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竞争力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研究
选取 20 0 9年 安徽 省 5 6个县 和 5县 级市 共 6 个 县 ( , 1 市)涵 盖 县 域经 济 全 面 发 展竞 争 力 、 持 续 发展 竞 争 力和 协 调 发展 竞 争 力等 三 个 方面 3 2个 指 标 数据 ,数 据 来 源于 安 徽 省 2 1 统 计 年 00
( ) 证 分析 一 实
县 域 经济 是 以县 级 行 政 区 划 为地 理 空 间 , 以县 级政 权 为 主
对 安 徽 省 县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的评 价 本 文采 用 的 是 因 子 分 析 法。因子 分析 法 的思 路 是 根据 相 关 性 大小 把 变量 分 组 , 得 同组 使 内 的变量 之 间相 关 性 较 高 , 同 组 的 变量 相 关 性较 低 , 不 每组 变量
续 发 展 和协 调 发 展三 个 方面 来衡 量 县 域经 济 的竞 争 力 。 全 面 发 展 ”就 是 判别 县 域 经 济是 否在 是 真 正 地 发 展? 是 否 在 是 健康 ,
地 发 展? 否 是理 性 地 发 展? 是 以及 是 否 在 保证 生 活 质 量和 生 存 空 间 的前 提 下 不断 地 发展 ?“ 持 续 发展 ”即 判断 县 域经 济 在 发展 可 , 进 程 中 的长 期合 理 性 。“ 调 发 展 ”强调 的是 内在 的效 率 和质 量 协 , 的 概 念 , 强调 合理 地 优 化 调 控 财 富 的 来 源 、 富 的 积 聚 、 富 即 财 财 的 分配 以及 财富 在 满 足全 人 类需 求 中 的行 为规 范 。
二 、 于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县 域 经 济 竞 争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基
浙江县域经济竞争力弱化的题与解
T hought 知·道浙江县域经济竞争力弱化的题与解作为先发地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其他地方县域发展具有极好的参考和启示。
文/ 孙 娜 蔡 蕙IC photo 22JUECE |决策 | 2020. 12县域长期以来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也是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的进程。
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大都市区建设的背景下,浙江县域经济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同中心城市和市区相比,近些年浙江县域经济在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竞争力弱化趋势。
为此,浙江省相关部门、研究机构建议实施“强县”与“都市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强县治理现代化战略。
作为先发地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其他地方县域发展具有极好的参考和启示。
重要发展趋势县域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趋势下,县域与市区在人口承载、综合发展水平、产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距,资源要素有进一步向市区集中的趋势。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县域是浙江人口承载的重要平台,但县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总量的比重明显下降。
2019年浙江县域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为53.5%,人口向市区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
同10年前相比,50%以上的县域常住人口明显较少。
当前县域人口密度仅为全省的70%、市区的40%。
县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但发展阶段和综合发展水平与市区已形成一定差距。
与同阶段市区发展相比,县域呈现相对滞后的发展状态,2009年市区人均GDP为县域的1.25倍,而2019年已上升为1.49倍。
从浙江县(市、区)的排名亦可体现这一情况,2012年浙江县(市、区)GDP十强中有5个市、5个区,2018年全省县(市、区)GDP十强中有仅有3个市,其他均为区。
县域仍是浙江工业主战场,但县域与市区产业分工更加清晰。
2019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出市区6.3个百分点,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出县域10.2个百分点,逐步形成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市以服务为主和县域以生产为主的产业空间结构。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对策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状,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外流加剧等问题。
为了缓解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制定有效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情况大大影响了全国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
2. 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受制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等因素,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
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则呈现出相对滞后的局面。
这样的地区间差距,不仅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会导致社会不公平。
3. 经济增长缓慢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力度不足等问题。
这使得一些县域经济发展难以获得有效推动,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乏力局面。
4. 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产业上,产业结构不合理、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这导致了县域经济发展受限,发展潜力无法充分释放,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空间。
5. 人口外流加剧由于部分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有限,生活水平不高,导致了人口大规模外流。
这不仅导致了人口资源外流,也造成了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定制约。
二、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鼓励企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扶持本土企业发展,以此来增加当地经济的活力。
2. 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县域的营商环境,减少企业在当地经营的成本,提升投资兴业的吸引力。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创业热情。
3. 拓展资源领域对于欠发达地区,政府可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破局部发展的壁垒。
在环保、文化旅游、农业等领域,通过引导产业向当地转移,增加当地经济的活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提升沧州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关键问题研究
投 稿 邮 箱: w t o s d j m @ 1 6 3 . c o n r
提 升 沧 州 县 域 经 济 综 合 竞争 力 关 键 问 题 研 究
刘均敏 赵晨 光 牛大山
沧州 0 6 1 0 0 0 ) ( 沧州 职业 技 术学 院 。河北
巨大 ,只 要我 们 把握 机 遇 ,发挥 优 势 ,通 过 积 极努 力 ,就 一定 能 够 实现 县域 经济 的大 发展 、快 发展 。 四 、如何提 升 沧州 县域 经济综 合 竞争 力
( 一 )加 强 农 村 城 镇 化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逐 步 弱 化 和 消 除城 乡 二 元 经 济 结 构 , 进 行 相 关 制度 配 套 改 革 。 加 大 户 籍 制 度 改 革 力 度 , 建 立 城 乡 统 一 的 户 口 登 记 管 理 制 度 , 允 许农 民 自由进 出县 城 以下 的 建 制镇 ,逐 步放 开 城 市和 县 城 对 农 民 的准 入 限 制 。多 渠 道筹 集 资 金 并管 理 好 资金 ,加 速城 镇 化 建 设 。 为 改变 沧 州 市城 镇 化建 设 资 金 短缺 、设施 不 完 善 的状 况 , 必 须 突 破 传 统 的 体 制 与 模 式 , 探 索 适 合 地 方 特 色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道 路 。 科 学合 理 规 划城 镇 布 局 ,构 建 个性 化 城 镇 。各 地 政府 在 小 城 镇 的 数 量 、规 模 和功 能 定位 上 ,要 认 真把 握 ,进 行 调 控 ,促 进 城 镇 第 二 、 三 产 业 发 展 , 聚 集 人 口 , 加 快 农 业 剩 余 劳 动 力 向 非 农 产 业 转移 ,优 化农 村劳 动力 就业 结构 。 ( 二 )加快 农 业产 业化 ,巩 固县域 经济 发 展 的基础 调 整 农 业 生 产 布 局 , 扩 大 种 植 规 模 和 提 高 农 产 品 品 质 , 发 展 优 质 金 丝 小 枣 、 冬 枣 、 蔬 菜 、 水 果 、 棉 花 、 畜 牧 、 水 产 等 农 产 业 优 势 产 业 。 加 强 对 农 业 龙 头 企 业 的 扶 持 , 提 高 优 势 特 色 农 产 品 在 本 地 加 工 生 产 的 比 例 , 推 动 农 产 品 加 工 由 初 加 工 向 精 深 加 工 延 伸 。 大 力支 持 龙 头企 业 建 立原 料 基 地 ,支 持 在优 势 产 业 主产 区建 立 较为 完备 的加 工体 系 。 ( 三 )发展 循环 经济 , 实现县 域经 济 的可 持续 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彻地认识县情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
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以**年为基数,全省GDP 445 . 8亿、财政总收入2800. 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 5 3.02亿、财政总收入5 .8亿元、人均GDP为7 00元、人均财政收入762元;**GDP 2亿、财政总收入为0.822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370元。
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
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
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
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
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的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城郊型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以抚宁县为例
、0 _9 NO. ,13 3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2 1 年 6月 00
J e 2O1 un 0
J oURNAL 0F HE BEI UNI RS T OF T VE I Y ECHN0L OGY
文 章编 号 : 10 .3 3(0 0 30 9 —5 072 7 2 1)0 —0 30
Co m
.
ptie es A aeSu yo nn o ny eiv n s — C s td f u igC u t t F
G h —o g AO S uy n ,W U Qi I a — i I a ,J Xi r ,JN H o N ou
( co l f n gme t S h o Maa e n,Hee Unvri f eh ooy i j 0 1 0 o b i iesyo T cn lg ,Ta i 3 0 3 ,Chn ) t nn ia
rs t e ul.
Ke r s sb r a ;c u t c n myc mp t ie es F nn u t; fco n lss e au t n ywo d u ub n o n e o o o eiv n s; u igCo n y t y a tr ay i; v lai a o
经济发 展具 有区 域依托 性 的显著特 点 ,同时 还具有 区位 优势 、市场优 势 、信 息科 技优 势与人 才优 势 .实践 证 明,大力 发展 城郊 型经济 ,既是 中心城 市经济 发展 的客 观需 要 ,又是 市郊 县加快 经济 发展 的必然 选择 . 抚 宁 县作 为秦 皇 岛市 的 重要 区县 之 一 ,处在 秦 皇 岛市 的城 乡 结合 部 ,是 一个 典 型 的带郊 城 区 . 以城 带 郊 、城 郊一 体是抚 宁县 一个 重要 的结构 特 征 ,也是秦 皇 岛市其 它区 县都不 具 备或欠 缺 的优 势和 特 点.“ 五” 十 时期 ,抚 宁县经 济和 社会 发展取 得 了 巨大 成就 ,但 在 发展过 程 中依然存 在一 些 困难和 问题 .主 要表现 :经 济
县域经济竞争力综述
出发, 构建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 。 该指标体系包括综合经济实力 、 三农竞争力、 社会综合服务力、 经济 25 个 二 级 环境 承 载 力、 资 源 配 置 力 等 6 个 一 级 指 标、 发展活力、 指标。 九是周泽炯( 2010 )提出的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 7 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 2 个一级指标、 个二级指标及 43 个三级指标。 从以上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发展来看, 我国县域竞 争力评价已经从简单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发展为多种 但总体上看, 大多数的县域竞争力评价研究 评价体系并存的局面, 仍局限于县域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这两个方面, 这对县域竞争力的评价显然是不够完备的 。 评价县域竞争力如果 仅仅评价经济指标, 则和以前进行的以经济指标为主的百强县排名 没什么区别, 竞争力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县 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使县域竞争力 域竞争力评价研究, 评价的研究真正起到促进县域竞争力提高的作用 。 2、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根据权重的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 根 据所用研究方法的数量来分, 可以分为单一研究方法和多种研究方 法并用。 ( 1 ) 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 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 然后再对指标进 方法, 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分法、 模糊评价法、 指数加权法 和功效系数法等。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 神经网 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 。如熵值法、 TOPSIS 法、 络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法、 判别分析法等。 法、 ( 2 ) 单一研究方法和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① 单一研究 方 法。 单一研究方法, 该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灰评估法、 主成分分析法。吴育华等( 2009 )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县域经 济发展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 决定其发达程度, 从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转变, 工业化进 程明显加快。高树勇( 2010 )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 2006 年的 30 个城郊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 张志琴等( 2011 ) 运用灰 评估方法对山西省 96 个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 。评估结 果表明:山西县域经济对资源及能源工业的依存度较大, 表现为二、 三、 一产业结构特点, 第一产业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 县市,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王林伶( 2011 )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宁 夏 16 个县 2009 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 评估结果表明:宁夏县 区域发展不平衡性, 县域经济 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 竞争力有待全面提高。 ②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该类方法主要有: 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秩和比法和聚类分析、 ( 下转第 44 页)
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
任何层次的经济发展都与产业密不可分。县域 经 济与产 业 的相 关 研究 ,一般 会 涉及 到产 业 结 构 、 产 业集 群 、 色产 业 、 特 主导产 业 的培育 等 问题 。有学 者运用 S S PS等统计 软件 定量 分 析, 县域 经 济实 探讨
N -。C0 。 OHN M NRE E YDA R R O AT T EN 毫
零
竞争 力研 究综述
杨 桔 , 杨 兆 2
(. 1皖西学院 经管系 , 安徽 六安 2 7 1 ;. 3 0 2 2 六安市经济开发区经 贸局 ,安徽 六安 2 7 0 ) 30 0
文摘编 号 :0 5 9 3 2 1 )6 0 4 一 A 10 — 1X( 0 0 0 — 0 0 C 摘 要 : 域经 济是 国 民经济 的 细胞 , 区域 经 济研 究 的 县 是 重 点 区域 。迄今 , 对县域 经 济竞争 力 的研 究 已形 成初 步 框 架。较 常用 的方 法有 : 因子 分析 法 、 墒值 法 、 D SS方 T PI 法等 。 关 键词 : 县域 经济 ; 竞争 力评价 ; 向型 经济 外 中 图分 类号 : 1 7 文献 标识 码 : F2 A 文章编 号 :0 5 9 3 2 1 )6 0 4 — 2 1o — 1X( 0 0 0 — 0 0 0
力 与产 业结 构二 者之 问 的相 关性 ,以及 反 映县 域经 济 实力 和差 异 的各项 指标 。还 有学者 对县 域经 济产 业 协 同成熟 度进行 数 理分析 。有 学者 则从 产业 关联 的角度 来探 究县 域经 济 的发展 动力 。产业 集群 是 当 今 产 业组 织 发展 的重要 特 征之 ~ , 域经 济 内产 业 县 集 群 的形成 与发 展 , 有效 地 组合 区域 内的经 济与 会 社 会资 源, 区域 的竞争 力 。 有不 少学 者对 产业 增强 也 集 群 在县 域 经济 发 展 中 的作用 进行 研 究 ,例 如 : 中 部 资 源大 省县 域 经 济发 展 中 的产业 集 群 问题 、 业 产 集 群 与 区域 经济 发展 问题 等 。还有 学 者认 为 : 展 发 县 域 经济 的核 心 是提 高 县域 经 济竞 争 力 , 而县 域 经 济 竞争力 最终 体现 于特 色产业 的发展 。持类 似观 点 的学者不 在 少数 。而 主导产 业是 在 域经济 发展 的 各 阶段 中处 于支 配地 位 , 能够 代 表 区域 经济 发 展 并 方 向 的产 业 和产业 群 。县域 主导 产业选 择 的合理 与 否 , 接关 系 到县 域 经济 发 展 战略 的成 败 。有 学 者 直 还 因此 建 立 了数 学模 型来 对 县 域 经 济 主 导 产 业 的 选择 问题 进行 了综合 评 价研究 。比较独 特 的视角 是 产 业生 态 化范 式研 究 等 。而 在企 业 相关 研 究 上 , 多 是 对县域 经济 发展模 式 中企业 因素的案 例性探 究 。 ( ) 三 县域 经 济与公 共 管理 对政 府 职 能 的研究 集 中于两 个 角度 , 是 对 欠 一 发 达 区域 经 济 发展 的 因 素分 析 , 中对 公共 管 理 的 其 缺位 或 错位 探讨 ; 二是 对 较发 达 区域 公 共管 理 因 素 的优 化研究 。 ( ) 四 县域 经济 与 自然资 源 、 力 资本 人 根据 中央政 府 贯彻 科 学发 展 观 的思想 , 可持 走 续 发 展 的道 路 , 各位 研 究 者也 纷纷 针 对县 域 经济 提 出 了县 域经 济循 环发 展 的观点 。指 出各 县域应 根据 各 自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 选择合理的县域经济发 展模式 , 尤其 要 使县 域 经 济发 展建 立 在生 态 环境 可 承受 的基础 之上 。而 人力 资本是 促进 县域 产业 结构 优 化 的核心 驱动 要素 ,县 域人 力资 本 的集 聚是产 业 结 构优 化 的重要前 提 。 于这种 思 路, 基 有学者 开始 对 县 域 人 力资 本 的 集 聚 以及 其 对产 业 竞 争 力 的影 响 进 行初 步研 究 。 二、 县域 经 济竞 争 力研 究 综述 ( ) 一 区域 经 济竞 争力研 究概 述 当前 国 内外 关 于 区域 经 济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于
张家口市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
1 研 究 方 法
得 到各 县区 2O 年经济发展数据 , O6 然后计算 相关矩阵的特征
值( 因子 ) 与其 贡献率 ( 1。取前 4 因子作 为主 因子来代 表 ) 个 替 原来 的 l O个指标 , 其累积贡献率 达到 8 .%, 供 了原始 77 提 数 据中 l 个指标所 表达的足够信息 。 O
表 1 斜 交旋 转 后 因子 载荷 阵及 主 因子 信 息量
伽 e I Th a t r la ti l I e f co 0 d ma rx t d p o h! b i . ro l eI q  ̄ 01 1 晰 mai q n t t 咖 m ay
安 徽 农 业 科学 。oma o n u A . c.09 3 (139 Ju l f hi Si20 。77 :27—39 A 29
责任编辑
王淼
责 任校 对
证 分 析
张国宗 , 田雅娟。 (河 工 大 管 学 ,津31;河 省 民 院河 石 庄00;河 大 ,北 定oo) - , 1 北 业 学 理 院天 032 北 人 医 ,北 家 503 北 学河 保 7o . 00 . 00 . 11
An h ors o dn v u t na ay i wa d . d tecrep n ige a ai n lss sma e l o
Ke od Cu t eoo y r cpl ojo t Cut i nls ; v ut ni e ytm; 1 njk i yw rs on cnm ;Pi i n in; ls r gaa i E a a o n xss y n ac en ys l i d e 2a gao Ct a in y
宁夏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第9 卷第 5 期
2o o 7年 1 O月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R A FG IH U NIE ST F1 删 oG (oi c ne dtn B nh ) O N LO U Z O U V R IYO 1 Y Sc l i c io)(i tl aS e E i mo y
高出 1 . 5和 1 . 3个 百分 点L 既 是 县 域 G P和 城 市 5O 65 引, D
商企业竞争力 、 力资源竞争力 、 人 市场开发 竞争力 、 息互动 信
竞争力等 , 竞争力评 价指标体 系大致可 以表述为 : 其
经济实力
人 口数量 地区生产总值 做人 均数据用 1
( 资料来 源 : 中国县 域经 济网)
三、 宁夏县域经济竞 争力分 析
() 1 县域经济竞争力释义 县域经济竞争 力可 以描 述为县 域单 位载 体通过 自身 区 位、 资源禀赋 优 势 以及 资源 配 置来 获得 相 应竞 争优 势 的能 力 。其 主要 内容应 当包括 : 自然资源竞 争力 、 区位禀 赋竞争 力 、 策环境 竞争力 、 政 政府管 理竞争 力 、 业经 济竞争力 、 产 工
G P总量都 比较小的省 区之一 , D 也是 县域 G P比重 和人 1 D 2 1
比重均为较大 的省 区之一 。与东部沿 海发 达地 区相 比, 宁夏
省县域经 济载 体数规模小 , 在空 间上 呈现边 、 、 、 的分 远 小 散 布格局 , 大部分地 理位置偏 远 , 远离 中心城 市和交通 要道 , 而 且城 乡之间联系松散 、 脱节 , 缺乏互补互 动能力 , 以说仍 然 所 是城 乡分 离 、 工农分 离的 二元经济社 会结 构。因此 , 宁夏 从 的实际情况来 看 , 其县域 经济 呈现功 能单 一 , 聚集 和辐射 功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壮大县域经济竞争力——以河北省为例
区 域 经 i 斋
经济竞 争力 促进城 协调发展 、 壮大县域
以河 北省 为例
一 王永彪 李献士 陈礼丹 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学院
本文为石家庄市统计局,石家庄经济学院校级课题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x0 50 20 4
[ 要】县域 经济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环 节,其竞争 力的高低直接 影响 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 民生活 水平 本文以河北省县域 摘 为例 ,主要 采用运 用计量经济学中主成 分分析法和 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 县域 经济综合 竞- 力的特征 及形成原 因做 了评价分析 ,并提 - ' t ' -
T Ⅲ ・ ~ “_h_ ●
臻台
产业站柙
=产增加伯 三产增 佰 ~=三产业比重 口
妻争 力
暖 扩 能力 删和 蠢
童 固 盍 j费 业人 职替 戤 专 申 数 拥 社台 定 产 殳 枉 从 凤 ^ 利 请 专利 Ro 数 & 人数. 动 劳 生 产率 ^ 才密 指 度 数
出提 升其综合 竞争力的一 系列措施 与建议 。
[ 关键词】县域 经济 竞争 协调 发展
一
、
县域 经济综台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进行分析 结果 如下
表1
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 .能够客观地评价当地县域经济的 综合发展实力 评价指标按照系统性。可测性,可 比性 ,前瞻性、
果比较好 .再 由bret at t球形检验 .可以知道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 l
矿产储量.公路里程擞.制地面职 电 话昔蓝聿
童竦条件譬蠢 求状掘
GP o ^均G 耐破总啦^. 霞苴啦^占
t重 筏昆^均纯槛^ 在商工^工蕾
不 成 立 .所 以因 子 分 析 的 适 用性 通 过 。 表2
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与对策【摘要】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对于整个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对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分别对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现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和县域经济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并重点探讨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结论部分展望了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前景,深化改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引导促进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对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分析和对策探讨,可以为贵州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对策、合作、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改革、可持续发展、政府引导、创新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县域经济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贵州地处西部山区,交通不便、资源相对匮乏等因素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县域经济竞争力愈发重要。
各地的经济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地方的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贵州各县域经济正在逐渐走向转型升级的道路。
通过对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把握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对策,推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探讨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贵州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通过研究,可以为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县域经济间的合作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兼论桂林市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在市场经济 中,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系还在不
方法 上 , 主要 还是 以定 性 的描 述 和 分析 为 主 , 宏观 断完善的过程中 , 政府在发展经济、 规范和调控经
层 面 的研究 较 多 ,缺乏 对 县 域综 合 竞 争力 客 观 的 济 、 障社会 与经济 协 调发 展 , 进 县域 经济 持续 保 促
面、 协调 、 可持续 发展 。 济发展 , 进 国 民收 入增 长 的重 要手 段 。 促
( ) 程度 因素 五 发展
二、 县域经济竞争力构 成体 系
( ) 一 经济 因素
无论 是 医疗 卫 生还是 文化 教育 , 或是公共 安全
都依赖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居 民 经济因素是县域经济实力在社会宏观层 面上 和社会保障 , 的展现,也是经济内在素质和运行状况的集 中体 日常的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幸福感 的产生都是县域 现 。作为一个创造、 积累物质财 富的指标 , 经济因 发展程度的一种外部性特征 。企业作为县域经济 对提 升 社会 发 展起 了巨大 作用 。 素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过去的成绩 ,同时也是未来 发 展 的核 心动 力 , 规模 以上工业总产值( 万元 ) 和规模 以上工 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般认为 , 具有 良好经济实力的 因此 , 个 两项数据是社会发展程度 的主要标 县域, 将来的发展势头往往比较好 。而经济实力薄 业企业数( )
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县域经济竞争 力研究
— —Βιβλιοθήκη 兼论桂林 市县域经济发展 对策
李治 国, 李 莎
[ 摘
要] 县域 经济竞争力是 一个复杂的混沌体 系, 其众 多的 因素及 其子 系统以不 同的方式存在 , 它们以不同方式促
进 县域经济的发展 。文章通过分析影 响县域 经济竞争力的十大动 力因素 , 采用主成分 分析评价 , 对广西北部 湾经济区县域
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模式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由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践可知,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百强县的大多数县域经济能通过发挥自身特有优势,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实施有效的发展战略与措施.本文以宁国市为例分析安徽省县(市)如何选择特色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与安徽省其他县(市)一样,宁国市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后,经济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与挑战.改革开放前,由于地处山区,宁国市经济发展极为落后,是皖南有名的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宁国市借助乡镇企业发展,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宁国市经济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1996至1999年其经济发展滑入谷底.2000年开始,其经济发展才出现转折,之后一路上扬.近年来,在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中,宁国市一直位于安徽省各县(市)前列.宁国市地域多为山区,资源优势不明显,为何其县域经济竞争力能保持在安徽省各县(市)前列呢?究其原因,基于自身优势的特色经济发展对宁国市县域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1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宁国市在交通与区位、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工业基础和民营经济等方面具有特色经济发展优势.交通与区位优势.宁国市东临苏州与杭州,西靠黄山,与浙江省安吉市、临安市相邻,与安徽与浙江两省七县市连接,是皖南山区交通枢纽.境外交通便捷,市区距上海、杭州、合肥和南京等大城市都不超过3小时路程,境内交通也极为便利,皖赣铁路、省道215和宜黄旅游快速通道等多条道路穿境而过.宁国市便利的交通与优越的区位,使其容易接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引进以及先进的经济发展理念形成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实现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优势.宁国市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就有8个大类30多个矿种,矿产储量高达34亿吨.另外,水泥用灰岩及配料、膨润土、陶瓷土、普通萤石、铅锌银等储量较高的矿产资源分布集中、具有地域性,便于集中开采与加工.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集中分布,有利于宁国市形成以矿产开采加工的特色经济.旅游资源优势.宁国市清新空气、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态环境极佳,使其具有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宁国市已开发且具有一定声誉的景点主要有恩龙世界木屋村、夏霖风景区、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和方塘世京果园等,这些景点特色鲜明,尽显独特之处.其中,恩龙世界木屋村依山傍水、清幽静谧,属于国家4A旅游景区;夏霖风景有飞瀑、深涧、神潭、险峡、怪石等独具特色景观,享有“五绝天下景”之美誉;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山景、水景和人文景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方塘世京果园则群山环抱、环境优良、气候宜人.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宁国市发展特色旅游业.特色农产品经济发展优势.宁国市具有特色农产品发展优势,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优势.宁国市的农特产品极为丰富,有山核桃、板栗、香菇、木耳、竹笋、银杏、宁前胡等特色农产品,素有“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和“中国前胡之乡”之称.二是气候条件优势.宁国市地处中纬度地带,日照尚足、气候温和、雨水充裕.丰富的光照和水资源为宁国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三是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品牌效应显示.经多年经营与Vol.28No.10Oct.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0期(下)2012年10月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模式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周泽炯,吴滨兰(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基于区位特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等县域实情,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能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于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落实该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具体发展战略与措施.关键词:特色经济;县域经济;竞争力;战略模式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0-0030-03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7-08D15),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2B592)30--发展,宁国市一些骨干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一些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突显、享誉国内外,多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特色农产品经济发展优势,使宁国市具有进一步加快特色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思路.工业基础优势.宁国市工业发展显示出一定优势,其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迅速,较早接受市场经营管理理念.工业产业经过长期的创新与发展,渐渐形成先进的工业产业经营管理理念,有效提高了工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生产效率.为了能够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宁国市提出“两个基地”的工业产业发展战略,即将宁国市建成面向苏浙沪地区的工业产业协作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在此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全市绝大部分工业企业现已承担起苏浙沪区域工业产业龙头的配套角色,工业产业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良好的工业基础有助于推动宁国市的特色经济形成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优势.目前,我国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之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就能快速发展.作为县域经济主要构成的县域特色经济,其发展依托民营经济的发展.早在“九五”时期,宁国市就通过对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制,确立了民营经济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近年来,宁国市民营经济增长速度快、对经济增长贡献大、注重科技创新与品牌塑造,部分行业已形成产业集群.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宁国市的特色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2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面临的劣势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劣势主要为农民文化水平低、资源环境压力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融资困难等.居民文化水平低.宁国市地处山区,由于历史与自然的原因,其居民教育和文化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居民特别是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普遍较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到较好教育的年轻劳动力又大量转移到发达地区.目前,宁国市居民特别是农村留守人员文化水平低、技能差,难以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严重影响特色经济发展与产业化推进.资源环境压力大.目前,宁国市资源环境压力大,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少、环境承载能力弱等.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土地使用管理政策,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利用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土地使用管理政策的推行使土地使用成本不断提高.尽管宁国市开垦了一些荒山与荒坡,以其来置换了一些工业用地,但是其没有开发区工业用地指标.工业用地受限,将严重制约了宁国市招商引资、特色经济发展与特色经济产业化进程.融资困难.由于规模小、资信度低以及财务制度不健全,目前宁国市从事特色经济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金额不足等问题.尽管宁国市充分发挥了国有商业银行融资这一主渠道的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等措施,但仍无法满足特色经济发展特别是特色经济产业化的资金需求.在正规金融渠道不畅情况下,多数中小企业有过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经历.据调查,宁国市的80%中小企业曾借助过民间高利贷,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高出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至8倍.特色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支持,而目前宁国市的特色经济企业融资面临种种困难,必将使其资本运营不畅、发展规模难以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将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经过多年的努力,宁国市特色农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特色农业收入已经成为宁国市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目前宁国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龙头农业企业的规模还较小,其对其他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其次,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生产加工链条较短、工艺水平较落后等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使宁国市的许多特色农产品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从而制约特色农业快速发展.3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与实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实施是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应能充分利用现有县域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与生产力资源等,发挥出自身优势,促进特色经济快速发展.而不顾现有优势与劣势,盲目选择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将无法发挥出自身优势,导致特色经济发展和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受阻.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还需要一套有力的落实措施,否则特色经济发展战略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基于目前的特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状况,宁国市应选择“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落实该发展战略模式,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3.1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由于特有的发展历史、地理位置、区位特征、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基础等,每个县(市)的经济发展必然有一定特色与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劣势与不足.但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各地发展实践来看,资源丰富的县(市)不是一定能形成特色经济,而资源优势不明显的县(市)不一定不能形成特色经济.县域特色经济能否形成、能否快速发展,往往取决于该县(市)是否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具体特色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应充分考虑县域自身区位特征、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所选择的发展模式应有利于本县域特色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实现产业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从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可知,尽管宁国市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不明显并且资源环境压力大,依托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特色经济难以形成规模,31--不能选择依托矿产资源或旅游资源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相对来说,宁国市在地理位置与区位特征、特色农业发展及工业产业发展上具有相对优势,可以借助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契机,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工业产业发展,使特色农业与工业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因此,基于特色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宁国市应该选择“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3.2宁国市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战略与措施为了有效落实“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宁国市应根据自身优势与劣势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与措施.3.2.1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战略与措施围绕“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如下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基于特有的山区农产品生产资源与农产品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制度倾斜、资金投资与环境优化等方式,积极扶持山区农业产业化企业,大力推进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山区农产品产值,力争山区农产品产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例在“十二五”末不低于20%.为了落实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制定以下有效措施.一是,政府积极宣传引导.政府通过政策宣讲、广告宣传和举办展销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引导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与产业化战略制定后,大力开展对农民的政策宣传,使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支持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熟悉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媒体对山区农产品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山区农产品知名度、赢得市场认可.同时,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方式,举办山区农产品展销会,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二是,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运用税费优惠、补贴与奖励等措施,促进山区特色经济发展.通过自育、改造和定点招商等多种方式,有力推动山区特色农业产业企业的发展.同时,利用区位优势,促成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大型龙头企业合资嫁接,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的规模和水平,使山区特色农业尽早走上产业规模化与集群化的发展道路.三是,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与行业自律程度的增强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应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大力支持山区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推进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与产业化进程.四是,不断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山区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生产基础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宁国市应组织编制生产基本建设规划、不断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加强生产基础设施管理,使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基础条件不断得到完善.同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交通便捷程度,为山区特色农产品销售创造便捷通道.3.2.2新型特色工业发展战略与措施围绕“产业主导型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如下新型特色工业发展战略:基于传统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区位优势,实施新型特色工业化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积极改造提升耐磨铸件、汽车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三大传统产业产值力争超过400亿元,三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以上.为了落实新型特色工业发展战略,制定以下有效措施.一是,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促进行业转型与升级.鼓励传统支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改造提升优势特色工业产业产品.对“耐磨铸件”产业,应加大对新型合金和非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其主导产品向中高端产品拓展,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应加大对其产业链关键环节与关键技术的引入与改造,重在做好精核心产品;对“耐磨铸件”产业,应积延伸终端应用产品,加快产品结构向高度集成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高端产品转变;“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产业,应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产业联盟,突破关键领域;对“生物医药”产业,应引进国内外具有产业扩张和融资能力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引导企业加大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进行创新合作;对“生物医药”产业,应积极承接与发展软件产业,推动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特色工业产业发展从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转变为人才支撑型、创新驱动型.其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努力提高新型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二,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为抓手,强化创新服务载体,全面提升新型工业产业的创新能力.其三,不断完善新型工业产业创新体制机制,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三是,积极推动跨区域合作,广泛开展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区域之间技术创新合作,建立区域之间利益共享机制,有力推进资源要素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加快承接新型产业转移.———————————————————参考文献:〔1〕李德明,罗敏.发展安徽特色经济促进中部崛起[J].工业技术经济,2007(5):30-32.〔2〕朱汉清.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及其优劣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7):40-46.〔3〕肖媛.基于资源禀赋的县域特色经济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5):40-46.〔4〕麦伟.搞好特色经济促进区域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6):64-67.〔5〕刘振宏.安徽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6〕罗运鹏.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之路[J].财贸研究,2001(2):62-64.32--。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重要 的 是 。广 大农 民受 各种 优 惠政 策积 极影 响 。扩 大 了 生 产 ,增 产 增 收 的效 果 较 为 显 著 , 由于 县 域 经 济能 够综合 协 调发 展 ,该 市 已连 续 五年 综合 经 济实 力 位 居 安 徽 省 第 一 。可 见 , 经 济 体 制 因 素 ,对 县 域 经济 的发 展 ,有 着 主导性 的作 用 。 ( ) 经 济 与 产 业 结 构 因 素 二 经 济 与 产业 结 构 的 调 整 与 优 化 ,是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动 力 。经 济 与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与 优 化 ,是 通 过 发挥 县域 经济 的资 源与 区位 优势 ,来 影 响县 域经 济 发 展 的 。 拿 宁 国 市 来 说 ,这 方 面 对 县 域 经 济 的 推 进 发展 特别 明显 ,宁 国市根 据 自己的实 际情 况 ,确定 以 “ 向发 展 ” 为 依 托 , 以快 速 发 展 的工 业 为 支 东 撑 ,用工 业 的理 念 牵动农 村 经济 发展 ,从 而推 进 工 农二元 结 构 向一 元 结 构 的转 化 ,实 现农 业 工业 化 、 农村城 镇 化 ,区域 经济得 到 协调 发展 ,城 乡 实 现共
决 定性 的影 响 。 由 于 我 国 的市 场 经 济 ,是 在 政 府 主 导 下 的 市 场
经 济 ,所 以 ,在我 国县 域经 济 的发 展过 程 中 。政府 在县域 经 济发展 中 ,始终起 着主 导 的作用 。县域 经 济 的发 展 ,离不开 中央政府 的大力 支持 ,更 离不 开 县 级 政 府 制 定 科 学 的 经 济 发 展 规 划 ,实 施 正 确 的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 它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特 别 是 在 市 场 环 境 还不完善 的情 况下 ,主导着县域 经济 的综合竞争力 。 = 、 县 域 经 济 综 合 竞 争 力 的 影 响 因 素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对某县的经济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某县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某县位于我国中南部地区,交通便利,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山区县。
其气候适宜,水土肥沃,是农业、林业、动物养殖等产业的宝地。
二、某县产业结构目前,某县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涉及到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
其中,农业种植业、畜牧养殖、林业和水产养殖占据了较大比重。
而工业方面,主要涉及到纺织、食品、饮料等领域,其中小微企业居多。
服务业也比较发达,主要包括旅游、商贸、物流等领域。
在这些产业中,经济效益较好的是种植业和旅游业。
三、某县经济面临的问题尽管某县的经济状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某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农业方面存在着种植面积小、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
最后,某县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多元化的企业和相关产业体系。
四、某县经济发展的建议为了促进某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科学创新能力;2. 拓展种植业规模,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3.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进优秀企业,建设多元化产业体系;4. 强化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品牌,提高县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总结本次调研发现,某县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面临一定的经济困难。
但是随着各种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我们相信,只要全力推进某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一定能推动某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基础设施建设在某县的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当前,某县的交通网络相对落后,对于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限制。
因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县城市区到各个乡镇的道路网络,提高交通工具的通行能力,是关键的举措之一。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河南的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河南的县域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而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
这导致了经济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河南省内各县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县域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原因,经济相对发达,而另一些县域地区却远远落后。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况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3. 人才流失严重河南的县域经济在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存在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条件的差异,优秀的人才普遍流失至发达地区或者其他一线城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4. 基础设施薄弱一些河南的县域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这对于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都存在一定的制约。
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河南应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通过引进外部资本、技术和人才,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河南应该制定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其发展水平,减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3. 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河南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留住力度,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河南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加强与中央政府的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结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也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发展县域经济 增强县域竞争力
“郡 县治 则天 下 安 ” 。郡 县 制萌 芽 于 周 , 发 轫 于春 秋 , 发 展 于战 国 , 定 制 于秦 。 隋唐 后隶 属 于 府
或州 ; 辛亥 革 命 后 县 直 属 于 省 、 特别 区; 新 中 国成
立后 , 县 直属 于 省 、 自治 区 、 直辖 市 和地 级 市 。县 ,
一
行政层 级 和行 政 区划 设 置 , 有 条 件 的地 方 可 探 索
省直 接 管 理 县 ( 市) 改革 , 深 化 乡 镇 行 政 体 制 改 革。 ” 这充分 表 明党 中央 国务 院对 县 域 经济 发展 的 高度 重视 。十年 来 , 县 域 经 济发 展驶 上 快 车道 , 已
发 展 的一个 动力 。党 的 十八 大提 出全 面建 成 小康
社 会 的奋 斗 目标 , “ 中 国梦 归 根 到底 是 人 民 的梦 ,
必须紧 紧依靠 人 民来 实现 , 必 须 不 断 为 人 民造
福 ”, 实现 中 国梦 基础在 县 域 , 基 层 在县 域 , 基 地也 在县域 。所 以 内蒙古关 于 “ 8 3 3 7 ” 发展 思路 中提 出 要“ 着 力发 展县 域经济 ” 。
城 乡 。县 域 经济 是 国 民 经济 的基 本 单 元 , 也 是 我 国城市 经济 和农 村 经济 “ 二元结 构 ” 的结 合 部 。可 以说 , 全 面建 成小康 社会 的重 点和难 点 在 “ 三农 ”,
作者简介 : 于 艳君 ( 1 9 5 6一) , 女, 中共 内蒙 古 通 辽 市 委 党 校 副 校 长 , 教授 , 内蒙 古 社科 院通 辽 分 院 常 务 副 院 长 。 主 要 从 事 经 济 理论 与社 会 发 展 研 究 。
从县域经济竞争力看简阳发展前景
蕊
从所属 市看 :排名第一的曙光 初现
从资 阳市 所辖 雁江 区 、简 阳市 、乐至县 、安岳 县县级经 济发展综 合评价来 看 ,全 省开展县 级经济综合 评价 的第 一年 19 94
年 ,在全省综 合评价 的排位依 次是 l 、2 、8 、7 。到 2 0 8 l 6 9位 0 9年 ,变 为 2 4、2 、7 位 、6 位 。开 展评价 l 5 8 8 6年来 ,乐 至县 提升 了 8位 .安 岳县提 升 了 1 位 ;期 问 ,雁 江区 、简阳市 曾 出现 滑坡 ,几经 波折 ,两 区市正 在 向历史最 好位 次靠 拢 。值 得 1
的 县 域 中 位 次 不 断提 升 。
总量 规模 扩 大 。位次 升高
解析 :简阳 市在 全 省县 级经 济 综
合 评 价 中 ,20 年 与 19 09 9 9年 相 比 , 在 总 量 指 标 中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 D ) G P
主 要 人 均 指 标 提 升 。 实 力增
可 以 看 出 , 简 阳 市 在 全 省 县 级 经
统 计 指标 体 系的 调整 ,用 以进行 综 合 评价 的 3 0个具 体指标也 进行 了个 别调 整 。如 原先 的工 业 总 产值 、农 业 总产 值 变为第一产 业增加 值 、工业 增加 值 。 但基 本 内容没有变 化。
强
解 析 : 人 均 指 标 是 经 济 实 力 的 真
自 19 9 4年开 展 四川县级 经济综合 评价 以来 ,随着经 济体制 改革 的深 入 、
经 济 成 分 的 多 元 化 以 及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由 1 上 升到 1 8位 l位 ;第 一 产业 增加 值 由 6位 ( 业总 产值) 上升 到 5位 ; 农 工业增 加值 由 2 4位 ( 工业 总产 值)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学号):课程论文(设计)( 07 届本科)题目:县域经济的竞争力研究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姓名:王晓雪指导教师:刘强完成日期: 2011 年 1月 1 日注:[封面的毕业论文(设计)编号统一填写学号]目录中文摘要(关键字) (1)前言 (2)1县域经济的基本概念............................................................... (2)县域经济的主要内涵............................................................... (2)县域经济基本类型............................................................... . (2)2县域经济竞争力............................................................... .. (2)县域经济竞争的特征............................................................... .. (2)2.1.1县域经济竞争的本质............................................................... (2)2.1.2县域经济竞争的特点............................................................... (2)县域经济竞争力要素............................................................... (2)2.2.1自然条件............................................................... ...............................................................(2)2.2.2生产条件二,............................................................. (2)2.2.3政府能力............................................................... ...............................................................(2)2.2.4企业规模和层次............................................................... . (2)3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现状 (2)4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2)参考文献 (2)摘要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最基层的单元,对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属于区域经济学科的范畴。
因而,县域经济运行具有区域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区域经济较为成熟的研究也为县域经济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当前仍有不少县域经济,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县乡政府财政困难,群众生活困难等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如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力求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从中探求一些解决之道,为县域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一些大胆的尝试。
关键词:县域经济;竞争力;发展前言古人有句话:“郡县治,天下安”.这说明县域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县域经济在大多数省市具有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的整体水平.比如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胶东半岛的市、县经济总体水平的快速提升:而江苏省苏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全省经济走在全国的前列;西部成都平原经济的欣欣向荣也离不开十多个区市县的整体发展。
当前,一些县域经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竞争力的培育重视不够,工作整天在抓,但抓不到关键、抓不出成效。
对于县域内的竞争优势如何、竞争增长点在哪里,怎样培育竞争力,认识不是很清楚,因而在竞争力培育上工夫不够,使县域经济陷入了困境,所以,加强对县域经济竞争力培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
目前,对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对县域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受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如何看待县域经济竞争力问题,对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系统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县域经济这个特殊区域的分析,找出县域经济竞争力形成的一般要素,思考县域经济竞争力培育中的一般途径,以期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县域经济的基本概念县域经济的主要内涵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
它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县的行政区划内,按照国家宏观经济的要求,以县城经济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依托大中城市,实现农、工、商、建、运、服务多行业综合发展,以及县、乡、村、户多层次上下衔接的、内向组合与外向开放相结构的网络化经济体系。
县域经济作为一种较为全面的、综合的区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长期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是城乡的结合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工业与农业的结合部。
县域经济基本类型可以抱乐观的态度把县域经济分为三类:一种是资源优势型县域经济,这种资源优势不仅是自然资源优势,还可以是劳动力、资金、技术等优势:第二种是区位优势型县域经济,这包括郊区城市、沿海、沿边、沿线的优势区位城市,但区位优势的本质是具有市场优势,区位优势只是市场优势的外在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第三种是政策优势型县域经济,包括国家重点贫困县、国家级项目投资所在县、国家级开发区所在县等具有政策领先地位的县域经济。
这种分类法尽管把着眼点放在县域经济的优势描述上,但也内在地包含了劣势的分析。
从我国县域经济来看,区位优势型县域经济一般具有资金等优势,但却缺乏自然资源优势。
县域经济竞争的特征“竞争”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文中有“有竞有争”之说。
竞争的出现比人类的历史还古老,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所提及的自然界和物种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自然规律的演化规则中,我们就可以发现,所谓竞争,是指一种发生在个人、团体或国家间的争胜行为。
只要存在两个以上不同利益的团体在为一种目标而奋斗,就会产生竞争。
县域经济竞争的特点县域经济竞争就其性质来讲属于经济竞争的类型,就其地域来划分则属于区域竞争的范畴,从其层次来看主要是在产业层次上的竞争,从竞争形式来看有对抗性竟争、也有合作性的竞争,在经济领域上展开的一系列市场角逐,表现形式分为对抗或合作两种。
(一)县域经济竞争属于区域间竞争。
区域竞争是一种特殊的竞争形态,它是指一个区域内一个或多个利益主体通过区域经济活动,与其他区域为获取非任何区域都能获得的、影响区域共同利益的对象而展开的角逐与较量,区域竞争在形式、功能、手段、目标等多方面与其他形式的竞争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区域竞争引入了空间的因素,因而赋予了区域竞争不同的内涵,使得区域经济竞争比一般的经济竞争要复杂得多。
(二)县域竞争主要是经济领域的竟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徐滇庆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区域自身的集聚效应.他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之所以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本身的经济结构限制了其参与竞争的能力。
(三)县域经济竞争是集中在产业层次上的竟争。
三者从竟争的层面来看是不同的,但却密切相关。
因此,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区域,县域经济竟争力的层面比较中观,把竞争理解为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是比较合的,县域经济产业的竞争必然涉及到企业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和县域政府团体间的竞争。
(四)县域经济竞争是对抗与合作的竞争。
对抗性竞争是以对抗的眼光看待竞争者,认为竞争者之间是不相容的,将竞争者视为一种威胁,因而其目的在于控制和消除竞争对手,以获取对某一市场或资源的垄断。
县域经济竞争力要素县域经济竞争力是指县域单位进行资源配置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根据县域经济竞争的特点,借鉴波特的竞争理论及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学者的观点,我认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要素主要有五个。
2.2.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县市,有自然优势的县市会在起跑线上有再次领先的机会。
自然优势有两种: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条件既影响着生产条件,又影响着企业所处的层次。
其中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富集度影响着企业的集聚,而所处的区位不同则影响着一个区域产业所处的层次。
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生产条件的影响来影响企业的集聚和层次的。
2.2.2生产条件生产条件主要指一个县域经济的交通通信、水电气路等硬件基础设施和教科文卫等软件设施系统。
其中硬件基础设施等生产条件对于县域经济目前的竞争力水平有重要的影响,而软件设施系统则是对未来县域经济竞争力有影响。
2.2.3政府能力政府能力主要体现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领导能力。
该要素能够加速优势生产条件的形成和加速县域内企业的集聚。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县级政府及县级领导的能动作用非常大。
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温家宝同志在经济日报成立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的批示中也指出,“农村的发展,县委、政府是关键”。
2.2.4企业规模和层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竞争力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是整个竞争力的核心,它处于基础性要素与产业之间,是基础性要素作用点。
产业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一定数量的企业集聚和一定级次的产业层次,而企业集聚和企业层次之间也密切相关,越是处于较高层级的产业,其集聚能力也越强,如当一个地方只是处于资源的挖掘和农产品初加工阶段,其产业带动作用非常弱,更谈不上产业集聚的问题。
2.2.5产业竞争力县域经济竞争力直观表现为产业竞争力,县域经济要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在这些产业群中,主导产业要明确,产业结构要朝优化和高级化演进。
这也是县域经济具有竞争力的最直接的表现.在以上五种县域经济竟争力要素中,存在着一种“塔”型的关系。
3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现状通过对有关文献和成果的研究,发现当前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理论相对薄弱。
在县域经济竞争力理论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有的就是简单照搬区域竞争力的那一套;有的干脆避开理论,简单设计几个指标,填几个统计数据就完事,对县域经济竞争力内涵并不真正了解。
二是缺乏系统研究。
大部分文章只是研究某一特定区域的县域经济竞争力,其经验很难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