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的一般检查.ppt
临床意义
• 1.年龄 随年龄增长Hb可以有增高或降 低,这种生理变化和红细胞相似。
• 2.时间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在一天中的 一定时间内也存在着波动。上午7时出现高 峰,随后下降,这一生理现象机制尚未阐 明。
• 3.临床应用 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和 红细胞计数相似,但对贫血程度的判断上 优于红细胞计数。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0.04~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70
(2~7)
嗜酸性粒胞
0.5~5
(0.05~0.5)
嗜碱性粒细胞
0~1
(0~1)
淋巴细胞
20~40
(0.8~4)
单核细胞
3~8
(0.12~0.8)
中性粒细胞(N)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日内波动 精神、运动、严寒、暴热、妊娠等。
• RBC破坏增加: 溶血
• 丢失过多:
急慢性失血
血红蛋白(HGB)
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功能 是在红细胞中携带O2和CO2,将其运输至 组织器官和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 ~ 200g/L
贫血的分级 • 轻度:男性<120g/L;女性< 110g/L • 中度: <90g/L • 重度: <60g/L • 极重度: <30g/L
红细胞比积(HCT)
常用于帮助诊断贫血,以及进一步判断严重 程度。
参考范围:男:0.42~0.49L /L 女:0.37 ~ 0.48L/L
临床意义 (1)增高
1)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 2)红细胞绝对性增多。 (2)减低:常见于各种贫血。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一般检查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WBC>10×109/L, .白细胞减少:WBC<4 .0×109/L.
(一)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N) 1.生成: HSC → CFU-GM → CFU-G →原粒细胞→早幼 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 细胞 2.功能: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 侵袭,可通过趋化作用、变形功能、粘附作用、吞噬和杀灭病 原微生物
CFU 晚幼
血液一般检查
参考值: 红细胞 (RBC)
成年男性 (4.0 ~ 5.5)×1012/L 成年女性 (3.5 ~ 5.0) ×1012/L
新生儿 (6.0 ~ 7.0) ×1012/L
血红蛋白(Hb) 120 ~ 160g/L 110 ~ 150 g/L 170 ~ 200 g /L
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一般检查
[中性粒 细胞增多]
生理增多:下午、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新生儿、 月经期等,为暂时性、无质量异常;
粒细胞白血病:AML、CML
异常增生 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性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MF
急性溶血:
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的原因,以化脓性球菌最 明显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外伤、烧伤、冻伤等
贫血的程度 轻度贫血 中度贫血 重度贫血 极重度贫血
Hb(g/L) 90~参考值低限 60~90 30~60 <30
血液一般检查
临床表现 无明显症状 体力活动时有症状 轻微活动有症状 休息时有症状
*贫血的分类 1.生理性减少:婴儿、儿童、孕妇、老人
2.病理性减少: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
病因及机理
一、红细胞生成不足
血液学一般检查
血液学一般检查血液学一般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通过采集血液样本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血液学一般检查的意义、常用的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
意义血液学一般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可用于评估和监测许多常见疾病的进展,如贫血、感染、炎症和免疫系统问题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提供医生诊断的线索,并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或监测治疗效果。
常用检查项目1. 血红蛋白(Hb)测定: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判断氧气的输送是否正常。
2. 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以评估身体的供氧能力。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可以评估身体对感染的反应能力。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出血和凝血问题。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关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含铁量的信息,有助于诊断贫血的类型。
6. 血液沉降率(ESR):ESR可以反映体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
结果解读血液学一般检查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相关检查来进行解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及其可能的意义:1. 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指示贫血,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营养不良、出血、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
2. 高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与血液浓缩有关,比如脱水或某些疾病。
3. 异常白细胞计数:高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某些白血病。
低白细胞计数可能是由药物副作用、病毒感染或骨髓问题引起。
4. 异常血小板计数:高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血液凝块形成的风险增加,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诊断——血液学一般检查
0.420
160.3
0.520
198.5
124.0
0.425
162.2
0.525
200.4
126.0
0.430
164.1
0.530
202.3
127.9
0.435
166.0
0.535
204.2
129.8
0.440
167.9
0.540
206.1
131.7
0.445
169.8
0.545
208.0
133.6
0.480
183.2
0.580
221.4
146.9
0.485
185.1
0.585
223.3
148.9
0.490
187.0
0.590
225.2
150.8
0.495
188.9
0.595
227.1
250
200
200
150
150
浓度
100
100
吸光度
50
50
0
0.130 0.260 0.400 0.530
1
准 浓 度 (g/L)
比色杯直径 1cm 仪器号: 20000448
浓度
吸光度
浓度
吸光度
浓度
114.5
0.400
152.7
0.500
190.8
116.4
0.405
154.6
0.505
192.7
118.3
0.410
156.5
0.510
194.7
120.2
0.415
158.4
血液一般检验
3. 平 均 红 细 胞 血 红 蛋 白 浓 度 (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指测定红细 胞比容时被压紧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单位: g/L。
MCHC=Hb/Hct
血液分析仪法:能直接导出MCV,计算MCH 、MCHC
升高
升高 减低
正常/升 高
减低
减低 增加 增加
正常 减低 正常
减低 减低 减低
红细胞形态特征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 血 正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增生性贫血
小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轻微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意义
慢性肾病、慢性炎症、内分泌疾病、消化吸 收不良、恶性肿瘤 体外溶血、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
【检测原理】
手工法: 1.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单位:fl(1fl=1015L)。
MCV=HCT/RBC╳1015(f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 蛋白的量。单位:pg(1pg=10-12g)。
红细胞平均值计算的基本参数之一:利用RBC、Hb、HCT三个指 标可计算出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值,可用以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 类。
重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HCT升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可导致 全血黏度增加,可用于监测血栓前状态。
五、红细胞平均指数
由于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同原因造成的 贫血,其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未必一致; 同时,不同数量、大小及形态的红细胞占全血容积 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RBC、Hb、HCT三个 参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计算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加深对红细胞的特征认识,进而为贫血的鉴别诊 断提供更多线索。
[诊断学] 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
第 七 章
总结与展望
临床血液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临床血液学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血液一般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未来血液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提高临床血液学检测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血液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诊断的结合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第 三 章
血液一般检测的标本采集和处理
静脉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注意事项:采血前需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保持空腹、避免剧烈运动等;采血时需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部位,并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采血后需及时送检并进行相应处理。
红细胞压积:正常值0.4-0.8,压积增高提示红细胞容量增加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4-10×10^9/L
白细胞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和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
定义: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
血液一般检测在疗效观察中的应用:通过定期复查血液一般检测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血液一般检测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根据血液一般检测指标的变化,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第 六 章
血液一般检测的注意事项和局限性
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采集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血液采集,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临床血液学检测 - 血液一般检测
常用实验室检查血液PPT课件
SUCCESS
THANK YOU
2019/8/15
(二)红细胞比容测定 红细胞比容(Hct)是测定红细胞在全血
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红细胞比容的多少主要 与红细胞数量及其大小有关。 1. 参考值 成年男性:0.40~0.50L/L,平均0.45L/L; 成年女性:0.35~0.45L/L,平均0.40L/L。
2. 临床意义
由于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组成以中性粒细胞 为主,故白细胞的增多或减少通常与中性粒细 胞的增多或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相同意义。
(1)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N ) 中 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杀菌 能力,在机体防御与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1)中性粒细胞增多
①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及 分娩时、寒冷、酷热、饱餐、剧烈运动后 等,多为一过性。
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常因血浆中水分 丢失,使血液中有形成分相对增加所致。如 连续呕吐、频繁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 烧伤等。
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常因各种生理、病 理原因引起的缺氧所致,生理性见于胎儿、 新生儿、高原生活、剧烈的体力活动;病理 性见于严重的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和某些 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病理性减少:可由造血原料不足、造 血功能障碍或红细胞丢失、破坏过多等原 因引起。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等。
3)其他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霍奇金 病、器官衰竭等。
(2)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是指单位容 积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参考 值高限。
第一章 血液检验
2、血液一般检验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白 细 胞 分 类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N
粒细胞(GRAN) 白 细 胞
(LEU)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粒细胞增殖动力学各阶段
分裂池
1
成熟池、 2 贮存池
1/20
组织 5 固有池
3
4
循环池
(50%)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 增生增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估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 毒药物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 造血情况。
【检测原理】 1、普通显微镜法: 活体染料(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 碱性着色基团(+)可与Ret中RNA的磷 酸基(-)结合,形成蓝色的点状、线 状或网状结构。 2、仪器法: 流式细胞仪、Ret计数仪、血液分析仪等
还原血红蛋白(Fe2+)--99% 高铁血红蛋白(Hi)--1% 氧合血红蛋白(HbO2) 碳氧血红蛋白(HbCO,COHb) 硫化血红蛋白(SHb)
【检测原理】
HiCN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在溶血标本中,Hb中的Fe2+被高铁氰化钾氧 化为Fe3+,Hb转化为Hi。Hi与KCN中的氰离 子反应生成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溶 液中的浓度呈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 得Hb的浓度。 WHO和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
注意:
正常RBC可自然退化变性,即使
高质量的正常人血涂片,也可见
到变形或破碎的红细胞,但数量 很少,分布局限。
2、异常红细胞形态 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片中出 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量较多,往 往提示病理性改变。 常见的异常形态可分为红细胞大小、 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 异常。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2.血红蛋白测定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hemoglobin
• 方法method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hemiglobincyanide (HiCN)method
Hemoglobin Structure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THE NORMAL HUMAN HEMOGLOBENS
20ul血液 数
充池、静止
镜下计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Neubauer计数盘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WBC
3mm
WBC
WBC
WBC
1mm 计算:WBC/L=N/4×10×106×20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2)自动血液分析仪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AHA
• 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ICSH分为4型:正常周围血Ⅲ型网织红细胞约为0.2~0.3,IV 型约0.7~0.8,但骨髓红系明显增生时,可出现I型和II型网 织红细胞。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检测方法:
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用活体染色(煌焦油
蓝等染液)方法显示红细胞内网状结构
2)网织细胞计数仪法 用荧光染料(如吖
啶橙、派若宁-Y、噻唑橙)使含RNA的网织红 细胞着色,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FCM)计数并计算出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实验诊断血液一般检查
病理性变化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在临床最 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anemia。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如各种原因的 出血。 ②红细胞寿命缩短:如各种原因的溶血 ③造血原料不足 ④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血液一般检查方法
血液一般检查方法血液一般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手段,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测定,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情况。
下面将介绍血液一般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采血采血是血液一般检查的第一步,通常采用穿刺静脉或末梢静脉的方法。
穿刺静脉适用于需大量血液的检查项目,如全血细胞计数、血液生化指标等;而末梢静脉适用于采集小量血液,如血型鉴定、凝血功能检查等。
在采血前,医务人员需要先消毒采血部位,并使用无菌针头和管状容器进行采血操作,以防止细菌感染和血液污染。
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是血液一般检查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它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测定。
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和诊断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贫血、感染、出血等。
血常规检查通常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进行,具有快速、准确和可靠的特点。
三、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一种常用的血液一般检查方法,用于确定一个人的血型类型。
血型主要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种。
常规的血型鉴定方法是通过将被检者的血液样本与不同血清的抗体反应,从而确定其血型。
血型鉴定对于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血型不合引发的免疫反应。
四、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广泛应用于血液病学和外科手术等领域,用于评估人体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测定(FIB)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或血栓等凝血异常疾病,并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
五、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是通过血清或血浆中各种代谢产物的测定,来评估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状态。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代谢、血糖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用于早期发现肝炎、肾病、高血压等疾病,并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
六、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是用于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方法之一。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
异常形态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为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质中残存核糖体和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故染色后红细胞全部或其一部分呈灰蓝色.
正常人血片中不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时常易见到,尤其是溶血性贫血时最多见
镰状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HbS病)。由于红细胞内存在着异常血红蛋白S(HbS),在缺氧情况下,HbS分子易于聚合成长形或尖形的螺旋状结晶体,使细胞膜发生变形,红细胞变成镰形。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HbS与氧结合时,镰变的红细胞又恢复正常形状。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与ESR
急性炎症、组织破坏、经期、妊娠、急性风湿热、肺结核 血浆纤维蛋白原 ESR
魏氏法(Westergren)法: male:0 ~ 15 mm/h female:0 ~ 20 mm/h
概念: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影响因素: 白蛋白 ESR 球蛋白、纤维蛋白ESR
红细胞计数的原理
用等渗稀释液将全血稀释至一定倍数,充入血细胞计数池,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后者与氰结合形成稳定的棕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规定的波长和液层厚度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消光系数,据此可求出血红蛋白浓度。
正常形态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大小一较致,直径6-9um,染色后四周着色深,中央呈着色浅的苍白区。
异常形态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横经/长经<0.78, 正常人血片中可见少数(约1%).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严重贫血时可达15%以上,一般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 : Fbg、球蛋白、、球蛋白、 胆固醇、甘油三脂; :清蛋白、卵磷脂。 2、红细胞数量和形状 数量:红细胞少血沉快,太少反而减 慢,红细胞多血沉减慢;红细胞直径和形状:直径愈大血沉愈快, 球形细胞、镰形细胞不易聚集,因而血沉减慢。 3、血沉管与管沉架 血沉管立于血沉架上必须完全垂直。
• 2、病理性变化 • (1)、RBC和HGB减少:贫血(单位容积循 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 于参考值下限,通常称为贫血),由于各种病因 导致外周血单位体积RBC减少,即为病理性贫血。 贫血按病因分为RBC生成障碍、过度破坏和丢失 3大类。 • a、 急性、慢性RBC丢失过多 • b、RBC寿命缩短:溶血 • c、造血原料不足:缺铁、维生素B12、叶酸, 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不足,药物原因引起的不足。 • d、BM造血功减退:药物、物理因素、某些疾 病导致体内有毒物质潴留、原因不明。
【影响因素】
影响离体血液红细胞沉降的理化因素较为复杂,主要与红细胞数 量、表面积、厚度、直径、血红蛋白量和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等有 关。生般情况下,细胞因素变化较小,而疾病时血浆因素变化较大。 血沉加速最重要的因素是红细胞相互重叠即“缗钱”状或积聚成堆, 这与血浆的粘稠度和蛋白的种类和质量密切相关。红细胞形成缗钱 状或积聚成团后,总表面积减少,承受的血浆阻力也减少,下降的 速度要比单个分散的红细胞快得多。影响因素有:
大RBC: Φ> 10µm,染多色性或含有嗜碱性点彩,巨 幼贫,溶贫,恶性贫血。
巨RBC: Φ> 15µm,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巨幼贫
RBC大小不均:Φ相差一倍以上,严重的增生性贫血, 尤为巨幼贫为最明显。
正常色素性:淡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浅染区。 正常人,急性失血、再障、白血病。
第一节
红细胞检查
• 红细胞的生成除主要受Epo调节外,也直接或间 接地受睾丸激素及其他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一、红细胞计数(RBC)
• 【参考值】成男:(4.0~5.5)×1012/L • 成女: (3.5~5.0)×1012/L • 新生儿: (6.0~7.0)×1012/L •
• 【临床意义】 • 1、生理性变化 • 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 精神因素: • 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 • 气压降低: • 妊娠中、后期,6个月~2岁的婴幼儿,老年人。
五、RBC平均指数
【参考值】手工法:MCV 80~92fl;MCH 27~31pg; MCHC 320~360g/L;血液分析仪法:MCV 80~100fl; MCH 27~34pg;MCHC 320~360g/L。
【临床意义】作为贫血形态学分类的依据。红细胞3个平 均值只是表示红细胞总体的平均值,正常细胞性贫血并不 意味着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就无改变。它的使用有一定的局 限性,必须进行血涂片红细胞形态观察才能得出较为准确 的诊断。
七、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 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体内红细胞能保持悬浮稳定性, 离体后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能自然下沉。血沉一般分为3期: 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快速沉降期、细胞堆积期。健康人血沉值波 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而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可明显增快。
单核细胞
(monocyte,M)
一白细胞计 数
白细胞计数:是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有显微镜 法和血液分析仪法两种方法。
【参考值】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6月~2岁:(11~12)109/L
【临床意义】 与中性粒细胞变化有相关性,意义差不多。
【参考值】
成男:120~160g/L 成女: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临床应用】 :基本同RBC计数。但对贫血程度的判断
上优于红细胞计数。以下两种情况值得注意:①在某些病 理情况下,Hb和RBC的浓度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红细胞 总容量的多少。大量失血(主要是血容量的缩小,血浓度 变化很少,从Hb等数值上很难反映出贫血的存在)、水 潴留(血浆容量大,红细胞容量正常,但红细胞浓度低, 表面看有贫血)、失水(血浆容量小,浓度偏高,即使有 贫血也看不出)②大细胞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二 者浓度不成比例。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
概念:Ret,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 的过渡细胞,其胞质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经煌焦 油蓝等活体染色后,嗜碱性物质凝聚成蓝色颗粒,颗粒与颗粒连缀 成线,线连接成网,故而得名。
【检测原理】
1、普通光学显微镜法:活体染色后推片镜检
2、网织细胞计数仪法: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术计数
三、RBC形态检查
各种病因可作用于RBC生理进程的不同阶段,从而 引起RBC相应的病理变化,导致某些类型贫血的RBC产 生特殊的形态变化。此种形态学改变包括RBC大小、形 态、染色和内涵物的异常。RBC形态检查与Hb、RBC计 数结果相结合可粗略地推断贫血原因,对贫血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值】
成人:0.008~0.02,新生儿:0.02~0.06 。
【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 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而血液中为65109/L 。当骨 髓网织红细胞增多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减少时,可提示释放障碍; 如骨髓和外周血两者网织红细胞均增多,数量为11时,则认为释 放增加。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溶贫(可增至6~8%,急性 20%左右,严重者可达50%)、急性失血、放化疗后、红系无效造 血;:再障、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 2、观察贫血疗效 缺铁贫、巨幼贫治疗中,如 则有效;不 增高,无效或需进一步检查。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血液一 般 检 验
血液组成及与机体组织的关系
• 血液=血细胞+血浆 • 血细胞=RBC+WBC+Plt • 血浆=水分+固体成分(蛋白、无机盐、激素、维 生素、代谢产物) • 占体重的7%-9%,60-80ml/kg体重,成人约5L • Ph7.35-7.45,比密1.050-1.060,相对粘度4~5, 血浆渗透压为290~310 mOsm/kgH2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 DC)
概述: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 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方法有两种:传统显微镜分类法、 血液分析仪分类计数法。
【参考值】
成人
% 1~5 50~70 0.5~5 0~1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病理性:各种炎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 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2、血沉减慢 意义不大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GRAN)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WBC) 淋巴细胞 (lymphocyte,L)
3、RBC形态改变:球形、椭圆形、靶形、口形、镰形、 棘形、新月形、泪滴形、缗钱状、裂RBC、RBC形态不 整、有核RBC。 4、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嗜碱性点彩、豪焦小体、卡波 环、寄生虫。
小RBC: Φ<6 µm,低色素+小细胞(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高色素+小细胞(遗传性球形 细胞增多症)
四、血细胞比容测定
Hematocrit,Hct,Ht,HCT或packed cell volume,PCV 概念:以前称红细胞压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 的红细胞在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ICSH建议用PCV表示。 Hct常用于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的结果。
【参考值】 Wintrobe法:男性0.40~0.54;女性0.37~ 0.47。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RBC平均指数的计算,有利于贫 血诊断和分类;可以评估血浆容量有无增减或稀释浓缩 程度,有助于某些疾病治疗中补液量的控制,以及了解 体液平衡情况。增高见于血液浓缩及RBC增多症;减低 见于各类贫血。
• 血液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组织器官密切联系, 参与机体呼吸、运输、防御、调节体液渗透压和 酸碱平衡等各项生理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 谢和内外环境的平衡。在病理情况下,造血系统 的各种疾患,除直接累及血液外,常会影响全身 各组织器官,例如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带氧功 能减低,可使全身各器官缺氧,导致循环、消化、 神经、泌尿等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反之各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 液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全身各组织的感染性炎 症可引起血液内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的改变。 因此,血液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 据,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可提供 许多信息,是临床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
【参考值】
瑞氏染色:双凹圆盘形,细胞大小相似,平均直径 7.5µm(直径范围6~9 µm);淡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 染区;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临床意义】RBC形态变化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RBC大小不一:小RBC、大RBC、巨RBC、RBC 大小不均。
2、RBC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正常色素性、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多色性、细胞着色不一。
另外,血标本、温度、标本放置时间等均可影响血沉测定。
【参考值】
魏氏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临床意义】
ESR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试验,但对判断机体有无感染、 组织损伤、坏死或某些疾病有无活动、进展、恶化及肿瘤浸润、播 散、转移等都的一定的价值。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1、血沉增快 生理性:常见于妇女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老年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