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微课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7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7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7篇】篇一: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案篇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展示几个信息技术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教学一、信息技术概念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⑴语言的使用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有140多种,其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所以,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语言是英语、俄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有些语言则只为几千乃至几百人使用,如美洲的土著印第安语,中国的鄂伦春语、赫哲语。

⑵文字的创造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诞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语言的起源,距今至少有上百万年,人类最早的文字诞生到今天,最多也不过五六千年。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

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

由此可知,历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

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⑶印刷术的发明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印刷术,都是在我国印刷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印刷术和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

它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文明之母」。

⑷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电报: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

”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数百条生命,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

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教案二分法查找

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教案二分法查找

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教案二分法查找课题:二分法查找微课教案一、概述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算法的程序实现”中的第三节“在数组中查找数据”的第3课时——二分法查找。

这节课目标是学习二分法查找的概念,理解二分法查找算法的思想,能写出二分查找算法步骤。

这节课内容既是跟前一节内容“顺序查找方法”对比,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增强思维的灵活度,同时也对后面学习“递归算法”一课也能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本课中的“理解二分算法的思想”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微课设计即针对这个环节进行设计,利用一个简单节目(学生做)、一张图(学生想)、完成帮助学生理解二分算法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分算法的概念,理解算法的思想,为用代码实现其操作步骤打下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小节目的形式探究二分法思想和了解其概念,通过让学生观察解答树图进一步理解二分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节目使学生享受集体活动的快乐,体会集体智慧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广度;通过图形描述和提炼算法思想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使学生对程序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他们学习程序设计和算法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在VB环境编写简单程序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了基本的语句和部分简单算法。

但对于代码的编写仍有一定的困难和为畏难情绪。

这节内容的代码相比之前,复杂度有所提升,所以理解算法思想是最为重要的。

从生活中的趣例入手,让他们有自然的想法,逐步有用程序实现的需求,学习过程便顺理成章了。

四、教学重点掌握二分法概念和思想五、教学难点理解二分法思想六、教学过程1、小节目猜价格有一价格为W(1≤W≤20)的商品,同学甲给定价格区间,让同学乙猜商品的价格,如果乙猜错,甲给出“高于W”或“低于W”的提示。

看需要几次能猜对。

分小组商量对策,然后派代表公开表演。

2、总结三种方法:1)顺序法(使用者比较少,复习旧知)2)随机法(有一部分支持,不稳定)3)二分法(有少数同学使用,稳定,平均效率高)3、剖析二分法(解答树图)七、教学评价1、在演示节目阶段,学生参与,教师点评为主2、在分析阶段,学生描述,学生点评为主八、教学反思学生从参与节目,对比和总结不同的解决策略,初步理解二分法的高效,到通过解答树图进一步理解二分法的思想和原理,思维在广度和深度均得到锻炼,深入浅出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2023最新-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

2023最新-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动画的分类。

2、学习二维动画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学习重点】制作二维动画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难点】动画制作过程中各种参数的设置。

【预习导学】1、从空间角度来划分,动画可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

如果动画的画面称为二维动画,二维动画画面构图,二维动画的文件格式有如果动画的画面是______就是三维动画,三维动画增加了还具有三维动画的文件格式为______。

2、制作二维动画的软件很多,其中代表性的是Macromedia公司的______。

动画采用了______技术,可以______,它具有______特点,被广泛应用于______。

3、用Flash制作动画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______,另一种是______。

【合作探究】一、讨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各有什么表现特点?二、两种动画制作方法的比较1、逐帧制作:2、中间帧自动生成:三、制作遮罩(Mask)动画在Flash中设为遮罩的层可以将其下一层的内容隐藏起来,再下一层的内容将透过遮罩层填充颜色形状或文本对象显示出来。

演示动画并分析制作方法5.2 动画的制作(一)导学案四、文件格式1、fla格式:2、swf格式:【实践探究】探究任务:制作遮罩动画要求:1、仿照课堂实例制作遮罩动画,保存成swf格式。

2、改变“背景”图层的形状,观察遮罩动画的效果。

【交流评价】交流制作心得,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提交作业】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内容实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优秀10篇)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优秀10篇)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优秀10篇)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在任务驱动与分组协作中体验和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

能够借助网络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碰到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①掌握各类网络信息检索方法;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④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四、教学手段①网络电脑教室(与Internet相连);②易思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③Office、IE浏览器等软件;④ftp服务器(在教师机架设一台FTP服务器)。

五、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教材选用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模块强调学生在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的策略与方法。

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借助网络有效地获取信息,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着重要求学生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归纳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这将为本模块其他内容和选修模块的继续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本节学习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该部分设置了任务,要求小组协作、借助网络检索自己想获取的信息,初步了解学生的网络检索水平,并通过比较这几种方法的差异性及各自的优缺点,得出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学会根据遇到的具体问题来选择适当的方法。

第二部分学习使用搜索引擎,在众多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中,利用搜索引擎使网络信息高效检索成为可能,但是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及搜索引擎的不同使用技巧均会影响检索的结果和效率。

该部分设置了搜索小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六、学生分析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

2022年度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完整文档)

2022年度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完整文档)

2022年度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完整文档)2022年度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完整文档)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技能方面: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保存文档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

2.演示法。

3.自学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教师小结: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1)“开始”按钮;(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教师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1(写出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

4.新建Word文档教师提出要求: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

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

(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教师提问:进入中文输入状态有哪几种方法?教师布置任务:输入书中第92页例1中的文字。

教师提示: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学生观察、欣赏作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启动Word软件。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练习1。

学生自学后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输入文字的任务。

通过展示Word编辑的作品,使学生对Word有一个感性认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3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3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精选3篇(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教案一:Excel制作销售报表教学目标:1. 了解Excel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学会使用Excel制作销售报表。

3. 掌握公式的使用和自动计算功能。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报表制作能力。

教学内容:1. Excel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介绍。

2. 销售数据准备:产品名称、销售数量、销售金额。

3. 制作销售报表:包括产品名称、销售数量、销售金额、销售总额、平均销售金额等内容。

4. 使用公式自动计算销售总额和平均销售金额。

教学过程:1. 导入Excel软件,介绍Excel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导入销售数据,准备制作销售报表所需的数据。

3. 创建一个新的工作表,设置好标题行和数据行。

4. 输入销售数据,使用公式计算销售总额和平均销售金额。

5. 格式化报表,美化表格样式。

6. 保存并打印销售报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Excel软件上的操作是否熟练。

2. 观察学生对销售报表制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分析学生的报表是否准确,并能解释结果。

教案二:Python编写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2. 学会使用Python编写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3. 掌握列表、字典等数据结构的使用。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编程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Python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介绍。

2. 创建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姓名、语文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

3. 添加学生信息、查询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删除学生信息等功能。

4. 使用循环结构实现功能的重复执行。

教学过程:1. 介绍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2. 创建一个新的Python文件,开始编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代码。

3. 定义学生信息数据结构,包括学生姓名、语文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等字段。

4. 实现添加学生信息、查询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删除学生信息等功能。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13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13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13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篇一一、教材分析《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一节第五小节。

声音信息的加工,是多媒体信息加工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前面的文本、数据和图片的加工,此部分学生比较陌生。

声音信息的加工能为后续的学习,如本章中视频制作中的配音,以及网页制作中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处理都提供了技术支持。

声音信息作为必修课的新知识,它的学习对于第二学期《多媒体技术》这一选修模块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是选修模块学习必要的知识准备。

所以本节知识无论是在现阶段的学习中,还是在后续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声音信息的加工》是一个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知识点,能提高学生音频信息的采集、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完成了信息获取的学习,基本具备了在网上根据主题搜集文字、图片、音乐等信息的基本能力。

从文本、数据和图片信息加工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信息加工的目的和需求分析已经基本掌握。

但学生的基础普遍不好,例如word和excel的使用基本不熟练,没有达到教材要求的基础,不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到图片的加工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而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一个学生喜欢的内容,应该利用好本节课内容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音乐,对MP3、MP4等都有一些了解,很多学生也拥有自己的MP3、MP4设备。

所以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学好没有什么问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水平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MP3、MP4之类的东西,没有感性认识。

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音频文件的格式及特点不了解,对于这些偏理论性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音频质量的常用指标;知道常用的声音文件格式及其特点;了解常见的声音加工软件;掌握利用windows录音机进行声音的采集、声音文件片段的截取方法;掌握利用千千静听进行音频格式的转换的方法。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最新6篇)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最新6篇)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最新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最新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8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8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8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一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该年级的学生至少初中三年都接触过信息技术课,大多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

2、各种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1:手机。

学生2:利用手机的微弱信号,发出求救信息才得以脱险。

师生一起总结:这段材料说明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信息发布》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单元“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第二节内容(教材的第110页至1壹五页),本节是信息集成的延续,集成的信息是需要通过发布才能实现其价值的。

本节包含两部分内容:“信息发布的类型”和“网络信息的发布”。

第一部分有两个实践活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网站发布的一般过程及常用发布软件的介绍。

二、学生分析: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的获取方式,信息的文本及表格图形加工方式,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frontpage软件制作网页和站点,学生对如何把自己制作的网站发布到因特网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系列微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系列微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系列微课教案授课内容:选择语句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一、教学设计思想算法设计目的是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本节课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使用程序设计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进行算法设计时,先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再分析方法,是否可以再改进、再优化。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第四章《VB程序设计初步》第4节的内容。

主要内容是用选择语句编写简单的VB程序解决具体问题,在理解了顺序语句的前提下使得学生掌握VB语言的选择语句、多重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学会使用选择语句和多重选择语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事物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理解程序的简单结构。

上节课学生学习了VB中的赋值语句,本节课的VB选择语句主要利用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如果能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语句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使得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枯燥的程序为有趣的课堂任务。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VB中选择语句、多重判断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2.能利用选择语句、多重判断选择语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讲授法与课堂实例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并通过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与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VB中多重判断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与执行过程。

六、教学过程1.开场白同学们好,欢迎再次来到凤鸣高中微课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VB中的第二种基本语句——选择语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如果怎么样就会如何,否则就会如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选择语句就是用来描述这类问题的。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一1、知道人工智能的部分研究领域,并能分辨出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应用。

2、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知道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提高思考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体会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难点】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导入新课。

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对人工智能也有一定的了解。

人工智能现已进入我们的生活,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人工智能的部分研究领域。

(二)新课讲授。

1、人机交互。

教师讲解: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包括人到计算机和计算机到人的信息交换两部分。

提出问题:教师总结:一般语音交互过程包括语音采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语音合成。

语音交互是人类沟通和获取信息最自然、便捷的手段,能为人机交互带来巨大变革。

2、图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

教师讲解:人工智能领域除了人机交互外,图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布置任务: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5分钟的时间,并回答以下问题:3、自然语言处理。

布置任务:同桌两人一组,3分钟的时间进行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2)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所涉及的领域有哪些?【机器翻译、语义理解和问答系统】。

教师总结:自然语言处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4、机器学习。

多媒体展示机器学习示意图及机器学习过程。

教师补充:机器学习会模拟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性能,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教师演示:智能手机的图像分类功能。

教师提问:这使用了哪一项技术?【深度学习】。

教师讲解:深度学习就是“深度神经网络的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

布置任务: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探究深度学习的实质。

教师总结:深度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构建具有较多隐层的网状学习模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更有用、更高阶的特征,从而提升分类和预测的准确性。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信息技术 微课名称 剪切图像并合成作品 长度 6 分 30 秒 知识点来源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一 知识点描述 让学生们对图像的合成以及抠图工具有初步的了解 预备知识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 讲授型练习型 适用对象 高一、二学生 设计思路 本科结合应用讲授、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来组织教学,通过多张图 片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如何通过 剪裁将两张图片合成一张图片以及结合背景图片合理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 置。
教学过程 内容何加工合成的?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30 秒以内 2、正文讲解 (8 分钟左右) 第一部分内容: 课前提示:让学生更好的抓住本节课的几个要点,更高效的学习知 识点。 20 秒 第二部分内容: 对抠图工具的简单了解: 1、三种抠图方法及应用特点 2.根据图像特点,选择合适的抠图工具。 3、学会使用抠图工具 180 秒 第三部分内容: 结合背景图片,对已剪裁好的图片进行调整。 (1)调整图片的大小 (2)调整图片的方向
150 秒 3、结尾 (30 秒以内) 授课完毕,谢谢聆听! 30 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 1、学生对操作性的课堂学习都是很感兴趣的,并且我也挑选了一些有特色 的图片的图像进行操作学习。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对学习就有着一定的积极 性。此外我运用了层层解析的方法,一步一步的操作,所以学生对知识点相 对比较容易理解。 2、在讲授利用抠图工具剪裁图片时,要掌握好知识点的难度,也不要过分 的延伸。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学生比较多的能接受图像合成的知识点。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
一、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
1、确定微课的学习目标
首先,在设计微课之前,必须确定微课的学习目标,即确定学生在学习完微课之后应该达到的学习成果,这些学习成果可以是知识点、技能、能力等。

2、选择合适的微课形式
其次,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微课形式,微课形式可以是视频、文字、图片、测验等,根据学习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形式,以便有效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3、组织微课的内容结构
第三,组织微课的内容结构,即确定微课的模块结构,每个模块的内容及其顺序,以及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

4、制作微课内容
第四,制作微课内容,即根据微课的内容结构,编写文字、视频、图片等内容,以及制作测验等,以便学习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微课的内容。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快速地掌握知识点,而且微课的内容结构清晰,学习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拓展学习思路
微课可以拓展学习思路,学习者可以通过微课系统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拓展学习思路,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关注信息安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操作。

- 信息安全意识和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教学案例等。

-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

2. 学生准备:- 完成课前预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 准备实际操作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手机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简短的提问或案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分享课前预习的收获,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主体教学-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 学生跟随微课视频,进行学习笔记和思考。

3.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实际操作- 学生根据微课视频中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系列微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系列微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系列微课教案学校: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授课教师:曾瑜蕾授课内容:幸运抽奖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一、学情分析在前面两节课中,同学们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流程图的绘制以及VB中的程序实现,学习了顺序查找的算法思想及特点,本节课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个实例“星宇抽奖”,进一步学习顺序查找的算法思想及程序实现。

因为是顺序查找的第二节VB编程课,所以本节课采用了二维数组,以提升程序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进一步掌握顺序查找的算法思想;2. 能将具体实例在VB中进行编程实现;3. 掌握二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理解顺序查找的算法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并通过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与热情。

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同学们好,欢迎再次来到凤鸣高中微课堂。

上节课我们通过查分数的实例学习了顺序查找的算法思想及程序实现,今天我们将通过第二个实例进一步学习顺序查找。

2.课堂实例:幸运抽奖今天班级举行幸运抽奖活动,先由每位同学随机抽取一个抽奖号,然后由老师摇号产生中奖号码,最后根据随机产生的中奖号查询中奖同学的姓名。

我们采用一个二维数组lottery来保存各位同学的姓名及对应的抽奖号。

数组的第一行存放每位同学的抽奖号,数组的第二行存放对应同学的姓名。

该数组的结构如下:3.流程图分析:4.算法的VB程序实现(1)界面介绍:(2)代码编写: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Dim i As Integer ‘变量i用于保存查找的位置Dim key As String ‘变量key用于保存需要查找的中奖号key = Text1.Text ‘通过文本框Text1输入要查找的中奖号For i = 1 To 10If lottery(1, i) = key Then ‘如果当前的抽奖号是要找的中奖号Text2.Text = lottery(2, i) ‘在文本框Text2中输出对应同学的姓名Exit For ‘停止查找,退出循环End IfNext iIf i > 10 Then Text2.Text = "无人中奖" ‘如果查找失败,则输出“无人中奖”End Sub。

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教案动画的制作 ——微课《巧用渐变色》 一、教学背景 本节微课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选修2)第五章《声音、动画、视频的采集与加工》第二节《动画的制作》的内容。

动画的制作这一节包含的内容比较多,老师教学的开放性比较大,可以安排六至七个学时学习该节内容。

本微课教学前,学生已经进行了一课时的学习,对动画制作软件flash8的界面有初步的认识,他们还是很渴望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设置渐变色的几种方法 (2)灵活的运用渐变色制作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学会将作品制作过程分解,化难为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制作,培养学生审美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动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置渐变色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渐变色制作作品 四、微课设计思路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本设计重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思想:展示设计精美的logo图形,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对要制作的作品进行分析、分解。

通过作品制作示范,演示flash 制作中的难点。

指导学生经历“感受、分析、归纳、实验、应用”等科学探究过程,掌握flash中设置渐变色的方法,灵活运用渐变色制作作品。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六、微课教学过程(教学简案) (一)引入 1.欣赏几幅logo作品,可以看到在logo的设计过程中渐变色的运用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在作品中适当的运用渐变色,可以使作品层次更加丰富。

 (二)新课 1、观察作品《蜡烛》,分析里面运用到的渐变色 烛身:线性渐变(三种颜色) 烛焰:线性渐变(两种颜色) 烛光:放射状渐变(两种颜色) 2、教师制作示范 (1)设置舞台背景颜色为黑色 (2)选择矩形工具,设置笔触颜色为无色,填充色为渐变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练习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Windows98文件名命名规则,哪种讲法是正确的()
A、文件主名部分最多不超过8个字符
B、文件名中不能出现空格
C、文件主名可以用1至256个字符
D、汉字不能作文件名
2.下面属于图形文件扩展名的是()
A、BAT
B、EXE
C、BMP
D、TXT
3.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磁盘存储器
B、键盘
C、音箱
D、打印机
4.关于“回收站”叙述正确的是()
A、暂存所有被删除的对象
B、回收站的内容不可以恢复
C、回收站后属于内存的一块区域
D、回收站的内容不占用硬盘空间
6.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主要器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7.WINDOWS文件的属性可以设置为()
A、只读、隐藏、存档
B、只读、文档、系统
C、只读、系统、共享
D、与DOS的文件属性相同
8.下列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国最早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
B、信息高速公路概念是美国最早提出
C、因特网不属于信息高速公路的范筹
D、信息高速公路即带宽大的通信线路
9.下面的IP地址,正确的是()
A、123.32.0.258
B、145,42,15,50
C、168.12.123.11
D、142;54;23;123 10.十进制数10转换为二进制为()
A、1000
B、1001
C、1010
D、1100
11.计算机网络是()相结合的产物。

A、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
B、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C、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
D、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12.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处理()
A、文字
B、声音
C、图像
D、电报
13.以下哪个类型的文件属于音频文件()
A、JPG
B、MP3
C、ZIP
D、DOC
14.当剪下某信息时,想粘贴信息,则()
A、在光标处按下Alt+V键
B、在光标处按下Ctrl+V键
C、在光标处按下Shift+V键
D、在光标处直接回车
15.鼠标器是近些年来流行的()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通讯设备
D、打印控制设备
二、Windows操作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在“C:\考试”文件夹中建立一个名为“NEW”的文件夹,并在“NEW”文件夹中建立一个文本文件“lx.txt”。

2.删除C:\考试\文件夹中的“files.txt”文件。

3.将C:\考试\文件夹中的“USER”文件夹,移动到“C:\考试\WORD”文件夹中。

三、Word操作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打开“C:\考试”文件夹中的“多媒体计算机.doc”文件,并进行如下操作:
1.将文档的标题“多媒体与多媒体计算机”设置字大小为三号,黑体、倾斜。

2.将文本中所有的“计算机”替换成“电脑”
3.在文档的最后插入一个图片文件,并将该图片版式设置为嵌入型。

(插入的图片文件在“C:\考试”文件夹中,图片文件名为“TP.jpg”)
多媒体与多媒体计算机
报纸、电视、广播、电子屏幕等能用来传达信息,我们称它们为媒体。

把多种媒体结合起来,同时传达同一主题的方式就称为多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是只能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的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例如教育教学、职业训练、广告、简报、展览、导游、游戏等。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制作多媒体节目不再那么复杂,多媒体计算机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多媒体系统。

其实,只要在一般计算机上加装一些处理声音、图像的设备,如音箱、声卡、麦克风、光盘驱动器等,就变成了一台多媒体计算机。

其中音箱通过声卡播放声音、音乐、音效及动画或电影中的音乐;麦克风通过声卡录制声音;光盘驱动器则用于读取应用软件、程序、图片、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电影等数据。

四、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操作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用ForntPage打开“C:\考试”文件夹中的“mimi.htm”网页,在标题与正文之间插入一条高为4像素,宽为60(窗口宽度百分比)的蓝色水平线,并在文字的下方插入一个4列3行的表格,最后将修改后的网页保存到原文件。

购物信的内容为:
和平商场经销部:
我欲购买贵商场的双喜牌规格为26英寸的高压锅一个,请贵商场于次日送货。

送货地址:平安大道28号1单元502室,消费人:李先生。

五、程序设计方法操作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分别为3分、2分、5分,共10分。

1.将下列数学式写成计算机语言表达式
√x+y
2(|a|-|b|)
2.表达式求值
(5<8) and (7>4) or (3=2)
3.完成下面的程序
计算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VFP程序
SET TALK OFF
L=10
?"S=",S
SET TALK ON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A 5.C 6.D 7.A 8.B 9.C 10.C 11.A 12.D 13.B 14.B 15.A
二、三、四操作题:根据操作完成情况分步计分。

五、程序设计方法操作题:
1.SQRT(x+y)/ 2*(ABS(a)-ABS(b))
2.该表达式的值为:F 或False 或假
2.3.L*L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