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理论

合集下载

使用与满足论

使用与满足论
传播学家卡茨等人1974年在《个人对大众传媒的使 用》一书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 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 1977年,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对这个模式做了若干补 充, 综合提出"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第一节
一、概念
使用与满足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 and Gratification) 这一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于70年代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 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 特定需求的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 得到“满足”的过程。二、 Nhomakorabea要观点: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①使用与满足理论则是注重研究受众者的内在需要和目的(求知,娱乐,个人认同,社会交往等),从这一受众主体的角度分析大众传播是如何服务于受众的内在问题。

②60年代后,使用与满足研究更加注重考察受众不同的媒介接触动机所由产生的社会条件,强调媒介使用是一个“社会条件+心理倾向→接触需求→接触动机→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

③施拉姆认为,如果大众媒介满足受众接触媒介时的动机需要,则传播是有效的。

④评价:A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

B.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这个视角具有重要的意义:1.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化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

2.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对否定早期的“子弹轮”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3.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对“有限效果论”也是一种有益的矫证。

⑤局限性:1.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

2.它脱离开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的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播的社会关系。

3.指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仅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接触”的范围之内,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一,拉斯韦尔的正面论述:一.监测环境:是媒介的第一个社会功能,它向受众提供并告知新闻。

(正)新闻报道:日本地震,利比亚,世界网球。

(负)人们的看法趋同(垃圾信息,暴力等传递)通常表现为发出警报(天气,军事等),提供与经济,公众和社会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股市行情,交通路况等)二.联系社会: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和解释。

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

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

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Use and Gratification Theory)是媒体研究领域的一种理论,用于解释受众对媒体使用的原因和满足的需求。

该理论认为,受众是主动选择使用媒体,并从中获得特定的满足,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媒体的信息。

使用与满足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经过多个学者的研究和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强大的理论框架,用于揭示受众和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以下是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详细解读。

一、基本概念:1.使用:指的是受众有意识地选择和利用媒体产品或服务,包括阅读报纸、观看电视节目、浏览网页等。

二、核心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1.个体的活动主体性:受众是主动选择使用媒体,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和消费。

2.多样化的满足需求:受众在使用媒体时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的需求,包括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交需求等,不同的受众可能对同一种媒体产品有不同的需求和满足。

3.个体差异的存在:受众之间存在差异,包括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生活背景等,这些差异会影响受众对媒体使用的目的和方式。

4.媒体选择的理性性质:受众在选择媒体时会考虑媒体产品所能带来的满足,因此选择是理性的,受众会选择能够最大化满足自身需求的媒体产品。

三、满足需求的分类: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在使用媒体时满足的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认知需求:指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包括获取新闻、获取知识、学习技巧等。

通过媒体,受众可以获取到各种形式的信息,满足自身的认知需求。

2.情感需求:指受众对情感体验的需求,如获得娱乐、放松心情、寻求情感支持等。

通过媒体,受众可以观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3.社交需求:指受众对社交交流的需求,包括与他人交流、获取社交认同、建立社交关系等。

通过媒体,受众可以使用社交网络、参与在线社区等,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

4.个体需求:指受众对个人发展和成长的需求,包括学习技能、提升自我价值、满足个体意识等。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 and Gratification Theory)是传播学中的一
种理论模型,它探讨了人们为什么选择其中一种媒体以及他们通过媒体获
得的满足感。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使用媒体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和欲望,而他们选择使用的媒体会因个体的差异而异。

这一理论的核心观
点是,媒体使用是有目的的,并且个体会主动选择使用媒体来满足自己的
需求和愿望。

使用与满足理论建立在人的动机驱动的基础上。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
使用媒体有以下几个动机和目的:信息需求、娱乐、社交需求、个人认同
和个人满足。

具体而言,个体使用媒体是为了获得信息和知识,从媒体中
获取娱乐和消遣,满足社交需求并建立人际关系,通过媒体来形塑个人认
同和形象,并且通过媒体获得满足感和满足个人欲望。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个体的使用媒体行为是自主和目的性的。

个体
会选择特定的媒体,并且他们的选择会因为个体的特征、需求和个人目标
而有所不同。

例如,一个喜欢最新时尚的年轻人可能会选择使用社交媒体
以获取最新的时尚资讯,而一个喜欢音乐的人可能会选择使用音乐app来
获取最新的音乐作品。

个体的选择是基于对媒体使用的期望和效益的评估,个体会主动选择那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媒体。

此外,使用与满足理论还强调了媒体使用的动态性和互动性。

个体在
使用媒体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对媒体进行评估和调整。

他们
会主动选择适合他们需求的媒体,而不断地调整和更新他们的使用行为。

媒体也会通过不断改变和创新来满足个体的需求和期望。

“使用与满足”理论文献综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文献综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一种受众行为理论,自其诞生以来,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理论强调受众在媒介消费过程中的主动性,认为受众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动机来选择、接触和理解媒介内容,从而得到满足。

本文旨在通过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全面梳理该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更为清晰和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使用与满足”理论进行文献综述。

我们将回顾该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其理论背景和主要观点。

我们将分析该理论在不同媒介形态下的应用,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行为研究。

我们还将探讨该理论在各个领域,如教育、广告、公共关系等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

我们将总结该理论的贡献和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受众在媒介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机制,以及媒介如何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提升传播效果。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理论框架“使用与满足”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传播学研究,是受众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主张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和动机的个体,他们主动地选择媒介内容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换言之,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选择、解释和使用媒介内容。

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认为受众的行为是基于其内在需求和动机的。

这种需求和动机可能源于个人的心理、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

例如,人们可能通过观看电视剧来满足娱乐需求,或者通过阅读新闻来满足信息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媒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受众的行为和媒介的影响。

然而,该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过于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而忽略了媒介对受众的潜在影响。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概述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

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产生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之前传播研究大多站在传播者的角度,就传播者如何影响受众进行研究,而“使用与满足”理论则把研究焦点转移到了受众身上。

传统的理论认为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说服受众,受众是被动的,而“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有特定需求和动机并得到“满足”的过程。

使用与满足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为分水岭,把该研究划分为传统和现代两个时期。

传统时期的研究试图了解人们为什么使用某些媒介内容。

60年代后期,该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现代时期。

这一阶段中,学者们在研究了人们的动机、期望及传媒作用下人的行为后,开始重点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起源70年代的早期和中期,一些传媒研究学者强调应该对媒体消费的各种动机或寻求的各种满足(Gratification Seeking)和人们是否得到满足(Gratification obtain)这两个不同概念加以区别。

研究者经常发现,寻求满足和实际获得的满足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人们在媒体消费的行为中产生变化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差异。

菲利普·帕尔姆格林认为只有在稳定不变而且缺少选择,传媒体系缺乏相应变化的的环境里,人们想要的满足才与所得的满足相一致。

许多研究显示,人们对传媒的种种满足与许多传媒带来的效果有关。

这些效果包括知识水平、对传媒的依赖性、人们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议程设置、讨论以及不同的政治效果变量。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而对于软件开发领域来说,软件的使用和满足用户需求是最终目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提升软件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1. 使用理论使用理论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旨在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使用理论:1.1 用户中心设计(UCD)用户中心设计是一种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以用户为中心来设计软件界面和功能的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将用户放在设计过程的核心位置,注重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情感。

UCD方法包括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参与设计、用户测试和反馈等步骤,旨在提供符合用户期望和需求的软件产品。

1.2 人机交互(HCI)人机交互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交互的学科领域,涉及到用户接口设计、交互技术和用户体验等方面。

HCI理论关注人类认知、行为和情感等因素,以提供有效、高效和愉悦的用户体验。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合理应用HCI理论可以使软件界面更加友好、易用,从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1.3 信息架构(IA)信息架构是关于组织、分类和标记信息的实践和理论。

在软件设计中,信息架构被用于确定软件界面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分类,以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地找到所需信息。

良好的信息架构可以提供清晰的导航路径和逻辑结构,使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功能和信息。

1.4 用户体验(UX)用户体验是用户使用软件时所感受到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反应。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提供给用户愉悦、高效和有意义的软件使用过程的目标。

UX理论包括用户感知、交互设计、可用性测试等方面,通过优化界面、提升操作流程和增加互动性等手段,以创造积极的用户体验。

2. 满足理论满足理论是从功能和性能的角度出发,旨在提供稳定、安全和高效的软件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满足理论:2.1 软件工程(SE)软件工程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软件开发过程,旨在确保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SE理论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环节,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来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

《2024年“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蒙古语听书平台研究》范文

《2024年“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蒙古语听书平台研究》范文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蒙古语听书平台研究》篇一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蒙古语听书平台研究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听书平台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蒙古语听书平台以其独特的语言优势和文化内涵,受到了广大蒙古语使用者的青睐。

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视角,对蒙古语听书平台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其用户需求、使用行为及平台发展策略。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概述“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传播学理论,强调受众的主动性,认为受众基于自身需求选择媒介产品,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该理论对于理解媒介使用行为及用户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蒙古语听书平台的研究中,该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用户需求、使用动机及平台功能的框架。

三、蒙古语听书平台用户需求分析1. 文化传承与语言学习的需求蒙古语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听书平台在传承蒙古族文化、促进语言学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通过听书平台可以了解蒙古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满足对文化的传承和学习需求。

2. 知识获取与娱乐休闲的需求听书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有声读物、历史故事等资源,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在闲暇时间通过听书来放松身心、享受娱乐。

3. 个性化与互动性的需求用户对于听书平台的个性化推荐、互动社区等功能有着较高的期待,这些功能可以满足用户在听书过程中的社交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四、蒙古语听书平台的使用行为研究1. 用户行为特征用户在使用蒙古语听书平台时,表现出明显的习惯性、规律性和持续性。

用户通常会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如上下班途中、休息时间等,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使用听书平台。

2. 使用动机与满足感用户使用蒙古语听书平台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文化传承、知识获取、娱乐休闲等。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通过获取信息、享受服务等方式获得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会进一步促进用户的持续使用和平台忠诚度的提升。

五、蒙古语听书平台的优化策略1. 丰富内容资源蒙古语听书平台应加大内容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有声读物、历史故事等资源,满足用户的文化传承和知识获取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275》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受众的一种取向,这一取向的核心主张是:认为受众是主动的,研究受众对媒体做了什么,而不是仅仅研究媒体对受众做了什么。

受众成员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即人们观看电视与电影或阅读报纸书籍等,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地使自己的需求获得满足。

着眼于个人“需求”在社会与心理方面的推动作用,每种媒介都被理解为在提供一套独一无二的内容与属性,产生不同种类与不同范围的满足。

缺点:包含了对个人与心理的过分强调,结果可能忽略或无法完全考虑社会结构的基础以及受众需求与满足的性质。

1.与之前效果研究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站在传播者的角度讨论大众传播的影响,而是站在受众的角度,从动机使用的方向探讨受众对媒体的使用。

使用与满足认为受众是主动的,应该研究受众对媒体做了什么,而不是仅仅研究媒体对受众做了什么2.使用与满足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产生了需求,这种需求又导致了人们对大众传播或其他信源的期待,这种期待引起了不同类型的媒介接触,其结果导致需求的满足或其他结果。

3.人们从媒体中获得的满足一般来在三个方面1.1媒体内容1.2媒体接触和使用过程1.3导致接触不同媒体的社会环境4,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前提假设1.1传播行为,包括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是在一定的动机驱动下的有目的的行为。

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体或内容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这是一种功能性行为,会产生某种后果。

1.2选择和使用传播媒体的主导权在使用者手中,受众具有不同程度的主动性,他们决定使用什么媒体和如何使用,而不是被媒体所使用。

1.3社会和社会心理的因素引导、过滤或影响着传播行为。

1.4媒体与其他形式的传播行为相互竞争。

1.5一般情况下,受众在使用与满足过程中占据主动,他们比媒体更有影响力。

但媒体也会对个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结构。

甚至我们还会对媒体形成依赖。

“使用与满足”理论文献综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文献综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文献综述一、概述“使用与满足”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传播学研究,是受众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该理论主张受众在选择、接触、理解和记忆媒介信息时,是基于其特定的需求和动机来进行的,而这些需求和动机的满足程度则直接影响了受众对媒介的态度和行为。

换言之,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选择、使用媒介,以满足其特定的需求。

自该理论提出以来,它便在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特别是在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媒介形式日益多样的今天,“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我们理解受众行为、分析媒介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梳理和回顾“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概念与起源“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由哥伦比亚大学的卡茨(Elizabeth Katz)等学者提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受众在选择接触媒介和内容时,是基于其特定的需求和动机来进行的,他们通过媒介的使用来满足这些需求和动机。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使用”和“满足”两个方面。

“使用”指的是受众在选择、接触和使用媒介时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受众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媒介传递的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主动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

“满足”则是指受众通过媒介使用所获得的需求满足和心理满足。

媒介内容可能包含多种元素,如信息、娱乐、社交等,受众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中获取满足。

该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变革时期,大众传媒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卡茨等学者开始关注受众在媒介使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以及媒介如何满足受众的需求。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受众在接触媒介时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而是有着明确的需求和动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 有特定需求和动机并得到“满足”的过程,强调受众的能动性。 “使用与满足" 的过程 1.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 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2.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 a.接触媒介的 可能性 b.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 模式: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 “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3.受众选择特定 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 4.接触使用后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是未 满足 5.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 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研究发展 现代研究 时期 传统研究时期 70年代 试图了解人们为什么使用某些媒介内容 研究人们 的动机、期望及传媒作用下人的行为后,开始重点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水岭 传统时期 (1)30-40年代中,美国第一次全面的广播研究。 (洛克菲勒基金会 赞助) (2)1944年,赫佐格 ,《我们对白天连续节目的听众究竟知道什么》 (3)1940年,贝雷尔森,《读书为我们带来什么》,普遍性的读书动机 (4)1949 年,贝雷尔森, 《没有报纸意味着什么》,人们对报纸的六种利用形态。 现代时 期 1958年至1960年,W·施拉姆、J·莱尔和E·帕克,调查报告《儿童生活中的电视》 , 儿童看电视的因素。 1969年,麦奎尔等人,四种满足的基本类型。 1973年,卡 茨、格里维奇和赫斯,讲35种需求归纳为五大类。 麦奎尔归纳的四种满足基本类 型 娱乐解闷(逃避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释放情感); 个人关系(谈话中信息的 社会效用,用媒介替代同伴); 自我认同或个人心理(加强价值观,自我了解, 了解现实); 环境监测(了解能够帮助个人或影响个人的信息) 卡茨、格里维 奇和赫斯的五大类需求类型 知的需要(获得信息、知识和理解); 情感的需要 (情绪的、愉悦的、或美感的体验); 个人整合的需要(加强可信度,信心,稳 固性和身份地位); 社会整合的需要(加强与家人、朋友等的接触); 舒解压 力的需要(逃避和转移注意力)。 五个基本的假设 (1)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 介是有目的的,。 (2)受众是媒介的主动使用者,受众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课件

《使用与满足理论》课件

理论的核心思想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使 用产品和服务是为了满足特 定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使用
1
使用的概念定义
使用是指人们使用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他
使用的类型与特点
2
们的需求和期望。
使用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对不同人
有不同的影响。人们使用时也会受到社
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3
使用的心理机制
使用的心理机制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三个方面。人们会根据这三个方面来选 择和使用产品和服务。
满足
满足的概念定义
满足是指在使用产品和服务后达 到了期望的效果和感受,使人感 到愉悦和满足。
满足的类型与特点
满足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可以 是个体的或群体的。不同的产生 方式会对人们的情感和行为产生 不同的影响。
满足的心理机制
满足的心理机制涉及认知、情感 和行为三个方面,人们会根据这 些方面对使用的产品和服务进行 评价。
结论
概括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核心思想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行为和心理的理论, 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点明理论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使用与满足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 景,将会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使用与满足的关系Βιβλιοθήκη 1使用与满足的相互作用
使用与满足是相互作用的。满足会影响使用的行为,而使用会影响满足的程度和 方式。
2
使用与满足的关系模型
使用与满足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模型来表示。这个模型包括预期、实际和评估三个 因素。
3
应用
理解使用与满足的关系对于广告、消费者行为和心理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价值。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描述人类心理行为的一种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们为 什么会使用某些产品,并获得满足。

使用与满足基本理论

使用与满足基本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基本理论1、概念“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

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2、发展过程从时间上来说,使用与满足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时期,复旦大学传播学者殷晓蓉对此有专文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早期研究大部分是围绕无线电广播和报纸与读者的关系而展开的。

其中包括:三四十年代,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研究机构进行了美国第一次全面的广播研究(包括分析广播的内容和对听众的统计);1940年的奥逊·威尔斯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所引起的恐慌事件的研究以及赫佐格的那篇被称作“历史性的论文”《我们对白天连续节目的听众究竟知道什么》等。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现代时期”则是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那时的研究逐渐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式,并有了比较固定的名称:“使用与满足说”,或“使用与满足模式”,也更加明确地朝向探讨“一个活跃的受众”的作用的方向发展。

它在范围上涉及报纸、电影、舞台剧、电视(特别是智力竞赛节目)、高雅音乐会和肥皂剧等大众传播内容与受众的使用和满足的关系,并且,经由施拉姆、伯格纳、卡茨、布卢姆勒、格威奇等人的努力,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更加重要的是,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美国传播学自身的发展,“使用与满足说”所得以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推动力更为充分,而它的出现也使效果研究、受众研究以及相关的媒介内容研究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其中美国社会学家E ·卡茨被认为是“使用与满足说”的“现代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引言在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中,使用与满足理论(Use and Satisfy Theory)被广泛应用。

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项目中,只有通过满足用户需求并且加入实际使用,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本文将介绍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概念、原则和应用实例。

什么是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由软件工程师葛洪明提出的,在软件开发领域中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这个理论认为,只有将软件产品实际应用到用户中,才能了解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对软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了“使用”和“满足”两个关键词。

使用是指将软件产品实际运行在用户的环境中,用户通过使用软件来完成各种任务。

满足则是指软件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解决用户实际问题。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原则使用与满足理论有一些核心原则,以下是其中的几个:1. 用户参与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用户作为产品的重要参与者。

要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和问题,需要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和合作来获取反馈。

在软件开发中,可以通过用户调查、用户访谈、用户测试等方式来实现用户参与。

2. 阶段性交付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软件开发过程应该通过阶段性交付的方式来实现。

在每个阶段结束后,都应该将软件产品交付给用户进行试用和测试。

通过阶段性交付,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3. 反馈循环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持续的反馈循环。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与用户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反馈,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变化和问题。

通过反馈循环,可以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4. 持续改进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软件产品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用户的使用和反馈,可以对软件进行不断地改进和优化,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应用实例以下是一些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实例:1. 敏捷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方法将使用与满足理论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

敏捷方法强调用户参与、阶段性交付和持续改进,通过短周期的迭代开发,及时获取用户反馈并进行调整。

使用与满足基本理论

使用与满足基本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基本理论1、概念“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

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2、发展过程从时间上来说,使用与满足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时期,复旦大学传播学者殷晓蓉对此有专文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早期研究大部分是围绕无线电广播和报纸与读者的关系而展开的。

其中包括:三四十年代,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研究机构进行了美国第一次全面的广播研究(包括分析广播的内容和对听众的统计);1940年的奥逊·威尔斯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所引起的恐慌事件的研究以及赫佐格的那篇被称作“历史性的论文”《我们对白天连续节目的听众究竟知道什么》等。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现代时期”则是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那时的研究逐渐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式,并有了比较固定的名称:“使用与满足说”,或“使用与满足模式”,也更加明确地朝向探讨“一个活跃的受众”的作用的方向发展。

它在范围上涉及报纸、电影、舞台剧、电视(特别是智力竞赛节目)、高雅音乐会和肥皂剧等大众传播内容与受众的使用和满足的关系,并且,经由施拉姆、伯格纳、卡茨、布卢姆勒、格威奇等人的努力,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更加重要的是,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美国传播学自身的发展,“使用与满足说”所得以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推动力更为充分,而它的出现也使效果研究、受众研究以及相关的媒介内容研究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其中美国社会学家E ·卡茨被认为是“使用与满足说”的“现代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满足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营销、管理等。

本文将讨论满足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构建、影响因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满足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亨利·墨瑞斯(Henry Murray)于1938年提出,他认为人类行为是为了满足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满足理论包括两个主要的方面,即需要层次结构和动机机制。

需要层次结构分为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三个层次,生理需要是指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需求,如食物、水源、安全等;心理需要是指人类的心理状态,如归属、尊重、自尊等;而社会需要则是与他人互动,建立社会关系的需要,如友谊、爱情等。

动机机制则解释了人们如何通过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来达到动机。

满足理论的理论构建主要基于亨利·墨瑞斯的个体心理学,他将人的个性特质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对个体心理特征以及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研究分析,墨瑞斯认为满足理论能够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动机。

他提出了一些重要概念,如需要、动机、欲望、满意度等,这些概念构成了满足理论的核心内容。

满足理论受到了许多影响因素的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动机不仅受到内部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驱动,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墨瑞斯提出了一个叫"主观安全"的概念,指个体受到威胁和压力少的情况下,更容易满足自己的需求。

此外,社会因素也对满足理论产生影响,如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社会规范等。

个体在满足理论的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内在需求和外在环境的影响。

满足理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在管理领域,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者可以通过给予员工更多的回报和认可,满足他们的成就需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满意度。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14页/共16页
Thanks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共16页
第13页/共16页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局限: a.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 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 b.脱离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 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 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c.对受众能动性的认识仅限于内容接触方 面,有局限,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 的主体、有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 具有的能动性。
第11页/共16页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评价: 一改传媒角度为受众角度,通过分析受众的 媒介接触动机及其满足的需求来考察大众传 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把能 否满足受众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 准,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的先河。 曾在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第12页/共16页
第10页/共16页
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含义: a.人们接触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 需求,这些需求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根源; b.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媒介接 触可能性和媒介印象; c.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 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 d.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满足与否; e.两种结果都将影响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 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 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2.受众需要的满足和对媒介的选择间的联系中, 受众拥有主动权。
3.媒介相互竞争以满足受众需要。
第8页/共16页
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
社会条件
媒体印象
媒介接触 满足类型

“使用与满足”研究课件PPT

“使用与满足”研究课件PPT
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 中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设 计提升产品的舒适度和愉 悦感。
用户测试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邀请 真实用户测试产品,收集 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 和改进产品设计。
在媒体研究中的应用
受众分析
分析媒体受众的需求和兴 趣,了解其媒体接触习惯 和偏好,为媒体内容制作 提供指导。
内容定制
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兴趣, 定制媒体内容,提高内容 的吸引力和受众的满意度 。
媒介内容的竞争
反馈与调整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媒介之间的竞争会促 使媒介内容更加多样化,从而更好地满足 受众的需求。
该理论认为受众在媒介接触过程中会不断 反馈自己的需求和满足程度,并根据反馈 结果进行调整和改变。
02
CATALOGUE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应用
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研究
产品定位
通过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了解 其购买动机和决策过程,从而制定更 有效的营销策略。
总结词:社群建设
详细描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社群建设对于品牌形象 和口碑传播至关重要。通过建立与品牌相关的社群, 可以聚集目标用户并提高用户黏性。社群内的交流和 互动也有助于收集用户反馈和创意建议,为品牌发展 提供有力支持。
案例三:社交媒体的用户行为研究
总结词:隐私保护
详细描述:在社交媒体的用户行为研究中,隐私保护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品牌需要尊重用户的隐私权和个 人信息,采取合适的措施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同时,透 明、诚信地处理用户数据也能提升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 。
基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和需求,对 产品进行定位,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 求。
市场细分
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将市 场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为每个细 分市场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与满足理论
适度效果理论的经典模式之一
1.1974年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该理论。

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

4“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
5. 使用与满足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为分水岭,把该研究划分为传统和现代两个时期。

传统时期的研究试图了解人们为什么使用某些媒介内容。

60年代后期,该理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现代时期。

这一阶段中,学者们在研究了人们的动机、期望及传媒作用下人的行为后,开始重点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使用与满足说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基本效用,矫正了“有限效果论”,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在接触、选择、使用特定的媒介内容中得到什么样的心理报酬,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这种方法区别于其他受众研究之所在。

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行为习惯的分析,试图说明人们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对传播媒介的内容发生兴趣,又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满足。

许多研究显示,人们对传媒的种种满足与许多传媒带来的效果有关。

这些效果包括知识水平、对传媒的依赖性、人们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议程设置、讨论以及不同的政治效果变量。

1981年,温达尔提出"使用与效果"模式,呼吁将效果研究和使用与满足研究结合在一起。

在使用与满足的媒介效果中,"对媒介的依赖"受到人们关注。

温达尔发现人们越是渴望从媒体那里获得满足或是认为他们获得了满足,他们就越会依赖这个媒体。

传媒技术的迅速变革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选择。

使用与满足的研究者们需要重新思考理论框架,以适应新传播技术发展的需要,探索新媒介带给人们的新的满足。

对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批评主要有:1)主要概念的操作性定义,比如使用,满足,动机,需求等。

如果定义并且测量这些概念对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有决定性的影响。

2)关于受众主动性的批判,主要围绕受众是否具有主动性,如果有,应该如何定义定义并且精确测量,受众的主动性是否收到社会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等等。

3)批判学者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忽略了政治经济结构对于媒介的影响。

比如,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实际上假设了每个个体对于媒体的使用和选择是平等的,因此忽略了权利不平等对媒体使用的影响。

再如,Carey & Kreiling (1974)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忽略了象征符号本身带来的直接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