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强条情况归类分析2(地震作用与砌体结构)
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特点及震害启示
一
12 5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笪
—』 o— —一 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i w e noea o c ha e T h li nPd t nN c ogs d rus
建 筑 技 术
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特点及震害启示
刘 景 齐
( 中铁 十六局 集团第二工程有 限公 司, 天津 3 0 0 ) 0 0 0
摘 要 : 文献记 载 。 国城镇 民用建 筑 中以砖 砌 体作 为墙体 材料 的 占 9%v_ ; 有 关部 门近 两年对 四川 省 的 1 据 全 0 Xk 据 . 6个城镇 各 类公建 房 屋统 计显 示, 多层砖 房( 舍底 框砖 房 ) 占( 所 面积 ) 比例 达 8%; 别是县 城的 这 类房屋 , 计所 占比例在 9 %r. 。所 以 , 9 特 预 0 X. E 砖房是 我 国农村 房屋建 筑的主体 。 同时砖房 在历 次地 震 中的震 害又是 严重 的 , 主要 是砌 体结 构设计 和 施工存 在 几个 方面 问题 。 关键词 : 震作 用 ; 地 砌体 结构 ; 害分析 ; 震措 施 灾 抗 以及 变形 能力 较低 , 以在地 震作 用下 , 所 墙体 总 高度 相 同 ,多一层 楼盖 就意 味着增 加半层 1砌体 结构主要 存在 的抗震 问题 在 特 楼 的侧 向地 震作 用 ,同时加大对 底部 的倾覆 缺乏岩 土工程 勘察 资料 或资料 不 全 。有 极 易产 生 裂缝 。 内横墙与 外纵墙 交界 处 , 在 强 因倾覆 力矩过大 , 的在初 步设计 阶段 还缺建 筑 场地岩 土 工程 的 别 是墙 体 接槎 的薄 弱环节 ,当地震 平行 与 内 力 矩 。 中 、 地震作 用下 , 5 勘 察 资料 ,有 的在 初步设 计会 审之 后就 直
汶川地震后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分析
1 1 什 邡市 农机 局住 宅楼 . 1 1 1 房屋 结构 概 况及震 害 . .
农机 局住宅楼 (} ) 19 1楼 是 92年建造 的 6 砖混 } 层
结 构 ,横墙 承重体 系 ,作 为居 民住 宅 楼使 用 。墙 体 烧 结普通砖强度 等级 外推 值 为 M 5 U ,混 合砂 浆 强度 等 级为 M1 ,出现 水平 裂缝 、斜 裂缝和 x形 裂缝 ,底 层 部分窗 间墙交 叉 开 裂 ,裂 缝 最大 宽度 1 l 。部 9In T l 分墙 脚和柱顶被剪 裂 ,损坏 等级为 中度损 坏。
底层结构由于受地震影响比较突出, 在⑩ 、 ⑥轴 线 的内纵墙段和在④ 、⑩轴线 的窗 间墙段 上 出现如 照
片1 ~照片 2所示的 x形裂缝 ;在① 、⑧ 、⑩ 轴等 主
要 的横墙上 出现如照片 3所示的较长水平裂缝 。
1 12 震 害原 因分析 ..
阳台 、变形 缝 和 选 址 等 概 念设 计 因素 对 结 构 抗 震
多层 砌 体 结 构 房 屋 的震 害进 行 重 点 调 查 检 测 ,具
体 的工作 是 :搜集 原设 计 图纸 ,对该 5幢 房屋进 行 建筑 结 构 测 绘 和 复 核 ,详 细 记 录 各 房 屋 的损 坏 特 征 和裂缝 发 展情 况 。通 过 比较 房 屋 不 同 的结 构 形
式 、墙 体布 局 、层 间 刚 度 比 、构 造 柱 设 置 、悬 挑
开 洞多 、分 布不均 匀 ,故 刚度 较 弱 ,平 面 内抗 侧 力不 足 。由于水 平地 震剪 力 在纵 墙 中引 起 的主拉 应
1 建 筑 物 震 害 情 况
根据 现场 实 际情况 ,选 定 的 5幢 房屋 均 为 5~
6层 的多层 砌 体 结 构 房 屋 ,位 于什 邡 市 同 一 区域 , 其 中 3幢轻度 损坏 ,2幢 中度损 坏 。 主要 作 为居 民 住宅 楼使 用 ,建 造 于 18 97~19 94年 之 间 ,能 够 代 表我 国 2 纪八 九 十 年代 的典 型 多 层 砌体 结 构 房 O世
地震作用下砖混砌体结构房屋损伤顺序与破坏模式研究
地震作用下砖混砌体结构房屋损伤顺序与破坏模式研究在近年来的几次大地震中,多层砖混砌体结构破坏和倒塌现象十分普遍,未倒塌的多层砖混结构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对灾区房屋的震害调查和损伤规律分析发现,砖混砌体结构窗上带墙体层层出现损伤的房屋在遭遇罕遇地震后有许多并未出现倒塌,结构存在概率很高,这是否是符合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理想破坏模式?如何通过建筑、结构设计来控制砖混砌体结构的损伤顺序,进而提高砖混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安全性,完善规范中的设计规定,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理论意义。
在砖混砌体结构中,窗间墙作为竖向和水平的主要受力构件,窗上带及窗下带作为保持墙体整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互间的几何关系和刚度比,对控制结构的损伤顺序和破坏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窗上带墙体的材料性能,期望找到承受水平地震力时使窗上带墙体成为吸收地震能量的第一批损伤的设计方法。
本文以汶川地震中收集到的房屋震害资料为背景,通过对实际地震震害现象、震害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分析,对损伤次序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
论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和探讨:(1)总结和分析了砖混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现象和原因了,对结构窗间墙破坏、协同破坏和窗上带破坏三种破坏模式进行了区分,通过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网格透视化处理,提取了结构窗间墙和窗上带墙体的定量信息;(2)依据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定性定量分析,从窗间墙宽和窗上带高的相对几何尺寸关系、窗上带跨高比与窗间墙高宽比的相对关系、以及窗间墙和窗上带的刚度比几个方面进行了损伤顺序与破坏模式分析,给出有利于结构抗震设计控制的定量关系;(3)采用有限元分析,完成了砖混砌体结构损伤顺序的影响因素扩大参数分析,印证了对震害墙体数据统计分析得到结果的规律性。
(4)对规范中砖混砌体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圈梁和构造柱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震害数据统计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提出并给出控制砖混结构破坏的方法。
砌体结构抗震分析及防震措施
35.
【2】李锡,赵喻民,罗文来.高海拔矿区用金 刚石钻头的研制与应用效果【J】.超硬材 料工程,2008(02):30-32.
【3】林金志.金刚石钻头的研制及试验【J】. 能源与环境,2008(03):95-97,103.
(上接63页)
筋混凝土边框的抗侧力体系,对砌体结构 形成分割、包围的作用,使砌体墙在遭遇强 烈地震作用时,发挥各片砖墙在平面内的 抗剪承载力,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限制墙 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因此,合理的设置 圈梁和构造柱对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有重 要意义。
(1)建筑平面、立面宜尽可能简洁、规 则,使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一致。避 免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效应,加剧地震 的破坏力度。合理地控制房屋的高宽,使多 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抗弯能力, 避免产生整体弯曲破坏。
(2)结构体系要合理,传力路径简单明 确合理,优先采用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 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 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 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4)减少扭转效应,力求房屋的重量与 刚度能均匀对称,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 量中心尽量接近。
2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层砌体房抗震设防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有:
2.'抗震设防的标准低 在建筑设计中,消防、人防、抗震是灾
害预防设计的三项主要内容。从这三种灾 害的后果看,地震灾害远远大于前两项,但 在相应的规范中,抗震设计的安全概率是 最低的。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抗震标准明显 偏低,而且多数砌体房屋未作抗震承载力 计算,加之缺乏工程经验,使相近的多层砖 房采用的砌体强度等级相距甚远,许多建 筑是经不起地震作用的考验。 2.2结构设计不合理
克服钻头打滑现象。减少钻头与岩石的接 触面积是提高单位面积压力的一种有效的 方法,而高低刃形式的底唇面,能实现既减 少钻头与岩石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单位面积 压力,又保证绳索取心钻头内外径与钻具 的级配,并且高刃磨耗后,低刃继续工作, 钻头寿命得以延长。
砌体结构震害总结与破坏机理分析
砌体结构震害总结与破坏机理分析摘要:针对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分析总结了砌体结构产生震害的种类和主要原因,研究了砌体结构的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
评述了砌体结构抗震的研究现状,并基于实际地震作用下的各种震害现象对现行规范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砌体结构;震害现象;破坏机理;研究现状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sonry structure under seismic loading, it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the damage types and main reason of the masonry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studys the damage mechanism ofthe masonry structure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Comment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of the masonry structure seism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actual earthquake damage phenomena on various existing norms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Keywords: masonry structure; earthquake damage; damage mechanism; research status中图分类号:TU11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砌体结构[1]的发展和沿革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从古埃及的传奇金字塔、古希腊的帕辛农神庙、我国的万里长城到近现代的约束砌体结构、配筋砌块、5.12地震中的“最牛教学楼” [2]等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砌体结构都在建筑结构发展的美丽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构专业常见易犯强条的归纳及讲解
结构专业常见易犯强条的归纳及讲解1.抗震(1)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o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抗规》第5.1.1条第2款、《高规》第4.3.2条第1款)注:此条要求的得到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位移角、周期、扭转位移比,需在输入斜交抗侧力构件角度。
与只有X、Y向抗侧里体系时,地震最不利方向不是X、Y向时,只需输入最不利地震方向考虑其最不利地震不一样。
(2)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抗规》第5.1.1条第3款、《高规》第4.3.2条第2款)注:何谓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根据广东省高规4.3.2条说明:前3个振型中,当某一振型的扭转方向因子在0.35~0.65之间,且扭转不规则程度为II类时,表明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计算时勾选双向地震项】,其他情况下可以不用勾选考虑双向地震项。
(3)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高规》第4.3.16条)注:《高规》第4.3.17条规定各结构体系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剪力墙结构可取0.9~0.95。
(4)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
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高规》第6.1.6条)2.荷载按结构荷载规范5.1.1条,活荷载取值为强条,填写总说明及计算输入荷载时需注意,在打荷载计算书时检查一篇,防止输入荷载时一不小心弄错:(1)走廊、门厅荷载在不同建筑其取值不一样,住宅、旅馆等等为2.0,办公、教室、餐厅、医院门诊的楼梯活载为2.5 kN/m2,教学楼及人群可能密集时取3.5kN/m2。
注:经常有审图单位提出住宅各层电梯间活载取值按人员密集取3.5 kN/m2。
汶川地震后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分析
汶川地震后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分析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2024年5月12日的一次7.9级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这次地震中,砌体结构房屋是最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因此对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提供重要的经验教训。
首先,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的震害主要集中在墙体破坏和倒塌上。
地震的强烈震动会对房屋墙体施加巨大的水平和垂直力,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倾斜和崩塌。
砌体结构的墙体通常由砖和砂浆构成,其抗震性能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因此,砌体结构房屋通常更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
其次,砌体结构房屋的主要破坏模式是墙体顶部的悬挑和支持结构的倒塌。
在地震中,墙体顶部的悬挑部分通常会因为自重和水平地震力的作用而受到巨大的拉力,导致其产生裂缝和破坏。
同时,支持结构的倒塌也常常会导致整个房屋的倒塌,增加人员伤亡的风险。
此外,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程度还与墙体的构造和质量有关。
地震中,墙体的质量和连接方式对其抗震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砌体结构房屋中,如果墙体的砌筑质量不好,砂浆的强度和粘结性不足,墙体容易出现裂缝和崩塌。
同样,墙体与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如果不稳固,也容易导致房屋的震害。
最后,砌体结构房屋的地震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震害。
在对汶川地震后的砌体结构房屋进行调查分析时,可以观察到采取了一些地震加固措施的房屋在震害程度上表现较好。
例如,增加墙体的厚度、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梁、加固墙体连接部位等措施都可以有效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这些加固措施的应用可以为今后类似地震灾害的抗震设计和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结起来,汶川地震后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调查分析表明,墙体破坏和倒塌是主要的破坏模式,结构质量和连接方式的不稳定也是重要因素。
然而,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程度。
这些调查和分析结果对于今后的抗震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砌体结构的事故分析及处理
砌体结构事故分类及处理砌体结构材料的来源广泛、施工方便以及造价低廉而广泛适用于现代结构简单的建筑如住宅、办公楼、学校等。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由于施工单位的疏忽以及黑心的操作,令结构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因此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砌体结构的事故分析及处理上。
砌体结构又称为砖混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或者柱作为建筑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其中包括砖砌体、砌块砌体、石砌体和墙板砌体,一般情况下,砌体占整个建筑物自重的约1/2,用工量和造价约各占1/3,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
它包括了砖结构、石结构和其他材料的砌块结构。
按照有无配筋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
这种结构拥有较好的化学性质和稳定性,在保温隔热性能上有着一定的优势。
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节约水泥和钢筋的用量,并且不需要支模板,节约了钢材,这都是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但是砌体结构也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自重大、体积大,砌筑工作繁重,砖石砌块和砂浆粘结力弱导致无筋混泥土抗拉能力弱等。
目前,砌体结构所用的砌体大概有烧结砖(1:烧结普通砖;2:烧结多孔砖)、蒸压硅酸盐砖(1:蒸压灰砂砖;2:蒸压粉煤灰砖)、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石材(1:重质岩石;2:轻质岩石)等等。
而所用的砂浆分为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砌筑专用砂浆、非水泥砂浆等。
砌体结构广泛应用于6层以下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在工业厂房中,也多用于中小型和多层轻工业厂房,以及影剧院、食堂、仓库等建筑的承重结构。
砌体结构的优点主要是1:容易就地取材,砖主要用粘土烧制,石材原来为天然石,砌块则采用的是工业废料----矿渣制作,来源方便价格低廉。
2:砖、石或砌块砌体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3:砌体砌筑时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可以节省木材。
新砌筑的砌体上即可承受一定荷载,因而可以连续施工。
在寒冷地区,冬季可用冻结法砌筑,不需特殊的保温措施4:砖墙和砌块墙体能够隔热和保温,节能效果明显。
砌体结构不同部位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破坏特点及相关建议
砌体结构不同部位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破坏特点及相关建议论文
本文将探讨砌体结构在受到地震力作用下的破坏特点及相关建议。
砌体结构具有复杂的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表现不佳。
它在地震中受到很大的振动,通常会导致砖块空隙增大,砖块破裂或倒塌,也可能出现整体局部倒塌,造成砌体破坏。
首先,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砖块的缝隙会变大,原本错位的砌体砖块会发生互相滑动。
砖块之间的空气和水分会渗入砌体结构中,并且断开砌体结构的支撑,导致砖块之间的凹槽增大,最终导致砌体结构的倒塌。
其次,当砌体处于地震状态时,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砖块破裂以及砌体空洞增大,这将进一步加剧砌体结构的松散,导致砌体破坏。
为了改善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提高砖块工艺质量,减少一次工艺生产中的缝隙和裂缝,改善砖块的质量。
其次,要使用抗滑移的砂浆产品,防止砌体砖块之间的滑动,并使砌体结构牢固。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对砌体结构的施工方式,如砖块的垫层厚度、砂浆的细化程度等应加以控制。
最后,采用一定的加固技术,如钢筋加固、支撑筋等,以提高砌体结构的刚度。
总之,砌体结构在受到地震力作用下,将会发生缝隙扩大、砖块滑动、破裂破坏等破坏特点。
为了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应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提高砖块的质量、使用抗滑移的砂浆产品、遵循施工规程以及采用加固技术。
砌体结构震害总结与破坏机理分析
砌体结构震害总结与破坏机理分析摘要:针对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分析总结了砌体结构产生震害的种类和主要原因,研究了砌体结构的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
评述了砌体结构抗震的研究现状,并基于实际地震作用下的各种震害现象对现行规范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砌体结构;震害现象;破坏机理;研究现状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sonry structure under seismic loading, it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the damage types and main reason of the masonry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studys the damage mechanism ofthe masonry structure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Comment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of the masonry structure seism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actual earthquake damage phenomena on various existing norms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Keywords: masonry structure; earthquake damage; damage mechanism; research status中图分类号:TU11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砌体结构[1]的发展和沿革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从古埃及的传奇金字塔、古希腊的帕辛农神庙、我国的万里长城到近现代的约束砌体结构、配筋砌块、5.12地震中的“最牛教学楼” [2]等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砌体结构都在建筑结构发展的美丽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砌体结构震害特点及分析
砌体结构震害特点及分析墙体破坏原因和特点:抗弯、抗拉、抗剪强度不能满足时墙体出现裂缝横墙水平裂缝——横墙平面外受弯,楼盖传力给横墙;横墙斜裂缝、交叉裂缝——剪切,底层比上层严重;纵墙水平裂缝——平面外受弯,横墙间距过大,楼盖刚度不足,中部较端部严重;纵墙斜裂缝、交叉裂缝——剪切,窗间墙、窗肚墙,两端较中部严重山墙(横墙)水平裂缝——屋盖和墙体的拉结不可靠山墙倒八字裂缝——不均匀沉降墙角的破坏原因和特点:建筑物四角及突出部分的阳角,纵横两个方向出现裂缝,形成V 字形,甚至局部倒塌;扭转效应造成、墙角空间刚度较大、使地震作用效应明显增大,应力复杂造成应力集中,而两个方向的约束较少使得抗震能力降低。
纵横墙连接处破坏原因和特点:竖向裂缝、严重时纵墙外闪倒塌;施工时不同时咬槎砌筑,留有马牙槎,缺乏拉结;纵墙平面外刚度和横墙平面内刚度差别很大,振动不同步,产生较大拉力。
地基不均匀沉降。
楼盖与屋盖的破坏原因和特点:楼盖是水平传力构件,要求有较好的刚度,一般现浇楼盖刚度大于预制楼盖;预制板缝偏小时,混凝土不易灌实,易于散开;墙体错位,楼、屋盖预制板搭接长度不够,拉结措施不可靠,易造成楼屋盖的某一端坠落。
房屋附属物的破坏原因和特点:女儿墙、出屋面烟囱、附墙烟囱、垃圾道、屋顶小间都是竖向悬臂构件,震时易于坠落造成人员伤亡;雨蓬、挑檐、阳台等属于水平悬挑构件,震时也易于坠落造成人员伤亡;局部突出的构件存在鞭梢效应,地震反应强烈,破坏率高,更要引起重视。
楼梯间的破坏原因和特点楼梯间的墙体(尤其是横墙)易于开裂;横墙间距较小,水平抗剪刚度较大,分担过多的地震剪力;楼梯间没有形成楼板和墙体的相互支撑,空间刚度相对较小;上层楼梯间破坏比下层重;若楼梯间布置在端部或转角处更为严重;楼梯间的外纵墙也是易于破坏的部位。
地震中建筑构造分析.
一 砌体结构震害及分析
砌体房屋:由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和混凝土 中小型砌块砌体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房屋。
砌体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在民 用建筑中约占90%以上,在整个建筑业中约占80%。
传统的砌体结构多采用粘土实心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墙 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性连接。楼板多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 梁和其他构件亦多用预制装配构件。
一、倒塌
1、全部倒塌
2、上部倒塌
3、局部倒塌
房屋整体性好,而底层强度不足时; 房屋整体性不好,而上层墙体过于弱时;
房屋上层自重大,刚度差; 上层砌体强度过弱,整体性差时;
个别部位的整体性特别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 平面或立面有显著的局部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
是 较外 常纵 见墙 的脱 震开 害横 。墙
节点破坏将导致梁柱 失去相互之间的联系。
节点破坏的主要原 因是节点的受剪承载力 不足,约束箍筋太少, 梁 筋锚固长度不够以 及施工质量差所引起。
6、框架梁
震害多发生于梁端。在地震作用下梁端纵向钢筋屈服,出现上下贯通 的垂直裂缝和交叉裂缝。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梁端屈服后产生的剪力较大, 超过了梁的受剪承载力,梁内箍筋配置较稀,以及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 抗剪强度降低等。
而 坍 塌
上部倒塌
二、裂缝
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主要有“X”形、水平和竖向三种类型。 1、 “X”形裂缝
墙体在竖向压力和反复水平剪力作用产生的裂缝。
常出现“X”形裂缝的位置: 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 在横向,房屋两端的山墙; 在纵向,窗间墙。 若主震方向与横纵墙成某一角度时,常在房屋的角部出现局部倒塌。
结构专业常见易犯强条的归纳及讲解
结构专业常见易犯强条的归纳及讲解1.抗震(1)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o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抗规》第5.1.1条第2款、《高规》第4.3.2条第1款)注:此条要求的得到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位移角、周期、扭转位移比,需在输入斜交抗侧力构件角度。
与只有X、Y向抗侧里体系时,地震最不利方向不是X、Y向时,只需输入最不利地震方向考虑其最不利地震不一样。
(2)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抗规》第5.1.1条第3款、《高规》第4.3.2条第2款)注:何谓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根据广东省高规4.3.2条说明:前3个振型中,当某一振型的扭转方向因子在0.35~0.65之间,且扭转不规则程度为II类时,表明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计算时勾选双向地震项】,其他情况下可以不用勾选考虑双向地震项。
(3)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高规》第4.3.16条)注:《高规》第4.3.17条规定各结构体系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剪力墙结构可取0.9~0.95。
(4)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
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高规》第6.1.6条)2.荷载按结构荷载规范5.1.1条,活荷载取值为强条,填写总说明及计算输入荷载时需注意,在打荷载计算书时检查一篇,防止输入荷载时一不小心弄错:(1)走廊、门厅荷载在不同建筑其取值不一样,住宅、旅馆等等为2.0,办公、教室、餐厅、医院门诊的楼梯活载为2.5 kN/m2,教学楼及人群可能密集时取3.5kN/m2。
注:经常有审图单位提出住宅各层电梯间活载取值按人员密集取3.5 kN/m2。
浅谈地震对砖混结构的破坏和影响
浅谈地震对砖混结构的破坏和影响浅谈地震对砖混结构的破坏和影响摘要砖混砌体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
总结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的震害经验,房屋结构体系不合理或存在缺陷是多层砌体房屋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多层砌体房屋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房屋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结构体系结构设计砖混结构目录中文摘要 (I)一、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共同承重 (4)二、纵横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 (4)三、纵横墙竖向的结构 (5)四、抗震地区的抗震考虑 (5)五、防震缝的设置 (6)六、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6)七、关于墙体问题 (7)八、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应加强锚固 (7)九、总结 (8)参考文献 (8)一、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共同承重多层砖混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纵、横墙体,在地震中主要由于承重纵、横墙在地震力作用下产生裂缝,严重者会出现倾斜、错动、倒塌等现象,进而使房屋造到破坏;所以合理布置纵、横墙对提高房屋抗震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多层砖混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时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房屋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决定着房屋抗震能力的高低,多层砖混房屋一般采用纵墙或横墙承重,由于非承重方向的约束墙体少,间距大,因而房屋该方向刚度较弱,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均较差,拉震能力低;在高烈度地区,墙体由于平面外的失稳而先行破坏,进而引起整个房屋倒塌。
而在两个方向适当布置纵横、墙混合承重的房屋,由于其限制了纵、横墙的侧向变形,增强了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对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及抗弯、抗剪都非常有利。
墙体布置时,应尽量采用纵墙贯通的平面布置,当纵墙不能贯通布置时,可在纵横墙交接处采取加强措施,也可在纵、横墙交接处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适当加强构造配筋;防止纵、横墙交接处被拉开。
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设计要点
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设计要点作者:申茂正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7期摘要:我国近些年来数次地震灾害的发生,使得我国人民越来越重视房屋在地震灾害来临之际的震害分析以及抗震性能。
砌体结构作为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结构,但是由于砌体结构房屋所使用的的房屋结构性材料一般属于脆性材料,这也使得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灾害来临之际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在地震灾害发生作用时,房屋结构墙体与地震作用的方向的不同都会使得墙体出现不同的情况的地震损害。
基于此,本文以下具体进行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究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以及抗震设计的相关要点,以期对于我国砌体结构房屋建设过程中的抗震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砌体结构;震害分析;抗震设计;构造措施砌体结构设计作为我国建筑行业在房屋结构建筑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结构类型,我国建筑行业绝大多数的房屋结构设计都采用了砌体结构进行房屋构件。
但是由于砌体结构结构所使用的脆性房屋材料,使得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灾害来临之际的抗震性能相对较为脆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有效地根据地理位置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的设计便显得十分的必要。
针对这一问题,如何进行砌体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成为我国建筑行业所关心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分析砌体结构房屋在受到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的时会出现不同形态的房体损害,这也成为我国开展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构造设计的重要参考的因素。
以下就砌体结构受地震损害的不同形态进行分析,进而为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构造设计的探究打下基础。
1、倒塌形态砌体结构房屋在遭受地震灾害的作用下出现的一个常见形态便是倒塌形态,但是由于砌体结构房屋整体的结构性以及地基的受力程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倒塌状态。
部分砌体结构构造的房屋由于整体的结构性较好,因此在受到地震作用的情况下底部墙体难以承受过于强烈的剪力作用,这使得砌体结构房屋从底部进行坍塌,致使整栋房屋在上层整体结构保持完整状态下发生了坍塌。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分析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房屋的砌体结构具有就地取材、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良好的保温性能等优点,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介绍了砌体结构抗震计算、构造中需注意的问题的阐述,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构造措施0前言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主要是由于地震波在土中传播引起强烈的地面运动而造成的。
由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破坏情况主要有:受震破坏、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和次生效应引起的破坏。
砌体结构房屋受震害破坏的情况是:地震时,在地震作用下,主要是水平地震作用影响下,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情况随着结构类型和抗震构造措施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当水平地震作用沿着房屋的横向时,水平地震作用主要通过楼盖传至横墙,再传至基础和地基,这时横墙主要受到剪切,当地震作用在墙内产生的剪力超过砌体所能承担的抗剪承载力时,墙体就会产生斜裂缝或交叉裂缝。
当水平地震作用沿着房屋的纵向时,它主要通过楼盖传至纵墙,再传至基础和地基,如果窗间墙很宽,纵墙将以剪切破坏为主,如果窗间墙很窄,就可能会产生压弯破坏。
1 房屋抗震计算中存在的问题1.1 地下室结构嵌固高度砌体结构的高度限制,是十分敏感且深受关注的规定,基于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质和震害经验,限制其层数和高度是主要的抗震措施。
地下室结构嵌固高度直接影响了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区分为全地下和半地下两种情况。
全地下室:全部地下室埋置在室外地坪以下,或有部分结构露于地表而无窗洞口时,可视为全地下室。
计算总层数时可以不作为一层考虑。
但应保证地下室结构的整体性和与上部结构的连续性。
半地下室:分三种情况:①半地下室作为一层使用,开有门窗洞口采光和通风。
半地下室的层高中有大部分或部分埋置于室外地面下。
此类半地下室应算作一层计算,总高度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
②半地下室层高较小,一般在2.2m左右,地下室外墙无窗洞口或仅有较小的通气窗口,对半地下室墙的截面消弱很少。
结构设计易违反的强制性条文
结构设计易违反的强制性条文素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荷载及地震作用1. 楼面均布活荷载取值有误。
取值有误的楼面活荷载主要有阳台、走道、门厅、楼梯、电梯公用前室及消防疏散楼梯的活荷载。
可能出现人流密集的建筑主要是指学校、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
民用建筑未明确的常用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如下:设浴缸、坐厕的卫生间4KN/㎡;有分隔蹲厕的公共卫生间8KN/㎡(包括填料、隔墙)或按实际考虑;阶梯教室、微机房3KN/㎡;银行金库、配电室、水泵房10KN/㎡;地下一层顶板施工活荷载5 KN/㎡;楼板下挂管道及设备荷载按实际情况考虑且不小于0.5 KN/㎡;宾馆、饭店的大型厨房不小于8 KN/㎡或有较重炉灶、设备及储料时应按实际取用。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5.1.1条。
2. 基本风压、基本雪压取值不对。
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一般可认为是高度超过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计算位移按50年一遇基本风压,计算结构风振舒适度按10年一遇风荷载标准值。
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主要是大跨、轻质屋盖结构,此类结构的雪荷载经常是控制荷载,应采用100年重现期雪压。
确定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基本风压Wo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值乘以1.05采用。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7.1.1条,第7.1.2条,第8.1.1条,第8.1.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2.2。
3、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未按规范进行荷载折减。
这是考虑楼面上的活载不能同时布满所有的楼面。
如果不折减会造成基础设计过于保守,柱子内力及配筋计算有误。
新荷规修订,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对消防车的活荷载的折减不在包含在强制性条文中。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5.1.2条。
4、大、中、小学校的各类建筑,考虑到人流密集,对阳台、楼梯、看台、外廊及屋面栏板或栏杆的顶部未进行水平承载力验算。
【免费下载】结构专业审查中违反强条分析
结构专业外部审查中违反强条分析一、结构计算1、计算书风荷载信息中,基本风压未按照荷载规范50年重现期取值,在承载力设计效应放大系数未放大1.1倍。
(共4个子项)分析:这是新旧规范变化引起的。
“高规”JGJ3-2002版第3.2.2条条文说明:“对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应考虑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较为妥当。
”所以,采用旧规范时,计算中取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
而“高规”JGJ3-2010版第4.2.2条要求:“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在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所以,现在再取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进行计算就不行了。
2、活荷载折减系数按楼层取值对住宅之外的储藏间、商业等部位不适用。
(共5个子项)分析:这是不认真学习规范引起的。
《荷载规范》第5.1.2-2条表5.1.2活荷载折减系数仅适用于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
储藏间、商业部位的活荷载折减系数应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3、卫生间、走廊、商业网点楼梯、电梯前室的活荷载偏小,不符合《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5.1.1条规定。
(共19个子项)分析:这是荷载输入不认真引起的。
住宅楼的活荷载输入时,可能把整个楼面的活荷载输为2.0kN/㎡,而卫生间、走廊的面积较小没有引起重视,所以没有改为2.5kN/㎡。
商业网点的楼梯、电梯前室的活荷载应考虑人员密集或疏散,而不能按多层住宅及门厅取值,其活荷载应为3.5kN/㎡。
4、综合楼餐厅的厨房,其活荷载取值应为4.0kN/㎡。
(仅1个子项)分析:这是荷载输入不认真引起的。
《荷载规范》GB50009-2012表5.1.1第9项,对酒店等的厨房,其活荷载取值应为4.0kN/㎡。
5、楼板上有内隔墙时,内隔墙的自重应按《荷载规范》(GB50009-2012)表5.1.1注6取值。
(仅1个子项)分析:这是输入时漏荷载引起的。
一般情况,隔墙下要设梁,隔墙的荷载直接输在梁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反强条情况归类分析2(地震作用与砌体结构)
摘要:在34年的结构设计、校对、审核、外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在工地处理现场问题中,遇到了很多涉及违反强条的内容,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关键词:常见问题;强条;地震作用;砌体结构
笔者在多年的结构设计图纸内部审核、审定,外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涉及违反强条的内容,现在政府监管执法趋于从严,就我省情况,正准备执行违反一条强条罚款10~30万元的政策,现按基础,荷载、计算参数共3类整理出来,限于篇幅,本文先将基础类整理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一、地震作用
1、存在角度大于15度的斜交抗侧力构件,未进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考虑到地震可能来自任意方向,为此要求计算相交角度大于15度的抗侧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中第5.1.1条。
2、抗震设防烈度8、9度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未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7度(0.15g)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24m楼盖及8m转换)和长悬臂结构也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需计算竖向地震作用的还有转换结构的转换构件、7度(0.15g)和8度抗震设计时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5.1.1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2条、第10.5.2。
3、结构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未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进行折减:考虑砌体填充墙对结构侧向刚度的贡献,必须按《高规》第4.3.17条对计算的自振周期予以折减。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16。
4、建筑场地类别错误:计算书及图纸均为II类土,地质勘察报告为III类,结构计算应重新计算。
场地类别与计算地震作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有关,场地类别错误会导致地震作用计算错误。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5.1.4条。
5、单层厂房只考虑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而未对厂房纵向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中第5.1.1条。
6、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时未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按条文解释,平面内质量、刚度分布不对称即算,一般勾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5.1.1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1条。
二、砌体结构
1、砌体结构的层数或高度超过规范限制:
震害调查表明:砌体房屋层数越多及高度越高,震害越严重。
新抗震规范增加了7度(0.15g)和8度(0.3g)的层数和高度限制;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不允许用于乙类建筑和8度(0.3g)的丙类建筑;6、7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
层砌体房屋按抗震规范第7.3.14条采取加强措施后,层数和高度仍按抗震规范表7.1.2规定采用;横墙较少的砌体房屋总高度按规范表7.1.2规定降低3m,层数减少一层;横墙很少还应再减少一层。
新抗规规定了“横墙较少”和“横墙很少”的含义。
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a)图中阁楼不作为一层,高度计入坡屋面高度1/2;(b)图中阁楼作为一层,高度计入坡屋面高度1/2;(c)图中斜屋面下出屋面“小建筑”(实际有效使用面积或重力荷载代表值小于顶
层30%)可不计入层数和高度控制范围。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
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
无
论是全地下室还是半地下室,抗震强度验算均应作为一层并满足墙体承载力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7.1.2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中10.1.2条。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底部抗震墙布置和数量不满足规范要求: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一种不利的建筑结构体系,上下层由不同材料
组成,上下层刚度差异较大。
从经济上考虑采用此结构,但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
抗震安全。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下部的抗震墙的最大间距超过规范要求。
底部抗震墙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并均匀对称布置。
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
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底层
框架--抗震墙砖砌体房屋的层侧向刚度比值不满足规范要求;宜调整抗震墙的长
度或在抗震墙上开洞调整墙体的侧向刚度使其满足要求。
规范规定底部抗震墙承
担全部的地震力,同时作为安全储备还要求框架也应按承担20%的地震力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7.1.5条、7.1.8条、第7.2.4条。
3、底框抗震墙砌体房屋托墙梁抗震构造不满足要求:
底框抗震墙砌体房屋托墙梁是该结构中极其重要的构件,必须保证托墙梁的
强度和刚度,规范规定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这是为了保证托墙梁的整体刚度的需要。
此外,考虑到地震作用的
反复性,还要求受力筋及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上部纵筋在柱
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
少于2Ф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直径不小
于8mm,箍筋除在梁端1.5梁高且不小于1/5梁静跨范围加密外,还应在上部墙
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切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加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7.5.8。
4、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框架结构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难以满足规范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
7.1.8条。
5、忽略了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γa: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关系
到结构的安全。
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主要涉及面积调整系数和水泥砂浆调
整系数。
试验表明:中、高强度水泥砂浆对砌体抗压强度和砌体抗剪强度无不利
影响,当采用大于M5的水泥砂浆时,砌体强度可不调整。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3.2.3条。
6、在多层砌体房屋设计中,忽视了构造柱作为主要抗震构造措施的作用,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抗震规范》对楼梯间抗震构造措施予以加强,楼梯段
上下端对应墙体处增加的构造柱与楼梯间四角设置的构造柱合计有八根构造柱,
再与楼层半高处设置的混凝土配筋带构成应急疏散安全岛。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中第7.3.1条、第7.4.1条。
7、钢筋混凝土楼板是装配整体式楼板,圈梁也错误地做预制装配式;现浇楼板可不单独设置圈梁,但楼板未沿墙周边加强钢筋;装配式楼板只在外墙设置周边圈梁,在内墙未设圈梁。
圈梁能增强房屋整体性,提高房屋抗震性能,是抗震有效措施。
抗震圈梁必须是现浇的。
地震区曾发现装配式圈梁破坏的例子,地震时圈梁与楼板无可靠粘结,圈梁脱离楼板摔下。
现浇楼板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因此,不必再另设圈梁,但仅靠楼板内的一般钢筋包括分布钢筋,还不足以形成楼板的边框作用,需另设加强钢筋并与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装配式楼板仅在外墙设置圈梁过于薄弱,较长的外墙圈梁还需在中段设置拉结,应按规范要求在外墙、内纵墙、内横墙上设置抗震封闭圈梁。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7.3.3条。
8、楼梯间作为抗震安全岛,未采取抗震加强措施。
还表明:楼梯间由于比较空旷常常破坏严重,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8、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梯段。
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地震中受到较大的地震作用,在构造措施上也须特别加强。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7.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