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第十一单元听课手册答案

合集下载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54)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54)

第32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线索1罗斯福新政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线索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凯恩斯主义的转变;在二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新变化。

线索3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

线索4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斯大林模式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期进一步固定化;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这三次改革都对苏联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因方向性错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32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依然存在。

②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易错提醒】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只是直接原因。

(2)爆发:1929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股价狂跌。

(3)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

(4)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5)影响①造成经济衰退或萧条;社会危机加深,势力抬头。

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上的争夺,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局势紧张。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29)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29)

1.(1)原因:汉朝制度不完善、不成熟,存在王国问题、少数民族威胁边境等问题,需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建立“中外朝”制度,推行刺史制度和“推恩令”,创立察举制,派大军出击匈奴,等。

(2)原因:三位历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角度不同,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个人立场也有所不同。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当时政治制度弊端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从加强皇权与中央集权、人才选拔、民族问题等角度回答。

第(2)问,从史料视角、时代环境、个人立场等方面回答。

2.(1)建议:练兵选将,充实和巩固边防;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整顿吏治;对补荫弟子实行考试制度;废罢按察使之职。

(2)原因:忠诚爱国;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严格执法;不畏权贵,为民伸张正义。

[解析]第(1)问,从军事国防、政府机构、吏治、科举等方面回答。

第(2)问,结合包拯性格和其处事风格、原则回答。

3.(1)主张:人性本恶,可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

(2)特征:吸收融合各家思想。

成因:战国末年的社会正在一步步地由分裂割据向大一统过渡;荀子阅历多、涉猎广,取各家思想之所长,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融会贯通。

[解析]第(1)问,从伦理观、政治思想、礼制等方面回答。

第(2)问的第一小问,立足“驳杂”回答;第二小问从政治、思想、个人等方面回答。

4.(1)表现:积极上书言事;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关心社会现实,维护儒家正统思想;重视培养、推荐和选拔人才。

(任答四点即可)(2)评价:行道和明道不遗余力,弘扬儒者积极进取的政治参与精神;兼济天下而不独善其身、尊儒却不墨守,彰显了儒者道德自觉和勇于革新的政治态度。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由材料“当他自己一旦做了御史,有了言责,便立即上书言事”可知韩愈积极上书言事;由材料中韩愈主张讨伐淮蔡及宣抚镇州叛乱可知韩愈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由材料“在唐代,反对佛教虽不始于韩愈,但兼辟佛老,则以韩愈《论佛骨表》为最”可知韩愈关心社会现实,维护儒家正统思想;由材料“韩愈认为,为国家选拔人才,乃是一种‘深思长虑’,是‘为国家树根本之道’”可知韩愈重视培养、推荐和选拔人才。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11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11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真题速递1.(2019·江苏高考·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

”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A.1840—1894年 B.1895—1911年 C.1912—1945年 D.1946—1949年【答案】C【解析】“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

”表明民众民族意识的增强,这个应该发生在民国成立之后,抗战胜利之前,故C项正确;1840—1894年是在清末,在民国成立前,故A项错误;1895—1911年是在清末,民国成立前,故B项错误;1946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日本战败,上海不再有材料中类似日本人的活动,故D项错误。

2.(2019·北京高考·17)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 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故选D 项;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排除A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壮大了八路军的力量,不是新四军,排除B项;延安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排除C项。

3.(2019·天津高考·9)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这反映了(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可以推知该宣言发布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前,再结合题干中“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可知该宣言为1935年8月1日在长征途中所发表的《八一宣言》,在该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号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排除B项;在1945年4月所召开的中共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D项。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91)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91)

课时作业十七第17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时间/ 20分钟一、选择题1.[2018·山东济宁期末]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引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

其记述客观上体现出()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

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表明政协制度正式确立D.确立了政权组织原则3.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了15次座谈,以讨论宪法草案初稿。

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

材料表明()A.新政权的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已步入法治国家行列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4.右图选自“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反映的是2013年西安市首次进行社区居民委员会无候选人直选。

它反映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创新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设5.香港回归祖国的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

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

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美由对抗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首次实践C.“一国两制”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遭失败6.《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6年9月18日,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负责人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且表示认同并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知识梳理】1.王位世袭制2.王族交纳贡赋卿大夫建立武装周天子王权独立性3.权力父系血缘嫡长子继承制统治集团【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1.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地,或居于战略要地。

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2.A [解析] 本题以周初分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和所学,西周通过分封把王族子弟分封到各地,形成拱卫王室的诸侯国,从而使西周的文化传播到当地,另外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频繁交往也带动了各地文化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通过分封,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但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当时并未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项;宗法制通过父系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权力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而题干重在考查分封制,排除D项。

考点二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

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的皇权主义;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及封建统治者的反对理性和守旧思想。

考点三相同点:保留了血缘社会。

不同点: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 A [解析] 本题考查商汤的治国理念。

根据材料,商汤把捕猎鸟兽的罗网“去其三面”,因而获得诸侯拥护,从而创立商朝,由此信息可以判断,商汤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项正确。

夏商时期,中国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农业,故B项错误;C项与《史记》记载“意在说明”不符,故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源争夺的问题,故排除D项。

考题2 B [解析] 本题以青铜器上铭文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关键信息是周代青铜器上铭文的变化:一是铭文格式化,字数增多,这体现的是对商代青铜器铭文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二是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歌颂祖先,为子孙提供借鉴,这体现的是西周青铜器铭文对商朝青铜器铭文的内容与作用的继承与发扬。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1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第十一单元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第33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主干知识梳理】1.小国寡民新兴工商业者阶层 3.陶片放逐法成年男性公民观剧津贴黄金时代【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之一,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社会发展,恶劣的地理环境则会延缓社会的发展。

考点二1.(1)轮番而治;少数服从多数;法律至上。

(2)古代雅典法律至上、人民主权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制和任期制,这些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直接民主政治、抽签与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陶片放逐法”等忽视参政者的素质导致权力滥用、误用;城邦利益至上的观念造成对个体权利的忽视;缺乏对公民大会等多数权力的有效监督。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B[解析]本题以雅典注重公民谈话、辩论的能力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提取、解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新课程标准中历史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

材料关键信息是雅典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在大型集会上发表个人主张,赢得民众支持,这是民主政治的体现,是公民参政议政活跃的表现,故答案为B项。

A项错在“必须”一词,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在“危机”,材料本身无法体现;D项错在“内乱”,材料无法体现。

考题2D[解析]本题以僭主的出现和结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历史理解能力。

由材料可知,僭主是在破坏民主政治的基础上产生的,最终遭受流放等惩罚,表明古代雅典社会主流思想仍是民主政治,由此可知D项正确。

题干中未体现贵族垄断国家政权,故A项错误。

B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

材料未涉及平民政治权利内容,故排除C项。

考题3D[解析]本题以古代雅典官员、陪审员和青年男子宣誓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

古代雅典官员、陪审员就职前宣誓的目的是限制权力滥用、防止官员腐败,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体现了培养其权利观念,故A、B、C三项未反映题干材料的全部主旨,以偏概全,故排除;古代雅典的官员、陪审员就职前宣誓和成年男子参加宣誓仪式均是为了增强责任意识,故D项正确。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28)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28)

课时作业(十七)1.A[解析]材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有的甚至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这反映新中国政权代表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权,并不能说明其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民主党派进入“统一战线和政协”,不是说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民主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并不意味着他们有任何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

2.B[解析]材料说的是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的具体体现,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故A项错误;中共在执政过程中,充分听取各阶层的意见,努力满足各阶层的需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故B项正确;政协制度是通过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的,材料中第一部宪法尚未制定,故C 项错误;我国政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故D项错误。

3.C[解析]材料“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了15次座谈,以讨论宪法草案初稿……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宪法制定的讨论和关注,民意基础比较广泛,故选C。

新政权建立于1949年,与材料“1953年”不符,A项错误;1997年中共十五大,我国才提出“依法治国”方略,B项错误;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表述不当,D项错误。

4.B[解析]材料中“社区居民委员会”代表的是基层民主制度,“无候选人直选”是基层直接民主的表现,故选B。

材料中“社区居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机关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是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的制度,而材料所述制度是在西安市社区内推行的,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材料中的社区不是民主党派,D项错误。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4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4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第四单元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第10讲辽宋夏金元的演变和政治的发展【主干知识梳理】2.中书门下三司使中书省3.通判地方开支藩镇割据积贫积弱宣慰司【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1)宋代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特别是将宰相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分割,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①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②加强监督,设置御史台等机构,加强对宰相等官吏的监督与约束。

考点二(1)宋代采用分化事权、相互监督的方式,加强监察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元代创新地方行政制度,适当划分行政区域,设置行中书省,行省属于中央的派出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2)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认识: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地方完全失去独立性,绝对服从中央,不利于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 B [解析] 本题以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与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宋代宰相出身的比较及差异,材料中的最大变化是宰相出身变化很大,祖辈是高级官员、中低级官员的宰相数量都在减少,祖辈无官职的宰相数量增加,体现出社会各阶层流动加强,这是宋代社会变革的产物,宋朝彻底实现了从贵族政治到文官政治的转变,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变化。

A项与材料高级官员一栏宰相人数减少直接矛盾,故排除;C项与材料没有关系,故排除;题干材料反映了科举制选官作用的加强,而非弱化,故排除D项。

考题2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闷闷不乐的原因在于做事要十分谨慎,若有误失,就会被史官记录下来,传于后世,这表明宋太祖的行为受重史传统影响,A项正确;B项本身表述有误;C项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并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宋太祖只是不想有失误言行被记录下来,并不是“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D项表述范围扩大了。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单元小卷(一)1.C [解析] 分封制盛行于西周,周武王与各路诸侯并非商王分封,故A项错误;周武王列举的商纣大罪包括不祭祀上天,以此来说明讨伐商纣的合理性,并非依据神权维护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商纣大罪包括“不祭祀祖宗”“不任用同宗的长辈和兄弟”,反映出商代有明确的宗法观念,故C项正确;武王伐纣反映出商朝与周之间的矛盾,与商朝等级观念不强无关,故D项错误。

2.B [解析] 西周的诸侯国在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A项错误;从商代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到西周周王为“天下共主”,并且诸侯还要向周王定期朝觐和缴纳贡赋,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有所加强,这表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故B项正确;古代早期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部族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故D项错误。

3.B [解析] 材料中呈现的是对古代帝王后裔的分封,“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夸大了分封制的作用,故A项错误;对古代帝王后裔的分封,表明周王对古代帝王功绩的认可,以此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故B 项正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古代帝王后裔不等于王室贵族,故D项错误。

4.A [解析] 由“周郑交质”可知周平王与郑庄公需要靠相互交换质子来取得互信,说明周天子的权威衰落,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故A项正确;材料中“周郑交质”并不影响王位的继承方式,因而无法体现B 项,故B项错误;郑庄公姬寤生属于同姓诸侯,也要求与周平王交质,说明其并没有恪守分封义务,故C项错误;“周郑交质”说明原来的礼乐制度不能规范贵族间道德秩序,故D项错误。

5.D [解析] 依据所学,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小宗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祭祀的权力,故A项错误;夏朝时期已有祭祀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大宗具有祭祀的特权,而不是贵族之间融洽的关系,故C 项错误;据材料“祭必告于宗子”可知大宗具有祭祀的特权,故D项正确。

6.B [解析] 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与材料中西周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ěn,况且)惟不孝不友”“刑兹无赦”可知,西周统治者认为“孝”不仅是重要的道德规范,还是判定罪名的依据,“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意为不孝动摇了家庭政治的根本,也就动摇了国家的根本,由此可知是将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故B项正确;西周社会长期稳定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西周时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思想而非分封制,故D项错误。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4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4单元 作业手册-答案

课时作业(十)1.A [解析] 从材料中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且职掌范围达到极限,到宋代转为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可以推断出防止武将专权,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枢密使的执掌者主体变化和职权缩小,没有提及要限制丞相权力,故B项错误;枢密使在北宋是中央官员,且管理军事,故C项错误;枢密使的职权在北宋是军事方面的,不掌握经济权力,故D项错误。

2.D [解析] 材料中“知州”是地方官员,不分割丞相的军政大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知州”的设立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仅说明管辖地方的官员的职权,并未涉及地方行政单位,故C 项错误;根据材料“‘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可知当时地方长官的权力减小,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故D项正确。

3.D [解析]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服务于专制皇权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宋代以前,选任监察官的首要标准必然是刚正坦直、不阿附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宋以前更注重监察官员的道德品行,故B项错误;同理,监察制度服务于专制皇权,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宋以前注重监察官员道德品行,而“宋代以后监察官多是进士出身”,更注重其学识,故D项正确。

4.A [解析] 根据“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刺举以闻”等信息可知宋代赋予通判较大的权力,重视监察体系,故A项正确;通判负责监督,并非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故B项错误;在地方设通判进行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藩镇割据是由于地方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材料仅从行政上削弱地方权力,无法达到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作用,故D项错误。

5.D [解析]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故A项错误;由三省到二府并没有体现中央官僚机构的进一步膨胀,故B项错误;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是在秦朝,故C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制衡,二府三司制“依事系任”进行事权分割,没有制衡体制,故D项正确。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选修1 作业手册-答案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选修1 作业手册-答案

1.(1)原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制,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2)意义: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解析]第(1)问,从改革前的货币秩序、政治统一并巩固统治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回答。

第(2)问,从经济、赋税、交流、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1)趋势:征兵范围从贵族扩展到平民;从强制服兵役到政府招募、雇佣人服兵役(或从义务兵向职业兵发展);从自备军事装备到政府出钱配备军事装备。

(2)征兵范围从贵族扩展到平民的原因:分封制瓦解,贵族地位下降;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发展;各国变法运动对原有秩序的重大冲击;战争频繁,规模日益扩大。

(任答三点即可)从强制兵役到政府招募、雇佣人服兵役的原因: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小农大量破产(答“均田制的变化”也可);商品经济发展,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各类战争频繁,政府兵源不足。

军事装备从自备到政府出钱配备的原因:分封制瓦解,井田制崩溃;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小农大量破产;商品经济发展,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提升军队战斗力的需要。

(任答三点即可)(任意选择一个趋势分析,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从征兵范围、兵员形式、装备来源等方面回答。

第(2)问,从第(1)问中任选一个发展趋势回答,如“征兵范围”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来考虑。

3.(1)特点:法律内容反复修改补充,编撰历时较长;改变了以往法典分立篇目的原则与传统,简明扼要;对谋反施以重刑,定罪量刑体现“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原则。

(2)影响:创新和发展了前代法典的内容与结构;为明初强化君主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提供了保障;为以后的法律制定提供了借鉴。

[解析]第(1)问,从内容、历时、原则等方面回答。

第(2)问,从传承、现实作用、历史影响等方面回答。

4.(1)原因:中国传统天文科技滞后;西学东渐;中西礼仪冲突,传教士干预清廷内政;摆脱西方科技垄断;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18)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18)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5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影响:①政治:中国北洋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发生了“府院之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引发五四运动。

②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减少,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反思西方文化。

考点二危险:①《凡尔赛和约》的强制性和苛刻性,使德国上下对和约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特别是德国军方的不服情绪。

因为他们认为,战争结束时,战线实际上还在法国领土上,德军在军事上并没有一败涂地,只不过由于国内发生了革命,政府更迭,新政府为了减少国家的损失才请求和平,但实际结果却是得到一个带有强制性和侮辱性的和约,这使德国人难以忍受。

②和约对德国残酷的经济掠夺不仅损害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使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这必然会引起德国整个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抵触。

法西斯势力在以后轻而易举地利用了人民的这种情绪,打着挣脱《凡尔赛和约》束缚的旗号而崛起。

③德国是一个有着很强经济潜力和军事能量的国家,它不可能长期忍受和约的压制和束缚,一旦德国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它必然会谋求摆脱和约的种种束缚。

而在一个弥漫着复仇情绪和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战争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凡尔赛和约》埋下了滋生下一场战争的种子。

【高考链接突破】1.(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41)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41)

单元小卷(十二)1.C[解析]材料中美国把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世界经济合作的基石,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可知其真正目的是确立世界经济霸权,故选C。

从材料“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可知,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正目的不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1948年正式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地位,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不是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正目的,D项错误。

2.D[解析]材料中“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体现了美国资本的扩张,故选D。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A项错误;该机构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与“世界各国”不符,B项错误;该机构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不等于加快工业化进程,C项错误。

3.B[解析]材料说明美国希望扩大国外市场,因此力推国际贸易自由化,故选B。

英国首倡自由贸易,A 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材料中“发展大规模的海外贸易”不符,C项错误;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大幅贬值与材料中“1946年”不符,D项错误。

4.C[解析]“1945—1967年”是世界经济体系化的时期,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故选C。

美国的工业化在19世纪已经完成,与霸权崛起阶段1897—1913/1920年不符,A项错误;“1913/1920—1945年”美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横财,而欧洲各国的实力在战争中削弱,美国霸权的胜利不仅归功于罗斯福新政,B项错误;D项说法本身错误。

5.A[解析]题干材料说明美国此时还是支持欧洲一体化的,且马歇尔计划确实给欧洲的经济复兴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为欧洲一体化打下了经济基础,故选A。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2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2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第4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主干知识梳理】一、2.皇帝皇权至上处理全国政事军务皇帝二、2.推恩令【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1.特点:皇权至上。

原因: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

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加强专制和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2.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中央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代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趋势:反映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趋势。

考点二1.①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官制。

皇权至上,三公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一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这是中国封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2.B [解析] 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最高行政长官于一身是在明太祖废丞相以后,与材料汉朝内外朝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逐渐以内朝为决策机构,以架空丞相,以最高行政长官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渐演变为执行机构,外朝的九卿有事直接向中朝上奏,说明行政权力越来越受制于皇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皇权和相权的斗争,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的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合而为一,故D项错误。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 C [解析] 本题以西汉郡级政区数量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郡的数量增多,意味着诸侯王国的势力被削弱,朝廷的权力日益强大,排除A项;“郡”“国”属于地方行政体制,排除B项;从纵向来看,“郡级政区”划分由郡一级到郡、国两级,且数量越来越多,这体现出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匈奴边患,故C项正确;“郡”“国”数量越来越多意味着王国控制范围日益缩小,排除D项。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72)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72)

第53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改革背景(1)经济:俄国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迅速发展,但因农奴制的阻碍,其水平远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2)政治:农奴制走向衰落,面临严重危机。

农奴要求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广大工人也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

(3)思想: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的青年军官主张废除农奴制和封建专制,建立共和国。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但被其唤醒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废除农奴制,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奴的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

(4)军事:俄国与英法为争夺中近东霸权而进行克里米亚战争。

①性质:非正义战争。

②结果:俄国战败,双方签订和约。

③影响: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矛盾。

(5)主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及其政府为改革做好了准备。

2.改革目的(1)直接目的:缓和矛盾,摆脱危机,增强国力,重振国威。

(2)根本目的:巩固沙皇专制和地主阶级的统治。

3.改革内容(“二一九法令”)及其评价(1)内容①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②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用高价赎买份地,承担临时义务。

③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评价①进步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局限性:不彻底性,农民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仍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掠夺性,农民支付的土地赎金高于改革时实际地价的二三倍;欺骗性,农民获得的份地不仅贫瘠、耕作不便,而且数量较少,为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4.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全品高考温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温习通史版历史第11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全品高考温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温习通史版历史第11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课时作业(三十三)1.B [解析] 依照材料得出,商品经济进展催生了自由和平等的观念,这推动了民主政治理念的形成,应选B。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希腊经济进展对地域文明的阻碍,并未涉及城邦特点对民主政治的阻碍,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人文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C项错误;材料说明商业进展推动公民政治平等,D项将二者关系错置,D项错误。

2.A [解析] 梭伦改革中“解负令”使沦为债务奴隶的公民恢复身份,巩固了城邦体制,应选A。

改革增进了奴隶制经济进展,B 项错误;改革增进了奴隶制度的进展、完善,C项错误;作为雅典的被统治阶级的奴隶是不在被解放之列的,D项错误。

3.D [解析] 题目中并未表现自由平等,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不符合题目中“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故B 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不相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符合题目中“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故D项正确。

4.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不同品级的雅典公民有不同的权利,但不能说明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需是彼此对等,故A错误;材料反映所有公民都有其政治权利,没有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故B错误;“第四品级的公民……但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能够参加陪审法庭”说明雅典注重保障公民的大体权利,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非是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而是强调公民有大体的权利,故D错误。

5.B [解析] 争权失败者由原先的“被处以死刑,或被没收财产后再遭驱逐”到被放逐十年且仍享有产业收入,这必然会使矛盾缓和,城邦稳固,而不是政变频繁发生,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直接民主,故C项错误;这种转变并非是防范僭主擅权而是缓和矛盾,故D项错误。

6.C [解析] 材料中雅典公民大会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表现了对政府行政权利滥用的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雅典公民大会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没有强调对公民的民主权利的保障,故B项错误;材料中雅典公民大会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雅典公民大会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表现了民主性,可不能直接致使多数人的暴政,故D项错误。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35)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35)

单元小卷(十一)1.D[解析]材料中讲述的西方国家向苏联出口机器设备比例的变化,反映了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了缓解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也将机器出口给原来封锁和敌视的国家,故选D。

材料中讲述的是西方对苏联态度的变化,从原来的封锁、敌视到大量机器都出口到苏联,这不能反映斯大林模式的效果,A 项错误;1929—1933年间英美国家并未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机器出口给苏联也不是因为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B项错误;苏联并未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美英不可能将危机转嫁到苏联,C项错误。

2.A[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选A。

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经济已经恢复的迹象,B项与史实不符,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落实情况,C项错误;仅材料中的两项措施不能说明政府已经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D项错误。

3.D[解析]田纳西水利工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而苏联建立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计划经济的内容,因此两者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故选D。

依据所学,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建立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A项错误;田纳西水利工程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此时美国已完成工业化建设,B项错误;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 项错误。

4.A[解析]“有人认为新政……抑制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是因为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选A。

罗斯福新政有效防止了美国法西斯的泛滥,B项错误;“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其深刻的根源,与罗斯福新政相隔太远,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D项错误。

5.A[解析]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国家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经济发生关系,实现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故选A。

对美国而言,苏联威胁属于外部问题,B项错误;福利政策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国家有权干预经济,C项错误;第三产业兴起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种重要表现,D项错误。

全品高考温习方案2021届高考一轮温习历史第十一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全品高考温习方案2021届高考一轮温习历史第十一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课时作业(三十二)[解析] 日常消费用品分期付款比例高容易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引发经济问题,说明市场孕育着不安宁因素,故选B。

据图表得知,消费者分期付款利用比例高,未涉及贫富差距和购买力的问题,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分期付款利用比例高,未涉及科技进步,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分期付款消费,与股票投机过度无关,D项错误。

[解析] “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表现了1929年暴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故选C。

波及范围广指的是从美国开始暴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涉及多领域,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破坏性特别大指的是经济危机使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严重等,B项错误;题中指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并无提到引发政治危机,D项错误。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可知各国纷纷开展关税战,故选C。

材料并非强调经济全世界化形成,A项错误;题干未提及政府的自由主义政策加重经济危机,B项错误;关税战加重经济危机,D项错误。

[解析] 材料中胡佛干与办法致使“失业率因此大增”,加重了经济危机,故选B。

材料反映出胡佛政府进行局部干与,并非完全自由放任,A项错误;经济危机的本源是资本主义的大体矛盾,供求矛盾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C项错误;材料强调胡佛局部干与经济的办法加重了经济危机,因此需要加倍完全的改革,“危机是世界性的”,国际合作只是克服危机的办法之一,D项错误。

[解析] 据材料“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可知,美元贬值,从而降低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钱,增强了美国产品的竞争力,故选B。

1945年布雷顿丛林体系成立,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结合材料“1933年4月”可知此时的世界货币还不是美元,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转嫁经济危机,会加重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项错误;各国纷纷实行货币贬值,加重了经济危机,D项错误。

全品高考温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温习历史第十一单元课时作业第33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转变

全品高考温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温习历史第十一单元课时作业第33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转变

课时作业三十三第33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转变时刻/ 20分钟一、选择题1.[2018·山东济宁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显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誉卡购物,花他们尚未挣到的钱。

这次革新的显现要紧得益于( )A.国家干与深切个人一辈子活B.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C.人们对政治稳固充满信心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2.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进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与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足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与经济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该模式表现“混合经济”特点D.联邦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3.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公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本钱”原那么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管制条例,撤销、放宽了60多项。

尔后,联邦政府将原先的食物券和抚育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址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

这说明美国联邦政府( )A.减少国家干与,减轻政府负担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C.舍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D.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修订的《社会保险法》,将退休工人养老金平均增加了%,1952年又增加%。

美国的上述举措意在()A.扩大社会保险以减缓经济危机B.缓和社会矛盾以增进社会进展C.稳固社会秩序以对抗苏联等国D.标准保险行业以博得公共好感5.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计划,《贝弗里奇报告》归纳为: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成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治理机构;每一个受益人依照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取得资助。

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B.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固性C.统一治理社会福利D.要求福利表现平均原那么6.奥地利经济学家米瑟斯以为,由于“失业救济会推延失业者再就业的速度”,因此“若是失业工人从福利国家或劳工联合组织取得救济,灾难可能会变得更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2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主干知识回扣】1.基本矛盾华尔街法西斯国际市场自由放任2.社会危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考点二1.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实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2.理解:国家干预(或国家宏观调控)。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C[解析]本题以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的变化表格为切入点,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本题考查学生历史时空观、历史阐释素养,考查学生对表格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读与综合运用的能力。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29—1931年美国三个行业工人周工资都出现下降,工资是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表现,工资大幅度下降说明企业经营很不景气,这是经济危机扩大的表现,故答案为C 项。

A项错误,最低工资标准提出于罗斯福新政期间;B项错在材料无法体现产业结构变化;政府财政支出多少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错误。

考题2C[解析]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影视为切入点,考查1929年的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据材料时间,美国全国未摆脱危机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民众身陷危机无法克服时的回避态度,故排除B项,答案为C项;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应该突出社会各阶层的认可,这一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排除D项。

考题3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开拓国际市场。

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目不符,故A项错误;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故C项错误;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发,故D项正确。

考题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史论结合的能力,以胡佛改革措施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即胡佛的部分措施被罗斯福所借鉴,可通过逆向思维方法来作答。

A项与罗斯福新政允许罢工存在相矛盾;B项与罗斯福新政相违;C项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并非“自愿减少耕地”;D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

考题5B[解析]本题以1935年美国颁布退休人员可以领取养老金的法案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有效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给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是社会保障的内容,与《社会保险法》的内容相对应,故答案为B项。

A、D两项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C项是《农业调整法》的内容,皆排除。

考题6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图片中显示1936—1938年联邦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实施罗斯福新政促使经济复苏的结果,故D 项正确。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胡佛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导致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故A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B项错误;据表格信息,1933—1935年联邦预算比重并非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

•练经典[解析]经济大萧条充分说明了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选C。

经济大萧条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需要国家进行干预,A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相对过剩,要对生产的盲目性进行控制,B项错误;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D项错误。

[解析]增加进口关税、货币贬值,造成了国家间的恶性竞争,阻碍了物资的自由流通,故选C。

这次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产生的供求矛盾突出,增加进口关税、货币贬值,不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A项错误;增加进口关税、货币贬值,只会导致国家间的恶性竞争,不能实现物资的有效配置,B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D项错误。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下的社会现状,而经济危机就是产品的相对过剩,物价下跌,所以为了应对危机,政府毁掉牲畜和庄稼目的就是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故选A。

经济危机期间,刺激出口容易引发贸易战,加剧危机,B项错误;危机时产品价格已经很低,减耕减产是为了提高价格,C项错误;销毁农产品并不是为了防止投机,D项错误。

[解析]据材料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企业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即改变企业生产管理的无序状态,故D项正确。

这一做法是对全国工业的调整,没有体现“国有企业”,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限制最高工作时间,令企业减少产能,缓解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B项错误;根据材料“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可知该措施涉及工业方面的新政措施,而非金融业,C项错误。

[解析]罗斯福政府于1937年初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工程开支和农业补助,开征社会保险税,结果导致1937—1938年的经济衰退,采取措施后,1939年,经济形势才得到扭转,与材料中“1937—1939年间”的数据相符,故选A。

已“完全摆脱”与材料中“1937—1939年间”的数据不符,B 项错误;“已宣告失败”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完全否定”与历史事实不符,D项错误。

[解析]材料中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的评价,说明当时罗斯福新政难以平衡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导致出现不满,故选C。

罗斯福新政对缓解美国经济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成功的改革,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强调罗斯福新政的不足,并未涉及对其成就的分析,D项错误。

第33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干知识回扣】1.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经济的干预2.社会化3.周期性波动4.知识经济【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福利制度的制定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

考点二这些变化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容纳能力;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A[解析]本题以尼克松的咨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提炼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战后,美国加强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但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了走出困境,美国联邦政府调整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A项正确;据“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可知,美国联邦政府的意图不是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滞胀”危机,美国政府采取减少对经济干预的政策,缩小福利国家规模,故C项错误;自由放任政策是罗斯福新政之前盛行的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降低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但不是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故D项错误。

考题2D[解析]本题以产业结构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表格显示1990—2003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国家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变化,就本区域范围内比较,三者增幅比例基本趋同,故D项正确。

高收入国家并没有忽视农业,只是投入比例稍微低一点,故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发展明显快于工业和农业,故B项错误;三类国家三大产业明显体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故C项错误。

考题3A[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三国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增加,表明三国第三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

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下降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衰退,B项错误;由表格可知,三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考题4C[解析]根据材料中工业设备的使用年限及“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可知,当时美国的劳动力产出远远超过法国,体现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故选C。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两国国民经济结构的对比,A项错误;法国的经济水平并不能代表欧洲的经济水平,B项错误;经济一体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练经典[解析]由“1945年7月”的时间信息,结合材料中“对许多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实行国民医疗保健制”可知,二战结束后英国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故选A。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开始,B项错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二战后英国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并未涉及欧洲一体化,D项错误。

[解析]发达国家采取通货紧缩政策会使发展中国家借贷资金减少,出口减少,会导致债务负担不断增加,故选C。

发达国家采取通货紧缩政策,会进一步导致发展中国家面临借贷资金减少,出口减少的情况,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停滞或减缓,A项错误;发达国家推行通货紧缩政策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紧张,B项错误;发达国家推行通货紧缩政策,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困难,会拉大与西方国家的差距,D项错误。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现象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于是80年代起英国开始减少对经济干预,缩减社会福利规模,目的是减轻政府负担,故选A。

改革的主要目的不是改善公民住房,B项错误;缩减社会福利规模是表现,不是目的,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减少干预,D项错误。

[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欧盟各国早在1945—1975年就进入了福利国家的黄金时代,接着出现了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说明福利国家在不断走下坡路,福利国家使欧盟各国不堪重负,故选D。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福利国家使欧盟每况愈下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发挥福利制度的正面效用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体力劳动者和农业人口比例的下降,故选D。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目中时间的变化以及体力劳动者和农业人口比例的变化无关,A 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强调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但题目涉及的是美国体力劳动者和农业人口比例的变化,与题意无关,B项错误;美国经济的发展不足以描述美国出现的体力劳动者和农业人口比例的变化,C项错误。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不断增加,说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故选D。

材料表格反映的是美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例,不是产业结构不均衡,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美国自身经济发展,不能体现出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美国制造业的衰落,C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