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3)对自然与环境的态度: ①浪漫主义文学着力描绘自然景物,主张社会回到“自然态”,以表达他们对资本 主义社会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 ②现实主义文学则注重观察生活,仔细描写环境和生活细节,重视环境对塑造人 物性格的决定作用,从而塑造出文学史上一大批典型的人物形象。
其他:丹麦的安徒生、挪威的易卜生、美国的马克·吐温
-5-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1)产生: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 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作家及作品: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 多》等。 2.苏联社会主义文学 (1)繁荣时间:20世纪上半期。 (2)代表作家及作品:高尔基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等。
-6-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亚非拉文学 (1)主题:反映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因 卡等。
-7-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 史料导入
浪漫主义排斥启蒙思想家提倡的冰冷死板的理性主义,崇尚人们的情感、创造 力和想象力。浪漫主义思想家所提倡的是与众不同,打破陈规。……浪漫主义思 想恰恰是在工业化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的时候盛行起来的。浪漫主义提倡的是自 然和情感,进而驳斥工业革命给大自然带来的破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分析与思考】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8C末至19C以来文学艺术特别是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轨迹,点明其中的内在发展逻辑。
⑴18C末19C初,受启蒙运动影响,理性主义盛行欧洲,崇尚理性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流派出现。
但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人们开始不再盲目相信理想,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于是,所谓的浪漫主义流派在文学艺术领域盛行。
⑵19C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和揭露社会丑陋现象,在文学艺术领域,以批判社会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流行。
⑶20C以后,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安,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茫,反对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于文学艺术领域。
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印象画派、电影电视艺术等。
1、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文学成就:⑴西方文学:18C末到19C30年代,文学艺术家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19C中叶后,现实主义开始风行;20C,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⑵社会主义文学:20C,以苏联为代表,曾经繁荣一时。
⑶亚非拉文学:产生了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品。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前导学】一、“浪漫主义文学”把握三点1、背景: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3、代表:①雨果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②雪莱《西风颂》和《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③海涅《诗集》《旅行记》等,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材内容精解新人教版必修3
第22课文学的繁荣【知识拓展】1.列表记忆主要的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时间主要特征代表作品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 年代至20世纪上半期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居9》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现代主义文学19世纪末兴起,20世纪30 年「代以后成为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贝克特的《等待戈多》2.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1)时代背景:①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②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③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r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
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两次世界大战的烟火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利。
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等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作品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3.简答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提问式导入:教师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清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吗?这些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探究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小说、戏剧、诗歌等主要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难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在文学方面,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文学鉴赏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兴趣,阅读量不足,导致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发展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学特点及成就。
2.掌握明清时期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小说、戏剧、诗歌等。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1、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主要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社会罪恶。
3、主要代表:国家代表人物及作品/概况法国司汤达(《红与黑》); 巴尔扎克作品集《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美国马克·吐温《百万英镑》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三、20世纪西方文学1、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2、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的社会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也不明确,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四、20世纪苏联文学①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试说明学习要求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
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取得的主要成就。
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解冻文学(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和触及尖锐社会问题的文学,以爱伦堡《解冻》为标志)。
——新班教材中无第23课美术的辉煌考试说明学习要求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1.知道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美术作品。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理科)
向 日 葵
(五)20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
1、背景:
(1)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2)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3)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满 足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4)受20世纪以来西方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同时更多的吸收了东方和非洲的艺术风格。
3、代表作品:
(1)法国 大卫
《马拉之死》《拿破伦加冕》——反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 (2)法国 安格尔 描写人体美和肖像画著称。
《泉》——展现人体美与古典美的结合。
《马拉之死》
《拿破仑加冕》
《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
1、背景:
1815年后)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 “理性王国”失望,寻求新的寄托。 2、特点: (1)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不拘 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 (2)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 辉煌瑰丼。
作家
巴尔扎克
司汤达 莫泊桑 狄更斯
代表作
《人间喜剧》
《红与黑》 《项链》 《大卫· 科波菲尔》 《叶甫盖尼· 奥涅金》 《安娜•卡列尼娜》 《玩偶之家》
普希金
列夫•托尔斯泰 易卜生 马克· 吐温
20世纪现实主义代表: 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三)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
பைடு நூலகம்
3、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法国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描绘七月革 命推翻复辟的封建王朝、英雄主义色彩)
《自由引导人民》
(三)现实主义美术
1、特点: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2、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进行讨论。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成因。
2.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4.结合实例,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深入探讨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5.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直观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文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4.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4.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三配套教案:第8单元第22课 文学的繁荣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配套教案:第8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含解析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1。
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背景、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从历史解释角度,把握现代主义文学、苏联文学、亚非拉文学的主要成就。
3。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
知识点一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2.背景(1)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2)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3.特点(1)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2)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4.代表(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反封建仍然是其主要内容,但不是反对资本主义,也不是反传统、反理性.知识点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
(2)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代表国籍文学家代表作或作品特点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丹麦安徒生同情弱者,嘲弄权贵挪威易卜生“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美国马克·吐温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图示法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点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1)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郭沫若
郁达夫
徐志摩 再别康桥
普契尼 意大利歌剧
第二篇章 realism
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文学 (19c30s-20c早期)
国籍 法国 英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俄国
丹麦 挪威 美国 英国 法国
文学家 巴尔扎克 狄更斯 普希金 托尔斯泰 安徒生 易卜生 马克·吐温 萧伯纳 罗曼·罗兰
代表作 《人间喜剧》 《大卫·科波菲尔》 《叶甫盖尼·奥涅金》 《安娜·卡列尼娜》
第三篇章 (modernism)
迷惘与荒诞——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
⑴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大危机和社会危机。
⑶代表: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剧作《等待戈多》。
阅读作品,概括特点
《老人与海》的主 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 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 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 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 失败,但他坚忍不拔, 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 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 句名言:“一个人并不 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 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 就是打不败他。”
《安娜·卡列尼娜》是 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 作品,也是现实主义文 学的典范。它把19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 高峰。正是通过它,许 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 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 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 曾反复阅读过《安 娜·卡列尼娜》,以至 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
探究: 结合以上作品的内容,分析这些作品表现了
长诗集中地体现了海涅艺术风格的特点: 夸张的讽刺、离奇的比喻、民间的传说、个人的幻 想和风趣的对话都交织在一起。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情节跌宕。 不再刻意突出理性,歌颂人的感情。 反对封建制度,憧憬未来。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时讲述的是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包括成书文化的发展、文学作品的特点以及影响。
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1.明清时期的文学繁荣。
2.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
3.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类型的变化。
4.成书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1.科学掌握明清时期文学的发展变化和成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熟悉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与特点。
2.掌握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3.学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与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
2.明清时期成书文化的发展。
3.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类型的变化。
4.成书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5.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等教具展示。
2.互动问答式授课。
3.小组讨论式教学。
4.作品阅读与解析。
五、课堂设计1. 导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课时的话题,简述明清时期文学的繁荣,引出本课的探究问题。
2. 讲解教师通过PPT、板书等方式,简述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介绍成书文化的发展与影响,并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案例讨论教师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解析。
要求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及背景,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联。
4. 总结教师通过互动问答、小结等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作业与评价1. 作业1.以“明清时期文学”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探究文学作品与当时社会背景的联系。
2.选读一本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撰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2. 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学发展的理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复习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复习答案1.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1)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2)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取夸张手法,富于梦想和传奇色彩。
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开展到顶峰。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
特别注重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阔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追求人本主义理想,主张社会改进。
(5)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1)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表现心理的真实。
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
(2)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
(3)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
(4)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
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梦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展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在思想内容上:浪漫主义文学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挖苦和揭露;它深入开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歌颂民主自由,尽情抒发作者的国情感,热情洋溢地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抗争。
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展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同时塑造出诸多的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表达了他们对真爱和正义最终必定战胜邪恶的坚决信心,充满了战斗力,鼓励着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和争取自由而进展不屈的斗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节选
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 美丽纯洁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 道貌岸然、阴险狠毒
浪漫主义的创作格言:
现实主义的创作格言:
三、现代主义文学(20C初以来)
所谓现代主义,实际上指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 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和流派的总称。20世纪二三 十年代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繁盛时期,当时主要有后 期象征主义等。后来,又出现了荒诞派、美国的黑 色幽默派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
现代主义文学主义作家和代表作品有哪些?
美国 英国
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批判美国的种族歧视,痛 斥资本主义金钱至上
萧伯纳
《苹果车》
法国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巴尔扎克——法国现代小说之父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 吝啬鬼的典型,只要看到金子, “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临 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 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写出了 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 关系。
3.特点
材料:现代派文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文学,它们反对 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 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 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在艺术手法方面,现代派文 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手法,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人物 形象的完整性和语言的鲜明性,他们的作品往往是故事 情节怪诞,时序颠倒,人物形象模糊抽象并喜欢使用隐 晦难懂的象征性语言。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Word版含解析
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学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本课引言是一段脍炙人口的诗句,它出自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著名诗篇《西风颂》。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然后,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一,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联系当时的时代特点,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冬天”、“春天”有什么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新课导入●2教师播放影视资料《巴黎圣母院》片段,引导学生体会该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气息,再结合语文知识,了解作者雨果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引出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基础达标1. 某同学在学习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时,记录了下面一段文字:它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的特征是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色彩②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③ 注重艺术效果下列人物的文学风格与之相适应的是(A)A. 雨果B. 巴尔扎克C. 高尔基D.鲁迅解析注意材料所给的时间和三个特征,可以看出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文学风格与之相适应的是法国浪漫主义文豪雨果。
2. (2014年镇江模拟卷)右图《巴人汲水图》,创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是一幅真实记录民众生存景象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代表作。
2010年它在拍卖会上以1.71亿元成交,刷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
下列作品与其风格一致的是(B)解析观察《巴人汲水图》,画面反映的是社会下层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情景,可以判断其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美术作品,与其风格一致的应是《人间喜剧》。
A、D两项是浪漫主义的;C项是现代主义的;B项正确。
3.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委员会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
莫言的代表作如《丰乳肥臀》,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彻底颠覆了官定历史叙事模式,小说对土改、“文革”、经济热等都有极深的揭露和反思。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作品
《戈拉》
《呐喊》
《百年孤独》 《解释者》
小结: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流派
浪漫 主义 现实 主义 现代 主义 苏联 文学
亚非拉 文学
时间
背景
成就
18世纪末-19 动乱不已,对 雨果、雪莱、海涅 世纪30年代 理性王国失望 19世纪30年 资本主义社会 巴尔扎克、狄更斯、 普希金、安徒生、易 代以后 矛盾尖锐 卜生、马克· 吐温等 20世纪中期 世界大战、经 海明威、贝克特 以后 济危机 20世纪上半 高尔基、奥斯特洛 期 夫斯基 20世纪 泰戈尔、鲁迅、马 尔克斯、索卡因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 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 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 笔,总名为《人间喜剧》, 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 巴尔扎克 全书”。马克思、恩格斯称 赞他 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 师”。
一个富翁叫高里奥,他爱女如命, 把一生积攒的几百万财富,统统 用在满足两个千金难填的欲壑上。 盲目的父爱导致他自食苦果,被 两个女婿撵出了家门,像一只丧 家犬悲惨地死在一家寒酸的公寓 里。死的时候没有一个女儿前来 照料,没有一个亲友前来吊唁, 没有一个亲属前来送葬。他的后 事全靠两个在读的穷学生帮忙草 草操办。高老头会赚钱,但他不 会用钱,钱花光了,父女之情也 《高老头》 彻底断了。
四、社会主义文学
(一)时间
20世纪上半期
(二)代表作
作家
高尔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作品
《母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亚非拉美文学
(一)特点 (二)代表作
国别 印度 中国 哥伦比亚 尼日利亚 作家 泰戈尔 鲁迅 马尔克斯 索卡因
亚洲第一个诺贝 尔文学奖获得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1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记录。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学过程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精神。
(3)强化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4.教学评价方面: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深入分析其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结合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新文学运动的认识,以及它对我国文学发展的意义。文章要求不少于1000字,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3.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增进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储备,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在文学史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仍存在以下问题:对于文学流派的演变、作家作品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文学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对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的把握不够准确;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缺乏客观、全面的视角。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本课目标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提示与建议】注意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不同流派及其产生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影响和价值。
注意理解文学的时代性,认识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实。
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19世纪以来西方各文学流派和苏联文学、亚非拉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现实的关系。
二、预习自学、三、合作探究1.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各有何特点?各自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2.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有何共同之处?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其特点是什么?它与传统文学有什么联系?4.【课堂讨论】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亚非拉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四、检测反馈知识点1 浪漫主义文学1.下列关于浪漫主义文学兴起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B.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C.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D.工业革命后欧美各国社会矛盾尖锐2.“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所流露出的感情的真正根源是A.对理性主义的崇拜B.对现实社会弊端的不满C.赞美自己生活的时代D.感情遇到挫折,心灰意冷3.下列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B.是知识分子寻求新的精神寄托的表现C.《巴黎圣母院》典型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D.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是其主要代表之一知识点2现实主义文学4.现实主义文学的鲜明特点不包括A.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B.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C.深入挖掘人类的美好感情D.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5.下列文学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有①《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②《大卫·科波菲尔》③《人间喜剧》④《老人与海》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6.巴尔扎克创作的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作品是A.《人间喜剧》B.《安娜·卡列尼娜》C.《大卫·科波菲尔》D.《巴黎圣母院》知识点320世纪的世界文学7.下列关于20世纪欧美文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现实主义作品绝迹B.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文学的发展C.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风格悖离传统D.《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8.有一作家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没有标点,不分段落,充分体现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材料〕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①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②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
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
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③──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解读】这条资料叙述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也没有实现,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灾难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所期望的。
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注释】①②③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现实主义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材料〕于连①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曾经是他的行为准则。
这种矛盾性导致他在追求人身自由、心灵自由的过程中最终陷于对自由的困惑与迷惘之中。
像于连这样崇尚拿破仑,追求自由平等的人,如果处在拿破仑时期,他的成功是可能的。
然而他却生不逢时,生活在复辟王朝时期②,生活在“到处是伪善”的“自私的沙漠”中。
此时,他除了扮演伪君子,再没有别的成功之路了……于连对自由的困惑,就其文化内涵来说,是对理性原则指导下的近代人文主义、启蒙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怀疑。
人文主义者和启蒙主义者都认为人的高贵在于其理性;人在理性原则指导下可以改造社会,消除人类社会的恶,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就像浮士德③,不管魔鬼如何引诱作恶,却始终向善趋善。
于连也曾经是理性主义的追随者,爱真理,为自由而奋斗,但现实告诉他,人的理性克服不了自私的本能,“到处是伪善,到处是欺诈”的现实无法改变,自私的本能也就是人自身存在的对人类发展的永恒的破坏力。
──蒋承勇《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解读】本段材料通过对司汤达作品中关键人物于连追求自由的困惑的分析,揭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复杂,尤其是19世纪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大爆发,使人们在追求浪漫主义的时候遭受当头一棒的重击。
人们特别是思想敏锐的作家开始思考社会的变故,他们用锋利的笔头真实地再现社会的众生万象,力图真实的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同时又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
【注释】①于连,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中的男主人公,作品通过他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复辟王朝对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的摧残。
②复辟王朝时期,这里指的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即拿破仑帝国被推翻后复辟的封建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统治时期,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使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不断遭到破坏。
③浮士德,是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中的主人公,追求、实践、不满足、再追求,自强不息,前进不止构成了浮士德精神的本质内涵。
2.现代主义文学〔材料〕欧美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文学,它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几个主要文学流派。
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
从思想内容来说,它们几乎都是表现所谓“现代人的困惑”,即表现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那种陌生、孤独痛苦情绪。
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他们一方面对腐朽、丑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悲观失望,另一方面又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格格不入,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深陷迷途,他们的内心充满难以名状的迷惘、困惑。
现代派文学正是这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
从哲学思想来说,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各种反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如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萨特的存在主义等,对现代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它们提供了从世界观到创作方法的理论根据。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派文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文学,它们反对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
在艺术手法方面,现代派文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手法,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语言的鲜明性,他们的作品往往是故事情节怪诞,时序颠倒,人物形象模糊抽象并喜欢使用隐晦难懂的象征性语言。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解读】本段材料从现代文学产生背景、哲学源流、文学发展历史和艺术手法四个方面介绍了现代文学的来龙去脉。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是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流派的总称。
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
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
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
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
20世纪的世界文学1.列宁的文化革命理论〔材料〕1923年初,列宁指出:“我们面前摆着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
第一个任务就是改造我们原封不动地从旧时代接收过来的简直毫无用处的国家机关,这种机关,我们在五年来的斗争中还来不及也不可能来得及认真加以改造。
我们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
这种在农民中进行的文化工作,就其经济目的来说,就是合作化。
要是完全实现了合作化,我们也就在社会主义基地上站稳了脚跟。
但完全合作化这一条件本身就包含有农民(正是人数众多的农民)的文化水平的问题。
就是说,没有一场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敌人曾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我们在一个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里推行社会主义是冒失行为。
但是他们错了,我们没有从理论(一切书呆子的理论)所规定的那一端开始我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成了我们目前正面临的文化变革,文化革命的先导。
现在,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
但是这个文化革命,无论在纯粹文化方面(因为我们是文盲)或物质方面(因为要成为有文化的人,就要有相当发达的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要有相当的物质基础),对于我们说来,都是异常困难的。
”──摘自《列宁全集》第四十三卷《论合作社》【解读】列宁关于文化建设问题和苏维埃政权文化政策问题的观念,通常被称为列宁的文化革命理论。
列宁认为,文化革命的实质就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根本变革,变革之结果就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确立。
文化革命应该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确立),二是社会的文化革命(文化成为人民的财富和事业)。
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已在苏联确立,对苏联来说主要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以便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是使文化成为人民的财富和事业。
2.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以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论述〔材料〕在我们俄国,在内政方面,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即俄国境内各民族的自由共和国联邦的新的国家制度,现在已得到最终的确认……不容讳言,(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是很大的。
资产阶级会使出一切手段,不惜孤注一掷来破坏我们的团结。
当然,劳动人民没有管理的经验,但是这一点吓不倒我们。
现在展现在胜利了的无产阶级面前的,是已经变成全民财产的土地,无产阶级一定能够根据社会主义原则组织新的生产和消费。
过去,人类的全部智慧、人类的全部天才所进行的创造,只是为了让一部分人独享技术和文化的一切成果,而使另一部分人连最必需的东西──教育和发展也被剥夺了。
然而现在一切技术奇迹、一切文化成果都将成为全民的财产,从今以后,人类的智慧和天才永远不会变成暴力手段,变成剥削手段。
这些我们是知道的,因此,为了实现这一最伟大的历史任务,难道还不值得去工作,还不值得献出全部力量吗?劳动者一定能完成这一宏伟的历史任务,因为在他们身上蕴藏着革命、复兴和革新的尚未苏醒的伟大力量。
──1918年初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闭幕会上的讲话【解读】列宁论述了产生于新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新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在实现文化革命的过程中的特点。
列宁强调指出了资产阶级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在阶级内容和社会使命上的本质差别。
与资产阶级文化相反,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为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而进行的阶级斗争任务服务。
它的基础是真正的人道主义,它属于人民,并为全体劳动人民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使文化财富的分配和需求方式有所改变,即文化由上流社会的所有变为人民群众的财富。
精神生产的方式也同样改变了,劳动大众积极参与了精神方面的创造。
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3.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讲话〔材料〕文化任务不能像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解决得那样迅速。
应当懂得,现在前进的条件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