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社区矫正是指对于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的一种特殊矫正方式,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一,小明,男,25岁,因盗窃罪被判刑,经过一年的监狱生活后,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明接受了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学会了木工技术,并在社区内的一家家具厂找到了工作。
通过努力工作和社会交往,小明逐渐摆脱了过去的不良习惯,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最终成功融入社会,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案例二,小红,女,30岁,因吸毒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红接受了戒毒治疗和心理辅导,逐渐戒除了吸毒的习惯。
同时,她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通过这些活动,小红找到了重新融入社会的动力和价值。
最终,小红成功戒毒,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积极分子。
案例三,张三,男,35岁,因家庭暴力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张三接受了家庭暴力治疗和情绪管理培训,逐渐控制了自己的暴力倾向,并学会了与家人沟通和包容。
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张三和家人进行了多次沟通和调解,最终解决了矛盾,重建了家庭和睦。
如今,张三和家人关系融洽,他也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志愿者,帮助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家庭解决矛盾。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区矫正对于犯罪分子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方式的矫正手段,犯罪分子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为社会治安和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xx年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成都东部新区在依法依规监管基础上,关注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心理脆弱敏感、情绪反复波动等共性问题,因人 施矫,注重心理干预,把“从心开始’贯穿于社区矫正全过程,探索“以心会心,以心化心”,从人格重塑、情感支撑、社 会认同、就业帮扶等多维度,为女性社区矫正教育改造难题提供了一份有温度、有实效的“东部新区答案”。
案例点评
都江堰市以“三坚持两强化”模式为基依法落实监管措施,秉承“挽救为主,教育攻心”理念,汇集社会力量给予矫正 对象经济资助渡过难关,整合教育资源多维发力,帮助矫正对象塑造敬法遵法守法意识,转变观念主动接受收监事 实,为防范暂予监外执行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踩点怀孕”提供了借鉴意义。
案例四
打开封闭心灵挽回灰色人生
案例点评
彭州市秉承“正人先正德,育人先育心”的理念,创新使用“三位一体管控教育模式破除部门间合作壁垒,编织了
集人文关怀、医疗救治、法治教育、再犯罪防范于一体的矫治关怀网,为肇事肇祸精神障碍社区矫正对象的康 复、教育、矫正、回归和融入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案例七
身在异乡陷迷途心系蓉城归正道
——郸都区李某犯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被实行社区矫正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詹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詹某入矫后,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所 犯罪
行严重后果没有足够认知,心理脆弱且敏感,存在爱慕虚荣等不良价值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根据其成长经历 、家庭背景、情感经历,综合评估分析后为其制定出“从心开始,自爱自立”的针对性专属矫正方案,帮助其走出情 感创伤阴影,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借助亲情力量强化矫正效果,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服务,融入社会,通过人社部门 资源链接,协助詹某参加美容行业就业培训。通过工作人员不懈努力,詹某走出情感创伤,结束混乱纠缠感情,参 加成人继续教育学习,自食其力合伙创业。
社区矫正工作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社区矫正工作的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社区矫正工作是指针对犯罪人员在刑罚执行阶段的一种管理和社会化过程。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监督、帮助和教育,使犯罪人员能够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在实践中,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因此,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经验总结,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应对策略。
案例一:李某的矫正故事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李某。
李某曾因盗窃罪入狱,后被判定进行社区矫正。
在狱中,他接受了法律知识和职业培训,并通过心理辅导逐渐认识到他的错误。
在获得自由后,社区矫正人员与他进行了密切的配合,提供经济援助和工作机会。
通过长时间的关注和帮助,李某逐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成功地融入了社会。
经验总结: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社区矫正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除了法律教育和职业培训外,心理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帮助犯罪人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机会,可以有效地促使他们改变和发展。
案例二:王某的再次犯罪然而,社区矫正工作并非始终如人意。
有时候,一些犯罪人员会再次犯罪,这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例如,王某在社区矫正期满后不久又被抓获,原因是他再次涉及盗窃等犯罪行为。
经验总结:从王某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负荷过大,导致对犯罪人员的监督和帮助不够到位。
另外,社会环境和资源的限制也可能成为再次犯罪的因素。
因此,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体系,并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案例三:张某的心理矫正除了犯罪人员的问题,社区矫正工作中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案例。
比如,张某在矫正期内表现良好,但在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出现了严重的情绪问题,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
经验总结:张某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社区矫正人员应加强对犯罪人员心理健康的关注,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防止出现严重的后果。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根据危机介入理论,社工对阿宇持续自杀的风险及肇事肇祸风险进行评估,对其加强监护,以防止自杀行为再 次发生,同时分析其自杀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社工发现,阿宇从小家庭条件优渥,没有经历过挫折,抗压能力较 弱。他从自主创业的成功青年沦为社区矫正对象,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思想负担重,从而出现自我否定、焦虑 、抑郁、绝望、无助等心理状态,在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了自杀行为。社工需要通过心理辅导对阿宇进 行心理调适,在协助其适应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后,为其输入人生希望,协助其恢复自尊并提升自主能力。
服务过程
(一)介入危机,评估风险
阿宇自杀未遂后,其父母来到街道司法所求助。社工从阿宇父母口中得知,近期阿宇整天在家无所事事,也很 少与家人交流,在自我封闭一段时间后选择吞服安眠药自杀。所幸,家人及时发现后将他送往医院抢救,才挽救了 他的生命。
社工初步了解情况后,立即赶往医院探访阿宇。通过细心抚慰与耐心交谈,社工了解到,阿宇由于面对债务, 思想压力巨大,出现焦虑、失眠、脾气暴躁等情绪和表现。他既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又因家人卖掉房子为 他还债而感到自责与愧疚,重重压力之下,便产生了“一死了之”的想法。
成效与反思
在阿宇自身、阿宇父母、社工、心理咨询师等的共同努力下,阿宇成功脱离了自杀危机,他明确表示以后不会 再轻生,会珍惜生命、珍惜矫正的机会。这表明他已成功走出心理困境,正视自己被判刑的事实,承认了自己社区 矫正对象的身份。同时,通过心理测评量表SCL-90的前、后测分数对比,阿宇抑郁的心理指数与常模的差距明显缩 小,抑郁症状得到了很大改善,心理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目前,根据医生的建议,阿宇已经无须服用抗抑郁药物 。社工每半年会提醒阿宇到医院复查,确保其抑郁症不再反复。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东门街道陈某的个案分析日期:2009-6-24 14:48:57 人气:1495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随着深圳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开,2007年7月19日,陈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被分到了东门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作为东门街道司法所第一批社区矫正人员,陈某受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他们向陈某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
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陈某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
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陈某在转入社区矫正前,一直都在东门派出所的管辖下,从派出所转送过来的材料以及之后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陈某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1、个人基本资料陈某,男,已婚,195X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广东XX市人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陈某在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期间在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获得巨款1200万人民币。
被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罚金三十万人民币。
刑期执行期限自2003年11月28日至2013年6月13日止。
3、身体状况陈某中等偏胖的身材,体虚多病。
2007年1月12日经XX监狱医院鉴定,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并准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
4、服务对象的能力及特点陈某曾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人称陈总,掌管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公司,口才很好,能力也较强。
(二)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陈某妻子现年55岁已退休,夫妻恩爱。
儿子在英国读书今年刚毕业,目前在英国工作。
有5个弟弟,兄弟感情不错,据悉陈某出事后,其弟曾为其多方奔走。
父母健在,父母对其十分疼爱和关心,经常电话联系。
2、社区环境案主住在一个比较好的小区里,据了解其房子是拆迁补偿而来。
小区内都住着许多原来的拆迁户,彼此都相互熟悉。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在社区矫正的世界里,就像一场特别的“变形记”,每一个矫正对象都有着独特的故事,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老张的故事,那可真是充满了曲折与希望。
老张,一个曾经因为冲动犯了错的中年大叔。
刚到社区矫正的时候,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吧唧的。
他总是低着头,话也不多,对未来充满了迷茫,觉得自己就像被社会抛弃的小石子。
我们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第一次见到老张的时候,就决心要把他从这个消极的黑洞里拉出来。
首先得从他的心理状态入手啊。
我们找了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就像两个老友聊天似的,和老张坐在社区花园的长椅上。
我对他说:“老张啊,人这一辈子谁没个磕磕绊绊的时候,你看那大树,还得经历风雨呢,但是只要根还在,就不怕长不出新叶子。
”老张听了,眼睛里似乎有了那么一点光亮,但还是不太确定地说:“我能行吗?我这犯了错的人,大家都看不起我。
”这时候,我们就知道得给他找点事情做,让他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
我们了解到老张以前在工厂里是个技术能手,对机械维修特别在行。
于是,我们联系了社区里的一个小型维修店,店主是个热心肠的年轻人,我们把老张的情况跟他一说,他特别乐意给老张一个机会,让老张在店里帮忙做些简单的维修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老张还有些放不开手脚,毕竟好久没接触这活儿了。
但是慢慢地,他那股子熟练劲儿就回来了。
有一次,店里来了一台老古董似的洗衣机,别人都搞不定,老张上手捣鼓了几下,还真给修好了。
店主那是对他竖起大拇指,直夸他厉害。
这可给了老张极大的信心,他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整个人也变得精神多了。
老张的家庭问题也是个头疼事儿。
因为之前的错误,他的家人对他有些冷淡,这让老张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我们就像居委会大妈一样,两边做工作。
我们先和老张的家人谈心,告诉他们老张在社区矫正期间的努力和改变,让他们知道老张很渴望家庭的温暖。
然后又跟老张说:“老张啊,家人就是这样,心里其实还是在乎你的,你得主动点,多给家人一些关心。
”老张听了,还真的开始行动了。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在咱们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小县城里,有这么一个关于社区矫正帮扶的故事,就像一部有笑有泪的小电影。
一、矫正对象情况。
故事的主角叫小李,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
这小李啊,以前那可是个冲动的主儿。
就因为在一次和朋友喝酒的时候,跟邻桌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几句话不对付,那脾气就像炮仗似的一下子就炸了,结果大打出手,把人家给打伤了。
就因为这事儿,他被判了社区矫正。
小李刚进入社区矫正的时候啊,那状态简直就是一只斗败了的公鸡。
整个人垂头丧气的,心里头不服气,觉得自己就是当时喝多了酒,一时没控制住,怎么就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呢?而且他对社区矫正也是一肚子的抵触情绪,每次来报到的时候都是不情不愿的,就像个被强迫着写作业的小学生。
二、帮扶计划制定。
咱们社区负责矫正工作的老张可没被他这个态度给吓退。
老张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大哥,他一眼就看出了小李的问题所在。
老张心想:“这小伙子啊,就是年轻气盛,又没个正确的情绪发泄渠道,再加上法律意识淡薄,才捅出这么个篓子。
”于是,老张就根据小李的情况制定了一套专门的帮扶计划。
这个计划就像是给小李量身定做的一副“矫正眼镜”,能让他看清自己的问题,走上正道。
首先呢,老张觉得得给小李好好补补法律知识这一课,让他知道什么事儿能做,什么事儿绝对碰不得。
然后呢,还要想办法把小李心里那股子怨气和不服气给化解掉,得让他从心里接受自己的错误。
还得给小李找个正经事儿干,让他忙起来,没空想那些乱七八糟的。
三、帮扶过程。
1. 法律知识普及。
老张开始了他的“普法大作战”。
他没有像个老学究似的拿着法律条文干巴巴地给小李念,而是把那些法律知识编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
每次给小李讲的时候,就像在讲评书一样。
比如说讲到打架斗殴的法律责任时,老张就讲:“小李啊,你知道吗?以前有个小伙子,就跟你一样冲动,也是喝了点酒就跟人打起来了。
结果呢,不仅要给人家赔医药费,还因为触犯了法律,被关了好一阵子呢。
你说这多不划算啊,要是当时他能忍一忍,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事儿了。
社区矫正案件总结
社区矫正案件总结概述社区矫正是对一些刑罚较轻的犯罪分子进行非监禁的一种处罚方式。
这种方式将罪犯安置在社区中进行矫正,并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是一种有效的刑罚方式,能够减轻监狱系统的负担并为犯罪分子的改造提供更好的环境。
本文将总结几个典型的社区矫正案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进一步了解社区矫正的效果和影响。
案例一:小偷张某张某是一名以扒窃为生的小偷,年龄约30岁。
他在社区矫正期间被安置在一所刑事矫正中心,并接受了一系列的矫正项目,包括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
经过一年的社区矫正,张某的改变是显著的。
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犯罪行为感到深深的懊悔。
心理咨询帮助他解决了一部分内心的问题,职业培训使他学会了一项新的技能。
在社区矫正期结束后,张某重新融入社会,并找到了一份正当工作。
他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并与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社区矫正在他的案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他有机会重新开始。
案例二:吸毒者刘某刘某是一名长期吸毒的犯罪分子,年龄约40岁。
他因涉嫌吸毒被判处社区矫正。
刘某在社区矫正期间接受了戒毒治疗和康复计划。
在一开始的几个月里,刘某对戒毒计划持有怀疑和抵抗的态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吸毒对他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他逐渐接受了戒毒治疗,并积极参与康复计划中的各种活动和训练。
社区矫正对刘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在治疗过程中恢复了身体健康,并逐渐找回了自信。
在社区矫正期结束后,刘某决定继续留在社区,并成为一名康复辅导员,帮助其他吸毒者戒毒。
案例三:家暴施暴者王某王某是一名家暴施暴者,曾经多次对妻子实施暴力行为。
他因家庭暴力罪被判处社区矫正,并接受了家庭暴力矫治计划。
在社区矫正期间,王某被安置在一所专门的庇护所,接受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培训。
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愧疚。
他在庇护所的辅导下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家庭成员,并理解了家庭暴力的破坏性。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案例背景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狱的刑罚执行方式,旨在通过社区监管和康复教育帮助犯罪人员重新融入社会。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社区矫正案例,展示该刑罚执行方式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案例细节犯罪背景该案例的犯罪人员为张某,男性,年龄32岁,因盗窃罪被判刑2年,刑罚执行期为社区矫正。
张某此前有多次盗窃记录,且没有固定的工作和居住地。
矫正计划制定为了帮助张某改过自新,社区矫正中心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矫正计划。
该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心理咨询:张某在犯罪行为中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社区矫正中心为他提供了心理咨询师的服务,帮助他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2.康复教育:张某参加了一系列的康复教育课程,包括道德伦理教育、法律法规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张某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竞争力,为他将来的社会融入做好准备。
3.就业安置:社区矫正中心与当地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合作,为张某提供就业安置服务。
通过职业培训和工作实践,张某能够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在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4.家庭重建:张某的家庭关系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社区矫正中心提供了家庭辅导服务,帮助他与家人重新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有助于提高他的家庭幸福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矫正成果张某在社区矫正期间积极参与各项矫正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没有再次犯罪:通过矫正计划的帮助,张某成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行为,没有再次触犯法律。
2.就业成功:经过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张某成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并为自己和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3.家庭关系改善:通过家庭辅导的帮助,张某与家人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家庭关系出现积极变化。
4.社会融入:通过参加康复教育和职业培训,张某提高了自身职业能力和社交能力,成功融入社会,并得到社区的认可和支持。
案例启示这个案例展示了社区矫正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通过给犯罪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康复教育、就业安置和家庭辅导等多方位的帮助,社区矫正成功促使犯罪人员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无外乎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进行,通常以监督、指导为手段,落实刑罚执行、戒毒康复两大主体矫治措施。
下面就以其中一起典型的案例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一起社区矫正的案例,发生在2009年11月份,涉及一名叫张某某的犯罪者,他因涉嫌强奸罪被行政处分,其最初宣告犯罪者受到社区戒毒矫治处分,经分期实施社区矫治和监督,结束时间计于2012年11月。
案件的实施将由被矫治的犯罪者张某某自愿执行,每月定期前往当地社区戒毒机构报到,上交月度报告情况,并相继完成戒毒技能训练、心理咨询和戒毒康复工作,与社区技能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康复技能教育,参加社区服务项目,与同伴及家庭共同研究和反思自身行为。
被矫治人员在期满后,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考核意见与行为,有条件结束本案的社区矫正处罚,但被告的社区矫正行为期间的比较数据及出国记录显示,被指控人极为谨慎认真,及时完成上交任务情况以及完成本案社区矫正行为期间的任务完成情况极为良好,由此看来,本案的社区矫正行为是十分成功的,特别是被矫治人员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重新回归社会和重新建立良好人生,并走上正轨,这既是对社区矫正模式也是对张某某矫治行为的重要证明。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真情鼓励社矫少年回归社会——XXX区司法局XXX司法所XXX区司法局XXX司法所服务对象为XXX镇域内的农民,XXX 镇地处城郊结合部,由于地域原因、百姓长期形成的意识习惯等因素,矫正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其中犯罪时未成年者2人,18—25岁青年12人,青少年占矫正人员总数13%。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是明天的创造者,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是我们司法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面对众多的青少年矫正人员,XXX司法所司法助理XXX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分析了他们的犯罪原因:一方面是历史原因,计划生育国策致使80、90后的孩子家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尖子,对他们多有宠爱,又因地处农村,在他们小时候的对学习教育不是非常重视,大部分人初一、二就辍学了,在社会上闲晃;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日益繁荣,各种诱惑层出不穷,这些在社会上闲晃的青少年很容易就养成了攀比、好逸恶劳的习惯,而他们很少有一技之长,致使他们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悔之晚矣。
针对这些原因,XX助理认真为每个青少年矫正人员制定矫正个案,以劝说、诱导为主,以教育、管理为辅,真情鼓励青少年社矫人员回归社会。
二、社区矫正实施过程社区矫正人员刘XX,1994年06月25日出生,2011年11月28日因盗窃罪被大庆市高新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5年执行。
2011年12月1日到XXX司法所报道。
(一)细心调查,掌握情况。
在刘XX报道入矫之初,XX助理即通过与本人及家人谈话、家庭走访、询问村治保主任等方式,细心了解刘XX的家庭、成长经历、犯案等各种情况。
掌握到刘XX是家里的老儿子,从小就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混小子,初一就不念书辍学在家,每天和一群同龄孩子在一起闲晃,首次犯案在2010年,年仅16周岁的刘XX就和一群同龄的孩子被人组织起来,在一个月内盗窃破坏油田变压器、油井配电箱、电动机等物资七次,盗窃总价值85275元,而变卖赃物所得的几千元钱被一群孩子上网、买游戏装备、唱歌等挥霍一空。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城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小心走了岔路,正在接受社区矫正。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其中一个充满希望和转变的帮扶案例。
主角叫阿强(化名),三十多岁的年纪,以前可是个让街坊邻居都头疼的人物。
他因为一时冲动犯了错,被判了缓刑接受社区矫正。
刚到社区矫正中心报到的时候,那一脸的不服气,就像一只随时准备炸毛的刺猬。
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小李第一次见到阿强就知道,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阿强不仅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清,还总是觉得社会对他不公平。
每次参加社区服务,他都是敷衍了事,要么就迟到早退。
小李可没被阿强的态度吓倒。
他觉得阿强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只是还没找到正确的方向。
于是,小李开始了他的“拯救计划”。
小李先从了解阿强的生活入手。
他发现阿强没什么正经工作,整天游手好闲,家庭关系也很紧张。
阿强的父母对他失望透顶,都不愿意和他多说话。
这可怎么行呢?小李想,得先让阿强有个奔头。
他到处打听,知道城里有个小型的汽修厂正在招人。
小李就厚着脸皮去找汽修厂老板,把阿强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
老板本来不太愿意,毕竟阿强有前科。
但是小李拍着胸脯保证,他会全程监督阿强,要是阿强有一点不好的表现,他负责。
老板被小李的真诚打动了,就答应给阿强一个机会。
当小李把这个消息告诉阿强的时候,阿强却不领情,他哼了一声说:“我才不去那脏兮兮的地方干活呢。
”小李也不生气,笑着说:“阿强啊,你可别小看这汽修厂。
你要是学好了技术,以后自己开个店,那可就牛了。
再说了,你整天这么晃悠,也不是个事儿啊。
”在小李的软磨硬泡下,阿强终于还是去了汽修厂。
刚开始的时候,阿强确实吃不了苦,没干几天就想打退堂鼓。
小李知道后,跑到汽修厂陪着阿强一起干。
他一边帮阿强递工具,一边给阿强讲自己的故事。
原来小李小时候家里也很穷,但是他就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现在。
阿强听着听着,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了。
他想,人家小李都能这么努力,自己为什么不行呢?从那以后,阿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社区矫正案例
社区矫正案例社区矫正案例:小明小明,男,21岁,是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因多次盗窃被判处社区矫正三年,目前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教育和帮助。
案情回顾:小明家境贫困,由于对生活的不满和对物质的渴望,他开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他在一年时间内先后盗窃了多辆自行车、电动车和手机。
最终,他被抓获并被司法部门判处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行动:一、情感教育:小明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爱护,社区矫正人员通过开展家庭访谈和心理辅导,了解小明的内心需求,并帮助他建立积极的情感支持体系。
同时,矫正人员还鼓励他多参与社区活动,培养良好的情感交往能力。
二、教育改造:小明的知识水平较低,导致他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为此,社区矫正人员安排了一些法律、道德和职业技能的教育课程,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法律的约束力,以及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三、职业培训:为帮助小明改变生活态度和增加就业机会,社区矫正人员组织了一系列职业培训活动,包括技术培训、就业指导、创业知识等。
通过培训,小明学习到了一些实用的技能,提高了自身的就业能力。
四、社会服务:为帮助小明更好地融入社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区矫正人员安排了一些社会服务活动,如义务劳动、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小明认识到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改变了过去只考虑个人利益的心态。
五、后续跟踪:矫正人员每月对小明进行一次面谈,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和矫正过程中的困难,及时解决问题并提供帮助。
帮助小明树立远离犯罪的意识,避免再次犯罪。
成果评估:经过一年的社区矫正,小明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他懂得了感恩和珍惜社区的支持,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
通过社会服务和职业培训,小明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赢得了同事和家人的尊重和信任。
他逐渐成为社区的一份子,学会了以正面的方式回报社会,摆脱了犯罪的阴影。
总结:小明的社区矫正案例表明,社区矫正是一种对犯罪分子进行心理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手段。
郑保屯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案例(1)
郑保屯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案例(1)郑保屯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典型案例一、社区矫正人员基本情况郑保屯镇社区矫正对象黄帅,男,1987年8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汉族,初中文化,郑保屯镇郑保屯村人。
因诈骗罪于2016年11月8日被河北省邱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社区矫正期限为自2016年11月8日至2021年11月7日止。
二、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一)2015年7月29日,黄帅为了偿还其客户朱华的贷款,编造了完成邱县锐马面业有限公司销售任务就能领取2万元奖金的谎言,利用和孙书贵是熟人的关系,让孙书贵在邱县锐马面业有限公司账上汇120800元钱充当销售任务,等到孙书贵汇钱时黄帅给孙书贵的却是客户朱华的账号,孙书贵未考虑太多便将上述120800元打给了朱华。
现致使该款无法追回。
(二)2015年7月份,黄帅驾驶同事李保华的汽车要账时,被山东省临沂告诉警察查扣,黄帅欲买下该辆汽车。
2015年8月3日,被告人黄帅为了购买李保华的汽车,编造了邱县锐马面业有限公司购买量大有优惠的谎言,利用与自己合作多次的客户秦延坯的信任,让秦延坯往其账号上汇入30000元面粉定金。
2015年8月12日,黄帅又以自己在火车上不方便给客户周立朝打钱为由,让秦延坯帮其垫支周立朝的运费1200元。
后黄帅将30000元钱用于购买李保华的汽车,致使31200元无法追回。
(三)2015年9月1日,黄帅辞去邱县锐马面业有限公司销售员职务。
2015年9月11日,黄帅为了偿还其客户李建魁的货款28900元,隐瞒自己辞职的真相,编造了将从邱县锐马面业有限公司给蒋书君准备发货的谎言,准备发货的谎言,让蒋书君汇50000元钱到李建魁指定账号上,李建魁收到该笔款项后将剩余款项21100元又汇给了黄帅,后黄帅把其中20000元钱用于偿还其姐姐黄利利。
现致使蒋书君的50000元货款无法追回。
2016年11月8日被河北省邱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社区矫正期限为自2016年11月8日至2021年11月7日止。
法律矫正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李,男,25岁,原系某市一家私营企业的员工。
由于生活不检点,沾染上了赌博恶习,导致家庭破裂,债务缠身。
在赌徒心理的驱使下,小李开始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道路。
2019年,小李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抓获,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二、犯罪过程1. 初涉赌博:小李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接触赌博。
起初,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很快便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2. 赌债累累:为了偿还赌债,小李开始向亲朋好友借款,甚至借高利贷。
债务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3. 铤而走险:在巨额债务的压力下,小李开始萌生犯罪念头。
他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公司财物,用于偿还赌债。
4. 被抓捕:2019年,小李在一次盗窃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调查,他先后盗窃公司财物价值人民币10万元。
三、法律矫正过程1. 逮捕:公安机关对小李进行逮捕,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2. 审判:法院依法审理了此案,认为小李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3. 社区矫正:小李在缓刑期间,被纳入社区矫正对象。
社区矫正机构为其制定了详细的矫正计划,包括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
4. 心理辅导:社区矫正机构聘请心理专家对小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克服赌博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职业技能培训:社区矫正机构根据小李的兴趣和特长,为他安排了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
6. 社区服务:小李在社区矫正期间,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如义务劳动、环保宣传等,以弥补自己的过错。
四、矫正效果1. 小李逐渐克服了赌博心理,不再接触赌博活动。
2. 小李在社区矫正期间,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表现良好,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认可。
3. 小李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了新技能,成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4. 小李的家庭关系得到了修复,他与父母、妻子的关系日益融洽。
5. 小李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区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社区矫正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李某,男,25岁,初中文化,无业。
2019年7月,李某因抢劫罪被某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判决生效后,李某被当地社区矫正机构纳入社区矫正对象。
二、社区矫正期间情况1. 刑满释放后,李某在社区矫正机构接受监督管理。
社区矫正机构对李某实行定期报告、请销假等制度,并要求其参加社区活动。
2. 李某在社区矫正期间,能够按时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告自己的行踪,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并按要求参加心理辅导。
3. 李某在社区矫正期间,表现良好,未再违法犯罪。
三、问题及处理1. 2020年2月,李某因家庭琐事与邻居发生纠纷,被邻居举报。
社区矫正机构立即对李某进行调查核实,发现李某在纠纷中存在过错。
社区矫正机构对李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向邻居道歉。
2. 2020年5月,李某在参加社区活动时,违反规定擅自离开活动现场。
社区矫正机构对李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写检讨书,向社区矫正机构道歉。
3. 2020年7月,李某在参加心理辅导时,与心理辅导师发生争执。
社区矫正机构对李某进行了调查核实,发现李某在辅导过程中存在过激行为。
社区矫正机构对李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向心理辅导师道歉。
四、矫正效果1. 李某在社区矫正期间,通过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悔过自新。
2. 李某在社区矫正期间,能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与社区居民和睦相处,为社区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3. 李某在社区矫正期间,未再违法犯罪,表现良好。
五、案例启示1. 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2. 社区矫正机构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社区矫正对象要珍惜社区矫正机会,遵守社区矫正规定,努力改造自己,回归社会。
4. 社区居民要关心和支持社区矫正工作,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结论李某抢劫案是一起典型的社区矫正法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前言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狱刑罚的一种形式,通过对罪犯进行社区监管和矫正,以促使其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的目标是通过帮助罪犯进行改造,降低再犯率,保护社会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展示社区矫正的效果和意义。
案例一:小偷的改变张某在2018年因多起小偷盗案被判刑,并被安排进行社区矫正。
在社区矫正期间,他被分配到一家超市做清洁工。
刚开始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对待工作。
然而,通过社区矫正机构的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张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人员也与他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渐渐地,张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他开始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尽力弥补自己过去的错误。
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还帮助他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
经过一年的社区矫正,张某积极改正错误,并打算继续留在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为其他罪犯提供帮助和指导。
他的改变不仅对他个人意义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这个案例表明,通过社区矫正,罪犯有机会改正错误,并重新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社区矫正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以及罪犯的自愿与努力。
案例二:服刑人员的职业培训王某在2019年因犯罪行为被判刑,并被安排进行社区矫正。
他在刑罚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改变意愿,希望通过社区矫正重建自己的人生。
社区矫正机构为他安排了一份职业培训工作。
经过评估和分析,他被分配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学习汽车维修技能。
在培训期间,社区矫正机构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使他逐渐掌握了维修技术和知识。
通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和实践,王某成功完成培训课程,并获得了相关证书。
社区矫正机构帮助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成为汽车维修技术员,重新融入社会。
王某的案例表明,通过社区矫正的职业培训,罪犯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缓刑犯刘某社区矫正个案案例
缓刑犯刘某社区矫正个案案例一、基本情况张某 ,男,1957年12月23日出生,高中文化程度,已婚,系长白县马鹿沟镇梨树沟村村委会副书记,家住长白县马鹿沟镇梨树沟村。
2009年秋天,长白县马鹿沟镇梨树沟村村党支部书副记张某利用职务之便虚报该村2009年野生动物毁坏农作物亩数,套取国家给该村的野生动物毁坏农作物补偿资金。
于2010年11月4日,被判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二、矫正对象的社会背景资料张某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高中毕业后,张某被分配到某乡镇村委会工作,他为人实在、做事认真、脚踏实地,在工作方面发挥突出,经过多年的努力,被升为乡镇村村委会副书记职务。
张某为副书记以后,得意忘形,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
三、主要问题陈述张某被判刑后,能主动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并且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及教育培训,但是他的思想压力很大,意志消沉,主要表现在:犯罪前性格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良好,亲戚、同事、朋友都非常关心他。
犯罪后情绪低落,自我形象低、唉声叹气、失望、内疚、自卑、不能容忍挫折。
1、工作初期工作理念: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者在与刘某初次接触后,针对刘某思想负担过重,循循善诱,正确看待其罪行,对其平等对待,帮助其顺利度过矫正期,防止重新犯罪,发掘其自身优势,协助其重塑自信,重新融入社会。
不存歧视,让其消除对社区矫正工作防御、戒备心理。
分析与诊断:张某因犯罪由一名领导干部变为囚徒,社会地位起落大,反差明显,一时间不能适应。
其次他对自己所犯罪行有一种负罪感,以一名罪犯角色接受社区矫正管理,内心恐慌。
过程:张某第一次来所报到,是因为派出所告知他要接受社区矫正管理,他自己主动来到司法所,态度很好,一再表示要认真接受社区矫正教育,遵纪守法,好好接受改造。
对于工作人员的询问和告知的有关社区矫正事宜,唯唯诺诺,惟命是从,给人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工作人员意识到他内心的恐慌,以及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疑惑,没有将其作为一名犯罪分子对待,而是与其平等对话,以谈家常的形式了解其家庭情况、生活工作情况,让张某与工作人员的接触、谈话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进行,初步消除了张某是罪犯面受训斥、歧视的顾虑,让其感受到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消除其抵触情绪,心甘情愿接受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
社区矫正帮扶典型案例范文在咱们社区矫正的工作中啊,有这么一个特别的案例,就像一场充满曲折但最终走向美好的故事。
主角是老张,一个曾经因为一时冲动犯了错的中年大叔。
刚到社区矫正的时候,老张那是满脸的沮丧和迷茫啊,就像一只迷失在大雾里的老山羊,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老张以前在社区里的名声可不太好,大家都对他有点避而远之的感觉。
他自己呢,也因为这个事儿,变得特别自卑,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也不愿意跟人交流。
这可不行啊,咱们社区矫正工作者就像一群充满干劲的小蜜蜂,决心要把老张这朵“蔫花”给重新浇灌得鲜活起来。
我们首先从了解老张的兴趣爱好入手。
你还别说,这一聊就发现老张特别喜欢摆弄花花草草。
这就是个突破口呀!于是我们就联系社区,在社区里给他找了个小小的角落,让他负责打理一个小花坛。
刚开始老张还不太自信呢,说:“我能行吗?我这犯错的人,别再把花给养死了。
”我们就鼓励他:“老张啊,你可别小瞧自己,你对花草的那份喜爱,就像小火苗,肯定能把这小花坛弄得生机勃勃的。
”老张慢慢地开始投入到这个工作中。
每天早早地就去花坛浇水、除草、施肥。
看着那些小花一点点地长大、开花,老张的眼神里开始有了光彩,就像星星掉进了他的眼睛里。
而且啊,在这个过程中,社区里的一些老人和小孩会被这些花吸引过来,他们看到老张把花照顾得这么好,就忍不住夸赞他。
老张呢,一开始还很害羞,低着头嘿嘿笑,但是慢慢地,他也开始跟大家聊上几句了,比如说这个花什么时候种比较好啊,怎么浇水才能让花开得更艳之类的。
这就像是一道裂缝里照进了阳光,老张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开始有了缓和的迹象。
但是,这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次啊,不知道哪个调皮的小孩把老张刚种好的几株小花苗给踩坏了。
老张那叫一个心疼啊,当时就气得脸通红。
我们担心他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赶紧过去安慰他。
老张就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对我们说:“我好不容易把这些花苗养得这么好,这一下全没了。
”我们一边帮他重新整理花坛,一边对他说:“老张啊,小孩不懂事,咱可不能因为这点事儿就又回到以前的老样子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东门街道陈某的个案分析日期:2009-6-24 14:48:57 人气:1495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随着深圳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开,2007年7月19日,陈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被分到了东门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作为东门街道司法所第一批社区矫正人员,陈某受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他们向陈某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
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陈某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
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陈某在转入社区矫正前,一直都在东门派出所的管辖下,从派出所转送过来的材料以及之后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陈某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1、个人基本资料陈某,男,已婚,195X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广东XX市人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陈某在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期间在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获得巨款1200万人民币。
被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罚金三十万人民币。
刑期执行期限自2003年11月28日至2013年6月13日止。
3、身体状况陈某中等偏胖的身材,体虚多病。
2007年1月12日经XX监狱医院鉴定,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并准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
4、服务对象的能力及特点陈某曾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人称陈总,掌管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公司,口才很好,能力也较强。
(二)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陈某妻子现年55岁已退休,夫妻恩爱。
儿子在英国读书今年刚毕业,目前在英国工作。
有5个弟弟,兄弟感情不错,据悉陈某出事后,其弟曾为其多方奔走。
父母健在,父母对其十分疼爱和关心,经常电话联系。
2、社区环境案主住在一个比较好的小区里,据了解其房子是拆迁补偿而来。
小区内都住着许多原来的拆迁户,彼此都相互熟悉。
老领居对陈总评价都比较高。
3、出狱后的表现陈某出狱后,能够认真守法,按时报到和参加公益劳动,但很少外出,人较敏感,谨言慎行。
三、问题的界定及分析1、社会适应困难陈某在监狱服刑多年,保外就医时,外面的社会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房子被拆迁,熟悉的街区已不在,老朋友的搬迁,社会关系的瓦解,使其在社会适应上存在问题2、社会交往出现障碍陈某回归社区后,大多时间在家里读书看报,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出狱1年多来没有交过新朋友。
仅维持与部分老朋友的联系。
自尊心较强的他害怕被人挖苦和嘲笑,更害怕他人知道他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因此他选择了逃避。
3、心理压抑问题突出(1)曾经事业有成、春风得意的陈某在从陈总的角色一下降至社区服刑人员的角色。
从一个成功者沦为街下囚,强烈的社会心理反差使其很难适应自己的角色变化,他觉得自己是被冤屈的,他不断重复着自己的案子,强调自己会被平反的,他有满腹的苦闷无处发泄,心理非常的压抑。
(2)陈某有过坐牢的经历,在狱中,与之相处的都是罪犯,都是平等的,甚至他觉得自己还会比他人罪犯优越一些,因为在牢里大家都知道他是陈总,对他都相当恭敬。
但是保外就医后,环境不同了,原来的社会生活环境全部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他再也不是陈总,而是一名罪犯,罪犯的标签压抑在心中难以释怀,因此他说话行事的小心谨慎,必恭必敬。
(3)作为一个中年人,本应是事业有成的时候,而今却一事无成,加之身体状况较差,对未来也没什么打算,严重的挫败感使其将成功的希望放在了案情平反上。
4、身体健康状况堪忧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此外还常常饱受失眠的困挠。
各种大小病不断(最近又患上病毒性皮肤病),看似肥胖的身材给人一种虚胖的感觉。
四、矫正计划(一)目标1、化解相关疑虑,接受社区矫正。
通过与陈某的倾心交谈及实际行动,让陈某感觉工作者是真心帮助他的,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他的行为,他的压力和痛苦。
从而获得陈某的信任,打开心结,接受社区矫正和工作者的帮助。
2、整合医疗资源,关心案主健康。
工作者主动为陈某在网上搜索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病人日常生活的禁忌,寻找饮食和养身良方,获取最新的医疗信息,积极为陈某联系社区免费医疗。
整合医疗资源,为陈某提供热心细致的服务。
同时还积极跟陈某讨论如果保养和锻炼身体,让其感受到工作者的关心,真正接纳社区矫正工作者。
3、整合家庭资源,寻求家庭帮助。
陈某有个非常好的家庭,家庭凝聚力强,家庭力量不容忽视。
弟弟们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个个事业有成,弟弟们正向的生活引导,直接的经济援助和心理支持,都是陈某潜在资源优势。
4、参加公益劳动,积极融入社会。
安排陈某参加公益劳动和各种集体活动,创造各种机会鼓励陈某与他人接触,减小其与他人相处的戒心,能够以正常人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
5、布置家庭作业,熟悉法律法规。
综合陈某体弱多病,害怕社交的客观实际。
工作者将陈某的公益劳动安排在社区图书馆担任临时管理员协助做好社区图书管理工作。
使其可以与更多的人接触,一点一滴的融入现代生活。
另外工作者借助陈某在图书管工作的机会,适时给陈某布置了参阅法律书籍的家庭作业,使其从法律的角度对自身的案子有更全面的认识,安心配合改造。
6、挖掘陈某特长,分享成功经验。
这次坐牢经验给陈某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排斥社会交往、自我认同低下、心理压抑大等各类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引导陈某分享过往成功经验,发掘陈某兴趣爱好所在,寻回自信,寻找生活重心意义重大。
(二)理论依据1、活动理论的观点认为: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和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多种影响。
活动是人类认识的起点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心理发展源于人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
马克思的社会互动理论也认为:人的需要是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互动则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
物质交往是人类交往的基础,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等人的精神交往,则是人们物质交往的直接产物。
陈某排斥社会交往,排斥与他人互动,最终会导致其再社会化过程受挫,社会价值及自我形象的模糊,个人定位偏差,从而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矫正工作者主动采用各种方法帮助陈某扩展社会交际面,积极参与社会,提升社会互动的能力。
2、陈某现在50多岁,从人生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看,陈某现在正处于成年中期,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成年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婚姻问题(包括结婚与婚姻稳定)、精神健康问题和就业方面的问题。
中年阶段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期,由于年资、经验和人脉的多年累积,不少优秀人士的才华和潜能得到发挥,在事业、地位和财富上达到巅峰,如果在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则有可能陷入“中年危机”。
3、心理学的观点认为,许多人在遭逢重大的变故之后,心理会因受到重创而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痛苦或害怕的经验反复在脑中呈现;反复梦见此创伤事件的发生;个体会持续地避开与创伤有关连的刺激,例如试着避开与意外事件有关的活动,或是把某些经验的记忆封锁起来;有消沉、沮丧的感觉;有持续提高警觉的状态,诸如长期的紧张或暴躁。
陈某一方面总是对工作者反复重复着他会平反的事,让人感觉他内心非常的紧张。
陈某在行事说话小心谨慎,生怕做错了什么,个人保持着持续的警觉状态。
另一方面他总是逃避自己,刻意躲避与他人的交往,一年多没交过新朋友,刻意避开知道其背景经历的老朋友。
相见也只是打个招呼而已,便匆忙离开。
生怕自己过往的伤疤再被人揭起。
更多的时候他将自己封闭起来呆在家中不与他人交往,陈某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较为明显。
五、社区矫正介入1、在与陈某建立矫正关系后,工作者与陈某不间断的进行联系。
通过家访和陈某每月的电话汇报和思想汇报了解陈某的思想动态,关心陈某的身体健康。
鼓励陈某与妻子一起外出活动,游玩,分享妻子的家务劳动,经常参加家庭聚会,与社区居民多多交流等。
2、在给陈某安排到社区图书馆担任临时管理员后,陈某非常感谢,他表示这是他出狱以来的第一份“工作”,他一定会认真做好,尽心尽力为社区居民服务。
在肯定陈某认真工作的同时工作者还同陈某一起整理图书,参加公益劳动,使陈某感受到了平等被重视和尊重。
3、每月将陈某的表现情况及评分告知他本人,通过评语、评分、加分、表扬、升级等肯定陈某的表现,平复其自我无用感及挫败感,采用认知疗法,鼓励他正视自己,肯定自己,能够积极的面对过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4、在特别的节日(如中秋、春节)等矫正工作者亲自上门送去节日的慰问和慰问品。
对陈某表示关心。
5、在街道和社区举行的一些集体活动,如法律进社区,法制大课堂,全民普法教育,派发法律问卷、法律案例讨论会等活动时,工作者会主动邀请陈某参加。
陈某均会欣然应往。
在法律案例讨论会中,陈某也常常发表一些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六、案主的变化及矫正计划的调整在矫正工作开展以来,陈某都能认真遵守日常管理规定的要求,按时汇报和报到,积极完成公益劳动。
社区工作站的同志对陈某的表现是肯定的。
这几个月来,工作者也明显感觉到了陈某的变化:从最初的敬畏和说话小心谨慎,到目前能够较为信任工作者,会与工作者谈起他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包括他的婚恋史、家庭史、事业、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感悟等。
每次报到也不再畏畏缩缩,交完思想汇报就走,而会主动找工作者坐下聊聊近况。
工作者发现陈某开始懂得关心他人,他对中草药颇有研究,还时常向工作者介绍他的中药养身之道。
说起他的特长,陈某对其有几十年的团委工作经验相当自豪。
他说他比较乐于做青年工作,他了解青年人的心声,以前在狱中他还曾担任过青少年组的思想政治老师,他希望如果有机会他乐意作为一名志愿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服务。
陈某的个案还在继续跟进中。
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工作者已经能取得了陈某的信任,引导陈某顺利的走出封闭的自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工作者将适时调整矫正计划,继续从如何整合资源为陈某服务的角度出发,帮助陈某寻找社会定位,重塑社会角色,很好的完成社区矫正。
东门街道司法所二○○八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