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种类及练习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种类及练习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歧义句剖析及真题解析

歧义句剖析及真题解析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
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1题)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A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 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
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
故选D。
例题2.(2003年山东省第22题)下面的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A.捉住老鼠的花猫B.袒护孩子的妈妈C.残害百姓的匪徒D.审判罪犯的法官【解析】语句停顿在“袒护”后面和“的”的后面产生不同的意思,前者是个动宾短语,表示对“孩子的妈妈”有“袒护”,而后者则表示“妈妈”在“袒护孩子”。
故选B。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3题)请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A.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无所有的B.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C.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D.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解析】“原来”有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表示“原来如此”,则D项句子既可理解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当教师”,又可理解为“突然知晓了他叔父在上海当教师”。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

歧义句的八种类型歧义句是病句的一种类型,在高考中近几年常常单独设题,现将歧义句的几种类型加以总结,并辅以必要的练习,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以帮助。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1、切分不一导致的歧义句①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2、主语省略导致的歧义句①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第二句主语省略,可以指“他”,也可以指“他的女儿”。
)3、词性不同导致的歧义句①当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
(“跟”若是连词,就是我俩一起学过油画;“跟”若是介词,就是我向他学过油画。
)4、多义词导致的歧义句①我看不上他的演出。
(一种意思是有事看不了,另一种意思是我不认为他的演出好。
)5、多音字导致的歧义句①她真好说话。
(读三声,意为她性格好,愿意帮助别人;读四声,意为她喜欢讲话。
)6、数量词限定范围不同导致的歧义句①三个报社的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三个”若修饰“报社”,意思是三个报社的不止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记者”,意思则是一个报社的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7、代词指代不同导致的歧义句①一班足球队给二班足球队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
(“他们”既可以指一班足球队,又可以指二班足球队。
)8、语法结构不同导致的歧义句①我要煮鸡蛋。
(“煮”做谓语动词,表示动作,我要把生鸡蛋煮熟;“要”做谓语动词,表示要的是煮的鸡蛋,而不是炒的鸡蛋。
)巩固练习请消除以下句子的歧义:①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后加“一点”)②状元都说自己贪玩是假话。
(状元都说自己贪玩,他们说的是假话。
)③他批评你做的不对。
(他批评你,他做的不对。
)④妈妈的同事看见我很高兴,就和我攀谈起来。
(“很”前加“她”)⑤村里人家的门都关着。
(村里别人家的门都关着,我无处借米。
)⑥这个人连门卫老张都不认识。
(这个人连门卫老张都不认识,又怎么能认识我们呢?)⑦对于西方文化,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抵制,他同意这种主张。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一、多音字造成的歧义句例1:到2008年底,他还欠款5000元。
例2:这个人好说话二、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例1: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例2: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例3: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三、停顿引起的歧义句例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解析: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解析: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四、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五、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 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中考复习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难点名称
掌握辨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明确歧义类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掌握辨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难点教学方法
1.掌握辨析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掌握一定的技巧。
教学环节
2、增设语境。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可以消除歧义。
例如: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可改成“我看你那年才六岁,而你当时已是成年人了”。
怎样消除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
3、调整语序。
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如例:把“几个学校的领导” 改成“学校的几个领导”,表意就明确了。
4、改动标点。
例:把“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中的两个逗号改成顿号,即消除了歧义。
“huán”,是“归还”的意思。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兼类词引起歧义
(2)这辆车没有锁。
(3)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3、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
(4)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教学过程
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
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
(“错”)
2、猜字谜
“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
(“子”“一”)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歧义类型
1、多音字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例如: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co, “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cO o “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 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 15 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 、“鉴定和运用史料” 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 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 6 人 6 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如: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歧义句专项练习

歧义句专项练习1.歧义句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①多义词、多音词、同音词引起歧义②词义、词性不明,导致歧义③因结构划、句式理解分不同而形成歧义④并列连词连接的前后部分划界不清,形成歧义⑤语意不明形成歧义⑥标点位置不当形成歧义⑦代词指代不明形成歧义⑧不正当缩写词语产生歧义⑨主、谓、宾、定、状语不明产生歧义⑩重音不同,产生歧义等。
歧义句专题练习:(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3)这真是好球。
(4)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5)他借我一本书。
(6)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7)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8)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9)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10)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11)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12)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3)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1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15)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16)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17)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18)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19)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20)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21)你借他的笔,这么多天了。
(22)这个人好说话。
(23)她太娇气了。
(24)山上有许多杜鹃。
(25)咬死了猎人的狗。
(26)许多李老师的事迹。
(27)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28)鸡吃了。
(29)中国队战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
30.一部分老师和学生。
31.工人们很喜欢老李师傅,一来到这里就十分高兴。
32.小张,谁会想到他是小偷?33.李大姐到这儿才几天,许多人还不认识。
34.这次去泰国考察,我们三人一组。
35.我在火车上写标语。
36.这个厂一季度就生产五百台。
37.这苹果不大好吃。
38.小王租小周二间房。
39.思维科学。
40.他爬过山没有?41.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劳动公园。
病句歧义句式

病句歧义句式1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该句中“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的“此”指代不明。
2、一词多义造成歧义。
如: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该句中“看不上”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没条件看”。
3、词语兼类造成歧义。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4、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警察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该句中,警察愤慨的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语意不明。
5、句子结构不清造成歧义。
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该句的停顿停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停在“禁止”后意为“取缔”。
由于停顿不同,引起结构不清,产生了歧义。
6、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由于此句中全部使用了逗号,造成了层次不清,引起了歧义。
“我们解决”的可能只是“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能还包括“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等。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考题解析:答案A。
上述备选项句子中包括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种语病。
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决定的”。
[整理版]病句,歧义句
![[整理版]病句,歧义句](https://img.taocdn.com/s3/m/4df20fd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e.png)
病句、歧义判断强化训练1.用词错误:用词不当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风格不协调、搭配不当等方面。
【例题】这种刚由一家留学归国人员研发的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2.语法错误:语法方面的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词性误用。
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动词当形容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副词用等。
【例题】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致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2)代词使用不当。
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代词错用,二是代词指代不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例题】《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3)介词使用不当。
介词使用不当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用错介词,二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题】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搭配,可删去“上”。
(4)连词使用不当。
此处所指的连词,也包括常用的一些关联词。
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例题】只有汽车没有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汽车也就成了一堆不能运动的钢铁物件。
解析: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5)成分欠缺。
句子里的主语和宾语最容易欠缺。
【例题】经过这次下乡调查,和广大群众密切接触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à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
“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15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鉴定和运用史料”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6人6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如: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初中语文句子歧义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句子歧义归纳总结语文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然而,语言本身的特点使得句子往往存在着歧义,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句子歧义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运用。
一、句子歧义的定义句子歧义是指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这种歧义可能是因为词汇的含义多义性,也可能是因为句子结构的模糊性或者陷阱。
了解句子歧义的存在并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句子,对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准确表达思想非常重要。
二、词汇歧义的例子1. “他看见了一只大鸟。
”这句话中的“大鸟”是指体型较大的鸟类,但从上下文中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一种大鸟。
2. “他喜欢读书。
”这句话中的“读书”可以指阅读,也可以指读书写字。
3. “孩子们高兴地跑着进了教室。
”这句话中的“进了教室”可以理解为孩子们已经跑进了教室,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正跑着去进教室。
1. “张三没有跑步。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张三本身没有进行跑步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张三没有进行跑步这个行动。
2. “老师让学生拿起书。
”这句话中的“拿起书”可以理解为老师让学生进行拿书这个动作,也可以理解为老师让学生将书拿在手中。
3. “小明说刘翔比他跑得快。
”这句话中的“他”既可以理解为小明,也可以理解为刘翔,造成了句子的歧义。
四、语境歧义的例子1. “这个问题太难了。
”这句话中的“太难了”具体有多难是无法确定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理解。
2. “请所有同学回答问题。
”这句话中的“所有同学”在语境上不明确,是指全班学生还是指部分学生?3. “张华说他喜欢她。
”这句话中的“他”和“她”具体指的是谁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1. 确定词义: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
2. 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要素的关系。
3. 根据语境理解:通过上下文的信息来推断句子的意义。
4. 多角度思考:在不同的语境下,思考句子的可能理解,并推敲最合理的解释。
备战中考语文 :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

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一、误用兼类词造成例: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锁”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这句话可理解为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没有“配锁”。
消除办法:将兼类词改为要固定表意的词类。
)改正:1、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配锁。
2、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住。
二、不慎用多义词造成例: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
消除办法:将多义词化为一目了然的单义词。
)改正:1、这本书是黄颜色的。
2、这是一本淫秽不堪的黄色书。
三、施事受事不明造成例: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又可以是受事者。
消除办法:明确施事、受事。
)改正:1、我父亲为病人开刀。
2、医生为我父亲开刀。
四、含混使用数量词造成例: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来了。
(“两个”既可表人,又可表物。
消除办法:确定是表人或表物。
)改正:1、学校的两个老师都来了。
2、他们是来自两个学校的老师。
五、语言结构(短语结构)有歧义造成例:咬死了猎人的狗。
(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又可理解为动宾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消除办法:肯定结构,用“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正:1、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2、狗把猎人咬死了。
六、语意含混造成例:他谁都瞧不起。
(这句话可理解为“他瞧不起所有人”,又可理解为“所有人都瞧不起他”。
)消除的办法有二:1、用反问。
(1)、谁瞧得起他?(2)、他瞧得起谁? 2、变语序。
(1)、他瞧不起谁。
(2)、谁都瞧不起他。
七、标点与本意不一致造成例:“人多病少财富”就可有两种标点:1、人多,病少,财富。
2、人多病,少财富。
消除办法:明确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标点。
如:为“稿件不用退回”标点。
1、意在退稿:稿件不用,退回。
2、意在不退稿经作者:稿件,不用退回。
练习:1.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2.李玲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3.他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5.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晚会。
2019中考语文常见病句:歧义句

2019中考语文常见病句:歧义句歧义句①停顿不明。
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
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
能够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有了。
③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
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能够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能够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仅仅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C。
天色渐暗了,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D。
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愉快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歧义句一——精选推荐

歧义句⼀歧义句⼀、产⽣的原因同⼀句话让⼈产⽣不同的理解,就是歧义句。
产⽣歧义的原因有:(1)、停顿、重⾳不同或是否读轻声,有时也包括标点使⽤不当⽽造成歧义。
如“许多学校的学⽣参加了⼤会”,可以让⼈理解为“许多学⽣”,也可以理解为“许多学校”。
(2)、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如:“他⾛了半⼩时节”,可以理解为“他离开了半个⼩时”,也可以理解为“他⾏⾛了半个⼩时。
”(3)、由语法造成的歧义。
如“进⼝机器”,“进⼝”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理解为动词。
(4)、语⾔环境不充分⽽造成歧义。
如“饭吃完了”,可以认为“饭没了”,也可以认为“吃完饭了”。
歧义句练习题⼀、下列句⼦都有歧义,我把它们两种不同的理解写在下⾯。
1、我想起来了。
2、我已经⾛了⼀个⼩时。
3、太平洋服装店关门了。
4、考试时我要买好钢笔。
5、教室⼀边站着⼀个学⽣。
6、班长背着⽼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得⼲⼲净净。
7、这批种⼦保管没有问题。
8、车上睡不好。
9、准备了两天的⾷物。
10、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
11、你要早上来开会。
12、不是电视剧不好看。
13、明明刚来,谁也不认识。
14、桌⼦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15、咬死了猎⼈的狗。
16、他打死⽼虎。
17、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18、学⽣⼋⽉⼗五号前去报到。
19、爸爸看见我不⾼兴。
22、读书要读好书。
23、他在⽕车上写字。
24、到1999年底,他还⽋款1000元。
25、这辆车没有锁。
26、开⼑的是他⽗亲。
27、学校领导对的批评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
28、三个学校的学⽣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29、县⾥通知他10⽉15⽇前去报到。
30、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两家银⾏。
31、王⽼师在阅览室看材料。
32、张连和李明的朋友去年电影。
33、王⽼师在门诊看病。
⼆、给下列句⼦加标点,使句⼦表⽰不同的意思。
1、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①(别⼈向王红说)②(陈述王李⼆⼈都参加演出)③(王红告诉别⼈李燕参加演出了)④(王红喊李燕参加演出)2、这条鱼不⼤好吃①②3、我同意他同意你怎么样①②4、六⼀班打败了六⼆班夺得了冠军①②5、养猪⼤如⼭⽼⿏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探酸⼈多病少财富财主:⼈们:6、⽆鸡鸭亦可⽆鱼⾁亦可蔬菜断不可少不得交学费秀才:富翁:7、下⾬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①8、你说他⾏不⾏也⾏①②③9、李明哥哥叫你来①②③10、“清⼼也可以”,可组合成五句话,分别是:①②③④⑤11、某⽪鞋店门⼝挂着⼀块⼴告牌,上写“质量可靠,绝对⽜⽪。
初中语文歧义病句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歧义病句总结归纳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歧义病句。
歧义病句指的是在表达上存在多种解释或者理解的句子,容易产生误解或者无法明确表达意思。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和解决歧义病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歧义病句进行总结归纳,并提供解决方法。
1. 名词歧义病句名词歧义病句是指在句子中存在多种解释的名词,容易使读者理解出现偏差或者产生误解。
解决名词歧义病句有以下几种方法:- 确定上下文:在理解名词的含义时,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例如,“他打猎了只鸟,”这句话中的“只鸟”可以是“只有一只的鸟”或者“仅仅是鸟”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 语境明确:在句子中明确语境可以避免歧义。
例如,“我看见了一只碗”,这句话中的“一只”用来修饰碗,明确了只有一只碗的意思。
2. 动词歧义病句动词歧义病句是指在句子中存在多种解释的动词,容易使读者理解出现偏差或者产生误解。
解决动词歧义病句有以下几种方法:- 根据逻辑判断: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推断动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他看见了一个长者”,这句话中的“看见”可以是“看到”或者“给予关注”的含义,需要根据动词后面的句子来推断。
- 修饰清晰:通过增加修饰语来明确动词的意思。
例如,“他举起了一只手”,这句话中的“举起”通过增加修饰语“一只手”,明确了“抬起”的意思。
3. 代词歧义病句代词歧义病句是指在句子中存在多种解释的代词,容易使读者理解出现偏差或者产生误解。
解决代词歧义病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上下文推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代词的具体指向。
例如,“小明告诉他他的秘密”,这句话中的两个“他”代指的是同一个人,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推断来理解。
- 具体指代:为代词增加具体的指代词或者名词,明确代词的指向。
例如,“她把苹果给了妹妹,她吃了”,这句话中的两个“她”通过前面的“苹果”和“妹妹”来具体指代。
4. 形容词歧义病句形容词歧义病句是指在句子中存在多种解释的形容词,容易使读者理解出现偏差或者产生误解。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

吾六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业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 得争执。
6.多音字造成歧义
《法制日报》报道,小李与小张经协商:小张要 付小李现金2.7万元,小张当时付了现金1.2万元,余 下1.5万元小张出具了欠条。后来,小张又付了部分 现金给小李,小张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 还欠款壹
万叁仟元整
7.“和”字造成歧义。
小结:
歧义就是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在 语言交际中,尤其是在纯信息交流中, 歧义会导致误解而成为交际的障碍,从 这一角度出发,歧义是应该努力避免、 尽量消除的。 但是有的歧义句令人发笑,笑解歧 义句,那也是一种乐趣。 收集一些歧义 句,并经常地玩味,那情调,也不亚于 泡杯浓茶来细细品味。
小试身手
有个八十岁的富翁去世后,他的女婿与年幼的儿子争夺 遗产。老人临终留下一封遗嘱:“吾六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 子也家业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女婿认为遗嘱明 明写着:“吾六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业田园尽付与女 婿,外人不得争执。 ”遗产都归自己,但是富翁的儿子却因此 将老人的女婿告上了法庭,假如你是富翁儿子的律师,你将 如何维护他的权益。
直面高考
C 1.下列各句无语病且表达明确的一项是:( )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蛋壳,并进行技术 分析,确定他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蛋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 枪。 B、跟随广播学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 电台英语广播的速度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 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 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 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病句修改中歧义句的九种形式

病句修改中歧义句的九种形式1、多音字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
例如:(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ai”,指“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有歧义。
比如:(2)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有“行走”和“离开”两种不同的解释,故而本句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钟头。
(3)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4)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的书”既可指章太炎写的书,也可指他收藏的图书。
3、兼类词引起歧义。
比如:(5)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本句中的“和”如果作连词,那么“他”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果作介词,那么“他”的行为是和副总经理一起干的。
4、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
比如:(7)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5、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如:(8)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6、指代不清或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例如:(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谁对谁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本句可理解为“那年”“我”六岁,也可理解为“你”六岁。
7、标点不当引起歧义。
比如:(1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这个句子有多种理解:会议组织方是只解决出席证问题,其余不管呢,还是可以帮助解决出席证问题和住处问题,还是三个问题全部可以解决?表义很不明确。
歧义句修改精讲精练1

精选ppt
3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多音字不同的读音容易造成歧义 (1)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是读“qǐ lǎi ”时,表示“起身”;还读“qi lai”,表示“想 到了”。)
(2) 例如:他还欠款一万元。 (“还”读hái 时,表示“仍旧“;读huán时,表示“归还”)
精选ppt
1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b) 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 例如:大红皮箱拿来了。(是大/ 红皮箱还是大红/皮箱?)
(c) 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 产生歧义。
例如:爱护人民的军队。 (动宾结构——爱护 /人民的军队;偏正结构——爱护人民的 /军队)
精选ppt
8
六、 指代与省略不明造成的歧义
(1)“例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还是病人?) (2)例如: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是妈妈的同学还是王玲的同学?) 练习题
看到你那年才8岁。(我8岁还是你8 岁?)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是这个人不认识老张 还是 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是只有一边站着还是两边都站着?)
a.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小王是租给小周还是小王向小周租呢?)
b.思维科学。(是说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还是说思维 方式很正确呢?)
c.我要炒白菜。(是将做这个菜还是想点这个菜?) d.他的故事讲不完。 (是他讲的故事;还是关于他的故事)
精选ppt
7
五、 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a) 数量定语使用不当所造成的歧义。 例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 (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
误用兼类词造成
例: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锁”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这句话可理解为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没有“配锁”。
消除办法:将兼类词改为要固定表意的词类。
)
改正:1、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配锁。
2、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住。
不慎用多义词造成
例: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
消除办法:将多义词化为一目了然的单义词。
)
改正:1、这本书是黄颜色的。
2、这是一本淫秽不堪的黄色书。
施事受事不明造成
例: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又可以是受事者。
消除办法:明确施事、受事。
)
改正:1、我父亲为病人开刀。
2、医生为我父亲开刀。
含混使用数量词造成
例: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来了。
(“两个”既可表人,又可表物。
消除办法:确定是表人或表物。
)改正:1、学校的两个老师都来了。
2、他们是来自两个学校的老师。
语言结构(短语结构)有歧义造成
例:咬死了猎人的狗。
(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又可理解为动宾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消除办法:肯定结构,用“把”字句或“被”字句。
)
改正:1、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2、狗把猎人咬死了。
语意含混造成
例:他谁都瞧不起。
(这句话可理解为“他瞧不起所有人”,又可理解为“所有人都瞧不起他”。
)消除的办法有二:1、用反问。
(1)、谁瞧得起他?(2)、他瞧得起谁? 2、变语序。
(1)、他瞧不起谁。
(2)、谁都瞧不起他。
标点与本意不一致造成
例:“人多病少财富”就可有两种标点:1、人多,病少,财富。
2、人多病,少财富。
消除办法:明确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标点。
如:为“稿件不用退回”标点。
1、意在退稿:稿件不用,退回。
2、意在不退稿经作者:稿件,不用退回。
练习:
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李玲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他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晚会。
小王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李明走了一个多钟头。
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的三四倍。
我们需要进口机电产品。
他这个人太好说话了。
晚上我有课。
这里没有储存资料。
张校长请办公室主任修改一下自己写的文稿后,改后的文稿比原稿好多了。
这个观点,最近有些文章提出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大会表彰了57个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两个城镇个体工商业者联名上书市长,反映税费过重。
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电报,电报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此人读后不解其意,请你就文意写出三种不同的解释。
解释:①
②
③
19.“我要考研究生”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A、请你们不要高声喧哗
B、我这个主考官必须到场
C、与之有冲突的其安排暂停
D、请你通知有关的人员
20、下面的表述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王强正在理发
B、3加5乘以1是8
C、我要泡咸菜
D、李师傅到公园去照像
21、很久以前,张三借了李四壹万元,若干年后,张三拿出有李四亲自签名的一张字条,上有“张三还欠款壹仟元”的字样,该字条有歧义,可怎样理解?(请写出两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