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第17课)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17课《跳水》教学设计教案详细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17课《跳水》教学设计教案详细说课稿

第17课《跳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跳水运动员比赛的图片。

2.鼓励学生说说对跳水的了解(生自由回答)3.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在各项大赛中,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跳水队也被称为梦之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但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跳水)4.简介作者:同学们完成自主学习单的内容,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识。

教师总结补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初步感知。

(阅读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一)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放肆桅杆撕开吓唬瞄准龇牙咧嘴风平浪静心惊胆战(1)学生读词语,教师正音,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讨论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生交流不太理解的词语。

教师结合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艘”,说出易错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二)了解主要内容,理清结构1.学生用自己的讲讲跳水的故事,根据教师提示填空2.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敢、智慧和责任的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小孩子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跳入水中,挽救了落水的小鸟。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勇敢、智慧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深层次意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从中汲取勇敢、智慧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勇敢、智慧和责任感的内涵,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保护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3.勇敢、智慧和责任感的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表演法: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情节,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分组讨论的任务单。

4.表演所需的道具和背景音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跳水》。

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跳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跳水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一起朗读。

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并在课文课件或黑板上标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任务单上列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跳水》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跳水》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跳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跳水》的情节和主题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意思3.掌握生词和课文中的重点词语4.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思辨能力二、教学重点1.理解《跳水》的情节2.正确朗读课文3.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4.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教学准备1.课文《跳水》的课本2.录音机或其他播放设备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4.课堂教学设计表格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等教具,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

第二步:学习课文1.听录音,学生跟读,纠正发音。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拆分课文,让学生逐句朗读,并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三步:课文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或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课文填空1.准备一些句子,挖空其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填空。

2.学生完成填空后进行答案讲解,巩固课文内容。

第五步:课文表演1.学生分组,编排课文的小剧场表演。

2.学生展示表演,全班同学观看并评价。

五、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回答问题,检查重点概念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跳水》2.完成课后习题以上内容为“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跳水》教案”的指导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和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及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含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

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

“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

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

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

“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

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

接着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

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7 跳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7 跳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7 跳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17 跳水》,引导学生了解跳水运动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爱。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17 跳水》的内容,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

2.掌握跳水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跳水项目的规则和技术要点。

3.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17 跳水》:讲述了小男孩小华在跳水比赛中的经历,通过他的努力与坚持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2.跳水运动:介绍跳水项目的起源、发展历史、规则和技术要点,让学生了解跳水运动的魅力所在。

四、教学准备1.课文《17 跳水》的课本和教师用书。

2.关于跳水运动的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跳水教学PPT或教学板书,清晰呈现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4.教学辅助材料:包括课堂练习题、小组讨论题等,促进学生思维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在教师用PPT或黑板上展示跳水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跳水的规则和技术要点。

2.主体教学(30分钟)(1)朗读课文《17 跳水》,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主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讨论小华在跳水比赛中的表现和感受。

(2)介绍跳水运动的起源、发展历史,讲解跳水项目的规则和技术要点,让学生全面了解跳水运动。

(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跳水运动的优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活动设计(20分钟)(1)小组展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段表演,并进行小组展示,激发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2)赛前准备:让学生分组准备一场模拟跳水比赛,包括规划比赛流程、制定比赛规则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

4.课堂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跳水运动的魅力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跳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跳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进步的故事。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学跳水的过程,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决心,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记叙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决心,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型。

2.难点:对于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深层次的含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自主地获取知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PPT、相关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面对哪些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

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教师通过PPT呈现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让学生进行认读和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情景,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分组进行,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解和解释。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17课《跳水》精品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17课《跳水》精品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17课《跳水》精品课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

”不能单纯地强调某一方面,要在学生感悟文字所表达情感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所以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思想,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句段,通过朗读品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材与学情分析】《跳水》是课改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一篇精读课文。

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发生在一艘大船上的故事: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

构思新奇,险象环生,高潮部分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就在孩子得救,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张弛有力,学生爱读。

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也能够读明白,但事件中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不同于其他人的沉着镇定、机智果断,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同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找想象点,抓重点词语、句段等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险境和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

3.学习本文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

4.能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句段的意思,归纳出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知道本文的一些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船长品质,并能正确表达,谈所受到的启发。

【教学流程】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直击高潮,品读感悟,体会险境学习写法,训练表达,归纳品质回归整体,总结写法,畅谈启发【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跳水》,谁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在一艘大船上,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案

17、跳水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7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结合文章语言风格,了解文章人物特点,4. 学习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精神品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7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大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跳水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运动。

我们观看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为他们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学也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为国争光的跳水运动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3 课《跳水》,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认读生字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

5 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Sìw éi s ī hu z ī li ě mi áo放肆桅杆撕开吓唬龇牙咧嘴瞄准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龇牙咧嘴:1. 形容凶狠的样子。

2. 形容疼痛难忍的样子。

哭笑不得: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心惊胆战: 形容非常害怕。

教师过渡语:学习完本课生字,并读通顺课文后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个性化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分组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语。

强调:重点词语认真学习,如“唬”在“吓唬”中读轻声,在“唬人”“诈唬”中读hǔ拓展:用“龇牙咧嘴”,“哭笑不得”,“心惊胆战”造句。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感知课文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5 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 、根据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给文章划分段落?师:时间到,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人在危机时刻,勇敢跳水救人的故事。

课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展示了主人公勇敢、机智、果断的品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本文语言流畅,情节紧凑,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大意。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主人公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人公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品质。

3.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观点。

3.写作指导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写作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互相讨论,回答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展现主人公品质的认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所展现的主人公品质。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跳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这篇课⽂叙述了在⼀艘外国轮船上发⽣的故事:⼀只猴⼦把船长⼉⼦戴的帽⼦挂到了桅杆的横⽊的⼀头,孩⼦为了追回帽⼦,⾛上横⽊。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智,命令⼉⼦跳⽔,⽔⼿及时下⽔抢救,终于使孩⼦转危为安。

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为。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五年级下册语⽂第17课《跳⽔》课⽂原⽂ ⼀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

这⼀天风平浪静,⽔⼿们都在甲板上。

⼀只⼤猴⼦在⼈群⾥钻来钻去,模仿⼈的动作,惹得⼤家哈哈⼤笑。

它显然知道⼤家拿它取乐,因⽽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才⼗⼀⼆岁,他也笑得很开⼼。

猴⼦忽然跳到他⾯前,摘下他的帽⼦戴在⾃⼰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们⼜⼤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坐在桅杆的第⼀根横⽊上,摘下帽⼦来⽤⽛齿咬,⽤⽖⼦撕,好像故意逗他⽣⽓。

孩⼦吓唬它,朝着它⼤喊⼤叫。

猴⼦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们笑得更欢了,孩⼦却⽓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爬上桅杆去追猴⼦。

他攀着绳⼦爬到第⼀根横⽊上,正要伸⼿去夺帽⼦,猴⼦⽐他更灵巧,转⾝抓着桅杆⼜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边追赶⼀边喊。

猴⼦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后脚钩住绳⼦,把帽⼦挂在的那根横⽊的⼀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龇⽛咧嘴做着怪样。

横⽊的⼀头离桅杆⼀⽶多。

孩⼦⽓极了,他的⼿放开了绳⼦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上横⽊去取帽⼦。

这时候,甲板上的⽔⼿全都吓呆了。

孩⼦只要⼀失⾜,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他⾛到横⽊那头拿到了帽⼦,也难以回转⾝来。

有个⼈吓得⼤叫了⼀声。

孩⼦听到叫声往下⼀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出来,⼿⾥拿着⼀⽀枪。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在桅杆顶端的横⽊上,就⽴刻瞄准⼉⼦,喊道:“向海⾥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惊胆战,站在横⽊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他爸爸的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智慧和勇敢的故事。

故事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发展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在理解文中某些细节和深层次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线索和人物形象;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智慧、独立的品质,学会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勇于担当、积极应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线索和人物形象;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深层次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词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勇敢、智慧、品质等关键词,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跳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跳水》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敪案及敪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内容
•课题:《跳水》
•课型:阅读课
•课时:1课时
2. 教学目标
•能够读懂课文《跳水》;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能够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并能够正确使用;
•能够表达自己对跳水的想法,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难点: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词用法。

4. 教学准备
•课文《跳水》的教材;
•课文学习笔记。

5.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观看跳水比赛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呈现】
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注重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讲解】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用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
让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操练】
让学生做相关练习,巩固课文内容并加深理解。

【归纳】
总结课文要点,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敪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较高,表达了对跳水这项运动的浓厚兴趣。

但在课文中某些生词的解释上,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生词的拓展理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对课文内容的热情和积极性,但在表达方面
仍需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更
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 跳水》 精美教案(统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 跳水》  精美教案(统编版)

17 跳水▶教学目标1.会认“肆、桅、撕”等 7 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 9 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想想船长的办法好在哪儿。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

提醒学生“吓唬”的“唬”在这个词中读轻声 hu。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易错的字“艘”和“肆”,其他的生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手们的相关语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指导学生思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3.语言运用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这个故事,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1 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肆、桅、撕”等 7 个生字,会写“艘、航、肆”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 9 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1.谈话导入。

每一届奥运会的跳水项目都是大家最关注的,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各种赛事的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跳水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跳水)2.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师梳理归纳:谁跳水?为什么跳水?结果如何?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跳水》是谁写的?(列夫·托尔斯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课文题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的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答刚才的质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第17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第17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

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

“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

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

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

“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

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

接着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

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7课 跳水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7课 跳水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任务一:聚焦课题,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7课《跳水》,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预设:我想到了跳水这项体育运动。

2.师追问:通过预习,你发现课文中的“跳水”指的是你们所熟悉的那项体育运动吗?(不是)那是谁跳水?为什么跳水?结果如何?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跳水》是谁写的?(列夫·托尔斯泰)咱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作家。

4.补充作者资料。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任务二:学习字词,交流感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下列词语。

第一组:一艘、船舱、桅杆、航行第二组:放肆、摘帽子、钩住绳子、龇牙咧嘴第三组:哭笑不得、吓唬、发抖、心惊胆战2.学习第一组:一艘、船舱、桅杆、航行①本组词语与船有关,引导学生把学习词语与认识帆船的主要结构结合起来,借助简笔画标示出船舱、甲板、桅杆、横木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最高横木的位置及高度,感受站在上面的高度危险性。

②对于“艘、航、舱、桅”等字,引导学生从形声字造字法的角度进行识记,注意“艘、桅”重点笔画的书写指导。

3.学习第二组:放肆、摘帽子、钩住绳子、龇牙咧嘴①这一组词语都是描写猴子的,结合上下文理解后,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猴子是怎么逗孩子的。

②重点指导“肆、帽”的书写。

4.学习第三组:哭笑不得、吓唬、发抖、心惊胆战①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组词语都与孩子有关,联系上下文理解。

②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前面的几个词语说一说。

5.学习其它词语:风平浪静、取乐、眼巴巴、撕咬、海鸥、瞄准。

(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学生自主学习“会写字”,指导书写。

任务三:概括情节,讲述故事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发展的顺序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并与同桌交流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句或小标题概括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跳水》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

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

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猴子的活泼与聪明。

“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

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喊”。

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

“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

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

接着讲走上横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

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船长急中生智,意识到只有跳到海里才是唯一解救的办法。

于是果断地用手中的枪逼迫孩子往海里跳。

“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进一步展示了父亲的果断,也说明了情况的危急。

孩子的得救,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里就把他救上了甲板。

孩子的得救,是几个方面的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

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3.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板书:跳水2.同学们,看到这个词语,你都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跳水”。

文章的作者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4.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有很多问题要提出来,谁先来说说?(学生发言。

)5.教师归纳。

(1)谁跳水?(2)为什么跳水?(3)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4)经过怎样?(5)结果又如何等。

6.引导阅读:下面我们就从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方面来了解这个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况。

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理解词语。

①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 9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②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料。

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了上去,一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

他虽然取得了帽子,但也把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

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处境担忧。

孩子的父亲——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最后,孩子得救了。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3.在课文中标画出故事中有哪些角色,简单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4.用简单的语言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1)起因: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2)发展: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3)高潮: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4)结局: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文中的会写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2.学生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学生习字,师生评议。

五、作业设计:读读课文,把课文多次描写水手的句子标注出来,说说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导入课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

3.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朗读。

二、再读课文,探究初成。

1.提出问题:(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2.学生自由读书,在课文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收获,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汇报交流。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1)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①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a.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b.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②议一议: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

)(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③指导朗读,读出猴子的调皮,读出水手们的快乐,读出孩子的生气。

(2)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孩子为什么爬上桅杆?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孩5/ 9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①读一读,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孩子为什么走上横木?(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②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气急了”指因生气而着急了;“气极了”指气愤到了极点。

)感受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体会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表现出猴子的调皮,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的“气极了”。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的句段,旁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和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①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③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4)指导交流: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迫在眉睫、千钧一发、危在旦夕……)(5)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读出水手们的紧张。

(6)拓展交流:假如此时你就是甲板上的一名水手,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救孩子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来救孩子?(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厚厚的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7)小组交流:逐个分析以上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能救下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