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雁归来省优获奖 省一等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7《 大雁归来》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7《 大雁归来》优质课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4b204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4.png)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7《大雁归来》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象的散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文章以大雁的迁徙为线索,展现了季节更替中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文中所涉及的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主题,还需教师引导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会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筛选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难点: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文中筛选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音频,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跟读、模仿。
2.准备相关的大自然图片或视频,用于课堂展示,增加学生对自然的直观感受。
3.准备课文解析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模仿。
随后,展示大自然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味。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7 大雁归来(省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7 大雁归来(省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c3bfcd5ef524ccbff02184a5.png)
盈江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第7课:大雁归来主备人:张英顺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大雁归来》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的一篇知识性散文。
文章以饱含“爱”的笔触介绍了他在沙乡观察到的春三月大雁归来时的各种情态,爱鸟之情充溢字里行间。
大雁是春的使者,给人间带来春色、生机。
雁群与人类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的群体结构也以家庭为单位,富有亲情。
它们的鸣叫,似乎表明它们也具有社会性。
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
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
本文简直是一篇爱鸟的抒情诗,作者笔下,大雁是如此可爱,人与大雁和谐相处,情趣盎然。
2.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语言句句精美,知识与趣味性并重,教学中引导学生既掌握课文内容,又能感悟主旨。
明白作者是个爱鸟者,很多句子含义丰富,感情鲜明,我们要很好指导学生领会。
作者意在让我们了解大雁特点,培养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品质。
最终养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同时课文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它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完美结合,教师要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指导学生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1知识于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主旨。
(2)揣摩形象、抒情的语言,感受大雁的野性之美,体会作者的爱鸟情怀。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法,让学生预习时自读自悟,读懂文意,读出情感;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本文的文体;延伸拓展法:通过悟和说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情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揣摩形象、抒情的语言,感受大雁的野性之美,体会作者的爱鸟情怀。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情感,学会尊重、保护野生动物。
三、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中等。
能较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课堂思维较活跃,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语言表述能力较差,尤其是品味语言。
第7课《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331527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a.png)
第7课《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自读课文,节选自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著作《沙乡年鉴》。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主要谈的是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问题,都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语言上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四篇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敢于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品格,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与科学。
语文要素是:“科学思考方法”,包含筛选主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等。
《大雁归来》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作者看起来是在记录大雁在春天的北归,背后却蕴含着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和尊重,而且形象地阐明了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道理。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了事物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本单元两篇教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学习也让学生对事理说明文的学习要点、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
学生初读课文后容易将其当成一篇介绍大雁生活习性的事物说明文,而对于传递的“自然共同体”的“大地伦理学”思想往往理解不到,思考还是浮光掠影,只停留在表面。
【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了解大雁的习性,理清文章说明顺序;2.结合具体句子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体会作者的情感;3.通过文章内容和拓展资料,理解作者的思想,树立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点】圈点勾画,品味关键语句,探究本文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内容和拓展资料,理解作者的思想,树立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
【教法】激趣导入法、朗读指导法、资料助读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幻灯片出示诗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一等奖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2b1120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e.png)
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一等奖《大雁归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迁徙及其原因,并掌握相关知识。
2.读懂文章,发现文章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文章的情感。
3. 发扬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把握大雁迁徙的过程和原因。
2.把握文章中描绘雁群壮观场面的语言特点。
3. 能够提炼文章中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阅读课实验法。
3.组织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安排:1.热身。
播放《大雁》的歌曲,引导学生通过听歌获得对雁的迁徙行为产生的感受和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导入。
教师为学生呈现图片资源,通过展示雁群奔着远方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了解迁徙大雁的基本情况。
3.阅读。
阅读课将学生分成小组,检索和了解大雁群体迁徙行为的信息,掌握和理解文章的要点,获取文章中的关键词,例如:经验、风尘仆仆和绛紫色等。
4.讨论。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分组内交流归纳大家的思考,比如大雁的行进速度、路线以及时间长度。
5.模仿。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从联想大海孕育生命和迁徙滋养生息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纵横思考,学生可结合每个人生活当中的一个简单例子,进行自由发挥模仿,来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
6.总结。
再次组织小组,总结和归纳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模仿创意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有意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内涵。
教师可采用类比和概括的方法来总结归纳情感和主题等。
7.作业。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书写一篇评论或者小作文,表达个人的看法,凝练自己的写作技能。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阅读课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文章,获得更广泛深刻的认识。
教师通过主动分享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的方法,让课程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同时也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才智,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积极思考和主动合作的精神。
第7课《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7课《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04d6f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6.png)
第7课《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计说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单元主题是“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其中《大雁归来》是美国科学家、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写的一篇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文章,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教学本课计划采用主题拓展的方式引领学生阅读本课,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以下是围绕《大雁归来》一课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与“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相关的文章《动物笑谭》、《松鼠》、《蟋蟀的歌》、《森林里的“音乐大师”》、《蛇之美》、《鹤魂》、《高原大鹰》、《衣冠整齐的毛虫》等,进行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2、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课前活动】1、搜集、整理有关写“雁”的诗句(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2、给画横线的字注音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3、查资料,了解“大雁”这种野生动物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羽色多呈淡灰褐色,有斑纹。
群居水边,夜宿时,有雁专司警戒,如遇袭,就鸣叫报警。
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称之为“雁字”,因行列整齐,又称之为“雁阵”。
《大雁归来》优课教案一等奖
![《大雁归来》优课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029508c93169a4517623a3a9.png)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一、导入:从?沙乡年鉴?中的一段话“对于一只处于迁徙途中的大雁而言,它为了能在湖面上找一个融洞,不知疲倦地在黑夜里飞了二百多英里,现在想要撤回去,又谈何容易?它的到来,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先知一般的坚决信念的。
〞引出?沙乡年鉴?,介绍这本书记录了沙乡一年四季的物候风景,生活趣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里的一篇课文?大雁归来?导入本课。
二、我们先检测一下本课的重点字词沼泽狩猎凋零弥漫雾霭沉默。
三、初识大雁初读课文标题?大雁归来?,你的心情如何?赏析:一只燕子的降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读完标题和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觉?“大雁是春天的真正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和春天的喜悦。
四、走进雁群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什么特点:(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三月天(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闹(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5)大雁特喜欢寻食-----玉米粒(6)大雁常-----六只列队飞(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喧闹2、看一下作者用怎样的心情来迎接大雁归来的呢?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赏析:作者这样写到:“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邀请〞让我们发现大雁发现食物没有独享,而是喧嚷着发出邀请,反响了大雁什么品质?聪明、友好、热情、乐于助人、无私。
五、倾听雁语再看课文中的这段话:“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展的。
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
大雁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那么更为响亮。
〞“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大雁给我们什么启发?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出大雁机敏、活泼、自在快乐的特点。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ba5d14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7.png)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体会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大雁形象。
2.揣摩语言,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培养和激发珍爱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体会大雁形象。
2.体会本文浓郁的抒彩。
3.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点句子。
教学步骤预习检测字音字形理解词语导入,体会中国文化中的大雁形象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还的候鸟。
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成语:鸿雁传书)。
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情思。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咏雁作品。
展示与雁有关的诗句。
大雁:五常俱全(仁、义、礼、智、信)雁之仁:一队雁阵当中,壮年的大雁会照顾老弱病残,不抛弃伤病的大雁。
雁之义:雁一夫一妻,从一而终,失偶的孤雁,往往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
情义深深。
雁之礼:雁阵由老雁领头,小雁在中间,互相照应,既有等级差别,又协作有序,有儒家的礼仪风范。
雁之智:大雁警惕性很高,休息时,会派一两只大雁站岗放哨,一有风吹草动,就发出警报。
雁之信: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春天北往,秋天南来,顺时迁徙,从不爽期,被古人当做标志性物候。
二、初读课文,体会本文中大雁形象本文中的大雁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从____读出这是一群____________的大雁。
●友好、热情●乐于助人、无私●开朗、活泼、乐观●注重亲情,家庭观念强●具有联合观念三、再读课文,梳理内容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了大雁?十一月南飞的大雁(3)三月的大雁(4)大雁归来的情景(5)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6)孤雁(7、8)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9)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大雁。
精读,品味语言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写出了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它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初中语文7《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7《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a07e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1.png)
初中语文7《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大雁归来》教材分析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学生往往聚焦于其中的知识内容,注重对文章结构、条理和线索的分析,指向对“说明"这一文本特点的把握,这是必要的。
但过度拘泥文体,仅仅以把握说明性内容为目的的组织教学,容易使得学生对其他方面内容关注不足,如情感价值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多方面、多角度解读文本知识,引导学生在把握说明性内容的同时,在情感上受到触动,在思想上得到提升,改变学生的思维,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说明文的知识,在语言赏析方面也有一些积累,对于文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的赏析还是可以的,但对于赏析的步骤还要加强练习。
目标导航1. 通读全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2. 精读段落,欣赏文章的抒情笔法;3. 品读“我们”,感受作者的浪漫情怀。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很多诗句都借助“大雁"这个意象来表达去国怀乡、离家思亲的感情,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但是,在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笔下,大雁却别有情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雁归来》。
二、初读课文,认识大雁1.速读课文,勾画有关“大雁”关键知识的语句,概述“大雁"的习性。
(1)大雁归来的时间:三月。
(2)大雁飞行的特点:路线是笔直的,距离200英里。
(3)大雁的栖息地:池塘、沼泽等。
(4)大雁喜欢的食物:玉米粒。
(5)大雁组队的特点:常以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6)孤雁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7)孤雁一般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2.结合课文旁批4,认真阅读课文7、8段关于“孤雁”的观察研究,同桌合作,分别找出作者观测到的现象、推测分析得出的结论。
旁批4:观察、推测与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优质课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优质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94e02876a20029bc642d15.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优质课教案设计【教材依据】《大雁归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的一篇知识性散文。
文章以饱含“爱”的笔触介绍了他在沙乡观察到的春三月大雁归来时的各种情态,爱鸟之情充溢字里行间。
本文语言句句精美,知识与趣味性并重,因此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与文本零距离对话,再与老师对话把握文章主旨,具体阐述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句,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法,读懂文意,读出情感;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本文的文体;延伸拓展法:通过写和说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目标:能独立的制作课件,熟练的操作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重、难点:本文是一篇知识性散文,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点难度,因此“明确本文的文学体裁”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准备:1、老师:(1)认真研读教材,深刻理解文意,并能在不借助任何教辅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备课;然后参考教辅资料、他人的优秀教学设计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阅读《沙县年鉴》,了解本课的创作背景。
(2)精心制作课件,能清晰地反应整个教学流程。
2、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利用工具书处理本课中重难词语,如“缄默”、“目空一切”、“蹼鹬”等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月,积雪融化,可以追逐臭鼬(yòu)的足迹,在无冠山雀的身上找脚环…….二月,开辟菜园,劈开一根有八十多岁、被雷击倒的栎(lì)树,生火取暖……四月,贫瘠的农场有时会遭遇春洪的袭击,葶苈(tínglì)开遍小洲,还可以观看雄山鹬(yù)的空中舞蹈……五月,聆听从阿根廷归来的高地鸻(hèng)的飞行之歌……六月,到深潭游泳,在溪边钓鳟(zūn)鱼……师生抢读大屏幕上的文段。
第7课《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88c142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f.png)
第7课《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7* 大雁归来设计说明《大雁归来)是一篇生态学"观察手记”,作者看似只是平淡地记录大雁在春天的北归,背后却董含着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和尊重。
文章不仅展现了大雁季节性迁徙的过程,而且形象地阐明了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道理。
本课是自读课,以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为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怀,从情感引向思想、从而对其思想内涵形成认同。
另外,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结合的句子很多,学生应细细品味。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说明顺序,训练概括能力。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回归自然的美好情怀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浓郁的抒彩。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搜集有关音乐和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课件展示大雁图片)刚才同学们谈的是自己眼中的大雁,那么,大雁在环境保护主义者眼里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一起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查1.给下列字注音。
迁徙( xǐ) 雾霭(ǎi) 狩( shòu )猎凋( diāo )零滑翔(xiáng)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3.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体裁),选自《沙乡年鉴》,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一生共出版了三本书和大约50篇文章,大部分是有关科学和技术的。
7《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7《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eee5d8e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5.png)
7《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2. 对比阅读,品味本文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怀;3. 树立热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雁字成行——浏览全文搜集知识快速浏览全文,从文中搜集有关大雁的知识,以这样的句式说话:读句(段),我了解到大雁明确:大雁是报春使者;大雁定期迁徙;爱寻食玉米粒;孤雁一般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雁群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常以六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孤雁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4月的夜间,大雁在沼泽中集会;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大雁的迁徙是全球性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大雁回来的过程。
二、大雁归来——品析语言感悟情怀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似家鹅,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
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雁群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辞海》《辞海》语言:客观、准确、严谨本文语言:生动、细腻、蕴含情感细读课文,从文中找找,还有哪些语言体现了作者的情怀?(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点勾画、批注)提示:(1)品味细腻描写的句子(炼字、赏析词语);(2)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3)找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句子并加以分析;(4)找出对大雁的称呼,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如: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贬词褒用。
“目空一切"写出了大雁高飞时的专注神情;“一声不响”描绘出大雁的坚定执着,说明大雁深知现在正处于冬季的狩猎期,地面上十分危险。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6fa9075901020207409cd7.png)
课题:《大雁归来》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年级:八科目:语文执教人:贾瑛【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们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学习重点】
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9a416b9b89680203d8258a.png)
大雁归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二)能力目标: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红字注音。
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缄(jiān)默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iáng) 顾忌(jì)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二、导人新课1.导语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
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今天,我们来学习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看看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些什么内容?2.作者及《沙乡年鉴》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
它问世于1949年。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1.本文是按什么写作顺序来写的?明确:时间顺序2.文章介绍了哪些关于大雁不同于其它动物的个性特征?a、对季节判断非常准确,能正确感受春天。
b、飞行路径是笔直的,有明确的目的地。
c、雁队大多是6或6的倍数组成。
《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案
![《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e2304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1.png)
7《大雁归来》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雁归来第一课时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他们对现代诗歌、外国诗歌的语言特点、音韵节奏、情感表达均了解不多。
而且由于人生经历较为单一,对于诗歌主题的理解和哲理的探索是课堂学习的一大难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从掌握诵读诗歌的技巧入手,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与他们自身的经历,引导他们领悟诗中丰富的人文内涵,逐步激发他们赏读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积累有关大雁的文学常识。
2.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3.感受作者的情怀,初步明确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理清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情景激趣新课导入】ppt播放与大雁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师生共同讨论生活中看到的大雁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第二板块【文学常识素养积累】一、走近作者。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被称作美国新保护运动的“新知”和“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一生共出版了三部书,发表了大约五百篇文章。
其著作大部分与科学和技术有关,《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
二、文题解读。
“大雁”就是鸿雁,是一种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
“大雁归来”在这里主要有这两层含义:一是大雁返回,而是呼唤大雁。
以此为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三、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侯文蕙译。
有改动。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沙乡年鉴》就是他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大雁归来》是这本书中的一篇。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67b6b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5.png)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习性。
2.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
3.感受作者的浪漫情怀。
教学重难点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浪漫情怀。
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这篇文章介绍了大雁的习性,我们来看一下书上关于大雁的介绍:大雁又称野鹅,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
大雁是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
每年3 月,它们冲破暖流的雾露,飞回威斯康星:每年11月,"它们目空一切地笔直向南飞行200 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
大雁适应性强,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沙滩、沼泽边,采食玉米等。
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从数字分析中发现,雁队一般由六只或六的倍数只组成,孤雁一般是伤心的单身。
一个知识卡片,就能把大雁的习性介绍得很清楚,这篇文章还有必要读下去吗(请生齐读“阅读提示")本文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阅读时要注意其中对雁群生活习性的观察和说明,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感受作者的浪漫情怀。
在作者笔下,大雁富有灵性,熟悉人类的游戏规则,还会低声细语和高声争辩。
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表现出对它们命运的关注,体现了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深切思考。
明确:正如“阅读提示”所说: 读这篇说明文,除了要做到筛选主要信息——了解雁群生活习性之外,还要重点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感受作者的“浪漫情怀”。
根据阅读提示来看,什么是“抒情笔法"“浪漫情怀”明确:“抒情笔法"指的是作者笔下的大雁充满灵性,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浪漫情怀”指的是文章表现出作者对雁群命运的关注和作者身为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深切思考。
重点探究:抒情笔法下面,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b9ad9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b.png)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八下《大雁归来》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理念:语文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要设计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交流讨论,互相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活动。
2.分层教学理念: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大雁归来》是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
统观整套教材,本单元是第二个说明单元,第一个事理说明文单元。
本单元所选的4篇文章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清顺序,筛选信息,读懂事理;学习分析推理,善于发现、思考问题和质疑,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2.教材的基本内容、子目和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本单元内容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皆为事理说明文,主要讲述物候学、地理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知识。
几位作者善于将各种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阐述现象背后的道理,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这一综合学科的经典文章,说明语言生动、典雅、准确。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以“恐龙”为话题切入,讨论的角度却各不相同。
但语言均具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的特点。
《大雁归来》是一篇生态学“观察手记”,看似只是平淡地记录大雁在春天的北归,背后却蕴含着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与尊重,是一篇融知识性、科学性和抒情性为一体的好文章。
《时间的脚印》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连接紧密。
2022年部编版语文《大雁归来》省级一等奖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大雁归来》省级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f479140975f46526d3e15c.png)
7.大雁归来辨清字形理解词语迁徙:迁移。
狩猎:打猎。
雾霭:雾气。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观察。
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坚决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不改变。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新课导入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一下吧!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①飞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就喧嚷;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⑤爱寻食玉米粒;⑥常成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大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例如:①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决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③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④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⑤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品味亮点词语】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的“邀请〞的含义?“邀请〞是指热情地召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间的联络,说明大雁的聪明,同时我们从大雁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美好的友情。
【感悟精彩句子】1.“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大雁归来》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大雁归来》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0539cbbd64783e08122b8c.png)
“我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
建立进一步独立、 合作学习和思考 的平台。让学生真 正懂得保护野生 动物的意义,自觉 保护野生动物的 习惯。
本文运用 手法,描写了大
课堂 雁的 、 、 、 等 思考完成:
小结 〔2
活动,说明了大雁是对人类有 拟人;鸣叫、觅食、群 课件 6
益无害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 居、飞行;喜爱 ; 和
了大雁有哪些特点?
叫,十一月一声不响,
爱觅食玉米粒,列队
飞……
培养学生概括内 容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感
受深情:
学生精读课文,勾画精
找出文中作者观察大雁的行动
巧句,品味,合作探究,
和对大雁活动描写的语句,想
思考交流。
想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
课件 4
〔师生共同总结:拟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人、比喻;喜爱、赞叹、
教学过程构造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 (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的运用
播放大雁迁徙视频,导入新课。
学生倾听,思考,发言 播放大雁 设 计 一 个 特 定 的
导入 小时候昂望苍穹总是羡慕排成
迁徙视频 环境,激发学生的
新课 人字形或一字形的大雁。今天 (5 分 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 7 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授课时数Biblioteka 1 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冬季的雁归的情 景、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孤雁、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等内容。这些内容既介绍了 大雁的生活习性、特点,又抒发了作者的爱鸟情怀。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知识性、 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作者以一个“爱〞字贯 穿全文,意在让我们了解大雁特点,培养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品质,从而养成保护野生 动物、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大雁归来-部优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大雁归来-部优](https://img.taocdn.com/s3/m/c590ccc4fab069dc51220139.png)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2、品味文章的生动语言;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来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
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1、播放视频2、导入作者在文章结尾对大雁归来的高度评价:利奥波德根据自己在沙子农场体验荒野和修复土地的经历写出了代表作《沙乡年鉴》,今天学习的《大雁归来》即节选自这部备受称誉的作品。
通过6年的观察和记录,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对大雁归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们一起大声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二、品读“野性”二、品读“野性”在利奥波德的眼中,大雁的迁徙就好比是“一首诗歌”,我们往往把怎样的事物比作“诗歌”?美好的事物从这一比喻的说法中,作者对大雁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不言而喻。
除了比作诗歌,他还用了两个修饰语来修饰这首诗歌呢,一个是“有益无损”,一个是“野性”。
1、什么是“野性”?自然的,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粗犷豪放的……极具权威的《辞海》里是这么解释的——1、难以驯服的生性。
2.喜爱自然,乐居田野的性情。
2、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并思考:文章介绍了关于大雁的哪些“野性”呢?①学生自读课文,用笔勾画相关内容。
②自学检测,字词③回答问题:(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________。
(春天的3月) (2)南飞的大雁飞行路线是_______ 。
(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________。
(叫) (4)当第一群大雁到达迁徙地时会________。
(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5) 大雁特喜欢寻食______________。
(玉米粒) (6) 孤雁的鸣叫________,而且________。
(频繁,声调忧郁) (7)大雁常___只或以___的倍数列队飞。
(六) (8)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__________。
(集会)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大雁归来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2.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4.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大雁归来的相关影片或图片。
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大意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11月南飞的大雁。
(2)3月的大雁。
(3)大雁归来的情景。
(4)春雁觅食。
(5)孤雁。
(6)4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字里行间充满着喜爱大雁、珍爱野生动物的情怀。
目标导学二:细读文本,感受情感1.听老师范读第4段,观赏雁舞沙乡之美景,圈画出描写大雁飞翔的动词,朗读、品味、感受大雁的心声,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明确:欣喜、快乐、激动、兴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2.大雁为什么会有如此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大雁?聆听雁儿心声,进入雁儿内心世界,谈谈大雁的性格、精神特征及雁与雁之间的关系。
以这样的句式说话:读____________句(段),我发现这是一种____________的大雁。
可抓住学生选择的语句做点评,教师示例:(1)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大雁的特征。
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③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④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明确:作者用了许多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也是有感而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有集会,有辩论,讲亲情,讲友谊。
大雁身上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团结、勇敢、善良、温和、大方。
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2)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雁的特征。
①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明确: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内部友爱、无私、民主、团结,重友情、有灵性、有联合观念。
(3)多处衬托,突出了大雁的特征。
如用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用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似乎也有数学头脑。
小结:以上各个方面都表现了作者的爱鸟之心,“爱”字贯穿全文,“爱”融化在字里行间。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感悟自然由于岁月的变迁,环境的恶化,更是由于人类的残忍,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正慢慢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从地球上消失。
1.展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图片、资料。
穿山甲:生存的威胁主要是栖息地遭破坏和盗猎。
缅甸蟒蛇: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消费者对它们的皮肤、肉和胆囊的需求。
黄嘴天鹅:生存的威胁主要是栖息地遭破坏和盗猎,羽毛被用来制作传统药材。
亚洲水蜥: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被当作野味,尤其在中国南部。
同时,也面临着森林砍伐带来的威胁。
小鸥:海鸥体形最小的一种。
生存的威胁主要是栖息地遭破坏和作为野味。
2.出示来自新华网的一则消息。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远古时代500年才有一种兽类灭绝。
但20世纪以来,4年就有一种哺乳动物灭绝,是正常灭绝速率的125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
科学家们统计,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中,有5025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边缘,其中我国已达390多种。
(新华网)教师寄语:曾几何时,我们触目的是砍伐的林木,漫天的沙尘;山地里奔走着哭泣的生灵,江面上漂浮着污染的泡沫。
什么时候开始,这天空不再湛蓝,这雨水不再清润,这土地越来越少,这森林愈来愈疏。
珍禽奇兽躲过了肆虐的天灾,却未能躲过野蛮的人祸。
渐趋灭亡的难道仅仅是动物吗?我们现在享受的较高“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其他生物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的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盆景,一切纯朴的本质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
感谢利奥波德,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天空中优美自在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滚滚红尘,触摸到自私而功利的灵魂;是他,让我们明白了:若要我们的生命鲜活滋润地笔立于天地之间,就必须学会尊重大家庭中所有成员,和万物和谐相处。
有万物陪我们前行,我们还会寂寞孤助吗?世界正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大地才有了如此的生机和情趣。
因为,地球上不仅仅只有我们;更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本教案引导学生跟着作者的脚步进行了“观察和思考”,从观察“大雁”的世界到思考“土地共同体”的问题,最终真正理解了“我们”这个关键词中所包含的作者的平等、博爱、和谐的环保观念,这也是教学这堂课真正的目的所在。
不足之处课堂展开的形式有限,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1.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2.积累、品味、吟唱和运用古诗词,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3.积极主动参与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诗与画的结合。
4.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
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一、导入新课播放背景音乐:古筝乐曲《一剪梅》。
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春天我们会吟诵:春眠不觉晓,生:处处闻啼鸟;师:夏天我们会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生:映日荷花别样红;师:秋天我们会吟诵:晴空一鹤排云上,生:便引诗情到碧霄;师:冬天我们会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热热身,其实也是对古诗的又一次巩固与积累。
)师:这一首首古诗就如同这一曲美妙动听的古筝乐曲,让人沉醉流连,让人乐而忘返。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到古诗苑中漫步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门别类辑古诗1.色彩。
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
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明确: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植物。
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明确: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动物。
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多么可爱,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明确: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地名。
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词中也会出现地名。
我们来看一看下面一些含有地名的诗词。
明确: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目标导学二:诗情画意品古诗为诗配画1.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画:(宋)马远《梅石溪凫图》解说词: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
2.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画:(现代)王成喜《铁骨生春》解说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画家以铁干、春蕾隐喻性地歌颂了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3.诗:(清)郑板桥《题竹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清)郑板桥《竹图》解说词:画幅上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目标导学三:声情并茂诵古诗师:诗词最突出的特点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的美感。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可以看出在早期,诗、歌与乐、舞其实是合为一体的。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欣赏歌曲《思君》片段跟唱古诗《但愿人长久》目标导学四:满腹诗书用古诗师:前面我们提到,在早期,诗、歌与乐、舞本是合为一体的。
而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到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才独立成体。
下面我们欣赏一首现代流行歌曲,请谈谈你由这首歌的歌词想到了什么。
欣赏歌曲《烟花三月》:烟花三月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该歌词化用的古诗词句:(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3)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小结:流行歌曲歌词化用古诗词,使歌曲更有意境,增添了浓厚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