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诗歌主旨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之把握诗歌主旨的路径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之把握诗歌主旨的路径

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之把握诗歌主旨的路径新高考新教法2009-04-24 1416潘峰编者语诗歌内容主旨的把握不仅关涉内容鉴赏,还关涉手法技巧的鉴赏和语言的鉴赏,因为诗歌的形式(手法技巧和语言)归根结底还是为内容服务的。

因此,读懂诗歌,迅速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对于诗歌鉴赏至关重要。

怎样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呢?下文以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为范本,提供了探秘诗歌主旨的七大路径,文后附有演练题,可供大家参考。

1 文贵有眼,诗眼先行诗眼是指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

诗人写诗,逐字逐句推敲吟哦,我们读诗评诗若轻易放过,就不能领悟诗家的妙处。

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往往是诗眼所在;从表达上看,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能更多更直接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透过诗眼,我们能快速准确捕捉到诗人心理的脉动、情绪的色彩和思想的痕迹。

如2008年全国卷Ⅰ《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最羡渔竿客”是本诗的诗眼。

“渔竿客”即隐居者,由此可以推知,这首诗表达了的隐逸之情。

2 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形象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必须借助新鲜而独特的意象。

由于意象在诗歌中被反复使用,因而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具有比较固定的文化含义。

通过文字来识别诗歌的意象,经由意象来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内容鉴赏的必由之路。

如2008年福建卷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最常见的古诗意象有月、松、梅、菊、柳、荷、燕、雁、蝉、丁香、梧桐、浮云、杜鹃、鹧鸪等。

有效读懂诗歌-分解复习过程

有效读懂诗歌-分解复习过程

8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文言文(词语、 语序、省略)
茅茨:茅草屋 带:环绕 生:升起 怜:喜欢 期:约定
翻译:泉壑带(萦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注释的内容有:
• (1)提供写作的背景,暗示主旨感情; • (2)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情感、写作风格; • (3)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 • (4)注解典故; • (5)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
• 下面我们就在考场上考生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 快速读懂诗歌作一指导。
有效读懂诗歌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5
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理解重要词语!
• 例如:以“月亮”表达思乡之意,以“丁香” 表达愁思或情结,以“鸿雁”表达羁旅伤感和 思乡怀亲之情,以“杜鹃”表达哀怨、思归之 意和凄凉哀伤的情感,以“寒蝉”表达悲切、 伤感等。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其 中很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破解诗歌所蕴含的 情感与意义。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如何读懂诗歌+++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专题复习

如何读懂诗歌+++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专题复习

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 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 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 分析。 【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 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 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பைடு நூலகம்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
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练中悟3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起,破题,写景。 ——承,接上句,写景。 ——转,由写景转入议论。
——合,收束全篇,显志。
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
二、知作者
其—人颂—,其可作诗乎者,?读定其诗书,风不知
——孟子
二读作者: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 北朝战乱尚武精神
• 南朝安定男女情思
•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积累历史知识
二读作者: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 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过南楼。

诗歌鉴赏: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教案(——诗歌欣赏与理解

诗歌鉴赏: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教案(——诗歌欣赏与理解

诗歌鉴赏一直是语文学习中比较有难度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去完成这项任务。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诗歌欣赏与理解,特别编写了这份复习计划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复习目标1、掌握基本的诗歌欣赏方法和技巧;2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和理解能力;3、能够独立欣赏和理解一些经典诗歌,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二、复习内容1、诗歌欣赏方法和技巧;2、经典诗歌的鉴赏和理解;3、诗歌的文学特色及其表现手法等。

三、复习计划1、诗歌欣赏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和训练。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的把握。

要通过诗歌的字面意思,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理解诗人所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要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领会其中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

(3)诗歌的比喻和排比的理解。

要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排比,领会其中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2、经典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赋得古原草送别》。

通过这首诗歌所描绘的草原自然景观和至情至意的辞别,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表现技法和诗人情感表达。

(2)《登高》。

通过这首诗歌所表现的崇高精神和情感自由,了解唐代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其表现手法。

(3)《兵车行》。

通过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战争场面和人民生活的描绘,了解南宋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3、诗歌的文学特色及其表现手法的了解和掌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唐诗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唐代诗歌以唱和、变化为首要特点,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发展。

(2)宋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宋代诗歌强调情感的表现和生活的写实性,表现出其丰富的文学特色和表现手法。

四、复习方法1、多看、多读、多背经典诗歌,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所含的情感和意义。

2、多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改变和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能力。

3、多借助于图书馆和互联网等各种资源,汲取更多的诗歌知识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内容概括题教案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内容概括题教案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内容概括题(教案)一、内容概括题基本特点1.考查重点: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与把握2.考查角度:思想情感、形象特点、作用(原因)分析3.提问方式①诗词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②诗词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场景/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③诗词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诗词中某人(某物)具有什么特征?请简要分析。

④诗词中描写的……有什么作用?诗词中某句诗有什么作用?诗词中为什么写……?4.答题格式①问情感:情境、原因+情感+分析②问意境:特点+画面+情感③问人物、事物:特征+例证+情感④问作用:内容(形象、意境、情感、主旨、基调)+结构(总领、铺垫、承启、照应、总束)二、现场判分典型例题1:2012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考生答案1:邹明府曾经是西畿县县令,三年时间连马都养不肥,又欠了很多债,现在辞官回家,只带着一车书,衣衫单薄。

参考答案:清正廉洁。

到西畿县三年,自己的坐骑都没有长出肥膘,说明邹明府勤于政务,生活节俭;身为县令却债台高筑,只能用佩剑来抵债,说明为官期间没有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卸任之后随身带走的只有书,说明为官期间两袖清风。

在灵州单薄的衣服抵挡不住寒风,也说明他简朴清廉。

我来判分:0分判分依据:答题内容不符合题干要求,只描述相关内容,既没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又不作分析。

考生答案2:清正廉洁,勤奋节俭。

我来判分:2分判分依据:只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没按题干要求结合诗句作分析。

典型例题2:2014广东卷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赏析】词中“春江”“残照”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断送扁舟过”可见行人已远行;“愁云”“恨”可看出词人送别时的愁情别恨,最后一句“怪人催去早”,可以看出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备也。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计划教案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计划教案

诗歌鉴赏复习计划诗歌鉴赏一向是学生最头疼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我们距离古人的时代已经久远,很难理解古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的独特感受,不了解古人漂泊的感伤,更不明白诗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冲突和多重人格。

即使读懂了一首诗,也很难用非常地道的语言将其准确地表现出来。

这就是诗歌鉴赏的两大困境:感情和表述。

因此,要想在一轮复习中有真正的提高,一定要从理解能力入手。

理解离不开翻译,翻译的过程就是疏通文意的过程,因此你要将每首诗大致翻译,疏通诗意,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大家在理解诗歌的同时须加大积累量:只有读多了,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常见词语、常见句式才有可能被掌握。

因此,你,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都要将其熟读甚至背诵,每首诗歌至少要读10遍左右,这样才可能对诗歌有一个印象式的理解。

拿到一首诗,要先读:读对字音,读顺停顿,初步理解诗歌每一句话的意思。

读顺之后,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诗歌讲了一件什么事,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

然后就是深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诗歌中的意象有无比喻或是象征的含义,某个字是否用的准确传神等等。

之后根据资料和提示,纠正错误或是深入理解,打开思路,增加积累。

最后再思考题目,重点是审题,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探讨答题规范。

用心学习,将本诗深深地印于脑海之中。

其实大家的欠缺还是翻译和疏通文意。

意思不明白,诗歌的主旨自然无从谈起,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将每一首诗的翻译写在资料的空白处,这样更有助于提高训练的效率。

切记,做好。

通过解读高考大纲,依照历年真题分析每年的考点,可得出备考得把握的四个方面内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主题。

诗歌的感情是最难的,要当做难点突破;诗歌的形象次难,要将其摆在第二位。

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相对简单,或者是有固定的程式。

复习方法有五个环节:1、理解翻译每一道诗歌题。

〔理解〕2、研究每一道题的问法和答案。

3、总结每一道题的答题的规范。

4、熟读背诵每一道诗歌题。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基本过程及步骤的复习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基本过程及步骤的复习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基本过程及步骤的复习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基本过程及步骤的复习一、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是E。

二、考查方式诗歌鉴赏采用主观题的方式,选择古代诗歌作为考查内容。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由此可知,诗歌鉴赏的命题应该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诗歌题目的设置,一般会涉及以下方面:①在重点字词上设置考点,要求能够读懂关键的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

②在理解形象(意象)上设置考点,要求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③在理解意境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④在体会风格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

⑤在表达技巧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了解典故的含义。

⑥在内容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应考方略解答诗歌试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鉴赏古诗大致要经过的阶段: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

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

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诗歌鉴赏备考复习的步骤

诗歌鉴赏备考复习的步骤

诗歌鉴赏备考复习的步骤作者:罗洁芳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45期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诗歌鉴赏必须要训练学生按照这三个步骤走,鉴赏诗歌要读懂,要关注试题里面的这些信息:一、题目: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2015年高考广东卷古诗阅读是查慎行的《早过大通驿》,关注题目,结合注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有用信息,作者在早上乘船路过大通驿,可能会在此地的所见所感。

这年的考题刚好考察了题目中“过”字的理解。

2015高考全国Ⅰ卷古诗阅读是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关注“发”、“赴”“留别”几个字交代了作者离开在临洮(在今甘肃)即将赴更远的北庭,离别所作。

“留别”离别是给友人留下东西,暗示可能是离别诗,“临洮”、“北亭”这些边疆地方也暗示可能是边塞诗。

2017高考全国Ⅰ卷古诗阅读是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阅” 字交代当时他主持礼部考试,既然是考试,我们就能想到的是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的场面,进士的选拔考试能联想到他们在考场中英才济济,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感情色彩基本可以断定。

二、作者:明确风格了解时代关注诗人的生平、写作该诗时的际遇,对于准确理解大意和评价诗歌是很重要的。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的古诗阅读《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作者岑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在中学学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这首就需要结合作者岑参曾两次从军边塞的经历。

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的古诗阅读《金陵望汉江》,作者是盛唐诗人李白,我们中小学学习过的作品里面,我们知道李白的作品都是对盛唐繁华的歌颂,对开元盛世的自豪。

刚好,这篇诗歌的主旨就在于此。

三、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注释中经常都是给出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有些作者是我们没有学习过的,不知道他的年代也不知道他的作品风格。

这时候注释往往会给出作者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对作品背景的理解。

有时句子中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注释也会给出解释。

诗歌鉴赏复习的两条主线和三个环节

诗歌鉴赏复习的两条主线和三个环节

诗歌鉴赏复习的两条主线和三个环节诗歌鉴赏是高考备考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如何构建复习的框架,如何落实每一个细小的考点,让备考落到实处,富有成效呢?我认为“贯串两条主线,抓住三个环节”的做法有比较好的效果。

所谓“贯串两条主线”是指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以考点为一条主线,以五大类诗歌、词、曲为另一条主线。

所谓“抓住三个环节”是指在指导复习过程中着重落实“品读诗歌”“审清题意”和“规范做题”三个环节。

而上述“两条主线”就贯穿在“三个环节”的复习备考过程中。

第一个环节:品读诗歌。

这是诗歌鉴赏的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读懂了诗歌,才能进一步鉴赏评价,也才能最终落实在纸笔考试中。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品读诗歌呢?第一步,抓规律,指导分类品读。

写景诗:诗人是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来表达感情的。

根据这一规律,指导学生掌握写景诗的品读鉴赏方法也是由分析意象入手,进一步体会意境,最终把握诗人的感情。

最主要的手法是借景抒情。

分析景与情的关系是品读的重点。

咏物诗:托物言志或以物喻人是咏物诗的主要特点。

指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首先把握物的特点,然后抓住物的象征意义,最终领会诗歌的主旨。

咏史诗:或是借古讽今,或是寄托身世感慨,或是对历史史实进行议论点评。

指导学生根据这些特点规律,首先抓住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等),然后结合诗人所处时代、诗人身世进行分析,最终把握诗歌主旨。

咏怀诗:即事抒怀是这类诗歌的特点,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事并由此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边塞诗:多描写边地奇异的风光,表现战争的残酷、戍边将士的思乡爱国、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等主题。

让学生掌握这些主题特点,有助于他们读懂诗歌。

另外关注唐朝和宋朝边塞诗的区别,可以在选择读诗材料时兼顾两者。

词和曲的阅读:结合词和曲的特点(如词牌曲牌,先叙事写景后议论抒情,词用语比较典雅,曲用语比较通俗口语化,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等)选用少量典型的作品进行阅读指导。

第二步,抓过程,指导具体品读。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教学设计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教学设计

“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教学设计走进诗人的心灵“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概括主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找到快速解读诗歌的钥匙;2. 学习怎样体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能准确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教学内容:一、由测试情况和考点导入本堂课教学内容1. “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评价和准确表述的基础。

2. 怎样才算读懂?①理解诗句内容: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能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化为散文。

②领会思想感情: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要注意准确表述,要学会概括出诗歌的主旨)二、方法指引:怎样才能读懂(一)测试讲评:【题例分析(一)】阅读下面的元代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中吕】山坡羊?叹世陈草庵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⑴如何理解“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3分)⑵赏析“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的手法。

(4分)答:⑴表面是指上文的鸡叫、鸦噪,(1分)实际是暗指人们为追逐功名而趋之若鹜、竞奔不已的丑态。

(2分)⑵“今日少年明日老”,以夸张手法,极写人生易老。

(1分)“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将青山的美好与人的憔悴,大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分析1分)形成鲜明对比(手法1分),劝喻人们不要为了功名而辜负青春,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情感1分)【研讨交流重点】1.分析失分答案,明确存在问题.※思考:以下的情感概括是否正确?①“闹”指“吵闹”,写晨鸡和昏鸦都不去世间吵闹,暗示作者不同流合污,对世事的感慨与无奈。

②诗人一路在长安道求取功名,渴望能建功立业,但不受到重用,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对全诗的内容情感理解错误,或对意象分析不够准确,或对关键语句断章取义。

※思考:以下的情感概括是否到位?③“闹”指“吵闹”,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晨鸡鸣叫、昏鸦争吵的热闹情景。

初中语文诗歌主旨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诗歌主旨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诗歌主旨归纳总结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重点,通过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名篇名作,这些诗歌作品内容丰富,主题多样。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诗歌的主旨进行归纳总结。

一、描写自然景物的主旨许多初中课本中的诗歌作品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例如《江雪》这首古诗通过描写江面上的冰雪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的赞叹之情;《黄山四季》这首现代诗则通过描绘黄山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美丽。

这些诗歌作品传达了珍视自然、保护环境的主旨。

二、表达情感的主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诗歌作品以表达情感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来感受和理解丰富的情感。

比如,杨牧的《登高》表达了激情澎湃的壮志豪情;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抒发了对亲友的离别之情;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则表达了守土有责、坚决战斗的情感。

这些诗歌作品引领学生去感悟诗人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寄托思想哲理的主旨初中语文课本中还有一些诗歌作品寄托了深奥的思想哲理,帮助学生进行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例如《登鹳雀楼》通过诗人对事物的思考和自省,表达了“人生在世,应该追求博大精深、超越个人的境界”这样的思想哲学;杜牧的《秋夕》以描绘中秋夜晚的景象为背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短暂,要把握当下”的人生哲理。

这些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对人生、爱情、友情等话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

四、抒发个人情感的主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诗歌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例如《静夜思》这首古诗通过描写作者在寂静的夜晚中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亲情、乡情的主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愁思之情。

这些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细腻和真挚,激发了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的欲望。

通过对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诗歌主旨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哲理的艺术形式。

概括诗歌每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诗歌每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诗歌每段主要内容的方法一、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认真的读,读懂每个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见课本语文园地八。

二、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写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三、综合归纳法,如写事的文章。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桥》一文:时间是下着大雨的黎明,地点是木桥前,人物是老支书,事件是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下着大雨的黎明,在木桥前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的事。

四、抓重点词句(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

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点归纳法。

有时一篇文章,其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

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诗歌鉴赏学案复习进程

诗歌鉴赏学案复习进程

诗歌鉴赏学案诗歌鉴赏学案考试内容:2018年北京高考说明: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

3、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

4、基于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5、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经典的理解、感悟和评价考察角度、题型:详见语文专题复习“ 63” P200备考策略:1、熟悉了解相关考点。

2、做好诗歌鉴赏知识储备,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体系。

3、利用各主要城区模拟题、高考试题,特别是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训练解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

4、重点培养多个诗歌作品的比较和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知识储备一、诗歌中常见的意象1.意象:“意象”是指在诗人头脑中所形成的,由客观物象与主观情趣有机融合而成的心理表象。

诗歌中的意象,指的是诗歌所描绘的构成诗歌内容图景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物象。

意境是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意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主要取决于读者的主观感受、联想和想象等。

2.诗词常见意象植物类意象:菊花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梅花清高坚忍、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

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

三国时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①由于“莲”与“怜”音同,可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②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竹子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如苏轼《绿竹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杨柳①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杨柳便成为离愁别绪的象征。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复习过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复习过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复习过程李静文短歌行曹操●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诗的特点,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政治家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宏愿壮志。

●重点、难点1.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2.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3.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在这一课时,让学生诵读这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鉴赏《短歌行》。

●教学步骤一、知人入诗,了解背景1.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

“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由于他爱好音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

他现存的二十几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

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

曹操又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

鲁迅先生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诗歌主旨正确概括诗歌主旨方法初探古代诗人以诗言志,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就是我们要揣摩的诗歌的主旨,有的诗歌主旨表达得含蓄隐晦,有的诗歌则表达得直白张扬,掌握一定的概括诗歌主旨的方法至关重要,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地切入诗歌,把握主旨,完成鉴赏评价的目的。

一、借助诗题,理解主旨。

一首诗的题目,往往是这首诗的核心,或概括其主要内容,或暗示其感情基调,或表明其文体特点,可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及作者情感。

二、关注序注,体会主旨。

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

它们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诗人的遭遇,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帮助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三、借助关键字,又称“句中眼”,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句中眼”指能使诗(词)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

关键字词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最能体现作品意境,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抓住了他们,就抓住了全篇。

四、借助关键句,又称“篇中眼”,揭示主旨。

“篇中眼”指全诗(词)中最为传神的关键性句子。

有时出现在诗词的中间,多出现在诗末,直接或间接点题。

词眼多为议论、直接抒情句。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等。

(注:“句中眼”和“篇中眼”在诗中称为“诗眼”)五、品评“意象”、领会诗歌主旨。

通过品评“意象”寓意,感知诗人情感。

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古诗中常见意象所蕴涵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六、借助多种表现手法。

用典、化用名句、借景抒情、比喻说理、托物言志、对比、虚实相生、象征、借古讽今等,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怀。

如用典,诗人所用的典故、化用的名句在内容上大多与自己的处境有关,所以,用典是为了影射现实,抒发自己的情怀和寄托某种愿望;比喻说理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形象。

七、“知人论世”、以把握作品主旨。

知人,就是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生平、个性品格、思想、创作风格。

论世,就是在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时代风貌的基础上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因此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因为大时代、大背景是相通的。

八、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以揣摩主旨。

不同题材的古诗,评价其思想内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古诗大致上有五大题材:1、写景诗:揣摩诗人于山水景物之中寄托何种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抓景物的物象特点,分析意境,可以探知诗人蕴藏其中的情感。

“见景生情”,写景往往为后一两句的直抒胸臆打下基础,从直接抒情句也可概括诗歌主旨。

2、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此类诗经常使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揣摩诗人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挖掘人们所赋予物象的内在品格和精神。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不谄媚世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3、边塞诗: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其主旨或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风光;或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或表现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或表达边关将士对月思乡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或反映沙场征战的艰辛悲壮、连年征战的残酷、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往往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其风格豪迈旷达、慷慨雄壮。

但不同时代,边塞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盛唐基调是豪迈爽朗、勇敢、一往无前。

诗中充满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晚唐安史之乱使唐由胜转衰,虽然边塞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多了悲壮惋伤的成分。

如《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宋代外临强敌、内政颓靡,南宋沦亡半壁江山,诗坛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报国无门、收复中原无望的愤懑和征士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怀古咏史诗:此类诗以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的事迹为题材,或怀古伤情,对历史事件抒发思古之幽情(如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感慨朝代兴亡盛衰之情);或怀古论事,对历史兴亡作出思考、对历史事件作出评论,如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

”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而王安石《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或怀古讽今,借古讽喻当时社会现实(如讽刺当政者的荒淫奢侈)。

5、即事咏怀(感怀、抒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由有感而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即为抒怀。

内容包括怀乡思亲、离别送友、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其中“事”与“怀”应紧密结合、自然熨帖。

九、多种手法综合运用,方能正确概括主旨。

希望以上八种方法能为同学在鉴赏诗歌、概括主旨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掌握了以上基本的方法后,还应经过一定的练习和感悟,才能切实地得到提高。

综合练习:梦寻梅方岳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逢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释: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要想正确把握此诗主旨,要综合运用几种方法:1、借助意象、注释、表现手法:意象“梅”——幽静脱俗,清高孤傲,在文中象征着隐者的理想情操和生活态度。

注释“金貂”“玉华”——可知这里借代“出仕作官”,荣华富贵的生活。

手法“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白描手法描绘隐居生活的内容。

2、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生平,“一生烟雨逢茅底”指诗人一生坎坷,屡遭贬谪,对仕途官场厌恶反感。

3、借助题目:题目为“梦寻梅”,尾句与之相呼应的是梦醒后“不梦金貂侍玉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诗人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而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志趣诗歌内容主旨的把握不仅关涉内容鉴赏,还关涉手法技巧的鉴赏和语言的鉴赏,因为诗歌的形式(手法技巧和语言)归根结底还是为内容服务的。

因此,读懂诗歌,迅速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对于诗歌鉴赏至关重要。

怎样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呢?下文以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为范本,提供了探秘诗歌主旨的七大路径,文后附有演练题,可供大家参考。

1 文贵有眼,诗眼先行诗眼是指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

诗人写诗,逐字逐句推敲吟哦,我们读诗评诗若轻易放过,就不能领悟诗家的妙处。

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往往是诗眼所在;从表达上看,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能更多更直接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透过诗眼,我们能快速准确捕捉到诗人心理的脉动、情绪的色彩和思想的痕迹。

如2008年全国卷Ⅰ:《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最羡渔竿客”是本诗的诗眼。

“渔竿客”即隐居者,由此可以推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2 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形象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必须借助新鲜而独特的意象。

由于意象在诗歌中被反复使用,因而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具有比较固定的文化含义。

通过文字来识别诗歌的意象,经由意象来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内容鉴赏的必由之路。

如2008年福建卷: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最常见的古诗意象有月、松、梅、菊、柳、荷、燕、雁、蝉、丁香、梧桐、浮云、杜鹃、鹧鸪等。

研究每一个意象蕴含的特定文化意义,结合教材中典范诗句,谙熟于心,这样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命题有意,注引宜鉴为了帮助考生初步读懂诗歌的大意,命题者一般会对作家的朝代、籍贯、身份、官职、主要行事、观点或主张作言简意赅的介绍,或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目的等作简要的交代,或对生僻的词语、典故作必要的解释。

有些古诗在正文之前还有一小段引子,这是作者用来交代写作内容、缘由的文字。

这些注释和引子,不仅是理解诗歌意思的重要凭借,更是我们推知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心理背景的重要抓手。

命题者为考生有意设置的阅读鉴赏的桥梁,需要我们自觉登陟,借助这些桥梁,我们就能快速地到达把握诗歌主旨的彼岸。

如2008年安徽卷: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注释②告诉我们作者的朝代、籍贯、主张、一生主要行事及结局。

特别是注释中“以忠义自任”、“率军抗元”、“绝食而死”等几个关键词暗示我们,诗歌表达了作者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

通过诗中的“留砥柱”、“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孤臣”、“末世”等关键词,作品还表现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能够力挽狂澜、夺取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4 品读玩味,读懂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诗歌的标题也是探明诗歌内容主旨的窗口。

诗歌的标题不仅可以交代写作的对象、内容和题材的时令特征,还可以点明作品的感情基调,明示作品的分类和体裁。

仔细玩味标题,便能初步探明诗人的思想感情脉络,进而比较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如2008年湖南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的标题不仅交待了写作的缘由,点明了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交待了诗歌的类型——怀人送别诗;再结合诗眼“愁”字,我们可以把握本诗的主旨即抒发怀人之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