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唐五代笔记小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文字记载表明,我国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茶树。
商朝以前,茶因珍贵而被当做祭品。
商朝以后,茶发展成为贡品。
春秋时期人们用茶树鲜叶做菜。
西汉时期茶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商品。
进入唐代以后,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茶很早就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
日本、朝鲜、蒙古、伊朗、土耳其等亚洲国家“茶”的读音均来自中国,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中国茶向世界传播依托了多种方式: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人员渡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的种子和饮茶的方法也由此传到日本。
公元1618年,明万历皇帝派出公使将茶作为贵重的外交礼品,馈赠给俄国沙皇。
茶还作为重要的商品被输送到多个国家。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就是一条与马帮运输茶、盐等物资的国际商贸通道,这条商路一直延伸到西非红海海岸。
17世纪初,航海业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大量的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
中国茶传播示意图朝鲜日本欧洲各国美洲和大洋洲海路传播公元四世纪末公元九世纪公元十七世纪公元十八世纪遍布全世界公元七世纪公元十八世纪初陆路传播中亚、西亚俄国材料二: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推动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引进饮茶风俗,引入茶文化。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盛赞饮茶能体现文人的高雅,并经常在家举办茶会,以茶会友。
英国查理二世的王后凯瑟琳认为饮茶比饮酒更加文明,在她饮茶嗜好的影响下,王室贵族也渐渐形成饮茶风尚。
中国的茶道艺术还蕴藏着中华传统礼仪。
唐代陆羽在他撰写的《茶经》中创造了茶道二十四器,标志着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
现代中国的茶道艺术更为典雅精致,包括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等一整套程序。
其中奉茶环节,首敬在座长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尊老敬上”的传统。
七年级语文下早读训练文言文阅读之(五)、(六)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重复犯错误。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 举一例。
刮目相看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等等。
4.读了以上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略
参考译文: 甲: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担任要职,执掌权力,不能不学习。” 吕蒙说军中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早读训练文言文阅读之五
学 练 案
(一)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 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赵襄王①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③马而三后。襄王 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 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 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 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②门人益.亲:
更(更加)
③蚤.死: 通“早”
2.下面句中的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弟子孰为.好学 D.今也则.亡
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已全白,早死。孔子哭得极度悲伤,说道“自
茶经陆羽译文
茶经陆羽译文第一篇:茶经陆羽译文一、茶的起源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种子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写作“茶”),有的从“木”部(写作“[木荼]”),有的“草”“木”兼从(写作“荼”).荼的名称有五种:一称“茶”,二称“槚”,三称“蔎”,四称“茗”,五称“荈”.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种后三年即可采茶.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生长在背阴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质不好,不值得采摘.因为它的性质凝滞,喝了会使人腹胀.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如果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但是,如果采摘的不适时,制造的不精细,夹杂着野草败叶,喝了就会生病.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上等的人参出产在上党,中等的出产在百济、新罗,下等的出产在高丽.出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质最差),作药用,没有疗效,更何况比它们还不如的呢!倘若误把荠苨当人参服用,将使疾病不得痊愈,明白了对于人参的比喻,茶的不良影响,也就可明白了.二、茶叶采制工具籯,又叫蓝,又叫笼,又叫筥.用竹编织,容积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是茶农背着采茶用的.灶,不要用有烟囱的(使火力集中于锅底).锅,用锅口有唇边的.甑,木制或陶制.腰部用泥封好,甑内放竹篮作甑箅,用竹片系牢.开始蒸的时候,叶子放到箅里;等到熟了,从箅里倒出.锅里的水煮干了,从甑中加水进去.也有用三杈的榖木翻拌.蒸后的嫩芽叶及时摊开,防止茶汁流走.忤臼,又名碓(用以捣碎蒸熟的芽叶),以经常使用的为好.规,又叫模,又叫棬(就是模型,用以把茶压紧,并成一定的形状),用铁制成,有的圆形,有的方形,有的像花的形状.承,又叫台,又叫砧,用石制成.如用槐树、桑树做,就要把下半截埋进土中,使它不能摇动.檐,又叫衣,可用油绢或穿坏了的雨衣、单衣做成.把“檐”放在“承”上,“檐”上再放模型,用来制造压紧的饼茶.压成一块后,拿起来,另外换一个模型再做.芘莉,又叫籯子或篣筤.用两根各长三尺的小竹竿,制成身长二尺五寸,手柄长五寸,宽二尺的工具,当中用篾织成方眼,好像种菜人用的土筛,用来放置茶.棨,又叫锥刀,用坚实的木料做柄,用来给饼茶穿洞眼.扑,又叫鞭,竹子编成,用来把茶饼穿成串,以便搬运.焙,地上挖坑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上砌矮墙,高二尺,用泥抹平整.贯,竹子削制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茶烘培.棚,又叫栈.用木做成架子,放在培上,分上下两层,相距一尺,用来烘焙茶.茶半干时,由架底升到下层;全干,升到上层.穿,江东淮南劈篾做成;巴山峡川用构树皮做成,用来贯串制好的茶饼.江东把一斤称“上穿”,半斤称“中穿”,四两、五两(十六两制)称“下穿”.峡中则称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穿”字,先前作钗钏的“钏”字,或作贯串.现在不同,“磨、扇、弹、钻、缝”五字,字形还是按读平声(作动词)的字形,读音却读去声,意思也按读去声的来讲(作名词).“穿”字读去声,表示一个单位.育,用木制成框架,竹篾编织外围,再用纸裱糊.中有间隔,上有盖,下有托盘,旁开一扇门.中间放一器皿,盛有火灰,使有火无焰.江南梅雨季节,加火除湿.三、茶叶采制采茶都在(唐历)二月、三月、四月间.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次一等的芽叶(短而瘦小),发生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从一老枝上发生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拔的采摘.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茶的形状千姿百态,粗略地说,有的像(唐代)胡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封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痕;有的像浮云出山,团团盘曲;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有的像陶匠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润泽;有的又像新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不平.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有的叶像笋壳,枝梗坚硬,很难蒸捣,所以制成的茶叶形状像箩筛;有的像经霜的荷叶,茎叶凋败,变了样子,所以制成的茶外貌枯干.这些都是坏茶、老茶.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荷叶的衰萎状,共八个等级.(对于成茶)有的人把光亮、黑色、平整作为好茶的标志,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把皱缩、黄色、凸凹不平作为好茶的特征,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若既能指出茶的佳处,又能道出不好处,才是最会鉴别茶的.为什么呢?因为压出了茶汁的就光亮,含着茶汁的就皱缩;过了夜制成的色黑,当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任其自然的就凸凹不平.这是茶和草木叶子共同的特点.茶制得好坏,有一套口头传授的鉴别方法.四、煮茶的用具风炉,用铜或铁铸成,像古鼎的样子,壁厚三分,炉口上的边缘九分,炉多出的六分向内,其下虚空,抹以泥土.炉的下方有三只脚,铸上籕文,共二十一个字.一只脚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圣唐灭胡明年铸”.在三只脚间开三个窗口.炉底下一个洞用来通风漏灰.三个窗口上书六个字的籕文,一个窗口上写“伊公”二字,一个窗口上写“羹陆”二字,一个窗口上写“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羹,陆氏茶”.炉上设置支撑锅子用的垛,其间分三格.一格上有只野鸡图形.野鸡是火禽,画一离卦.一格上有只彪的图形.彪是风兽,画一巽卦.一格上有条鱼的图形.鱼是水虫,画一坎卦,“巽”表示风,“离”表示火,“坎”表示水.风能使火烧旺,火能把水煮开,所以要有这三卦.炉身用花卉、流水、方形花纹等图案来装饰.风炉也有用熟铁打的,也有用泥巴做的.灰承(接受灰炉的器具),作一个有三只脚的铁盘,托住炉子.筥,用竹子编制,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也有的先做个像筥形的木箱,再用藤子编在外面,有六出的圆眼.底和盖像箱子的口,削光滑.炭挝,用六棱形的铁棒做,长一尺,头部尖,中间粗,握处细,握的那头套一个小环作为装饰,好象现在河陇地带的军人拿的“木吾”.有的把铁棒做成槌形,有的做成斧形,各随其便.火夹,又叫箸,就是平常用的火钳.用铁或熟铜制成.圆直形,长一尺三寸,顶端平齐,饰有葱台、勾鏁之类的东西.鍑(同“釜”,即锅).用生铁做成.“生铁”是现在搞冶炼的人说的“急铁”,那铁是以用坏了的农具炼铸的.铸锅时,内面抹上泥,外面抹沙.内面抹上泥,锅面光滑,容易磨洗;外面抹上沙,锅底粗糙,容易吸热.锅耳做成方的,让其端正.锅边要宽,好伸展开.锅脐要长,使在中心.脐长,水就在锅中心沸腾;在中心沸腾,水沫易于上升;水沫易于上升,水味就淳美.洪州用瓷做锅,莱州用石做锅,瓷锅和石锅都是雅致好看的器皿,但不坚固,不耐用.用银做锅,非常清洁,但不免过于奢侈了.雅致固然雅致,清洁确实清洁,但从耐久实用说,还是铁好.交床,用十字交叉的木架,把中间挖凹些,用来支持锅.夹,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让一头的一寸处有节,节以上剖开,用来夹着茶饼在火上烤,让那竹条在火上烤出水来,借它的香气来增加茶的香味.但不在山林间炙茶,恐怕难以弄到这青竹.有的用好铁或熟铜制作,取其耐用的长处.纸袋,用两层又白又厚的剡藤纸做成.用来贮放烤好的茶,使香气不散失.碾槽,最好用橘木做,其次用梨木、桑木、桐木、柘木做.碾槽内圆外方.内圆以便运转,外方防止翻倒.槽内刚放得下一个碾磙,再无空隙,木碾磙,形状像车轮,只是没有车辐,中心安一根轴.轴长九寸,宽一寸七分.木碾磙,直径三寸八分,当中厚一寸,边缘厚半寸.轴中间是方的,手握的地方是圆的.拂末(扫茶末用),用鸟的羽毛做.罗、盒,用罗筛出的茶末放在盒中盖紧存放,把“则”(量器)也放在盒中.罗用大竹剖开弯屈成圆形,罗底安上纱或绢.盒用竹节制成,或用杉树片弯曲成圆形,加上油漆.盒三寸,一寸,底二寸,直径四寸.则,用海中的贝壳之类,或用铜、铁、竹做的匙、策之类.“则”是度量标准的意思.一般说来,烧一升的水,用一“方寸匕”的匙量取茶末.如果喜欢味道淡的,就减少茶末;喜欢喝浓茶的,就增加茶末,因此叫“则”.水方,用翚、槐、楸、梓等木制作,内面和外面的缝都加油漆,容水量一斗.漉水囊(滤水工具),同常用的一样,它的骨架用生铜铸造,以免打湿后附着铜绿和污垢,使水有腥涩味道.用熟铜,易生铜绿污垢;用铁,易生铁锈,使水腥涩.隐居山林的人,也有用竹或木制作.但竹木制品都不耐用,不便携带远行,所以用生铜做.滤水的袋子,用青篾丝编织,卷曲成袋形,再裁剪碧绿绢缝制,缀上翠钿作装饰.又做一个绿色油布口袋把漉水囊整个装起来.漉水囊的骨架口径五寸,柄长一寸五分.瓢,又叫牺、杓.把瓠瓜(葫芦)剖开制成,或是用树木挖成.晋朝杜毓的《荈赋》说:“用瓠舀取”.瓠,就是瓢.口阔、瓢身薄、柄短.晋代永嘉年间,余姚人虞洪到瀑布山采茶,遇见一道士对他说:“我是丹邱子,希望你改天把瓯、牺中多的茶送点我喝.”牺,就是木杓.现在常用的以梨木挖成.竹夹,有用桃木做的,也有用柳木、蒲葵木或柿心木做的.长一尺,用银包裹两头.鹾簋,用瓷做成,圆形,直径四寸,像盒子,也有的作瓶形,小口坛形,装盐用.揭,用竹制成,长四寸一分,宽九分.这种揭,是取盐用的工具.熟盂,用来盛开水,瓷器或陶器,容量二升.碗,越州产的品质最好,鼎州、婺州的差些,又岳州的好,寿州、洪州的差些.有人认为邢州产的比越州好,(我认为)完全不是这样.如果说邢州瓷质地像银,那么越州瓷就像玉,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一点.如果说邢瓷像雪,那么越瓷就像冰,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二点.邢瓷白而使茶汤呈红色,越瓷青而使茶汤呈绿色,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三点.晋代杜毓《荈赋》说的“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挑拣陶瓷器皿,好的出自东瓯).瓯(地名),就是越州,瓯(容器名,形似瓦盆),越州产的最好,口不卷边,底卷边而浅,容积不超过半升.越州瓷、岳州瓷都是青色,能增进茶的水色,使茶汤现出白红色,邢州瓷白,茶汤是红色;寿州瓷黄,茶汤呈紫色;洪州瓷褐,茶汤呈黑色,都不适合盛茶.畚,用白蒲草编成,可放十只碗.也有的用竹筥.纸帕,用两层剡纸,裁成方形,也是十张.札,用茱萸木夹上棕榈皮,捆紧.或用一段竹子,扎上棕榈纤维,像大毛笔的样子(作刷子用).涤方,盛洗涤的水和茶具.用楸木制成,制法和水方一样,容积八升.滓方,用来盛各种茶渣.制作如涤方,容积五升.巾,用粗绸子制作,长二尺,做两块,交替使用,以清洁茶具.具列,做成床形或架形,或纯用木制,或纯用竹制.也可木竹兼用,做成小柜,漆作黄黑色,有门可关,长三尺,宽二尺,高六寸.其所以叫它具列,是因为可以贮放陈列全部器物.都篮,因能装下所有器具而得名.用竹篾编成,内面编成三角形或方形的眼,外面用两道宽篾作经线,一道窄篾作纬线,交替编压在作经线的两道宽篾上,编成方眼,使它玲珑好看.都篮高一尺五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底宽一尺,高二寸.五、煮茶的方法烤饼茶,注意不要在通风的馀火上烤,因为飘忽不定的火苗像钻子,使茶受热不均匀.烤饼茶时要靠近火,不停地翻动,等到烤出突起的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后离火五寸.当卷曲的茶饼又伸展开,再按先前的办法又烤.如果制茶时是用火烘干的,以烤到冒热气为度;如果是用太阳晒干的,以烤到柔软为好.开始,对于很柔嫩的茶叶,蒸后乘热捣杵,叶捣烂了,而茶梗还是完整的.如果只用蛮力,拿很重的杵杆也捣不烂它.这就如同圆滑的漆树子粒,虽然轻而小,但壮士反而捍不住它是一个道理.捣好后,好像一条梗子也没有了.这时来烤,柔软得像婴儿的手臂.烤好了,趁热用纸袋装起来,使它的香气不致散发,等冷了再碾成末.烤饼茶的火,最好用木炭,其次用火力强的柴(如桑、槐之类).曾经烤过肉,染上了腥膻油腻气味的炭,或是有油烟的柴以及朽坏的木器,都不能用.古人说:“用朽坏的木制器具烧煮食物,会有怪味”,确实如此.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最差.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长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几处溪流汇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虽澄清,但不流动.从热天到霜降前,也许有龙潜伏其中,水质污染有毒,要喝时应先挖开缺口,把污秽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来,然后饮用.江河的水,到离人远的地方去取,井水要从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水煮沸了,有像鱼目的小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作“一沸”.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作“二沸”.水波翻腾,称作“三沸”.再继续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饮用了.开始佛腾时,按照水量放适当的盐调味,把尝剩下的那点水泼掉.切莫因无味而过分加盐,否则,不就成了特别喜欢这种盐味了吗!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转圈搅动,用“则”量茶末沿旋涡中心倒下.过一会,水大开,波涛翻滚,水沫飞溅,就把刚才舀出的水掺入,使水不再沸腾,以保养水面生成的“华”.喝时,舀到碗里,让“沫饽”均匀.“沫饽”就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花”的外貌,很像枣花在圆形的池塘上浮动,又像回环曲折的潭水、绿洲间新生的浮萍,又像晴朗天空中的鳞状浮云.那“沫”,好似青苔浮在水边,又如菊花落入杯中.那“饽”,煮茶的渣滓时,水一沸腾,面上便堆起很厚一层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积雪一般.《荈赋》中讲的“明亮像积雪,光彩如春花”,真是这样.第一次煮开的水,把沫上一层像黑云母样的膜状物去掉,它的味道不好.此后,从锅里舀出的第一道水,味美味长,谓之“隽永”,通常贮放在“熟盂”里,以作育华止沸之用.以下第一、第二、第三碗,味道略差些.第四、第五碗之外,要不是渴得太厉害,就值不得喝了.一般烧水一升,分作五碗,趁热接着喝完.因为重浊不清的物质凝聚在下面,精华浮在上面,如果茶一冷,精华就随热气跑光了.要是喝得太多,也同样不好.茶的性质“俭”,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满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觉得差些了,何况水加多了呢!茶汤的颜色浅黄,香气四溢.味道甜的是“荈”,不甜的而苦的是“槚”;入口时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馀甘的是“茶”.六、茶的饮用禽鸟有翅而飞,兽类毛丰而跑,人开口能言,这三者都生在天地间.依靠喝水、吃东西来维持生命活动.可见喝饮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为了解渴,则要喝水;为了兴奋而消愁解闷,则要喝酒;为了提神而解除瞌睡,则要喝茶.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由周公旦作了文字记载而为大家所知道.春秋时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人都爱喝茶.后来流传一天天广泛,逐渐成为风气,到了我唐朝,达于极盛.在西安、洛阳两个都城和江陵、重庆等地,竟是家家户户饮茶.茶的种类,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要饮用饼茶时)用刀砍开,炒,烤干,捣碎,放到瓶缶中,用开水冲灌,这叫做“夹生茶”.或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开很长的时间,把茶汤扬起变清,或煮好后把茶上的“沫”去掉,这样的茶无异于倒在沟渠里的废水,可是一般都习惯这么做!啊,天生万物,都有它最精妙之处,人们擅长的,只是那些浅显易做的.住的是房屋,房屋构造精致极了;所穿的是衣服,衣服做的精美极了;饱肚子的是饮食,食物和酒都精美极了.(而饮茶呢?却不擅长.)概言之,茶有九难:一是制造,二是识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质,六是炙烤,七是捣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饮.阴天采,夜间焙,则制造不当;凭口嚼辨味,鼻闻辨香,则鉴别不当;用沾染了膻气的锅与腥气的盆,则器具不当;用有油烟的柴和烤过肉的炭,则燃料不当;用流动很急或停滞不流的水,则用水不当;烤得外熟内生,则炙烤不当;捣得大细,成了绿色的粉末,则捣碎不当;操作不熟练,搅动太急,则烧煮不当;夏天才喝,而冬天不喝,则饮用不当.属于珍贵鲜美馨香的茶,(一炉)只有三碗.其次是五碗.假若喝茶的客人达到五人,就舀出三碗传着喝;达到七人,就舀出五碗传着喝;假若是六人,不必管碗数(意谓照五人那样舀三碗),只不过缺少一人的罢了,那就用“隽永”来补充.七、茶事的历史记载(共四十七则,择有关人名略记于下)神农氏(又称“炎帝”,“三皇”之一).周公(名“旦”).齐相晏婴.汉仙人丹邱子.黄山君.(汉)孝文园令司马相如.(汉)给事黄门侍郎(执戟)扬雄.吴归命侯、太傅韦宏嗣(韦曜).晋惠帝.(晋)司空刘琨,琨兄之子衮州刺史刘演.(晋)张孟阳(张载).(晋)司隶校尉傅咸.(晋)太子洗马江统.(晋)参军孙楚.(晋)记室督左太冲(左思).(晋)吴兴人陆纳,纳兄子会稽内史陆俶.(晋)冠军谢安石(谢安).(晋)弘农太守郭璞.(晋)扬州太守桓温.(晋)舍人杜毓.武康小山寺和尚法瑶.沛国人夏侯恺.余姚人虞洪.北地人傅巽.丹阳人弘君举.乐安人任瞻.宣城人秦精.敦煌人单道开.剡县陈务之妻.广陵一老妇人.河内人山谦之.后魏瑯琊人王肃.刘宋新安王子鸾,鸾之弟豫章王子尚.鲍照之妹鲍令晖.八公山和尚谭济.南齐世祖武皇帝.(南朝梁)廷尉刘孝绰.(南朝梁)陶弘景先生.唐朝英国公徐[责力].周公《尔雅》说:“槚,就是苦茶.”《神农食经》说:“长期饮茶,使人精力饱满,兴奋.”《广雅》说:“荆州(湖北西部)、巴州(四川东部)一带地方,采茶叶做成茶饼,叶子老的,制成茶饼后,用米汤浸泡它.想煮茶喝时,先烤茶饼,使它呈现红色,捣成碎末放置瓷器中,冲进开水.或放些葱、姜、橘子合着煎煮.喝了它可以醒酒,使人兴奋不想睡?quot;《晏子春秋》说:”晏婴作齐景公的相时,吃的是粗粮(菜)是烧烤的禽鸟和蛋品,除此之外,只饮茶罢了.汉司马相如《凡将篇》在药物类中记载有:“鸟头、桔梗、芫花、款冬花、贝母、木香、黄柏、瓜蒌、黄芩、甘草、芍药、肉桂、漏芦、蟑螂、雚芦、荈茶、白蔹、白芷、菖蒲、芒硝、茵芋、花椒、茱萸.”汉扬雄《方言》说:“蜀西南人把茶叶收做蔎.”三国《吴志·韦曜传》说:“孙皓每次设宴,规定人人要饮酒七升,即使不全部喝下去,也都要酌取完毕.韦曜饮酒不超过二升.孙皓当初非常尊重他,暗地赐茶以代替酒.”晋《中兴书》说:陆纳做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想拜访陆纳.纳的侄子俶怪他没什么准备,但又不敢问他,便私自准备了十多人的肴馔.谢安来后,陆纳仅仅摆出茶和果品招待,陆俶于是摆上丰盛的肴馔,各种鲜味的菜全都有.等到谢安走后,陆纳打了陆俶四十板子,说:“你既不能使你叔父增加光彩,为什么破坏我廉洁的名声呢?”《晋书》说:“桓温做扬州太守,性好节俭,每次宴会,只设七个盘子的茶食、果馔罢了.”《搜神记》说;夏侯恺因病去世,族人的儿子苟奴,看见了鬼魂.看见恺来取马匹,把他的妻子也弄成了病.苟奴看见他戴着平上帻,穿的单衣,进屋来坐到活着时常坐的靠西壁的床位上,向人要茶喝.“刘琨给他哥哥的儿子南衮州刺史刘演写信说:”前些时收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都是我需要的.我心烦意乱,精神不好,常常仰靠茶来提神解闷,你可多购买一点.“傅咸《司隶教》说:”听说剑南蜀郡有一老婆婆,煮茶卖,廉事把她的嚣皿打破了,禁止她在市上卖茶饼和茶羹,使老婆婆陷入了困境,这究竟是为什么?“《神异记》说:”余姚人虞洪进山采茶,遇见一道士,牵着三条青牛.他引虞洪到瀑布山,说:“我是丹邱子,听说你善于煮茶喝,常想叨你的光.山中有大茶树,可以供你采摘.希望你日后把那喝不完的茶,送些我喝.”虞洪于是设奠祭祀,后来常叫家人进山,果然寻到大茶树.“西晋左思《娇女诗》云:”我家有娇女,长得很白皙.小名叫[纟丸]素,口齿很伶俐.姐姐叫蕙芳,眉目美如画.蹦蹦跳跳园林中,果子未熟就摘下.爱花哪管风和雨,跑出跑进上百次.看见煮茶心高兴,对着茶炉帮吹气.“张孟阳《登成都楼》诗大意说:请问当年扬雄的住地在哪里?司马相如的故居又是哪般模样?昔日程郑、卓王孙两大豪门,骄奢淫逸,可比王侯之家.他们的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宾客不断,腰间飘曳着绿色的缎带,佩挂名贵的宝刀.家中山珍海味,百味调和,精妙无双.真可谓显赫权贵,百万富翁!遥望楼外,富庶的山川无边无际.秋天里,人们在橘林中采摘着丰收的柑橘;春天里,人们在江边把竿垂钓.果品胜过佳肴,鱼肉分外细嫩.四川的香茶在各种饮料中可称第一,它那美味在天下享有盛名.如果人生。
新唐书·陆羽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陆羽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新唐书陆羽传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
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哭泣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滑稽数千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整天。
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著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正人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便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1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宝间,署羽伶师署:官府B.以《易》自筮筮:占卜C.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工:善于D.岂徒尝镜水之鱼徒:仅仅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羽是名弃儿,不知父母是何许人,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收养。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 有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江苏苏州昆山2020-2021学年上学期初二语文12月质量监测试卷(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
(11分)山静日长 [宋]罗大经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
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
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②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坐弄流泉,漱齿濯足。
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③稚子,作笋蕨④,供麦饭,欣然一饱。
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
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⑤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
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⑥一晌。
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
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注】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②麛,音mi,小鹿,也泛指幼兽。
③山妻:隐士之妻。
常用作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
④笋蕨:竹笋和蕨菜。
⑤玉露:作者有笔记《鹤林玉露》。
⑥剧谈:畅谈。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余家.深山之中 ( ) (2)漱齿濯.足 ( )(3)既.归竹窗下 ( ) (4)相与..剧谈一晌 (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10.结合..作者崇尚一种怎样的生活?(3分)..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分析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12月课堂检测(二)阅读下面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新五代史》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新五代史》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新五代史》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
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
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沈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
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於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於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
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其事迹略可考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郑遨传欧阳修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选文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韫:隐藏B.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群:与……为群C. 去就不违其义就:就职D. 欲以禄遨禄:俸禄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郑遨“放身而自得”的一组是(3分)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乃入少室山为道士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⑤时时为诗章落人间⑥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A. ①②③B.④⑤⑥C. ②③④D. ①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修五代史,欲从五代的历史中找几个洁身自好的人物树碑立传,但“仅得者四五人而已”,郑遨是其中之一。
《五代新说》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五代新说》原文及翻译《五代新说》简介《五代新说》二卷,唐代徐炫撰。
该书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及隋五代史实,分门别类为三十篇,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野史笔记。
《序》原文余咸亨之始著作东观,以三馀之瑕,阅五代之书。
后与好事者谈,或以叙存录目,余搦管随记疏之,因而诠次,遂加题目,名曰五代新说,三十篇,分为两卷。
《正文》原文梁高祖武皇帝(姓萧,讳衍,字叔逵),初为雍州刺史,举义兵。
齐东昏侯立和帝,封梁王。
受齐禅。
魏叛臣侯景来降,以为河南王,领寿阳。
景与弟犹子临贺王正德。
及围台城,城陷,孙永安侯入见帝。
帝曰:“可一战否?”曰:“不可。
”叹曰:“得既自我,失亦在命,不豫子孙,夫复何恨!”景幽帝于宴居殿,绝膳而崩。
立太子为简文帝(讳纳,字世缚)。
景幽帝于永福省。
少帝引笔自叙曰:“有梁王兰陵萧纲,立身行己,终始若一。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数至于此,命也何如。
”作五言诗曰:“天道何茫昧,方途那可相。
凤飞逢鸟弋,龙行会鱼纲。
”又曰:“宝剑还藏狱,神龙逐陆居。
有意聊思勿,无情堪著书。
”景燕帝,帝知不免,因大酣醉。
后以土囊加之而崩。
景立豫章王栋为太子,俄而篡位。
湘东王命太守王僧辨、司空陈霸先击景,破之。
诛景,即位为元皇帝,都弟阝州。
魏军围城,帝登城楼观战,为诗曰:“落星依远戍,斜月半平林。
徵兵资琰玉,垒鼓□□金,单醪投百米,芳饵下千寻。
从军所以□,□王有赤心。
”俄而城陷,被杀。
将奔,为诗曰:“长夜无岁月,安知秋与春。
原陵五杏树,空得动耕人。
”又曰:“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
今日还嵩里,终非封禅时。
”太尉与司空定议,以帝第九子承制,迎还京师,为皇太子。
太尉与北齐通好,司空惧其有变,袭杀之。
太子是为敬帝(讳方智,小字法真)。
帝即位,封司空为陈王。
陈王受禅,以弟为江阴王。
陈高祖武皇帝(姓陈,讳霸先)。
即位三年,崩。
兄子临川王嗣位,是为文帝(讳旧,字子华)。
七年,崩。
是为废帝(讳绍宗)。
二年,废。
文帝弟安成王立,是为先帝(讳赞)。
《中国历代诗歌选二:唐五代》笔记
《中国历代诗歌选二:唐五代》阅读随笔1. 唐诗选录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从初唐到晚唐,众多诗人如群星般璀璨,共同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唐诗长卷。
在唐诗选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如李白、杜甫、王维等。
李白的豪放奔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清新淡雅,这些诗人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唐诗的代名词。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和创造力,展现出了唐代的繁荣与活力。
除了这些大家之外,唐诗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关注的作品。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壮丽的景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盛唐时期的气象万千;王昌龄的《出塞》则以边塞风情为背景,表达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这些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
在唐诗选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反映女性生活的作品。
薛涛的《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以女性的视角,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而鱼玄机的《赠邻女》则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闺中少女的形象。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唐诗的内涵,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唐诗选录中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风格和题材,既有豪放奔放的盛世之音,也有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既有边塞风情的历史画卷,也有闺中少女的细腻情感。
这些作品都是唐代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1.1 杜甫《登高》在《中国历代诗歌选二:唐五代》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绘了壮丽山河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诗篇。
这首诗以“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杜甫首先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风急天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猿啸哀”则暗示了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
诗人通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进一步强调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在这悲凉的背景下,诗人并没有沉沦于绝望,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美好未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茶》阅读答案
《茶》阅读答案《茶》阅读答案 在⽇常学习和⼯作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茶》阅读答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茶》阅读答案1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泛种植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的⽇常饮⽤之物。
这时候,陆⽻创⽴了完整了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的核⼼观念。
根据⼀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带已经有饮⽤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符合南⽅有嘉⽊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夫阶层,⽤以待客。
当时也做成饼,叶⽚⼤汁不能黏合的就⽤⽶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沸⽔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法。
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茶了,包括对器物和⽔都有讲究,但是饮⽤⽅式还⽐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煮喝,加各种⾹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
属于实⽤阶段。
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主义,⽽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
茶之流⾏,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喝茶。
当时禅宗影响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泛。
宋代茶书和茶⼈的世界⾸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之唐代还要复杂。
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乳、⽩乳,再后来⼜有⼩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
当时的点茶⼿法是⽔和茶要⽤得恰当,⽐例均匀,否则就表⾯的沫饽不匀。
还有⽃茶法,没有⽔痕的最佳。
为了达到效果,建⽴了⼀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2017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茶起源于中国。
虽然神农氏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只是传说,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唐代却是不争的事实。
自唐开元年间起,唐人上自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饮茶。
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这与唐之前的茶主要作为药用或者是粗放型解渴的饮用形式相比,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唐朝中叶盛行煎茶法,煎茶用的是饼茶,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的茶末,再进行煎煮。
陆羽的《茶经》将饮茶分为赏茶、鉴水、列具、烹煮、品饮等若干环节,每个环节都使人置身于美的境界之中,这就把饮茶的方法程序化了,并辅以美学思想,从而形成优美的意境和韵律,将饮茶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在宋代,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而且饮茶的风俗深入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时,开封、临安两都茶肆、茶坊林立,客来敬茶的礼俗也已广为流传。
与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有了明显的变化,饮茶方法在唐代陆羽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由原来的煎茶法发展成为更为高雅的点茶法。
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讲究,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不掺任何杂质,当时的时尚还十分注重点茶过程中的动作优美协调。
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
元代虽然历史较短,但在饮茶法上却进一步走向成熟。
唐宋时期人们饮茶时加入葱、姜、盐等调料与茶混煮的习惯,到了元代逐渐被摈弃,采用更为简单的“清饮”方式。
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
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茶文化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随着茶叶加工方法的简化,茶的品饮方式也走向简单化,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唐宋煎点饮茶法变革成了用沸水冲泡的瀹饮法,“瀹”有“浸、渍”的意思。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专题
文言文阅读2专题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资仁堂记(明)邵宝①吾邑砖桥钱君孟润之为堂也,君子过之而见其扁①者,问之曰:“君之堂何以名‘资仁’哉?”君起而对曰:“吾闻之:仁者,人也。
人而不仁,不可以为人。
吾斯惧焉。
虽不敏,不敢不勉。
名吾堂所以志也。
”②曰:“‘为仁由己’,孔子之训也,君而不闻乎?顾舍诸而言资也?无亦重自任而轻人之求欤?”曰:“何敢然哉?资之于仁,大矣。
□如不敏者,非资焉,言则曷听,行则曷观?《礼》曰:‘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
’敢不务乎?”③曰:“然则资恶乎在?”曰:“昔者孔子之告子贡,盖尝曰:‘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凡堂焉而吾坐者,皆若人也,此吾所为资焉者也。
不然,吾省焉。
虽然,吾所居里,去郡邑,远大夫,士非特至焉者,吾见亦罕矣,资将焉取哉?”④曰:“野固有人焉。
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②。
谓‘仁之则于是乎在’。
今之野,焉知无缺乎?苟有之,其稽古传恭将无说乎?所谓资焉者,孰大于是?”君闻斯言也,以为得“资”,再拜而受之。
⑤他日,以告予。
予谓之曰:“允哉,君子之论!可以铭君之心矣。
”遂为之记。
⑥君名润,孟润其字。
系出五季十国所谓吴越王镠,苏眉山称其有德于民甚厚者也。
君九世祖进。
宋祥符间,始繇③嘉禾徙居无锡。
胜国④时,其孙宽甫益大其业,至以私廪代公赈,乡人德之。
国朝洪武中,君大父公达徙今砖桥。
父惟常,世修乡惠。
正统中,用义受玺书,旌于门。
君生承,厥世面天资近道,持身及家,克勤无怠。
今且老矣,犹不忘自箴如是。
君之伯兄孟清,于予为尊姑之夫。
予之知君盖四十年于兹矣。
因并及之。
(选自《容春堂续集》,有删节)[注]①扁,同“匾”。
②冀缺耨而敬,胥臣称其有德:胥臣出使,经过冀国,看到冀缺在锄田除草,他妻子给他送饭,很恭敬,于是称赞这种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
③繇,同“由”。
④胜国,指宋朝灭亡。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
饮茶唐五代笔记小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饮茶唐五代笔记小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饮茶唐五代笔记小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
《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
”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
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
伯熊着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
茶熟,李公为啜两杯而止。
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之。
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人。
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
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
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
伯熊饮茶过度,遂患风,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
吴主孙皓每宴群宦,皆令尽醉。
韦昭饮酒不多,皓密使以茶茗自代。
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
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
穷日尽夜,殆成风俗。
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续搜神记》云:“有人因病能饮茗一斛二斗,有客劝饮,过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胰。
置柈中,以茗浇之,容一斛二斗。
客云:“此名茗瘕。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渐身衣野服。
衣:穿。
B.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市:买C.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胜:超过D.穷日尽夜,殆成风俗。
殆大概、几乎。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①其茶自江、淮而来。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①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D.①皓密使以茶茗自代。
中国茶文化阅读答案阅读
中国茶文化阅读答案阅读中国茶文化阅读答案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
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卒,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
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
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
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
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荼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其叶,可烹为茗,饮之使人神清气爽。
茶有四时,春采者为嘉,夏采者为火,秋采者为露,冬采者为雪。
茶有九品,上品为龙井,次之碧螺春,又次之黄山毛峰,下至粗茶,凡九等。
茶之煮法,以水为宗,火候为要。
水宜山泉,火宜文火。
水沸则茶熟,火候失则茶败。
茶之饮法,宜啜不宜饮,啜者,轻啜慢饮,以味为宗,饮者,急饮猛饮,以量为宗。
茶之品鉴,首重色、香、味、形。
色以碧绿为上,香以清幽为佳,味以甘醇为美,形以匀整为佳。
茶之煮饮,贵在适度,不宜过浓,不宜过淡。
茶之为饮,源于神农。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自秦汉以来,茶已成为中国饮用之饮料。
茶之兴,始于汉,盛于唐,极于宋。
茶之文化,深植于中华民族之精神。
注释:1.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树,是南方优良的树木。
2. 其叶,可烹为茗,饮之使人神清气爽。
——它的叶子,可以煮成茶,喝了让人精神清爽。
3. 茶有四时,春采者为嘉,夏采者为火,秋采者为露,冬采者为雪。
——茶有四个季节,春天采摘的为佳品,夏天采摘的为火茶,秋天采摘的为露茶,冬天采摘的为雪茶。
4. 茶有九品,上品为龙井,次之碧螺春,又次之黄山毛峰,下至粗茶,凡九等。
——茶有九个等级,上品为龙井茶,次之碧螺春,再次之黄山毛峰,以下至粗茶,共九等。
5. 茶之煮法,以水为宗,火候为要。
——煮茶的方法,以水为主要,火候为关键。
6. 水宜山泉,火宜文火。
——水宜用山泉水,火宜用文火。
7. 茶之饮法,宜啜不宜饮,啜者,轻啜慢饮,以味为宗,饮者,急饮猛饮,以量为宗。
——饮茶的方法,宜轻啜慢饮,啜者以品味为主,饮者以数量为主。
8. 茶之品鉴,首重色、香、味、形。
——品茶的首要标准是色、香、味、形。
9. 茶之为饮,源于神农。
——饮茶的习惯起源于神农。
10. 茶之兴,始于汉,盛于唐,极于宋。
——茶的兴起始于汉代,兴盛于唐代,极盛于宋代。
以上为《茶经》原文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茶文化的精髓。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五代史记一行传叙(欧阳修) 阅读答案附翻译五代史记一行传叙(宋)欧阳修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茶疏》《茶经》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茶疏》《茶经》含答案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①。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乙]一壶之茶,只堪再巡②。
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所以茶注③欲小,小则再巡已终,宁使余芬剩馥④,尚留叶中,犹堪饭后供啜漱之用。
若巨器屡巡,满中泻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论品尝?何知风味乎?(节选自明·许次纾《茶疏》)[丙]茶性俭不宜广⑤广则其味黯澹⑥。
且如一满碗,啜⑦半而味霖,况其广乎!其色缃⑧也,其馨也。
其味甘,檟⑨也;不甘而苦,荈③也;啜苦咽甘,茶也。
(节选自唐·陆羽《茶经》)①厄:困苦,灾难。
②巡:量词,遍。
③注:这里指容器。
④馥:香,香气。
⑤广:这里指水多。
⑥黯澹:这里指茶的味道淡。
⑦啜:饮,喝。
⑧缃:浅黄色。
⑨檟:茶树,茶。
⑩荈:晚采的茶。
泛指茶。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士大夫皆患.之患:(2)尚.留叶中尚:(3)啜半而味寡.寡:20.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
(2)其色缃也,其馨也。
22.请为甲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3.请将乙文中的泡茶注意事项分享给你的家人。
【答案】19.担忧,忧虑还少20.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
21.(1)第一遍口感鲜美,第二遍口感甘醇,第三遍就没什么味道了。
(2)茶水的颜色浅黄,香气四溢。
22.示例:饮茶成“水厄” 23.首先一壶茶只能泡两次,其次要尽量用小茶壶泡茶。
【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士大夫们都很忧虑。
患:担忧,忧虑。
(2)句意为:还残留在茶叶里面。
尚:还。
(3)句意为:喝了一半,茶的味道就觉得少了些。
饮茶阅读练习和译文参考
《饮茶阅读练习和译文参考.doc》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uji/1567572.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将饮茶
他们谈的话真多:过去的,当前的,有关自己的,有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他们有时 嘲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讨,有时总结经验。两人一生中长河一般的对话,听来好像阅读拉布吕耶尔(Jean de La Bruyère)《人性与世态》(Les Caractères)。
将饮茶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附识
经典之作
羊
乌云
惩戒
金边
风
饮茶
看似
再版 钱锺书
狼皮
生活
挽 检杨绛先生的这本散文集,文字平滑、朴实、幽默风趣,看似生活的记录,却蕴含着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最 早于198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出版后深受知识界和广大读者喜爱,成为散文经典之作。本次再 版,增加了《收藏十五年的附识》一文,同时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后增加了一篇附录,即“申辩之中高检长 惩戒案”。
读书笔记
2020-71。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她留美回国,做了女师大的校长,大约也自信 能有所作为。
看杨先生的积极生活态度不亦乐乎,文字里书写的平凡生活中的爱给予每位读者一份温暖。
通过书中的描写,先生的父亲、三姑母、丈夫,以及身边的人,都呈现出未曾看到的一面。
将饮茶——淡而有味第一部分是回忆自己的父亲实则更是回忆自己的童年多在对话和背影中习得了父亲的才 气与志气杨绛先生在父亲开明母亲深厚家庭关系和睦的环境下得以成长美好的童年治愈了一生的苦难几笔带过家 庭所受的磨难都不重要了第二部分是回忆钱钟书与《围城》的创造原本以为是钱老自己的生活经历可听文章这么 一说看着相似实则是现实生活多个形象的综合与抽象鲍小姐的姓还有这么个说法和人物很配啊同时在创作中杨绛 先生也给钱老出了不少点子心有灵犀相辅相成从而创作出《围城》这一部优秀作品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让读者也 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第三部分主要回忆了文革的呢段时间学业有成的爱国人士被戴上帽子贴上标签荒诞至极对钱老 二人的遭遇感到痛心二者不卑不亢只是诙谐写到当时情况有些是非颠倒披着羊皮的狼与披着狼皮的羊哪怕当时被 游街喊话杨绛先生也真正做到了体面实在佩服尽管时代黑暗人性扭曲但不乏有暂时不得已将自己伪装的“羊”杨 绛先生去寻找他们从中汲取温暖黑暗越深微光越亮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碎琉璃脆羡慕杨绛钱老的神仙爱情互相 欣赏真实而动人将饮茶有苦涩有甘甜喝完回味无穷。
2022广州市增城区语文二模
2022广州市增城区语文二模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陆羽《茶经 茶之饮》沈括《梦溪笔谈 浙江茶饮》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
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晋有刘琨、左思之徒,皆饮焉。
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茶饼者。
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②。
或用葱、姜、冬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于戏!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阴采夜焙,非造也。
嚼味嗅香,非别也。
膻鼎腥瓯,非器也。
膏薪庖炭,非火也。
飞湍壅潦,非水也。
外熟内生,非炙也。
碧粉缥尘,非末也。
操艰搅遽,非煮也。
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
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③补所阙人。
(选自陆羽《茶经•茶之饮》,有删改)文本二: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章献太后垂帘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唯建州饼茶,而浙茶未尝修贡。
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
”自国门挽船而入,称“进奉茶纲”,有司不敢问。
所贡余者,悉入私室。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
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予出使淮南时,见有重载入汴者,求得其籍,言“两浙笺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选自沈括《梦溪•浙江茶纲》,有删改)[注]①呿,张口。
②痷茶,指夹生茶。
③按经《茶经》云:第二沸,留热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者,名曰隽永。
——[明]闻龙《茶笺》。
隽永是指为了煮第二炉茶在壶中所留的茶汤。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茶唐五代笔记小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饮茶唐五代笔记小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
《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
”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
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
伯熊着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
茶熟,李公为啜两杯而止。
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之。
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人。
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
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
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
伯熊饮茶过度,遂患风,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
吴主孙皓每宴群宦,皆令尽醉。
韦昭饮酒不多,皓密使以茶茗自代。
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
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
穷日尽夜,殆成风俗。
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续搜神记》云:“有人因病能饮茗一斛二斗,有客劝饮,过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胰。
置柈中,以茗浇之,容一斛二斗。
客云:“此名茗瘕。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渐身衣野服。
衣:穿。
B.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市:买C.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胜:超过D.穷日尽夜,殆成风俗。
殆大概、几乎。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①其茶自江、淮而来。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①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D.①皓密使以茶茗自代。
②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与茗是以所采时间的早晚为区分,南方人喜欢喝茶,北方人并不喝茶。
茶不仅能止渴,也可使人不想睡觉,泰山灵岩寺的和尚为了坐禅时不打瞌睡而不断喝茶。
B.人们互相仿效和尚喝茶,于是就成了一种风俗,很多地方的城镇里都有茶铺,无论什么人都付钱取茶喝,茶叶的买卖也不断。
C.陆鸿渐对茶道的盛行作了重要的贡献,他不仅写了《茶论》,而且造了二十四件茶具,王公朝臣没有不喝茶的。
D.士大夫们都很看重喝茶,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时请人为他煮茶;晋时谢安去拜访陆纳时,陆纳用茶与水果招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
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
饮茶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解析】胜:有名,出名。
【解析】A项第①句讲喝风俗的形成。
C项第②句表现李季卿看不起陆鸿渐重复常伯熊的茶道。
D项第①句表达作者反对过度喝茶,第②句讲吴王孙皓喜好喝酒并让下臣喝醉。
12.C【解析】原文是“北人初不多饮”,而不是不喝茶。
13.茶叶从江、淮一带运来,运茶的车船接连不断,存放处茶叶堆积得像小山,品种数量很多。
坐下以后,让人摆设茶具,和常伯熊过去的做法相同,李季卿心里看不起他。
晋时谢安拜访陆纳,陆纳没有供应制办什么东西,只是摆出茶和水果罢了。
【饮茶参考译文】茶,采得早的叫作茶,采得晚的叫作茗。
《本草》说:“茶能止渴,使人不想睡觉。
”南方人喜欢喝茶,北方人并不多喝茶。
开元年间,泰山灵岩寺有位称降魔师的和尚大力提倡禅宗,坐禅时必须不打瞌睡,又不吃晚饭,于是允许和尚们喝茶。
和尚们各自携带着茶,到什么地方都煮茶喝。
从此,人们互相仿效,喝茶就成了风俗。
从邹、齐、沧、棣等州,直到京城,城镇里大都开设店铺煮茶卖,不管是僧道之徒,还是世俗之人,都付钱取茶喝。
茶叶从江、淮一带运来,运茶的车船接连不断,存放处茶叶堆积得像小山,品种数量很多。
楚地人陆鸿渐写了一篇《茶沦》,论说茶的功效以及煮茶的方法,又造了二十四件茶具,用大篮子装着。
远近四方的都钦佩、羡慕,喜欢新鲜事的人家里也又根据陆鸿渐的论说作了大量修有个叫常伯熊的人,都收藏了一套这样的茶具。
.订补充。
于是茶道盛行,王公朝臣没有不喝茶的。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到临淮县客舍的时候,有人说常伯熊精通茶道,李季卿就请他表演。
常伯熊身穿黄披衫,头顶乌纱帽,手拿茶器,口报茶名,安排指点,使旁观者刮目相看。
茶煮熟了,李季倾喝了两杯才住口。
到了江南以后,又有人说陆鸿渐精通茶道,李季倾又请他来表演。
陆鸿渐身穿山野居民的服装,带着茶具进门。
坐下以后,吩咐摆设茶具,和常伯熊过去的做法相同。
李季卿心里看不起他。
茶事结束后,李季卿让奴仆拿出三十文钱,说是酬答煎茶博士的。
陆鸿渐游历长江一带,与名流一向交好,受到这次讥笑后感觉羞愧,又写了一篇《毁茶论》。
常伯熊喝茶过度,就患了风气病,晚年也不鼓励人多喝茶。
吴国皇帝孙晧每次宴请群臣,都强近他们喝醉。
韦昭酒量不大,孙晧暗中让用茶代酒。
晋时谢安拜访陆纳,陆纳没有供应制办什么东西,只是摆出茶和水果罢了。
这说明人也喝茶,但不像现在的人这样过分沉迷,从白天喝到夜晚,几乎成了风气。
起初在中原地区流行,后来传到塞外。
往年回鹘入京朝见,带来大批好马,买了茶叶回去,也真够奇怪的。
《续搜神记》说:“有个人因为生了病,能喝茶十二斗,有客人劝茶,他又喝了五升多,就吐出一个东西来,形状像牛的胰脏。
放在盘子里,用茶灌下去,正好装十二斗。
客人说:“这叫作茶肿瘤。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10月 127四王志忠生物圈10 月137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12月114 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12月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xx-20X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20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
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三.具体安排:二月份: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
三月份:、组织理论学习。
、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份:、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
、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
六月份:、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研计划文组教学语学期小年春季学1920思想一、指导育。
面实施素质教标,全根本,点,以课堂教核心,彻实施习贯彻改革纲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要》为指导,认真学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以研究学为重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
点加强本学期教研组重对教师评课的指导,学生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养,调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动启发,开展里的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