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诗歌主旨

合集下载

现代诗歌的意象和主旨

现代诗歌的意象和主旨

现代诗歌的意象和主旨
现代诗歌的意象和主旨可以因诗人的风格、主题和创作背景而各异,但总体来说,现代诗歌在意象和主旨上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意象:
1. 抽象的形象:现代诗歌常常使用抽象的、多义的意象,带有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使读者得以自由解读。

2. 视觉和感官的描绘:现代诗歌注重通过生动的视觉和感官描写来表达情感,创造强烈的意象感受。

3. 内心世界的映射:现代诗歌常常将外在景象与内心感受相连接,通过意象表现出情感、思考和体验。

主旨:
1. 个人与社会:现代诗歌探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反映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焦虑、挣扎和探索。

2. 存在与虚无:现代诗歌关注存在本身的意义,探究生命、死亡、时间、空间等哲学性的问题。

3. 人性与情感:现代诗歌深刻揭示人性的多面性,表现情感的复杂性,关注爱、孤独、希望、绝望等情感。

总体来说,现代诗歌在意象和主旨上追求独特性、深度和多样性,试图通过抽象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思考。

1/ 1。

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

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

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李商隐诗歌《锦瑟》的创作主旨《锦瑟》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

李商隐,晚唐诗坛的创作主将,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歌成就直追盛唐大家,代表了晚唐诗歌创作的最高艺术水准。

李商隐的诗歌构思奇特,想象丰富,风格�丽,某些无题诗和爱情诗更是显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但其中的一些名篇却又写得异常隐晦迷离,让人难以揣摩其创作主旨。

因此,金代的诗歌评论家元好问曾经发出“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慨。

而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一诗就集中体现出其诗隐晦迷离的艺术特点,关于《锦瑟》一诗创作主旨的探究,几乎成为文坛的一个永恒话题。

一关于《锦瑟》创作主旨既往研究观点的几点商榷意见历代学者和评论家们对于李商隐《锦瑟》一诗的创作主旨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咏物说、悼亡说、自伤说、爱情说等几种观点。

虽然各种观点皆有自己的论证,但笔者总觉得不够全面和准确,都有一些可待商榷之处。

持咏物说者,仅凭诗名《锦瑟》和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就简单地推断为该诗乃咏物诗,显然比较武断。

根据全诗所表现出的充沛情感和迷离意境,这绝不是一首咏物诗所能解释的,因此咏物说显得非常苍白。

持悼亡说者,根据古人对断弦之说的理解(古代男子的妻子先夫君而去世,该男子即被称之为“断弦”),认为古瑟本为二十五根弦,而此诗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则表明作者写这首诗是悼念自己的亡妻王氏。

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该诗的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似与悼亡之说有所冲突。

既然李商隐如此深刻地爱着并怀念着自己的亡妻,为何会有“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感慨呢?显然难以自圆其说。

持爱情说者,以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出发,认为此诗是李商隐怀念昔日恋人所作。

但细品此诗,发现该诗绝非爱情诗所能简单定位的,此诗所发散出的深沉生命之思在颔联和颈联中有充分的体现。

关于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型的答题技巧

关于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型的答题技巧

关于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型的答题技巧关于思想感情类的诗歌鉴赏题如何解答?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步骤: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答题要领: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下面用两个例子来说明怎么使用上面所说的答题技巧: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

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

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赏析】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

诗歌的内容主旨

诗歌的内容主旨

二、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景、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的主旨或情感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情感?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具体分析?4、这首诗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换)?试比较诗歌中(或两首诗中)的不同感情?)二、相关类别(1)内容、感情涉及到人物形象类1、答题步骤第一步,塑造(体现)了一个XXX形象。

第二步,揭示(寄托、表现)了作者XXX思想感情(情感或情怀)。

2、答题模式本诗塑造了一位XXX的形象。

表现了(表达出)诗人XXX 的思想感情。

[例1]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这首诗主要塑造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分析】本诗塑造了一位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

(步骤一)表达了诗人那种希望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步骤二)(2)内容、感情涉及到景物形象类1、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用一两个双音节词)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答题模式本诗描绘了一幅XXX画面,营造了XXX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XXX情感。

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课件

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课件

拟人手法
总结词
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的特征或情感
详细描述
拟人手法将非人类的事物人格化,赋 予它们人类的特征、情感或行为。例 如,将“风”拟人化为有情感的“风 婆婆”。
05 诗歌鉴赏方法
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总结词
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 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反复吟诵,可以深入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特点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在吟诵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语 调、重音和停顿,以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4 诗歌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总结词
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概念或情 感
详细描述
象征手法利用具体的事物、景象 或情境,表达出抽象的概念、情 感或思想。例如,用“白鸽”象 征和平,用“玫瑰”象征爱情。
比喻手法
总结词
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以增强表 达效果
详细描述
比喻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 物相比较,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心如刀割”将心痛比喻为刀 割。
详细描述
诗歌的音韵美体现在语言的节奏、韵律和声调上。诗人通过精心安排的押韵、平仄和音节,使得诗歌 读起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这种音韵美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享受 到音乐般的愉悦感。
语言的形象美
总结词
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呈现出独特 的视觉效果和美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意境美是语言艺术的高级表现。诗人通过精准的用 词、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将 读者引入一个超越现实的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 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这种意境美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还让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8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4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48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

课时48理解概括思想内容——以意逆志,读懂悟透课堂讲义复习任务能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的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新高考Ⅰ《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诗句含意理解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

考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

②考查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只是考查是否读懂了诗歌,更在于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诗句,是否能从整体上把握并提炼出哲理。

这也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③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

新高考Ⅱ《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句含意理解全国甲《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主旨概括2020全国Ⅱ《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新高考Ⅱ《赠赵伯鱼(节选)》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主旨分析2019全国Ⅰ《题许道宁画》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诗句含意理解2018全国《野歌》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诗句含意Ⅰ请简要分析。

(6分)理解知识图要活动一精准理解诗句诗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解诗句到理解全篇正是读懂诗歌之道。

近几年,高考命题加大了对诗句的考查力度,不再像过去考查如何赏句,而是重在对诗句内容、观点乃至与全篇的关联的考查,而且由考查诗句的含意到考查诗句的观点,由理解一句到理解两句,考查越来越深入。

对此,考生应高度重视。

一、理解句子含意(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概括分析主旨(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概括分析主旨(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概括分析主旨(含答案)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诗〔唐〕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请分析概括这两首诗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三)李白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试分析诗歌的结构,并概括诗歌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钱征君少阳李白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请分析诗歌的主旨及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菊(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①篱边色,罗含②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③,升君白玉堂④。

[注释]①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②罗含:东晋人,也酷爱菊花。

③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21篇古诗注释主旨

21篇古诗注释主旨

2021届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古诗主旨汇总1.观沧海三国曹操(秋天)这首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以“观”字统领全篇,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得胜归来的壮志豪情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望岳唐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本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所写这首诗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以“望”为线索,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18年已考)这首诗作者抓住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晴天水光、雨天山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4.山居秋暝唐王维山水田园诗(苏轼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心情。

典故:王孙自可留5.蝶恋花宋柳永婉约派(春)这是一首怀人词,围绕“春愁”,巧妙地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丝融为一体。

上阕情景交融,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

下阕抒情,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全词之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伊”既是思念深爱的女子,也暗寓词人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

6.如梦令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暮春)本词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伤春惜花的细腻感情。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表明春天渐渐消逝,盛夏即将来临7.野望唐王绩弃官隐居(秋天傍晚)全诗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闲的气氛中流露出诗人的几分惆怅、孤独、抑郁心情。

中间两联写景,首尾抒情言事。

典故:采薇(采食野菜,后比喻隐居不仕。

)8.黄鹤楼唐崔颢(19年已考)这是一首满怀乡愁的诗作,围绕“愁”,表现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乡情怀。

(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

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
参考答案: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 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 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 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 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 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 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备考锦囊】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 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 个标题。
二、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要知人论世。分析作品思想感情时,要结 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 作的主要风格。 2、要结合时代特点。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一个时代的风貌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 都打上烙印。 3、要利用暗示信息。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 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 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
意象“梅”——幽静脱俗,清高孤傲,在文中象 征着隐者的理想情操和生活态度。 注释“金貂”“玉华”——可知这里借代“出仕 作官”,荣华富贵的生活。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 “话桑麻”——白描手法描绘隐居生活的内容。 联系诗人生平,“一生烟雨逢茅底” 指诗人一生坎坷,屡遭贬谪,对仕途官场厌恶反感。 题目为“梦寻梅”,尾句与之相呼 应的是梦醒后“不梦金貂侍玉华”,形成鲜明对比, 表达诗人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而不愿意 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志趣。
4.概括这首诗的主旨,不超过20个字。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初中语文诗歌主旨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诗歌主旨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诗歌主旨归纳总结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重点,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名篇名作,这些诗歌作品内容丰富,主题多样。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诗歌的主旨进行归纳总结。

一、描写自然景物的主旨许多初中课本中的诗歌作品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例如《江雪》这首古诗通过描写江面上的冰雪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的赞叹之情;《黄山四季》这首现代诗则通过描绘黄山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美丽。

这些诗歌作品传达了珍视自然、保护环境的主旨。

二、表达情感的主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诗歌作品以表达情感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来感受和理解丰富的情感。

比如,杨牧的《登高》表达了激情澎湃的壮志豪情;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抒发了对亲友的离别之情;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则表达了守土有责、坚决战斗的情感。

这些诗歌作品引领学生去感悟诗人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寄托思想哲理的主旨初中语文课本中还有一些诗歌作品寄托了深奥的思想哲理,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例如《登鹳雀楼》通过诗人对事物的思考和自省,表达了“人生在世,应该追求博大精深、超越个人的境界”这样的思想哲学;杜牧的《秋夕》以描绘中秋夜晚的景象为背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短暂,要把握当下”的人生哲理。

这些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对人生、爱情、友情等话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

四、抒发个人情感的主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诗歌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例如《静夜思》这首古诗通过描写作者在寂静的夜晚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亲情、乡情的主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愁思之情。

这些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细腻和真挚,激发了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的欲望。

通过对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诗歌主旨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哲理的艺术形式。

最新概括诗歌主旨备课讲稿

最新概括诗歌主旨备课讲稿

正确概括诗歌主旨方法初探古代诗人以诗言志,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就是我们要揣摩的诗歌的主旨,有的诗歌主旨表达得含蓄隐晦,有的诗歌则表达得直白张扬,掌握一定的概括诗歌主旨的方法至关重要,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地切入诗歌,把握主旨,完成鉴赏评价的目的。

一、借助诗题,理解主旨。

一首诗的题目,往往是这首诗的核心,或概括其主要内容,或暗示其感情基调,或表明其文体特点,可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及作者情感。

二、关注序注,体会主旨。

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

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诗人的遭遇,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帮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三、借助关键字,又称“句中眼”,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句中眼”指能使诗(词)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

关键字词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最能体现作品意境,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抓住了他们,就抓住了全篇。

四、借助关键句,又称“篇中眼”,揭示主旨。

“篇中眼”指全诗(词)中最为传神的关键性句子。

有时出现在诗词的中间,多出现在诗末,直接或间接点题。

词眼多为议论、直接抒情句。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等。

(注:“句中眼”和“篇中眼”在诗中称为“诗眼”)五、品评“意象”、领会诗歌主旨。

通过品评“意象”寓意,感知诗人情感。

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蕴涵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六、借助多种表现手法。

用典、化用名句、借景抒情、比喻说理、托物言志、对比、虚实相生、象征、借古讽今等,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怀。

诗歌鉴赏(常用主旨(思想感情)、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意境汇总)

诗歌鉴赏(常用主旨(思想感情)、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意境汇总)

诗歌鉴赏(高考常考题材)常用主旨(思想感情)、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意境汇总一、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主旨:1、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向往;2、隐居3、诗人内心的闲适、舒畅、悠闲、悠然自得等4、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凄凉、凄清、悲凉等5、抒发仕途失意,思归之情表达技巧: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对比、衬托、烘托、远近结合、用典、比喻、比兴、以小见大等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明快、飘逸、简练利落、明白晓畅、平淡淳朴、朴素自然、清婉秀丽等意境:营造一种舒适、闲适、恬静、宁谧、和谐、幽静等的氛围营造一种孤独、凄美、凄清、悲凉、凄凉等的氛围二、边塞诗(边塞军旅诗)主旨:1、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2、描绘美满生活、向往和平的3、征人思归、想念家乡的4、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5、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表达技巧:比喻、夸张、用典(化用)、通感(移觉)、双关、想象、联想、衬托(烘托)、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等语言风格:豪迈旷达、雄奇壮美、雄浑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刚健、刚劲等三、怀古诗(咏史怀古)主旨:1、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2、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表达技巧:借古讽今、借古喻今、触景生情、用典、对比、衬托、烘托、引用等语言风格:委婉含蓄、雄浑、雄奇、语言简洁、境界壮阔等意境:悲凉、苍凉、悲壮、凄凉等四、思乡诗(羁旅乡思诗)主旨:1、对家乡、亲人、友人的思念或留恋2、羁旅的伤感3、仕途失意、被贬他乡的羁旅伤感之情,内心的苦闷常见意象:酒、捣衣、双鲤、红豆、月、柳、大雁、长亭、马、燕子、鹧鸪、芭蕉、沙鸥、梧桐等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想象、联想、渲染、白描等五、咏物诗(咏物抒怀诗)主旨:1、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身的高洁、清高的气节2、厌倦官场、归隐田园,过自由自在的生活3、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4、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5、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常见意象:梅(坚韧、坚强、不屈不挠、纯洁、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兰(高洁、高贵)、竹(坚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尚、虚心)、菊(坚强、清高、淡泊、隐士)、松(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莲(爱情、高洁))、蝉(高洁)、蝶(悲欢、沉浮、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凤凰(高洁)等表达技巧:用典、对比、衬托、比喻、拟人、象征、双关、比兴、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侧面烘托等语言风格:委婉、含蓄、隽永等六、抒志咏怀诗主旨:1、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叹2、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慨叹3、渴望建功立业,精忠报国,施展抱负作者的心情:孤独、焦虑、苦闷感情基调:忧伤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化用)、象征、想象、联想、象征等语言风格:犀利、豪迈、高亢、雄浑刚健、雄浑愤慨、雄健高昂等意境:悲壮苍凉、境界壮阔、凄凉悲凉、沉郁中见豪放等七、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留恋)与写景诗有相似之处。

诗歌鉴赏主旨

诗歌鉴赏主旨

诗歌鉴赏——主旨[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类(一)忧国伤时考查点一:内容主旨“概括内容主旨型”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①郑燮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包大中丞,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

②郑燮,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号板桥。

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潍县县令。

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

(步骤一)“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

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

(步骤三)[例2](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答:[参考答案]这是一首渴望建功立业之作。

“花遮柳护”,“珠翠绕”,“笙歌作”,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等表达了对昔盛今衰的悲慨。

本诗表达了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一、“概括内容主旨型”解题技巧1.确定诗歌题材,如可确定它属于上面[学之窗]中第一组中的“咏史诗”“边塞诗”等,也可以确定它属于第二组中的“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等。

概括诗歌主旨

概括诗歌主旨

古代诗人以诗言志,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就是我们要揣摩的诗歌的主旨,有的诗歌主旨表达得含蓄隐晦,有的诗歌则表达得直白张扬,掌握一定的概括诗歌主旨的方法至关重要,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地切入诗歌,把握主旨,完成鉴赏评价的目的。

一、借助诗题,理解主旨。

一首诗的题目,往往是这首诗的核心,或概括其主要内容,或暗示其感情基调,或表明其文体特点,可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及作者情感。

二、关注序注,体会主旨。

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

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诗人的遭遇,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帮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三、借助关键字,又称“句中眼”,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句中眼”指能使诗(词)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

关键字词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最能体现作品意境,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抓住了他们,就抓住了全篇。

四、借助关键句,又称“篇中眼”,揭示主旨。

“篇中眼”指全诗(词)中最为传神的关键性句子。

有时出现在诗词的中间,多出现在诗末,直接或间接点题。

词眼多为议论、直接抒情句。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等。

(注:“句中眼”和“篇中眼”在诗中称为“诗眼”)五、品评“意象”、领会诗歌主旨。

通过品评“意象”寓意,感知诗人情感。

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蕴涵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六、借助多种表现手法。

用典、化用名句、借景抒情、比喻说理、托物言志、对比、虚实相生、象征、借古讽今等,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怀。

古代诗歌五首主旨

古代诗歌五首主旨

古代诗歌五首主旨古代诗歌五首主旨1. 《静夜思》——感叹时光的流转与生活的虚幻•作者:李白•主旨: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场景,表达人类对时光的感慨和生活的虚幻感。

作者在静谧的夜晚,借助与月亮的对话,反思自己的人生和所面临的变化。

2. 《登鹳雀楼》——抒发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作者:王之涣•主旨:描绘了作者站在高楼之上,俯瞰美景和远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追求卓越的志向。

3. 《江雪》——抒情描写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作者:柳宗元•主旨:通过描绘江雪下雪的壮丽景象,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情感结合,表达了对逆境中坚持和自我陶醉的追求。

4. 《花非花》——儿女情长与生命无常的对比•作者:李清照•主旨:通过抒发对旧时美好回忆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情流转的感慨,展示了人们对爱与时光的珍视。

5. 《江南春》——描绘大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欢乐•作者:杨万里•主旨:通过极富生动力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观赏,以及对人生欢乐和享受的向往。

以上是五首古代诗歌的主旨简要介绍。

每首诗歌都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通过对自然、人生和时光的描绘,传达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深刻体验。

这些古代诗歌在语言和意境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耐人寻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1. 《静夜思》——感叹时光的流转与生活的虚幻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场景,表达了人类对时光的感慨和生活的虚幻感。

夜晚,特别是寂静的夜晚,让人更容易反思自己的人生和所面临的变化。

李白通过与月亮的对话,抒发了他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活虚幻性的思考。

这首诗歌给人一种宁静和遥远的感觉,让读者深陷其中,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所追求的价值。

2. 《登鹳雀楼》——抒发壮志豪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作者站在高楼之上,俯瞰美景和远方,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卓越的追求。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河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追求卓越的意愿。

王之涣的诗歌给人一种宏大和激情的感觉,激发了读者内心的壮志和对未来的期许。

中讲义.诗歌主旨篇五课时

中讲义.诗歌主旨篇五课时

ABCD
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创造独特的意象。
遵循诗歌规范
在创作诗歌时,要遵循一定的诗歌规范,如韵律、节奏 、行数等,使诗歌更具艺术性。
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
学生作品展示
挑选部分学生的诗歌作品进行展 示,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和交流。
点评与建议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建议, 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改 进的建议。
诗歌的语言具有独特的特点,如修辞、节奏、韵律等,通过探 究这些语言特点,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将以上分析综合起来,全面理解诗歌的主旨,并能够把握诗人 的情感和思想。
创作诗歌的技巧与建议
注重语言锤炼
好的诗歌需要精炼的语言,要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力求言简意赅。
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要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和思考。
哲理诗主旨的表现手法
01
象征与暗示
哲理诗常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意象来表达抽
象的道理或观念。
03
反讽与对比
通过反讽、对比等修辞手法,突 出事物的矛盾和冲突,引发读者 对生命、社会、自然的思考。
02
寓言与比喻
通过寓言或比喻的方式,将深奥 的哲学思想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
事或形象。
04
意识流与内心独白
抒情诗的形式通常比较自由,不受严格的 韵律或格律限制,可以根据诗人的个人喜 好和情感需要进行创作。
抒情诗的主旨类型
爱情主题
抒情诗中常见的主题之一是爱 情,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爱人 的思念、赞美或伤感等情感。
自然主题
抒情诗也可以表达诗人对自然 界的感受和思考,如对山水、 花鸟、季节等的描绘和感悟。

概括《观沧海》内容主旨

概括《观沧海》内容主旨

概括《观沧海》内容主旨
《观沧海》是一首由骆宾王创作的唐代诗歌,它以观察大海为主题,表达了人生短暂、万物变幻以及人对自然的思考和反思。

诗中以壮丽的自然景观——辽阔的大海作为背景,通过观察大海的浩渺、无垠和不可掌控的特点,让作者感慨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伟大。

作品开篇即指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短暂、转瞬即逝的概念。

诗中进一步介绍了大海的宏大和恢弘,描述了海水"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人",强调了人与自然相比微小的存在。

作者通过观察大自然的气势,引发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认识到人类的生命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瞬间,而自然界的伟力是无法企及的。

整首诗通过描绘大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性的深思和对自然的敬畏。

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叹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并启发读者珍惜时光、敬畏自然、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艾青诗选晨歌主旨

艾青诗选晨歌主旨

艾青诗选晨歌主旨
摘要:
1.艾青诗选晨歌概述
2.晨歌的主旨
3.晨歌的艺术特点
4.晨歌的价值观和启示
正文:
艾青诗选晨歌概述
《艾青诗选晨歌》是当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部诗歌选集,其中收录了诗人多年来创作的诗歌精品。

晨歌作为这部诗选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晨歌的主旨
晨歌是艾青诗选中的一首诗歌,其主旨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人通过描绘早晨的美好景象,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晨歌的艺术特点
晨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首先,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描绘,使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其次,诗人采用了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的语言,使诗歌具有了音乐的美感。

最后,诗人在诗歌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晨歌的价值观和启示
晨歌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启示作用。

首先,晨歌启示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的美好时光。

其次,晨歌告诉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晨歌提醒我们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总之,《艾青诗选晨歌》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诗歌作品,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品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概括诗歌主旨方法初探古代诗人以诗言志,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就是我们要揣摩的诗歌的主旨,有的诗歌主旨表达得含蓄隐晦,有的诗歌则表达得直白张扬,掌握一定的概括诗歌主旨的方法至关重要,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地切入诗歌,把握主旨,完成鉴赏评价的目的。

一、借助诗题,理解主旨。

一首诗的题目,往往是这首诗的核心,或概括其主要内容,或暗示其感情基调,或表明其文体特点,可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及作者情感。

二、关注序注,体会主旨。

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

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诗人的遭遇,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帮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三、借助关键字,又称“句中眼”,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句中眼”指能使诗(词)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

关键字词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最能体现作品意境,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抓住了他们,就抓住了全篇。

四、借助关键句,又称“篇中眼”,揭示主旨。

“篇中眼”指全诗(词)中最为传神的关键性句子。

有时出现在诗词的中间,多出现在诗末,直接或间接点题。

词眼多为议论、直接抒情句。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等。

(注:“句中眼”和“篇中眼”在诗中称为“诗眼”)五、品评“意象”、领会诗歌主旨。

通过品评“意象”寓意,感知诗人情感。

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蕴涵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六、借助多种表现手法。

用典、化用名句、借景抒情、比喻说理、托物言志、对比、虚实相生、象征、借古讽今等,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怀。

如用典,诗人所用的典故、化用的名句在内容上大多与自己的处境有关,所以,用典是为了影射现实,抒发自己的情怀和寄托某种愿望;比喻说理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形象。

七、“知人论世”、以把握作品主旨。

知人,就是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生平、个性品格、思想、创作风格。

论世,就是在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时代风貌的基础上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因此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因为大时代、大背景是相通的。

八、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以揣摩主旨。

不同题材的古诗,评价其思想内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古诗大致上有五大题材:1、写景诗:揣摩诗人于山水景物之中寄托何种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抓景物的物象特点,分析意境,可以探知诗人蕴藏其中的情感。

“见景生情”,写景往往为后一两句的直抒胸臆打下基础,从直接抒情句也可概括诗歌主旨。

2、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此类诗经常使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揣摩诗人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挖掘人们所赋予物象的内在品格和精神。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不谄媚世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3、边塞诗: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其主旨或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风光;或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或表现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或表达边关将士对月思乡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或反映沙场征战的艰辛悲壮、连年征战的残酷、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往往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其风格豪迈旷达、慷慨雄壮。

但不同时代,边塞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盛唐基调是豪迈爽朗、勇敢、一往无前。

诗中充满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晚唐安史之乱使唐由胜转衰,虽然边塞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多了悲壮惋伤的成分。

如《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宋代外临强敌、内政颓靡,南宋沦亡半壁江山,诗坛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报国无门、收复中原无望的愤懑和征士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怀古咏史诗:此类诗以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的事迹为题材,或怀古伤情,对历史事件抒发思古之幽情(如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感慨朝代兴亡盛衰之情);或怀古论事,对历史兴亡作出思考、对历史事件作出评论,如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

”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而王安石《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或怀古讽今,借古讽喻当时社会现实(如讽刺当政者的荒淫奢侈)。

5、即事咏怀(感怀、抒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由有感而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即为抒怀。

内容包括怀乡思亲、离别送友、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其中“事”与“怀”应紧密结合、自然熨帖。

九、多种手法综合运用,方能正确概括主旨。

希望以上八种方法能为同学在鉴赏诗歌、概括主旨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掌握了以上基本的方法后,还应经过一定的练习和感悟,才能切实地得到提高。

综合练习:梦寻梅方岳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逢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释: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要想正确把握此诗主旨,要综合运用几种方法:1、借助意象、注释、表现手法:意象“梅”——幽静脱俗,清高孤傲,在文中象征着隐者的理想情操和生活态度。

注释“金貂”“玉华”——可知这里借代“出仕作官”,荣华富贵的生活。

手法“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白描手法描绘隐居生活的内容。

2、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生平,“一生烟雨逢茅底”指诗人一生坎坷,屡遭贬谪,对仕途官场厌恶反感。

3、借助题目:题目为“梦寻梅”,尾句与之相呼应的是梦醒后“不梦金貂侍玉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诗人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而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志趣诗歌内容主旨的把握不仅关涉内容鉴赏,还关涉手法技巧的鉴赏和语言的鉴赏,因为诗歌的形式(手法技巧和语言)归根结底还是为内容服务的。

因此,读懂诗歌,迅速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对于诗歌鉴赏至关重要。

怎样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呢?下文以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为范本,提供了探秘诗歌主旨的七大路径,文后附有演练题,可供大家参考。

1 文贵有眼,诗眼先行诗眼是指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

诗人写诗,逐字逐句推敲吟哦,我们读诗评诗若轻易放过,就不能领悟诗家的妙处。

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往往是诗眼所在;从表达上看,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能更多更直接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透过诗眼,我们能快速准确捕捉到诗人心理的脉动、情绪的色彩和思想的痕迹。

如2008年全国卷Ⅰ:《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最羡渔竿客”是本诗的诗眼。

“渔竿客”即隐居者,由此可以推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2 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形象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必须借助新鲜而独特的意象。

由于意象在诗歌中被反复使用,因而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具有比较固定的文化含义。

通过文字来识别诗歌的意象,经由意象来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内容鉴赏的必由之路。

如2008年福建卷: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最常见的古诗意象有月、松、梅、菊、柳、荷、燕、雁、蝉、丁香、梧桐、浮云、杜鹃、鹧鸪等。

研究每一个意象蕴含的特定文化意义,结合教材中典范诗句,谙熟于心,这样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命题有意,注引宜鉴为了帮助考生初步读懂诗歌的大意,命题者一般会对作家的朝代、籍贯、身份、官职、主要行事、观点或主张作言简意赅的介绍,或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目的等作简要的交代,或对生僻的词语、典故作必要的解释。

有些古诗在正文之前还有一小段引子,这是作者用来交代写作内容、缘由的文字。

这些注释和引子,不仅是理解诗歌意思的重要凭借,更是我们推知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心理背景的重要抓手。

命题者为考生有意设置的阅读鉴赏的桥梁,需要我们自觉登陟,借助这些桥梁,我们就能快速地到达把握诗歌主旨的彼岸。

如2008年安徽卷: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注释②告诉我们作者的朝代、籍贯、主张、一生主要行事及结局。

特别是注释中“以忠义自任”、“率军抗元”、“绝食而死”等几个关键词暗示我们,诗歌表达了作者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

通过诗中的“留砥柱”、“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孤臣”、“末世”等关键词,作品还表现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能够力挽狂澜、夺取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4 品读玩味,读懂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诗歌的标题也是探明诗歌内容主旨的窗口。

诗歌的标题不仅可以交代写作的对象、内容和题材的时令特征,还可以点明作品的感情基调,明示作品的分类和体裁。

仔细玩味标题,便能初步探明诗人的思想感情脉络,进而比较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如2008年湖南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的标题不仅交待了写作的缘由,点明了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交待了诗歌的类型——怀人送别诗;再结合诗眼“愁”字,我们可以把握本诗的主旨即抒发怀人之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