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分配的含义与关键词。
2.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分配问题。
3.能够运用比例分配方法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常用比例分配的关键词和符号。
2.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分配。
三、教学重点1.比例分配的关键词和符号。
2.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四、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比例分配方法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讲授。
2.示范。
3.练习。
4.互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比例分配吗?2.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如:分数、倍数、百分数等。
3.与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比例分配的例子。
2. 介绍比例分配1.介绍比例分配的含义和基本概念,并且完整地讲解了比例分配的关键词和符号。
2.以比例分配电影票为例,向学生演示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 实例讲解老师可以选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1. 视频讲解找一段比例分配的实例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学习并且理解比例分配的方法。
2. 文字讲解给学生讲题目的原题,或者设计自己的题目,一步一步地进行详细讲解。
4. 练习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以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并且加深印象。
练习题可以分为不同的难度,逐渐提高难度。
5. 总结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带前导问题: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吗?2.完整概括:总结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实际应用,并且为下节课预告。
七、教学评估老师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评估:1.练习问答:抽取部分学生完成练习题,并且在班上评选出优秀学生。
2.课后问卷:出题理解、难度设置效果和学生反馈。
3.学生思路展示:选学生代表上课展示自己解题思路,让其他同学评估。
八、教学反思老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材、教学过程等,对下一次教学作出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一、教学背景《按比例分配问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教材提供了两种解法,一是转化为归一应用题,运用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
二是把比转化成份数,注意联系生活工作实际导入例题,使学生从再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乘法应用题,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
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75页的例5,“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第76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学案纸。
二、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激趣引新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故事。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到了一个很荒凉的地方,猪八戒喊了起来:不行了,我走不动了,又饿又累。
说着,猪八戒趴在地上怎么也不愿意起来。
孙悟空见了,一个筋斗云翻到很远的地方,弄了好多桃子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10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3.10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苏教版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教案的细节。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章节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十节。
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将比例分配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分配的原理,并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将比例分配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配合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以及相关的计算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论知识讲解:我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比例分配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分配的原理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立即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运用比例分配的原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清晰的板书,列出比例分配的计算公式,并在旁边附上一些重要的点和提示。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巩固他们对于比例分配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例分配的原理,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如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或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了解“按比例分配”和“比例系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知识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解题方法:结合实际情境,透彻分析题目,寻找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利用比例系数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实际情境确定未知量和比例系数。
四、教学过程1. 学习概念•引入:“昨天我们学过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学生回答:“比例系数的概念。
”•教师解释:“比例系数是指两个比例数之间的比值,是按比例分配的关键。
”•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饮料瓶子上的糖含量比例、购物时所享受的折扣比例等。
•强调“比例系数”在数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概念,后续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到比例系数这个概念。
2. 课堂演练•回顾昨天所学,让学生解决一道相关的大型实际问题。
•给出一个购物团的实际生活问题,团员A、B、C三人需要分摊折扣金额。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公式算出每个人应该分摊的折扣金额。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强调各位要认真分析句子和图表内的数据,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3. 练习练习一•一个小组5人,其中有3个男孩,2个女孩,3个男孩和2个女孩需要平均分配12个小球,请问每个小孩分到多少个?解析:同学们可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此题。
1.求出男孩与女孩占总人数的比例:•男孩比例系数= 3/5•女孩比例系数= 2/52.算出男孩和女孩每个人平均应分配的小球数:•男孩分得的小球数= 3/5 * 12 = 7.2 个•女孩分得的小球数= 2/5 * 12 = 4.8 个综上所述,每个小孩应分到 1.44 个小球。
练习二•一对夫妇将 5000 元存入银行,其中男方的存款是女方的 3 倍,男方和女方每人分得的利息为 1500 元,求男女每人的存款金额。
解析:同学们可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此题。
1.求出男方和女方的比例系数:•男方比例系数= 3/4•女方比例系数= 1/42.求出存款总额:•存款总额= 5000 元3.求出男方和女方各自的存款额:•男方存款额= 3/4 * 5000 = 3750 元•女方存款额= 1/4 * 5000 = 1250 元4.求出男女各自分得的利息数:•男方利息数= 1500 ÷ 2 = 750 元•女方利息数= 1500 ÷ 2 = 750 元综上所述,男方的存款金额为 3750 元,女方的存款金额为 1250 元。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安排课堂实验,如制作比例尺,测量物体长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创设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商场打折情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例知识。
4.合作交流提升: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例如:“假设学校要为一次户外活动准备食物,预算为1000元。现在有四个不同的食品选项,每个选项的价格和学生们希望购买的数量如下表所示。请你们小组讨论如何分配这1000元,使得尽可能多的学生满意。”
5.写作反思: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反思日记,内容包括对比例知识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体会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教师总结:强调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将比例的概念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布置一些基础的按比例分配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比例的基本计算和应用。
-例如:“如果小明有100元,他打算按照2:3:5的比例分给他的三个好朋友,请计算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钱。”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例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一家商店,原价为200元的商品正在打8折出售,请计算打折后的价格。如果你有500元,按照这个折扣,你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这样的商品?”
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总结按比例分配的规律,进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关系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难以发现比例关系的情况,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问题,找出比例关系。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将比例分配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勇于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如何发现和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分配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总结按比例分配的规律。
3.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5.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公开课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59、60页例11,“试一试”及“练一练”1—3题。
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后进行的,主要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本节内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数乘法有密切联系,也是学习第十二册教材比例的基础。
2、本节内容设计比较灵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1、经课前了解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透彻,也非常理解、喜欢比的多种表现方法,而分东西时他们都喜欢用平均分,认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分东西。
2、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挑战各种难题,所以本人设计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让他们的认知由平衡向不平衡发展。
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最终真正学到知识。
3、学生可能会认为为什么平均分分东西会不公平,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问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把“几比几”转化成求总量的几分之几;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环节学生自学事宜教师引导适宜媒体明确自学重点(2分钟)1、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怎样计算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围绕重点自学(10分钟)自学提示:(10分钟)1、怎样理解“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2、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检验并在图上涂一涂,看看计算是否正确。
六年级数学上册 【基础+提升】3.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含答案)(苏教版)
3.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1.填一填。
(1)某班男女学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学校图书馆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比是4∶5,是把两种书的总本数平均分成了()份,科技书是()份,故事书是()份。
(3)糖和水的比是1∶10,糖占糖水的(),水占糖水的()。
2.研究发现,8岁以上的儿童按5∶3安排一天的活动与睡眠的时间是最合理的。
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多少小时?3.丹顶鹤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全世界目前大约有丹顶鹤2000只,我国和其他国家拥有的丹顶鹤数量的比约是1∶3。
我国比其他国家拥有的丹顶鹤少多少只?4.如果把图中的30个方格按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你能算出三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吗?5、学校图书馆新买来420本书,按4:3分别借给三、四年级的同学阅读。
两个年级学生各借了多少本书?6、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
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它是什么三角形?7、学校科技小组15名男生,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3.科技小组有多少名学生?8、学校有一块三角形绿化带,三条边的比是3:4:5,已知最长边是45米,最短边是多少米?参考答案1.(1)116 115 (2)9 4 5(3)111 11102. 24 ×353+=9(小时) 3.2000×131+=500(只) 2000×133+=1500(只) 1500-500=1000(只)或其它合理方法。
4.红色5格,黄色10格,绿色15格。
5、三年级:420÷(4+3)×4=240(本)四年级:420÷(4+3)×3=180(本)6、180÷(1+2+3)×3=90(度) 180÷(1+2+3)×2=60(度) 180÷(1+2+3)×1=30(度) 直角三角形7、15÷5×(5+3)=24(名)8、45÷5×3=27(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与性质;2.掌握单纯利润、税费、工资等实际问题中的按比例分配方法;3.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按比例分配的方法;2.实际问题的抽象化与建模。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节什么是比例?1.引入比例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确定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呢?比例,就是用来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工具。
2.让学生观察各种实物的大小、形状等,从中了解比例的概念。
比如,观察不同大小的鞋子,让学生说出这两个鞋子长的比例是多少。
3.给出一道简单的比例题,由学生互相提问、交流,找出解决方法。
第二节比例的性质1.比例的三个性质:基本比例性质、可逆性、可加性。
老师讲解时,可以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图文并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给出两组比例,让学生自行判断它们是否相等。
然后,又在黑板上练习几道判断相等的比例题目。
第三节实际问题中的按比例分配1.范例题:李叔叔从一家超市购买 80 斤苹果,其中 5 斤烂掉了。
现在他想将剩余的苹果按比例分配给他的三个表亲,比例分别是3∶4∶5,那么每个表亲能分到多少苹果呢?2.请学生自行计算结果,并带出解题步骤。
在解析过程中,对每一步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学生懂得运用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分组讨论,每组自选一个实际问题,并用比例的方法求解,然后组内讲解。
第四节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综合练习1.给出不同难度的综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并在课堂上讲解。
2.特别注意:要让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在模型中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示范演示教学法。
教学工具、教材黑板、彩笔、范例题、练习题。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参考书目1.《小学数学教育学》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指引》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比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初中甚至高中数学的内容,因此需要认真讲解。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7页至第109页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将总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教科书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100颗糖果,他想将这些糖果按比例分配给他的四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得相同比例的糖果。
请问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2. 讲解:我通过PPT展示教科书第107页至第109页的内容,详细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例如:“一家公司生产了1000台产品,这些产品需要按照4:3:2的比例分配给三个部门。
请问每个部门能分到多少台产品?”3. 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他们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练习题。
例如:“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他们参加了数学、语文和英语三门科目的考试。
如果数学、语文和英语的平均分分别是80分、90分和85分,请问数学、语文和英语的分数分别是多少?”4. 解答:我邀请学生上台解答练习题,并给予表扬和指导。
同时,我也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让学生跟随我的思路一起思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公式,例如:“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总量× 比例 = 分配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家公司生产了2000台产品,这些产品需要按照2:3:5的比例分配给三个部门。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1)-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1)-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够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3.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按比例分配的含义;2.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熟练应用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假设A、B、C三个人合作赚了300元钱,按照他们的投入比例分配利润,如果A投入的资金是B的2倍,C是A的1.5倍,那么他们三个人分别能拿到多少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二)讲解1.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按比例分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根据各自的比例来分配物品或财物,使每个人的得到的物品或财物都是按照一定比例来分配的。
2.讲解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是先算出各方的总数,然后再根据各方的比例来分配物品或财物。
–公式为:总数×所占比例。
3.给出几个练习题供同学们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三)实践1.在同学们熟悉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假设班里要组织一次野餐活动,需要购买食材和日用品,共计500元,如果按照男生和女生比例的2:3来分配这笔钱,男生能拿到多少钱?–假设小明和小华投资开办了一家小吃店,他们的投资分别是4万元和6万元,他们的利润是90万元,按照各自的投资比例来分配利润,小明和小华分别能分到多少钱?2.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四)总结1.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帮助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五、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习题;2.鼓励同学们多思考、多联系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10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10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3.10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2. 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按比例分配的形式,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按比例分配的形式,并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分糖果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糖果。
2. 知识讲解: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具体的按比例分配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按比例分配:问题:两个数的比等于两个数的比方法:1. 写出比例式2. 交叉相乘3. 解比例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1. 练习题答案:略2. 实际问题解答:题目:一个农夫有12头牛,他想将这些牛分成两组,使得两组的牛的数量之比为2:3。
请帮助农夫解决这个问题。
解答:设第一组牛的数量为x,则第二组牛的数量为12x。
根据题意,有:x / (12x) = 2 / 3交叉相乘得:3x = 24 2x解得:x = 8所以第一组有8头牛,第二组有4头牛。
苏教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
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 黄色,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 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 3: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1:2
试一试 把30个方格按1:2:3涂成红、 黄、绿三种颜色,你能算出三种 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吗?
把30个方格按1:2:3涂成红、黄、 绿三种颜色,你能推算出三种颜色各 应涂多少格吗?
陈天和李明合资开了一家 文具用品店,经过辛勤经营, 一年的净利润是15万元。他们 两人各应分得多少钱?
陈天和李明合资开了一家 文具用品店,经过辛勤经营, 一年的净利润是15万元。陈天 和李明两人投资额的比是3:2。 他们两人各应分得多少钱?
陈天和李明两人投资额的 比是3:2。 方法A 3+2=5 15÷5×3=9(万元)
学校合唱队有48人,其中男生和 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女生各 有多少人? 1+3=4 方法A 48÷4=12(人) 8÷4×3=36(人) 答:男生有12人,女生有36人。
学校合唱队有48人,其中男生和 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女生各 有多少人? 方法B 1 =48× 1 48× =12(人) 1+3 4 3 =48× 3 48× =36(人) 1+3 4 答:男生有12人,女生有36人。
① 5:3:1 ③ 4:2:1
② 2:2:1
④ 1:1:1
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4题
15÷5×2=6(万元)
答:陈天应分得9万元,李明 应分得6万元。
陈天和李明两人投资额的 比是3:2。 方法B 3 = 15× 3 =9(万元) 15× 3+2 5 2 = 15× 2 =6(万元) 15× 3+2 5 答:陈天应分得9万元,李明应分 得6万元。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主题活 动,准备投资9000元购买故事类、 科普类、工具类书籍。如果你是校 长,你会把这些钱按照怎样的比来 分配呢?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按比例分配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案例资料、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分析,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运用。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2.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 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及其应用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步骤。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按比例分配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2.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 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思考题:布置一些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课后反思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之小组合作环节的详细设计1. 小组划分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进行异质分组,每组45人,确保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角色分配: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讨论和汇报;记录员一名,负责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
2. 任务布置问题选择: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分配班级活动经费、规划学校花园等。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如何正确找出比例关系、如何列出算式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2.难点: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教学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关键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数量关系转化为比例关系?2.呈现(10分钟)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选取部分问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关键。
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5:31:24
方法一
35+31+24=90(人) 180÷90×35=70(块) 180÷90×31=62(块)
180÷90×24=48(块) 答:一班分得70块,二班分得62 块,三班分得48块。
方法二 35 35 180× =180 × =70( 块 ) 35+31+24 90 31 31 180× 35+31+24 =180× =62( 块 ) 90 24 24 180× =180 × =48( 块 ) 35+31+24 90
学校合唱队有48人,其中男生和 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女生各 有多少人? 方法二 1 1 48× =48× =12( 人 ) 1 +3 4 3 48× =48× 3 =36(人) 1 +3 4 答:男生有12人,女生有36人。
蓓蕾幼儿园大班有35人, 中班有31人,小班有24人。张 阿姨准备把180块巧克力按班 级人数的比分给三个班。每班 各应分得多少块?
试一试 把30个方格按1:2:3涂成红、 黄、绿三种颜色,你能算出三种 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吗?
把30个方格按1:2:3涂成红、黄、 绿三种颜色,你能推算出三种颜色各 应涂多少格吗?
1 +2 +3 =6 方法一 30÷6=5(格) 30÷6×2=10(格) 30÷6×3=15(格) 答:红色应涂5格,黄色应涂10格, 绿色应涂15格。
按比例分配的 实际问题
30个方格平均分成两份, 一份涂上红色一份涂上黄色, 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例5 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 黄色,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 是3: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例5 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 黄色,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 3: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8《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本节课是对比例知识的进一步运用和拓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实例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假设一个班级有男生和女生,男生的数量和女生的数量之间的比例是2:3,现在要根据这个比例分配一些物品,问如何分配?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比例知识解决。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分配物品、分配时间等。
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总结按比例分配的规律,进而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并总结按比例分配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2.课件:相关的图片、实例和动画。
3.练习题: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图片,如衣服、食品等,引导学生回忆起比例的概念。
然后提出问题:“在这些图片中,哪些是成比例的?哪些不是成比例的?”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实际问题: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另一辆汽车从乙地出发,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甲地。
问:两辆汽车多久后相遇?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解60x + 80y = 120的解,其中x表示第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y表示第二辆汽车行驶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二、教学重难点、生长点:
1.重点: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三个数量连比的意义,正确计算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生长点:学习了比的意义、理解部分与整体的比及分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教学本课时。
三、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探索并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认识连比。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六(3)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13:7。
(
)人数是(
)人数的()/()。
让学生填出不同的答案。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
问:你是如何理解3:2的?(估计学生能说出红色与黄色的比是3:2,黄色与红色的比是2:3;红色与格子总数的比是3:5,黄色与格子总数的比是2:5)
当学生说到红色(黄色)与格子总数的比时,问:格子总数是多少?那你能算出红色的有多少格、黄色的有多少格吗?
学生做题,交流解答方法。
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并不只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使每部分都一样多,而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这道题就是把30个方格按3:2进行分配。
2.验证。
你做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把得数放到题目中去检验一下。
与同桌说说你的检验方法。
板书检验方法:18+12=30(格)
18:12=3:2
3.教学“试一试”。
学生读题后,说说是如何理解1:2:3的?(引导学生说出是把30格按照红色1份、黄色2份、绿色3份来涂色)
谈话:三个数或更多个数组成的比叫连比,它只表示三个量或更多个量各占几份,而不能理解为连除,这与两个数的比是不同的。
根据红、黄、绿的比是1:2:3,你能想到格子总数被平均分成几份了吗?每种颜色的格子数各有几格?
学生做题,交流算法。
引导学生认识:都是把总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求每部分是多少,解答时都可以把比看成各占多少份,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几份是多少,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
即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计算。
4,做“练一练”。
做第1小题。
本题较为简单,让学生独立解答。
做第2小题。
本题稍有难度,先让学生读题。
问:你觉得怎样分配这些巧克力比较公平?(估计大部分学生会说按人数平均分;可能会有极少数人说按班级平均分)
问:“按班级人数”平均分,也就是按怎样的比进行分配?再让学生算一下每个班各分到多少巧克力。
问:如果按班级平均分,又该怎样分?口算出结果。
能不能把平均分也看作按比分?按什么样的比分?(1:1:1)可见平均分是按比分的一种特殊情况。
(三)巩固、拓展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估一估比赛已用去的时间与剩余时间的比,交流结果。
学生按要求计算。
2.做练习十三第4题。
引思:题中只有比,没有总量,如何解决?(引导回忆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本题就是把90度按3:2的比例来分配。
)
再让学生独立解题。
小结: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先找到题中的隐含条件,再思考如何解题。
3.弹性题:建筑业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按规定,某种建筑用的混凝土中,水泥、黄沙、石子的比例为2:3:5。
现在某小区建筑工地上水泥有4吨,黄沙有12吨,石子有24吨,够配成40吨这样的混凝土吗?为什么?
预计通过讨论、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方法有:
(1)计算配40吨混凝土需要三种量各多少,再与条件进行对比。
(2)将三种材料的现有吨数进行比较,看化简后的比和条件中的比是否一致。
六、总结全课:
今天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点?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七、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1、3题(这两题较为简单,学生应该能自已做)。
弹性作业:
1.甲、乙两人每天加工零件个数的比是3:4,两人合作15天后,甲、乙两人各自加工
零件的个数比是(
)。
2.从六(3)班调全班人数的1/10到六(4)班,则两班人数相等。
原来六(3)班与六(4)班的人数比是(
)。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