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的思考
、
激发 写作 兴 趣 。 学 生 有“ ” 说 使 话 可
俗话说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 便可 以自觉地 接近
中尝到写文章的甜味 , 消除了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 , 逐步写 出属于学生 自已的作品来 。例如 ,学了《 、 白杨礼赞》 , 后
文 本 , “ 己体 验 , 可只作 文字 看 ” 做到 “ 到 、I 、 要 切 不 , 心  ̄ N 口 t 1 到” 对于课外阅读而言 , 。 务求广泛 , 态度 从容 , 要有一定量 且
的双重压 力下 , 词读量少 、 在1 不懂积 累的前提下, 些学生 见到 一
作文 , 拿不出新鲜有效的材料时, 只好硬着头皮逼迫 自己编造故
事, 说空话 、 假话 、 套话, 无病呻吟之 状, 作 此情此景确实 令人 头 疼, 令教师 c寒。 、 叶圣陶先生 曾经说过 :生 活犹如泉源 ,文章 犹如 溪水 , “ 泉 源丰富而不枯竭 , 溪水 自然活泼 地流个不 停歇 。” 因为如 此 , 正 我在 引导学生写作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 出发 , 抓住他们平时喜 欢玩的活动 , 学生比较感兴 趣的话题 等等作为写作素材 。由于 比较 熟悉 , 且玩 的尽兴 , 因此 , 在写作 时便有物 可写 并有感 而 发, 很容易便能写出内容充实 , 感情充沛的文章。 我们 还应该引导学生 有意识地注 意利用一 切可以利用 的 时间 、 会去拓宽 生活面 , 社 会实践 , 机 参加 多深 入社 会各个 层 面, 多交朋友 , 多接触大 自然 , 但是我们更应 引导学生理清生 活 层面 :一 ) ( 校园生 活 ;二 ) ( 家庭生活 ; 三 ) ( 路途 见闻 ; 四 ) ( 同学 友情 ;五 ) ( 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 旅游 ;六 ) ( 所在城市的情
如何为学生引来作文源头活水
如何为学生引来作文源头活水初中学生最怕写作文,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无话可说,无啥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他们写作文或者胡编乱造,或者无病呻吟,或者东拼西凑……平时没有积累写作素材,没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没有自己的感情,如何写出好的作文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写作要有丰富的生活材料,只有通过观察生活,获得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反映真实生活,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观察是写作材料获得的第一途径。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晓之以理,激发观察动机。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认真观察生活,有较高的观察能力,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在写作中的作用。
如,魏巍如果不去朝鲜战场亲自采访,就不会有感人肺腑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问世。
2.小处入手,循序渐进,全面细致。
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早上的朝霞、傍晚的落日、大雪后的田野、细雨中的青山、潭中的鱼儿怎么游泳、林中的鸟儿怎么唱歌、草丛中的蚂蚁怎么筑巢……都是观察的对象。
由静态到动态,由个体到群体,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提高。
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契诃夫说:“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
”如果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观察能力是很难得到提高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于现在学生的学业任务重,时间有限,他们的生活圈子小,看到的、听到的、感触到的都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如春游、野炊、辩论会、演讲会、百科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集体的温暖、知识的魅力、探索的激情……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源头活水哪里来——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能信手 拈 来 ,写 起 来才 会 得 心应 手 ,水 到 渠 成 。大 家 知道 ,
坚 持写 日记 是学 生积 累写 作 素材 的重要 途 径 之 一 。从 小学 开
始 ,不 少 学 生就 坚持 写 了,但 有 的人 作 文 还 是 写不 出 , 写不 作 教学 中 ,不 少 学 生有 这 样 的疑 问:我 也 是 仿照 优 秀作 文 或
“ 书 是 地地 道 道 的基 本 功 。 ” 口学 生所 学 的课 文 ,多 是经 读 典 名 篇 ,学 生 不仅 要读 懂 ,读 透 ,还 要 灵活 掌 握其 中的 写作 方 法 和技 巧 , 能够 为 自己 的写 作服 务 。 除 了课 本 以外 , 学生
、
引导 学 生 用 心感 受 生 活 ,积 累并 灵 活 运 用 素材
秀课 外 读物 给 学 生 。引 导 学生 多 读 书 ,读好 书 。教 育学 生在 读书 时 ,把 书 中触动 自己的地 方 , 如人 物 刻 画 、细 节描 写 、 环 境 渲 染等 写 得 生动 的 文字 记 下 来 ,加 以消化 吸 收 ,为 以后 写作 所用 。书 读得 多 了, 经过 消化 吸 收 , 自然 能 形成 自 己深
泼地 流 个 不歇 。 ,J大 干 世 界 ,五 彩 缤纷 的大 自然 ,丰 富多 的 时 间精 力有 限, 加上 课 外读 物 良莠不 齐 , 教师 要 根据 学 生 ,”
彩 的社 会 生活 ,形形 色 色 的人 和 事 就是 学 生取 之 不 尽 ,用 之 不竭 的 “ 源头 活 水 ”和 “ 源 ”。 泉 中学 生 作为 大 干世 界 的 一 员 ,每 天生 活 在 这个 五 彩 的社 会 中, 为什 么会 对 自 己周 围的 景物 ,人和 事 无 动 于衷 呢 ?关 键 在 于 学生 是 否 “ 心 ” :细 心观 察 ,用心 感 悟 。这 就 要 求 用 的具 体 情 况 ,适 时适 量 地 推荐 一 些 难 易适 当 、 品位 高雅 的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议语文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议语文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具体地说,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写作训练。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作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语文能力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
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一、加强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不充满着诱惑。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观察和感悟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对其中的社会生活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这些看法长期聚集于胸,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倾吐欲望,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写作便成了一种主动行为。
即使不会主动创作,当老师要求写作文,学生看到作文题时,他们会自然地把长久积聚于胸的想法与写作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写出内容丰富、情真意切的文章来。
这里的“欲望”和“共鸣”,其实就是写作兴趣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课外阅读是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半抄。
”这句话真实地道出了初学写作者的主要方法:格式和写法的模仿。
在经历长期模仿后,学生才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进而进行独立写作。
现行语文课本都是范文式的,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数量有限的范文学习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必须借助多种风格展示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更多的作品提供给学生模仿。
以读促写,让阅读助力写作
以读促写,让阅读助力写作作者:蒙银萍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9年第2期【摘要】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早已不可分割不可孤立。
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泉。
没有阅读写作如无源之水,没有写作的阅读如无花之果。
然而由于现实中传统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和教学目标的定位更多只偏向于对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引导,导致阅读教学没有很好地为写作作出引导,使阅读与写作脱节。
我们的阅读课可以从兴趣激发、范本指导、素材积累等方面为学生的写作助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古人曾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自古以来,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都被人们所知。
好的作品与阅读分不开,该如何让写作与阅读联系起来,让阅读支撑起写作呢?笔者认为把阅读与写作勾连起来的具体方法大体分为三种:一是让阅读成为写作兴趣的激发剂;二是让阅读成为写作的素材;三是让阅读篇目成为指导写作技巧的范本。
一、让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起写作的欲望最好的作文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抑或是高歌,是一种自我情感价值表达的愿望,它是主动的,由衷的。
学生想写是写好的关键。
我们语文课程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是给予学生写作的要求。
字数的要求,文体、话题的要求,生动、深刻文采等至高的目标要求。
然而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写,也许有老师会告诉学生如何开头,如何行文,如何结尾。
但是学生会这么做,只因为老师教他要他这么做。
写出的文章不是情感不真实就是情感“泛滥”。
高中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关键在于他没有写的冲动和欲望,他是被逼着写的。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应该先从让学生热爱写作开始。
抓住经典阅读篇目,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力量。
例如通过朱自清的《背影》、胡适的《我的母亲》感父爱母爱的温度,透过史铁生《我与地坛》感受生命的温度与坚强,加上视频音频等媒体的氛围营造,写作情景的设置,以及老师的引导,调动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与兴趣。
让个性化阅读成为中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读更 少 ; 什 没 更 精彩 章段 了。 俗 话说得 好 :巧媳妇 难 为无 米之 炊 。” “ 巧媳 妇 无米 尚且难 为之炊 ,
我们这 些不 怎么 巧的学 生 , 没有 阅读 作 为写作 基础 知识 的积 累 ,
哪能 写 出文章来 呢? 写好 文章就 更难 了 ! 了让学 生在 写作 表 要 为 达 时 , 洋洒 洒 , 洋 畅快 淋 漓 , 有神 来 之笔 , 此 。 在语 文 教 学 如 因 我 活动 中 , 求学 生进 行个性 化阅读 。 要 但个 性化 阅读 不是进 行一 天
好 主导 地位 的 角色 , 弃那 些偏 于程式 化 的训练 方式 , 摒 教给学 生一 些基 本 的 、 实用 的技能 , 多进 行一 些 具有 现 实性 、 开放 性 和 启发 性 两天就 有 成效 的事 情 , 须从 低年 级 养成 习惯 , 最基 础 抓 起 , 的 阅读 写作活 动 , 学生 以 自由的 空间 , 高学 生的 阅读 和写作 能 必 从 给 提
文的时 候 , 常常令许 多 能说会 道 的学 生都抓 头 挠耳 ; 至于 那 些少
读少说 的学 生就 更是胸 中无 墨 , 水无源 了 。 经常 听到老 师们 桔 还 埋 怨学 生的作 文题 材匮 乏 . 千篇 一律 , 空洞 无物 ; 记流 水账 , 或 缺 乏真 情 实感 ; 或者 根本 写不 出 , 作 文产 生 恐惧 感 ; 文 水平 又 对 作 每况愈 下 。究其原 因, 主要 是我们 现 在 的学生 阅读 少 , 个性 化 阅
果; 提倡 学 生们 自由阅 读 , 不意味 着就 排 斥学生 的知识 性掌 握和 也
写作技 巧的体 现等 。 课程 标准 指 出: 新 写作 是运 用语言 文字 进行 书 面 表达 和 交流 的重 要方 式 , 是认 识 世界 、 识 自我 、 行创 造 性表 认 进 述 的过 程 ; 写作教 学应 着重培 养学 生 的观察 能力 、 想象 能力和 表达 能力 , 重视 发展 学 生 的思维 能 力 , 发展 创 造性 思维 ; 励 学生 自由 鼓 地 表达 、 有个 性地 表达 、 有创 意地表 达 , 尽量减 少对 写作 的束 缚 , 为
变教材为写作源头活水
变教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当前,很多初中生怕写作文,作文中有三大问题:一是不知道写什么(缺乏写作素材);二是不知道该怎么写(缺乏写作技巧);三是写出的作文平淡无奇(立意不高表达能力不强)。
究其原因,学生贫乏的是知识和思想,而不是生活素材;缺乏的是训练而不是技巧;不足的是表达意愿而不是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笔者认为:用好教材,变教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应当是一条捷径。
因为阅读与写作是有机的整体,阅读可以丰富心灵,提供语言范例和写作技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课本所选的多是经典名篇,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有意识地学习构思立意、写作技法、语言表达,再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何愁写不出好文章?一、以读促思,提高思想认识文以气胜。
文气是靠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情感精神的内蕴散发出来的。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写作不仅是语言训练,更是思维训练。
初中生心智尚不够成熟,对事物认识肤浅,对生活、外物无所“感”,无所“思”,加上不读书,因而作文往往立意不高,言之无物。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熟读教材,抒写感悟,进行续写、改写,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1、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建立健全人格。
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欣赏优秀作品,感受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关注他人,树立奋发向上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丰富作文的人文气息。
学生从朱自清的“背影”学会从母亲的“手”上了解其辛劳;从杨绛“老王的故事”中学会关注、思考弱势群体的命运。
在陪伴杜小康走过“孤独之旅”,体验了恐惧和孤独,明白了坚强自立的重要。
积极向上的思想反映在文中才能得到好的立意。
这样,学生的作文方有文气。
2、抒写感悟,提高思想认识在教学巴金的两篇短文《日》、《月》时,我要求学生找出中心句“但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并联系冰心的“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句谈谈对“生”与“死”的看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法点滴谈
让学生多去参加社会 的听觉、 视觉等器 官 , 到意想不到 还指导学生动手多做 , 收 实 践 , 摸 生活 。 到 了初 二 , 习说 明 文 后 , 触 学 的效 果。如果将古诗背诵 激化成为 诗朗诵比赛 , 再配上 音乐 , 那效果 自
音 乐 与语 言 文 字 沟 通 起 来 ,这 样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就 真 正 实 现 了 调 动 学 生 生 活 是 丰 富 多彩 的 , 我 们 的启 示也 是 给 多方 面 的。 在 教 学 中我 不 仅 引 导学 生 观 察 ,
教研 , 就背离 了语文 的本义 , 弃 了 放
最 终 由 “ 之 以 鱼 ”走 向 “ 之 以 授 授 悟 方 法 , 力 提 高 自己。 努 生 双 方 相 互 交 流 、 互 沟通 、 互 启 相 相 验、 法和技巧。 方 关 键 词 :作 文 教 学 技 巧
每 一 个人 单凭 直 接经验 , 对社会 的了解总是有限 ,要积 累素材 , 也不可能事事 亲历 , 所 以除 了让学生从 生活 中积累作 文的直接材料 , 还要指导学生必
问渠 那得清 如许 为有 作文教学法点滴谈 源头 活水来
、
让 学 生 多 观察 、 实 践 。 累 素 材 多 积
观 察就 是引导学 生实地察看 自然风光 、
需要 , 这些储 存就会蜂拥而至, 跳出来供你使 用, 你可以很 自然地信手拈 来, 不加思 索而顺 理成 章, 进而推陈 出新 , 自己的情感表达得 把 生动 、 完美。 读书除了能积 累间接材料 , 还可以 通过摘抄来积 累语言材料 ,只要每天积 累一
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针对这个 问题 , 我 曾做过一些探索和努力 , 现将实践 中一 点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化作文教学的最新尝试和思考
问 渠 那 得 清 如 许,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优 化 作 文教 学 的 最新 尝 试和 思 考
马 晓艳
( 徐 州市 贾 汪 耿 集 中学 , 江 苏 徐 州 2 2 1 1 2 6 ) “ 生 活有 多 大 , 语文就有多大 ” 。在语文教学 中, 作文 是 学 生听 、 说、 读、 写 综 合 能 力 的体 现 , 一 直 占据 很 重 要 的地 位 。 但 又 一 直 都 是 令 学 生 倍 感 头 疼 的事 情 。这 就 需 要 教师 引 导 学 生 觅得一汪清泉 、 一股活水 。 在 阅读 中积 累素 材 韩愈 说“ 读 书患不 多 。 思议 患不 明 ” . 意 思 就 是 要 博 览 群 书。 阅读 是 一 种 能 够 起 到 以读 促 写 , 以写 促 读 作 用 的 作 文 教 学 方法 , 通 过 阅读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在 思 想 内 容 、 写 作方法 、 谋 篇 布 局、 语言风格 等多方面吸取 营养 。 积 累写作材 料 。 并 找 到 写作 的灵 感 , 提高 写作 能 力 。 教学时 , 我 利 用 每 周 五 的 阅 读课 指 导 学 生 阅 读 , 并 教 给 学 生做读书笔记的三个方法 。 即“ 摘抄法 ” 、 “ 归纳法” 、 “ 评 价 赏 析 法” , 引 导 学 生 认认 真 真 地做 好 读 书笔 记 。 二、 多角度、 有 创 意 地探 究素 材 。 提 高 文 学 素 养 探 究 素 材 要 从 语 言 、思 想 、表 达 技 巧 等 可 触 及 的层 面人 手, 这样 不 仅 可 以 帮助 学 生 获得 必要 的语 文 知 识 。 而 且 可 以 帮 助 他 们 真 正 有 效 地 提 高 自己 的 分 析 、 概括 、 归纳、 鉴 赏 和 写 作 能力 , 这 些 知 识 与 能 力 是 提 高 学 生 作 文 素 养 的 重要 前 提 。 短文两篇《 蝉》 和《 贝壳 》 都 是 由生 活 中 的所 见 所 感 进 一 步 联想到人 , 引 出一 些 人 生 哲 理 的 文 章 。 经过探究 , 学生 明白: 观 察不同的事物 , 就 会 得 出物 体 不 同特 征 的 观 察 结 果 . 所 得 到 的 生命 意 义 就 不 一样 , 表 达 的 人 生 态度 也 不 一 样 。 这些 寻 找事 物 特 征 的 观 察 结果 , 以及 所 得 到 的生 命 意 义 。 所 感 悟 到 的人 生 哲 理 都 是 我 们 唤 醒学 生 写 作 灵 感 、 写作 情 感 的最 好 素 材 。 三、 妙用课本素材 。 做 到 学 以致 用 “ 学 以致 用 ” 是 教 育 的最 终 目的 。 教学时 . 我 善 于将 教 材 中 的 阅 读材 料 与作 文 训 练 结 合 起 来 。 巧用 、 妙 用 教 材 内容 充 实 学 生的作文。 朱 自清 的 《 背影》 采用 的是细节描写 表现真情 的写法 . 留 给读 者 印象 最 深 刻 的是 文 中 通过 细 节 描 写 刻 画 的 父 亲 的 背 影 这一 形 象 。 文本中“ 父 亲 爬 月 台 给 儿 子 买橘 子 ” 这一细节 . 凝 聚 了深 沉 而 伟 大 的父 爱 , 这 种 深 情 深 深 地 感 动 了学 生 , 拨 动 了学 生 的心 弦 , 引 起 了 学 生 的共 鸣 。 学生在作文《 温暖的羽绒袄》 中写 道 : “ 我 看 见 母 亲 头 上 戴 着 早 已褪 了色 的枣 红 色 线 帽 , 身 穿 浅 蓝 色 因长 期 穿 着 、 多 次 搓 洗 而 变 了形 的丝 棉 袄 , 左腋窝夹着一个拐杖 , 左 手 用 力 地 拄 在 拐杖 上 , 让 它 撑 着 自 己 的左 半 身 , 充当左腿 , 向 三 轮 车 下 慢 慢 移去 , 显 得很 吃力 、 很 努 力 的样 子 。 好 不 容 易 左 右腿 都下 来 了 . 她 又 要 转 身 到 车 座 上 去 拿 一 个 较 大 的塑 料 包 ,拿包 这个 动 作 尚不 太 难 , 看来 她很熟练 , 一 下 就 抓 起 塑 料 包 抱 在 了怀 中 . 里 面是我的一件最厚的羽绒袄 , 她 满脸 堆 着 笑 , 拄 着 拐 杖疾 步 朝 我走来 …… ” “ 抓起 塑料包 抱在怀 中 ” 、 “ 满脸堆 笑 ” 、 “ 疾 步 走 来” 等 生 动 的细 节 描 写 , 满含母亲浓浓的爱 . 真情流淌在心底 . 美 文 流 淌 于 笔 端 。对 于课 本 素 材 , 真 正做 到 了学 以致 用 。 四、 细致观察 、 链 接生活。 积 累 丰 富素 材 叶 圣 陶先 生 说 : “ 生活如泉源 , 文 章犹 如 溪水 。 泉 源 丰 富 而 不竭 , 溪 水 自然 活 泼 地 流个 不歇 。 ” 在 生 活 中学 习写 作 , 学 生 有 了生活积累, 有了生活体验 , 写作会大有进步 。 我 曾带 全 班 学 生 到 徐 州 几 处 景 点 游 玩 ,草 坪 上 到 处 乱 扔 的 垃圾 激 起 了他 们 的 环保 意 识 ;肮 脏 难 闻 的 公 厕 引 发 了他 们 的公 德 之 心 。 这些 效果 , 在 平 常 的 教 育 中 是无 法 达 到 的 。 因此 . 学生 学会观察生 活 , 积 累丰富的素材 , 学 会写真实 的情感 。 写 作才会不断有活水注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葛兰冰聂芳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1期摘要: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很多老师存在把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贪多求全,重读轻写,写作教学盲目随意等问题。
针对此现状我们决定采取挖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以读促写,引导读写结合;激励强化兴趣,培养意识习惯等手段达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体化。
关键词:读写结合;读写迁移;以读促写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和写作必须紧密结合起来。
阅读和写作各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能力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阅读教学除了提升语文素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作文教学服务。
太原五中高中语文赵旭老师曾说过:“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体两面的”。
现将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探究如下:一、挖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首先在进行阅讀教学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有意向读写迁移。
优化阅读教学目标,能真正体现阅读是为写作作储备的源泉。
其次把作文教学总目标分解,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
文笔优美的文本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句;写作方法巧妙地文本,就重点体会赏析方法;课文故事性强的文本,训练复述概括;对诗词歌赋类文本则可以训练改写散文;对文本中有留白的部分,则可以结合上下文补写续写;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生动形象的描写等等。
这样目标明确,避免千篇一律,任务简单,有充足的时间,使写作训练落到实处。
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时,抓住情节特点,可以仿照原文风格续写,可以改换人称改写,可以补续人物心理活动等。
学习《白杨礼赞》我们可以仿照象征手法,选取一种能引发联想的事物,完成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练笔。
学习了《春》一文抓住景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赏析多角度、多层次、多感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人景结合的写景特色,写家乡的四季中的某一个季节;比如学习了《少年闰土》中正侧面结合、对比手法等等技巧后,就可以仿写这类手法,在仿写中习得作文写法技巧等等。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ʻ 语文教学与研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 ㊀ 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钱剑峰
摘㊀要: 学生对作文的 畏难情绪 , 大大降低了他们 对 作 文 的 热 情 以 及 写 作 的 效 果 . 不 会 写 , 不 知 道 写 什 么 , 不 知 道 怎么写 , 紧紧地禁锢了学生的写作情绪 . 本文旨在探索 : 如 何 在 创 作 源 头, 如 何 化 抽 象 为 形 象, 降低学生的 畏难情绪 .通过 范文引导 ㊁ 主题活动开展 ㊁ 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方法 , 让作文的源头活起来 , 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 . 关键词 : 作文源头 ; 范文引导 ; 主题活动开展 ; 多媒体展示 流程 大 致 如 下 : 布置作文; 学 ㊀㊀ 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 , 生作文 ; 批改作文 ; 分析反馈 . 很多时 候 , 由于教师布置作文 时过于随性 , 导致学 生 在 接 受 写 作 任 务 时 , 已经开始抵触写 作, 然后不情不愿 开 始 写 作 . 这 样 的 写 作 流 程 , 会把一种消 极畏难的情 绪 留 给 学 生 , 更会把写作的挫败感带给许多学 生 . 长此以往 , 写作教学就进入了一 个 恶 性 循 环 . 如 何 打 破 这种恶性循环 , 我以为可以从写作 的 源 头 作文的布置做 起 . 从源头做起 , 可 以 扭 转 贯 穿 写 作 的 消 极 情 绪, 把积极的 信息带给学生 , 让写作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 一 ㊁常见的布置作文方式与学生心理分析 日常 的 作 文 布 置, 常 常 被 教 师 简 单 化, 通常会抛给学生 一个作文题目 , 命题 的, 半 命 题 的, 或 是 话 题 的, 然后就等着 收获作文 . 面对着这样的作文题目 , 学生会想些什么? 我在 自己的班级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 , 结果不容乐观 : 学生面对着作文题目 , 首先是 畏难 , 我 不 想 写 , 是很 多学生的真实心声 ; 其次 , 是 迷惘 , 我 不 知 道 写 什 么 , 写 来写去就那么几件事 , 这是很多学 生 面 对 的 问 题 . 然 后 , 是 无奈 , 我 不 知 道 该 怎 么 写 , 老 师 的 要 求 是 写 好 作 文, 可 是, 学生却没有一定的方法 , 导致很多 学 生 的 作 文 , 无非是完 成了作文 , 却没有作文味 . 二 ㊁对策分析 : 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 一 )利用教材中的范文 , 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首先, 把 教 材 中 的 合 适 篇 目 作 为 范 文, 可以有效降低作 文的 畏难情绪 . 平时, 我 们 总 是 给 学 生 讲 一 些 条 条 框 框 写 作 的 要 求, 但 是收效甚微 . 而一篇有血有肉 , 有人物 有 故 事 的 课 文 摆 在 面 前, 那是最直观 ㊁ 最 形 象 的 参 考 对 象.这 时 教 师 适 时 引 导 学 生观察生活 , 在两者 之 间 找 到 共 鸣 , 那么或许更多的学生会 肯定自己 : 我应该也能写 . 有了范文 作 为 思 维 的 基 础 , 那么 这份写作的 畏难 情绪是可以消退的 , 甚至还能激发学生写 作的热情 , 积极参与写作活动 . 其次, 把 教 材 中 的 合 适 篇 目 作 为 范 文, 可以让学生找到 写作的内容 . 语文课文包罗万象 , 不乏来自细 微 生 活 的 精 品 篇 目 . 我 们可以引导学生去 联 想 , 由 此 及 彼, 我的生活也有这样的故 事, 我曾经 也 有 这 样 的 感 受 . 如 果 阅 读 教 学 能 让 学 生 动 情 了, 那么那份联想和迁移 , 就足够学生 去 找 寻 生 活 的 细 节 , 创 作出有真正生活 的 作 文 . 例 如 , 在 教 学 以 下 课 文 时, 教师可 « 以引 导 学 生 去 创 作 属 于 自 己 的 作 品 : 走 一 步, 再走一 « « 步» 回眸那一 步 ; 童 趣» 童 年 那 些 事; 爸爸的花儿 « « « 落了 » 一路成 长 ; 行 道 树» 花 叶 的 世 界; 春» 济南 « 的冬天 » 四季之歌 ㊁ 家乡四季 ; 羚羊木雕» 我和朋友 « « » 的故事 ; 最 后 一 课» 一 堂 难 忘 的 课; 阿长与‹ 山 海 经› « « « 老王 » 身边的平凡人 ; 我的母亲 » 我 的 母 亲; 我的 « « 第一本 书 » 我 的 第 一 本 书; 端 午 的 鸭 蛋» 春 酒» 乡情 . 由 读 带 写 , 阅 读 课 给 了 学 生 一 颗 敏 感 的 心 灵, 而我 们要让这颗敏感的心灵更动情 , 让它们去 寻 找 身 边 的 动 人 的 故事 , 学生会发现 , 生活中原来到处都是可以书写的故事 . 最后, 把 教 材 中 的 合 适 篇 目 作 为 范 文, 可以教给学生写 作的方法 . 语文 课 文 精 挑 细 选, 总 有 一 些 篇 目, 很适合做某一方面 写作方法的参考 . 教师就要做个有心 人 , 去挖掘这些写作技 巧, 在课堂上加以 提 醒 . 那 么 , 学生能很快掌握一块写作的 技巧 . 由此开展专题性质的写作 , 也就变得容易了 . 例如 « 羚羊 木 雕» 中,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关于对话的描 « 写; 背影 » 中我们可 以 交 给 学 生 如 何 刻 画 人 物 形 象 的 方 法 , 即通过肖像 ㊁ 语言 ㊁ 行动以及其它人物 的 心 理 烘 托 , 可以让人 物形象跃然纸上 ㊁ 感 人 至 深 .« 我 的 母 亲» 中, 我们可以学习 如何架构作文的结 构 , 即 可 以 多 角 度㊁ 立体化生动刻画人物 的各个方面 , 从而丰富人物的形象 . 总而言之 , 利用教材范文的力量 , 以阅读课为活动载体, 从教材中寻找出来 的 写 作 题 目 , 有 形 象 性, 最能引起学生的 联想 与 想 象; 有 导 引 性, 最 能 让 学 生 掌 握 方 式 方 法; 有情感 性, 感情浓郁 , 容易点燃起学生的情感 . ( 二 )开展生动的活动课 , 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为作文而创设生活 1. 围绕一个主题 , 设计一个活动 , 通过活动, 学生有了亲身 感受 , 写起文章来自然具有真实感 , 融真情于文章, 不再觉得 无话可说 . 比如 : 主题活动 : 走近白塔 湖 . ① 了 解 白 塔 湖 ( 收 : 集资 料 ) 白 塔 湖 风 光㊁ 白 塔 湖 历 史㊁ 白 塔 湖 风 情㊁ 白塔湖生 活 . ② 主题课堂 : 交流所得 ㊁ 教师资 料 呈 现 ㊁ 范文呈现.③ 学 生作文 : 主题活动 的 开 展 , 会 把 生 活 的 真 实 生 动, 带 给 学 生. 学生兴趣盎然 , 能了 解 平 时 所 忽 略 的 生 活 中 的 情 趣 , 从而去 寻找创作的灵感 ㊁ 材料 . 这样 , 更利于学生写出好的作品 . 开展简单的观察活动 2. 如果 主 题 活 动 的 开 展, 比 较 费 时, 那么我们可以开展简 单的观察活动 , 让学 生 在 简 单 的 观 察 中 , 寻找创作的灵感与 方法 . 例如 : 冬天早晨看日出 , 聊一聊 从 日 出 中 , 我们想到了 生活中的哪些事 , 明白了什么道理 . 写 作 内 容 : 日出㊁ 我们的 生活 . 写作技巧 : 托物言志 ㊁ 借景抒情 . 总而言之 , 活动课的开展 , 既能激 发 学 生 的 写 作 兴 趣 , 又 能为学生提供作文 素 材 . 还 能 锻 炼 学 生 从 生 活 中 寻 找 素 材 的能力 . ( 三 )利用多媒体设备 , 让作文源头活起来 在教 学 实 际 中, 开 设 具 体 的 习 作 活 动, 是有时空的限制 的, 不能常常开展 . 而 多 媒 体 的 出 现 , 让我们轻而易举地把 更多的生活 中 的 情 ㊁ 景㊁ 事㊁ 物, 搬 进 了 课 堂.为 学 生 提 供 生 动的素材 , 让课堂更加的形象 , 从而唤 起 学 生 的 生 活 体 验 , 为 写作教学做铺垫 . 实践 证 明, 多 媒 体 是 开 启 学 生 作 文 兴 趣 之 门 的 钥 匙, 像 是一篇 3 它更形象 , 更精致 , 更能拨动学生的心 弦 . D 的范文 , 既能让学生很快找 到 写 作 的 感 觉 , 同 时, 又有别于课堂范文 的框架 , 让学生更好地锻炼写作语言 的 表 达 能 力 . 多 媒 体 的 图文声像并茂 , 把抽 象 的 事 物 变 得 形 象 化 , 更能刺激学生的 感官 , 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 , 让作文源 头 变 得 有 声 有 色 , 给作 文教学带来新的体验 . 作者简介 : 钱剑峰 , 浙江省诸暨市阮市镇初级中学 .
谈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谈个牲化作文教学硇源头活水
■ 张 天 中
作文者 , 乃生活之反映 , 为生活而作 , 因生活之 需而作 , 内容为生活 , 形式为生活 , 终极 目的为生活 , 离开生活 , 作文教学便成 了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 。要 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 , 让学生 自由释放出个性 , 我认 为: 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留心 自己身边的事物 , 通过 观察生 活 、 感悟生 活 、 体验生 活等 活动 , 使 学生捕捉 人无我有的新材料 , 发表个人独特 的感受。对此 , 我 做 了如 下 尝试 :
一
知识来 自实践 , 作文来 自生活 , 学生缺乏丰富的 生活体验 , 是不可能写 出个性化的习作 的。 学生体验 生活 的途径有两条 , 一是直接的现实生 活 , 二是阅读 书籍 、 观看 电视 电影等精神生活。 目前 , 从学生作文 总是缺 乏真实 、 新奇 、 有趣 的现状来看 , 学生对 生活 的体验极为单薄 ,尤其 是教 师与学生共 同参与体验
生 活 的机 会 更 是 甚 少 。因 此 , 教 师 应 有 目的 、 有 计 划 地 与学生共 同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 资源 ,利用学 生喜爱 的活动 , 抓住学生爱玩 的天性 , 提供贴近学生 日常生 活的写作 素材 , 构建 课 内外 联 系 、 校 内外沟 2 . 教 给 学 生观 察 方 法 通、 学科间融合 的大语文教育体系 , 全方位开放 自我 不少学生在观察时往往走 马观花 , 随意性强 , 因 封 闭的作文教学状态 ,引导学生或与学生共 同参与 此, 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的同时 , 还要让学生学会观 生活的体验 , 以获得真实丰富的写作素材 。 记得有一 察。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要有 目的地选择 , 有重点 、 阵子“ 跳跳 鼠” 在学生 中风靡一 时 , 他们个 个玩得精 有序地观察 ,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 近高低各不 同” , 妙绝伦 , 我也曾亲 自与同学们玩 了几 回, 却 怎么也玩 引导学生多角度 、 多方 面进 行观察 , 做 到细致入微 , 不好 , 看来 , 玩 中 自有学问 , 值得一写 , 我便 给学生 布 我玩跳跳 鼠》 的作文 , 没想 到学 生一见题 与众不同。如 : 让学生 观察校 园内盛开的秋菊时 , 一 置 了题为《 开始 , 学生都从菊 花的大小 、 形状 、 颜色 上观察这些 目, 竞高兴得欢呼起来 , 胸 中有话说 , 下笔如有神 。 这 最差 的学 生也写 了5 0 0 多字 , 从《 跳跳 鼠》 的 绚丽多姿 、 形态各异的菊花 , 见此情况 , 我对学生说 : 次作文 , “ 这些 菊花各有 各 的特 点 , 观察 时要运 用 比较的方 结构 、 变化多端 的玩法技巧 、 其中隐含 的原 理 、 带给 写得既具体 , 又生动 法, 除 了仔细看它们 的颜色 、 花形 有什么不 同 , 还要 人 的乐趣等诸多方面娓娓道来 , 童趣是永存 的 , 走进学生 注意看它们花姿 、 花瓣 、 花蕊等有什么特色。 ” 这一 引 有趣 。不管时代如何 变迁 , 和他们一起 玩 , 亲 自体会玩 的乐趣 , 并让 学生 导, 学生 的观察真可 以说是到了细致入微 的地步 , 仅 中去 , 学生一定能写 出无穷的童趣 来 , 一定 花瓣 的形状 , 他们就发现 : 有条状 的、 管状 的 、 片状的 亲 自体验生活 , 有 的学生连花瓣顶端像小勺子也观察到 了。在 能绽放 出个性化 的花朵来。 ( 作者单位 : 河 南省 郑 州 市金 水 区 第 一 中 学 ) 花形 姿容上 , 学生也抓住 了特点 : 有 的伸展 , 有 的卷
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作者:牟维宁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1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积累越多,写作的根基才越深厚。
如果学生书读的少了,没有积累,那么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因此,我们要把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写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写作有目的地选择教材中的范文,从阅读着手,以读带写,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门路。
比如教学生学会景物描写,朱自清的《春》,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等就是一些很好的范文;学习对人物的动作和细节描写方面,可以选择像《背影》之类的文章,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和典型的动词,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及时跟上模仿训练,学生在写作此类文章时就不会难以下笔了。
比如:有一篇课文是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我们可以就阅读这篇课文谈谈对作文教学的引领。
1.回顾课文《孤独之旅》所写事件家道突然中落的杜小康无奈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一路上感到茫然与恐惧,到达目的地后整日与孤独为伴,在一次于暴风雨中追寻鸭子后变得坚强起来。
2.回顾课文所蕴含的道理面对困难与挫折,哪怕内心再难过,也只有勇敢面对,才能练就坚强性格,并最终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3.老师归纳,提出问题:这就是说,课文是把“杜小康在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成长起来”这一事件作为蕴含“对于困境勇敢面对才是出路”这一内在中心之神的外在之形,从而做到形神兼备的。
但,课文若仅仅像我们概括的那样去写事件,道理肯定难以得到表现。
整篇文章就会内容平直、空洞、干瘪,而我们在作文中却常常犯这种毛病。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
同学们能根据这句古语,具体说说课文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克服这一毛病的吗?——写出事件的“波澜曲折”。
4.老师点评,引向深入:说得好,但如果仅仅是写恐惧、孤独、坚强,波澜是有了,却未免抽象、空洞、干瘪。
大家想一想,课文为了使内容充实,事件饱满,还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了各种描写手法。
让“作文研究性学习”成为写作“源头活水”
让“作文研究性学习”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所谓“作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地观察、收集和研究有利于写作的信息,努力探索作文规律,提高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行为。
近两年以来,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研究性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在工作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指导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在任何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师直面学生实施进行“作文研究性学习”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开展点评优秀范文、剖析典型文章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研究、学会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教师抽出专门时间开辟专门的作文点评课,同时,也要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作文,从中发现问题,获得收益,有所借鉴。
在此基础上,还应创新教学模式,着力启发学生,将各种写作技能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渗透到情景教学中、渗透到多媒体演示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接受和学习各种写作技能,提高自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研究学习“设计悬念,吸引读者”的写作技巧时,笔者向学生推荐了《感受生命之美》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护士只有在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
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
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开头的写作技巧——设计了一个悬念以吸引读者:“我”快要死了!怎么会快死了呢?得了什么病?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这种开头方法,比较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理,效果很好。
以此为例,强调一下,教师在指导教学范文时,一定要将范文选择好,将语言组织好,将过程设计好,这样写作技巧会更容易被学生所掌握。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如果我们局限于传统的课本教学思路,不敢跳出来,整天引导学生在题海中遨游,是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要想让语文这“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共徘徊”,只能依靠“源头活水”,多读多想是不二法门,舍此之外,别无出路。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走进课内、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然而,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堪忧据调查,当前城市中除了可怜的课内阅读外,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学生能读点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涉足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
我曾对自己所任教的毕业班58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
每册书推荐学生阅读的名著,全部读过的没有一个人,部分读过的不到50%,都没有读过的竟超过50%。
此种情况在中学是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没时间,没精力。
多数学生抱怨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无心、无力、无暇顾及课外阅读。
(二)家长、教师的反对。
家长、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课外书籍被视为不务正业,或受到严厉批评或书籍被没收。
情况严重的连阅读报刊、杂志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三)没兴趣。
有的学生能忙里偷闲有点娱乐活动,也宁愿看电视或玩电脑。
即使读点东西,但主要为放松消遣,读点通俗读物,对于严肃读物或经典书籍觉得疏远、隔膜,读起来费劲,没兴趣。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反常的,令人十分担忧。
广泛阅读是学生求知的天性,也是学生学习的权利,更是健康成长的需要。
我们说中学阶段是读书的最佳时间,不仅因为此时更益于接受知识,更因为这个阶段的学习上的欠缺,是终生无法弥补的,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影响就更大了。
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投 身 现 实 。 验 生 活 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 要使学 生把作文看成 乐事 , 一定要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指导学生作文 , 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在厂泛的社会中蓄积 的大 量生活是原始的、零散 的。要将它们反映到作文中来 , 还要经过一番整理 、 选择 、 提 炼、 加工。 这一过程的完成 , 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广泛台 课 9 外阅读。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 形成他们个性化的认
烈。
理因素。 教师要将学生领进书籍的海洋 , 感觉到读书有趣、 有 味、 有奇 , 诱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向学生介绍名人读书的事 我 例, 推荐名 家名篇 ; 让学生现身说法 , 谈读书经验 , 品读书乐
趣。此外我还在班级组织故事会 、 朗诵会 、 竞赛 、 知识 演讲比
赛等 , 并且 指导学生制作读书卡片 , 要求每读一本书都要做
好摘录 , 学写读书心得 , 每月举办一次读书卡片展览 , 在班级
开辟发表园地 , 优秀的读书心得在墙报上发表。 久而久之 , 通
过精心培植和扶持 , 形成了班集体 良好的读书氛围。 2丰富读书内容。学 生有 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 . 教师要注
2 . 亲历社会 。 如果说学生亲近自然还只是停留在对生活 认识的物质和历史的层面 , 么社会应该是学生学习作为 、 那 学会做人 的重要课堂 。平时 , 我经常引导学生主动地深入社 会, 观察身边的人物 , 留心身边的事情 , 关注身边 出现的每一 点变化 , 有时还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 , 进行社会调查 。 如写 家乡 , 就领学生去走访调查 , 让学生亲手抚摸建筑物和古代 文物 , 亲耳聆听关于它们的传说和故事。让学生去 了解家乡 的风俗和特产 , 关注家乡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绚丽多姿的生 活, 形形色色 的人物 , 为学 生提供 了大量 的写作素材 , 在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
老师怕教,学生怕写,让作文教学曾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
其实,学生习作最大的困难就在于“难为无米之炊”。
要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两个字“积累”——积累生活,积累语言。
一、放飞生活,积累素材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到流个不停。
”写作离开了生活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在生活中拓宽学生的作文渠道,引出作文的“源头活水”。
1.尽情享受,丰富的校园生活是快乐的源泉学校是小学生情感生活丰富多彩的主阵地。
校园生活伴随孩子们成长:庄严的升旗仪式,激烈的跳绳比赛,热闹的跳蚤市场,精彩的文艺表演,校园里的一切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我还和学生一起饲养小乌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起放风筝,以活动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敏锐的想象力,以活动的趣味唤起学生表达的愿望。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灵感的火花就会迸发。
如写《记一次跳长绳比赛》时,有一位学生写道:“‘啪,啪,啪……’一根根长绳伴随着欢快的节奏飞快地旋转起来,在天空中画出了一道道弧线。
同学一个紧挨着一个,鱼贯而入,在长绳的中间穿越,像一只只小燕子那样轻盈、灵活……”不经意间,灵动的语言在学生的笔下流淌。
2.努力参与,别样的家庭生活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小学生除上学外,很多时间都在家庭度过的。
一个家庭就是一本小说,在这本小说里,每天都演绎着各自不同的故事:爸爸的关怀,妈妈的疼爱,弟弟的淘气,邻里间的趣情以及春日的郊游、夏夜的乘凉、中秋的赏月、除夕的团聚,所有这些绚丽多彩的生活,都是拨动学生心灵世界的心弦,都会为学生开拓无比广阔的观察空间。
当我们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去体验,去积累,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易放过,就有了《全家总动员》《学煎荷包蛋》《胆小如鼠的妈妈》《弟弟的“必杀技”》……3.亲近自然,广阔的天地是丰富的源泉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一个“大课堂”,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精彩的一幅画,动人的一首歌。
让课文成为作文训练的“源头活水”——小学中年级读写一体化教学体会点滴
古人云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朱{仁也说过 : 乍 读是 ( 进 内化) 是一种基础性的积累。 , 而 是 ( 写 出 外化) 是一种交流性的表达( , 拿叶圣陶的话 说, “ 读是 吸收 写是 , 倾吐 。 ) 没有 , 进 哪来的 9 出 可见 语文教学中读是基础 , 读可 以促进 写 , 反过来 , 写又能促 进 读, 读写关系十分密切。读写结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 统,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 读写结合仍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 提 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中年级读写一体化是以听、 读、 说、 写互载、 互为、 互动为主旋律 , 读写一体化 以 为核心构建的
作文的重要途径和 l l 练形式 , 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
桥梁作 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课文中的很多内容 , 从句
式表达、 段落构成、 抒情联想、 精彩描写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作
为练写的材料 , 他们或是修辞精彩生动 , 或是细节描写精细 , 或是段落结构清晰… ・ ・ 这样在写法上独特的文章 , 都可以作 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 , 灵活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仿写。 可以 仿其文 包括格言警句、 , 美词佳句和优秀段 落 ;仿其格 包括文章的格局、 , 思路 、 顺序等 ;仿其意 包 ,
写。在选择写作内容时 , 注意选择一些学生熟 悉而感兴趣的 内容 , 例如某项运动 、 明星、 动物 、 爱好等 , 可以提高学生 这样
写作的兴趣。
生利用图片 , 先口头进行描述 , 再让学生把句子写下来。 到了
五六年级在作业布 置中 , 以适当增加用单词造句这一 环 可
总之 , 的英语学 习习惯不会 自然生成 , 良好 而是经过有
让课 文成为作文训练的“ 源头活水”
引源头活水 浇习作之花——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小学 之
一
新 课 标 背 景 下 的作 文 教 学
福 建 泉 州 安 溪 实验 小 学 林 奕 美
新课 标 指 出 : 文 课程 应 致 力 于 语 小 学 生 语 文 素 养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因 为 . 文 素 养是 学 生学 好 其 他 课 程 的 语
“ 之 以鱼 . 如授 之 以 渔 ” 学 生 写 授 不 作举 一 反 三 . 以 致用 。 学 就如 鱼得 水
游 记 》 《 底 探 宝 》 习 作 , 大 激 发 、海 等 极 学 生 的 表 达 欲望 . 为学 生 提 供 创 新 的
机 会 通 过 阅读 感 知 形象 和记 忆 中 的 表 象 衔 接 起 来 进 行 沟 通 . “ 随 景 会 物 迁 . 以情 发 ” 辞 ( ) 想 作 文 。《 3幻 现代 汉 语 词 典 》
一
阅读 教 学 是写 作 教 学 的前 提 、 础 和 基 源泉 . 必须 树 立 教 阅读 是 为 教 写 作 服
务 的观 念
2超 越 文 本 . 写 结 合 . 读
对 幻 想 是 这 样 解 释 的 : 以 社 会 和 个 “
人 的 理 想 和愿 望 为 依据 . 还 没有 实 对
、
《 蒙孩子醒来 以后》学完《 枝 》 西 ; 荔 ,
根 据 课 文结 尾 作 者 言 犹未 尽 的话 “ 而 今 .荔 枝 依 旧 年 年 红 ” 安 排 学 生 续
写 .有 的学 生 写 道 : 子 欲 养 而 亲 不 “
的基 础 新 课 标 特别 强 调 “ 作 能 力 写 是 学 生语 文 素 养 的综 合 体 现 ” 可 翻
源头活水,读写结合
源头活水,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读写结合仍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
细细翻阅中年级语文课本所入选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深思熟虑、匠心独运,这无疑成为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
在中年级学生初学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原则,不空讲写作理论和技巧,而是巧妙利用课文这一“源头活水”,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写作信息,师生共同能动地、创造性地将作文训练寓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之中,适时适度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读写能力,使学生切实从精彩的“范文”中受益。
一、在佳段精彩处仿写著名作家矛盾说:“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
语文课本中人选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语言规范,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良好教材。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美”—文中写得最精彩的段落,并引导学生读懂“美”,抓住时机,进行仿写。
例如,教学《荷花》一文时,抓住了文中描写荷花的颜色,荷花的姿态,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仿写。
其中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一天,我发现从球茎里顽强地钻出几片绿色的叶子。
叶子很长,而表面平滑碧绿。
又过了几天,从水仙花碧绿的叶子丛中钻出一根根像茎一样的粗杆。
又过了几天,粗杆上长出了一个个花蕾,那花蕾饱胀得像马上要破裂似的。
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水仙花开了。
那雪白的花朵不时散发出阵阵芳香,洁白如玉,使它显得更加高雅。
水仙花有的开了三四片花瓣,有的全开了。
我数了数,全开的有六片花瓣。
雪白的花瓣中间还有几丝鹅黄色的花蕊,细细的,长长的,像艺术家专门为它雕的。
我出神地望着水仙花,仿佛进入了水仙花的世界,穿着洁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二、在情节简略处扩写一篇文章,由于写作的需要,有的情节写得比较简略。
仔细玩味就会发现,这些简单的情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扩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阅读教学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周立娅摘要: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也带来新的挑战。
新课程作文教学不是否定以往的教学经验,而是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更多体现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
以阅读教学沟通作文教学,在丰富的课内外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让学生在新课程作文教学中享受独特的写作感受,我手写我心。
这里,浅谈几点作文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阅读评议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尺度,它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
从作文教学的地位来看,一个词可以概括:举足轻重。
因为它是检验一个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标准,甚至是检验一个中国人母语把握能力的标准。
古人云文如其人,作文水平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标准。
从其作用上看,一般来说,作文教学有其近期作用和远期作用。
近期作用指要求学生能够按要求迅速写好一篇文章,以获取更高的分数,从而考上更好的大学,这可能是更多学生认为的写作文的唯一目的;远期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更好地记录和传承祖国的文化并积极地发扬光大。
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弄清楚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弄清楚其地位和作用,明确其重要性以后,才能更好地指导具体实践。
刚工作的头两年,我觉得上作文课老师最舒服,无非就是给学生题目或命题范围,稍微指导几句,然后就监督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但学生写好后,我就得忙上好几个星期了,两个班的作文本一本一本地认真批改,改错别字改病句,还要绞尽脑汁地写尾批。
最后精心挑出优秀习作讲评课上表扬一番,并读给学生听,接着再进行下一次的作文练习。
一学期下来也完成了规定的作文篇数,也让学生平时写写随笔,但忙忙碌碌后,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而我也觉得每次这样大的批改量着实累人,且讲评课上许多学生只瞧了眼评分或再耳语一番彼此的作文分数就将作文本搁一边去了,个别学生甚至连作文本也懒于翻动,只等待新的作文题。
长期下来,收效甚微。
前年任教高一,经过对新课程的相关培训及自己对新大纲的解读,我开始意识到,作文课再也不能那样上下去了。
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前作文教学中的得失,同时在作文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寻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开动创新思维去带动学生写作文。
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作文教学时的一些体会。
一、兴趣写作,张扬个性应试教育已逼得我们不关心甚至是模糊作文的意义功能,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教师追求应试效果,重技巧轻思维,忽视实际能力作文教学中的培养。
导致学生怕写作文,经常是提笔头脑空空,下笔废话连篇,空洞不堪,即使偶有可读之文也多是临摹别人的生活。
可作为语文老师,一味抱怨学生也于事无补,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起码是学生想写的东西才有可能写得好。
于是,我决定首先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真正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
必修一第一板块中有一篇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谈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问题。
我便把这个作为新高一学生重新认识作文的开始。
学完文章后,我要求每人给父母写封信,表达近期最想和他们交流的话。
学生们都以为是一般习作,只我一个人看而已,便自由发挥写了很多真心话。
而我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把他们写的信都一一送到了他们父母手中,家长们看了孩子真诚的话语也感触颇深,有很多都提笔写了回信悄悄放在孩子面前。
一来一往,有的两代人之间加强了沟通和理解,有的打破了父母武断专权的局面,有的让倔强的孩子愿意听母亲再唠叨几句……这样一来很多学生都表示,写作原来可以解决人与人之间难以面谈的交流,可以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作确实在生活中有用。
还有在任教必修一“月是故乡明”这个板块时,我让学生练习一篇关于乡土情结的文章,但一题下去学生写是写了,可文章千篇一律,多是无病呻吟地呼喊几句“我爱你啊,故乡”诸如此类地话语,抒情空洞乏味。
和几个学生交流写作感悟后我才知道,永恒的思乡主题对于这些不离父母的城市孩子来说是其实多么的遥远的感悟。
他们从来没有离乡的经历,又何来对故土的眷恋情结呢。
正如学生自己所说也许题为“我的电玩情结”“我的网络情结”他们会写得很好。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写作激情,从其阅读体验、生活体验出发,及时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
丰富多彩的作文题目,使得学生更有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作文的题目是他感兴趣的,他才会自觉地思考文章,自觉地写文章。
甚至可以放手多让学生自己拟题,学生作文反映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价值观念,题目能集中的体现这一思想,所以学生自己命题会让他们更有话要说。
不过让学生自拟文题也是有条件的,应该给学生命题的范围和正确的导向。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作文教学,应该是让学生自己的作文自己作主。
二、重视阅读,润泽文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下锅是写作的前提。
以前的作文教学,虽然我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要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只有积累了素材写出真情才能打动人心,但是学生在写作时俨然成了一口枯井。
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就能改变的。
我觉得要想学生作文中有东西可写,有感情可发,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
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写作注入源头活水。
教学中我尽可能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
学完《金岳霖先生》后,学生都很喜欢有意思的金先生,我便让学生去写自己印象深刻人,学写记人记事散文;读完《归去来兮辞》后,我布置学生去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并谈谈“我心中的陶渊明”;品完《离骚》后,学生有感而发,以丰富的想象,悲愤激昂的笔调在随笔中写下《屈原,假如你活在今天》。
学生们在大师们的美文中逐渐感受到了平凡与伟大、高尚与渺小,也在自己的习作中畅然与古今学者文人们热情对话。
仅靠语文课上的阅读来丰富学生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众所周知,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
比方说一个老是不读书、不写作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天一定会写出文辞精美的文章来,那是天方夜谭。
因此,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
读书不仅是读文字,读故事,更是在和作者对话,进而和自己对话,从这个角度讲,读书就是“读脑”,读别人的脑子,进而丰富砥砺自己的脑子。
而人一旦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作文的立意构思也就自然与众不同了。
并且一个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会在品味别人的语言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力,朱自清的朴实、毕淑敏的温润,会让人在咂摸的同时逐渐内化,由模仿而创造,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可以说,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必由之路。
一个读书多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会作文的人,但一个会作文的人一定是喜欢读书的人。
正因为这样,我总是喜欢在寒暑假初给学生开出书单,让他们与经典为伍,并在阅读的同时做一些札记,写一些感受,在和文本、作者、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作文。
三、玩中学写,悟中学作学生要提高写作,既要多读,又要多练,这对课务繁忙的高中生来说确实很难,那么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文学活动,积累素材,实践写作。
这些活动形式上的多样性让埋头苦读的学子玩中去学,学中去悟,悟中去写。
1、课前3分钟,作文更轻松。
在上语文课前利用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见闻、编故事、朗诵诗歌、背格言警句等。
长时间坚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相当快。
学生习作也日渐成效,能写的素材多了,引用的格言、警句、诗句丰富了,作文形式也不拘一格了。
2、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我在教学《雷雨》时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自导自演,将节选文断排演成话剧。
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各各跃跃欲试,人人兴致勃勃。
条件允许可以两个班互相观摩点评,在比较中进步。
通过表演,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切身体悟了人物内心世界。
还有的学生自己将原有剧本适当改编,加入新的台词与剧情,但又不违背于原著,使得表演更得心应手,表演后好评如潮。
这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开设文学欣赏课。
没有一位文学家的成功不是得益于大量课外阅读。
我在教学中有意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钱钟书的《围城》,乃至于卞之琳的诗《断章》都成了学生的赏析对象。
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已去找水的能力。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还得自己去寻觅。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找水”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进而使阅读写作渐入佳境,最终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
四、鼓励创作,议出好文我觉得新课程下有效的作文教学,教师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
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
一个人只有真正热爱生活,时刻关心生活,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留心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会对人生充满兴趣和激情,才会用心去观察生活。
当前的高中学生,大多思想积极,对人生抱有太多的憧憬,对未来有远大的梦想,教师要积极把握学生的这种心态,抓住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客观的态度,理解到人生的意义和作用,再结合他们的理想与信念,梦想与现实客观理性地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理性热爱生活,并充分利用他们的豪言壮语,豪情壮志,写出好文章。
作文教学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实际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
作文困难的学生哪怕只能写出几十个字,一两百个字,只要语句通顺,言之有物,也应给予鼓励。
只有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我常常鼓励文笔优美的学生用深沉的笔调,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写出有深度、有见地、有分量的文字,让其领略文词华美下隐藏的文学灵魂。
而不会写作文的同学,我鼓励他仿写,让他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
对这样的学生仿写也是收获,仿多了自然也悟出一些道理来。
几乎每个学生的文中我都会抓住亮点给予激励,尽管只是一个好词语,一句好句。
对较成功的作文,经本人允许我常作为范文宣读,或鼓励其投稿,让学生的作文变成铅字,让其不断从作文中找到成就感,培养学生长期创作的兴趣。
作文评改我也转变了观念,由讲评作文走向评议作文,体现学生在修改作文时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