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音乐教学设计《校园的早晨》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校园的早晨》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校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校园的早晨》,感受校园早晨的美好氛围,培养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歌曲中的节奏、音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合唱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校园的早晨》2.歌曲中的节奏、音准训练3.集体合唱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演唱、节奏、音准训练。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音准掌握,集体合唱的协调性。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校园的早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2.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等音乐知识。

3.练习法:通过集体合唱、个别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校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感受校园早晨的美好氛围,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音准。

2.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2)教师示范演唱《校园的早晨》,让学生跟随学唱。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演唱中的不足。

3.歌曲练习(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教师挑选个别学生进行独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4.音乐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听音辨字”、“节奏接龙”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六、课后作业1.家长协助孩子练习《校园的早晨》歌曲,提高孩子的演唱水平。

2.家长与孩子一起欣赏其他校园歌曲,拓宽孩子的音乐视野。

3.孩子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己在音乐课上的学习心得,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演唱《校园的早晨》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教案:《校园的早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七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校园的早晨》。

歌曲描绘了校园早晨的美好景象,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曲调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曲调和歌词。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

2. 学具:乐谱、歌词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校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感受校园早晨的美好氛围。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校园早晨的回忆和感受。

2. 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校园的早晨》,包括曲调和歌词。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歌手、钢琴伴奏、打击乐器伴奏等),进行歌曲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 课堂展示:每组轮流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学生观看并学习。

教师对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校园的早晨》,准备下次课堂展示。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曲调和歌词,标出重点音准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练习歌曲《校园的早晨》,加强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写一篇关于《校园的早晨》的作文,描述自己对校园早晨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七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校园的早晨》。

歌曲描绘了校园早晨的美好景象,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关注歌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上,重点关注学生对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掌握程度,包括曲调和歌词。

【初中音乐】《校园的早晨》教案

【初中音乐】《校园的早晨》教案

【初中音乐】《校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二章《时代的声音》第四节《校园的早晨》。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校园歌曲的特点,学习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歌词及其背后的故事,通过歌曲学唱、演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校园歌曲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学会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理解校园歌曲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校园歌曲《清晨》,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的早晨氛围,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它属于哪种类型的音乐?”2. 新课内容:介绍校园歌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校园的早晨》。

a.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b. 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领唱,其他成员配合,共同完成歌曲。

c. 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跳跃进行讲解和练习。

3. 随堂练习: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歌词,讲解创作背景。

六、板书设计1. 《校园的早晨》2. 内容:a. 校园歌曲特点b. 歌曲《校园的早晨》旋律、节奏、歌词c. 歌曲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并尝试创作一首描述校园生活的歌曲。

答案:根据个人创作,无固定答案。

2. 附加作业:了解其他校园歌曲,下节课分享你的发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音乐】《校园的早晨》优质教案1

【初中音乐】《校园的早晨》优质教案1

【初中音乐】《校园早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校园早晨》这首歌。

这首歌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金色校园》,具体内容包括歌词理解、旋律学唱和节奏掌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歌曲所表达校园生活美好。

2. 学会歌曲《校园早晨》,提高学生唱歌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掌握,如高音区演唱。

2. 教学重点:歌词理解,旋律学唱和节奏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早晨故事,引发学生对校园生活回忆,激发学习兴趣。

接着提问:“你们觉得校园早晨是怎样?”让学生自由发言,为学习新歌做铺垫。

2. 歌曲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意境。

b.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c. 分组学唱,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员给予评价。

d.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演唱方法。

3. 歌曲练习:a. 学生跟随钢琴伴奏,集体练习歌曲。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c. 学生自主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 创编活动:a.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校园早晨》编创动作。

b. 各组展示创编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

c.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词《校园早晨》2. 黑板右侧:歌曲旋律简谱,标注节奏、音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校园早晨》编创一段歌词,描述你心中校园早晨。

答案示例:清晨阳光洒满校园,鸟儿欢唱花儿争艳。

2. 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部分旋律掌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发现生活中美好,激发创作灵感。

音乐教学设计《校园的早晨》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校园的早晨》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校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五单元《多彩的校园》,以《校园的早晨》为主要教学内容。

该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校园早晨的美景,第二部分表达了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歌曲旋律、节奏、歌词,理解歌曲意境,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校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熟练地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部分节奏较为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歌曲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卡片等。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校园早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校园早晨的美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的早晨》。

3. 歌曲学习:(1)教唱旋律: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2)教唱歌词:学生跟随教师,一句一句地学习歌词。

(3)节奏练习: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进行单独练习。

4. 实践活动:(1)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演唱。

(2)合唱练习:全体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等知识点,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校园的早晨》2. 歌曲结构:两部分3. 歌曲旋律:以五线谱形式展示4. 歌曲节奏:以节奏谱形式展示5. 歌词:展示歌曲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校园的早晨》的歌词抄写,并学会演唱歌曲。

2. 答案:歌词抄写无误,歌曲演唱熟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校园的早晨》教案

【初中音乐】《校园的早晨》教案

【初中音乐】《校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音乐教材第七章《青春校园》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校园的早晨》。

该歌曲描述了清晨校园的美丽景色和同学们欢乐的校园生活,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我国校园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3. 通过合唱、乐器伴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以及合唱、乐器伴奏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吉他等乐器,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歌词单、五线谱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校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引导学生关注清晨校园的美景。

2. 讲解: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讲解合唱、乐器伴奏的技巧。

3. 示范:教师演唱歌曲,同时演奏乐器,让学生跟随学唱。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合唱和乐器伴奏,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5. 展示:各小组进行合唱和乐器伴奏展示,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校园的早晨》2.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3. 合唱、乐器伴奏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校园的早晨》歌曲,并用吉他或电子琴伴奏。

2. 答案:学生演唱和伴奏的视频或音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创作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园音乐会,展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

2. 教学过程:讲解、示范、练习、展示等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 作业设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精选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精选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校园的早晨》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一章节的节奏训练,通过学习歌曲《校园的早晨》,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第二章节的旋律练习,学习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第三章节的歌词学习,理解并记忆《校园的早晨》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校园的早晨》的节奏、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形式,体验集体合作的音乐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旋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独立演唱歌曲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让学生感受早晨校园的宁静与美好。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节奏训练(10分钟)(1)教师示范歌曲《校园的早晨》的节奏,学生跟随模仿。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节奏错误。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3. 旋律练习(10分钟)(1)教师示范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学生跟随模仿。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旋律错误。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歌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歌词与旋律的搭配。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歌词错误。

5. 合唱练习(15分钟)(1)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2)教师指导合唱技巧,强调声部和谐。

(3)全班同学进行合唱展示,感受集体合作的音乐魅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歌词。

2. 黑板右侧:歌曲《校园的早晨》的节奏和旋律。

《校园的早晨》教案

《校园的早晨》教案

《校园的早晨》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歌曲,了解校园歌曲,领略校园歌曲的魅力,激发聆听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模仿、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并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学堂乐歌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我国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其中沈心工被誉为学堂乐歌之父。

简单来说学堂乐歌就是当时的校园歌曲,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首现代的校园歌曲。

1(二)新课教授1.初听歌曲并思考,速度是怎么样的?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歌曲的速率为中速,《校园的早晨》是一首清爽活泼的校园歌曲,该歌曲是由有名作曲家谷建芬和音乐人高枫共同创作,80年代曾经在我国校园内风糜一时,表现了学生快乐的校园生活。

2.复听歌曲并设问,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男女声对唱。

对唱形式在民歌中应用非常普遍,在非洲,部落居民聚会商讨重大问题或进行宗教仪式时,经常利用对唱的方式交流,欧洲许多国家民间聚会狂欢时载歌载舞也经常利用对唱方式,中国乡间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对歌经常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重要方式。

3.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跟琴哼唱曲谱,并提醒学生注意二声部的合唱部分。

4.学生分男、女声演唱乐谱后朗读歌词,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

5.人人知道声乐的演唱形式包孕哪些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分别讲解独唱、齐唱、对唱、重唱、合唱。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完整版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完整版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完整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一课《校园的早晨》。

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校园早晨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唱《校园的早晨》,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

难点:歌曲中出现的生僻字和节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教学课件学具:乐谱、歌词卡片、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校园的早晨景色,让学生感受校园的美妙。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词的节奏和音准。

(3)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生僻字和节奏。

3. 练习与巩固(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举办小型歌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校园的早晨》板书设计:校园的早晨阳光明媚鸟儿欢唱同学们欢快的旋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歌曲《校园的早晨》。

2. 练习歌曲《校园的早晨》,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校园的早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歌曲教学中,对于生僻字的讲解还需加强,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关于校园的早晨的歌曲,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一课《校园的早晨》。

歌曲以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校园早晨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三章《校园的早晨》。

内容包括歌曲学习、乐理知识、音乐欣赏及实践活动。

具体涉及歌曲《校园的早晨》的学唱、曲式结构分析、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以及相关的音乐创作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技巧、曲式结构分析。

重点:歌曲旋律、歌词的学习,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让学生跟随音乐感受校园早晨的美好。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校园早晨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2)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3)指导学生进行高音区的演唱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乐理知识:五线谱、音符、节奏。

(2)分析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进行示范教学。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节奏敲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音乐欣赏(10分钟)欣赏其他校园歌曲,如《清晨》、《我们的时光》等,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歌曲中的校园氛围。

6. 实践活动(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以“校园的早晨”为主题,创作歌词或旋律。

(2)每组分享创作成果,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校园的早晨》2. 曲式结构:AABA3. 乐理知识:五线谱、音符、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校园的早晨”为主题,创作一首歌词或旋律。

答案示例:歌词创作:校园的早晨,阳光洒满大地,同学们欢笑,迎接新的一天。

晨跑的少年,努力向前,我们的青春,在此刻绽放。

旋律创作:(旋律简谱示例)2. 完成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精选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精选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美丽的校园》,具体内容为学习歌曲《校园的早晨》。

该歌曲描述了清晨校园的宁静与美好,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对旋律、节奏的感知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部分旋律、节奏较复杂,学生难以掌握。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引导学生感受清晨校园的宁静与美好。

(2)邀请学生分享对校园早晨的印象,引导他们关注歌曲中的旋律、节奏。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指导他们正确演唱。

(2)分组练习,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其他成员协助。

(3)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纠正错误,指导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的典型乐句,分析旋律、节奏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分析乐句的构成和表现手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设计简单的旋律、节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 歌曲演唱展示(5分钟)(1)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展示,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演唱。

(2)其他组员协助,展示团队协作成果。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校园的早晨》2. 歌曲旋律、节奏特点3. 情感表达:宁静、美好、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校园的早晨》,并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答案:(1)旋律特点:歌曲以级进、跳进为主,旋律优美、流畅。

(2)节奏特点:歌曲节奏较为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

2024年小学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2024年小学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2024年小学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校园的早晨》,感受歌曲中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校园的早晨》,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音和附点音符。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校园的早晨》乐谱、音响设备、钢琴。

2.教学辅助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演奏钢琴,学生跟随演唱歌曲,注意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演唱。

3.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5.全班集体演唱,教师指挥。

(三)歌曲创编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歌曲《校园的早晨》创编动作。

2.学生分组讨论,编排动作。

3.各组展示创编动作,全班评选最佳创意奖。

(四)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歌曲《校园的早晨》,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2.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视频,发送到班级群,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校园的早晨》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编和展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同时,教师针对歌曲的难点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创编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难点补充:1.切分音讲解与练习教师对话:“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歌曲中有些特别的音吗?它们听起来和普通的音有点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切分音。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精选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精选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章《校园的早晨》,主要详细内容为:学习歌曲《校园的早晨》,通过欣赏与学唱,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及歌词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能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

3. 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珍惜美好时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的学习。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邀请学生分享对歌曲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题——校园的早晨。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歌词的发音及情感表达。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教师巡回指导。

3. 歌曲分析与欣赏(15分钟)(1)教师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如:歌曲的旋律线条、节奏型等。

(2)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注意情感表达。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与指导。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早晨的音乐剧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

六、板书设计1. 校园的早晨2.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要点3. 歌曲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演唱时注意情感表达,力求表现歌曲的优美旋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的学习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在演唱技巧上还需加强练习。

校园的早晨教案音乐

校园的早晨教案音乐

校园的早晨教案音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感受校园早晨的宁静与美好。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创作灵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音乐,感受校园早晨的美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校园的早晨》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早晨氛围。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早晨元素,如阳光、鸟鸣、花香等。

2.音乐欣赏(1)播放《校园的早晨》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轻轻拍打节奏。

(2)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感受音乐的美。

(3)分段欣赏音乐,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每个乐段的感受。

3.创作与分享(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音乐,创作一段关于校园早晨的情景剧。

(2)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3)教师对每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与表现。

4.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晨跑、晨练等,感受校园早晨的美好。

(2)让学生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校园早晨的美景,进行摄影比赛。

(3)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校园早晨的作文,分享自己的感受。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校园早晨的感悟,以及通过音乐欣赏所获得的收获。

(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创作一首关于校园早晨的诗歌或散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了校园早晨的美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在创作与分享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教师在拓展活动中,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对音乐元素的感知不够敏锐,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五、教学资源1.音乐素材:《校园的早晨》2.情景剧创作素材:校园早晨的情景描述、角色设定等3.拓展活动素材:晨跑、晨练、摄影比赛等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对校园早晨的美好感受程度2.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程度3.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程度4.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感悟程度重难点补充:一、音乐欣赏中的感受与理解教学重点补充: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和氛围,理解音乐如何表达校园早晨的宁静与美好。

校园的早晨教案

校园的早晨教案

校园的早晨教案校园的早晨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完整聆听教师的范唱,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风格。

2、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并用欢快、活泼、朝气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通过聆听、模唱、感受等活动,懂得歌曲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造性活动,有创意的表现歌曲。

(美育目标)教学重点:感受校园歌曲的魅力,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前八分休止和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体会歌曲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二、情景导入播放《童年》视频短片,创设欢快活泼的生活氛围,提问: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你熟悉吗?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教师示范唱《校园的早晨》。

老师的这首歌曲是什么内容的?歌唱校园生活的,你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师:请同学们注意听,请老师一起做个小游戏。

做八分休止和切分节奏的节奏游戏。

先说节奏语言,校园的早晨美,同学齐声唱。

再边拍节奏边说。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中,学唱校园的早晨。

听,校园的早晨正在歌唱呢。

三、新课教学1、播放《校园的早晨》视频,感受歌曲,校园的一天开始了,听到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欢快、活泼、抒情)(旋律,节奏)2、你觉得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活泼,舞蹈性)3、翻开书本,第二页,用节奏读歌词,歌词讲述一个故事,让我们记住什么?记住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以后长大成才。

讲解反复记号,混合拍。

4、我们一起用活泼的“啦”来熟悉旋律老师用“啦”示范一句;弹琴,生唱;提出难点地方的演唱:八分休止的节奏;跟伴奏旋律用啦唱。

5、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老师用两种声音来表现,学生选择。

第二种声音是怎么唱?你们模仿一下?6、师伴奏生唱歌曲希望从声音中听出同学们的青春、快乐。

7、出示歌谱,数一数有几个乐句,这些乐句有什么关联? A+B+A~学生背诵歌词7、播放伴奏,加上身体的律动,男女生对唱歌曲。

校园的早晨教案音乐

校园的早晨教案音乐

校园的早晨教案音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校园的早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歌词学习、旋律分析、节奏练习以及合唱排练。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歌曲的主题、情感表达及音乐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歌词、旋律及节奏,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合唱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合唱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歌词记忆、旋律掌握、节奏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校园早晨的照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校园早晨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校园的早晨》。

2. 新歌教学(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逐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

3. 旋律分析(10分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4. 节奏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

5. 合唱排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唱排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校园的早晨》2. 歌曲旋律:五线谱及歌词3. 歌曲节奏:重点节奏型4. 合唱排练:分组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校园的早晨》,尽量做到歌词、旋律、节奏的准确掌握。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校园歌曲,培养音乐兴趣;组织校园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新歌教学1. 歌词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歌词的含义,以便更好地记忆歌词。

2. 旋律掌握:教师需关注学生对旋律的掌握,尤其是歌曲中的高低音、跳跃音等难点部分,通过钢琴伴奏、手势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旋律。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

校园的早晨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三章《校园的早晨》。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歌曲《校园的早晨》,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学习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音高、音长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以及节奏变化。

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钢琴、音乐教材、教学课件。

学生: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校园的早晨,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的美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歌曲(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教师逐句教唱,学生模仿。

(3)学生独立演唱,教师指导。

3. 学习音乐理论知识(10分钟)(1)教师讲解音符、音高、音长等基本概念。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识谱。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展示。

(3)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校园的早晨》2.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3. 音乐理论知识:音符、音高、音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2)完成课后练习:识谱、节奏练习。

2. 答案:(1)歌曲演唱:自行录制视频,至班级群。

(2)课后练习:见教材第五册第三章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牢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小学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小学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小学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音乐之声》第三册第四章《美丽的早晨》,详细内容为歌曲《校园的早晨》的学习。

该歌曲以赞美校园早晨的美景为主题,歌词简洁、旋律优美,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歌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旋律的把握以及歌唱技巧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校园早晨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1)教师播放《校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

(3)分句教唱,让学生逐句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歌曲练习:(1)集体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2)个别展示:教师邀请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展示,给予鼓励和表扬。

4. 歌曲演绎:(1)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校园的早晨》。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唱时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六、板书设计1. 《校园的早晨》2. 歌词:逐句列出歌词,标注重点节奏和音高。

3. 歌曲结构:标注歌曲的曲式结构,如:前奏、间奏、尾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校园的早晨》歌曲,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在课后练习歌曲,录制视频,下节课前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其他赞美校园的歌曲,进行欣赏和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音乐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歌声》,具体内容为歌曲《校园的早晨》。

该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旋律学习,包含音高、音长、节奏等基本音乐元素;第二部分为歌词学习,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校园的早晨》的旋律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他们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音准和节奏。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校园早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校园早晨的宁静与美好,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主题。

2. 旋律学习(15分钟)a.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b. 分组练习,教师逐一点评指导。

c. 针对难点,进行专项练习,如音准、节奏等。

3. 歌词学习(15分钟)a. 学生自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b.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咬字、发音等。

c. 结合旋律,完整演唱歌曲。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挑选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讲解,分析其音乐特点。

b.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随堂练习。

5. 情感表达(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对同学的友情等。

b.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b.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校园的早晨》2. 歌曲旋律:五线谱、音高、音长、节奏等3. 歌词:逐句展示4. 课堂重点:音准、节奏、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校园的早晨》的歌词,并标注音高、音长、节奏。

2. 答案:歌词及音乐符号的正确标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校园生活的歌曲,进一步培养音乐兴趣。

校园的早晨教案音乐

校园的早晨教案音乐

校园的早晨教案音乐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懂得珍惜校园生活、珍惜时间,并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练习,提高对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从头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的用法,并能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难点】对从头反复记号熟练掌握。

三、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校园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吗?"请同学们来描述自己眼中校园早晨的景象。

2.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新课《校园的早晨》。

(二)初步感知1.初听歌曲《校园的早晨》,教师设问,听完歌曲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提出问题,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情景,师生共同总结:歌曲描绘校园得早晨和暖的阳光、安静的树林、来来往往的同学的情景。

(三)探究学习1.发声练习。

用开口音和闭口音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声练习。

2.教师带领同学们用"lu"跟着钢琴伴奏轻声哼唱两遍,熟悉歌曲旋律。

3.引导学生发现乐谱中的从头反复记号,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

4.教师弹奏伴奏,学生以正确的乐句顺序来演唱乐谱。

5.将歌词带入旋律当中,教师带领学生跟钢琴演唱,从而引导学生基本学会演唱该曲目。

6.带领全体同学有感情地齐唱歌曲,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拓展延伸1.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舞台剧的创编,5分钟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2.分组展示,并进行师评和互评。

(五)小结作业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回顾,师生共同进行总结。

2.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师进行简单的思想教育,鼓励学生要珍惜校园生活,珍惜时间。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课下将本节课所学习的歌曲回家唱给自己的父母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歌曲《校园的早晨》
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情感。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等乐理知识。
3、能认真聆听乐曲《校园的早晨》,体验乐曲中活泼可爱、亲切自然的情感,并能随乐舞动,自编自演。
教学重难点:
1、切分音和强位出现休止符,增强了歌唱难度;
2、根据歌曲自编自演
教学过程
二、三次备课
一、导入
1、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
二、歌曲简析、乐理、节奏
1、三段式A+B+A
2、反复、学唱歌曲
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校园的早晨》,听一听并思考: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哪里的场景,表达怎样的情绪?
(1)分句指导歌唱(同上)。
(2)重点练唱:有强位休止符的乐句;有切分音的乐句。
(3)学生齐唱第二段,老师伴奏。
5、学唱第三段,重点学唱最后一句,齐唱第三段。
6、齐唱《校园的早晨》。
(1)按怎样的顺序唱?
(2)边打拍子边跟录音机唱,纠错。
(3)边唱边打拍子,老师伴奏;左一下右一下;表现出活泼可爱的样子。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哪位学生用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情感来读第一段歌词。
3、重点学唱第一段。逐句教唱,讲授重点、难点乐句,并加强练习。
师:因为我们这首歌是以校园生活为素材的,所以出现很多强位上的休止,使音乐显得活泼可爱。∣ⅹ0ⅹⅹⅹⅹ∣
学生齐唱第一段,老师伴奏。打节奏要清晰,打的声音不要太大。
4、学唱第二段。

四、歌表演。一至四名学生用自编舞蹈表演再现第一乐段所表现出来的场景。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我们感受到了音乐中显现出来的活泼可爱、亲切自然情趣。快乐的校园是我们成长的又一个摇篮,我们要热爱校园,热爱校园的一草一木、要爱老师、爱同学、爱自己,我们更要爱家爱国爱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