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理“周末理论大讲堂”第一讲 顾海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顾海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概要要点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二、强化理论教育的层次提升三、体现理论教育的最新进展四、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五、把握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学大纲”是按照中央批准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置方案及教学要求和目标制定的“教学大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了阐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探索一、凸显理论教育的时代要求1、设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讲真、讲实、讲好、讲活、讲深中国的故事,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创造力、说服力、影响力、感召力。
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进一步扩大“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国际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
2、采取“教学大纲”和“分专题”的呈现方式,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教学效果等因素决定的•——“教学大纲”在内容设计和结构安排上,以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为本,贴近研究生的学习实际、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教学大纲”力图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转化为研究生内在需要和自觉意识问题上作出积极探索•——“教学大纲”在体系结构和阐述方式上,力图为教师发挥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留下较为广泛的空间二、强化理论教育的层次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要承接本科生阶段的教学内容,后要奠定博士生阶段的学习基础•——要开启各个层次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也要刻画各个层次之间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各层次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性,体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步步高”的要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教学螺旋式上升状态的“步步高”,是“教学大纲”编写的重要目标•——强化理论研究的深度和思考问题的广度,增强阐释的学理性•——在讲授的内容和方法上,在运用理论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有所深化三、体现理论教育的最新进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学大纲”注意吸收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教学大纲”注重吸收和反映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分吸收中国政府发布的系列白皮书,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和出版的理论读本和通俗理论读物等成果,力求做到准确性和前沿性相统一四、突出理论教育的专题研究•注意处理好“分专题”和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把“分专题”研究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整体把握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关于“分专题”的建议(一):“把握重点、专题深入”方式:把握重点问题,有选择地讲授每一讲中主要内容和突出问题——关于“分专题”的建议(二):“问题切入,专题结合”方式:从一定的问题切入,把不同讲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以适合有不同理论需要的研究生选择——关于“分专题”的建议(三):“逐次递进,专题拓展”方式:由“概述”的相关内容切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关问题的研究中,深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真知——关于“分专题”的建议(四):“问题发掘,专题融汇”方式:明确问题,从对问题的分析中导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和视角,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知与行融汇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入探索和研究“整体为先,专题为主”的基本思路:“整体为先”:首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问题,“分专题”才能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有深邃的理论支撑、才能有深广的实践依托对“导论”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是“分专题”的基本前提五、把握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导论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2)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三、中国的经济发展(3)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4)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5)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6)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7)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8)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9)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10)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11)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2)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13)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4)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15)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6)•参考文献。
名家风采
名家风采
顾海良,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马藏》编纂和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首席专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主要学术兼职有全国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
近年主要著述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马克思与世界》《马克思在中国》等。
周末理论大讲堂2022年100讲
周末理论大讲堂2022年100讲为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理论水平,8月5日下午,我院组织学习大讲堂暑期特别版“经典导读课程第100讲”——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本次讲座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院长XXX主讲。
XXX教授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主线,详细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开启、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引领以及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构建,指出三个“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XXX教授首先系统地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
他指出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在此基础上,XXX教授进一步阐述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它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以及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接着,XXX教授论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阐释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本质,解读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和理论逻辑,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
最后,XXX教授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
同时指出,三个“新发展”是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提炼出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XXX教授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旁征博引,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细节为大家作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通过本次学习,全体教师提升了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能够更加自觉地将三个“新发展”有机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帮助学生读懂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以及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2.5)--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10个问题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10个问题——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顾海良教授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推进中国经济学创新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推进中国经济学创新,基础在于深化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丰富的经济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顾海良教授。
记者:首先祝贺您主持编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出版。
今年是马克思逝世130周年,这本教材可以说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请简要介绍一下这本教材的特点。
顾海良:这本教材从马克思经济思想产生一直写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在理论上有一些突破。
比如,教材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作了充分论述、在《资本论》中得到充分体现的总体方法论作了阐述;改变了把《资本论》当作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全部内容的传统观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五篇计划”和“六册计划”及其与《资本论》“四卷结构”的关系作了论述。
从资本到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再到国际经济关系、世界市场的“六册计划”结构,以及从资本一般到资本竞争,再到信用和股份资本的资本理论叙述思路,展现了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恢弘结构和马克思经济学当代发展的广阔空间。
同时,教材还对西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状况作了介绍和评析。
记者:这本教材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起点。
今后,深化马克思经济学研究需要特别关注哪些问题?顾海良:我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学术视野,归纳了10个问题。
一是怎样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来源。
我认为,马克思经济学的来源除了通常认为的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马克思对他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现实经济问题和理论问题的探讨。
马克思从1843年开始研究经济学,1850年到1853年和1857年到1870年是研究较为集中的时间段。
5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按照全面开展的教育方针要求,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高级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坚决的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根本路线和根本纲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献身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决心。
2、具有系统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根底,从整体性上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具备厚实的专业根底。
3、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
了解本学科的开展现状和趋势,对本学科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有实践价值的问题能提出独立的见解,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能够进行调查研究,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对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分析,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和科学的批判能力。
能承当和参与完成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课题。
4、具有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比拟宽广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读、听、写、说、译)。
5、有良好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1)研究方向名称: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本方向主要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一些最重大的根本观点,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联系中的根本原理,以及这些根本原理在世界历史实践中的开展。
(2)研究方向名称:马克思主义范畴与体系: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打破学科局限、打破马克思主义研究上的条块分割状况,为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范畴,并从整体上研究与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开展史(1)研究方向名称: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与学说史: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列宁及其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及其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军事思想史、文化思想史中的一些根本理论问题的形成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传播的过程、历史特点和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代表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列宁学〃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的批评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 210105Z10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 32/2先修课程: 中国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教材:1.顾友仁,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教学参考书:1.于语和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08-01出版;2.张岂之叶国华主编,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 西安出版社, 2008年7月出版;3、乙力主编,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3 月出版;4、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如下几点:一是大学思想品德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把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从传统文化中开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以传统文化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可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现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体系与生活体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 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 即是把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活动与关系以文化的载体带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 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的土壤中更接地气。
三是对于教育对象而言, 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都一种化成的活动, 二者形成合力——即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素与功能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要素与功能整合起来, 共同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四是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与极高的教育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为一种现实的制度性安排能更有效地激活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学科基础问题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学科基础问题
顾海良
【期刊名称】《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是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最新发展全面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视界,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新一轮改革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以"渗透"的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学科基础和学科支撑.
【总页数】7页(P22-28)
【作者】顾海良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党委,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J], 罗建平;杨书萍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关系辨析 [J], 陈元九
3.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支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J], 陈元九;何其鑫
4.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学科基础问题 [J], 顾海良;
5.从学科建设到话语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路径分析——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研究》 [J], 王芳倩;纪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认识和新目标_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_决定_顾海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认识和新目标*——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顾海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 102671)[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南,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刻理解《决定》形成的时代意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自信和自强;准确把握《决定》的精神实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认识;全面落实《决定》的重大部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
[关键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认识;新目标;落实[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2)01-0015-0006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南。
《决定》的主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取得教育改革、发展和创新的新成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成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的核心问题。
本文主要就《决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深刻理解《决定》的时代意蕴,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自信和自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首先应该深刻理解《决定》形成的时代意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决定》的作出有着重要的意义。
《决定》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赓续。
党的十七大提出过一个恢弘的构想,那就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年过去了,我们在文化创造、文化创新和文化创业方面都有显著变化、长足进展和重大建树。
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鲜经验作出全面总结,对发展现状作出深入分析,对前途愿景作出科学瞻望,形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教授
作者机构:�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马克思主义研究
页码: 15-23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0期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顾海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经济学说史;院长;建设工程
摘要:▲(采访者简称▲,下同):顾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现在担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首席专家,最近主编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书。
在此,我们想请您就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看法,好吗?。
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
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可及性和民族主义的凸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已经受到了学校和报社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该讲堂体现了我们国家在政治理论上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探讨,以及公民素质的踏实提高,也使该课成为一个向青年人提供实践性的高校理论活动的重要场所。
“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新颖而富有活力,是一种在抬高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道德重心、实践基本观念的有益活动。
“讲堂”由学校专家讲授,学生们可以通过授课、讨论、参观、模拟实验等多重模式,调动,从而向社会贡献才智,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那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的主要活动究竟是什么?首先是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参加者根据不同主题读书,在此讲堂中分出人类智慧之花来。
比如,就《呐喊》、《论语》和《史记》等古典文学作品分享内容。
有时,师生还会参加学生会社团主和科研项目,大家围绕“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展览、解译、讲解和研习等活动,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精神与自身实践的关系,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建议,以更好地应对当下风暴的社会生活。
此外,“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还邀请国内外学者及其他社会权威人士、工作人员及其他领域专家和师资来讲解有关理论知识,他们分享发表的论述,尤其重视学生们的主观自由思考,鼓励大家结合实际,开展认真的思想上的讨论,培养社会实践意识。
事实上,听取讲解人员的观点并在实践中探究,对于学生们从思想到行动转变,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最后,“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还除了普及思政知识外,还大力宣传国家工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凝聚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革新,当前,该理论大讲堂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及其他有关质量的实际加强和提升。
总之,“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不仅有助于高校师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还为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
加强教育干部培训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作者: 顾海良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53-5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2期
主题词: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干部培训 教育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 文化体制改革 六中全会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定.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落实好全会精神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
本刊围绕“文化建设”专题邀约专家、学者撰文,从教育干部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视角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对策和建议,以飨读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手册美丽世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
践手册美丽世界
课程背景:大学阶段是青年人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同时,高校是巩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的历史成就,形成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大众化、普及化和世界化是解决国际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深入、理论大众化“新招实招”层出不穷,学习并深入研究毛概是回应社会关切、探索中国特色未来发展道路的航向和基石。
课程设计原则:以问题链的形式为导向,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内容。
聚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案例教学贴近生活。
分主题贯穿历史,多维度深层次解剖理论经典。
此次大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共天津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承办,天津工业大学协办。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海良,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中共天津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清海,天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连洁,天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庆新,天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刘亚男,中共天津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处处长赵鸣,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全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现场教学活动展示优秀教师,以及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天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庆新主持。
顾海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高教改革发展
顾海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高教改革发展
佚名
【期刊名称】《航海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6(033)001
【摘要】2016年3月3日上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顾海良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视频访谈栏目,接受中国教育新闻网和《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记者联合采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新的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
顾海良认为,对教育领域来讲,
【总页数】1页(P71-7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矿业改革发展
2.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农场改革发展
3.认真学习贯彻高教法推进林业高教改革发展
4.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推进成人高教事业的改革发展
5.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办好“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
作者: 顾海良[1,2]
作者机构: [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2]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出版物刊名: 求是
页码: 73-76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8期
主题词: 教师座谈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建设者;言简意赅;立德树人;思政课;总书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言简意赅地提出办好思政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问题,提出思政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办好“关键”课程,教师是关键。
全国高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圆满结束
全国高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圆满结束晓指
【期刊名称】《思想理论教育》
【年(卷),期】1999(000)007
【摘要】由教育部社政司主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承办的全国普通高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于1999年7月11日至15日在京举办,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逾百所高校的近150位教师参加了培训。
社政司司长顾海良介绍了“两课”建设的思路,教育部推荐的国家示范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主编
【总页数】1页(P7-7)
【作者】晓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相关文献】
1.关于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思考——第二届全国高校自然地理学骨干教师培训班野外考察 [J], 崔维佳;哈斯额尔敦;崔剑
2.辽宁省普通高校“两课”教材教法研讨会暨骨干教师培训班圆满结束 [J], 长河
3.全国高校第四期“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在京举办 [J], 荆辉
4.全国高校思想品德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主要精神综述 [J], 杨丽
5.第七期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津开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七大代表顾海良教授来我校解读宣讲十七大报告
十七大代表顾海良教授来我校解读宣讲十七大报告
佚名
【期刊名称】《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4
【总页数】1页(P15-15)
【关键词】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读;报告;代表;奋斗目标;新要求;党委书记;教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7.6
【相关文献】
1.解读十七大报告的十大新亮点 [J],
2.破解中国未来改革走向的“密码”——看十七大:专家解读十七大报告十大关键词 [J],
3.八大党代会常任制思想论析——兼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J], 张书林
4.解读十七大报告十大关键词 [J], 高山等
5.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十七大报告体现十大亮点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铸就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作者: 顾海良[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出版物刊名: 求是
页码: 48-50页
主题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理念;党建工作;中国共产党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全面论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深入学习并全面贯彻《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关系到民族振兴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基础性工作。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 顾海良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党委,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教学与研究
页码: 13-20页
主题词: 马克思;劳动价值;历史地位;意义;政治经济方法;创新
摘要: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决定,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和创新,应该建立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历史、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深刻理解上。
在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有必要对以下问题做出新的探索:1.价值实体与“总体工人”的问题;2.劳动凝结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问题;3.价值形成与财富创新的问题;4.活劳动与物化劳动问题;5.国际价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