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竞争力综述
广东县域经济情况综述

广东县域经济情况综述文章来源: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点击数次:116 供稿时间:2021-8-30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形势下,应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意识,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协调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失时机的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保障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改革开放前,我省有9个地级市(海南除外),80个县。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大中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的增强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
至2002年底,全省地级市增设到21个,县(县级市)则减为71个(包括新设置8个县)。
在珠江三角洲逐步形成城市群的过程中,近几年珠三角有9个县(市)转为地级以上市的辖区。
广东目前县域面积15.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6.64%;人口5210.71万人,占全省68.1%;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3458.4亿元,占全省31.71%;人均GDP6722元;财政收入81.65亿元,占全省7.04%。
20多年来,广东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2001年71个县(市)中GDP超过100亿元的有9个县(市);人均GDP超过2万元的有1个市,1.5―2万元的有5个县(市),1―1.5万元的有6个县(市);财政收入4亿元以上的有2个县(市),3―4亿元的有5个,2―3亿元的有3个,1―2亿元的有14个。
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县域经济中异军突起,并在全省县域经济中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增长。
在珠江三角洲县域经济中崛起的“四小虎”,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
回顾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从某个方面可以说,广东经济的发展,首先由县域经济推动;广东经济的奇迹,首先由县域经济创造。
概括起来,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经过多年的培育,全省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生产有基地、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出口有渠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框架。
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

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说明(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采用县域经济的基本的、综合的、可比的数据来进行评价,以经济实力为主体,以富裕程度和发展速度为重点,以客观真实为原则,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
同时评价体系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完善性。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分经济总体实力、平均水平(富裕程度)和发展速度三类16个指标.地区相对富裕程度指标体系地区相对富裕程度指标体系采用五类三级23个指标。
五类指标包括人口类指标、居民收入类指标、公共服务类指标、地区发展类指标、财政统筹类指标。
指标体系中,居民收入类和公共服务类指标构成富裕程度的居民富裕集合,地区发展类和财政统筹类指标构成富裕程度的发展动力集合。
详细材料参阅中国县域经济网有关内容。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描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主要有:全国每个县(市、旗)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西部百强县(市)、中部百强县(市)和东北十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以及全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情况等。
全国每个县(市、旗)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的描述采用以下五个术语来描述:1、中郡指数,即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是表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综合指数。
"R"后的数字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位数;"T"后的数字为在该年度评价中,参加评价的全国县域单位总数。
参加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单位总数为2008个。
2、竞争力动态,是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排位在本届和上届评价中的动态变化情况。
竞争力动态分上升、相对稳定、注意等三种情况。
3、竞争力等级,是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强弱等级。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等级有强到弱分十个等级,即由A级到J级。
4、县域相对富裕程度。
小议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美好的明天。 圃
【 考文献】 参 1 董 志 尚 . 州市 县域 经 济 发展 问题 、 郑 研 究[ .中国市场,2 0 , 2 J ] 09( ) 2 2 曾朝 芬, 吴先春 . 刍议威信县县域 经 济的 发展【】生 态 经 济 ,2 0 , 9 J. 05( ) 0 5 王 震 , 长如 . 海 县 域 经 济 发展 李 沿 比较研 究[ .海洋信息 ,2 0 ,o) J 】 0 8( i
一
四 、结语
发眨 县域 经济 是 一 系 统性 、综 合 l 项 = 主 工干 , 又是 ・ 长 期 的 、艰 苦 的 任务 。我 旱 项 们相 信在 党 的 十 七 大 精神 的指 引 下 ,高 举 中 国特 邑社 会 主 义 伟 火旗 帜 ,可 以推 进 县
域经济 又好 陕发展 ,迎来县域经济更加
略 , 极 创 新 思路 , 持 实 行 以商 招 商 、 积 坚 委 托 招 商 、l 上招 商 、亲情 招商 ,重 点做 活 { 1 ] 驻点 招 商 、产 业 招商 和 开 发 式 招商 ,主攻 劳动 密 集 型 产 业 、挂 靠 配 套型 产 业 和 外 向 型 产 、 要 着 力 引进 一 批 技 术含 量 高 、带 动 能 力 强 的 火 业 落 户 ,达 到 “ 子 定乾 一 坤 ” 的 效 果 ;要 有 针 对性 引进 已落 户企 业 的 上下 游 产 业 落 户 ,形 成 “ 落户 一 个 ,带 来一 批 ” 的 滚雪 球 效 ,实现 县 域 经 济 发
小议 县域 经济 的核心 竞争 力
商 懂 山东省东 营市东营 区财 政局 2 0 0 7 0 5
『场 ,进 ‘ 步拓宽农副产品销售的渠道 。 坚持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 口 全 县上 下 都 增 强招 商 引资 的 紧迫感 和 责 任感 ,慢 进 也 是退 的危 机 感 ,要 形 成 无 外 快 、无 外 不 活 、借 助 外力 求 发展 的 共 识, 极策应对接 “ 东、 海 、 建、 积 广 上 福 浙
栉风沐雨谱华章继往开来铸辉煌——XX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202308)

栉风沐雨谱华章继往开来铸辉煌——XX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202308)XX县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经过栉风沐雨、谱华章的努力,铸就了辉煌的成就。
本文将综述XX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首先,XX县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过去几年里,XX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特别是在农业和制造业方面,经过不断的创新,农产品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产值持续增长;同时,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XX县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经济得到快速推进。
县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力求实现城乡经济的互补发展。
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进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次,XX县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教育领域,县里注重学校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升,着力打造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
在医疗卫生领域,县里加强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此外,还加大了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最后,XX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县里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XX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
总的来说,XX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经济实力得到提升,城乡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但是,也需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调整尚需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仍需加大力度等。
相信在县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县将继往开来,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XX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一、背景介绍在如今经济发展快速的时代,县域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县级单位,我们要加强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我们的工作。
二、经济总体情况截止目前,我县经济总体发展良好。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7%,达到X亿元人民币。
主要经济指标表明,我县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稳步向好的轨道上。
三、产业结构调整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我县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服务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四、招商引资工作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我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通过举办招商引资交流会、参加国内外展会等方式,积极宣传我县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优势。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提供优惠政策和专业服务,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
截至目前,已经引进重点项目XX个,总投资额超过XX亿元。
五、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农业的发展。
我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我们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六、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县级单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我们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城市交通、水、电等公共设施,并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同时,我们也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七、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开放与合作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县积极参与地方间和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贸往来。
通过举办投资促进会、产业对接会等活动,吸引更多外资和先进技术引进,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

任何层次的经济发展都与产业密不可分。县域 经 济与产 业 的相 关 研究 ,一般 会 涉及 到产 业 结 构 、 产 业集 群 、 色产 业 、 特 主导产 业 的培育 等 问题 。有学 者运用 S S PS等统计 软件 定量 分 析, 县域 经 济实 探讨
N -。C0 。 OHN M NRE E YDA R R O AT T EN 毫
零
竞争 力研 究综述
杨 桔 , 杨 兆 2
(. 1皖西学院 经管系 , 安徽 六安 2 7 1 ;. 3 0 2 2 六安市经济开发区经 贸局 ,安徽 六安 2 7 0 ) 30 0
文摘编 号 :0 5 9 3 2 1 )6 0 4 一 A 10 — 1X( 0 0 0 — 0 0 C 摘 要 : 域经 济是 国 民经济 的 细胞 , 区域 经 济研 究 的 县 是 重 点 区域 。迄今 , 对县域 经 济竞争 力 的研 究 已形 成初 步 框 架。较 常用 的方 法有 : 因子 分析 法 、 墒值 法 、 D SS方 T PI 法等 。 关 键词 : 县域 经济 ; 竞争 力评价 ; 向型 经济 外 中 图分 类号 : 1 7 文献 标识 码 : F2 A 文章编 号 :0 5 9 3 2 1 )6 0 4 — 2 1o — 1X( 0 0 0 — 0 0 0
力 与产 业结 构二 者之 问 的相 关性 ,以及 反 映县 域经 济 实力 和差 异 的各项 指标 。还 有学者 对县 域经 济产 业 协 同成熟 度进行 数 理分析 。有 学者 则从 产业 关联 的角度 来探 究县 域经 济 的发展 动力 。产业 集群 是 当 今 产 业组 织 发展 的重要 特 征之 ~ , 域经 济 内产 业 县 集 群 的形成 与发 展 , 有效 地 组合 区域 内的经 济与 会 社 会资 源, 区域 的竞争 力 。 有不 少学 者对 产业 增强 也 集 群 在县 域 经济 发 展 中 的作用 进行 研 究 ,例 如 : 中 部 资 源大 省县 域 经 济发 展 中 的产业 集 群 问题 、 业 产 集 群 与 区域 经济 发展 问题 等 。还有 学 者认 为 : 展 发 县 域 经济 的核 心 是提 高 县域 经 济竞 争 力 , 而县 域 经 济 竞争力 最终 体现 于特 色产业 的发展 。持类 似观 点 的学者不 在 少数 。而 主导产 业是 在 域经济 发展 的 各 阶段 中处 于支 配地 位 , 能够 代 表 区域 经济 发 展 并 方 向 的产 业 和产业 群 。县域 主导 产业选 择 的合理 与 否 , 接关 系 到县 域 经济 发 展 战略 的成 败 。有 学 者 直 还 因此 建 立 了数 学模 型来 对 县 域 经 济 主 导 产 业 的 选择 问题 进行 了综合 评 价研究 。比较独 特 的视角 是 产 业生 态 化范 式研 究 等 。而 在企 业 相关 研 究 上 , 多 是 对县域 经济 发展模 式 中企业 因素的案 例性探 究 。 ( ) 三 县域 经 济与公 共 管理 对政 府 职 能 的研究 集 中于两 个 角度 , 是 对 欠 一 发 达 区域 经 济 发展 的 因 素分 析 , 中对 公共 管 理 的 其 缺位 或 错位 探讨 ; 二是 对 较发 达 区域 公 共管 理 因 素 的优 化研究 。 ( ) 四 县域 经济 与 自然资 源 、 力 资本 人 根据 中央政 府 贯彻 科 学发 展 观 的思想 , 可持 走 续 发 展 的道 路 , 各位 研 究 者也 纷纷 针 对县 域 经济 提 出 了县 域经 济循 环发 展 的观点 。指 出各 县域应 根据 各 自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 选择合理的县域经济发 展模式 , 尤其 要 使县 域 经 济发 展建 立 在生 态 环境 可 承受 的基础 之上 。而 人力 资本是 促进 县域 产业 结构 优 化 的核心 驱动 要素 ,县 域人 力资 本 的集 聚是产 业 结 构优 化 的重要前 提 。 于这种 思 路, 基 有学者 开始 对 县 域 人 力资 本 的 集 聚 以及 其 对产 业 竞 争 力 的影 响 进 行初 步研 究 。 二、 县域 经 济竞 争 力研 究 综述 ( ) 一 区域 经 济竞 争力研 究概 述 当前 国 内外 关 于 区域 经 济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于
县域经济工作情况汇报样本

县域经济工作情况汇报样本您好!我是某某县县委副书记,特此向您汇报我县当下的经济工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我县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截至目前,我县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
二、主要工作亮点1. 城乡融合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我们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增了3条高速公路和5个大型工业园区,推动了县城和乡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消除了城乡发展差距,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注重生态建设,着力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示范点,推动了农业与旅游的融合,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创新驱动发展我们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
同时,我们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 对外开放合作我们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国际知名企业,推动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我们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了对外投资的吸引力,为进一步开放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资源约束加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方面。
同时,我县在面临全球化竞争的同时,也要面对新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化,这对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农村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我县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
3. 加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桂林市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桂林市县域经济发展综述桂林市县域经济发展综述今年以来,广西桂林市多管齐下,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县域经济发展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从上半年各县区汇总的情况看: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加快,除少数县外,大部分县区增幅都超过了10%,最高的灵川县达25%;二是农牧渔业发展加速,有7个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达到两位数,增幅最高的荔浦县达16%;三是县域工业增势强劲,县域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35.4,各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幅都达到了两位数,最高的平乐县增长76.6%;四是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县域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7%,增幅最高的灌阳县达41.4%;五是县域投资增势迅猛,县域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7%,其中有11个县区的增幅超过20%,增幅最高的县区是临桂和象山,分别增长108%和79.6%;第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较大,除5个县区低于10%外,其余12个县区的增幅都达到了两位数,增幅最高的临桂县增长64.6%。
桂林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上不动摇。
桂林市12个县都是典型的农业县,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各县都在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龙头企业、推进基地化建设、加快产业化进程上下功夫。
灵川县引进、扶持壮大了大发养殖、桂林精品油、桂林香老太食品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并投入了1200多万元抓好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临桂县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由去年的23个增加到今年的30个,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27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平乐县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以获得广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和广西第一个水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殊荣为契机,加快发展建设各类生产基地,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上闯新路。
荔浦县在原有的食品、竹木制品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小五金、纸制品、药业、针织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上半年竹林制品业、纸制品业、食品罐头业、小五金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7677万元、15967万元、19321万元和673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28%、68.99%、26.49%和63.43%。
县域经济情况汇报

县域经济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首先,我县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稳步增长。
同时,我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其次,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力度,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工业经济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再次,我县服务业发展迅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县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旅游业、商贸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此外,我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总的来看,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揭晓

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揭晓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空间格局已初步形成2005年12月1日一、全国县域经济概况参加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单位不包含县级市辖区,共计2005个,其中县级市370个、县1464个、自治县116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总量:县域内人口总数达9.1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41%,比第四届有所减少;全国县域经济的地区生产总值达7.71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6.31%,比第四届有所增加。
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县域人口,平均45.65万人;县域经济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38.44亿元;地方财政通常预算收入,平均1.32亿元。
全国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150元,是全国的7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100个县域是最低县域的15.8倍。
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与东北十强县,共计300个,这些强县或者者具有区位优势,或者者具有资源优势,是全国县域经济进展的中坚力量,县域经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主力军,其经济实力雄厚,在全国县域经济进展中形成了"7-4-3-2"格局,即县域经济强县的数量约占全国县域单位总数的七分之一,人口约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制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县域总量的三分之一,提供的地方财政通常预算收入约占全国县域总量的二分之一。
县域经济强县在全国县域经济总量中格局情况二、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北京市1个,河北省3个,山西省1个,内蒙古自治区1个,辽宁省5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2个,浙江省27个,福建省8个,山东省23个,河南省2个,湖南省1个,广东省3个,四川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要紧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88个,东北地区5个,中部地区有4个,西部地区有3个。
县域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

县域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和小康社会都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县域经济的内涵入手,对县域经济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进行了综述。
同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作出了综述。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指标;发展模式1.县域经济的内涵及特征1.1 县域经济的概念界定高焕喜(2005)指出,县域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县域经济是县域范围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综合;狭义上,县域经济指的是以县级经济区域为地理空间,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孟宪江,刘福刚(2005)认为,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特殊区域经济。
冯德显(2004)指出,县域经济指的是县域范围内,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系统,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特殊的重要地位。
朱舜(2001)认为,县域经济是县行政区域多种经济活动交织形成的经济有机体。
综合上述学者观点,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涉及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
是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广大乡村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包括县城经济,乡镇经济,村域经济各个层次。
1.2 县域经济的特点区域性。
王怀岳(2001)指出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的行政界线。
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集中在这一范围内。
有学者认为,由于各个县域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的不同,不同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差别很大,存在明显区域性的特点。
开放性。
陈清(2004)指出,由于县域之间存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县域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和梯度。
县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以与外界交往为前提。
试述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试述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018-11-22──在全区县域经济研讨会议上的发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既是增强县(市)区域内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主题,也是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
加快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是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县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包括资源优势、比较优势、潜在优势、市场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
有了竞争力,县域经济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何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我认为,以力促力、以力带力、以力借力,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具体地讲就是:一、以观念更新产生的能动力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思想新,才能一新百新;观念变,才能一变百变。
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固然有物质基础方面的因素,但追根溯源,最大的差距还在于思想僵化,观念陈旧。
加快壮大县域经济,要特别注意克服几大观念误区:一是见物不见人的资源误区。
县域经济的发展,固然要凭借自然、人文、区位等资源优势,但一个县发展的主导思想、工作思路、战略决策,才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县的领导,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对于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
二是多多益善的支柱误区。
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克服多、小、散、乱的通病,确定支柱产业不益太多,关键是要有特色,走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路子。
三是南橘北枳的经验误区。
发展县域经济不能盲目跟风,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不能把别人的经验作为一种成规。
一定要从本县实际出发,创造性运用别人的经验。
四是画地为牢的界线误区。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打破所有制界限,破除条块分割,强化区域意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分亲疏,为我所用,共同致力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以资源优化配置的整合力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按照现代社会的标准和市场的法则,需要人们重新认识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它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只要是能够加以开发利用,作为市场要素参与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应该看成是一种资源。
应用文-如东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情况简析

如东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情况简析'如东县域基本竞争力情况简析2011年,如东县与东台市、泰兴市、海安县、兴化市、大丰市、姜堰市等七县(市)组成苏中北“区域经济强县统筹组团”,参与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价,并列第56位,这也是如东第九次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位次比上年提升了11位。
现就如东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如东在苏中北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中的情况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就是县域经济单位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
体现的是县域经济单位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以及服务中具有的竞争优势。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总量、均量、速度和效益四类14个指标(见表1)。
(1)总量对比。
户籍人口:兴化在七县(市)中人口最多为156.12万人,比人口最少的大丰多出83.58万人,而如东县以104.84万人排在第四位;城镇化率:姜堰以51.60%排在七县(市)第一,大丰城镇化率最低45.00%,如东排在第五位为48.30%;地区生产总值(GDP):泰兴是七县(市)中唯一超过400亿元的县(市)达到400.28亿元,大丰是七县(市)中唯一未达到300亿元的为293.58亿元,如东以352.36亿元排在第五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东台一般预算收入为26.18亿元,比第二位的泰兴高出3.45亿元,如东与姜堰一般预算收入未达到20亿元,如东为19.04亿元排在第六位。
(2)均量对比。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丰人均超过4万元,达到40471元。
兴化24356元,是唯一一个没有超过3万元的地区,如东排第四位;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丰以2849元位列七县(市)第一,兴化、如东、泰兴三县(市)未能达到2000元,如东1816元列第六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海安最高为20512元,如东紧随其后为20502元,大丰最低为169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东台与大丰两市突破万元大关,分别达到10097元和10001元,如东9120元仅比兴化的8817元高,列第六。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最多的省份之一。
作为中国的边陲省份,云南的县域经济发展给云南乃至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对云南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综述,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云南县域经济的现状云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金矿、铜矿等。
这为云南的县域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基础。
其次,云南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中国、东南亚、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的交汇点,这使得云南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和连接中心,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再次,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众多旅游景点,旅游业对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然而,云南的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云南的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利于县域经济的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化的格局。
其次,产业结构偏单一也是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
云南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使得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挑战云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云南地处边疆,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运输的不发达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其次,云南民族特色突出,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差异较大,促进各地县域经济共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再次,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是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面对快速发展的压力,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建议尽管云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的机遇。
首先,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机遇。
其次,云南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东南亚、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门户,可以发挥其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开展情况汇报

县域经济开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经济开展为中心,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开展。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县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首先,我县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和优势产业,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开展。
目前,我县特色农产品如柑橘、茶叶等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我县坚持走开放型经济之路,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开展。
目前,我县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吸引了一大批外资项目,为县域经济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次,我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开展,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开展。
目前,我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多个绿色产业项目如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等也取得了良好的开展效果,为县域经济的长期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我县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目前,我县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推向市场,为县域经济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我县县域经济开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农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治理仍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
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开展能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开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中郡论文联盟http://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再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在前六届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开始于2000年,采用县域经济的综合性、可比性、客观可行性的核心数据进行评价。
一、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计2002个,其中县级市368个、县1462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东北十强县,共有305个,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
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总人口为214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地区生产总值为45550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134亿元,占全国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00元,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各省(区、市)的分布是:河北省6个,山西省2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5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4个,浙江省25个,福建省8个,山东省25个,河南省7个,湖南省2个,广东省1个,四川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江苏昆山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太仓市、福建晋江市、江苏宜兴市、浙江义乌市、浙江余姚市、山东荣成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发, 构建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 。 该指标体系包括综合经济实力 、 三农竞争力、 社会综合服务力、 经济 25 个 二 级 环境 承 载 力、 资 源 配 置 力 等 6 个 一 级 指 标、 发展活力、 指标。 九是周泽炯( 2010 )提出的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 7 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 2 个一级指标、 个二级指标及 43 个三级指标。 从以上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发展来看, 我国县域竞 争力评价已经从简单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发展为多种 但总体上看, 大多数的县域竞争力评价研究 评价体系并存的局面, 仍局限于县域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这两个方面, 这对县域竞争力的评价显然是不够完备的 。 评价县域竞争力如果 仅仅评价经济指标, 则和以前进行的以经济指标为主的百强县排名 没什么区别, 竞争力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县 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使县域竞争力 域竞争力评价研究, 评价的研究真正起到促进县域竞争力提高的作用 。 2、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根据权重的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 根 据所用研究方法的数量来分, 可以分为单一研究方法和多种研究方 法并用。 ( 1 ) 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 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 然后再对指标进 方法, 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分法、 模糊评价法、 指数加权法 和功效系数法等。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 神经网 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 。如熵值法、 TOPSIS 法、 络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法、 判别分析法等。 法、 ( 2 ) 单一研究方法和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① 单一研究 方 法。 单一研究方法, 该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灰评估法、 主成分分析法。吴育华等( 2009 )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县域经 济发展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 决定其发达程度, 从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转变, 工业化进 程明显加快。高树勇( 2010 )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 2006 年的 30 个城郊县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 张志琴等( 2011 ) 运用灰 评估方法对山西省 96 个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 。评估结 果表明:山西县域经济对资源及能源工业的依存度较大, 表现为二、 三、 一产业结构特点, 第一产业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 县市,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王林伶( 2011 )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宁 夏 16 个县 2009 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 评估结果表明:宁夏县 区域发展不平衡性, 县域经济 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 竞争力有待全面提高。 ②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该类方法主要有: 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秩和比法和聚类分析、 ( 下转第 44 页)
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
韩申山 ( 咸阳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
【摘 要】 本文综述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 、 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相关内容作了简单评析, 最后提出了县域 经济竞争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指标选择上呈现出全面化 、 动态化和科学化的趋势; 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呈现出多种方 法组合应用的特点。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
经济论坛
— —历史地理学) ( 10722 , 060103 ) ;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12JK0124 ) ; 咸阳师 本文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 省重点扶持学科— 范学院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08XSYK215 )
一、 关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是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演化而来 : “县域资源 目前关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主要有四种观点 的, ” 、 “县域综合经济实力 ” 、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 ” 、 配置能力 。 “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 综合上述观点可知,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四个 是指一个县域范围之内;二是内容方面, 县域 方面:一是范围限定, 经济竞争力不是仅指包括经济方面, 而且还包括社会、 文化、 自然资 源等方面的内容;三是县域经济竞争力是指一个县级区域同另外的 区域相比较的竞争能力、 影响力, 它是一种内在能力;四是县域经济 竞争力不仅指现实竞争力, 而且还包括潜在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 。 二、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1、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 。 该指标体系是由全国县 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和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提出并展开 。 其评价指标体系由总量指标、 平均指标和速度指标组成。 二是县域经济竞争力深度评价指标体系 。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 所的县域经济竞争力深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和深化了基本竞争力 包括现存力、 自然优势力、 政府能动力、 产业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竞争力、 人力竞争力、 经济活力、 外界互动力等 8 个一级指标及 33 个二级指标。 三是朱允卫等( 2003 ) 提出的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综合经济实力、 自然资源优势与基础设施 、 综合服 、 、 务能力 政府管理能力 产业与企业竞争力、 农村与农户竞争力、 人 发展活力与潜力、 对外交流程度、 社会保标。 四是王秉安等( 2003 ) 提出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实力竞争力 、 农业竞争力、 工业竞争力、 服务业 、 、 竞争力 国民素质竞争力 科技教育竞争力和城市化水平 7 个一级 指标和 40 个二级指标组成。 五是胡荣华等( 2004 ) 提出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发展水平、 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 3 个一级指标, 经 济规模、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发展水平、 发展速度、 贸易与 投资与文化、 财政、 生产效率、 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 文化教育 外资、 环保 11 个二级指标及 32 个具体指标。 六是蔡坚等( 2004 )提出的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 综合经济实力、 产业竞争力、 企 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自然优势力、 业竞争力、 政府能动力、 人力竞争力、 县域经济活力、 外界互动力、 技 术创新力和环境创新力 10 个一级指标, 并进一步细化为 55 个二级 指标。 七是靳贞来( 2006 ) 提出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该 指标体系包括核心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和辅助竞争力 3 个一级指标 及 32 个二级指标。 八是朱翔( 2009 )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