之间()
(4)于是饮酒乐甚()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渔樵于江渚之上()
(7)寄蜉蝣于天地()
(8)托遗响于悲风()
4. 乎
(1)浩浩乎如虚御风()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郁乎苍苍()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而又何羡乎()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三、解释实词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虚御风()(2)山川相繆()
(3)举酒属客()
(4)举匏尊以相属()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 一词多义
(1)东a顺流而东()b东望武昌()
(2)望a七月既望()b望美人兮天一方()(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b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4)如a纵一苇之所如()b如怨如慕()
4.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下江陵()
(3)顺流而东也()
(4)舞幽壑之潜蛟()
(5)泣孤舟之嫠妇()
(6)正襟危坐()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10)渺沧海之一粟()(11)不知之既白()
四、文言句式
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文言句式
(1)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凌万顷之茫然()
(4)渺渺兮予怀()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五、重点语句翻译
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 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高二学考复习之《赤壁赋》复习学案答案
一、名句默写。


二、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
(2)连词,表修饰
(4)连词,表并列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转折
(7)连词,表修饰
2. 之
(1)助词,的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助词,的
(4)代词,它
(5)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代词,它
(7)代词,它们
(8)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于
(1)介词,在
(2)介词,从
(3)介词,在
(4)介词,在
(6)介词,在
(7)介词,在
(8)介词,在
4. 乎
(1)形容词词尾
(2)形容词词尾
(3)形容词词尾
(4)语气词,表示疑问(5)语气词,表示疑问(6)介词,在
三、解释实词
1. 通假字
(1)通“凭”,乘(2)通“缭”,环绕(3)通“嘱”,劝人饮酒(4)通“嘱”,劝人饮酒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 一词多义
(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11)不知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四、文言句式
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文言句式
(1)介宾短语后置
(2)介宾短语后置
(3)定语后置
(4)主谓倒装
(5)介宾短语后置
(6)介宾短语后置
五、重点语句翻译
1.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 . . .
3.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 专业.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