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备考精讲:《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链接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实战篇之二

链接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实战篇之二

链接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之实战篇之二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一、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二、知人论世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有《杜少陵集》。

三、译文韦曲这里的花开的这样美丽可爱,家家户户都是满园春色,实在是惹人心动到了极点。

杯中盛满了绿色的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

我一心欣赏美景,顾不得山石尖锐的棱角勾破了我的衣服,藤梢风风长出来的嫩芽,颜色那么嫩绿新鲜,直刺人的眼睛。

面对这样的美景,我不由得感慨:什么时候我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着悠闲淡泊的隐逸生活啊!四、赏析《奉陪郑驸马韦曲》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运用典故,表达出作者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

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五、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诗歌鉴赏练习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练习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练习题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 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古典诗歌鉴赏之《奉陪郑驸马韦曲》(附:作者简介、注释、解析、赏析、兴亡盛衰诗句)

古典诗歌鉴赏之《奉陪郑驸马韦曲》(附:作者简介、注释、解析、赏析、兴亡盛衰诗句)

古典诗歌鉴赏之《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试题、答案(附:作者简介、注释、解析、赏析、兴亡盛衰诗句)【亮点提示】本诗歌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反言(反语)2014年北京高考古典诗歌试题阅读下面诗歌,完1~3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

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1.【答案】C(3分)【解析】“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也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不是春去夏来。

2.【答案】B、E(4分)【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的繁华如今已经不再,都表达了兴亡之叹,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诗歌鉴赏选择题错因归纳

诗歌鉴赏选择题错因归纳
6
错因归类
二、情感体察有误,不明诗人意图。 • 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
词。
• 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 注意结合注释分析。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 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 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 保持自己的节操。
14
②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
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
A.本诗开篇两句叙写作者结束了游宦生活,远 离官场,呼应题目中的“还”字。
B.三四句用典,以“武陵岩”“仲长室”含蓄 表达作者的生活理想、志趣追求。 C.五六句描写松竹、蓬麻日渐高大茂密的景象,表 现了田舍环境的僻静、清冷。 D.这首诗在内容、思想情感方面,与陶渊明的《归 园田居》有相似之处。
5
【2015年朝阳一模/10月周考】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
10
错因归类
三、手法判断失误,效果分析不准。 • 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及答案

古诗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的诗句:“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②春官:礼官,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等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鸟羽轻”是指诗人把插有鸟羽的征召文书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作者连夜赶路的情景。

C.颔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路程遥远,作者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D.本诗采用了起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2.本诗流露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夜泊水村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老子:陆游自称,犹言老夫。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箭上的羽毛早已脱落,叹息自己不能刻石勒功。

B.颔联写自己想横穿大漠参加北伐的壮志,及对抗金缺乏斗志的士大夫的批评。

C.颈联写诗人因为时光无情,霜染双鬓,青春难再,所以他不畏生死,报国效力。

D.尾联写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在停泊于湖边的船上,卧听新雁鸣叫,心情复杂。

2.这首诗的首联、颔联分别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①。

少小虽非投笔吏②,论功还欲请长缨③。

(注)①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

②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14)及答案.doc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14)及答案.doc

2018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练(14)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作者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参考答案】1.CE[C项“夏日景色”错,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

E项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小孩子那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在惹人喜爱,作者因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

]2.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

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的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中乐刘克庄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文言文阅读题)诗歌鉴赏备考精讲:《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诗歌鉴赏备考精讲:《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参考答案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①(3分)C②(4分)B E③(4分)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释】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原文: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籐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注释《杜臆》: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

然此游必在天宝之季,禄山未乱之先,故花蕃盛如此,编者误置在乾元初耳。

【钱笺】《雍录》:吕图,韦曲在明德门外,韦后家在此,盖皇子陂之西也。

杜曲,在启夏门外,西向即少陵原,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者。

《通志》:韦曲在樊川,唐韦安石之别业。

其一(首章,对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

上四,惜花之情反言以志胜。

下四,寻幽之意托言以寄慨。

时盖献赋不遇,有感而发欤?【赵汸注】起用俗语,豪纵跌宕。

《杜臆》: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

曰无赖,正见其有趣;曰恼杀人,正见其爱杀人;曰好禁春,正是无奈春何;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

说得抑扬顿挫,极生动之致。

)1《汉·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

」注:「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

」2沈约诗:「忧来命绿樽。

」扬雄《河东赋》:「尽日盛酒。

」3赵注谓白发禁春,老不流荡也。

然禁春须用樽酒,意中实不能禁矣。

朱注云:禁,是禁当之禁。

4《仇池记》:石角外向。

5占,据也。

齐顾则心诗:「萧萧丛竹映」。

6《南史》:刘巖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陆时雍日:起处数语,意经几折,花本可爱,而反若恼人者,以少年之意气犹存,而老去之筹怀莫展,不觉对酒伤情耳。

按此诗所云,若以二语括之,即「剑南春色浑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再以一语该之,即是「胜绝警身老」。

大旨只在「白发禁春」四字。

其二(次章,记韦曲诸胜,有超然世外之意。

上四写景,羨村居幽事。

下四叙情,慨城市尘缘。

公久住长安而未得一官,故曰:「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赵氏以为拾遗时所作,误矣。

T奉陪郑驸马韦曲

T奉陪郑驸马韦曲

T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③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S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句作用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句作用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句作用题(附答案解析)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句作用题(附答案解析)1、(2019·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小题。

(9分)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1)~(2)。

(9分)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唐)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

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优诏”,看似美称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

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层。

C.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伤感中。

D.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情意真挚。

(2)赏析本诗颔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和在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语文)高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全解及练习题(答案)解析(1)

(语文)高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全解及练习题(答案)解析(1)

(语文)高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全解及练习题(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3.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二)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chăng)试春风。
首联诗人从自身写起:早春二月,冰雪初融,春寒料峭,寓居苕溪畔的 诗人顿生怀友、访友之情,于是沿着绿意初起的苕溪向东而行,踏上访 友之途。颔联对仗工稳而富有新意,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 对“雨声”,一人一物,一情一景,意象奇特,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从内容上看,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生活境况 的写照——在读诗、吟诗、作诗的生活中安度光阴,在不知不觉中杏花 春雨又送来春天的消息。第三联写禅伯(智老)多病,儒先(天经)固 穷,赞颂友人安于贫贱、甘于淡泊的节操,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尾联回 忆昔日寻访友人时的情景,“轻舟”“纶巾鹤氅”“试春风”等词语, 凸现出三位诗人生气勃发、春风得意的豪迈景象,与前面的“多 病”“ 固穷”等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忆”字,暗含了诗人的诸多感 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当年意气风发的友人而今却“穷”“病”加 身。诗人与友人的形象相互交融,二者互为生发,以见三人心灵之契合, 友情之深挚。结构严谨,首尾照应绵密而不露痕迹,以冰雪初融的早春 起笔,以初春时节“试春风”收束,照应巧妙,且加深了诗歌的意境,
1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 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 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 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14、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 的?(3分) 答:①触景生情; 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专项检测卷一——语言文字运用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真题__杜甫诗歌鉴赏专项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真题__杜甫诗歌鉴赏专项课件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 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 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 “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 “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B项, “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 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 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 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 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 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 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 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1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51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读懂诗歌]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十分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家家户户的春花姹紫嫣红,实在惹人喜爱。

这满杯的美酒应该终日痛饮,我满头白发正该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好好地享受。

石角钩破了我的衣服,似乎是想要我住下;藤梢绿得刺眼,让人眼前一亮。

何时我才能居住在这片竹林,戴上隐士的黑头巾隐居于此?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青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首诗借什么历史感叹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咏怀古迹的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作者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全诗贯穿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的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

[读懂诗歌]我曾在史书上拜读过您留下的文章,今天在漂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您的坟墓。

奉陪郑驸马韦曲

奉陪郑驸马韦曲

奉陪郑驸马韦曲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何时占丛竹”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

“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诗歌鉴赏要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评价要恰当,不能人为拔高。

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体会其志趣心境。

奉陪郑驸马韦曲诗歌鉴赏其二

奉陪郑驸马韦曲诗歌鉴赏其二

奉陪郑驸马韦曲诗歌鉴赏其二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其二
唐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的春天,时杜甫身在长安,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时局的忧愁和无奈。

韦曲是唐代长安城南的韦氏和杜氏的住宅区,是当时著名的贵族住宅区。

杜甫曾陪郑驸马来到这里游玩,写下了两首诗。

这是第二首,着重在描写韦曲的景物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的忧愁和无奈。

首联“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诗人用“无赖”形容韦曲的花朵繁多,用“恼煞人”形容家家户户都被这些花朵所困扰。

实际上,这里的“家家”也暗指安史之乱的叛军,表达了诗人对叛军的无奈和忧虑。

颔联“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诗人用“绿樽”比喻韦曲的美酒,用“禁春”比喻消磨时光。

尽管美酒相伴,但诗人心中忧虑重重,无法消磨时光。

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这里用比喻手法描写韦曲的景色,石头和树枝都像钩子和刺一样尖锐,表达了韦曲的荒凉和险恶。

这也暗示了安史之乱的危害和破坏。

尾联“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这是诗人的自问自答,表达了他希望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愿望。

但是这个愿望似乎难以实现,因为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诗人仍然需要面对现实的困境和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的忧虑和无奈,以及对隐居山林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描写韦曲的景物和人物,诗人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诗歌鉴赏】杜甫《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原文【其一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其二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杜甫《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翻译待更新杜甫《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赏析《奉陪赠附马韦曲二首》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首章,对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

上四,惜花之情反言以志胜。

下四,寻幽之意托言以寄慨。

时盖献赋不遇,有感而发欤?【赵?注起用俗语,豪纵跌宕。

《杜臆》: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

曰无赖,正见其有趣;曰恼杀人,正见其爱杀人;曰好禁春,正是无奈春何;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

说得抑扬顿挫,极生动之致。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与公子,薄暮欲俱还。

(次章,记韦曲诸胜,有超然世外之意。

上四写景,羡村居幽事。

下四叙情,慨城市尘缘。

公久住长安而未得一官,故曰:“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赵氏以为拾遗时所作,误矣。

公子,指驸马辈。

俱还,反照陪游。

)【杜甫的诗词全集 68首诗全集下载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备考精讲:《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①C
②B E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