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语文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父亲、树林和鸟》牛汉简介
【赏析】《童年二题》 牛汉 文学考研
《童年二题》牛汉主题思想作为一个诗人,牛汉的散文都带有浓厚的诗意。
《父亲,树林和鸟》就是一篇含蓄的散文诗。
它简练而又传神地描写了父亲对林中之鸟的生活习性的熟悉,对群鸟那充满生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一个寄情于自然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但文章的末尾突然话锋一转,父亲的一句“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的话,不仅使“我”惊愕,也把读者从柔美平和的人与自然浑然交融的境界,一下子拉回到严峻乃至残酷的人世现实中。
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使作者对人世间那些揣透真诚与善良的弱点,而又无情地遏制自由、残害生命的人及其势力的愤怒谴责,得到含蓄、凝练而有力地表达,体现出作者对人生与历史的沧桑感受。
《早熟的枣子》则是对作者写于80年代初的同题诗歌的生动诠释。
醉熟的枣子“看上去总觉得有点异样”,因为它不是正常地成熟;而虫蛀枣子的红色更是苦难所催生的颜色,是大树母亲绿色胸前凝结的一滴受伤的鲜血。
“早熟的枣子”这一中心意象,典型而形象地浓缩了作者苦涩又独特的人生体验,从而成为他们这一代人“命运的图腾”:正当青春焕发之时,一腔真诚的理想经受了猝不及防的现实无情打击,而为了能获得一个灿烂的结束,“我也把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在短暂的时间内英勇而悲壮地耗完”了。
这一首诗歌和这一篇散文,可以说是作者自己和具有同样经历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的写照,也是他们痛苦悲伤中更执着于理想追求的一份宣言。
艺术特色注重情景与意象的对应契合,使长期凝聚或瞬间爆发的感悟具有物象的可感性,是牛汉散文的艺术特色。
《父亲,树林和鸟》是在是在惊愕的一瞬间点出题蕴的;而《早熟的枣子》的意象则是长期凝结而成。
感受以鲜明独特的形象熔铸在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中,但前者是取对童年直接回忆的视角;后者则从几年前一首诗作的写作萌动说出对人生历史的审视。
作者简介牛汉,七月派成员,著有诗集《温泉》、《沉默的悬崖》等,代表诗作有《华南虎》和《悼念一棵枫树》。
《父亲、树林和鸟》 知识清单
《父亲、树林和鸟》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父亲、树林和鸟》的作者是牛汉。
牛汉是一位著名的现代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的关怀。
二、字词积累1、生字(1)“黎”,读音“lí”,注意不要读成“lǐ”,可组词“黎明”。
(2)“畅”,读音“chàng”,书写时要注意右边是“易”,不是“勿”,组词“舒畅”。
(3)“凝”,读音“níng”,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要注意书写规范,组词“凝视”。
2、词语(1)“幽深”:指(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
(2)“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3)“惊愕”:吃惊而发愣。
三、课文内容理解1、主要内容这篇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2、父亲的形象父亲是一个善于观察、热爱自然、对鸟有着深厚感情的人。
他能从树林的气息、鸟的习性等细节中判断出鸟的存在和状态。
3、树林的描写文中对树林的描写为鸟的生存提供了环境。
幽深的树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也暗示了这里是鸟儿们的乐园。
4、以对话推动情节文章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来展开情节,父亲的话语充满了对鸟的了解和关爱,而“我”的提问和疑惑则推动着对话的进行,使读者逐步深入了解父亲与鸟的关系。
四、写作手法1、借景抒情通过对树林景色的描写,烘托出父亲对鸟的热爱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2、细节描写文中对父亲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如“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生动地展现了父亲观察的仔细和专注。
3、对比手法“我”的无知与父亲的博学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对鸟的了解程度之深。
五、主题探讨1、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父亲对鸟的关爱,实际上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2、生命的尊重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珍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作者牛汉简介
牛汉简介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
远祖系蒙古族。
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
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
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
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
母亲教他诵读唐诗。
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
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
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
同时,他被《诗垦地》一群年轻诗人邹荻帆、阿垅、曾卓、冀汸、绿原等清新的诗作强烈吸引。
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
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
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
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
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
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牛汉是40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经过了长期的坎坷磨难之后,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又恢复了诗的活力。
他的诗集《温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
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
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父亲、树林和鸟》教课设计教材剖析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 S 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经过“我”和父亲对于鸟的对话,让我们认识到父亲对鸟的熟习与热爱,这类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显现了人与自然的和睦与和睦。
设计理念以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诵是领会人物感情的主要方法;直奔主题,环绕课文题目,抓住要点文段和要点词句,朗诵理解,突出要点,打破难点。
教课目的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感情;抓住要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联合课文谈谈词语的意思,并用“舒畅”、“快活”造句。
教课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父亲一世最喜爱树林和鸟的详细表现,领会父亲的爱鸟感情。
教课难点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何内心掠过一丝深重,也衷心地感觉快乐;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具准备:课件。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怀疑课题。
读了题目,爱动脑筋的孩子脑子里必然会闪过一些疑问。
(学生说)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见一见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3、通读全文,认识课文粗心。
会念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报告:父亲一世最喜爱树林和唱歌的鸟。
(板书)指名读句子,领会“一世最喜爱”。
师:读了这句话,爱动脑筋的孩子此时又会产生疑问了,请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感悟。
究竟这树林和唱歌的鸟凭什么魅力而成为父亲一世的最爱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树林里的鸟吧。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个段落描绘了树林的鸟?(提示:默读时动眼、动脑、着手画。
)2、学生报告,指导学习第十自然段。
师:谁能把这一段话读正确、通畅、流畅?(指多名学生读)师:读了这段话,你认识到鸟的什么特色?(鸟有气味)师:哪句话最能让你认识到小鸟有气味?随机指导朗诵句子“每一只鸟才张开呼吸着”。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解读27父亲树林和鸟西师大版
父亲、树林和鸟【句段分析】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段分析:本自然段是本课的第一部分,说明了父亲“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走过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
段分析:作者用回忆方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突然,父亲站定,朝幽深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
“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喃道。
可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父亲如何知道林中有不少鸟的?从“站定”、“上上下下”、“望了又望”说明父亲通过细心地观察发现“林子里有不少鸟。
”] 段分析:父亲发现林中有不少的鸟。
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父亲。
[我为什么很茫然地望着父亲?我并没有发现鸟,我对父亲的话很茫然。
]段分析:“我”对父亲的话感到“茫然”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父亲说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父亲看到了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
]段分析: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在动的叶子。
[我为什么没有找到在动的叶子?由于我的观察没有父亲细心。
] 段分析:“我”没有看到父亲所说的现象。
第2至第6自然段是本课的第二部分,说明父亲对树林对鸟儿的感情。
“还有鸟味。
”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段分析:父亲从浓浓的草木气中能闻出鸟的气味。
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段分析:“我”没有闻到父亲所说的鸟的气味。
“鸟也有味?”段分析:“我”对“鸟也有味”表示怀疑。
“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林中鸟儿一般怎样地过夜?成群地挤在一起,羽毛焐得热滕滕的。
]段分析:父亲说明鸟儿休息时的特点。
“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清晨,鸟儿为什么要抖动浑身的羽翎?因为它们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段分析:黎明时,鸟儿的动作特点。
“每一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儿唱歌前有哪些准备动作?每一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父亲、树林和鸟》PPT课件-完美版
《 父亲、 树林和 鸟》PPT 课件- 完美版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因为父亲熟悉鸟的习性,甚 至知道鸟被打中的秘密,如果他 是猎人的话,小鸟们的生命就会 有危险,所以“我”很高兴父亲 不是猎人。因此可见父子俩都是 爱鸟、护鸟的。
如何理解 这句话?
《 父亲、 树林和 鸟》PPT 课件- 完美版
1.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2.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 的父亲。
3.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 到什么鸟的气味。
《 父亲、 树林和 鸟》PPT 课件- 完美版
《 父亲、 树林和 鸟》PPT 课件- 完美版
父亲和“我”
《 父亲、 树林和 鸟》PPT 课件- 完美版
《 父亲、 树林和 鸟》PPT 课件- 完美版
时间长
父亲一生最喜欢__树__林__和_歌__唱__的__鸟__。
程度深 总起句:这句话既总领全文又揭示 了主题。
《 父亲、 树林和 鸟》PPT 课件- 完美版
《 父亲、 树林和 鸟》PPT 课件- 完美版
【译文】谁说这群 小鸟的生命微小,它们 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 血有肉。劝你不要打枝 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 等候着母鸟回来。
《 父亲、 树林和 鸟》PPT 课件- 完美版
《 父亲、 树林和 鸟》PPT 课件- 完美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我真高兴, 父亲不是猎人”?
参考答案:因为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 了解,知道鸟容易被打中的秘密,如果他 是猎人的话,那么小鸟们就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我”很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7《父亲、树林和鸟》 西师大版 (共19张PPT)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因为父亲那样熟悉树林和鸟,知道哪里 有鸟,哪里鸟多,能闻出鸟味,熟悉鸟 最快活的时刻,更清楚鸟什么时候最容 易被打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如果有父亲这样的猎人,鸟儿们的命运 就可想而知了。幸亏父亲不是猎人,所 以“我”很高兴。由此可见父子俩都是 爱鸟、护鸟的,他们都懂得用心去感悟、 珍惜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宁静。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8月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8/82021/8/8August 8,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8:58:03 P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82021/8/82021/8/8Aug-21பைடு நூலகம்-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82021/8/82021/8/8Sunday, August 08, 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2016-2017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父亲、树林和鸟》:牛汉作品欣赏(精品)
《父亲、树林和鸟》资料牛汉的作品欣赏鹰的诞生啊,谁见过,/鹰怎样诞生?在高山峡谷,/鹰的窠,/筑在最险峻的悬崖峭壁,/它深深地隐藏在云雾里。
仰望着鹰窠,/像瞅着夜天上渺茫的星星。
/虎豹望着它叹息,/毒蛇休想爬上去,/猎人的枪火也射不了那么高!江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带,/鹰的窠筑在最高的大树上,/(哪棵最高就在哪棵上)/树尖刺破天,/风暴刮不弯。
鹰的窠,/简简单单,/十分粗陋,/没有羽绒或茅草,/没有树叶和细泥,/全是些污黑污黑的枯树枝,/还夹杂了许多荆棘芒刺。
/不挡风,不遮雨,/没一点儿温暖和安适!鹰的蛋,/颜色蓝得像晴空,/上面飘浮着星云般的花纹,/它们在鹰窠里闪闪发光。
鹰的蛋,/是在暴风雨里催化的,/隆隆的炸雷/唤醒蛋壳里沉睡的胚胎,/满天闪电/给了雏鹰明锐的眼瞳,/飓风十次百次地/激励它们长出坚硬的翅膀,/炎炎的阳光/铸炼成它们一颗颗暴烈的心。
啊,有谁看见过,/雏鹰在旷野上学步?/又有谁看见过,/雏鹰在屋檐下面歇翅?雏鹰不是在平地和草丛里行走的禽类,/它们的翅羽还很短小的时候,/就扇动着,鸣叫着/钻进高空密云里学飞。
风暴来临的时刻,/让我们打开门窗,/向茫茫天地之间谛听,/在雷鸣电闪的交响乐中,/可以听见鹰群激越而悠长的歌声。
鹰群在云层上面飞翔,/当人间沉在昏黑之中,/它们那黑亮的翅膀上,/镀着金色的阳光。
啊,鹰就是这样诞生的。
华南虎在桂林/小小的动物园里/我见到一只老虎。
我挤在叽叽喳喳的人群中,/隔着两道铁栅栏/向笼里的老虎/张望了许久许久/但一直没有瞧见/老虎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
宠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有人用石头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你的健壮的腿/直挺挺地向四方伸开,/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全都是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你的趾爪/是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吗?/还是由于悲愤/你用同样破碎的牙齿/(听说你的牙齿是老钢锯锯掉的)/把它们和着热血咬碎……我看见铁笼里/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名人评价牛汉《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树林和鸟》名人评价牛汉燎原:牛汉是中国现代诗歌原野上一棵汗血沤渍的大树。
他半个多世纪的诗歌,是民族多难历史和生命迎血而啸的证词。
在他的诗歌世界,那种来自蒙古族基因中北方草原式的彻骨的荒凉,与鹰隼、猛虎、汗血马的悲愤和迅猛,呈现了灵魂在砍伐与伤残中火花迸溅的真相。
深刻广大的悲悯情怀、对于民族痛苦的承担、对于生命尊严的捍卫,使他的胆汁质诗人形象,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人格和良知的坐标。
沈奇:岩石般粗砺而坚实,火焰般狂野而热切;来自骨头,发自灵魂,立足于脚下的土地,取源于本真生命的真情实感,继而以本质行走的语言风度和不拘一格的艺术形式,在时代风云、人生忧患与艰难困苦的命运中,寻求不可磨灭的人性之光和生命尊严,并赋予思想者、寻梦人、海岸、草原、大树及热血动物这些核心意象以新的诗意和内涵,使之成为当代中国诗歌最为难忘的艺术形象和生命写照。
唐晓渡:牛汉的诗歌写作纵贯现当代,是同时代诗人中影响卓著而又硕果仅存者之一。
他近三十年来的作品风骨峥嵘,尤其鲜明地体现了其“自在生成”的美学品格。
牛汉的诗不“赋予”,只“揭示”。
当他把他的每一首诗,诗中的每一行,每一句,以致每一个语词,都置于囚禁/突围、沉沦/救赎、遮蔽/澄明、毁灭/新生的临界点上时,他也使自己置身于这样的临界点上,或者不如说,他就是这样的临界点。
他与它们一起经历那些方生未死、方死未生、生生死死的瞬间并融入所有这些瞬间,而无数这样的瞬间构成了另一重天地,一个经验和超验、现实和梦幻、发生学和本体论混而不分的生命——审美时空。
在这个意义上,牛汉的诗是真正的“大地之诗”,它来自“历史的最隐秘处”,并由于持续发出“有着异常坚定不泯的记忆”的声音,而成为对诗歌写作行为以至诗歌自身的永不过时的质询。
吴思敬:牛汉是一棵常青的世纪之树。
牛汉是丰富的,也是不可重复的。
从青年到老年,不管是人生的逆境还是顺境,他始终挚爱的是诗,他以旺盛的写作冲动和不懈的艺术追求,为我们的时代奉献了一批批的诗歌精品。
三年级下册语文《11.父亲、树林和鸟》课件 西南师大版
根据国际护鸟组织发布研究报告称,在已知的1万种鸟类 中,有1211种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179种鸟已经处在灭 绝边缘,更有77种鸟的数量不足50只。为了保护鸟类,国 际上已经签订了《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每年的4月1 日为国际爱鸟日.
11 父亲、树林和鸟
笔在文中勾出相关句子,并将勾画理由做上
旁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合作探究 要求: 1.小组内交流,组内删减、增加旁批。 2.汇报旁批(至少两人)先读出相关句子或词 语,再说理由。
注意交流时轻声,有序发言。
请你为鸟儿写一些 保护鸟类的标语口号吧!状元成才路 Nhomakorabea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朋友。 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 关爱生灵,保护鸟类。 真正爱护小鸟,就不要剥夺它的自由!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1. 完成生字书写。 2. 推广“爱鸟”宣传。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lí míng yōu shēn
黎明
幽深
níng shén jìng qì
凝神静气
rè téng téng
热腾腾
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
课文讲了 从河岸的树林边走过, 一个什么故事? 从“我”和父亲的谈话
中,“我”亲身感受到
父亲(
)的
事。
独学
自读课文,
将父亲喜欢鸟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用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赏析】《童年二题》牛汉
【赏析】《童年二题》牛汉《童年二题》牛汉主题思想作为一个诗人,牛汉的散文都带有浓厚的诗意。
《父亲,树林和鸟》就是一篇含蓄的散文诗。
它简练而又传神地描写了父亲对林中之鸟的生活习性的熟悉,对群鸟那充满生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一个寄情于自然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但文章的末尾突然话锋一转,父亲的一句“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的话,不仅使“我”惊愕,也把读者从柔美平和的人与自然浑然交融的境界,一下子拉回到严峻乃至残酷的人世现实中。
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使作者对人世间那些揣透真诚与善良的弱点,而又无情地遏制自由、残害生命的人及其势力的愤怒谴责,得到含蓄、凝练而有力地表达,体现出作者对人生与历史的沧桑感受。
《早熟的枣子》则是对作者写于80年代初的同题诗歌的生动诠释。
醉熟的枣子“看上去总觉得有点异样”,因为它不是正常地成熟;而虫蛀枣子的红色更是苦难所催生的颜色,是大树母亲绿色胸前凝结的一滴受伤的鲜血。
“早熟的枣子”这一中心意象,典型而形象地浓缩了作者苦涩又独特的人生体验,从而成为他们这一代人“命运的图腾”:正当青春焕发之时,一腔真诚的理想经受了猝不及防的现实无情打击,而为了能获得一个灿烂的结束,“我也把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在短暂的时间内英勇而悲壮地耗完”了。
这一首诗歌和这一篇散文,可以说是作者自己和具有同样经历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的写照,也是他们痛苦悲伤中更执着于理想追求的一份宣言。
艺术特色注重情景与意象的对应契合,使长期凝聚或瞬间爆发的感悟具有物象的可感性,是牛汉散文的艺术特色。
《父亲,树林和鸟》是在是在惊愕的一瞬间点出题蕴的;而《早熟的枣子》的意象则是长期凝结而成。
感受以鲜明独特的形象熔铸在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中,但前者是取对童年直接回忆的视角;后者则从几年前一首诗作的写作萌动说出对人生历史的审视。
作者简介牛汉,七月派成员,著有诗集《温泉》、《沉默的悬崖》等,代表诗作有《华南虎》和《悼念一棵枫树》。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及反思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及反思22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中优美的词语,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作者的护鸟心愿,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懂得保护大自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联系上下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黎明”“幽深”“潮湿”“羽翎”“惊愕”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初步感知课大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河是鱼儿的家,蓝是白云的家,草丛是小昆虫的家,学校是学生们的家,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树林) 树林和鸟的图片,鸟鸣配音。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3教师导言:今我们将在课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
课题:父亲、树林和鸟。
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5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二、诵读课,初步探究。
初读课,学习生字。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háùãnɡ bíǒnɡ dǒulùshī xī朝雾蒙鼻总抖露湿吸liâ hì bǎnɡ hîng lí nínɡ hànɡ shùn猎翅膀重黎凝畅瞬自由读,开火车读。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父亲,树林和鸟》课文及教学设计
【課文】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
童年時,一個春天的黎(lí)明,父親帶著我從滹沱(hūtuó)河岸上的一片樹林旁走過。
突然,父親站住了,朝幽(yōu)深的霧濛濛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
“林子裏有不少鳥。
”父親喃(nán)喃地說。
可我既沒有看見一只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
我茫然地望著凝(n ínɡ)神靜氣像樹一般兀(wù)立的父親。
父親指著一棵樹的樹枝對我說:“看那裏,沒有風,葉子為什麼在動?”我仔細找,沒有找到晃動的葉子。
“還有鳥味。
”父親輕聲說,他生怕驚動了鳥。
我只聞到濃濃的苦味的草木氣,沒有聞到什麼鳥的氣味。
“鳥也有氣味?”“有。
樹林裏過夜的鳥總是一群群的,羽毛焐(wù)得熱騰騰的。
黎明時,所有的鳥抖動著渾身的翎(línɡ)羽,要抖淨露水和濕氣。
每一只鳥都張著嘴,舒暢(chànɡ)地呼吸著,深深地呼吸著。
它們要唱歌了。
這時候只要你靜靜地用心地聞,你就會聞到那種鳥類特有的氣味。
”父親和我坐在樹林邊,突然聽到“喳喳,喳喳”“布穀,布穀”……群鳥齊鳴。
哇!太動聽了!鳥真的唱了起來。
“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
”父親說。
我知道這也是父親最快活的時刻。
過了一會兒,父親對我說:“鳥最快活的時刻是飛離樹枝飛向天空飛的那一瞬(shùn)間,但這時也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為什麼?”我驚愕(è)地問。
父親說:“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濕,飛起來沉重。
”我心裏掠(lüè)過一陣沉重。
我也由衷(zhōnɡ)地感到高興,因為父親不是獵人。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復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對樹林和鳥的愛,激發學生愛鳥、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結合課文說說詞語的意思,並用“舒暢”、“快活”造句。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鳥的具體表現,體會父親的愛鳥情感。
《父亲、树林和鸟》 知识清单
《父亲、树林和鸟》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父亲、树林和鸟》一文的作者是牛汉。
牛汉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作家。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的关怀。
二、字词积累1、生字黎(lí):黎明、黎民。
凝(níng):凝视、凝结。
畅(chàng):舒畅、畅快。
瞬(shùn):瞬间、转瞬即逝。
2、词语理解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幽深:(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兀立:直立。
惊愕:吃惊而发愣。
三、文章主旨这篇文章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喜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四、段落分析1、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这一自然段直接点出了文章的核心人物——父亲,以及他最喜爱的事物——树林和鸟,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基础。
2、第二部分(第 2 22 自然段):具体叙述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
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不少鸟。
他还能分辨出鸟什么时候唱歌,什么时候容易被猎人打中。
这一部分通过详细的描写,展现了父亲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突出了他对鸟的深厚感情。
3、第三部分(第 23 自然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这一自然段以“我”的感受结尾,既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也传递出对鸟的保护意识。
五、写作手法1、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文章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展开,自然流畅地展现了父亲对鸟的了解,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例如“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通过“站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等细节,生动地表现了父亲观察的仔细。
3、结尾含蓄,意味深长最后一自然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六、父亲形象父亲是一个善于观察、热爱自然、对鸟有着深厚感情的人。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七课父亲树林和鸟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七课父亲树林和鸟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七课《父亲、树林和鸟》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蕴含着“我”的护鸟心愿。
小编在此整理了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七课《父亲、树林和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七课《父亲、树林和鸟》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lí)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tuó)河岸上的一片树林旁走过。
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yōu)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nán)喃地说。
可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然地望着凝(nínɡ)神静气像树一般兀(wù)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我仔细找,没有找到晃动的叶子。
1/ 3“还有鸟味。
”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群的,羽毛焐(wù)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翎(línɡ)羽,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只鸟都张着嘴,舒畅(chànɡ)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它们要唱歌了。
这时候只要你静静地用心地闻,你就会闻到那种鸟类特有的气味。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突然听到“喳喳,喳喳”“布谷,布谷”……群鸟齐鸣。
哇!太动听了!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父亲说。
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
过了一会儿,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飞的那一瞬(shùn)间,但这时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è)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心里掠(lüè)过一阵沉重。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摘要:(、系上下)再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亲是()地那,指导父亲说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熟悉,(再次体会父亲对鸟了与喜爱教材分析这课是学语版五册七单元精课课通我和父亲关鸟对话让我们了到父亲对鸟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识展现了人与然和谐与融洽设计理念以悟情有感情地朗是体会人物感情主要方法;直奔主题围绕课题目抓住重段和重词句朗理突出重突破难教学目标复习生词有感情地朗课理课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然情感;抓住重词句理课容结合课说说词语思并用舒畅、快活造句教学重有感情地朗课理父亲生喜欢树林和鸟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爱鸟情感教学难理我心情变化什么心里掠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程、引入新课质疑课题了题目爱动脑筋孩子脑子里必定会闪些疑问(学生说)二、初课检生、由课准音、检生词(见见昨天认识生朋友)3、通全了课会学能把课成句话你能默全句子概括课主要容吗?学生汇报父亲生喜欢树林和唱歌鸟(板)指名句子体会生喜欢师了这句话爱动脑筋孩子又会产生疑问了请提出你不懂问题三、细感悟到底这树林和唱歌鸟凭什么魅力而成父亲生爱呢?我们先了下树林里鸟吧、默课边边想课哪段落描写了树林鸟?(提示默动眼、动脑、动手画)、学生汇报指导学习十然段师谁能把这段话正确、通顺、流利?(指多名学生)师了这段话你了到鸟什么特?(鸟有气味)师哪句话能让你了到鸟有气味?随机指导朗句子每只鸟才张开呼吸着师这句话哪词语给你感受深?随机指导理舒畅词你用什么办法理这词?结、换近义词或者系上下理词语指导朗句子出鸟儿欢快舒畅可以加上动作师谁能用舒畅说句话?3、指导朗句子多么美黎明、多么快活鸟让我们起感受下它们快活吧――齐至四句、这是鸟特有气味非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十段句用刚才办法把这句子成或者两词语也就是抓住重词语理句子结合学生汇报随机指导理你怎么理用心词?(换近义词专心认真)我们平常闻气味都是用鼻子闻可父亲却说要用心闻那么怎样闻才是用心地闻呢?你能系前到话释吗?5、默课二至九段思考前面问题6、学生汇报随机指导理用心地闻突然父亲住了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仔细看、用心闻)我茫然地望着兀立父亲指导朗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随机指导理茫然、凝神静气(、系上下)再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亲是()地那7、旁茫然我这心里想什么?(哪有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请位父亲回答8、指导父亲说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熟悉9、父亲这么仔细观察、用心地闻鸟味再次段到父亲心里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爱鸟――段)0、看父亲对鸟说真是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父亲对鸟了仅止气味吗?――、默课十至十六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了?(用句子-词语方法)、学生汇报学习结随机结合课件指导朗这是树林和鸟快活想知道树林和鸟快活刻是什么样吗?――看课件理群鸟齐鸣指导朗十段鸟快活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指导指导朗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说句话)鸟儿歌唱着要飞上天空心里想是什么?可是却不知它面临危险――黎明鸟翅膀潮湿飞起沉重所以容易被猎人打看父亲知道鸟儿什么候唱歌也了鸟儿快活与危险刻父亲真了不起啊这切都――段心句3、听了父亲番话我心情如何?、齐然段理我心情什么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5、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鸟因――(齐段即全心句)四、总结全、了这课令你感动是什么?(再次体会父亲对鸟了与喜爱)、将题目顿换成或者词(爱)3、学了课你有什么收获?写作方面先概括再具体表达方法容感悟爱护动物保护然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由飞翔它们也有己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父亲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样快乐地生活五、分角色朗课六、拓展走进然看看鸟是怎样飞听听鸟叫声再把己看到、听到写下。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7父亲树林和鸟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27父亲树林和鸟西师大版尊崇的各位评委教员,明天我要说课的标题是«父亲、树林和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进程、说作业、说板书五个方面来对本课停止说明。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位置和作用«父亲、树林和鸟»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维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经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经过看动态、闻气息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分爱唱歌,什么时分最容易遭到损伤,感遭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
课文最后说:〝我真快乐,父亲不是猎人〞。
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包括着〝我〞的护鸟希望。
2、说教学目的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性质,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艺、进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确实定为:〔1〕知识目的:了解父亲终身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
〔2〕才干目的:能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3〕情感目的:激起先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3、说重难点依据本课内容及教学目的,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欢。
教学难点:了解〝我〞的心境变化:为什么心里擦过一丝繁重,也由衷地感到快乐;教育先生懂得爱鸟、护鸟。
二、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本课的特点及小学三年级先生的身理和心思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如下的教法、学法:为了培育先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新课程规范的重要理念,倡议〝自主、协作、探求〞的学习方式,充沛调动先生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建开放而有生机的语文课堂。
基于此,我预备采用多种教法结合、多种学法结合的方式,主要有直观演示法、团体讨论法、朗诵指点法。
直观演示法:应用媒体图片的手腕停止直观演示,激起先生学习兴味,生动课堂气氛,促进先生对知识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树林和鸟》资料
牛汉简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
远祖系蒙古族。
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
上了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承”字写错。
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
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
母亲教他诵读唐诗。
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质。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
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
1940年开始发表诗,1941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42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
同时,他被《诗垦地》一群年轻诗人邹荻帆、阿垅、曾卓、冀汸、绿原等清新的诗作强烈吸引。
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
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1948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进入华北解放区。
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
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
70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
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牛汉是40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经过了长期的坎坷磨难之后,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又恢复了诗的活力。
他的诗集《温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
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
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
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
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
评论家当然可以从他几十年的诗作之中看出来可寻的轨迹,而事实上他一生的创作,是奔突飞驰的,不是有岸的河流。
他宁愿在创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练、走不到尽头,生命永远带着令人可叹的新的创伤。
诗集《温泉》里的诗,可以说都是情境诗,这里的诗多数都写于”文化革命”中的“五七干校”。
如果把这些诗从生活情境剥离开来,把它们看作是一般性的自然诗,就难以理解这些诗意象的暗示性与针对性,很难理解产生这些情绪的生活境遇。
在“五七干校”,他默默地写的这些诗有着同一的感情动向与构思的脉络,几乎成了条件反射,许多平凡小事当时常常会突然点燃他隐藏在深心的某些情绪。
那时,对他来说,只有诗才能使灵魂在窒闷中得到舒畅的呼吸。
因此这些他心里一直觉得很沉重的诗,都不可避免地带着悲凄的理想主义的基调。
《鹰的诞生》让人想起一句西方格言:“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
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
”这首诗写诗人对于鹰的向往,“五七干校”这艰险危难的地理政治环境,是可以比喻成诞生鹰的窠的。
《毛竹的根》表现了诗人非常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那属于诗的东西。
干涸发烫的土地里,斫断的毛竹根沁出了一丝清水。
这本是很平常的诗,但它激起了诗人的想象和体验,毛竹的生命力启发了诗人的生命力。
《蛇蛋》富于艺术刻画,而且通篇是艺术刻画,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于生命的复杂而奇异的感受。
《悼念一棵枫树》是一首发掘很深的诗。
砍树是很寻常的事,砍树也确是可以象征什么,然而,在这首诗里,诗人有独到的发现,和深入的开掘,这就不寻常了:“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而且,“芬芳/使人悲伤”。
这些刻画与描写,使我们想起有一种伟人,当他倒下之后,人们才感觉到他的价值。
人们愈认识这价值,就愈悲伤。
《巨大的根块》的构思也是奇异的:顽强的生命总是深深地埋在地底下,最耐燃烧的东西里都有长久凝聚的热力。
《华南虎》是一首名诗,艺术刻画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
可以这样说,自从里尔克那首《豹》问世以来,任何咏动物的诗都要在它的面前经受考验,因为《豹》实在太好了。
比之于《豹》,牛汉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深刻的属于自己的感受。
在这里,除了正面描写虎的血泪、悲愤之外,诗人从观众与老虎的关系观察,用观众的胆怯、绝望、可怜、可笑来衬托虎的安详而卧。
华南虎是一切受迫害的伟人的象征,而那些观众则象征着一切伟大壮丽的东西被毁灭时以可悲看客身份出现的支持者;这些人是渺小的,然而他们却有在笼外张望老虎的权利。
《兰花》很有诗趣,意味深长:找不到兰花不是因为兰花不存在,而是因为辨别不清兰草和野草。
《麂子》很感人,如果诗人没有博大的爱心,是无论
如何也写不成最后两行诗的。
《伤疤》的创作过程是:因为诗人有伤疤,他才能发现树的伤疤;只因诗人体验深切,他才能说出“所有的伤疤下面/都有深深的根啊”这样石破天惊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