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工程 抗滑桩
边坡旋挖抗滑桩施工方案(3篇)
![边坡旋挖抗滑桩施工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f6397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0.png)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城市郊区,边坡长100米,高20米,坡度1:1.5。
边坡土质主要为粉质粘土,抗剪强度低,易发生滑坡。
为保障边坡稳定,提高边坡的安全性,决定采用边坡旋挖抗滑桩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管理。
(2)设立工程技术部,负责施工方案的编制、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3)设立施工管理部,负责施工进度、材料供应、设备调度和现场协调。
2. 施工材料(1)旋挖钻机:一台旋挖钻机,具备旋挖、钻孔、清孔、桩基浇筑等功能。
(2)钢筋:直径为20mm的钢筋,用于制作桩身钢筋笼。
(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用于桩身浇筑。
(4)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混凝土浇筑。
(5)砂石:中粗砂、碎石,用于混凝土浇筑。
3. 施工设备(1)旋挖钻机:用于钻孔、清孔和桩基浇筑。
(2)混凝土搅拌机:用于混凝土的搅拌。
(3)钢筋加工设备:用于钢筋笼的制作。
(4)运输车辆:用于材料的运输。
4. 施工场地布置(1)施工现场设置材料堆场,用于存放施工材料。
(2)设置钢筋加工区,用于钢筋笼的制作。
(3)设置混凝土搅拌站,用于混凝土的搅拌。
(4)设置施工便道,用于施工人员的通行和材料的运输。
三、施工工艺1. 钻孔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钻孔位置和孔径。
(2)采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钻孔深度应大于设计深度0.5米。
(3)钻孔过程中,注意控制钻孔速度,防止钻孔偏斜。
(4)钻孔完成后,采用高压水进行清孔,清除孔底沉渣。
2. 钢筋笼制作(1)根据设计图纸,制作钢筋笼,确保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要求。
(2)将钢筋笼吊装至孔口,进行焊接固定。
3. 混凝土浇筑(1)采用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混凝土,确保混凝土质量。
(2)将混凝土泵送至孔口,进行浇筑。
(3)浇筑过程中,注意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防止产生离析现象。
(4)浇筑完成后,采用振动棒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抗滑桩的工作原理
![抗滑桩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8672f1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0.png)
抗滑桩的工作原理桩是深入土层或岩层的柱形构件。
边坡处治工程中的抗滑桩是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而使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
抗滑桩与一般桩基类似,但主要是承担水平荷载。
抗滑桩也是边坡处治工程中常见常用的处治方案之一,从早期的木桩,到近代的钢桩和目前在边坡工程中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桩,断面型式有圆形和矩形,施工方法有打入、机械成孔和人工成孔等方法,结构型式有单桩、排桩、群桩,有锚桩和预应力锚索桩等。
1、抗滑桩的类型抗滑桩按材质分类有木桩、钢桩、钢筋混凝土桩和组合桩。
抗滑桩按成桩方法分类,有打入桩、静压桩、就地灌注桩,就地灌柱桩又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两大类。
在常用的钻孔灌注桩中,又分机械钻孔和人工挖孔桩。
抗滑桩按结构型式分类,有单桩、排桩、群桩和有锚桩,排桩型式常见的有椅式桩墙、门式刚架桩墙、排架抗滑桩墙,有锚桩常见的有锚杆和锚索,锚杆有单锚和多锚,锚索抗滑桩多用单锚。
2、特点及适用条件抗滑桩的施工采用打入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振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一般是全埋式抗滑桩或填方边坡可采用,同时下卧地层应有可打性。
抗滑桩施工常用的是就地灌注桩,机械钻孔速度快,桩径可大可小,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但对地形较陡的边坡工程,机械进入和架设困难较大,另外,钻孔时的水对边坡的稳定也有影响。
人工成孔的特点是方便、简单、经济,但速度较慢,劳动强度高,遇不良地层(如流沙)时处理相当困难,另外,桩径较小时人工作业困难,桩径一般应在1000mm以上才适宜人工成孔。
单桩是抗滑桩的基本型式,也是常用的结构型式,其特点是简单,受力和作用明确。
当边坡的推力较大,用单桩不足以承担其推力或使用单桩不经济时,可采用排桩。
排架桩的特点是转动惯量大,抗弯能力强,桩壁阻力较小,桩身应力较小,在软弱地层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有锚桩的锚可用钢筋锚杆或预应力锚索,锚杆(索)和桩共同工作,改变桩的悬臂受力状况和桩完全靠侧向地基反力抵抗滑坡推力的机理,使桩身的应力状态和桩顶变位大大改善,是一种较为合理、经济的抗滑结构。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施工方案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6a1d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5.png)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施工方案1. 概述边坡治理工程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来加固和稳定边坡,保障边坡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边坡治理工程中涉及的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和冠梁等关键技术措施的施工方案。
2. 抗滑桩施工方案2.1 材料准备在进行抗滑桩施工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钢筋、混凝土、助剂等。
2.2 施工步骤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抗滑桩的位置和数量。
2.在地表上挖掘出抗滑桩的孔洞。
3.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弯曲好,并放入孔洞内。
4.浇筑混凝土,形成抗滑桩。
3. 锚杆与锚索施工方案3.1 材料准备在进行锚杆与锚索施工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钢筋、锚杆管、锚绳、填充物等。
3.2 施工步骤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在边坡上进行钻孔。
2.安装锚杆管:将锚杆管插入钻孔中。
3.筏板与预应力:在锚杆管内安装筏板,并进行预应力。
4.浇注填充物:在锚杆管内浇注填充物,固定锚杆。
4. 挡板施工方案4.1 材料准备在进行挡板施工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挡板、连接件、材料等。
4.2 施工步骤1.在边坡上确定挡板的位置和数量。
2.安装连接件:将连接件固定在边坡上。
3.安装挡板:将挡板与连接件连接,固定在边坡上。
5. 冠梁施工方案5.1 材料准备在进行冠梁施工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冠梁、连接件、材料等。
5.2 施工步骤1.在边坡上确定冠梁的位置和数量。
2.安装连接件:将连接件固定在边坡上。
3.安装冠梁:将冠梁与连接件连接,固定在边坡上。
结语边坡治理工程中的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和冠梁等技术措施是保障边坡稳定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操作规范,能够有效提高边坡的抗滑稳定能力,保障行车、行人的安全。
边坡防护之抗滑桩类型、设计及计算
![边坡防护之抗滑桩类型、设计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fdd40679b89680203d825c1.png)
边坡防护之抗滑桩类型、设计及计算一、概述抗滑桩是将桩插入滑面以下的稳固地层内,利用稳定地层岩土的锚固作用以平衡滑坡推力,从而稳定滑坡的一种结构物。
除边坡加固及滑坡治理工程外,抗滑桩还可用于桥台、隧道等加固工程。
抗滑桩具有以下优点:(1) 抗滑能力强,支挡效果好;(2) 对滑体稳定性扰动小,施工安全;(3) 设桩位置灵活;(4) 能及时增加滑体抗滑力,确保滑体的稳定;(5) 预防滑坡可先做桩后开挖,防止滑坡发生;(6)桩坑可作为勘探井,验证滑面位置和滑动方向,以便调整设计,使其更符合工程实际。
二、抗滑桩类型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滑坡类型及规模、地质条件、滑床岩土性质、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因素具体选择适宜的桩型。
三、抗滑桩破坏形式总体而言,抗滑桩破坏形式主要包括:(1)抗滑桩间距过大、滑体含水量高并呈流塑状,滑动土体从桩间挤出;(2) 抗滑桩抗剪能力不足,桩身在滑面处被剪断;(3) 抗滑桩抗弯能力不足,桩身在最大弯矩处被拉断;(4) 抗滑桩锚固深度及锚固力不足,桩被推倒;(5)抗滑桩桩前滑面以下岩土体软弱,抗力不足,产生较大塑性变形,使桩体位移过大而超过允许范围;(6)抗滑桩超出滑面的高度不足或桩位选择不合理,桩虽有足够强度,但滑坡从桩顶以上剪出。
对于流塑性地层,滑体介质与抗滑桩的摩阻力低,土体易从桩间挤出。
此时,可在桩间设置连接板或联系梁,或采用小间距、小截面的抗滑桩,因流塑体的自稳性差,当地下水丰富时,开挖截面过大的抗滑桩易造成坍塌,对处于滑移状态的边坡,还可能会加速边坡的滑移速度,甚至造成边坡失稳。
四、抗滑桩设计01基本要求抗滑桩是一种被动抗滑结构,只有当边坡产生一定的变形后,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抗滑桩宜用于潜在滑面明确、对变形控制要求不高的土质边坡、土石混合边坡和碎裂状、散体结构的岩质边坡。
抗滑桩宜布置在滑体下部且滑面较平缓的地段;当滑面长、滑坡推力大时,可与其它加固措施配合使用,或可沿滑动方向布置多排抗滑桩,多排抗滑桩宜按梅花型布置。
边坡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
![边坡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c35590ca98271fe910ef9a1.png)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09期226抗滑桩在边坡工程中最为常用,桩间距是进行抗滑桩设计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当桩间距过大时有可能难以达到较好的抗滑作用,而当桩间距过小时又会大大增加投资,所以确定相对合理的桩间距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问题。
此外,还有学者依据土拱的强度条件建立了桩间距的计算模型,但是却没有考虑到桩两侧摩阻力与边坡推力之间的静力平衡条件,这样也不合理。
鉴于以往学者的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文章将主要从抛物线形土拱效应的分析出发,综合考虑土拱强度条件以及桩间静力平衡条件来建立桩间距的计算模型,以求其能够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1 土拱效应分析在边坡工程中,当完成抗滑桩施工后,在抗滑桩阻碍坡体位移而使得自身发生变形的同时,相邻桩间的土体会形成向坡体外移动的趋势。
在土体开挖结束后,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发展。
由于抗滑桩的横向位移比坡体的横向位移小,进而造成桩后局部范围内的土体会不断挤压桩体,形成不均匀的土压力,桩间的部分土体因受桩体约束作用的不同而发生剥落。
在靠桩体处的剥落比较少,而在远离桩体的位置剥落比较大,即在相邻两桩间的不同位置会发生不同的位移。
在设桩处位移比较小,在两桩之间的位移比较大。
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桩间土体与桩后土体抗剪能力的发挥而在土体之中形成“楔紧”作用,也就是形成土拱效应,以限制桩间土体滑出,并将桩后的坡体压力逐步传递至两侧桩上,这时相邻的两桩就起到了拱脚的作用。
由于桩后坡体在一定高度内自上而下都会有土拱效应,但对于桩体作用最为直接而且最有意义的也是桩体在滑面以上范围的土拱,即土拱在桩顶及其以下部分应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文章选取这一部分的土拱建立模型进行分析。
2 抗滑桩土拱计算模型在矩形抗滑桩土拱效应研究中,土拱是将拱所受的力传递至拱脚的一种结构,拱脚作为承力主体。
在桩间距计算中,通常利用土拱效应作为计算模型,并且矩形桩由于桩侧是竖直面,一般只按单个土拱考虑。
通过比较梯形断面抗滑桩的桩间土拱与矩形抗滑桩的土拱形成差异,发现除桩身迎荷面形成的土拱之外,由于梯形桩截面较矩形桩截面左右两侧增加了角度,因此能够在桩侧产生更好的挤密作用,即存在双土拱作用。
边坡工程处治技术05 抗滑桩设计
![边坡工程处治技术05 抗滑桩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367b01cc175527072208c8.png)
mH B p EI
1 5
KH Bp 4 EI
1 4
式中: KH ——K 法的侧向地基系数,KN/m3 ; Bp ——桩的正面计算宽度,m; mp ——m 法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KN/m4 ; E,I ——桩的弹性模量,KPa,桩的截面惯性矩,m4。
§5.2.2 地基反力的确定
1. 地基反力 桩将滑坡推力传递给滑面以下的桩周岩(土)时,桩的锚固 段前后岩(土)体受力后发生变形,并由此产生反力。 反力的大小与岩(土)体的变形状态有关。处于弹性阶段时, 按弹性抗力计算;处于塑性阶段时,情况比较复杂,但地基反力 应不超过锚固段地基土的侧向容许承载力。 2. 地基反力系数 (1)地基反力系数:桩侧岩土体的弹性抗力系数,是地基承 受的侧压力与桩在该位置出产生的侧向位移的比值。也即单位岩 土体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压缩变形时所需施加于其单位面积上 的力。 (2)地基反力系数的三种假设方法: ① K 法 地基系数为常数,试验获取或查表 ; ② m 法 地基系数随深度呈直线变化; ③ C 法 地基反力系数沿深度按凸抛物线增大,Cx=Cx1/2, C为地基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抗滑桩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
(1)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要使整个滑坡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同时保证坡体不从桩顶滑出,不从桩间挤出; (2)抗滑桩桩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即桩的断面要 有足够的刚度,桩的应力和应变满足规定要求; (3)桩周地基抗力和滑体的变形在容许范围内; (4)抗滑桩的埋深及锚固深度、桩间距、桩结构尺寸和桩
j
H
A1
x
A2 l 0
x0
m
y
m
边坡抗滑桩施工方案
![边坡抗滑桩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d7e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0.png)
边坡抗滑桩施工方案边坡抗滑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为一座高边坡(坡高约15米)的抗滑桩施工。
边坡处于土石混合填土中,存在滑坡风险。
施工的目的是通过抗滑桩的加固,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二、施工方案1. 桩基础检测:在施工前,对边坡进行现场勘测和测量,确定桩基础的位置和尺寸。
根据勘测结果,设计施工方案。
2. 桩基础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桩基础的开挖。
开挖深度与边坡土的稳定性相关,一般为边坡高度的80%-90%。
3. 桩身处理:抗滑桩的桩身采用钢筋混凝土,需要在开挖好的桩基础中灌注混凝土。
在灌注混凝土前,需进行桩身的处理。
处理包括清理桩身表面的杂物和泥土,确保桩身表面干净光滑。
4. 桩基础灌注混凝土:在桩身处理完成后,进行桩基础的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配比,并通过震动棒和振动板进行浇筑和压实,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5. 施工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检查,确保抗滑桩的质量和桩基础的稳定性。
检查包括桩基础的尺寸和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是否均匀,桩身是否干净光滑等。
6. 桩身防腐处理:为了延长抗滑桩的使用寿命,需对桩身进行防腐处理。
常用的防腐方法包括刷涂防腐漆和涂覆防腐膜等。
7. 边坡处理:在桩基础完成后,进行边坡的处理。
边坡处理包括边坡表面的修整和加固,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三、施工安全措施1. 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措施。
2. 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栏,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3.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监督,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 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5.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6. 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防止杂物和泥土对施工的干扰和危害。
四、施工周期和预算根据边坡的尺寸和施工的工艺要求,初步估计施工周期为30天,预算为100万元。
以上是边坡抗滑桩施工方案,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安全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7边坡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抗滑桩结构设计算例
![7边坡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抗滑桩结构设计算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b23d9958f5f61fb73666b2.png)
算例1:抗滑桩结构设计已知抗滑桩受荷段H 1=10.0m ,滑坡推力E=1176.8kN/m ,桩间距L=5m 。
桩前滑坡推力分布图形为矩形,桩截面m m a b 32 为矩形。
抗滑桩内力计算结果见图1,采用C30混凝土,纵向受力钢筋选用HRB400级(III 级),箍筋选用HPB335级(Ⅱ级),试对其进行桩身结构设计。
图1抗滑桩计算结果步骤一、根据设计弯矩计算纵向受力钢筋抗滑桩桩总长20m ,计算可按两个控制界面考虑配筋。
控制截面Ⅰ-Ⅰ取桩身最大弯矩截面,控制截面Ⅱ-Ⅱ取地面下7m 深处截面。
若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则控制截面Ⅰ-Ⅰ处的设计弯矩为37081kN.m ,Ⅱ-Ⅱ截面设计弯矩为15058kN.m 。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80mm ,若为单排布筋,则桩截面有效高度h 0≈2800mm 。
计算Ⅰ-Ⅰ截面受力钢筋截面积:®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8294000068978332.8328600488()c x mm ® Ⅰ-Ⅰ截面受力钢筋截面积620370811046537.4()488()300(290022s y M A mm x f h ® 若按简化方法计算所需受力钢筋截面积620370811047357.6()0.90.93002900s y M A mm f h 简化计算结果大于按混凝土结构梁承载力计算结果,但两种计算方法相差约3%左右,可接受。
选60根32实有A s =48252mm 2,满足要求。
可采取3根一束布置于受拉侧,考虑对钢筋净距要求,实际布置为两排,每排10束。
计算Ⅱ-Ⅱ截面受力钢筋截面积:®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187.622()188()c x mm mm ® Ⅱ-Ⅱ截面受力钢筋截面积620150*********.9()188()300(290022s y M A mm x f h ® 若按简化方法计算所需受力钢筋截面积620150581019231.16()0.90.93002900s y M A mm f h 简化计算结果大于按梁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偏安全。
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最优桩位的确定
![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最优桩位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5dc9d4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7.png)
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最优桩位的确定抗滑桩加固边坡是一种常见的边坡稳定工程措施,它能够有效地提高边坡的抗滑稳定性。
在进行抗滑桩加固边坡工程前,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最优桩位的确定,以确保工程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最优桩位的确定进行探讨。
一、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1.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平衡原理和极限平衡原理。
力学平衡原理是指在一定控制截面内,受力物体的受力和力的平衡关系。
极限平衡原理是指边坡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时,在上方施加的重力和抗滑桩的抗滑力平衡。
在抗滑桩加固边坡工程中,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解析法、数值模拟法和试验法。
解析法是指通过理论推导和计算,确定边坡在一定情况下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边坡形状简单、土体性质均匀的情况。
数值模拟法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边坡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模拟真实工程条件和加载情况,计算边坡的稳定状态。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边坡结构和加载条件。
试验法是指通过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模型试验,观测和测量边坡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从而推断边坡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边坡的变形和破坏机理。
在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需要考虑的内容主要包括边坡的坡度、土质性质、水文条件、边坡高度和坡面的变形情况等。
需要考虑抗滑桩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后的荷载情况。
抗滑桩加固边坡一般分为单排桩和双排桩两种形式。
在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需要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埋深和倾角等参数,并考虑桩在抗滑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还需要考虑桩和土体之间的摩擦力和土体的内摩擦角、凝聚力等土质性质。
通过以上内容的综合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边坡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状态,从而确定最优的抗滑桩设计方案和施工方式。
二、最优桩位的确定1. 最优桩位的影响因素确定最优桩位是抗滑桩加固边坡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和加固效果。
最优桩位的确定需要考虑边坡的地质和地貌情况、桩位的布置方式、桩位的受力情况、桩和土体之间的协同作用等因素。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专项施工方案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专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69f8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a.png)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专项施工方案
在边坡治理的众多工程方案中,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方案无疑是一项具有显著效益的技术创新。
通过对工程流程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为边坡治理工程设计了一套专项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的稳固可靠,提高治理效果。
首先,在方案实施中,我们强调了抗滑桩锚杆的合理布局,采用了先进的工程技术,使得整个边坡结构更加坚固耐用。
相较于传统方案,我们采用了钢材的高强度材料,从而有效提高了抗滑桩的抗拉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其次,锚索挡板的设计也成为方案的亮点之一。
我们采用了自锁型挡板,与传统挡板相比,它具有更好的牢固性和可调性。
此外,我们还引入了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挡板的变形和应力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在锚索方面,我们引入了多孔锚索技术,通过钻孔注浆,将锚索与地层深度结合,形成坚固的支撑网络。
这种技术既提高了锚索的抗拉性能,又能够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使得整个工程更加灵活可靠。
为了加强挡板的稳定性,我们引入了冠梁技术,将冠梁设置在边坡上
方,通过与挡板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更为复杂而坚固的支撑结构。
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工程的整体抗力,还有效减缓了坡面的侵蚀速度,延长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总体而言,我们的边坡治理工程方案不仅注重技术创新和施工工艺的优化,更充分考虑了地质环境和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通过合理调整词语顺序,替换同义词,插入新观点和信息,以及采用独特的语气和风格,我们的方案在边坡治理领域显露出独特的优势,与网络上的大部分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
分析比较挡土墙、抗滑桩和锚杆在边坡治理工程中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分析比较挡土墙、抗滑桩和锚杆在边坡治理工程中的特点和适用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6e590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e.png)
分析比较挡土墙、抗滑桩和锚杆在边坡治理工程中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1. 挡土墙:挡土墙是由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用于控制边坡的滑坡、落石或土壤侵蚀等问题。
它的特点是施工方便、造价相对较低、可实现良好的固定效果和美观度,因此适用于较小的边坡修复和环保治理。
2. 抗滑桩:抗滑桩是直接打入岩石或者土层中的钢筋混凝土桩,通过抵抗边坡泥岩层的滑移,从而起到加固边坡的作用。
它的特点是强度高、抗滑能力强、不受季节气候影响、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和巨型岩体。
3. 锚杆:锚杆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或者玻璃钢材料,将其锚固在岩层中或者土层中,来实现边坡的加固和防护。
它的特点是抗力强、耐久性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坡面,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支撑的大型边坡而言,其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挡土墙、抗滑桩和锚杆各具有其的优势,具体选用哪种方式应根据实际边坡的情况、施工条件和经济构建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专项施工方案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专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8f235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b.png)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专项施工方
案
一、工程概述
边坡治理工程是指对山体边坡进行加固和防护的工程,通常采用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等技术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边坡治理工程中相关技术的施工方案。
二、抗滑桩施工方案
1. 材料准备
•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钢材作为抗滑桩主体;
•准备混凝土和石子等辅助材料。
2. 施工步骤
1.确定抗滑桩的位置和布置方案;
2.进行基坑开挖和基础浇筑;
3.安装主体抗滑桩;
4.浇筑混凝土;
5.总结验收。
三、锚杆施工方案
1. 材料准备
•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钢材作为锚杆材料;
•准备密封胶、锚杆套管等辅助材料。
2. 施工步骤
1.预埋锚杆套管;
2.安装锚杆;
3.浇筑密封胶;
4.进行拉拔。
四、锚索施工方案
1. 材料准备
•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钢绞线作为锚索材料;
•准备锚桩、锚帽等辅助材料。
2. 施工步骤
1.定位锚索布设区域;
2.钻孔锚桩;
3.安装锚索;
4.进行拉拔;
5.固定锚索。
五、挡板、冠梁施工方案
1. 材料准备
•挡板:选择合适的钢板;
•冠梁:选择混凝土材料。
2. 施工步骤
1.安装挡板;
2.安装冠梁;
3.进行验收。
六、总结
边坡治理工程是保障山体稳定的关键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
等技术在边坡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操作,能够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山体安全。
边坡施工方案(抗滑桩+预应力锚索)
![边坡施工方案(抗滑桩+预应力锚索)](https://img.taocdn.com/s3/m/13c1e1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5.png)
边坡施工方案1. 背景介绍边坡工程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工程类型,用于保护山体、道路等施工区域的稳定性。
在边坡工程中,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是常用的方法,用于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抗滑桩施工方案2.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抗滑桩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设计,确定合适的抗滑桩类型和布置方案。
同时,需要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安全。
2.2 施工工艺1.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在边坡上钻孔,一般采用旋挖钻机进行。
2.安装钢筋笼:在钻孔中安装钢筋笼,以增加抗滑桩的承载能力。
3.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灌入钢筋笼中,形成抗滑桩的主体结构。
4.后期维护:对已施工完成的抗滑桩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3. 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3.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预应力锚索施工前,同样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设计,并确定合适的锚索类型和布置方案。
此外,需要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安全施工。
3.2 施工工艺1.钻孔:在边坡上钻孔,通过旋挖钻机或钻孔机进行。
2.安装锚管和锚索:将锚管埋设在钻孔中,然后安装预应力锚索。
3.张拉锚索:利用张拉设备对锚索进行张拉,使其产生预应力。
4.固定锚索:通过锚固套筒将锚索牢固在边坡内,完成预应力锚索的施工。
5.后期维护:定期检查预应力锚索的状态并进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
4. 施工安全在进行边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操作,注重施工安全。
同时,要配备合适的安全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5. 结束语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是边坡工程中常用的加固方法,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操作,可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工程质量。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工艺方案,并注重施工安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效果评价与优化设计
![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效果评价与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909a8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0.png)
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效果评价与优化设计一、概述随着边坡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抗滑桩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和效果评价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状况、施工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抗滑桩的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
对抗滑桩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进行优化设计,对于提高边坡工程的稳定性、降低工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效果评价与优化设计问题。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工程实例,对抗滑桩的作用机理、设计原理及施工技术进行概述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抗滑桩的支护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结合工程实际,提出抗滑桩的优化设计方案,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的设计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边坡工程的重要性及挑战边坡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其重要性在于维护地质环境的稳定,确保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边坡作为自然地形的一部分,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否,如滑坡、泥石流等,这些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
通过边坡工程进行有效的边坡治理和防护,是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减轻其影响的关键手段。
边坡工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边坡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边坡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岩土体性质和地形地貌,这要求工程师在进行边坡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边坡工程还受到气象、水文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如降雨、地震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边坡工程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工程成本的控制、施工技术的创新、环境保护的要求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边坡工程中广泛采用抗滑桩等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和防护。
抗滑桩作为一种有效的边坡治理手段,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力学特性,能够显著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抗滑桩的设计和施工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需要进行效果评价和优化设计,以确保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滑桩计算书
![抗滑桩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14133d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f.png)
抗滑桩计算书摘要:一、抗滑桩的概念与作用二、抗滑桩计算书的编制要求三、抗滑桩计算的主要内容四、抗滑桩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五、抗滑桩计算书的实用案例分析正文:一、抗滑桩的概念与作用抗滑桩是一种用于防治滑坡、稳定边坡的工程措施。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锚固在滑动面以下的桩身,将滑动力传递到较稳定的地层,从而提高滑动面的抗滑稳定性。
抗滑桩在公路、铁路、隧道、土石坝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抗滑桩计算书的编制要求抗滑桩计算书是为了保证工程安全、合理和经济而编制的。
计算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地质条件、桩的设计参数、桩的受力分析、抗滑桩的稳定性验算、施工及验收要求等。
三、抗滑桩计算的主要内容抗滑桩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滑动面的确定: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分析滑动面的位置、倾角、厚度等。
2.桩身参数的选取:包括桩长、桩径、桩间距等,应结合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合理选取。
3.桩身受力分析:分析桩身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状态,包括轴力、剪力、弯矩等。
4.稳定性验算:根据抗滑桩的设计参数和受力分析结果,进行稳定性验算,包括滑动面抗剪强度、桩身承载力、桩身锚固长度等。
四、抗滑桩计算的步骤和方法1.收集资料:包括地质勘察报告、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标准等。
2.确定计算模型:根据工程条件和地质特征,选取合适的计算模型。
3.选取设计参数:根据计算模型,选取桩身参数、滑动面参数等。
4.受力分析:运用力学原理,分析桩身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状态。
5.稳定性验算:按照设计规范,进行稳定性验算。
6.调整优化:根据计算结果,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优化,使抗滑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
五、抗滑桩计算书的实用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抗滑桩计算书的实用案例分析:某高速公路标段,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大的滑坡风险。
通过地质勘察,确定滑动面位置和特性,选取合适的抗滑桩参数。
进行抗滑桩受力分析和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抗滑桩设计满足工程安全要求。
根据计算结果,对桩身参数进行调整,确保抗滑桩施工质量和稳定性。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专项施工方案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专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4b02ea02d276a200292ee6.png)
毕节煤监分局职工住宿楼边坡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1第三章、施工部署┈┈┈┈┈┈┈┈┈┈┈┈┈┈┈┈┈┈┈┈┈┈┈┈┈┈┈┈3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64.1测量放线┈┈┈┈┈┈┈┈┈┈┈┈┈┈┈┈┈┈┈┈┈┈┈┈┈┈┈64.2旋挖成孔抗滑桩施工┈┈┈┈┈┈┈┈┈┈┈┈┈┈┈┈┈┈┈┈┈┈74.3锚索施工┈┈┈┈┈┈┈┈┈┈┈┈┈┈┈┈┈┈┈┈┈┈┈┈┈┈┈214.4锚杆挂网喷射砼施工┈┈┈┈┈┈┈┈┈┈┈┈┈┈┈┈┈┈┈┈┈┈274.5挡土板施工┈┈┈┈┈┈┈┈┈┈┈┈┈┈┈┈┈┈┈┈┈┈┈┈┈┈334.6桩顶冠梁施工┈┈┈┈┈┈┈┈┈┈┈┈┈┈┈┈┈┈┈┈┈┈┈┈┈35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6 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41 第七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43 第八章、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46第一章编制依据1、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基坑边坡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图》2、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工程出具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现行规范、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JG79-2002《重庆市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第二章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2.2项目概况因建筑物布置和建设配套的需要,本项目土石方采用整体大开挖,从而致使开挖基底与小区道路间存在高达7~19m的高边坡。
边坡防治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
![边坡防治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96baf6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a.png)
边坡防治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定义抗滑桩
抗滑桩是一种特殊的地基桩,它的目的是抵抗边坡滑动,限制边坡的位移,防止突然的边坡坍塌,保证安全的地形和环境。
抗滑桩是一种新型的防治边坡滑动的有效技术,它可以大大减小重力边坡位移,延长其稳定时间,缩短施工期。
抗滑桩合理桩距
抗滑桩的安装合理桩间距是决定抗滑桩安装效果和into the施缝抗滑桩抗滑效果的核心要素之一。
桩长和桩间距对抗滑桩安装效果和into the施缝抗滑桩抗滑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影响抗滑桩合理桩距的因素
在确定抗滑桩的安装桩距的时候还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 坡面起伏度和形成抗滑桩所需要的坡面基本形态:如果坡面起伏度较大,那么桩间距会更小,来确保抗滑桩能有效地抵抗边坡滑动;而当坡面起伏度较小的时候,可以把桩间距适当放大,以降低工程成本。
2. 坡面施工条件及抗滑桩施工不可避免的限制:由于抗滑桩的安装容易受施工条件的影响,如施工地形的复杂度、可施工的最大高度、最小面积以及有效抗滑桩的受力范围等等。
抗滑桩的合理桩距主要根据边坡的结构和地形来决定,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力学受力方向、地形、岩性等一系列因素,使得获得最佳的抗滑桩安装效果。
总结
抗滑桩安装的桩间距非常重要,正确的桩间距可以帮助阻止边坡滑动,从而保护倾斜地形和环境。
抗滑桩合理桩间距要根据边坡结构状况和地质条件来决定,在确定抗滑桩的桩距的时候还要考虑施工条件的影响,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力学受力方向、岩性等因素,使得获得最佳的抗滑桩安装效果,确保边坡防治工程的安全性。
边坡防治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
![边坡防治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76fce7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2.png)
边坡防治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边坡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因其坡度的改变和地表的异常排水,边坡容易发生滑坡灾害,为了保证边坡安全,抗滑桩已经成为边坡防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抗滑桩可以有效抵御滑坡灾害,但如何在边坡防治工程中合理布置抗滑桩,其桩间距应该怎样定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应考虑到抗滑桩布置的空间容量,以确定最合理的桩间距。
当空间耗尽时,设置抗滑桩的间距就相对较大,其安全性也就相对较小;当空间紧张时,设置抗滑桩的间距就相对较小,其安全性也就相对较大。
其次,应考虑边坡的特性,比如坡度和地力要求等,为确定抗滑桩合理间距提供指导。
坡度大的边坡,抗滑桩间距就需要设置的密集一些;地力要求高的边坡,也需要紧凑的抗滑桩间距。
此外,还应考虑抗滑桩的结构型式、材料等,以确定合理桩间距。
不同的抗滑桩结构型式、材料的影响因素不同,抗滑桩的合理布距也就不同。
如选用桩身塑料管或钢管抗滑桩,其合理桩间距一般为1~2m;采用混凝土抗滑坝,其合理桩间距一般为2~5m;采用含钉混凝土抗滑桩,其合理桩间距一般为2~3m。
另外,土体的自流性和结构性也会影响抗滑桩间距的大小,如土体的自流性越大,其承载力也越差,抗滑桩的间距就需要设置的紧凑一些;同样,土体结构性较差,抗滑桩间距也需要设置的紧凑一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来说,抗滑桩合理间距大致在1.5~3米之间,具体要根据边坡实际情况而调整,建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将抗滑桩的桩间距设置稍微大一点,而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继续在不同的边坡、土体特性和抗滑形式上进行科学研究,以更好地确定抗滑桩间距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抗滑桩间距是边坡防治工程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它一方面决定了边坡防治工程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另一方面也关系到边坡防治工程的安全性。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把握恰当的抗滑桩间距,以构建边坡抗滑桩的安全性、经济性等性能变量,最终实现边坡的安全、美观和建设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分布:与滑坡的类型、部位、地层性质、变形情况及地基反力 系数等因素有关。 矩形分布:对于液性指数小,刚度较大和较密实的滑坡体,从 顶层至底层的滑动速度常大体一致,假定滑面上桩背的滑坡推 力分布图形呈矩形; 三角形分布:对于液性指数较大,刚度较小和密实度不均匀的 塑性滑体,其靠近滑面的滑动速度较大,而滑体表层的速度则 较小,假定滑面以上桩背的滑坡推力图形呈三角形分布; 梯形分布: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情况可假定桩背推力分布呈梯 形。 作用点:合力作用点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5.1.3 抗滑桩设计步骤
1.首先根据野外勘察定性了解滑坡的成因、性质、范围、 厚度,分析滑坡的稳定状态、破坏形式及发展趋势。
2.依据野外勘察结果,确定滑坡的地质模型和计算模型, 选择合理的计算参数进行计算。
3.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确定需要防治区域。在需要防治 的滑坡区域,选择主滑断面计算设计滑坡推力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5.1.1 抗滑桩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
1 类型
材质 成桩方法
木桩 钢桩 钢筋混泥土
组合
打入桩 静压桩 就地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
机械钻孔 人工挖孔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结构 断面
单桩 排桩
群桩 有锚桩
圆形桩 方形桩 矩形桩 工字形桩
椅式桩 门式刚架桩 排架桩
锚杆 锚索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5.2 抗滑桩设计载荷的确定
滑坡推力
抗滑桩力系
桩周地层对桩的反力
1 滑坡推力
锚杆或锚索对桩上部的横向拉力和压力
作用位置:作用于滑面以上部分的桩背上
作用方向:方向假定与桩穿过滑面点处的切线方向平行
计算方法: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求得坡足处的不平衡推力。通 常假定每根桩所承担的滑坡推力等于两桩中心间距宽度范回内的 滑坡推力,即将前述方法计算所得的滑坡推力值乘以桩间距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5.1.2 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 1 设计要求
(1)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要使整个滑坡体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即滑坡体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相应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 指标,同时保证坡体不从桩顶滑出,不从桩间挤出; (2)抗滑桩桩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即桩的断面要有足 够的刚度,桩的应力和变形满足规定要求;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抗滑桩排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一般规定:
1 抗滑桩一般布置于滑坡体厚度较薄、推力较小,且嵌 岩段地基强度较高地段。采用抗滑桩对滑坡进行分段 阻滑时,每段宜以单排布置为主,若弯矩过大,应采 用预应力锚拉桩
2 抗滑桩桩长宜小于35m。对于滑带埋深大于25m的滑坡, 采用抗滑桩阻滑时,应充分论证其可行性;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排架桩:转动惯量大,抗弯能力强,桩壁阻力较小,桩身应 力较小,在边坡推力较大,软弱地层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有锚桩:锚可用钢筋锚杆或预应力锚索,锚杆(索)和桩共同 工作,改变桩的悬臂受力状况和桩完全靠侧向地基反力抵抗 滑坡推力的机理,使桩身的应力状态和桩顶变位大大改善, 是一种较为合理、经济的抗滑结构。但锚杆或锚索的锚固端 需要有较好的地层或岩层,对锚索而言,更需要有较好的岩 层以提供可靠的锚固力。 桩群:承受更大的滑坡推力。
3 抗滑桩间距(中对中)宜为5~10m。抗滑桩嵌固段须嵌 入滑床中,约为桩长的1/3~2/5。为了防止滑体从桩 间挤出,应在桩间设钢筋砼或浆砌块石拱形挡板。在 重要建筑区,抗滑桩之间应用钢筋砼联系梁联接,以 增强整体稳定性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4 抗滑桩截面形状以矩形为主,截面宽度一般为1.5~2.5m, 截面长度一般为2.0~3.5m。当滑坡推力方向难以确定时, 应采用圆形桩。
变形
弹性桩 刚性桩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2 特点及适用条件
木桩:最早采用的桩,其特点是就地取材、方便、易于施工, 但桩长有限,桩身强度不高,一般用于浅层滑坡的治理、临时 工程或抢险工程。 钢桩:强度高,施打容易、快速,接长方便,但受桩身断面尺 寸限制,横向刚度较小,造价偏高。 钢筋混凝土桩:边坡处治工程广泛采用的桩,桩断面刚度大, 抗弯能力高,施工方式多样,可打人、静压、机械钻孔就地灌 注和人工成孔就地灌注,其缺点是混凝土抗拉能力有限。
5 结合移民安置的实际需要,对滑坡进行“开发性”治 理,应尽可能利用抗滑桩形成平台,为移民迁建提供 建筑场地;
6 抗滑桩按受弯构件设计。对于利用抗滑桩作为建筑物 桩基的工程,即“承重阻滑桩”,应按《建筑桩基技 术规范》(JGJ94-94)进行桩基竖向承载力、桩基沉 降、水平位移和挠度验算,并须考虑地面附加荷载对 桩的影响。
8.根据桩底边界条件采用相应的方法计算桩身各截面的变位, 内力及侧壁应力等,并确定最大剪力、弯矩及其部位。
9.校核地基强度。若桩身作用于地基的弹性应力超过地层容 许值或小于其允许值过多时,则应调整桩的埋深和截面尺寸, 或桩的间距,重新计算,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10.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桩身的剪力图、弯矩图和侧壁应力图。 11.对钢筋砼桩,应进行配筋设计。 12. 绘制施工、编写施工技术要求
4.根据地形、地质、施工条件及理论计算综合确定设桩 的位置和范围。
5.根据设计滑坡推力大小、地形、地层性质及理论计算, 拟定桩长、锚固深度、桩截面尺寸及桩间距。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6.确定桩的计算宽度,并根据滑体的地层性质,选定地基系 数。
7.根据选定的地基系数和桩的截面形式、尺寸,计算桩的变 形系数(α或β)及其计算深度(αh或βh),据以判断 是按刚性桩设计还是按弹性桩来设计。
(3)桩周的地基抗力和滑体的变形在容许范围内; (4)桩的埋深、桩间距、桩结构尺度、断面尺寸要合适、安 全可靠,施工方便、造价合理。
第五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
2 设计内容
(1)进行桩群的平面布置,确定桩位、桩间距等平面尺度; (2)拟定桩型、桩埋深、桩长、桩断面尺寸; (3)根据拟定的结构确定作用于抗滑桩上的力系; (4)确定桩的计算宽度,选定地基反力系数,进行桩的受力 和变形计算; (5)进行桩截面的配筋计算和一般的构造设计; (6)提出施工技术要求,拟定施工方案,计算工程量,编制 概(预)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