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第六讲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的功能动力
(3)生产实践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观察与实验 的手段
科学观察与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重要手段, 而科学观察与实验所必需的物质激础——仪器、 设备、材料等,则要依靠生产提供。观察与实 验仪器和手段的更新,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 十分重要影响。
(4)生产实践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人力、财
力和物力保证 现代大科学、高技术研究,需要投入巨额 资金、大量人力和物力,才能取得领先于世界 的成果。一个国家的生产和经济状况如何直接 影响其投入科技事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 而影响其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举例:托马斯碱性炼钢炉;欧文斯发明了制 瓶机;贝尔垄断专利等。
帝国主义者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其侵略和霸权的 野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开辟了 广阔的前景。 (2)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各国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科技政策来影响 科技发展的。科技政策包括科技发展战略、方 针、科技管理体制以及政府为调整经济、社会 与科技之间关系而制订的各项规定。正确的科 技政策,能使科技的发展适应客观需要能充分 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才能,能促使科技成果迅 速转化成生产力,从而加速科技发展进程。
3)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1)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各种自然知识都包罗在自然哲学 之中。 15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各门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中分化 出来。 在19世纪中叶以前由于技术主要表现为 工匠的经验和技艺,科学和技术之间虽有联系 但不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中的技术 问题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自然科学的指导, 为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研制新产品,创 造新工艺,在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工 程技术这一部门。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 • 空间运行的不平衡性
不同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会成为科学活动的中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中心会不断转移,这种 转移又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中心在不同国家 和地区的形成和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优势和特点。科学技术发 展的不平衡性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成为科 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发展的模式
• 库恩的科学革命论模式 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 他的科学发展模式。
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 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 规科学——
科学发展的模式
•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模式 任何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质上都是一 套科学研究纲领,它是一个有组织的、具 有严格的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系列,由相 互联系的“硬核”、“保护带”和“启示 法”所组成。
科学技术界的分层,与从经济和权力角度 的分层不同。后者是两头大中间小,前者 却是金字塔结构。 科学界的分层结构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 性。揭示了科学技术内部客观存在的某种 不平等性,但是这种不平等性正在为科学 家团队合作精神所消解。
• 科学技术界的互动
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活动:学习、交流、合作、 竞争、冲突等。 学习:知识的传授、模仿和暗示 交流:正式交流(在正式出版物和会议上发表、 报告学术成果);非正式交流(个人通信、 闲谈等) 合作与竞争:科学研究资源的短缺需要通过竞 争来进行有效的配置,合作重要性被人们所 认识。 冲突:学术性冲突(学术论战);非学术性冲 突(学术越轨)
继承要有重点,创新要有突破口
D 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第六章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 3.作为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业的自然科学的 发展动力在于,由于人们需要自然科学知 识,而自然科学知识必须来自于对自然现 象的探索和研究,因而导致科学研究活动 的产生和发展。 • 而科学研究活动又需要一系列相应的保证 条件,如交流、传播、组织机构、相应制 度和规范、以及对科学研究活动的管理、 协调和领导,从而使科学这种社会活动产 生和发展。
4
• 几点启发:
• 第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归根到底体现为知识的增长包 括质和量两个方面。 • 第二,引起自然科学知识产生和发展、导致科学事业 不断兴旺发达的直接原因是人们所从事的认识和研究 活动。 • 第三,人们从事认识和研究活动的动力来自于人们的 各种各样的需要。 • 第四,人的需要是推动自然科学(知识、活动、事业) 发展的根本动力。 • 第五,要保持并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就要重视人的 决定作用,就要不断扩展和强化人类对自然科学知识 的需要。
11
1.自然科学发展动力的宏观层次结构
• 从宏观整体上看,自然科学的动力系统是 由三个层次的动力相联系而形成的一级结 构:
第一层次:科学主体进行科学创造活动的行 为动力,体现为科学主体对认识自然界的心 理需求,科学主体的创造行为是导致科学知 识增长的根本原因,因此行为动力是自然科 学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
• 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决定了科学理论的和谐与统一,是大
自然的和谐之美决定了科学理论的和谐之美。
8
2.自然科学发展的系统动力
• 科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其内 部各因素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人们对 这些矛盾的意识并付诸实际解决的需求, 也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简称 科学认识主体 理论与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 系统动力。 科
科学认识活动子系统
科 学 系 统 科学认识中介 科学认识客体 科学劳动的人员 机构因素 组织因素 制度因素 规范因素
自然辩证法考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点总结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特点: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整体性: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个组成要素的简单的机械累加和。
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有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考点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体系结构考题形式:随便给一段话,让谈对其理解、其实是让你从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体系结构作答。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首先,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其次,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连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再次,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区别于分门别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具体研究,这是自然辩证法作为独立学科的存在根据之一。
自然辩证法从整体上去研究和掌握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功能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存在于各门科学技术所揭示的特殊自然本质和特殊自然规律之中,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
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导语: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的理论框架,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并分析其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矛盾统一的原理: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
矛盾双方的斗争和统一不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举例: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矛盾统一的原理在起作用。
在社交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与平台的商业模式之间存在着矛盾。
通过用户的反馈和平台的创新,最终找到了双方之间的统一,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2. 对立统一的原理: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结果。
举例: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统一。
理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检验和发展的动力。
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二、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矛盾分析:科学研究中,矛盾分析是解决问题和推动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矛盾的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指导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举例: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生物体内外环境的矛盾分析,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规律。
研究生物体适应不同环境的机制,对理解物种进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统一认识: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来认识事物,避免片面和片段的认识。
举例:在物理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一认识,发展出了能源转化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研究不同能源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利用,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1. 创新思维:自然辩证法强调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举例:在计算机科学中,自然辩证法的创新思维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矛盾和对立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全面认识,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各种智能算法和模型,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十章 技术发展的动力与模式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技术的建构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
技术开发活动是主体智慧或主观能动性的具 体表现。它会不断创造出效率更高、功能更强大 的新技术形态,逐步满足实现新目标的需求,使 这一矛盾得到暂时解决。但由于技术开发活动的 历史局限性,一时的技术开发不可能使这一对矛 盾得到彻底解决。此后,在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推 动下,又会产生出其他新目标,形成新一轮的矛 盾形态。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与不断解决, 从而滚动或螺旋式地推动着技术的持续发展。
一、技术的建构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
技术的社会形成:选择、调节、支持
虽然技术发展有其自身内在规律性,但任何具 体技术形态的建构或运行首先是一种社会活动, 都是在一定时代的社会场景中展开,总要受到社 会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这就是技术发展的 外部因素。近年来盛行的“技术的社会塑造理论 ”(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简 称SST),就是基于对这一因素的深入研究而形 成的。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 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的作用集中表现 在对技术开发活动的选择、调节和支持等层面。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技术的建构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
经济支持系统
信息支持系统
支持系统
教育支持系统
试验技术装备支持系统 社会对技术开发的支持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技术的建构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
新目标与旧技术形态功能之间的矛盾
任何时代的技术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引起技术 变革的直接动力又来源于技术内部的基本矛盾,即 技术目标与旧技术形态功能之间的矛盾。社会需要 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求,只有通过新技术目标设定的途径,才能转 化为推动技术发展的现实力量。技术目标是社会需 求的技术表达形式,是对技术发展方向与所创建技 术系统功能所作的设定。一般地说,技术目标表现 为由技术的性能指标、经济与社会效益指标、环境 影响指标等一系列具体指标构成的一个指标体系。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答案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答案】(教材书33,35-36,41,46,54-56页)(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系统自然观认为,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统一,但主要是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
自然界不仅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而且还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自然界的演化经历了从混沌到有序,再到新的混沌,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历程。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②复杂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和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③演化性。
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的、演化的,从历时性的维度来讲,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是等价的和同一的,而是非等价的和有差别的,时间是自然界演化的内在尺度。
④广义性。
在研究天然自然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并由此而形成了广义意义上的系统自然观。
(2)人工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它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又遵循其特殊规律,并在总体上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环演化着;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和生态技术,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人工自然观的特征:①主体性。
人工自然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所具有的属人的本质,强调了人在创造人工自然界过程中体现出的本质力量,凸显了人和自然界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自然辩证法笔记
第一部分自然辨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自然辨证法概论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它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一般规律的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一般方法论的研究。
2、自然辨证法的内容(1)自然观:自然界、时空观、系统性、规律性。
(2)科技观:科学的概念、技术的概念、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的规律。
(3)方法论:科研选题方法、试验方法、理想化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4、当代科学与自然辨证法:数学部分(非欧几何、拓扑学、现代数学等)、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分子生物学(DNA等)、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论、结构论、突变论)]。
5、当代技术:原子能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
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位置:各门具体学科——〉自然辨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是具体——〉特殊——〉一般。
7、自然辨证法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总得来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一般寓于特殊之中(一般不能独立存在)(2)特殊表现一般。
第二讲自然界的系统结构1、系统的概念:由若干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叫系统。
系统就是要素加关系。
2、系统的分类:按大小分:大、中、小型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按规律的性质分:确定型、随机型系统。
按组织方式:自组织、他组织系统。
按可逆与否:可逆系统(有记忆)、不可逆系统(无记忆)。
按动态分: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3、系统的性质:要素的关联性、动态相关性、系统整体性。
4、系统的非加和性:即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不是各组成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原因在于要素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协同作用,内耗作用)。
意义:在认识上,要从整体出发;在时间上,要追求整体最优化。
5、自然界的层次结构:自然界有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规律,相邻层次间存在着过渡区,表现着不同层次的联系和转化。
第三讲自然界的系统演化1、演化概念:在一组环境参量的输入下,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自然辩证法科学发展的模式
15
累积模式的图示
知 识
直线发展的 不存在突变
量
没有科学革命
的地位
时间
自然辩证法科学发展的模式
16
❖ 基本主张: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直线发展过 程,其中没有渐进的中断,没有革命;
❖ 观察事实越多,越深入,通过归纳逻辑得出的科学 定律或理论被经验证据所证实的频率越高,它就越 普遍,解释力和预见力就越强,其中包含的非科学 的错误成分也就越少。
自然辩证法科学发展的模式
28
3. 证伪的发展模式
❖ 波普尔:科学理论不能通过归纳得到证实,但却能被 证伪。
❖ 科学理论的发展并不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是科 学理论不断被经验反驳和证伪的反复过程。
❖ 猜想和反驳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
❖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大胆地提出假说,通过证伪 然后再推翻理论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增长或科学理论 的发展是通过不间断的革命实现的。
自然辩证法科学发展的模式
4
2.1提出理论的程序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什么?1科学发展呈现从分化到综合的整体趋势2科学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3科学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4科学发展是范式转换,知识创新,动态演进的过程?5科学发展是现象阶段,实体阶段,本质阶段的演化过程6科学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1科学发展呈现从分化到综合的整体化趋势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学发展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科学由搜集材料与分析材料转向整理材料与综合材料的科学,另一种是自然科学从研究较简单的运动形式转向研究较复杂的运动形式的科学。
2科学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马克思在分析技术体系的演进时指出,“正象各种不同的地质层系相继更迭一样,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行程上,不应该相信各个时期是突然出现的、相互截然分开的。
在手工业内部,孕育着工场手工业的萌芽。
”同时他指出,“在这里,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在于:后一个[生产]形式的物质可能性——不论是工艺条件,还是与其相适应的企业经济结构——都是在前一个形式的范围内创造出来的。
”3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科学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理论。
4科学发展是范式转换,知识创新,动态演进的过程历史主义者库恩提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发展模式,认为科学发展是以“范式”转换为枢纽、知识积累与创新相互更迭、具有动态结构的历史过程。
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模式,就是从历史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现象看作一个发生、发展以至衰落的历史过程,因此是富有历史性的动态的科学发展过程。
首先,范式还没有形成之前的科学发展阶段称为前科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没有确立统一的范式,各种理论、学派相互争论,这是科学发展的原始阶段。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模式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迅速发展,科技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动力之一。
传统的科技生产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给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科技生产模式来适应当今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发展需求。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模式在此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事物发展受到自然界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规律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模式即是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思想,通过科学技术的生产实践,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一、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模式要求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尊重自然规律。
在科技生产中,应当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避免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也要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科技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只有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才能达到科技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创新和技术进步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模式强调要注重创新和技术进步,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也要注重技术的共享和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最大化利用。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实现科技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持续进步。
三、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模式还要求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生产的协同效应。
在科技生产中,应当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体系,实现资源、技术、人力等要素的高效组织和协同工作。
通过统一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提高科技生产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四、培育和发展科技人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模式要求培育和发展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高科技生产的整体素质。
关于《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才因素的读后感
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
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摘要】 本文认为人才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通常认为脑力劳动不同与普通劳动这那样创造社 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 会财富。
社会发展的重要关键。
又有说为科学人技术们是第提一生供产力了,在更物质为财富方创造便中有、着重快要的捷不可的替代处的作理用。、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
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予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即人
们能够更多地从事各项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科学技术人才在科学技术劳动中的作用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不管是为了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变革都离不开人才。 科学技术人才(包括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科学教育人员、科学技术管理人员)是科学技术劳动的 主体。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到在科学上有杰出的贡献的第 一流科学家或科学精英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 广大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力量。 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学科而言,杰出的精英总是少数。
关于《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 人才因素的读后感
—发展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
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本文认为人才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动力,也 是国家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通常认为脑力劳 动不同与普通劳动这那样创造社会财富。然而脑力 劳动所研究出来的技术确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才是科学技术
。 的主体,人才的运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关键
自然辩证法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
1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1907年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崩塌,造成75名作业人员丧生;1912年英国“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沉没,1513人在这次事故中罹难;1937年德国“兴登堡”号飞艇降落时起火,36名乘客丧逃生;1939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合成的DDT,对生态的影响是毁灭性的;1963年意大利维爱特水库的积水溢出,吞没了大约4,000村民;1968年法明顿煤矿爆炸,78名矿工长眠矿山;1974年土耳其DC-10客机爆炸坠毁,机上的人员全部罹难;1978年建造在两万多吨化学有毒物质上的拉夫运河小区被宣布处于紧急状态;1979年加拿大米西索加火车出轨,毒气泄漏,24小时紧急疏散25万人;1980年印度博帕尔毒气逸出,死亡1万余人,5-10万人受到伤害;1981年美国海特饭店崩塌,118名客人被压死,受伤的人数不下200人;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失事,7名宇航员罹难;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15000多名救护人员死亡,500万人因辐射而致病;1989年瓦尔迪兹号油轮上1100万加仑原油渗入水中,造成20亿美元损失;1998年美国德伯鲁克谷仓爆炸,被定为国家级紧急事件;1991年的科威特石油大火,732口油井同时喷火,号称历史上最严重的油井灾难;1993年泰国坎德玩具厂火灾,188名工人丧生;2001年口蹄疫横扫英国,畜牧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损失约300亿英镑;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 (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
人类的智慧在科学与技术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人们利用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然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技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舒适、高效、快捷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事故和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而当技术一旦发生失控时还会造成更大的灾难。
如上就是20世纪全球所发生的最大的十大技术和工业灾难。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不同学术观点的论争
1、 学术论争的作用 (3)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派之间的争辩有
助于学派带头人的成长 , 壮大学派科学研 究能力; (4)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派之间的争辩有 助于促进学术交流.
(三)不同学术观点的论争
2、学派论争的原因 (1)由科研对象的复杂性所决定 (2)对科学含义的歧释所引起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
(一)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的矛盾 (二)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三)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
(一)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的矛盾
1、什么是技术实践
广义的技术实践是指人们创造和发展技术 的一切活动 , 包括制定技术政策、实施技 术管理以及技术的发明、设计、试验、试 制、推广应用等。狭义的技术实践专指生 产和工程中的技术活动 , 是现实中起作用 的技术过程。
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运动结果表现为
●如果原有的理论是肤浅的 , 没能深刻揭 示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 那就必须在新 的实验基础上 , 创立更为深刻的理论来 代替原来的理论.
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运动结果表现为
●如果原有理论只适用于一定范围的现象 , 而不能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就必须在 新的实验基础上创立普遍性更大的理论来 代替普遍性较小的理论.
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运动结果表现为
●如果原有的理论观点是错误的 , 人们通 过实验研究 , 弄清了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 规律 , 创立正确的理论代替原来错误的果表现为
●如果原有理论知识反映的只是客观自然 界的某一方面内容 , 而不能全面阐述自 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 , 人们可以依据新 的实验发现 , 概括出更为全面的科学理 论以代替片面的理论.
★科学理论方面的创新 , 主要表现为:扬弃错 误理论 , 建立正确理论 , 用比较全面的理 论代替片面的理论 , 以运用范围更广的理 论包含较为局部的理论等。
(三)不同学术观点的论争
1、 学术论争的作用 (1)不同的学派的争辩必然会深化对所
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派之间的争辩能
科学的综合的表现形式
◆将多门学科的知识运用于某个特殊对象 , 在较大范围内综合形成的新学科 ;
◆将某些学科中的具有共同性、整体性的知 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新科学 ,是带有普遍性 的综合 .
(四)科学分化与科学综合的矛盾
3. 分化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的过 程 , 分化与综合既相互对立 , 又相互结合和相互 转化 , 从而构成科学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 , 成为 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 , 科 学的分化是科学综合的基础 , 科学的综合又是 科学进一步分化的前提。分化中有综合 , 综合 中有分化 ,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一)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的矛盾
2. 什么是技术规范 广义的技术规范泛指技术实践得以促进的
各种内外约束条件的总和 , 它是技术实践 过程的模式、行为方式 , 包括技术知识和 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规程、操作准则和 技能、经验习惯、企业传统和文化素质等。
(一)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的矛盾
2. 什么是技术规范
第九讲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神州六号升空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
一、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
(一)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二)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 (三)不同学术观点的论争 (四)科学分化与科学综合的矛盾
(四)科学分化与科学综合的矛盾
2. 什么是科学综合 科学综合 , 即指科学的整体化。是指两门
或两门以上的分支学科彼此影响、相互渗 透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
科学的综合的表现形式
◆将一门科学的某些理论、方法和手段移植 于另一门科学之中所形成的新学科;
◆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 合所形成的新学科;
(四)科学分化与科学综合的矛盾
1. 什么是科学分化 科学分化 , 即学科的专门化 , 是指从原
有的学科中逐步分离出若干分支学科和 相关学科 , 与原有的学科相比 , 研究对 象的范围缩小 , 认识的层次更加深入。
科学的分化的表现形式
第一 , 科学的纵向分化 第二 , 科学的横向分化 第三 , 科学的纵横交叉化
狭义的技术规范专指保证产品质量或施工 质量的规定标准。这里所讲的技术规范 , 是指一定技术时代由于某种成功的技术成 果的典型示范作用而形成的为技术共同体 认可的关于技术开发的原理、 规则、途 径和方法的总和。
(一)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的矛盾
3. 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 , 技术实践是技术规范的基础 , 技
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事实材料
(二)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
2. 科学创新是科学继承的目的 科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科学实验和科学理
论两个方面。
科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科学实验方面的创新 , 包括研究新的实验 仪器设备、改进实验方法、发现未知现象、 测定新数据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科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1.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基础 ◆ 科学实验是形成科学问题的直接来源 ◆ 科学实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提供必要的事
实依据和经验材料 ◆ 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标准
(一)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2. 科学理论对科学实验有指导作用 ◆ 科学理论为科学实验指明方向 ◆ 科学理论为科学实验设计方案 ◆ 科学理论为科学实验加工结果
(二)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
1. 科学继承是科学创新的前提 2. 科学创新是科学继承的目的
(二)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
1. 科学继承是科学创新的前提 科学的继承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 即横向继
承和纵向继承 ●横向继承是指借鉴同一历史时期中的不同
的理论成果 ●纵向继承则是指接受前人已有的科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