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PCSK—9抑制剂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方面的研究进展
PCSK—9抑制剂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roprotein Convrtase Subtilisin/kexin9,PCSK-9)抑制剂,是一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新药,可用于大剂量他汀治疗仍不能达到理想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或者因为肌病等副作用不能耐受大剂量他汀治疗的患者。
目前临床应用的有Alirocumab (Praluent)和Evolocumab(Repatha)两种,本文对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一综述。
标签: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抑制剂;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高胆固醇血症概况高LDL在美国人群中较为常见,美国心脏协会2015年的报告显示其比例高达人口总数的31.7%。
10月24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发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我国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持续升高,冠心病死亡率快速增加,专家预测随着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持续升高,可能导致2010~2030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社会人们的饮食普遍超标,并且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因此导致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从而引起很多健康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单纯依靠饮食控制、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及戒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不足以有效控制胆固醇水平。
因此,美国最新的胆固醇指南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特定高危人群应适当服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2]。
2 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方法目前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包括他汀、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汁酸螯合剂、贝特类、烟碱酸、Omega-3脂肪酸等,其中他汀是世界公认的支柱药物。
根据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成人降低ASCVD风险的血胆固醇治疗指南,大量证据表明他汀可以预防和治疗ASCVD以及除心衰患者心功能NYHAⅡ-Ⅲ级和正在接受透析治疗之外的所有高风险个体。
他汀类药物在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在儿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樊志文【摘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脂质代谢障碍疾病,由于FH早期就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增加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因此目前越来越强调患者自儿童期就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文章综述他汀类药物治疗儿童FH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思考.%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disorder of lipid metabolism. Because the early FH can cause atherosclerosis, the morbid and mortality of seve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e increased in patients. Thus more and more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reatment with statin since childhood so as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progno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necessity,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statins in the treatment of FH in children, and also presents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oughts.【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7(035)007【总页数】5页(P553-557)【关键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汀类药物;儿童【作者】樊志文【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湖南长沙 410013【正文语种】中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e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病。
辛伐他汀联合金纳多对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金纳多对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金纳多对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用辛伐他汀和金纳多联合治疗,对照组用辛伐他汀治疗。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数据分别相互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数据分别相互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相互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金纳多比单用辛伐他汀能更好地降低血胆固醇。
标签:辛伐他汀;金纳多;血脂高胆固醇血征是高脂血征中常见的一类疾病,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脂代谢紊乱综合征,防治高胆固醇血征对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起着重要作用[1]。
本文旨在探讨辛伐他汀联用金纳多对降低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5月~2009年10月来本院门诊及住院的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2例,男60例,女32例,年龄(63.4±9.2)岁。
其中43例伴有高血压,36例伴有冠心病。
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异常,排除甲状腺疾病、阻塞性肝胆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药物、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引起的血脂异常。
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20 mg/次,1次/d,晚餐后服用。
治疗组口服金纳多80 mg/次、2次/d,早、晚餐后服用(金纳多为银杏叶提取物片,由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生产),同时按对照组方法口服辛伐他汀。
总疗程为12周。
1.3 检测方法两组患者于同一时间开始服药,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置于普通管用于测定血脂。
新型降胆固醇药物(PCSK9靶向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综
述 ・
中 国 当 代 医 药2 0 1 5 年 9 月 第 2 2 卷 第 2 7 期
新 型 降胆 固醇药物 ( P C S K9 靶 向抑制剂 ) 的 研 究 现 状 和进 展
刘 峰 周巧 霞 王 炳银
上海 交通 大学 医学 院 附属 苏州 九龙 医院 心脏 中心 . 苏州 2 1 5 0 2 1 f 摘 要】 低 密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在 动脉 粥 样硬 化 性心 血 管疾 病 ( A S C V D) 的发 生 、 发 展 中起 着 重要 作用 , 他 汀类 制剂
是预防和治疗 A S C V D的基石 , 但使用足量他汀降脂不理想而又有较高心血管疾病风险者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患者 , 因副作用无法耐受足量他汀治疗者等均需要其他新的有效、 安全降脂药。 前蛋 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 9 ( P C S K 9 )
抑制剂能够显著升高肝细胞表面 L D L — C受体, 进而结合更多的 L D L — C而降低血 L D L — C水平。多种标靶 P C S K 9 抑制剂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已陆续问世。 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 已证实. P C S K 9抑制剂能明显降低血 L D L — C水
【 文 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4 — 4 7 2 1 ( 2 0 1 5 ) 0 9 ( c ) 一 0 0 2 2 — 0 5
调节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21 调节血脂 药的提取方法 . ①超声提取法 。武新安等在大黄粉末 中蒽醌类成分提 取 方法 比较 中分别 使用超 声提 取法 和热 回流 提取 法 , 以 9 %的乙醇为溶煤 ,考察 了药材粒度及提取时 间对大黄葸 5 醌类成分提取率 的影 响 , 比较 了两种方法 的提取率 。考察 了超声法提取时药材粒度 对提取率 的影响及提取率 随提取 次数不同而变化 的规律。 ②微波萃取法。银杏具有抗氧化 、 清除 自由基的作用 , 从而达到降血糖 、 降血脂 。一定量的银杏 叶粉末 , 加一定量 的相应 浓度 乙醇溶液浸泡 , 在微波炉 中加热提取 相应的时 间 , 最 佳 提 取 工 艺 条 件 : 取 时 间 1 . i, 料 比 2 ., 得 提 7 mn液 9 07 乙醇浓度 6 .%, 03 此时黄酮提取率为 2 8 . %。 6 22 降血脂药 的成型技术 . 22 脂质 体制备技 术 。孙萍 6等 的研究 中用 聚乙二 醇 .1
水平 , 但也有一定 的降低 L L水 平的作用 , D 尤其 是应用较 大剂量 时。以血清 T G水平升高为主者首选贝特类。
参考文献 【 杨诗 洁, 1 ] 苏汝好 , 项岚。降血脂 药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 J 医药论坛杂志 ,0 6 2 (0 :0 ] 2 0 ,7 1 )9 . [ 黄敬文 , 剑文 , 2 】 段 秦书芝 。中药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机理 研究进展f. J中国现代 实用医学杂志 ,0 6 5 8 :0 ] 2 0 ,( )3 .
H —o MG C A还原酶的活性 , 有效地减少体 内胆固醇的合成 ,
使 血浆 和组织细胞内的胆 固醇浓度降低 。 AA C T抑制剂 。该类药 物主要通过抑 制 A A C T的活必 来 达到降低胆 固醇 的作用 。抑制 A A C T有利 于降低 T C水 平, 减少病变 中的 C 从 而阻止动脉硬化的生成 , 表药 物 E, 代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标签: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TC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TG升高)或二者兼有。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寻找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降血脂药一直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1、目前临床应用的降血脂药物1.1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这类化合物主要是指他汀类,该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限速酶一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起作用。
该酶受到体内胆固醇代谢的调节,若细胞内胆固醇排空可致该酶活性增加,而使体内胆固醇合成加速;相反,细胞内胆固醇量增多,该酶活性下降,胆固醇在体内合成减慢。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使体内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来源。
同时,该类药物增加或激活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表达的水平而减少血液中LDL的含量。
因此,他汀类药物具有选择性好,疗效高的特点,副作用较少,可明显降低由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
迄今为止他汀类药物已经发展了三代。
第一代以发酵方法从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汀;第二代是半合成物,如阿托伐他汀;第三代是全合成的药物,如氟伐他汀;最新上市的他汀类(rosuv-astatin)以及在开发研究中的pitavastatin。
从化学结构分析,他汀类分为前药和活性体两类。
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为活性药物,易溶于水,在体内直接发挥作用。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为内酯,无活性,在体内水解后发挥作用。
1.2贝特类药物该类化合物属于贝特类,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最有效的药物,对于LDL-c 疗效较差。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有环丙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以及吉非贝齐,环丙贝特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少。
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编码控制脂蛋白代谢的基因,激活过氧化物酶增生因子活化受体(PPARs)转录因子,借助PPAR,贝特类药物降低脂蛋白的产生,导致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增加脂蛋白酶的酶解活性,加速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血脂异常(dyslipidemia)一般是指血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超过正常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血脂异常也常称为高脂血症(hyperl ipidemia),则主要是指TC或/和LDL-C或/和TG增高。
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 erosis,AS)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s,CVE)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近平来AS和冠心病(CAD)防治中飞速发展的领域之一。
本文拟对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几个主要问题作简单介绍:5个W、1个H,即6个问题的英文字头。
1、为什么要调脂(或降脂)治疗(Why to treat)1.1首先,血浆TC及LDL-C增高与AS及CAD关系最为肯定。
高胆固醇血症,特别LDL-C增高,增加发生CAD的危险,在临床脂质研究与冠心病一级预防(LRC-CPPT,1984)及多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 FIT,1986)中均证实了这一点。
Hebert等1997分析他汀类使LDL–C下降30%,非致死性和致死性冠心病下降33%,脑卒中下降2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28%,总死亡率下降22%。
这些试验充分论证了降低TC及LDL-C对降低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性。
最近Goud 等在荟萃分析中强调TC下降10%,CAD死亡率的危险下降15%(P<0.001),而且各种原因的死亡危险亦下降11%(P<0.001),未见非心血管原因的死亡危险有所增加。
从上述临床流行病学、一级及三级冠心病预防及冠脉病变回缩等大量资料,已无可争辩地证实TC及/或LDL-C的升高是冠心病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各种治疗干预特别是他汀类对降低TC或LDL-C,对降低冠心病患病率、病死率及粥斑样块的回缩具有肯定的效果。
1.2其次,TC及LDL-C处的其他血脂异常也与AS及CAD有关系。
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研究
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研究1978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问世,并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之后,越来越多的他汀类药物被大量运用于临床,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全合成的新型羟甲基戊二酶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在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新进展做一简述。
标签:阿托伐他汀;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自1978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问世并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之后,各种各样的他汀类药物层出不穷并大量运用,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降脂药,不仅仅有具有降脂作用,其在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阿托伐他汀的研究进展如下。
1 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包括:①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后将转化为甲羟戌酸盐,是人体内胆固醇早期合成的主要步骤,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作用,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②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的表达,肝细胞内的LDL受体能够清除LDL-C,约有60%~80%的LDL-C的清除和LDL受体存在关联性,阿托伐他汀能够增强LDL受体的mRNA表达,增加清除能力;③对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具有抑制作用,VLDL-C是LDL-C 的前体,对VLDL-C进行抑制,就阻碍了LDL-C,阿托伐他汀(20mg·kg-1·d-1)可使豚鼠VLDL-C颗粒载脂蛋白B(apoB)分泌减少76%,肝胆固醇脂水平下降66%,表明VLDL-C生成减少,可使LDL-C浓度下降70%;④促进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浓度增高,HDL有助于促成LDL/VLDL的清除或生物转化,增加胆固醇的转运,可对抗动脉粥样硬化[3-4],治疗剂量阿托伐他汀即具有明显升高HDL作用,对正常志愿者升高2%,对高血脂症患者升高7%;⑤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两种机制影响三酰甘油(TG),一种是抑制TG生成,阿托伐他汀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使VLDL颗粒减少分泌或聚集缓慢,造成TG的浓度降低,另一种是降低胆固醇含量,进而使肝细胞胆固醇水平下降,促进LDL受体表达的增多,从而使TG下降。
降胆固醇联合药物治疗
极高危风险
临床或影像学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 路移植术等血运重建术、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 周动脉疾病,其他影像证实存在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强烈倾 向( 如冠状动脉造影或颈动脉超声发现明显斑块) ; 糖尿病 合并靶器官损伤,如蛋白尿,或伴有吸烟、高血压、血脂 异常等重要危险因素; 严重慢性肾脏疾病GFR < 30 mL·min - 1·1. 73m - 2 ) ]; 10 年致命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
多项研究显示,3-18岁青少年的LDL-C水平为80-125 mg/dl,接近成人标准而远远高于新生儿。
.
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evolocumab)联合应用将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0.78mmol/L可改善伴心血管疾病高危 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心肌梗死(MI)和卒中。研究结果同时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结果验证了美国临床内 分泌学家协会(AACE)推荐的CVD极高危患者应将LDL水平降至 55 mg/dl以下的血脂建议。
.
LDL-C降至50 mg/dL可获益更多
荟萃分析发现LDL-C额外降低百分比与 MACE事件之间存在连续的关系,直到LDL-C降 至25 mg/dL。4874例(3182例用alirocumab, 1174例用安慰剂,618例用依折麦布)高危或 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随访 6699人年,44.7%~52.6%的alirocumab组患者 与6.5%的依折麦布组患者LDL-C降至 50mg/dL(1.3)以下。
降脂逆转斑块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将LDL-C降至新 生儿水平。LDL-C降至80mg/dl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LDL-C降至60-80mg/dl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2024血脂异常药物治疗新进展
2024血脂异常药物治疗新进展血脂异常可以是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入甘油三酷(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或上述异常指标的混合物。
换句话说,它们构成了与脂质谱相关的代谢紊乱。
血脂异常患病率在过去几年中有所增加,而且往往是心血管疾病的起点。
高脂血症极大地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需要适当关注。
然而,由千特定药物和营养药物的应用,饮食方式的改变和锻炼,我们有能力纠正血脂异常,从而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常规降脂疗法面临的困境和研发新降脂药物迫切性常规降脂疗法(LLT)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胆固醇水平的基础。
LLT包括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P S K9)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选择性抑制经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来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从而限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对62项试验进行的荼萃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肌肉问题(肌痛、肌病或横纹肌溶解入肝肾功能障碍等或限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1]。
在进行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治疗后,如果LDL-C仍未达标,则可与依折麦布联合使用。
依折麦布通过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而起作用,其有效性取决于尼曼-匹克1(Niemann-Pick1-like)样蛋白的存在[2]。
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可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改善心血管预后[3]。
然而,GOUD研究显示,仅21%(基线LDL-C> 2.6 mmol/L)和33.9%(基线LDL-C: 1.8~2.56 mmol/L)的常规LLTs患者在2年时LDL-C < 1.8 mmol/L.更重要的是,仅10%(基线LDL-C:2.6 mmol/L) 和11.9%(基线LDL-C1.8~2.56 mmol/L)的患者在2年时达到LDL-C 水平<1.4mmol/L [4]。
除传统LLT的副作用外,遗传因素和LDL受体产生减少[5-7]等也是阻碍应用LLT患者胆固醇水平达标的重要原因。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物(statin)。但是由于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 应或患者药物敏感性的差异,很多患者不能达到 理想的降脂目标。
依泽替米贝(ezetimibe)
2002年,一种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ezetimibe(商品名Zetia)正式在美国上市,为临床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依泽替米贝(ezetimibe)是由Schering-Plough和 Merck公司合作研制的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商 品名为Zetia,艾泽庭。化学名称为(1-(4-氟苯基)(3R)-[3-(4-氟苯基)-(3S)-羟丙基卜-(4S)-(4-羟苯 基)-2-氮杂环丁酮),分子式C H F2NO ,分子量 为409.42,结构式如下:
SCH-48461是第一个用于临床试验的2-氮杂环丁 酮类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能很好地耐受它1~ 400 mg/d的剂量,在大鼠和猕猴所做的活性分析 表明,它以不同的代谢产物起作用。通过对其代 谢产物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而发现了ezetimibe (E, SCH-58235) 。 E抑制喂胆固醇的能力比SCH-48461 高400多倍。
Ezetimibe+他汀组患者有85% 达到美国胆固醇教 育计划成人治疗组Ⅲ(adult lreat.ment panel m, ATPm)的控制目标,而单用他汀组仅有73%。
美国批准Zetia与非诺贝特联合用药
Merck/Schering—Plough公司的胆固醇吸 收抑制剂Zetia(ezetimube)(I)经FDA审批扩 大了适应症范围,可以与非诺贝特 (fenofibrate)联合使用。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治进展
对所有育龄女性FH患者,在治疗前进行避孕和孕前教育, 在怀孕前3个月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中应停止服用他汀和其他 全身吸收的调脂药物; 对于妊娠FH妇女胆汁酸螫合剂是唯一安全的降胆固醇药物; 在哺乳期可采用树脂降低LDL—C; 对于杂合伴冠心病的妊娠妇女以及HoFH妊娠妇女,应该考虑 使用脂蛋白血浆置换术; 对于绝经期的FH妇女,不应该采用绝经期激素治疗。 指南建议FH女性患者首选低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宫内上环以 及阻隔屏障进行避孕。
所有HoFH 严重的HeFH LDL-C控制不达标 常规药物不能耐受 合并冠心病的妊娠、哺乳期妇女
目前在动物实验中,载体的选择主要有逆转录病毒载体、 腺病毒载体、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和慢病毒载体。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细 胞) 目前也已应用于 FH 的研究。 但目前基因治疗大多还停留在动物实验中,极少进入临床 研究阶段。
成人FH诊断: 荷兰DLCNC(Dutch lipid clinic network criteria)评分标准,英 国西蒙标准(Simon Broome system)以及美国早期诊断早期 预防组织(make early diagnosis—preveLCNC评分标准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王仁荣
男,31岁,反复胸痛三年,加重10天,近三年发作劳力性胸痛, 10天来胸痛发作频繁,伴出汗,喉部紧缩感,持续2分钟左右, 休息后自行缓解。 否认吸烟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其母有高脂血症病史。 10年前婚检发现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显著高于 正常。多次于上海华山医院、张家港、江阴等医院就诊,先后 服用“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总胆固醇最低9mmol/L,近 两年自行停药。 10岁时即因眼部黄体瘤就诊,2010年7月因足跟部黄体瘤及臀 部黄体瘤手术治疗。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0 引言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 脂质高于正常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 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 [1]。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正 逐年增高,我国居民脂质代谢异常患病率已高达 40.4%,人群血清 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 2010 年 -2030 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 件约增加 920 万 [2]。目前,高脂血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 问题。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形成冠心 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防治 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 [3]。他汀类药物在现代 医学中作为降低胆固醇的首选药物,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却 有肝酶异常和肌病等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1]。近年来,中医药多途 径、多靶点、整体调节、不良反应较少的优势逐渐受到国内外的瞩 目,本文对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新进展进行概述。
醇 的 水 平,改 善 肝 脏 脂 肪 变 性,这 一 作 用 可 能 与 减 少 胆 固 醇 的 吸 收有关。陈丝等 [9] 发现脾虚状态下高脂血症大鼠脂质紊乱加重, 经香砂六君子汤干预后紊乱得以纠正,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香砂六 君子汤调控 dyHDL 相关 mRNA 及蛋白表达有关。血流流变学作 用是高脂血症最直接的中间环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 用 [1,2],郑茜等 [10] 研究发现通冠化浊汤加减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 血液粘稠度,从而抑制脂质代谢的紊乱进展。曾丹 [11] 等在研究脉 康汤对内源性老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中发现,脉康汤 组大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 水平的上升幅度显著高 于模型组 (P<0.05),表明脉康汤对内源性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调 节作用。以上均是不同的方剂作用于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一方 面于中医的“同病异治”理论相符合,另一方面,也为临床应用提 供了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进展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胆固醇血症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家族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目前,这一疾病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从遗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介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研究进展。
一、遗传机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三种单基因遗传缺陷引起的。
它们分别是LDL受体、apoB和PCSK9基因的异常。
这些基因是调节胆固醇代谢的关键因素。
LDL受体缺陷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最常见的形式,约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75%。
LDL受体的缺陷会影响胆固醇的代谢和吸收,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
apoB缺陷会影响LDL颗粒的生成和清除,同样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PCSK9基因缺陷会影响LDL受体的功能,也会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
二、预防和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控制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是预防和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议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并多吃植物油、粗粮、水果和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运动控制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和草酸膳食纤维酯类药物等。
4、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可通过基因修复、基因敲除等技术,来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
三、临床表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皮下黄色瘤、腱鞘黄色沉积物等。
随着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还会出现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
因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四、结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西药及服用方法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西药及服用方法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心血管疾病,通常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这种疾病会导致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增加了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西药治疗,并指导患者正确的服用方法。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西药及其服用方法。
一、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最常用的西药。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服用方法:1. 按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并按照处方上的剂量和时间服用。
2. 可以选择任何时间服用他汀类药物,但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服用,以便形成规律。
3. 遵循药物说明并服用整片,不要咀嚼或嚼碎他汀类药物。
4. 如有任何不良反应或不适,及时咨询医生。
二、树脂类药物树脂类药物可通过与胆汁酸结合而降低胆固醇水平。
树脂类药物不被身体吸收,而是通过排泄胆汁酸的方式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胆固醇水平的升高。
服用方法:1. 树脂类药物通常以粉末或颗粒形式存在,可以与水搅拌或加入食物中服用。
2. 根据医生的指导,遵循正确的剂量和时间服用。
3. 在服用树脂类药物期间,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因此建议与医生讨论其他药物的使用时间。
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阻止胆固醇从食物中吸收到肠道,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服用方法:1.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常以口服药物的形式出现,应按照医生指导的用量和时间服用。
2. 可以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以维持一致的治疗效果。
3. 不要将服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其他药物混合在一起,以免干扰其疗效。
四、利伐沙班(PCSK9抑制剂)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的胆固醇降低药物,通过抑制PCSK9蛋白的活性,帮助肝脏清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
服用方法:1. 利伐沙班以注射的方式使用,一般每两到四周注射一次。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治现状与展望(完整版)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诊治现状与展望(完整版)1.背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血脂紊乱,多数情况下,由以下三个基因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突变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9型(PCSK9)[1]。
FH 分为纯合子(homozygote FH,HoFH)和杂合子(heterozygote FH,HeFH)两种类型。
国外HeFH 的发病率约为1/200-250[2,3];而HoFH发病率约1/16万-30万[4]。
中国人FH的患病率为0.31%[5],根据估算,我国约有2600万例潜在FH 患者[6]。
FH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显著升高、广泛的黄色瘤以及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 vascular disease,ASCVD)[7]。
FH患者血液中过高的胆固醇在循环系统主要可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及瓣膜组织,进而引起相应的动脉粥样硬化及瓣膜狭窄[4]。
早发ASCVD是FH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其中早发冠心病是常见的临床表型。
早发冠心病指男性在55岁前或女性65岁前患冠心病[8]。
如果不经治疗,约50%的FH男性和30%的FH女性在50岁以前会发生冠心病(co ronary artery heartdisease, CHD)[9]。
FH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ASCVD的发生比例多16倍[10-13]。
一项丹麦的队列研究中,入组了69,016例FH患者,其中约33%患有CHD[10]。
ASCVD是FH患者最常见的死因[14]。
一项研究发现,189例FH死亡病例中42%的死亡原因为ASCVD[15]。
HoFH患者,从父母双方各获得一个异常的LDLR基因,因而体内没有或很少有功能性的LDLR,也因此病情更严重[16],HoFH患者比HeFH患者更早发生ASCVD,通常在20岁以前,一般无法生存至30岁[17]。
药物化学-他汀
Atorvastatin在体内被代谢成为邻羟基化和对 羟基化代谢产物,以及各种β-氧化产物。其对 循环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大约70%源于 活性代谢产物。 消除:阿托伐他汀及其代谢 产物通过肝脏和/或肝外途径代谢后主要经胆 汁排除。其平均血浆清除半衰期为14小时,因 活性代谢产物的作用,其对HMG-CoA还原酶 抑制活性的半衰期达20-30小时。
(三)不足之处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皮肤、胃肠道、神经 系统、肝脏和肌肉等组织,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恶心、 腹泻、腹胀、腹痛、便秘等; 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为烦 躁、失眠、易激、头昏、失眠、头痛、视觉障碍、眩 晕、感觉异常、睡眠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外周神经 病变等; 皮肤反应为皮疹、瘙痒等; 变态反应主要有血 管性水肿、血管炎、类红斑狼疮综合征、白细胞减少 症、紫癜、多形性红斑等。这些反应一般并不严重随 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能减轻或消失。他汀类药对肝功 能、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影响是制约其临床应用 的重要因素。
(二)作用机理
他汀类药物( 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药)是一类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药物,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 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减少胆 固醇的合成,并上调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 受体的表达,加速血液中 LDL 胆固醇向肝脏的转移与代谢清除,从而达到降低 血脂的目的。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 ( VLDL) 的合成。因此,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总胆 固醇( cholesterol,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 和载脂蛋白 B( ApoB) ,也降低三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TG) 和 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此外,他汀类药物 还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非降脂作用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用药评价·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杜海燕*,林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剂科、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北京100029)中图分类号R97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124(2011)06-0488-06摘要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参考。
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
结果与结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还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其他多效性,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血管病、心律失常、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其作用。
国内冠心病患者目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状况存在明显不足,说明这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还亟待转化为科学规范的临床实践。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研究进展;临床应用;不良反应Research Progress on Statins and Evaluation on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DU Hai-yan *,LIN Yang #(Dept.of Pharmacy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Clinical Trial Agency for Drugs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stati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ians about rational drug use.METHODS :By reviewing the pertinent literatur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 systematic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statins.RESULTS &CONCLUSION :Statins can not only lower cholesterol levels ,but also play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diabetic angiopathy ,arrhythmia ,alzheimer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etc through ameliorating the endothelial function of blood vessels ,inhibiting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formation of thrombus ,stabilizing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hibiting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smooth muscle cells as well as it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tive action.In China ,statins were poorly used in patient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dicating the necessity to transform the evidence in evidenced-based medicine in this filed to scientific and standard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Statins ;Research progress ;Clinical application ;Adverse drug reaction*主管药师,博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68-0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的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不仅是发达国家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因素,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健康和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以炎症反应为基础的复杂的血管壁的病理变化,这一病理过程包括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脂质和炎性细胞沉积在血管壁,以及平滑肌细胞的移行和增殖,高胆固醇血症与这一过程密切相关[1]。
因此降低血清胆固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能够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平衡主要通过肠道吸收,内源性生物合成,以及胆道小肠排泄[2]。
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主要是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他汀类药物,和抑制胆固醇从肠道吸收的依折麦布这两大类药物。
本文就这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线降胆固醇药物,是体内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是甲羟戊酸合成的限速酶,甲羟戊酸是体内胆固醇合成的重要分子[3]。
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他汀是目前降低胆固醇作用最强的一类药物,而且他汀具有明显的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自然进程的作用,他汀能够显著降低ldl-c水平,减少血管壁胆固醇沉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关于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作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报道较多。
韩国的一项研究将189名ldl-c≥3.36mmol/l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以匹伐他汀2-4mg/d或阿托伐他汀10-20mg/d,12周后,患者的血清ldl-c分别降低34.6±16%和38.1±16.2%,除极少数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以外,大多数患者血清转氨酶在正常范围[4]。
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5],28名曾经有过心肌梗塞、心绞痛或主要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在每天进行半小时骑自行车的有氧锻炼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20周后发现常规体育锻炼配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动脉血管壁硬度,有氧运动本身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调节多种心脏代谢的危险因子,改善动脉血管壁的硬度,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降低循环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即抑制炎症反应来改善动脉血管壁硬度,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降低前炎性细胞因子调节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 nf-κb)的结合活性和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水平,发挥较好的抗炎作用。
最近发表的saturn研究采用冠状动脉腔内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方法再次证实了应用他汀治疗,不仅可以大幅度减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而且还能够显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6]。
这是一项为期两年的多中心、双盲、平行阳性药物治疗对照临床试验,对1385例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40mg/d;或阿托伐他汀80 mg/d,两年后冠状动脉腔内超声检测结果显示,两种他汀均能减小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瑞舒伐他汀降低斑块总体积的能力优于阿托伐他汀(-6.39 mm3 对-4.42 mm3,p=0.01)在减少斑块体积百分比方面瑞舒伐他汀效果更显著(-1.22%对-0.99%,p=0.17),因此应用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能显著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将ldl-c降至60mg/dl左右还能提供更强的血管保护作用,由此可见通过他汀降脂治疗来更严格地控制ldl-c水平,能更显著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建议将极高危患者的ldl-c降至70mg/dl以下,如果基线ldl-c水平很高,而且使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仍无法将ldl-c降至该水平以下,则至少应使ldl-c降幅>50%。
ldl-c降得越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降低,那么加大他汀类药物的剂量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他汀类药物并非剂量越大,降脂效果越好,通常,起始剂量的他汀就能够获得最大剂量他汀70%的降脂效果,而此后他汀的剂量每增加1倍,仅能够使ldl-c进一步下降6%。
以阿托伐他汀为例,应用80 mg/d和40 mg/d相比,其临床事件仅降低了2%,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他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7]。
以辛伐他汀为例,应用剂量较大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8]。
对胆固醇代谢的研究发现,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的肠道对胆固醇吸收增加,而长期应用他汀的患者可以引起肠道对胆固醇吸收的增加,而作为抑制肠道对胆固醇吸收的药物依折麦布的应用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使ldl-c 进一步降低[9]。
肠道胆固醇的吸收由尼曼匹克c1样(niemann-pick c1 like1,npc1 l1)蛋白调节,npc1 l1蛋白介导胆固醇由小肠绒毛刷状缘上皮细胞吸收入细胞内,这一过程即为新型降脂药物——依折麦布的作用靶点,依折麦布与npc1 l1结合后使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抑制npc1 l1与胆固醇的结合,最终抑制胆固醇诱导的npc1 l1的吞胞作用[10]。
动物实验发现:依折麦布可以通过抗炎途径来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其进一步发展。
以阿朴脂蛋白e (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缺失的小鼠为例[11],对其按照5 mug/kg/d应用依折麦布8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小鼠头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明显缩小。
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循环血液中,炎性蛋白的水平的上升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独立的预测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其大小无关,而是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d gómez-garre等[12]通过手术损伤新西兰兔的股动脉内膜,并给以高脂饮食饲喂,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随机分组后,分别应用依折麦布0.6mg·kg-1·d-1、辛伐他汀5mg·kg-1·d-1、依折麦布加辛伐他汀进行干预,6周后分别检测循环血液中的血脂水平、并应用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粥样硬化斑块中nf-κb的水平和化学诱导蛋白-1(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nf-κb是mcp-1的转录调节因子,而mcp-1是调节单核细胞进入动脉内膜的主要因子。
依折麦布可以降低nf-κb的活性,使mc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下降,从而抑制mcp-1诱导的单核细胞移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减小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即从胆固醇的肠道吸收和内源性生物合成加以干预,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shigematsu e[13]等将口服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且血清ldl-c>120mg/d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继续口服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加服依折麦布10mg·d-1,12周后这些患者血清甘油三酯进一步降低15%,ldl-c进一步降低20.5%,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一步下降19.7%。
一项多中心的研究对ldl-c ≥120 mg/dl的患者分别给予普伐他汀10 mg/day加依折麦布10 mg/day或双倍剂量的普伐他汀,12周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血清ldl-c和apoe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16%和14%,明显优于双倍剂量的普伐他汀组的5.9%和4.4%,而且联合用药组的胆固醇吸收的标志物谷甾醇、菜油甾醇、胆甾烷醇分别降低48%、36%、10%,而在双倍剂量普伐他汀组,上述三种胆固醇吸收标志物分别增加了17%、14%、6% [14]。
台湾的一项研究将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和他汀类药物的疗效与双倍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比较[15],入选的83名患者均为一直口服他汀类药物,但是血清ldl-c仍未达到理想水平,随机分组后继续给予他汀类药物加依折麦布(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依折麦布,20/10、10/10 、20/10 mg)或原有的他汀剂量加倍(辛伐他汀40 mg、阿托伐他汀20 mg、普伐他汀40 mg),8周后联合用药组不仅降低ldl-c的效果明显优于双倍剂量他汀组(26.6%比9.7%,p = 0.0026),对于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也好于双倍剂量他汀组(20.6% 比 6.5%,p = 0.0003)。
联合用药组有58.6%的患者血脂水平达到了治疗目标,而双倍剂量的他汀组仅有41.2%的患者达到治疗目标。
近20年来,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线降脂药物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清ldl-c的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6]。
最近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认为,把ldl-c降到[7] sniderman a,thanassoulis g,couture p. is lower and lower better and better? a re-evaluation of theevidence from the 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ists’collaboration meta-analysis for low-densitylipoprotein lowering. j clin lipidol. 2012 jul;6(4):303-9.[8] florentin m,elisaf ms. simvastatininteractions with other drugs. expert opin drug saf. 2012 may;11(3):439-44.[9] hing ling pk,civeira f,dan ag,ezetimibe/simvastatin 10/40 mg versus atorvastatin40 mg in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cholesterolemia: a randomized,double-blind,active-controlled,multicenter study. lipids health dis. 2012 jan 31;11:18[10] jenna l,betters ,liqing yu. npc1l1 and cholesterol transport. febs lett. 2010 july 2;584(13):2740–7.[11] graf k,dietrich t,tachezy m,et al.monitoring therapeutical intervention with ezetimibe using targeted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mol imaging.2008;7(2):68-76[12] d gómez-garre,p mu?oz-pacheco,1 ml gonzález-rubio,ezetimibe reduces plaque inflammation in a rabbit model of atherosclerosis and inhibits monocyte migration in addition to itslipid-lowering effect. br j pharmacol. 2009 april;156(8):1218–27.[13] shigematsu e,yamakawa t,taguri m,efficacy of ezetimibe is associated with gender andbaseline lipi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2 sep 24;19(9):846-53.[14] sasaki j,otonari t,sawayama y,double-dose pravastatin versus add-on ezetimibe with low-dose pravastatin - effects on ldl cholesterol,cholesterol absorption,and cholesterol synthesi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2;19(5):485-93.[15] yu cc,lai wt,shih kc,efficacy,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ongoing statin plus ezetimibe versus doubling the ongoing statin dose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taiwanese patients:anopen-labe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bmc res notes. 2012 may 23;5(1):251.[16] hea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mrc/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imvastatin in 20,536 high-risk individuals: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lancet. 2002;360:7–22.[17] pearson ta,laurora i,chu h,kafonek s. the lipid treatment assessment project (l-tap): a multicenter survey to evaluate the percentages of dyslipidemic patients receiving lipid-loweringtherapy and achievin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goals. arch intern med. 2000;160:459–67.[18] waters dd,brotons c,chiang cw,et al. lipid treatment assessment project 2: amultinational survey to evaluate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achieving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goals. circulation. 2009;120:28–34. [19] baigent c,landray mj,reith c,et al. the effects of lowering ldl cholesterol withsimvastatin plus ezetimib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tudy of heart and renal protection):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1;377:2181–92.[20] morrone d,weintraub ws,toth pp,et al. lipid-altering efficacy of ezetimibe plus statinand statin monotherapy and identification of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response: a pooled analysis of over 21,000 subjects from 27 clinical trials. atherosclerosis. 2012 aug;223(2):2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