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最全民俗文化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在恩施市,民间艺术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恩施市最著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年画通常用木板雕刻而成,表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和文化主题。

人们通常会在春节期间挂上这些年画,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通过这些年画,人们可以感受到恩施市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二、石鼓舞蹈石鼓舞是恩施市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这种舞蹈以石鼓为乐器,演员们在石鼓的伴奏下跳舞,表演出独特的舞蹈动作。

石鼓舞蹈既富有节奏感,又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它通常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表演,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三、巴人布艺巴人布艺是恩施市独特的手工艺品。

这种布艺通常使用彩色的纱线编织而成,以花纹和图案为特色。

巴人布艺制作精细,色彩鲜艳,图案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种布艺常常被用于家居装饰和服装设计,展示了恩施市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四、三峡民歌三峡民歌是恩施市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民歌通常以自然景观、爱情故事和农田劳作为主题,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著称。

在恩施市农村地区,人们经常会在田间地头唱起三峡民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情感。

五、妙笔山水画妙笔山水画是恩施市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画作通常以崇山峻岭、清溪流水和奇特的自然景观为主题。

艺术家用精湛的技巧和想象力,将这些山水景色绘制在纸上,形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画作。

妙笔山水画展现了恩施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综上所述,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木版年画、石鼓舞蹈、巴人布艺、三峡民歌和妙笔山水画都是恩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恩施市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通过欣赏和传承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恩施市的独特魅力。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与传统工艺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与传统工艺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与传统工艺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民间文化和传统工艺的地区。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是当地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传统工艺则是他们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技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恩施市的民间文化与传统工艺,并探讨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文化现象,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如音乐、舞蹈、戏剧、手工艺等等。

其中,著名的土家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对民间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土家族和苗族是恩施市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他们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传统乐器和音乐曲调。

土家族的“花鼓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姿态和喜庆的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而苗族的“踩竹竿舞”则以节奏明快、热情洋溢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此外,恩施市的民间文化还体现在各种戏剧形式中。

其中,木偶戏、皮影戏和豫剧是最具代表性的几种。

木偶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形式,通过手工制作的木偶,演员们将故事情节生动地诠释出来。

皮影戏则是通过将泥片制成的人物形象放置于背景灯光下,通过演员的灯影变化,再加上配音,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

豫剧是湖北地区的一种剧种,它的音乐和表演风格都十分独特。

这些戏剧形式不仅为当地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娱乐方式,也成为了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

除了戏剧和音乐舞蹈,恩施市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

它们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比如,草编艺术是恩施市的一张名片,它以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材料,经过独特的编织工艺制成。

草编作品不仅在恩施市享有盛名,也在国内外展示和销售。

另外,剪纸艺术也是恩施市的一大特色。

通过纸张上的剪刀,艺术家们可以制作出形象逼真、寓意深刻的剪纸作品。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种重要来源。

恩施市的民间文化和传统工艺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恩施市的文化节庆与民俗活动

 恩施市的文化节庆与民俗活动

恩施市的文化节庆与民俗活动恩施市的文化节庆与民俗活动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的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和独特民俗活动的地方。

这个地区的文化节庆活动以及民间传统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恩施市的文化节庆和民俗活动,探索这些活动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为人们带来的欢乐和思考。

一、文化节庆活动1. 恩施秋季文化节恩施秋季文化节是恩施市最为盛大的文化庆典之一。

每年的9月中旬,恩施市举办这一文化节庆活动。

活动期间,市区内举行各种文艺表演、民间乐器演奏、艺术展览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尤其是传统歌舞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深受欢迎。

这个庆典不仅展现了恩施市的文化底蕴,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 恩施花灯节恩施花灯节是每年的春节期间恩施市的传统庆典。

这个节日以花灯为主题,各种形状各异的花灯亮相于恩施市的大街小巷。

花灯制作精美,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除了欣赏花灯,游客们还可以参与猜灯谜等有趣的互动活动。

恩施花灯节不仅为游客们带来了视觉盛宴,也是人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民俗活动1. 恩施木偶戏恩施木偶戏是恩施市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之一。

这种表演通过木偶在舞台上的表演,向观众讲述各种故事和传统神话。

恩施木偶戏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形象生动,台词幽默,给人带来了欢笑和思考。

这种传统表演形式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之久,它不仅是恩施市民休闲娱乐的方式,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2. 汉江船娘汉江船娘是恩施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她们身着华丽的汉服,坐在汉江畔的小船上,卖唱唱木偶戏或背古诗。

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也成为了恩施市的一张名片。

汉江船娘以其婉约动人的形象和优美的歌声,让人们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地域的独特魅力。

三、文化节庆与民俗活动的意义文化节庆活动和民俗活动在恩施市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展示了恩施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湖北恩施城市旅游人文风俗推介PPT图文课件可修改文字

湖北恩施城市旅游人文风俗推介PPT图文课件可修改文字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恩施简介
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之称号。全州水 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00万千瓦,可开发量达500万千瓦,风电资源蕴藏量达300万千瓦,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清 洁能源基地。恩施州的鄂西铁矿是中国四大铁矿之一,已探明储量13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500亿立方米。 恩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独立硒矿床。恩施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政策,是单列的三个地级行政区享受相关政 策的地区之一。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 同天”;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 AAAA级旅游景区,距利川城区8公 里,景区位于清江上游的三渡峡,山清水秀,风光如画, 在这里天然溶洞群与地下暗河融为一体,土苗民俗风情 得到完整的展示。
景区由2千米的土苗洞穴游览区、5千米的地下伏河观览 区、3千米的土苗民俗体验区、8千米的清江漂游区四大 版块组成。大小景点共计85个之多,景区游览路线,以 水路为主线贯穿全程,分三次乘船游览,每次所乘船只 各不相同,风味各异,其乐无穷。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04 恩施文化
土家族服饰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土家族服饰,是土家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服装,由于土家 族历史上汉化较早,传统土家族服饰已经基本消失。由 于表演的需要,现代的土家族服饰大多各自研制不同款 式,种类非常繁多。 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俭朴实用为原则,喜宽松,结 构简单,但是注重细节,喜宽松、衣短裤短、袖口和裤 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 会绣上花纹 ,绣工精彩,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 点。 不同的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时 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 然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特点。

关于恩施特色的ppt课件

关于恩施特色的ppt课件

教育事业
恩施州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 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
公平。
医疗卫生
恩施州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居民基
本医疗需求。
社会保障
恩施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 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增强
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06
总结:恩施魅力之所在, 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恩施特色总结回顾
土家族的摆手舞、哭嫁等民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苗族的苗绣、银饰等手 工艺品精美绝伦;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独具匠心。这些民俗特色共同 构成了恩施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传统节日与民间活动
传统节日
恩施各民族拥有众多传统节日,如土家族的赶年、牛王节,苗族的苗年、四月八等。这些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 色和地方风情,是展示恩施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
旅游业
恩施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 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将旅 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推动 旅游产业升级发展。
特色农业
恩施州立足当地特色资源 ,发展茶叶、烟叶、中药 材等特色农业,提高农产 品附加值。
高新技术产业
恩施州积极引进高新技术 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 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进步
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恩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电、矿产、生物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 力支撑。
生态环境
恩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森林覆盖率逐年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02
恩施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
历史沿革及文化传承
历史沿革
恩施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历经夏 、商、西周等朝代,恩施逐渐成为巴楚文化的重要交汇地带 。秦汉时期,恩施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历代王朝经营西 南的重要区域。

湖北恩施的风俗

湖北恩施的风俗

湖北恩施的风俗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山地与武陵山两大山脉之间,是世界唯一一块“硒”土。

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有“世界硒源”之称。

恩施人民热情好客,有着非常独特的民风民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很多传统习俗:过端阳节、吃汤圆、唱春歌、耍龙灯、游方等,其中最独特的是过端阳节。

过端阳节的前一天,家家都要将糯米蒸熟后,用稻草裹成圆锥形的“筒粽”。

然后将其放进事先做好的“筒粽”筒里,再在其上插上一根竹叶或蒿草,再用一根长竹枝插在筒的中央作为“顶”。

然后将一根芦管从竹枝中穿过,并将其与芦苇管连接起来。

最后用一块红布将筒粽包好,扎紧口后,放进装有清水的大锅里煮上一段时间后便可食用。

吃时还要用竹筒去蘸一下竹筒里的水吃。

这样煮出来的筒粽不仅有竹叶或蒿草的清香味,而且还有一股淡淡的糯米味。

过端阳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要煮好一些糯米粑粑、肉丸子、豆腐干等供品,祭祀祖先,祈求平安。

—— 1 —1 —。

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第四课: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教学目标:
让小学生了解恩施的历史人文并建立如下几个基本观念:1)恩施历史的时间长度
2)恩施历史人物的一般情况
3)生活在恩施的少数民族
4)民族文化的多样化特点
5)文化生态的初步感知
6)热爱家乡的情怀
7)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
教学重难点:历史人文的讲解。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对恩施的历史和人文都了解吗?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恩施的历史和人文。

板书课题: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二、学习课文:
1、第一部分“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1)恩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你知道它由多少个民族组成?他们是怎样生活的?(观察图片)
2)做一做: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吗?试着把它们写下来。

2、第二部分“百花齐放的民族文化”
1恩施的少数民族都有哪些民族节日?都在哪儿举行?
2)他们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观察图片)
3)读一读“八音坐唱”(第24页)
4)完成“议一议”(第25页)
3、第三部分恩施的历史文化名人”
1)介绍王阳明及居住地。

2)阅读“读一读”(第26页)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下。

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文字说明记录

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文字说明记录

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文字说明记录恩施民间艺术调查活动了解恩施风土人情一、恩施的民间艺术概述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后一个解放的县城。

这个地方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拥有独特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

恩施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主要包括舞蹈、音乐、绘画、剪纸等。

这些传统艺术不仅在恩施地区深受欢迎,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二、恩施民间艺术的深度探讨1. 舞蹈恩施的舞蹈是恩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舞蹈形式多样,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恩施舞。

恩施舞以其优美的舞姿、独特的音乐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而著称。

舞蹈中融入了丰富的民俗元素和地方特色,令人心旷神怡。

尤其是在恩施的传统节日和婚礼仪式上,舞蹈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

2. 音乐恩施的音乐传统同样悠久。

这里的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韵律而吸引人。

其中,琴曲和笛子演奏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方式。

这些音乐作品多表达着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理解,使人们能够通过声音和旋律感受到恩施的独特魅力。

3. 绘画恩施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剪纸和壁画中。

剪纸是恩施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以其精致的刀工和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而壁画则是恩施古建筑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其以浓郁的彩色和饱满的画面表达了恩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三、对恩施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作为一个外人,我通过参与恩施的民间艺术调查活动,对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我被恩施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震撼,这里的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和才华令人敬佩。

我深刻认识到民间艺术不仅是恩施地区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一种桥梁,将人们连接在一起,传递着情感和思想。

在与恩施的民间艺术家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充满自豪感。

艺术家们将自己视为文化的守护者,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思维不断推动恩施民间艺术的发展。

我被他们的热情和坚持所感动,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民间艺术对一个社区和国家的意义。

恩施的民间艺术也体现了这个地区的独特文化氛围。

关于恩施文旅知识

关于恩施文旅知识

恩施文旅知识一、恩施历史文化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恩施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拥有独特的土司文化,曾是土司制度统治的中心区域。

这里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是革命老区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恩施自然风光恩施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被誉为“天然的大氧吧”。

这里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神农架、大洪山等,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

同时,恩施还拥有许多风景名胜区,如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等,景色秀丽,独具魅力。

三、恩施民俗文化恩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形式多样。

当地有许多传统节庆活动,如土家“赶年”、苗族“赶秋”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恩施也有许多独特的表演形式,如“土家山歌”、“南剧”等,展现了恩施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四、恩施地方特产恩施地方特产丰富多样,有特色的食品、工艺品等。

著名的特产有“土家熏肉”、“土家烧饼”、“利川山药”、“鹤峰葛根粉”等。

此外,恩施还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出产的“恩施玉露”、“利川红茶”等品质优良,享有盛誉。

五、恩施节庆活动恩施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恩施女儿会”,是土家族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

此外,还有“利川灯会”、“建始金秋梨花节”等民间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六、恩施美食文化恩施美食文化独具特色,融合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当地的特色菜肴有“合菜”、“腊肉炒饭”、“糯米包油条”等,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各种小吃摊点和夜市排挡,提供了丰富的美食选择。

七、恩施传统建筑恩施传统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

当地的古建筑有“恩施古城墙”、“利川民居”、“鹤峰容美土司城”等,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民居建筑群,如“建始县官店民居群”、“巴东县清太坪民居群”等,展现了当地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恩施全面民俗文化

恩施全面民俗文化

恩施民俗风情一、恩施土家族历史民俗文化白虎图腾:根据汉文文献记载和潘光旦先生的推断,可能在4200年前的夏代初年,出现了巴人的第一个君王——廪君,标志着巴人已进入父系氏族向奴隶制过渡的时代。

廪君乃巴氏之子务相,一般认为,廪为虎之意,廪君即虎君。

白虎巴人主要有五姓:巴、樊、曋、相、郑。

白虎巴人一直崇拜白虎,视白虎为图腾和神灵,认为廪君就是白虎的化身,其宗教信仰都打上了白虎的烙印,作为勇敢、力量的象征,做为胜利之魂来进行礼赞,体现了君廪勇武奋进的精神,还体现了整个部落坚毅、刚猛、豪爽的特质,构成了巴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恩施民歌1、《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现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特点:歌词质相通俗,朗朗上口,衬词特多,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高亢婉转。

2、《柑子树》:是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

“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

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

柑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

”《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3、《巴东石工号子》:表现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7个土家汉子每人一根木棍在手,喊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子,用洪亮高亢的气势唱出了土家石工的齐心协力与乐天精神。

三、土家风俗、节日1、女儿会:源远流长的“女儿会”是恩施土家人的民族盛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

时间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日,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州性的民族节日。

被誉为“土家情人节”的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传递着土家人真、善、美的脉博与灵魂。

是恩施土家族人自发形成的以赶集为借口、以对歌为形式、以情爱为目的的自主择偶方式。

如果两情相悦,就牵手到树林里、小溪旁、山坡上去幽会,乃至定下终身。

2、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

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

恩施土家摆手舞教案

恩施土家摆手舞教案

恩施土家摆手舞教案教案标题:恩施土家摆手舞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恩施土家摆手舞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基本的恩施土家摆手舞动作和舞蹈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恩施土家摆手舞的场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土家摆手舞的了解和感受。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恩施土家摆手舞的起源、发展和文化背景,包括土家族的特点和民俗文化。

2. 讲解土家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如手臂的摆动、身体的转动等。

三、示范和学习(20分钟)1. 教师进行示范,展示恩施土家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和模仿,逐步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

四、分组练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恩施土家摆手舞的音乐,进行分组练习和编排。

3.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协调动作和节奏,形成整齐的舞蹈队形。

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编排的恩施土家摆手舞。

2.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 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小组练习和展示中的舞蹈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恩施土家摆手舞的比赛或演出,增强学生的舞蹈自信心。

2. 邀请专业舞蹈教师或土家族文化专家进行指导和讲解,深入了解土家摆手舞的内涵和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土家族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和习俗,进一步拓展对土家文化的认识。

恩施市的民族风情与民间艺术

 恩施市的民族风情与民间艺术

恩施市的民族风情与民间艺术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部,是一个具有丰富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的地方。

恩施市被誉为“中国民族文化的摇篮”,这里保存着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独特的魅力和魅力。

本文将介绍恩施市的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带您领略这个地区的独特之处。

恩施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土家族、苗族、汉族、苗族等多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首先,我们来介绍土家族,土家族是恩施市最大的民族群体,以勤劳善良、热情好客而闻名,他们崇尚劳动,尊重老人,热爱生活。

土家族有自己的独特服饰,女性常穿着鲜艳的蓝色上衣和黑色长裙,给人一种朴实而美丽的感觉。

他们还有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如锅碗瓢盆舞、牛背竹马舞等,这些舞蹈展示了土家族的勤劳和乐观精神。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苗族,苗族是恩施市的又一个重要民族群体,他们以善歌、善舞、善织而闻名。

苗族的女性喜欢穿着鲜艳多彩的服饰,常以红色和蓝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感觉。

苗族人民热爱歌唱,他们有着独特的嗓音和歌曲,唱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苗族还擅长制作银饰品和刺绣,他们制作的银戒、耳环和刺绣服饰工艺精湛,富有装饰性和美感。

除了土家族和苗族,恩施市的汉族群体也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汉族人民一直倡导勤劳致富的传统,他们善于农业生产,擅长制作糕点和手工艺品。

恩施市的汉族人民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舞蹈和音乐形式,如武术表演、健身舞、豫剧等。

除了民族风情,恩施市还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而闻名。

恩施市有着悠久的纸雕、剪纸、刺绣等传统工艺,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代表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恩施市的纸雕以其细腻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而闻名,常常被用于节日庆典和家庭装饰。

总的来说,恩施市的民族风情与民间艺术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不同民族的聚居和相互融合既丰富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恩施市的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不仅是当地人民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

恩施土家族婚俗探索

恩施土家族婚俗探索

恩施土家族婚俗探索恩施土家族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婚俗文化是该民族的重要传统之一。

土家族的婚礼历时长久,整个过程十分热闹,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恩施土家族的婚俗文化。

一、土家族婚姻的起源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婚姻制度,其婚姻习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土家族的婚姻制度十分特别,自古以来就有“曲江拈花”、“蝴蝶穿花”的俗称。

具体来说,土家族的婚姻制度是以“拈花”与“穿花”为主要方式。

“拈花”是指男女双方自愿选择配偶,他们可以相约私下发誓,相互拈花表示意思,这是一种自由恋爱的方式。

而“穿花”则是指父母之间商定婚事,安排两家人之间的婚事,这种方式则显得较为保守。

几乎每对年逾花甲的土家族父母都可迅速炫耀自己的六旬小儿在哪儿拈到了个“鞋袜”---新媳妇,这就表明沾沾自喜的心情,一阵自豪,幸福感油然而生。

二、土家族的婚礼习俗土家族的婚礼通常会选择在春季进行,因为从春天开始土家族的田地就会进入繁忙的农忙期,所以春季是人们最欢笑最热闹的季节。

土家族的婚礼通常都会选在农历三月或五月,因为这是土家族春忙时节,也是一年中最宜嫁娶的时机。

土家族的婚礼非常热闹,整个过程通常需要三天时间。

第一天是“订亲日”,要去女方家向女孩订亲。

第二天是“请明媒”,男方的亲友拿着参礼品到女方家请明媒,交困百具的礼品争取最后的口舌。

第三天是“定亲日”,确定亲事后,男方准备车马到女方家接亲。

整个婚礼过程中,还有众多的仪式、礼俗、祈祷和祭祀等环节,体现了土家族婚礼的丰富多彩和浓厚的宗教意味。

在土家族的婚礼中,舞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土家族的婚礼上,男女老少多集体唱歌跳舞,特别是在有头饰的地方,男子多戴鹰毛帽,女子多用饰在头上,耸伸骄傲的精神力量;一场个有特色的土家族婚礼,除了要有鞭炮齐鸣、锣鼓喧闹,最有特色的要算那土家族独有的“三拜九抱”的方式。

土家族的婚礼上常常还要请快活师、歌手和舞者扮演祝福的角色,祝愿新人幸福美满、恩恩爱爱。

恩施风俗文化

恩施风俗文化

恩施风俗文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长江中游,盘踞于湖北、重庆、湖南的交汇处。

自古以来,恩施就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这里的风俗文化自然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一、婚俗文化恩施地区的婚姻习俗和汉族大致相同,但仍有独特之处。

土家族和苗族女子十分尊重自己的父母,嫁出去后也必须回娘家拜访。

土家族婚礼通常是在农闲时期的大后年,称之为“姨婚”。

在此期间,新娘要先离开娘家,举行一段时间的“离院试福”活动,然后方可返回相夫教子。

新娘子不得到夫家“走门”,而是由新郎去迎亲,新娘要蒙上面纱,在婚礼当日才能揭开。

苗族的婚俗则有“爬堂”等特殊仪式。

在这个仪式上,男女双方都要表现出敬意和水平,女方要能够完成所有层层堆积的门槛,男方则要承担好家庭责任和照顾妻子的义务。

二、节庆文化恩施的节庆文化举办时,极其盛大,内容也十分独特。

土家族的“火把节”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项庆祝开春即将到来的传统活动。

活动中,当地彝族和苗族民众会手举火把,跳着舞曲,狂欢庆祝。

同样,每年正月十五日,民间的“闹青年节”活动也十分有名,年轻人在古庙里舞狮、舞龙、打榔,场面十分喧闹。

三、服饰文化恩施地区的服饰文化虽不如婚俗和节庆活动那样大规模,却依然别具风味。

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十分华丽绚烂,尤其以土家族的“花毛衣”最为著名,其用料是西南地区的虎带、羊毛等,织造精细、颜色鲜艳,非常漂亮。

在苗族地区,苗族姑娘的头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传统文化中,苗族姑娘的头饰非常独特,精美绝伦。

头饰上饰有羽毛、银元等装饰,让苗族女子看起来更加高贵大方。

四、民间文学恩施地区的民间文学非常独特,其口头表现形式多采多姿,例如苗族地区的“花车歌”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

这种歌谣通常使用苗族的语言,歌曲内容讲述了苗族民众的生活历程和传统文化,表达了他们的感情和愿望。

这种歌谣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非常重要。

总之,恩施的风俗文化非常独特、多姿多彩,丰富多样。

恩施土家族民俗习惯

恩施土家族民俗习惯

恩施土家族民俗习惯土家族地区的经济基本属于山地农耕经济,传统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或“火耕水耨”,俗为“砍火砂”。

土家族在开荒挖土、薅苞谷草、砍楂烧粪等适宜集体性劳动的农活中都兴换工互助。

在集体劳动中,土家族创造了一种鸣锣击鼓、伴之以歌的歌唱形式,称为“薅草锣鼓”,也叫薅秧锣鼓、薅草歌、打闹等。

劳动者“闻歌雀跃,劳而忘疲,其功较倍”。

农耕之外,土家人亦喜欢集众围山打猎,称为“赶仗”。

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米,辅以红薯、马铃薯等。

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尤喜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制成合渣。

其它较有特点的食物还有粑粑、腊肉、油茶、合菜、团馓等。

土家族喜欢饮酒,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

咂酒,一般把薛曲和杂粮置于坛中密封,少则半年,多则二、三年,久之成酒。

待客人到来时,取置堂案正中,以细竹通节为竿,插坛底,堂中置案,两旁分放鸡、鸭、鱼、肉等,各置筷子一双,而不设坐,由主妇开坛,主人请客人上前依次轮流咂酒,后举筷而食,彼此不以为嫌,边吸边食,边唱边跳,载歌载舞,甚为热烈。

在服饰方面,土家人尚俭朴,喜宽松。

传统衣料多为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

女装上衣矮领右衽,领上镶嵌三条花边(俗称“三股筋”),襟边及袖口贴三条小花边栏杆;下穿“八幅罗裙”,裙褶多而直,后改为裤脚上镶三条彩色花边的大筒裤;姑娘素装是外套黑布单褂,春秋季节多穿白衣,外套黑褂,色似鸦鹊,称之为“鸦鹊衣”。

头发挽髻,戴帽或者用布缠头,喜戴耳、项、手、足圈等银饰物。

男式上衣为“琵琶襟”,后来逐渐穿对襟短衫和无领满襟短衣;缠腰布带;裤子肥大,裤脚大而短,皆为青、蓝布色,多打绑腿;头包青丝帕或五六尺长的白布,呈“人”字形;脚穿偏耳草鞋、满耳草鞋、布鞋或钉鞋。

现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穿着与汉族差不多,只有在隆重集会和节日,或偏僻山村,才能见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

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石板屋和岩洞。

恩施民俗文化、高坪故事知识、历史文化

恩施民俗文化、高坪故事知识、历史文化

恩施民俗文化、高坪故事知识、历史文化“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庆团圆。

吃喝玩乐乐翻天,耍龙舞狮争上游……”每当听见这首欢快喜悦的歌谣时,我就想起了闻名全国的土家族山歌。

不仅如此,土家人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也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外省市朋友所熟悉和认可。

现在,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过后才算是真正过完年”!而在每个节日里最为热闹非凡的要数正月十五了。

一、高坪故事知识。

《恩施州志》记载:“灯戏者,源于汉魏,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高坪灯戏历史悠久,是由民间花灯发展演变而成的,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鄂西南,自古有“一点红”之称。

主要分布在恩施城区及周边乡镇,属于恩施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专家考证,它与湖北荆楚灯彩同根同源,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每逢佳节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聚集在街头巷尾看戏赏灯,好不热闹。

二、民间传说。

《白虎关战役》、《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穆桂英征西》等。

相传,很早以前,恩施州城东门外住着一位姓杨的员外,膝下只有一女名叫玉凤,长得如花似玉,聪慧贤淑。

一年冬天,员外请了几个木匠师傅做了两条龙,准备送给他的两个儿子,以祝愿他们像龙一样威武、强壮。

谁料,小儿子因玩火把房子烧毁了,父亲狠狠打了他一顿,并让他跪在堂屋的神龛前面壁思过。

小儿子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便跑到后院去哭诉。

恰巧吕洞宾路过,问明原委后,就将小儿子带到白虎关。

老虎要吃掉他,吕洞宾赶忙用宝剑砍死了老虎,救下了小儿子。

为报答救命之恩,小儿子在白虎关修建了一座观音庙供奉观音菩萨。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白虎关改名为“白虎关”。

又因为在恩施的白虎关是由白虎而来,所以,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关于白虎的传说。

三、“十不出门”习俗是从古到今一直流行在我们恩施州的民间文化之中。

意思是说,正月十五那天,妇女不能出门,男子不能进寺庙,否则会对家庭或个人造成不利影响。

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又称“灯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按照旧时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晚上,全家团聚,同饮合欢酒,共吃元宵,然后燃放烟花爆竹,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恩施研学课程设计

恩施研学课程设计

恩施研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恩施的自然、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恩施的地貌、气候、生物、文化等特点,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分析研究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增强对恩施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了解和尊重,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恩施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历史遗迹等。

具体安排如下:1.自然环境:介绍恩施的地貌、气候、生物等特征,使学生了解恩施的自然之美。

2.民族文化:讲解恩施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让学生感受恩施的独特文化。

3.历史遗迹:介绍恩施地区的古代建筑、历史名人、重大事件等,帮助学生了解恩施的历史底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教师对恩施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信息。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高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列举恩施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4.实验法:学生实地考察,亲身感受恩施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地考察所需的设备,如望远镜、录音笔等,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恩施风俗文化

恩施风俗文化

恩施风俗文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南、东接荆楚、西联川渝、南通湘粤、北接三峡,居住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390多万各族人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恩施文化有其自身的传统性、民族性、开放性和独特性下面我们来看看底蕴深厚的恩施文化.恩施是土家族的农民——巴人的发祥地和成长的摇篮。

早在上古时期,巴人的先祖国统一禀君部落便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巴文化、巴楚文化、巴蜀文化、汉文化在恩施的不同历史时期相互影响,融汇与贯。

同时,佛、道、儒、巫文化共同生存,特征鲜明。

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巴文化和主要代表有巴渝舞、即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舞凡刚烈、音乐铿气将有力后被更句为“昭武舞"、“宣武舞".在民间,巴渝舞遗风犹有,川东巴人后商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古代巴渝舞的流变,现在的薅草锣鼓、花鼓洞、花灯碉、莲花落、川剧帮腔、川江号子、船2号子、带动号子、翻山铰子等都和巴渝舞曲密不可分.“巴乡情,即古代巴人的酒。

此酒名贵,饮誉遐迩.清酒酿造时间长,冬酿夏热,色情味重,为酒中上品.巴人风情——巴人有古村,凝重的民风,历来崇尚勇武。

巴人神话,有“比翼齐飞”,“巴蛇吞象”,“白虎神话”巴人英雄神话有:“禀君传奇”,巴人神女传奇有“巫山神女”,“盐水神女”.恩施是巴文化的策源地,民族文化艺术十分丰富。

史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巴人踏蹄,伐鼓祭祀”,这是土家族先民——巴人征战,祭祀中文化艺术活动的纪实。

这些艺术活动传承至今,就形成了“无事不歌舞”的民族风俗文化。

被誉为“历史悠久成东方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现已成为传统文化精品,成为恩施市民俗节诚意中的盛会,被中外来宾誉为了解恩施民俗文化的大舞台。

恩施属山区巨陵地带,海拔1000-1500m之间,境内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河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最全民俗文化恩施民俗风情一、恩施土家族历史民俗文化白虎图腾:根据汉文文献记载和潘光旦先生的推断,可能在4200年前的夏代初年,出现了巴人的第一个君王——廪君,标志着巴人已进入父系氏族向奴隶制过渡的时代。

廪君乃巴氏之子务相,一般认为,廪为虎之意,廪君即虎君。

白虎巴人主要有五姓:巴、樊、曋、相、郑。

白虎巴人一直崇拜白虎,视白虎为图腾和神灵,认为廪君就是白虎的化身,其宗教信仰都打上了白虎的烙印,作为勇敢、力量的象征,做为胜利之魂来进行礼赞,体现了君廪勇武奋进的精神,还体现了整个部落坚毅、刚猛、豪爽的特质,构成了巴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恩施民歌1、《龙船调》:是利川民歌,现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特点:歌词质相通俗,朗朗上口,衬词特多,音乐旋律起伏悠扬,音域宽广,高亢婉转。

2、《柑子树》:是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

“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

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

柑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

”《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3、《巴东石工号子》:表现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7个土家汉子每人一根木棍在手,喊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号子,用洪亮高亢的气势唱出了土家石工的齐心协力与乐天精神。

三、土家风俗、节日1、女儿会:源远流长的“女儿会”是恩施土家人的民族盛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

时间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二日,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州性的民族节日。

被誉为“土家情人节”的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传递着土家人真、善、美的脉博与灵魂。

是恩施土家族人自发形成的以赶集为借口、以对歌为形式、以情爱为目的的自主择偶方式。

如果两情相悦,就牵手到树林里、小溪旁、山坡上去幽会,乃至定下终身。

2、月半节:又称“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

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

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的女儿。

3、端午节:土家人过端午节有吃粽子、门上插艾蒿、饮雄黄酒、戴香包、划龙舟等多种习俗。

4、送祝米:土家族人家生了孩子,必会对小生命的出世举行热烈庆典,俗称“整祝米酒”。

时间定于“洗三”那天,或定于满月之际。

无论地位贵贱,婴儿的外祖母在这天都将享受到上等贵客的殊荣。

5、哭嫁:土家族女儿出嫁之前要哭嫁。

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文化特色。

哭嫁本是对封建礼教取代土家族自由婚俗的一种反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悲言喜的文化形态。

(哭嫁完全是一种热热闹闹的爱的庆典形式)6、跳丧四、土家饮食文化1、腊肉:高山地带的农家习惯将猪肉俺盐后上炕烘干,猪肉多年不变质,长期储存。

2、合渣:最为著名的为宣恩县张关一带的肉末合渣。

将合渣冷冻成坨,并掺入肉末与鸡蛋,其色橙黄鲜艳,特别可口。

3、酢辣椒:土家人的一种咸菜品种,香鲜而焦黄,常与腊肉一并混炒,油厚而不腻。

4、油茶汤———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

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油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

5、利川柏杨——豆腐干6、恩施――地牯牛五、土家民族舞蹈1、陪十姊妹新娘出嫁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

然后,由上下方四个陪女以诗或歌开台,两旁的陪女依次各唱一首。

唱的内容丰富多彩,开头以劝新人在婆家尽孝、勤俭、讲礼节、对人客气等为内容,而后用彩彩高,盘古论今,相互考查,各显所能,互不相让,热闹非常,一直持续到天亮2、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土家语称“舍巴”,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区。

跳摆手舞时土家人聚集在摆手堂前,在“梯玛”(土家语,即土老师)主持祭祀仪式后,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都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围圈而跳。

舞蹈时,由一人击鼓兼鸣锣,众人随鼓点进退而舞。

舞者手与脚成顺向同时动作,两人相对,踢踏摆手,扭腰旋转,刚健有力。

舞蹈的基本动作有“单摆”、“双摆”、“大摆”和“小摆”之分,多表现土家人劳动生活形态。

来凤县舍米湖的摆手舞最为地道。

3、撒尔嗬(跳丧)即“跳丧鼓”。

是土家族古老祭祀形式。

每有老人去世,停灵柩于堂前,亲属邻里前往吊唁。

入夜,众人“打鼓踏歌”,通宵达旦,以增热烈气氛,谓为亡人解寂,慰亲属节哀。

跳丧的特点是手脚同边,舞姿豪放,动作平稳、舒缓,唱词以歌颂死者生平事迹,歌唱其对子女的抚育以及死者生产劳动方面的内容为主。

撒尔嗬又名“跳丧”,是恩施州土家族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

早在隋唐时期,土家族先民就有“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的习俗。

这种习俗经过不断传承,逐步演变为跳丧舞。

当地老人逝世后,附近乡亲皆来跳丧,悼念死者,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有“人死众人葬,一打丧鼓二帮忙”、“惨而不悲、伤而不痛”之说。

土家族丧事喜办的习俗,体现了团结的民族精神和豁达先进的生死态度。

跳丧舞因地域差异有所不同。

以巴东县为代表的跳丧舞,两人或四人对舞于灵前,由掌鼓者指挥和领唱,舞者闻声起舞,围观者跟着合唱。

舞蹈动作有“四大步”、“滚身子”、“叶儿嗬”、“燕儿衔泥”等20多个类型。

舞者大八字步蹬着,双膝不断上下颤动,胯部左右摇摆,粗犷而豪放,流畅而柔缓,极富表现力和观赏性,不失为土家族的艺术珍品。

如今,跳丧舞已逐步从丧葬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颇具观赏性的土家族群众性舞蹈。

4、肉莲湘“肉莲湘”是不持铜钱竹竿的“莲湘舞”。

表演者徒手赤背,两手有节奏地拍打大腿、手、肩、背、胸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

充分显示了土家人的粗犷野趣性格。

传说,肉莲湘的起源与城隍菩萨有关,5月23日是城隍菩萨巡视民情的日子。

这一天,山民画上花脸,扮成小鬼打扫街道,并沿门挨家欢喜跳跃,以手击于周身有节奏地拍打助兴,后得以流传。

(注:莲湘舞,表演者手握一根三尺长短并安有铜钱的竹杆。

用竹杆两头,均匀而有节奏地敲打身体的脚、手、肩、等部位,是恩施广为流行的娱乐性群众性舞蹈。

)5、傩(nuo)戏傩戏,是戏曲的活化石,主要流行于恩施市及鹤峰县一带,是当地群众藉以酬神还愿时演唱的戏,故称“傩愿戏”。

傩戏演出班子称坛,班主称掌坛师,表现形式是以祭祀仪式为载体,以酬神还愿为目的,表现剧目多是与所谓“天地水火”神相关联的历史故事或传奇故事。

傩戏音乐主要由正腔和小调两大类组成,有平调、怨调、神仙调等。

正腔粗犷朴实,小调欢快流畅,民歌风味浓。

演唱形式为锣鼓伴奏、人声接腔,音乐气氛十分热烈。

傩戏发展到近现代,其内容和形式逐步舞台表演化,因而也为现代观众广为接受和喜爱6、茅古斯舞土家人的民间歌舞,还被中外的戏剧界称为是人类戏剧文化的“活化石”,这就是“茅古斯舞”,茅古斯是土家族最古老的舞蹈,也是传授狩猎技艺的民间武术,体现土家族先民的生活情态。

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故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茅古斯主要表现其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于逢年过节跳摆手舞之前进行。

表演过程中,由—人扮演老茅古斯,另有若干女茅古斯和小茅古斯。

除女茅古斯外,全部赤裸上身,头上扎五根大草辫,身穿稻草衣,男茅古斯腰上捆—根用草扎成的“粗鲁棒”,象征男性生殖器,有生殖崇拜的遗风。

7、八宝铜铃舞又名“解钱”,是土家族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在恩施宣恩一带最为流行。

土家人祭祀先祖、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之时,便请来土老司跳神“解钱”。

在土家人的心目中,逝去的先祖也是永远庇佑后世的“神灵”。

因此,八宝铜铃舞有的只是喜庆欢乐的气氛,没有其他祭祀活动中阴沉森冷的感觉。

8、薅草锣鼓恩施人谓水稻中耕为菇秧,玉米中耕为薅草。

这两项农事,均值盛夏,难免疲劳困倦,为振作精神,调节身心,便在劳作时伴以锣鼓助兴,故谓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一般是一锣一鼓,自敲自唱,唱词多为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类,也有说唱历史故事的。

此外,说唱人还时常即兴发挥,开玩笑逗趣,起鼓劲加油的作用。

六、恩施土家服饰文化1、恩施土家族、苗族服饰文化土家族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

“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2、西兰卡普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为土家族人的花铺盖,是流传在武陵山区土家族山寨一种古老传统的土家工艺织锦。

系土家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被誉为土家族工艺美术奇葩。

西兰卡普,在北宋时期就名噪一时,这种用棉纱彩织的布,当时是土司朝拜皇帝的一种贡品。

图案采用夸饰的手法,通经断纬,编织细腻,通常把土家族的白虎图腾、喜鹊闹春以及花鸟虫鱼和各种几何图表等图案,织工精细,色彩绚丽、样式古朴典雅,质地精良,土家人也用来美化自已服饰。

西兰卡普一般每幅宽约50厘米,3幅连缀可做被面,单幅可做壁挂、枕巾、围裙、桌垫等。

七、恩施土家的居住文化吊脚楼台:吊脚楼,土家语称“咧嘎”(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为木质结构,为干栏式建筑,—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四骑或五柱四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祭祀的核心。

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涧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