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与便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伴随症状
1.伴腹痛 慢性反复发作上腹痛、呈周期性与节 律性--消化性溃疡;上腹绞痛、黄疸伴便血--胆囊 或胆管出血。
2.伴里急后重 见于细菌性痢疾、直肠炎、直肠 癌等。
3.伴腹部肿块见于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等。 4.伴发热 常见于传染病、恶性肿瘤、急性出血
性坏死性肠炎等。
5.伴皮肤粘膜出血见于血液病、急性感染等。
(五)、伴随症状
1.呕血伴上腹痛:溃疡病、胃癌
2.呕血伴肝脾肿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3.呕血伴皮肤粘膜出血:血液病、败血症、
重症肝炎。 4.呕血伴黄疸:肝硬化、肝癌、钩体病。 5.呕血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胃癌、
胰腺瘤。
二、便血
(一)定义: 指粪便带血或自肛门排出鲜红色或暗红
色血液。一般为下消化道出血,即屈氏 韧带以下部位。若上消化道出血量大, 血液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短,也可表现 为便血。
(三)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 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 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
先兆:呕血前多有上腹部不适及恶心,之后出 现呕出血性胃内容物。
呕血与黑便:呕出血性胃内容物。呕血颜色与 出血的量及快慢有关,食管/胃底部大出血或 出血快者呈鲜红、暗红色可有血块。出血量少 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Hb在胃酸作用下形成酸 化正铁血红蛋白时,呈咖啡色。呕血时由于部 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可形成黑便。
【概述】
一般而论幽门以下出血时常引起黑便,而幽 门以上出血则往往兼有呕血或呕吐物呈“咖 啡样”。如幽门以下部位出血量多,血液反 流人胃,也可引起呕血.又如幽门以上出血量 少,血液在胃内不引起呕吐反射,则全部血 液流入肠内表现为黑便.
便血往往提示下消化道出血,但也可能上消 化道出血量大而迅速经肠道排出。
诊断便血前,须排除下列情况:
1.食用动物血、肝等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 假阳性,但素食后即转为正常。使用人血红蛋 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检测,则可避免隐血试 验的假阳性。
2.口腔、鼻、咽、支气管、肺等部位的出血, 被咽下后也可出现黑便或隐血试验阳性。 3.口服某些中草药、铁剂、铋剂、炭粉等时, 粪便可呈黑色,但粪便隐血试验阴性。
5.出血是否停止: 有下列表现,应认为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1)反复呕血,色转鲜红;黑便频数增加,质变稀薄,肠鸣 音亢进。
(2)胃管内抽出较多新鲜血。 (3)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积极补充血容量仍未见明显改善
或一度好转又很快恶化。 (4)在补液量和排尿量足够的情况下,原无肾脏疾患患者的
尿素氮持续升高或再次升高。 (5)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
6.氮质血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 氮增高,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如 再次出血,尿素氮可再次增高。
尿素氮增高是由于大量血液进入小肠, Hb分
解含氮产物在肠内被吸收。而血容量减少导致肾
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
肌酐亦可同时增高。
(四)、诊断要点
1. 是否下消化道出血比较容易判断,但上消化道出 血有时需要与其他情况鉴别,须排除咯血,假性 呕血,假性黑便可能
40%),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脉压小。 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
压可降至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 至零。
4.发热 出血量大的病人24小时内常出现发热, 多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5.血象 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 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可以暂时无变化。一般需 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h后才会出 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出血后32h,血红蛋白可 被稀释到最大程度。大出血早期不能根据RBC与 Hb来判断有无出血及出血量。
仔细观察血便的颜色、性状及气味等对寻找 病因及确立诊断有一定帮助,如阿米巴性痢 疾多为暗红色果酱样的脓血便;急性细菌性 痢疾多为粘液脓性鲜血便;急性出血性坏死 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样粪便,并有腥臭味。
少量的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隐血便。
2.全身表现:出血大急时可有贫血 和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出血缓慢、 量少时,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少量 血便;长期慢性失血可出现乏力、 头晕、失眠。
1、一般状况
(1)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 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 善,故可无自觉症状
(2)出血量达血容量的10-15%(400-500ml):有头 晕、畏寒,但无血压及脉搏改变及全身的表现
(3)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1000ml):出汗、四肢 厥冷、心慌、脉快;
二、问答题: 1、试述呕血的常见病因。
2、男,50 岁,有“高粘血症”,常年服深海鱼油 及肠溶阿司匹林。无烟酒嗜好,否认肝炎、结核病 史,无反酸、暖气。2天前无明显原因感上腹不适; 4 小时前突然恶心、呕吐 2 次,为咖啡渣样物质混 有食物,量约 600ml,排黑色稀便 1 次,量约 500ml ,病人感口渴,心慌,头晕。查体:神志 清,血压 1067 / 6 67kPa ,面色苍白,未见肝掌、 蜘蛛痣,皮肤粘膜无瘀点瘀斑。心率110 次 min , 律齐;腹软,剑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 及,肝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 Hb90g/L , WBC 10.4×109 / L , N 70 %,L30%, PLT166×109 / L , 大便 OB (++++)。试分析上消化道出血 原因及确诊方法。
(二)病因
1.食管疾病:炎症、肿瘤、异物、外 伤。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溃疡(消化性、 应激性、杜氏)、炎症(非甾体类药: 阿司匹林、消炎痛)、胃癌。最易引 起出血的溃疡是—十二指肠溃疡;十 二指肠溃疡不发生癌变,胃溃疡可发 生癌变。
3.肝、胆和胰腺疾病:肝硬化致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胆道出血、胆癌 破裂血液经胆道流出、胰腺癌。
(4)出血量达血容量的30%:出汗、四肢厥冷、心慌、 脉快+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BP下降、脉细弱、 呼吸促及休克)。
2、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 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 快。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 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 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 1600ml以上。
5.出血是否停止: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在下降 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继续。因为一次出 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而出血 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隐血可 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 大便隐血达2周。
应注意排便次数、颜色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 如血压、脉搏、意识、肠鸣音、Hb、RBC及血 细胞比容等综合判断。
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升高。
基本处理措施
1.一般急救措施:平卧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监测 生命体征,留置胃管
2.快速补充血容量,包括输液及输血 3.止血治疗:常用的全身止血药适用于各种原因的消化道出
血。包括云南白药、酚磺乙胺、氨甲环酸、巴曲酶等。
基本处理措施
4.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 (1)药物止血 垂体后叶素百度文库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 、β受体阻断药 (2)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 (3)局部止血等方法 5.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 (2)局部止血 (3)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较好
4.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5.其他:出血热、SLE、尿毒症等
出血发生率:
溃疡病>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 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
因此,考虑呕血时,应首先考虑 这三种疾病。
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如恶性肿瘤、 息肉、炎症性肠病、结肠炎(放射性、缺 血性)、憩室病、血管性疾病、内痔、肛 裂、小肠病变等。
1、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门脉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B.消化性溃疡 C.胆道疾病 D.恶性胃粘膜病变 E.全身性疾病
2、女, 28 岁,感中上腹不适伴反酸并阵发 性隐痛,以饥饿时及夜间疼痛明显,近 2 天 大便发黑,最可能的诊断为
A.胃溃疡出血 B.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 C.壶腹部溃疡出血 D.胃癌出血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 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 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3、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
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 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
失血性休克
若出血量大可致失血性休克,其程度轻重与出血 量多少、出血速度等有关。出血量越大,出血速 度越快,则病情就越重,常表现有面色苍白、出 冷汗、烦躁、口渴、头晕、乏力、心悸、脉搏增 快等,严重时出现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呼吸急 促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某些病人失血性休克的症状与体征可发生在呕血 或黑便之前。
2. 出血量:观察和记录呕血时间、次数、量、颜 色以及黑粪次数、量性状。
隐血阳性:>5ml/日; 黑便>50-70ml/日; 呕血示胃内积血量:>250-300ml/日。 3. 出血部位:幽门以上出血多有呕血与黑便;幽门
以下出血引起黑粪。但于出血的量及快慢有关。
4.病因与诱因:主要根据病史、伴随症状 和体征。病因注意:消化性溃疡、肝硬 化、胃炎举例。诱因:饮食不节、大量 饮洒、毒物或特殊药物。
(二)病因
1.小肠疾病:小肠憩室、Crohn病、 肠伤寒、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 性肠炎、小肠肿瘤。
2.结肠疾病:痢疾、阿米巴痢疾、溃 结、肿瘤。
3.直肠疾病:炎症、息肉、肿瘤。 4.肛门疾病:痔、肛裂。 5.全身性疾病:血液病。
(三)临床表现
1.便血:由于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 度及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不同,便血的表现也 不同。
出血部位愈低,出血量愈大排出愈快,则血便 颜色愈鲜红。上消化道出血多为柏油样,但 上消化道大出血伴肠蠕动加速时,可排出较 鲜红血便;下消化道出血往往排出较鲜红血 便,但小肠出血时,如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 较长,亦可呈柏油样便。便血时,粪便可为 全血或血与粪便混合。
若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粘附于粪便表 面或于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出者,提示 直肠或肛管疾病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肠肿 瘤出血。
第九节呕血与便血
一、呕 血
(一)呕血的定义: 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 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系或胰 腺疾病)、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或全身 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从口腔 呕出,称为呕血。血液经胃酸及肠道作用后变 为黑色,经肠道排出体外,形成粘稀发亮的柏 油样便称为黑粪。由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 出血或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咯血,不属于呕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