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人生三境界
1、像珠穆朗玛一样长高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长高岳麓山是一座普通的山,海拔不到300米,也没有什么美丽景点。
之所以成为名山,是因为她处在湖南省会长沙,是因为大儒朱熹在山脚下创建了岳麓书院,是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生活过并留下了著名诗篇。
一座没有任何良好外部条件的山要想为人所知,只有像另外一座山那样。
那座山处在一个人迹罕见的荒原,没有任何名人可以为她增添光彩,甚至连见过她的人都很少;刚刚诞生的时候,她还只是地平面上一个隆起的小土包。
面对这样的现实,她知道,要想让人们知道自己,只有靠自己慢慢长高,当有一天自己超越世界上所有高峰的时候就成功了。
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她就变成一座由生命的山峰,变成唯一能自己长高的山峰。
长高的过程是痛苦的,必须承受来自地球两大板块的巨大压力。
她的骨骼咯咯作响,变了形状,痛苦得不能呼吸。
在痛彻肺腑的压力下,她想过放弃,但她知道,没有压力自己就不会长高。
于是,她默默承受生长的痛苦。
长高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年只有几毫米,要想超越那些生来就有几千米的山峰,她要经过几十亿年不懈的坚持。
在漫长的岁月中,她有过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最终成功,但她知道,一旦中途退出,她就永远只能是别人脚下的一个小土包。
长高的过程是寂寞的,作为一座矮小而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山,没有人喝彩,甚至连过往的动物也不会在他面前停下脚步。
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她就在心里为自己暗暗加油。
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在空旷的高原上缓缓生长。
慢慢地,她发现蓝天离自己越来越近,照在身上的阳光越来越灿烂,拂过脸庞的山风越来越强劲。
终于有一天,她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在她脚下。
人们纷至沓来,在她的脚下扎起经幡,虔诚地祈求她的保佑;她的名字和容貌传遍世界;每个登山者都把她作为自己最伟大的目标。
你已经知道了,她的名字叫做珠穆朗玛。
当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就要靠自己不断生长。
山如此,人也如此。
2冯友兰人生三境界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对人生的境界都有异曲同工的说法,除了下面的一些经典表述外,冯友兰对人生境界的阐释和唐代禅师青原惟信的山水譬喻也相当精辟,比如青原惟信的说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阅读答案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阅读答案《人生的境界》冯友兰原文阅读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分析
冯友兰
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 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 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 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 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 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 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整体重感点知把:握
1.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哪四种? 自然、功利、道德、宇宙
2.1四、种冯境友界兰是说按的什四么重标境准界划分分别的是?哪四重? 作者所自然说境的界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
生意义的觉功解利境程界度来划分的。
道德境界
3.冯友兰认天为地哲境界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重点解读
4.“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 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 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 的创造。”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 “是人应
该成为的人”又是什么意思?
“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 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 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 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 地境界的人。
觉解指数高低
课文思路分析 理清论证思路
第一部分: 谈论四种人生境界。(1-6)
提出①问:题“:觉哲解学”的引任出四务种是人什生么境?界提。高(1人) 的精神境界。
②: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2-5)
人生的境界阅读理解答案
人生的境界阅读理解答案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1/ 5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做官不是为了社会,而是赚取更多的钱 太子乐等婴儿奶粉,17种巨毒食品曝光
(三)道德境界
朗诵
1.什么叫道德境界?
析: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除了行利之外,还行益之事。为社会的利益 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道德标准高的人,古今贤人、英 雄。现在更多的普通人也开始进入这境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行各业的志愿者
“抱火哥”抱着喷火的煤气罐冲出火场
罗腊英和丈夫昔日旧照 大火面前 生死选择题
比尔盖茨退休捐出全部财产近五千亿 一分一毫也不留给自己子女
(四)天地境界
朗诵
1.什么叫天地境界?
析: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 宇宙同一,达到忘我的境界。古今的大圣贤人,他们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
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 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 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 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认为生未必乐,死未必苦,生与死只是 物理的过程。因此不乐生,不苦死,不以得 而荣,不以失而辱。
一、课文思路分析 总 :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1) 分 : 谈论四种人生境界。(2-6)
①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2-5) ②综合评价四种人生境界。(6) 总 : 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7-10)
一、课文具体分析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 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的境界。请问它是哪 个词?
同是一场人生,不同的人生境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痕迹,那么人生境 界有何不同,什么样的人生才是高尚的人生?
人生的境界读书笔记摘抄
人生的境界读书笔记摘抄人要活出自己的“境界”,也许是忙碌生活中的一份坦然,也许是人生失意后的一份旷达。
下面是为您收集的人生的境界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曾读过这样的故事:有个叫杨密的官员,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拒收了属下送给他的贿赂。
属下很诧异:这件事没有人知道,你这样清高是做给谁看的。
只见杨密坦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人知道?天地之间,人最大。
这种“大”,不是个人形体上的巨大,而在于发自他心灵深处那种让人震撼、让人汗颜的东西。
这是虽处“举世皆浊”的世道,仍能自觉保持洞察万物,淡泊名利的一种心态;这是摆脱世俗的监督、约束之后,仍能自觉保持清正廉洁的一种品行。
杨密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这种“大”,他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境界,成了封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冯友兰先生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的人做事完全出自“本能”,类似于原始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至于为什么要下地干活,他们也不知道。
功利境界的人做事则是归结于一个字“利”。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出发点是为了别人,目的却是为了自己,对社会有益,是积极的功利行为;损人利己,为了自己不惜损坏别人,对社会有害,是消极的功利行为;至于损人不利己,则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害人害己,是愚蠢的功利行为。
与功利境界不同,道德境界的人做事则是另一个字“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些话语是对“义”的最好解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的伟大是他们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的那份牺牲,是那份不求回报的责任和良知。
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正是由于这些人的执着追求与默默牺牲。
他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不屈脊梁!天地境界的人做事眼界更为开阔,行为更显博爱。
抗战时期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手术台就是阵地,最终牺牲在中国。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读后感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读后感《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真的是感触良多呀!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人生的境界到底是啥呢?读着读着,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原来呀,人生可不是简简单单地过日子,而是有不同层次的境界。
就像我们平常做事情,有的时候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可能就是最低的境界啦。
但再往上走,有的人会考虑到周围人的利益,会为了家人、朋友去努力,这境界是不是就高了一点呢?还有更高的境界呢,那就是为了社会,为了全人类去付出。
这种人呀,真的太伟大啦!我就在想,自己能达到哪种境界呢?冯友兰先生说的这些,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
有时候我会很自私,只想着自己开心,现在想想,这样可不行。
我得努力往上走,多为别人着想。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长大了一点,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不再像以前那样糊里糊涂地过日子,而是想要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朋友们,你们要是还没读这本书,真的可以去读一读,说不定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呢!《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读后感》(二)亲人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完冯友兰先生《人生的境界》后的感受哈。
哇塞,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一开始,我就被冯先生对于人生境界的划分给吸引住了。
你说,咱们平常忙忙碌碌的,不就是为了生活嘛。
可这生活背后,原来还有这么多说道。
有时候我们做事情,可能就是凭着本能,没想太多,这就是自然境界。
然后呢,当我们有了一点目标,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去努力,这就到了功利境界。
可这还不够呀,想想那些心怀大爱的人,他们为了别人,为了社会去奉献,那才叫高境界呢。
我就琢磨着自己,大多数时候可能就在功利境界里徘徊。
比如说,学习为了考个好成绩,工作为了多赚点钱。
可是这样的人生,总觉得缺了点啥。
读了这本书,我就想啊,得给自己定个更高的目标,不能光盯着眼前那点小利益。
要多关心关心身边的人,多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感觉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人生的思考。
2023年人生的境界读后感(通用3篇)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通用3篇)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生的境界读后感(通用3篇),供大家借鉴与收藏。
第一篇: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这是一篇哲学论文,它的精要之处就是作者所提的人生的四大境界,初读此文也会不禁沉思自己属于哪一境界,又为何只能停留至此?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此这篇哲学论文已以达到任务了。
可最让我吸引的,并不历来被人歌之颂之的四大境界,而是他道出了中国圣人即入世又出世的特点。
因忧忧民,所以选择入世;因官场黑暗,世间污浊,所以无奈的出世。
我虽没有古时李白、陶渊明那些圣人般有才有德,也并没有存活在那时的乱世,古我也是有即入世而又出世的影子的。
其实生活,当班干亦是进官场,隐于教室的一角亦是古人的隐居之行。
实因不满官僚的无能,不忍目睹平民的无奈,更是气愤于一群无耻之徒搅乱人间,所以我怀着满腔热血,抱着远大志向,跨进了官场,选择了入世。
为何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为何陶渊明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为他累了,面对天下污浊,他这位清洁工也愈感无力,一个坚强的侠客,终究也是会摊软在战场上的,不是身体损伤,而是心死了。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究,他开始如屈原般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很是无奈。
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孤立无援的处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微薄之力动不了冰山一角。
且那又是何等寂寞呢!心,终是累了。
他终究如同李白登高望四海,看清了荣华东流去,万物皆波澜,人间是是非非何尝有平静之时。
李白纵情适性,写下且乐生前一杯洒,何须身后千载名。
他亦有他的淡泊、平和和从容。
哎!都是看透了人间世事,都焉然选择了出世。
同是天崖沦落人,我又怎么会没有同等感受呢。
可我终究是不同于他们的世代的人,可我终究不甘埋没,终想一展才学,一显其能,可我终是虚荣之人,爱上了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情和优越感。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的境界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的境界读后感篇1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里提出了人生境界的诸多问题,这种人生(即精神)境界,有高下(四级)之分,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他说,人的境界不同是由于人存在于自然和社会之中的“觉解”不同而决定的。
这种提法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俗话说:人分三六九等。
的确,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不在于个人财富的多少,官位的高低,人的差别体现在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生的把握,个人“觉解”的差别上。
正是这“觉解”的不同造就了人的不同,人生的不同。
冯友兰先生把它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这与传统思想中把人分为人、大人、贤人、圣人四种是一个道理。
该怎样选择人生境界呢?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他做的事对于他并没有意义或少有意义。
这种就是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作为四种境界中最低一级,凡非原始人或幼童之正常人按常理来说不会停滞在该境界。
而处在功利境界的人做事往往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但其动机是利己的。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为了自己固然没有错,但若终身停留在该境界则难免有俗气之嫌。
一个人若仅仅为利而活,那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种缺失。
真正让人不同于人的在于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前两者是人本来就是的人,后两者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是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即神于天,圣于地,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人的意义应与天和地一样。
天地人并称“三才”。
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
我认为人生的境界当以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最为高尚。
贤人与圣人不同于市井之辈也就在于其人生“觉解”的不同。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廖亚萍
《教T人ea学c生hi分n的g 析A境na界lys》is
课后作业
1. 你对人生的境界的看法。 2.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试举 出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志士仁人,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至少8句)
谢聆 谢
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T人ea学c生hi分n的g 析A境na界lys》is
联系实际
例3:“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以下一段对话: “你放羊为的是什么?” “卖钱。” “卖了钱干什么?” “娶媳妇。” “娶了媳妇呢?” “生孩子。” “有了孩子呢?” “放羊。”记者默然。
《教T人ea学c生hi分n的g 析A境na界lys》is
理清文章思路 概括大意
1.第1自然段: 2.第 2—7 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关键句子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3.第 8一12 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 献。 关键句就是:中国的圣人是既人
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教T人ea学c生hi分n的g 析A境na界lys》is
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
4.冯友兰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5.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 定了人生的境界。它在文中共出现了13 次,这个词就是“觉解”。请依据下面三个语句对 “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4段) ②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 “天民”。有这种觉解, 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5段) ③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 界。(5段)
《人生的境界》解析
关键词“ 觉解‛ 理解 重点把握
‚觉解‛一词文中出现了13次,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 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 请依据下面两个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 (课后第四题) 1、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 1……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 ,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自然境界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4段) 功利境界 2 ……他了解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做他 道德境界 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5 段) 天地境界 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 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觉解指数高低
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
* 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 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 ** 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 的人‛? 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 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
回主页
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
什么是天地境界?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 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 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 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 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 地境界。‛
觉解 ——就是自觉(觉悟)、了解(理解)的意思, 2、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四种境界?
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 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 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 意义,或很少意义。 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 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 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 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 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 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回主页
【阅读下面材料】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
【阅读下面材料】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篇一: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唱着国歌,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境界自有高下之分。
人生在世,就是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境界,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得到攀升和超越。
即便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事,不同的人往往因为处置方式的不同,也会显出境界的高下与优劣。
请以“境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略冯友兰先生《人生的境界》从高处架构,笼括了人生境界的高下分野,这对写好“境界”话题作文有所帮助。
要写好此文,首先要选好切入口,最好不要一味地贪大,将镜头瞄准那些不可“触摸”的比较抽象的物事或道理上。
如果一时选不好恰当的素材,不妨将目光定位在自己身上,梳理一下自己曾经在“处置”境界上的一些事件。
通过这些事件的叙说,凸显自己对待“境界”的情感或思想起伏过程。
比如对待金钱的某一次心灵动荡,比如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的考验等,从中自己悟出了一点什么道理,也就是自己的境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微妙或巨大的变化。
其次,要注意对感性材料进行提升,使之在认识上具有某种普遍意义或价值。
如果只是局限于自己经历或感受的“絮”说,会使文章显得“个案”有余而“质”性不足。
篇二: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唱着国歌,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高考模拟语文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__哈萨克斯坦谚语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__孟子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的是写好的范文,有作者的著名作者。
2024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精品课件
01背景02目的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是探讨人生哲学的重要作品,对于理解人生意义、境界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提高对人生境界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课件背景与目的冯友兰简介及其思想概述冯友兰简介冯友兰(1895-1990),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思想概述冯友兰的哲学思想以新理学为代表,强调理性与方法,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境界。
他认为人生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个层次。
《人生的境界》内容简介内容概述《人生的境界》主要阐述了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修养和实践提升人生境界。
四种境界简介自然境界是最低层次的境界,表现为顺其自然、无所作为;功利境界是追求个人利益的境界,表现为自私自利;道德境界是追求社会公义的境界,表现为仁爱、正义;天地境界是最高层次的境界,表现为天人合一、宇宙情怀。
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通过学习、修养和实践,不断超越自我、拓展视野、提升境界。
具体包括培养理性思维、树立远大理想、践行道德规范、关注社会公益等方面。
自然境界概念解析自然境界是指人们对于事物本然状态的认知和体验,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干预。
在自然境界中,人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过度追求和执着。
自然境界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精髓,强调顺应自然、回归自然。
顺应自然原则及实践方法顺应自然原则尊重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倡导简约生活,减少资源浪费。
实践方法通过观察自然、体验自然来增进对自然的理解和敬畏;采取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如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然意识和环保意识。
无为而治思想内涵与启示无为而治思想内涵无为而治并不是真正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在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前提下,采取不干预、不强制、不刻意的方式来实现治理目标。
它强调的是“无为”背后的“有为”,即通过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来达成更好的治理效果。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中学语文教学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札记冯友兰先生(—),字芝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而言,人们赞美冯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意思是,后人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胜过冯先生,但是却不能绕过冯先生,因为那样不但必然要多费力气,而且容易走弯路而难以深入堂奥。
人们还感叹,冯先生的观点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但你不会不明白。
然而,饶有意味的是,相较于冯先生的博大精深,纵使他深入浅出,要真正“觉解”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人生的境界》一文就甚具言辞简约、意蕴遥深的特点,爰作读书札记,聊供参考并资谈助。
一北京西郊万安公墓,冯友兰先生长眠于斯。
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刻有这样两行文字:“三史释今古,六书记贞元”。
“三史”即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即指《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这六部书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
当时处于民族存亡绝续之际,所谓“贞元之际所著书”,《易经》上说:“乾,元、亨、利、贞”,元亨利贞代表春夏秋冬,贞下启元,意味着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就会到来,而历史恰如冯先生所逆料。
他进而想到,《诗经》上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简言之,就是“旧邦新命”,而中国历史的发展足以当之。
“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
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
所谓“旧”,就是文化悠久;所谓“新”,就是重振复兴。
而作为一个哲学家,冯先生说他所能做的就是发扬古老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也是中国新文化的一个来源,它不仅是过去的终点,也是未来的起点。
将来中国的现代化成功,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古也是最新的国家”。
这就是所谓“阐旧邦以辅新命”———把中国古典哲学中本身具有的永恒价值阐发出来,使之大放异彩,这就是冯先生毕生的使命。
二冯先生认为,“哲学的内容是人类精神的反思。
它的作用是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丰富、发展人的精神境界”。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2021/6/16
15
课文探究
(二)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 朗诵 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
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 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 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 的功利境界。
2021/6/16
19
课文探究
1.什么叫道德境界? 析: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事是为社会谋 福利。
2021/6/1全6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
各行各业的志愿者
“抱火哥”抱着喷火 的煤气罐冲出火场
2021/6/16
比尔盖茨退休捐出全部财
产近五千亿,一分一毫也
不留给自己子女
21
课文探究
(四)天地境界
第二部分: (7-10)具体阐述中国哲学 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2021/6/16
9
课文探究
一、课文具体分析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穿了全文,它 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 决定了人生的境界。请问它是哪个词?
析:觉解
2.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
析:13次 2021/6/16
10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 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 朗诵 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 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 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 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 朗诵 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
1 人生的境界.doc
1 人生的境界1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作者认为,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别,有四个等级,中国哲学的精神,或曰作用,或曰任务,在于提升此种境界,中国哲学对于未来人类的进步可能有所贡献。
文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要达到真正理解,需要随处发问,深入探究。
注释:本文选自《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冯友兰(18 95-1990)河南唐河人,哲学家。
课文练习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第一次接触冯友兰先生,就是从他的这篇文章开始的。
记得高一的时候有一个语文读本,在阅读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当时对冯友兰及其儒家传统思想都很模糊,只知道冯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关于人生的四个境界,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这四个境界具体是什么都忘了。
说来也巧,大学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由于这篇文章是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中附录的,当时这本书已经看了两个多月了,心情比较急躁,也就没怎么注意,草草了之,又一次与之错过。
最近又重温《中国哲学简史》,在翻的时候才真正注意到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的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冯先生把人生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个境界,关于具体的解释,作者说的很清楚:“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
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
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境界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逐次递进的,由最低的自然境界到最高的天地境界,就涵盖了世间所有形形色色的人,任何人都可以包含进这个体系中。
这本是一个哲学家所提出来的哲学命题,但为什么我说其中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呢?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冯先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命题,并且他想通过这个命题表达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很好理解,这是儒家的传统,从孔子那里就已经开始了。
孔子就有小人、君子、贤人、圣人的划分吗,最典型的就是宋明理学的创始者周敦颐提出的“三希”教育理念。
说起“三希”,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三希堂”或者《三希堂法帖》。
清朝乾隆皇帝一生酷爱古玩书画,当年,乾隆获得晋代书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乐不可支,藏于一室,命名为“三希堂”,从此,“三希堂”就成了乾隆皇帝的书房,之后把收藏的历代书法作品选择其中精良的令人镌刻成碑,镶嵌在北海公园的墙间,就成了后来的《三希堂法帖》,而乾隆皇帝为什么称为“三希”呢?“希”,有两方面的解释,一个是同“稀”,即稀少的意思,《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都是稀世珍宝,自然要称为“三希”,这是一个原因,但这其中更包含着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这就是周敦颐提出的“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人生目标。
这里的“希”就是希望的意思,“士希贤”即读书人都希望成为有道德的贤德之人,“贤希圣”即贤德之人都希望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圣贤之人,“圣希天”即圣贤之人都希望成为通晓天、地、人的知天之人。
和冯先生的人生四境界一样,周敦颐所说的“三希”亦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那么,这种传统是基于什么样的文化心理呢?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中西文化比较》这本书,其中在谈论中西文化差异的时候,就引用了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评价。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里把中国文化总结为两点:“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当时在看的时候,对于“相与之情厚”,马上就理解了,因为之前看过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边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说的很清楚,但对于“向上之心强”,一直没有理解,直到近来看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以及由此而联想到的“三希”命题,才豁然开朗,冯友兰和周敦颐的这种对于人生境界的架构不正是对“向上之心强”的具体体现吗?
而乾隆皇帝之所以将其书房名改为“三希堂”,就是以此来勉励自
己不懈奋斗,通过士的修炼终至圣人的境界。
不管是冯友兰对人生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生四境界,还是周敦颐“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人生三目标,都共同反映出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冯友兰、周敦颐之所以要把人生的境界和目标划分地这么清楚,就是为人们的奋斗提供一个十分清楚的途径,有了这个架构,人们的奋斗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这样会更加激发出人的潜力,从而通过这种引导使天下的众人都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高度,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君子,成为贤人、圣人。
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里说的:“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现代的人似乎过于注重“积极知识”方面的诉求,但忽视了心灵世界的提高,这种观念,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明显的成绩,但就长期而言,如果没有对人生价值更高的诉求,比如说对“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追求,就很容易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迷失方向,失去奋斗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学习一下古人,从他们对人生的理解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