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播放《长江之歌》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长江的雄浑壮丽。
1.2 学生活动:听歌后分享对长江的印象和感受。
1.3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诗歌的热爱。
第二章:长江的自然地理2.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知识。
2.2 学生活动:观看长江风光视频,了解长江的自然地理特点。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地理知识,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三章:长江的历史文化3.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如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等。
3.2 学生活动:讨论长江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四章:长江的生态现状4.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2 学生活动:探讨如何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第五章:诗歌创作与欣赏5.1 教师活动:教授诗歌创作技巧,以长江为题材进行现场创作。
5.2 学生活动:创作以长江为主题的诗歌,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5.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第六章:长江生态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1 教师活动:通过图文并茂的资料,介绍长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6.2 学生活动:讨论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行动可以为长江做些什么。
6.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七章:长江流域的经济与发展7.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和发展趋势,介绍长江经济带的概念。
7.2 学生活动:通过案例分析,了解长江经济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7.3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性,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第八章:长江流域的社会与文化8.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流域的社会文化特点,包括民族风俗、地方戏曲等。
公开课《长江之歌》教案
公开课《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长江之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特点:源头、流经省份、全长、流域面积等。
2. 长江的历史文化:长江文明的起源、重要历史事件、流域内的文化遗产等。
3. 长江的自然景观:峡谷、湖泊、瀑布、湿地等。
4. 诗歌《长江之歌》的文学价值: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5. 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措施及成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江的地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2. 鉴赏法:分析《长江之歌》的文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法:介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实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长江的概况,引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长江的地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3. 鉴赏:分析《长江之歌》的文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长江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长江之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后调查:了解学生对长江保护和生态环境的认识程度。
4.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长江之歌》及相关课文2. 图片: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等3. 视频: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保护措施等4. 网络资源:关于长江的科普文章、报道、纪录片等5.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等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座位编排: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便于学生交流讨论八、教学时间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时45分钟2. 备课时间:教师需提前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长江沿岸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2. 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3. 邀请专家进行长江专题讲座4. 举办长江主题的文学创作比赛十、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计划4.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2. 难点解析:如何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播放《长江之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雄浑壮丽。
1.2 学生活动:聆听歌曲,感受音乐中的长江形象。
1.3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长江概况2.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2.2 学生活动:倾听教师讲解,记录关键信息。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
第三章:长江文化3.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如屈原、三国文化等。
3.2 学生活动: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底蕴,分享自己了解的文化故事。
3.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四章:长江生态环境4.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如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等。
4.2 学生活动:讨论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思考保护长江的措施。
4.3 教学目标:使学生关注长江的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第五章:长江经济发展5.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以及长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5.2 学生活动:分析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5.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注意事项:1.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结合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注重课程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六章: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6.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6.2 学生活动: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其重要性。
6.3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
第七章: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7.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相关政策措施。
地理长江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地理长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河源以及主要支流等;2.了解长江的重要性及对中国的影响;3.了解长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长江的中下游地理特点;2.了解长江上游的自然环境及资源。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长江的位置,并提问引导:“你知道长江是中国的哪条河流吗?它有什么特点?”2.知识讲解:(1)长江的基本情况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属于中国的国家河流。
流经11个省区,总长度约6,300公里,自西藏青藏高原莞那山脉注入东海。
流域面积约1,800,0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4个主要的支流: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和怒江。
(2)长江的重要性与影响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是中国的经济带和文化带。
长江流域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产区和工业区,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区。
长江还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长江流域。
(3)长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长江流域自然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陆地资源。
长江上游地区地势高峻,山脉连绵起伏,气候多变;而中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缓,气候温和湿润。
长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和水电能源。
3.活动与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长江的基本情况。
(2)组织学生进行长江流域地理特点的研究,并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他们的调研结果。
(3)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制作长江的模型,展示长江的流域地理特点。
四、教学延伸:1.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长江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和景点,加深对长江的认识和理解。
3.引导学生进行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让他们意识到保护长江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五、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评价学生对长江的基本情况掌握情况。
2.通过模型制作活动和参观实地考察,评价学生对长江地理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郭风的长江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郭风的长江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以长江为教学素材,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介绍长江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生态环境等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长江的流域范围、长度、流经省市等基本地理信息;b. 了解长江的分段特点、特色景点、文化遗产等;c. 了解长江上的重要城市、港口、水利工程等;d. 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
2. 能力目标a. 能够利用地图资源定位长江的流域范围;b. 能够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和技巧,了解长江的相关信息;c. 能够整理和归纳长江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料;d. 能够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展示长江的地理特点和文化景观。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对长江的热爱之情;b.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特点a. 长江的流域范围和行程长度;b. 长江的子流域、分段特点;c. 长江的主要支流和南北两岸的主要城市。
2. 长江的历史文化a. 长江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b. 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和重要历史古迹。
3. 长江的生态环境a. 长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保护;b. 长江的水质状况和污染问题;c. 长江流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集体探究法:利用教材、地图等资源,集体探究长江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
2.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成小组,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长江相关的信息。
3.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长江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长江上的重要城市、港口、水利工程等。
五、教学过程1. 教师自我介绍和引入话题:教师简要介绍长江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
2. 学生探究长江的地理特点: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探究长江的流域范围、长度、主要支流等。
3. 学生小组讨论长江的历史文化:学生分组,讨论长江上的历史名人、文化遗产等。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
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内容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长江的长度和流域面积。
长江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经济、文化的贡献。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地图等视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经济、文化的贡献。
第二章:长江的源头和上游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长江的源头和上游地区,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引导学生探究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如河流速度、水量等。
2.2 教学内容长江的源头所在地和特点。
长江上游的地形地貌特征。
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如河流速度、水量等。
2.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长江源头和上游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通过实验和模拟,让学生了解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如河流速度、水量等。
第三章:长江的中游和下游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长江的中游和下游地区,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引导学生探究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如河流速度、水量等。
3.2 教学内容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
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如河流速度、水量等。
3.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通过实验和模拟,让学生了解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如河流速度、水量等。
第四章:长江的生态和环境保护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保护等。
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措施。
4.2 教学内容长江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和保护意义。
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长江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案例,展示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长江的措施和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长江的基本概况、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之歌》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美妙。
教师介绍长江的基本情况和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1.3 教学活动观看《长江之歌》音乐视频,感受歌曲的美感。
教师通过图片和PPT介绍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学生分享对长江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听讲解时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对长江相关问题的回答和分享。
第二章:歌曲学唱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长江之歌》的歌词和旋律。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师教授《长江之歌》的歌词和旋律。
学生跟唱并练习合唱。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展示所学歌曲,给予鼓励和反馈。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音准和节奏掌握情况。
学生展示时的表现和团队协作效果。
第三章:长江文化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探索精神。
3.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PPT和故事介绍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长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给予鼓励和反馈。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长江文化的理解程度。
学生展示和分享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第四章:长江保护意识培养让学生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4.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PPT和案例介绍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行动计划制定。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重要性。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制定保护长江的行动计划。
学生展示行动计划并分享环保行动经验。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环保问题的思考深度。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长江之歌》。
(3)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长江风光录像,让学生感受长江的壮美。
(2)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长江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和价值。
(4)运用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江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发展与保护,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学会演唱《长江之歌》。
2. 教学难点:(1)理解长江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和价值。
(2)运用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表达对中国母亲河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长江风光录像。
(2)长江流域地图。
(3)《长江之歌》乐谱。
(4)相关诗歌、文章。
2. 教学设施:(1)投影仪。
(2)音响设备。
(3)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风光录像,让学生初步感受长江的壮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长江的自然特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长江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和价值。
(2)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艺术欣赏(1)教唱《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分析歌曲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含义。
5. 实践活动(1)举办“长江之美”诗歌朗诵会,让学生表达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2)学生展示朗诵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长江公开课教案
当堂检测,评估达标
用笔在图上画出长江干流注意源头和注入海洋
通过中国主要河流对比表,总结
学生发言: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自西向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
随着演示,在图上用笔画出主要支流
长江提供便利的水运,使的长江流域成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长江流域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但其他各项却超过五分之一,特别是水稻和淡水鱼产量。所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3、“鱼米之乡”
那长江是不是就百利而无一害呢?
1、洪涝灾害的治理
展示资料,认识长江洪灾的危害性
长江的洪灾对下游的危害性最大,那长江为什么洪灾频发呢?
教学过程
(如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首先播放<<长江之歌>>曲子
欣赏并回答歌曲名字
展示板书
长江
自学指导
师生互动
展示思考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过渡
教师讲解
活动探究
过渡
展示板书
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
展示板书
展示长江水系图
承转
展示板书
过渡
展示
自主探究
展示图片
教师归纳总结并展示板书
承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导
提示学生
展示板书
3)、找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水文表现。
4)、找出长江主要支流及影响
2、联系长江干流剖面图P47,分析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及水能分布与开发
A长江干流经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为___________,它对两岸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______
公开课《长江之歌》教案
公开课《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长江之歌》,使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感受长江的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 体会诗歌中描绘的长江之美,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寓意。
2. 学会从多角度欣赏和评价长江之美。
四、教学准备:1. 课件:长江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图片及相关视频资料。
2. 教材:《长江之歌》。
3. 学生分组:按照地理、历史、生态等方面进行分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长江之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雄浑壮美。
1.2 学生分享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诗歌:2.1 学生自读《长江之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解释生僻词语。
2.3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长江具有哪些特点?作者表达了对长江的哪些情感?3. 小组探究:3.1 教师布置探究任务:从地理、历史、生态等方面,分组探讨长江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3.2 学生分组展示探究成果,分享收获。
4. 欣赏长江之美:4.1 教师播放长江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长江之美。
4.2 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长江风光或历史故事,交流感受。
5. 保护母亲河:5.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江,让我们的母亲河更加美丽?5.2 学生提出保护长江的建议和措施。
6. 小结:7. 作业布置:学生创作一首以长江为题材的小诗,表达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反思: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长江的自然特点和在我国的重要地位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从多角度欣赏长江之美的能力。
湘教版地理长江公开课知识讲稿
详细描述
长江流域的农业灌溉主要依靠长江及其支流水系,通过建设 水利设施,如水库、水闸、泵站等,实现农业灌溉的目的。 长江的农业灌溉价值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的发电价值
总结词
长江拥有巨大的水能资源,是中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
流量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 界第三长河。其流量巨大,年均 流量达到3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三位。
水位
长江水位受季节影响明显,夏季 水位较高,冬季水位较低。在洪 水期,水位可能超过警戒线,对 沿岸地区造成威胁。
长江的含沙量与水质
含沙量
长江的含沙量较高,主要来自黄土高 原的水土流失。含沙量对河床的淤积 有重要影响,也影响到沿岸地区的生 态环境。
长江流域的传统民俗文化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端午节。端午节是长江流域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具有浓厚的地 方特色,还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敬仰和纪念。
长江流域的传统民俗文化还包括许多民间艺术表演,如川 剧、评弹、越剧等,这些表演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 民族风格,是长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
湿地保护
重视湿地保护,加强湿地恢复和修复工作,维护湿地生态功能。
长江的流域综合治理
01
02
03
防洪抗旱
加强长江流域的防洪抗旱 体系建设,提高防洪抗旱 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
水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长江水资源,加 强水资源管理,保障生产、 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
航运管理
优化长江航运管理,保障 航运安全,促进长江流域 的经济发展。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长江》公开课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简约工作汇报模板
长江的开发
汇报日期
本节学习要点
5.在水系图中找出主要支流
1.长江的源头位于什么省? 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
2. 长江从上游至下游依次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3. 长江干流依次流经哪些地形区?
4. 长江的上、中、下游是怎样划分的,界限分别在哪?
唐古拉
东
最长
最大
最广
云南
重庆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苏
上海
青藏
云贵
四川
长江中下游
宜昌
湖口
四川
西藏
年径流量近1万亿立方米, 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
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 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
长度:
水量:
流域:面积:
长度、水量、流域面积
最长
最大
最广
中国第一大河——长 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01
TEXT 05
02
TEXT 06
03
TEXT 07
填一填
1.长江发源于____山,注 入 海, 是我国长度 、水量 、 流域面积 ____的河流。 2.长江干流先后流经青海、 、_ _、 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共11个省区.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有: 高原、___ 高原 盆地、 _____平原。 4.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___、___
长
江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知识。
2. 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 长江的长度和流域面积。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提问学生是否有所了解。
3. 教师讲解长江的长度和流域面积,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长江的相关知识。
5. 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问题。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知识。
第二章:长江的源头和流经地区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源头和流经地区。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江的源头。
2. 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区。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长江源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讲解长江的源头,提问学生是否有所了解。
3. 教师讲解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长江流经地区的相关知识。
5. 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长江的源头和流经地区等问题。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知识。
第三章:长江的水文特征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水文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水文环境的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江的水量。
2. 长江的流域面积。
3. 长江的流速。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长江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讲解长江的水量,提问学生是否有所了解。
3. 教师讲解长江的流域面积和流速,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长江水文特征的相关知识。
5. 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长江的水量、流域面积、流速等问题。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全长等基本知识。
(2)通过地图观察,使学生掌握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
(3)培养学生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地图观察、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长江的印象和了解。
(3)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母亲河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全长等基本知识。
(2)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
(3)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2)学生提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长江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长江地图、生态环境问题资料。
(3)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有关长江的知识。
(2)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如图片、新闻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江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江。
(2)邀请学生分享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以及全长等基本知识。
(2)学生展示收集的长江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
(2)分析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5. 实践活动(2)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长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方面的思考。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初中地理长江授课教案
初中地理长江授课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识记长江流经的省级区;2、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3、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长江的地理特征和作用;2、通过学生对长江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长江环保意识的认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3、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航运;2、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难点:1、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2、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的美丽和重要性;2、提问学生对长江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学习兴趣。
(二)长江概况1、介绍长江的源流概况,包括发源地、全长、流经省份等;2、讲解长江各段的自然特征,如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3、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三)长江的作用与开发利用1、讲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2、介绍长江的开发利用现状,如水利工程、航运事业等;3、引导学生思考长江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四)长江的环保问题1、介绍长江面临的环保问题,如水污染、生态破坏等;2、引导学生讨论长江环保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3、强调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长江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撰写文章等;2、邀请相关专家或政府部门人员来校进行长江保护的讲座;3、组织学生参观长江水利工程,增强学生对长江水利建设的认识。
长江第六课讲解教案
长江第六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系等基本情况,明白长江在中国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系等基本情况;长江在中国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江的综合认识和理解,以及长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长江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新知识(25分钟)。
(1)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向学生展示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让学生了解长江的流域范围和地理位置。
(2)长江的水系。
教师介绍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流经的省市,让学生对长江的水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长江的重要作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江在中国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长江对中国的重要性。
3. 深化理解(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长江的重要作用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提醒学生要珍爱长江,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地图、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了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系等基本情况,让学生对长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长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认识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引导。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贡献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运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贡献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之歌》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雄浑壮美。
(2)教师简要介绍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贡献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长江的自然特点,如长度、流域面积、水量等。
(2)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长江的历史贡献,如航运、发电、灌溉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长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长江流域的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等。
(2)分享各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2)学生分析问题原因,探讨解决办法。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江的价值和重要性。
(2)强调保护长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长江知识的理解和热爱程度。
3. 学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过程中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态度和所表现出的责任感。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
2. 通过学习《长江之歌》,使学生感受到长江的壮丽景色和伟大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长江之歌》的诗意描绘、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长江之歌》的意境理解、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长江之歌》及相关资料、PPT、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长江之歌》,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兴趣。
2. 熟读课文:让学生朗读《长江之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课文: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表达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长江之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诗歌创作:启发学生以长江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及时评价。
2. 诗歌创作: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长江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
2. 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长江的保护意义和可持续发展。
3. 开展长江主题的绘画、摄影比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八、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长江流域的其他著名景点,如三峡、黄鹤楼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江的美景。
2. 介绍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如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大班横渡长江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大班横渡长江教案教案一:了解长江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了解长江的位置和重要性;2.培养幼儿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幻灯片、海报、录音机等。
三、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观看世界地图,找出中国的位置,并指出长江主要流经的省份;2.出示长江的图片,简单介绍长江的起点、流经城市和重要支流;3.播放录音,让幼儿听长江的奔流声音,引导幼儿感受长江的宽阔和深邃;4.制作长江海报,让幼儿先用彩笔勾勒出长江的轮廓,再用颜色填充长江和周围的地理特征;5.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江的美景和长江的重要作用;6.让幼儿们分成小组,根据老师的指示在地图上标出长江和长江流经的城市。
7.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教学延伸:1.在户外环境中进行长江的实地考察活动,观察河流的形态和感受河水的流动。
2.观看相关的视频素材,了解长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3.组织幼儿们参观长江流经的城市和名胜古迹,让幼儿亲身体验长江的魅力。
教案二:学习长江的水生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水生动物多样性;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
二、教学准备:图片、动物模型、录音机等。
三、教学过程:1.播放长江的相关录音,让幼儿听到水流声和动物的叫声;2.出示长江的水生动物图片,简单介绍不同种类的水生动物特征;3.让幼儿们观察动物模型,引导他们描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4.对幼儿们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根据动物的相似之处将动物分类,并进行简单的展示;5.引导幼儿们讨论长江的水生动物对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意义;6.让幼儿们以小组形式合作制作长江的水生动物手工模型。
四、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们参观水族馆,观察和了解长江的水生动物;2.进行水生动物的拓展学习,让幼儿们了解更多种类的水生动物,如鳄鱼、鸭子等,并进行简单分类。
教案三:横渡长江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勇敢和团队合作意识;2.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
5.教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学生跟唱。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可是,今天的长江污染严重,伤痕累累。我们要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一起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交流、讨论。
5.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教师:这首歌曲想必大家都听过吧?那么它是——(学生:《长江之歌》)。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
二、展示图片,了解长江
1.教师出示地图(幻灯片二),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为什么称为我国第一大河?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为什么长江水量大?
(流经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支流众多)
2、支流众多
依次显示长江主要支流:
长江众多的支流与干流,组成庞大的长江水系,使得长江流域面积广,流经地区多。
略
略
略
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印象
通过数据能较直观的理解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
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
复习旧知,温故而知新
通过3个问题的逐个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理解上游的水文特征
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水电站的分布总结水能的分布,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授课时间
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上午
课题
《长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能力要求
1、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水系水文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
2、中游:多曲流、多湖泊、多支流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长江各段各具特点。所以,我们在开发利用长江时就要根据各段的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呢?
三、利用和保护
我国一直没有间断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很好的例证就是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
展示三峡图片。我国为什么要花巨资修建三峡呢?三峡工程的作用: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供水等作用。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长江流域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但其他各项却超过五分之一,特别是水稻和淡水鱼产量。所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3、“鱼米之乡”
那长江是不是就百利而无一害呢?
4、洪涝灾害的治理
展示资料,认识长江洪灾的危害性
长江的洪灾对下游的危害性最大,那长江为什么洪灾频发呢?
长江中下游洪水有三个主要来源: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洞庭湖、鄱阳湖水系;北面的汉江。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造成水灾。同时,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泥沙淤塞严重,中许多大湖,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减小
展示板书
学法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一思路,来了解长江的河流概况。
通过河流的学习思路的分析让学生从总体是了解所学习的内容。
展示板书
师生互动
教师归纳、总结
过渡
展示思考问题
教师讲解
活动探究
展示板书
师生互动
过渡
展示板书
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
展示板书
展示长江水系图
承转
展示板书
复习旧知识
过渡
展示
自主探究
展示图片
教师归纳总结并展示板书
承转
引导
提示学生
展示板书
展示板书
学以致用
过渡
教师引导
展示板书
教师提问
过渡
展示板书
承转
展示表格
展示板书
过渡
展示板书
展示资料
教师启发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讲述
教师总结
一、源流概况
1、源远流长
展示长江流域图指出长江源头和注入海洋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自西向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
读“长江干流水电站分布图”,总结长江水能资源主要分布于上游河段,特别是从源头至宜宾段最丰富。
1、“水能宝库”
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
(因为长江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
长江流出上游后,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流平稳。这时,水能资源已经较少。但水流平稳却利于航运。
2、“黄金水道”
长江提供便利的水运,使的长江流域成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2、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思想教育要求:
1、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2、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
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
长江洪灾的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了一批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了荆江河段
通过表格总结长江主要内容。
用笔在图上画出长江干流注意源头和注入海洋
通过中国主要河流对比表,总结
学生发言
随着演示,在图上用笔画出主要支流
随着演示,在图上填出各省区、地形区的名称
学生发言
学生一起回答
教学重点
1、各段的水文特征;
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
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教学方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见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概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主要河流长江。
3、流经地区
1、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河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4、分段地点
在图上指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长江上中下游流经地区不同,导致各河段特征各不相同。
二、上中下游特征
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长江除了具有这些特征外,各河段还各具特征。
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1、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
(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2、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3、思考: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
(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
4、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谷急流)
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到中游后流经什么地区?水流又会怎样呢?
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中游多曲流,河道弯曲。
中游为什么河道弯曲?(三峡急流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