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之上皮内瘤变 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

合集下载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瘤变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

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目前CIN已被国外病理学者和妇科肿瘤学者所接受。

症状体征CIN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有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接触性出血及宫颈肥大、充血、糜烂、息肉等慢性宫颈炎的表现,正常宫颈也占相当比例(10%~50%),故单凭肉眼观察无法诊断CIN,见表2。

多数文献报道约半数原位癌患者无临床症状。

舒仪经(1995)统计172例原位癌,仅5.2%有接触性出血,12.2%有少量的不规则出血,其余无症状。

楠等(2001)统计150例CIN中,白带增多和接触性出血者分别占26.0%和20.7%,无症状者占38.0%。

用药治疗1.治疗原则近代对CIN的治疗策略是趋于保守,原因为:①CIN和早期癌的综合诊断水平提高;②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经历较漫长的时间,有10年左右;③有20%~50%的不典型增生发生逆转或自然消退;④绝大多数CIN病灶局限,保守性治疗一次性治愈率高达90%左右;⑤原位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

但至今国外对CIN的处理尚存不少争论。

(1)CINⅠ级及宫颈SPI是否治疗,意见不一。

CIN自然转归的研究提示级别低的CIN有高的自然逆转率,多数与低危的HPV感染有关,进展为癌的机会极少,近年认为CINⅠ级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对这些最早的癌前病变应采用随诊观察,不予治疗(Jordan,1989;舒仪经,1995)。

反之,不少作者认为CIN患者都应进行处理,而不论其与病毒及分型关系如何,主要从宫颈癌防治角度出发,应持积极态度而给予适宜的癌前阻断治疗。

Syrjaaen(1987)主SPI的处理应与CIN相同,医科院肿瘤医院结合文献和自己的经验,认为对以下情况可采用保守性治疗:①宫颈湿疣合并CIN;②与高危型HPV(16,18,31,33,45…)有关的CIN Ⅰ;③病变围大,又无随诊条件,或精神紧拒绝观察者。

子宫颈鳞状细胞肿瘤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病理简介

子宫颈鳞状细胞肿瘤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病理简介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病理简介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317500)张建民1.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发生与发展1.1 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组织发生学(the histogenesis of cervical squamous neoplasia)CIN和浸润性癌发生于子宫颈的转化带(移行带)。

转化带开始由柱状上皮覆盖,由于暴露于阴道的酸性环境等,引起贮备细胞增生并导致鳞化。

如果在这个生理过程的早期,上皮遇到由性交带来的致癌质且对之敏感的话,则原本良性的过程可沿“恶性”的道路发展到CIN,甚至最终形成浸润癌。

现尚不清楚化生过程中那个阶段,变化着的上皮对致癌质的影响不再敏感,但似乎很可能是成熟的鳞化上皮、原本(起始)的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能抵抗可引起突变的变化,而正经历活跃化生的上皮能因之向恶性转化。

现一般认为细胞的恶性转化是逐步的,每个步骤可能都有其特殊的始动和促进因子。

至于致癌质和敏感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细胞蛋白合成和细胞更新率的改变而导致恶性变的细节方面,以及是单个细胞系的改变还是一区细胞改变等,目前仍不很清楚,正在深入研究之中。

当前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学方面的理论和观念可大致归结如下:①始动因子作用于一区(field)细胞。

②在受过始动因子作用的敏感区中,促进因子转化单个细胞。

③受到致癌作用的细胞发生增殖,并逃脱局部控制机制,形成不典型细胞克隆。

④如宿主的防御机制被克服,不典型细胞取代邻近的正常细胞,因而病变区域扩大。

⑤与此同时,或许因新的更不典型的细胞克隆出现,形态学异常的程度加大。

⑥在上皮内肿瘤区的一点或几点,同时克隆出有进一步突变并能突破基底膜的细胞,形成微浸润癌。

⑦微浸润癌如不被机体的防御机制摧毁,则获得转移潜能并形成Ib期癌。

1.2 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发展过程(the natural history of cervical squamous neoplasia)研究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发展过程困难很多,如对癌前病变的分类存在不同的系统,许多研究的连起点和终点不一致,许多研究的随访时间不够,而且由于使用活检可能影响病变的进程,所以许多研究仅使用细胞学方法等,因而这方面可靠的信息不是很多。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的病理诊断论文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的病理诊断论文
二、日本与欧美国家病理医师对胃上皮内瘤变的诊断 差异
一直以来,日本和欧美国家的病理医师在胃上皮内瘤变 及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上存在争议。 西方病理医师认 为,肿瘤细胞突破上皮基底膜,浸润至黏膜固有层才是诊断 恶性的前提,而局限在上皮基底膜内的异型增生,即使为高 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也不诊断为癌[6-8] 。 这一诊断标准的背 景是:(1)黏膜内癌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9-10] ;(2) 可避免临 床上的过度治疗;(3)浸润是癌的唯一客观证据;(4) 可避免 复杂的组织学解释。 然而,这一标准也存在缺陷:(1) 癌的 确诊并不 依 赖 于 组 织 学 改 变, 而 是 依 据 肿 瘤 存 在 的 位 置; (2)活检组织诊断癌是困难的;(3) 临床医师可能低估上皮 内瘤变的危险性;(4) 这一原则阻碍病理医师对黏膜内癌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鉴别的努力;(5) 最重要的是,这一原 则常使 活 检 标 本 与 手 术 切 除 标 本 的 病 理 诊 断 结 果 不 一 致[11] 。 临床医师低估胃上皮内瘤变的危险性,会影响临床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高级别胃上皮内瘤 变的患者中有 60% ~81%的人在几个月到 3 年的随访中进 展为胃癌[12-13] 。 明确的浸润是西方病理医师诊断胃癌的准 则。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依据这种准则,病理医师在活检标
参考文献
[1] Ferlay J, Shin HR, Bray F, et al.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 cancer in 2008: GLOBOCAN 2008 [ J] .Int J Cancer, 2010, 127(12) :2893-2917.
[2] Chen W, Zheng R, Zhang S, et al.Report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cancer registries, 2009 [ J ] .Chin J Cancer Res, 2013, 25(1) :10-21.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概述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和临床研究深入,发现CIN并非是单向的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而是具有两种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一种是由病毒诱发的病变,常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另一种是多因素(包括病毒)诱发的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在Bethesda 提出了FBS诊断系统,从细胞学角度将鳞状细胞异常分为3类:不典型鳞状上皮(atypical squamous eells,ASC)、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0w-一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

LSII相当于CINI,较少发展为浸润癌;HSIL则相当于CINⅡ和Ⅲ,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病因其病因还未明确。

目前发现可能与性生活紊乱、性生活过早(小于16岁)、性传播疾病、吸烟、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有关。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HPV感染和CIN之间的关系。

宫颈组织学的特殊性是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病理学基础。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HPV是一组DNA病毒,基因组含8000bp.完整的病毒体由DNA核心和周围的包被蛋白组成,分子量为992×103Da.HPV普通存在于生物界。

在人类主要感染上皮细胞,HPV感染引起局部上皮增生,增厚或呈乳头状,在宫颈则引起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宫颈癌。

目前,已分离出100余种HPV亚型。

依其致癌性可分为3类:①低危型:如HPV6、11型,可引起外阴湿疣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②中危型:如HPV31、33型,可引起CIN1~3;③高危型:如HPV16、18、45、56等型,可引起CIN2~3和宫颈浸润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

CIN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即宫颈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的系列变化,各级CIN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

对CIN及时、合理的诊治是阻断其癌变的有力措施。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3级:CINⅠ:表皮下1/3内细胞增多,极性保持或稍紊乱,核轻度增大、异型,核分裂少,上2/3细胞成熟。

CINⅡ:表皮下2/3层内细胞增生,不成熟细胞极性紊乱,核大而异型性较明显,染色深浅不一,核分裂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CINⅢ/原位癌:超过下2/3的表皮层内细胞显著增生,极性紊乱,核浆比增高,核异型性大而深染者占大多数,细胞的异型性和多形性更明显,核分裂很多且上移,不典型增生占全层者为原位癌。

一、筛查与诊断CIN标准化诊断程序是“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

1.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病变“三阶梯”诊断的第一步。

TBS分类见异常上皮细胞者的处理可参照2006年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制定的指南;巴氏分级II级及其以上者需做阴道镜检查,必要时阴道镜下取材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2.阴道镜检查:是“三阶段”诊断中关键的一步。

观察转化区、上皮、血管,观察醋酸及碘试验情况,可以病变部位活检。

3.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定CIN或宫颈癌的“金标准”。

1)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是确诊CIN的金标准。

选取阴道镜下可疑病变部位活检,必要时多点活检或碘试验不染色区活检以提高确诊率。

2)颈管搔刮术ECC:ECC能帮助确定隐匿性宫颈浸润癌。

以下情况可选择ECC:可疑宫颈管的病变(例如阴道排液量多、宫颈管膨大等);巴氏III级以上或HSIL,阴道镜图像满意/未见病变;CIN2/3治疗后阴道镜检查随访时,阴道镜检查图像不满意时。

原则上,妊娠期阴道镜检查禁行ECC。

3)诊断性宫颈锥形切除术:适应症参见2006ASCCP指定的指南:①组织学活检为CIN1,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②组织学活检为CIN1,病变持续存在达1年以上者;③组织学活检确诊为HSIL(CIN2/3和原位癌CIS)者;④三阶梯技术的诊断结果不一致者;⑤ECC提示宫颈管内病变阳性者;⑥锥切标本切缘阳性者(首选4—6个月的阴道镜随访或ECC,也可重复锥切);⑦妊娠期高度怀疑浸润癌者(仅提倡宫颈诊断性切除,不提倡大锥切,建议用LEEP或冷刀锥切)。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
维普资讯
哈 尔滨 医药 2008年第 28卷第 1期
· 55 ·
子 宫颈 上 皮 内瘤 变的 病理 诊 断
杨 志 刚 (天津市 宝坻 区 中医院 ,天津 301800)
[中图分类号 ] R36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码 :1001—8131(2008)O1—0055—02
典 型增生 和原位癌 。后来 他建议 在组织 诊断 中采用 2级分 CEA位于癌巢 周边 。湿 疣 和低 度 CIN常 含高 分 子角 蛋 白,
类法 。将 I级 CIN称 为低 度 CIN,II级 和 III级 CIN称 为高 其分布不均匀 。高度 CIN和浸润性 癌则不含高分子角蛋 白 ,
6o年代 ,Richa ̄根 据染 色体核 型 、DNA倍体 分析 、组织 培养 殖 。用免疫法定 位癌胚 抗原 ,可 以帮助 鉴别 CIN 与浸 润性
和 临床随访结果 ,提 出了宫颈 上皮 内肿瘤这 个名词 ,包 括不 癌 。III级 CIN 中 CEA位 于 上皮 浅 层 或 全层 ,浸 润 性癌 中
与鳞形 细胞 化生 和储备增 生有关 。Abdul—Karim等 研究 了 宫 颈锥形 切除标本 ,发 现 87%CIN发生 在移行 区,10%周 围 有宫颈内膜上皮完全 围绕 ,近 3.1%发 生在 宫颈阴道部。 3 临 床 特 点
患者大多数无症 状 ,或 出现非 特异性 症状 如 白带 增多 ,
的恶性前期病变 ,即子宫上皮 内瘤 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 4.2.3 Ⅲ级 CIN(中度不 典型增生 和原 位癌 ):上皮 全层或
al neoplasia,CIN )。现在最 近的研 究认 为低 级别和 高级别 几乎充满不成熟细胞 ,细胞 增生活跃 ,排 列紊 乱 ,异型 明显 ,

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

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

目 录
CONTENTS
01
02
03
医学释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胃的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包括腺瘤的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也包括其它非腺瘤性(幼年性息肉、
P-J综合征、增生性息肉)或炎症性肠病(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时出现的异型 增生。
结直肠黏膜的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 一种轻度的上皮异常,对应1-2级上皮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其细胞学和组织结构 具有恶性特征的粘膜病变,但没有任何浸润间质的证据,包括重度异性增生和原位癌。
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
目 录
CONTENTS
01
02
03
医学释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食道、胃的上皮内瘤变
医学释义
医学释义: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是指上皮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改变、遗传学上以基 因克隆改变、生物学上具有侵袭能力和转移能力并发展为浸润性癌为特征的癌前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 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黏膜内癌、浸润癌(固有膜)但未侵及黏膜下层。
细胞核极性紊乱,核浆比例增加,核分裂象增多,异型 细胞累及上皮层的下2/3至全层,P16呈弥漫连续阳性
D.鳞状细胞癌 SCC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需要结合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HPV病毒检查、阴道镜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联合 使用来进行。
体格检查 妇科体格检查报包括双合诊及三合诊。 宫颈细胞学检查 采用阴道窥器通过从宫颈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刮取细胞,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学检查,目前常采用液基 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HPV-DNA检测 HPV指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DNA检测是通过检查是否感染HPV及其复制活跃程度来判断。 阴道镜检查 当上述筛查发现异常时,医生将酌情进行阴道镜检查,了解病变区域上皮或血管的情况,并对可以部位进行活检 组织病理检查 宫颈组织活检,为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最可靠的检查办法。

病理学理论指导:子宫颈癌(cervicalcarcinoma)

病理学理论指导:子宫颈癌(cervicalcarcinoma)

一、子宫颈鳞癌最常见,发生率占子宫颈恶性肿瘤的90%以上。

根据癌发展过程,分为以下类型:1.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原位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上皮全层内,尚未穿破上皮基底膜侵入下方固有膜。

镜下,上皮层完全为癌细胞所取代,细胞排列紊乱,层次不清,极向消失。

细胞大小形态不一,呈圆形、卵圆形、梭形,偶见巨核、多核细胞;核大浓染,大小及形状不一,染色质增粗,核分裂像常见,有病理性核分裂像;核/浆比值增大。

原位癌癌细胞可由表面沿基底膜伸入腺体内,使整个腺管或某一部分为癌细胞取代,但腺体轮廓尚存,腺体基底膜完整,癌细胞未浸润到固有膜。

2.早期浸润癌或微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上皮内癌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浸润,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3-5mm,在固有膜内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条索或小团块。

早期浸润癌可来源于原位癌的进展或由其他上皮异常或正常鳞状上皮增生直接发展而来。

3.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癌组织浸润间质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并伴有临床症状。

肉眼观,主要为内生浸润型、溃疡状、外生乳头状、菜花状。

镜下,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型:高分化:约占20%,癌细胞主要为多角形,棘细胞样,有角化及癌珠形成,核分裂像不多,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中分化:约占60%,癌细胞主要为大细胞形或大梭形,无明显癌珠,核分裂像和细胞异型性较明显,对放射治疗较敏感。

低分化:约占20%,多为小细胞型,细胞呈小梭形,似基底细胞,核分裂像和细胞异型性很明显,对放射治疗最敏感,但预后较差。

二、子宫颈腺癌较少见,其组织来源主要是宫颈表面及腺体的柱状上皮。

镜下:呈一般腺癌结构,有的表现为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腺棘癌、腺鳞癌。

对放射治疗不敏感、易早期转移,愈后比宫颈鳞癌差。

三、宫颈癌的扩展和转移1.直接蔓延:向下侵犯阴道,向上蔓延至宫体,向两侧可延及宫旁及盆壁组织。

晚期可侵犯膀胱和直肠。

2.淋巴道转移:是宫颈癌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浅谈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包括cinⅰ~ⅲ级及原位癌[1]。

cin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大约1/3未经治疗的高度病变可以在10年内发展成为癌;而大约70%的低度病变将自动逆转或维持不变。

随着cin病变发展的高危因素增加和宫颈癌筛查的推广和开展,临床上cin日益增多,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其诊治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辅助诊断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23-01大量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尤其高危型hpv感染是cin 和宫颈癌的最重要致病因素。

在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可发现hpv 感染,hpv在cin组织中的表达为64.4%~90.9%。

多数病例高危型hpv感染是一过性的,80%受感染人群体内病毒约6~8个月被清除,16%hpv感染病毒也能在3年内被清除,只有约4%的病人持续存在的hpv病毒与宫颈cin的发生、发展有关。

研究显示,随着cin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阳性率升高。

因此hpv检测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可靠手段[2]。

1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辅助诊断方法1.1由于cin患者一般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需借助多种辅助诊断方法的联合使用,最后确诊有赖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为最简单的cin辅助检查方法,可发现早期病变,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及误诊率,炎症也可导致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改变,应抗感染治疗3~6个月后重复检查。

包括常规的宫颈细胞刮片检查、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查(cct)和薄层制片细胞学检查(tct)[3]。

我院对细胞学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tct检查与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结果符合率高,认为tct检查可作为宫颈疾病筛查的有效方法。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析
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 前期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 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开 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 →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 一系列病理变化。目前CIN已被国内外病 理学者和妇科肿瘤学者所接受。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治疗
CIN的两种结局:自然消退,开展为浸润癌
根据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学结果断定治 疗方案
CIN I 60%-85%可自然消退,11%进展位 CINⅡ、CINⅢ或癌。其中0.3%开展为浸润 癌,故LSIL及以下,可观察随访,假设病 变持续或进展持续2年,需治疗。假设HSIL 应治疗。病变开展或持续2年应治疗,冷冻 货激光。阴道镜满意,行激光或冷冻。不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治疗
6)全子宫切除术 是宫颈原位癌最常用而彻底的治疗方法,在癌前病灶,适用于尤其 是CINⅡ及CIN Ⅲ已经不再想生育的人,或者合伴有其他子宫、卵巢和输卵管 疾病者,譬如良性肿瘤 。 7)放射治疗:凡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的原位癌患者,采用单纯腔内放疗即可。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
高危:16、18、45、56型
CIN1:6、11型 CIN3:80%为16型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病因
〔3〕吸烟〔降解物尼古丁与致肺癌类似的宫颈刺激性〕
〔4〕微生物感染〔淋菌、单纯疱疹病毒、滴虫感染可增加HPV易 感性〕
〔5〕免疫缺陷
〔6〕性活泼、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伴侣有癌症或前妻宫颈 癌、免疫抑制相关
第二页,共二十一页。
流行病学特点
多发于25-35岁,宫颈癌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 ,大局部低级别CIN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具 有癌变潜能,CIN到浸润癌的自然演变一般需 要10-15年,因此宫颈癌的预防关键在CIN阶段 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连续过程,一般要10年左右时间,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为CIN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对宫颈癌早期病变及宫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2]。

1 CIN概述CIN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在浸润的前期出现的病变[3],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发展为原位癌是正常人的20倍[4]。

据报道,宫颈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67%,宫颈早期癌为90%,而宫颈原位癌则几乎达100%。

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1 CIN的危险因素:CIN的发生与过早性生活、吸烟密切相关,其他高风险因素有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性传播疾病和病毒感染。

与CIN相关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与HPV感染关系尤为密切。

1.2 CIN与HPV感染:研究明,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

HPV依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及男性外生殖器、女性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下段外生性疣类病变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HPV除引起外生殖器疣外,尚可导致外生殖器癌,并与宫颈癌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密切。

肿瘤—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病理学课件)

肿瘤—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病理学课件)
2023/8/21
2023/8/21
宫颈鳞状上皮原位癌
三、早期浸润癌
癌细胞突 破基底膜 向下浸润 生长,其 浸润深度 不超过3~ 5mm,且 无局部淋 巴结转移。
2023/8/21
小结
1.非典型增生是指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态呈现 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2.原位癌是指癌变限于皮肤的表皮层内或黏 膜的上皮层内,尚未侵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 者。
但尚未累及全层。
2023/8/21
宫颈非典型增生--轻度(Ⅰ级)
宫颈非典型增生--中度(Ⅱ级)
宫颈非典型增生--重度(Ⅲ级)
二、原位癌
原位癌是指癌变限于皮肤表皮层内或黏 膜上皮层内,尚未侵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 长者。
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早期发现、正确 诊断、积极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癌, 从而提高治愈率。
3.早期浸润癌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生mm,且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属于早期癌。
2023/8/21
一、癌前病变
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如 不积极治疗,有可能发展为癌。
常见的癌前病变: 1. 黏膜白斑
2023/8/21
2. 子宫颈糜烂 3. 纤维囊性乳腺病
2023/8/21
4. 结肠多发性息肉病 5.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
2023/8/21
6.皮肤慢性溃疡
7. 肝硬化
8.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2023/8/21
一、非典型增生 二、原位癌 三、早期浸润癌
2023/8/21
一、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性增生是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 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表 现为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深染,核 /浆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细胞排列紊乱。

病理学原位癌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原位癌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原位癌的名词解释
原位癌 (in situ carcinoma) 是一种癌前病变,也称为上皮内上皮癌 (in situ carcinoma of the epidermis),是指癌细胞只出现在上皮层内,还没有破坏基底膜,或侵入其下的间质或真皮组织,没有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的病症。

原位癌通常是由局部刺激或遗传因素引起的,例如长期吸烟、饮酒、接触化学物质或感染等。

原位癌的病理特点包括: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栅状或条索状,排列成正常上皮结构,基底膜完整,未见癌组织侵入基底膜下方。

此外,原位癌通常没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但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在组织学上,原位癌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腺鳞癌三种类型。

原位癌是一种高度可逆的癌前病变,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通常不会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

然而,如果原位癌未及时治疗,它可能会发展为浸润癌,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原位癌是非常重要的。

上皮内瘤变名词解释

上皮内瘤变名词解释

上皮内瘤变名词解释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是一种病理学概念,指的是上皮组织内存在异常增生的细胞,其具有向恶性转变的潜能。

本文将对上皮内瘤变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包括其定义、病理特征、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上皮内瘤变是一种早期肿瘤,其恶性转变前阶段。

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因为在上皮内瘤变的发生过程中,虽然细胞形态和功能出现异常改变,但其组织结构还未发生浸润和恶性转变。

上皮内瘤变在病理学上呈现出以下特征:1. 细胞形态学异常:上皮细胞核发生异常增大、异型性增高,染色质呈现异常分散、深染性,细胞核分裂活跃。

2. 组织结构异常:上皮细胞布局紊乱,形成腺体或鳞状表皮的不规则增生。

3. 病变范围:上皮内瘤变限制在上皮层内,没有浸润到基底膜以下。

上皮内瘤变的分类根据病变的位置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腺上皮内瘤变(glandul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等。

导致上皮内瘤变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常见的因素是感染,特别是与性传播疾病相关的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HPV)。

其他因素还包括酒精和烟草的长期使用,美容化妆品和工业化学品的长期暴露等。

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表现通常无症状,只有在病变进一步发展并浸润到基底膜以下才会产生症状。

根据病变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症状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疾病,如子宫颈癌、宫颈内膜腺癌等。

诊断上皮内瘤变主要依靠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获取的组织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上皮内瘤变。

此外,还可以通过HPV检测和宫颈涂片等方法进行辅助诊断。

治疗上皮内瘤变的方法根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而定,可以采用手术切除、光动力疗法、电凝、冷冻疗法等方法。

提前发现和诊治上皮内瘤变有助于预防其进一步发展成恶性肿瘤。

乳腺癌病理学分类及预后标记物

乳腺癌病理学分类及预后标记物

I、分泌脂质性癌 lipid-secreting carcinoma (富于脂质性癌)皮脂腺样型、大汗腺样型
J、分泌性癌 secretroy carcinoma K、派杰病 paget’s disease
(湿疹样癌) L、炎症样癌 inflammatory carcinoma M、源自纤维腺瘤性癌
(3)特殊型浸润癌 A、典型髓样癌 classical medullary carcinoma(髓 样癌、软癌、囊性髓样癌) B、乳头状癌 papillary carcinoma 长分枝型 短乳头型 车辐状型 筛状型 部分乳头状癌
C、粘液癌 mucinous carcinoma(粘液腺癌、胶样癌、 印戒细胞癌、混合型粘液癌)
2. 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 (1) 小叶原位癌 lobu lobular neoplasia, type A ② 乙型小叶瘤 lopular neoplaisa, type B (2) 管内癌 intraductal carcinoma ①实体型管内癌 ②粉刺型管内癌 ③筛状型管内癌 ④小管型管内癌 ⑤低乳头状管内癌 ⑥混合型
一、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的组织形象十分复杂,类型甚多,同 一瘤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并存,致使分类困 难。在文献中所见到分类法繁多。主要有国内全 国肿瘤防办统一命名分类,国际卫生组织的乳腺 癌分类法。
(一) 全国肿瘤防办 非浸润性癌:小叶原位癌、实性管内癌、筛 状管内癌、低乳头状管内癌、乳头状癌
(三) 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 按癌前病变、原位癌、微小癌到浸润的发生发
展来叙述: 1. 癌前病变/瘤前病变 (1) 导管上皮增殖 ductal epithelial hyperplasia (2) 异型导管增殖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isa (3) 异型小叶增殖 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

病理诊断报告范文上的“上皮内瘤变是何意义

病理诊断报告范文上的“上皮内瘤变是何意义

病理诊断报告范文上的“上皮内瘤变是何意义上皮内瘤变可以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ia)、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ia)。

上皮内瘤变也就是过去常说的不典型增生,也被称为异型增生。

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指的是结构和细胞学异常只存在于上皮的上半部分,其程度相当于轻度或者中度的异型增生。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是指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扩散到上皮的上半部,甚至全层,其程度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上皮内瘤变涉及很多器官,比如:子宫内膜、宫颈、前列腺、肠胃、消化系统的食管等。

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有着和肿瘤细胞相似的特征,同时也会有向着肿瘤细胞发展的趋势,即使这样,他也属于良性病变,如果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就可以使得病变停止,甚至出现痊愈的情况。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存在形态学上进入黏膜下层的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原位腺癌名称更为合适,而且由于上皮内瘤变比较广泛,因此黏膜内瘤变相比较粘膜内腺癌更为恰当。

目前对于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中,要避免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以免过度治疗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

1病理诊断报告上的“上皮内瘤变”意义上皮内瘤变的正确含义是强调癌前病变本质上是由于形成上皮内肿瘤引起,上世纪六十年代,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neoplaia,IN)首次被名叫Richard的医学家提出,并用于子宫颈粘膜鳞状上皮的癌前变化。

该上皮内瘤变有两层意义。

第一,上皮内瘤变不是癌;第二,上皮内瘤变是肿瘤形成的一个过程,因此被称为“瘤变”(neoplaia),并不是人们常提及的肿瘤(neoplama)。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提出“上皮内瘤变”概念,并以为其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而得到医学界广泛应用,并逐渐替代以前不准确的名称: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等。

原位癌、原发癌、微浸润癌、浸润癌、转移癌到底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区别?

原位癌、原发癌、微浸润癌、浸润癌、转移癌到底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区别?

原位癌、原发癌、微浸润癌、浸润癌、转移癌到底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区别?在肿瘤科,医⽣常会提及⼏个名词原位癌、原发癌、浸润癌、转移癌,作为⾮专业⼈员⼀脸懵懂,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原位癌——是指局限于上⽪层内的癌细胞,这种癌细胞还没通过粘膜或⽪肤的基底膜侵犯到周围组织。

原位癌实际上还不是癌症,⽽是癌前病变,为了降低⼤家的恐慌,原位癌已经不太提及了,我们⼀般都叫做上⽪内瘤变,我们常见的宫颈上⽪内瘤变,结肠上⽪内瘤变,实际上都是癌前病变,⽽不是癌症。

突变的异常细胞,还没有突破粘膜层,所以称为原位癌。

可以形象把⼈体某个部位⽐喻为⼀个橙⼦。

原位癌是橙⼦烂了⼩⼩部分的⽪,⽪最⾥⾯那层结构是好的,所以剥了⽪就没事了,⾁还是好的原位癌是最早期的癌症,故⼜称为0期癌,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也不会危及⽣命,有些还可⾃⾏消退。

在癌细胞刚刚萌芽的时候,未侵及基底层。

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发现的,属于⾮常幸运了。

⽐如肺的原位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等。

原位癌是癌症的早期症状,由于处于癌症早期,所以不会出现转移,⼀旦发现只需采取⼿术切除即可治愈,不需要做放化疗,治愈后也不会有严重的并发症,对⽣活质量影响不⼤。

不影响寿命。

六类⼈易患原位癌1.具有家族遗传因素的。

如乳腺癌、胃癌、肠癌、肝癌、⽩⾎病和⾷管癌等。

2.个体特殊易感⼈群,这类⼈指的是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的⼈群3.有不良嗜好的⼈群。

如长期喝酒、吸烟者。

4.患有与癌有关的慢性病。

如胃炎、⼄肝、宫颈糜烂者5.职业易感性。

长期接受电磁辐射和化学品的⼈群6.⽣活作息不规律。

如长期熬夜、昼夜颠倒的⼈群。

原位癌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

早发现:定期做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原位癌早治疗:发现原位癌后也不要惊慌,遵医嘱进⾏治疗即可。

原位癌的治愈率接近100%,所以不需要太过担⼼。

原发癌——是指原来正常的器官或组织,在致癌因素的刺激下⽽发⽣癌变通俗的讲,原发癌就是指癌症最原始的发作部位。

肿瘤病理学重点

肿瘤病理学重点
上皮内肿瘤(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
• 是一种以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及其分化出现异常 等多种形态学改变为特点的病变。病变源于基因的克 隆性转变,易进展为浸润和转移。
低级别上皮内肿瘤:
• 粘膜在细胞学及结构特点上有轻-中度异型性,即上皮 的轻度或中度异型增生
高级别上皮内肿瘤:
• 粘膜在细胞学及结构特点上有恶性改变,但无间质浸 润证据,其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两种病变。
六、宫颈癌病理
(五).宫颈鳞癌三级法
根据细胞的形态分三级
Ⅰ级:角化性大细胞型 Ⅱ级:非角化大细胞型(中度分化型) Ⅲ级:小细胞型(低分化型)
宫颈鳞癌三级法意义
符合鳞状上皮癌组织发生的来源学说,即:
角化性大细胞型鳞癌来源于宫颈阴道段或移行带 的鳞状上皮; 非角化性大细胞鳞癌来源于宫颈内膜成熟的化生 鳞状上皮; 小细胞型来源于拄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
六.各型肺癌的病理特征
(七)细支气管肺泡癌(BAC)
一种异源性肿瘤,起源于细支气管Clara细胞、
肺泡II型细胞及化生的粘液细胞。 1.大体:(1)孤立结节型: (2)多发结节型: (3)弥漫型:
7.鳞状细胞癌
癌实质全部或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 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
8.乳头Paget病
肿瘤侵袭转移机理的研究进展二
二、恶性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
1.不死性 2.迁移性 3.接触抑制丧失
(一) 癌细胞的形态特征:
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通常比它的源细胞体积要大,核质比显著高于正 常细胞,可达1:1,正常的分化细胞核质比仅为1:4-6。
核形态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或多核现象。核内染色体呈非整倍态 (aneuploidy),某些染色体缺失,而有些染色体数目增加。正常细 胞染色体的不正常变化,会启动细胞凋亡过程,但是癌细胞中,细胞凋 亡相关的信号通路产生障碍,也就是说癌细胞具有不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上皮内瘤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
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病理学知识-上皮内瘤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

上皮内瘤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
1.上皮内瘤变
上皮内瘤变又称上皮内瘤(IN),是目前临床病理诊断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术语,并且涵盖了多个器官上皮性组织的非典型增生或异形增生性病变,所涉及的器官有宫颈、前列腺、宫内膜和消化系统的食管、胃肠等器官。

IN是上皮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IN在细胞形态学和细胞排列方式上较正常组织有明显的改变,其遗传学上也存在基因克隆性改变,生物学行为上具有一定的侵袭性。

2.原位癌
原位癌又称Bowen氏病,或上皮内癌。

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角结膜交界处,肿瘤与邻近正常组织有明显界限。

发展缓慢,可在若干年内局限在上皮内,病理检查显示为一种无规律的表皮增生,属于真正的上皮内癌。

原位癌一般指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的非典型增生(重度)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例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

3.早期浸润癌
从非浸润性癌到浸润性癌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

其间经过早期浸润阶段,根据形态的不同,分为二类。

①早期浸润小叶癌:小叶原位癌穿过基底膜,向小叶内间质浸润,但尚未浸润至小叶范围之外。

②早期浸润导管癌:导管内癌少量癌细胞突破导管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但浸润范围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