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壹,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 简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本文将就该理念展开探讨,分析其内涵和实践,探寻如何在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2. 以人为本2.1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关注人的身心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需求。
政府应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2 倡导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倡导人文关怀。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人的精神需求,关注人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方面。
政府应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使人们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拥有精神富足的生活。
3. 全面协调3.1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过去的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增长,这种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
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3.2 区域与社会的协调全面协调发展还强调区域与社会的协调。
中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为了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减少区域间的差距。
3.3 利益主体的协调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实现利益平衡也是全面协调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社会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一些社会群体的利益受到了侵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法治建设,加强社会公正,保障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4. 可持续发展4.1 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后,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该法的相关内容,并就其中的“总则”、“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 5个章节的内容作了深入的研讨。
在学习与研讨的过程中。
大家对义务教育的宗旨和任务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在这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已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标回归到了以人为本,这就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广大基层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在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提岀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 的16字办学指导思想。
我们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人” 即是指学校的主人,包括求学的学生、教学的老师、管理的领导。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等级森严,学校领导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教师讲究师道尊严绝对权威,而学生则只能是循规蹈矩惟师是从,这是一种只见制度不见人的管理。
显然这种传统的办学管理理念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之精神相去甚远,我们的学校应该成为发展中的学生、发展中的教师的精神家园。
惟有以人为本,我们方可能会关注学生、教师的发展;惟有学生与教师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才会带来一所学校的真正发展。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校提出的“以人为本,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所透射出的“人本主义”、“发展理念”是相吻合的。
这里,谈两点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要以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了清晰的说明,这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的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变得更加重了。
科学发展观的三大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三大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用来统领和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三大基本要求。
一、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之一。
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实现协调发展,不偏废、不偏颇,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优势,实现整体和谐发展。
只有通过全面发展,才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协调发展,注重内外联动,注重城乡协调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不能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二个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指发展的目的在于增加人民的福祉,关注人民的利益,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三个基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障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三大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要求各个领域实现协调发展;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在于增加人民的福祉;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障当前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三大基本要求,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
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如人口过大、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既然我们要实现未来世界繁荣,这类问题都必须被关注,因此,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非常重要。
第一,以人为本。
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有利于解决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等问题。
通过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可以实现有利于人民发展的改善。
此外,加强教育,可以提高全民素质,推动发展,实现人们的财富增长。
此外,政府还要督促政策执行,确保人们享受政策惠及,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全面协调。
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将各领域的问题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多方利益的要求,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法,实现和谐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治理机制,实现和谐发展。
政府要采取货币政策,改善货币市场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宏观调控,增加社会投资,改善社会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维持社会的发展,不会破坏自然环境,使发展能够持续长久。
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有效政策,保护资源和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还要推进能源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自然资源。
采取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维护全球环境,确保人类健康福祉和未来世界和谐繁荣。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这一科学发展观,谋求可持续发展,共建美好未来。
总之,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未来世界和谐繁荣。
因此,政府和民众都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保可持续发展,共建美好未来。
“以人为本”与大学生全面发展
・
王娟英 : 以人为本 ” 大学生全面发展 “ 与
展, 是对最 根本 的社 会发展 动力 的激 发 , 是对最 关 键 的社 会 发展 主 体 的塑 造 , 它构 成 了推 动我 国经 济社 会全 面发展 的基 本要 素 , 实现 科学 发展 观 的 内在 要求 。在 高 等教育 的视 野 中 , 的本 质需求 就是 自我 是 人
立“ 以人 为本 ” 念 的意义 之所在 。通俗地讲 , 理 确立 “ 以人 为本 ” 的理 念就 是 要解 决一 个 满足 人 的需 求 ,
进 而达 到一个人 与社 会共 同发展 的战略 目标 。
人 的全 面发展 理论是 马克思 主义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他既从 人 的 个体 角 度论述 , 从人 的类 角度 论 又 述 , 里 的人 , 这 既是个 体 的概 念 , 也是类 的概念 。个体 概念是 人 的个 性要得 到充分 发展 , 的概 念是人 的 类 社会 性 。马克思在 《 于 费尔 巴哈 的提纲》 文 中指 出 :人 的本质不 是单个 人 所 固有 的抽象 物 , 关 一 “ 在其 现 实性上 , 它是 一切社会 关系 的总和 ’ 。人 的本 质 的规定 决定 了人 的全 面 发 展 的 内容 。人 的全 面 发展 实际是 人 的本 质 的实 现和丰 富 , 其主要 是人 的社 会关 系 、 的需 求 、 的能力 和个 性 等诸 方 面 自由而充 人 人 分 的发 展 J 。大学生 的全面发展 , 既是 马克 思主 义对 人 的全 面发 展理 论 的充 分体 现 , 又是 当今 社会 对 大学生提 出的重 要要求 。大学生 的全 面发 展是大 学生 的体 能 、 能 、 能 以及 知识 、 技 智 德行 的全 面发展 ; 是
计 划 。坚持 “ 以人 为本 ” 就是 教育 者通过 各 种途 径 和方 法 , 以符合 学 生发 展 规律 的内容 和 方法 使 受教 育 者在 品德 、 识 、 学 才能 、 体质 等方 面全 面发展 。转 变将 学 生仅 仅作 为教 育和 管理 的对象 的 观念 , 学 生 的 从 内在需 要 出发 , 引导学 生将个 人 的成才 目标 与学 校 的教 育 目标统 一 起来 , 时尊 重 、 心 、 育 、 同 关 教 引导 每
从“以人为本”到人的全面发展
会 客观实 践 的产物, 认识水 平深化 的产 物, 是 是执政 能力 提高 的产物 。我们 在 宣传 贯彻 科学 发展观 、坚持 以人为 本的过 程 中, 辩证地 看待 历史, 要 防止否 定 经济 发展 和 “ 一风吹 ” 的倾 向 。以人为 本 内含着 “ 的全面 发展 但又不 同 人 于 “ 的全 面 发展 ” 人 马克思 指 出: 人 以 种 全面 的方 式, 就是 说, “ 也 作为 一个 完整 的人, 占有 自己的全面 的本 质。 ”这里至 少包含 四层 意思 : ‘ 是人 的活动及 其能 力的全面 发展 , 即将人 的体力 和智力 、 体能 力和集 体能力 、 实能力和 潜在 能力最大 个 现 限度地 发挥 出来 : 二是 人 的社会 关系 的全面 发展 , 即人 与人 之 间的经济 关系 、 政 治关 系、道 德关 系、交往 关系 、 庭关 系等 的高度丰 寓和展 开 : 家 三是人 的个 性 的全面发 展, 即个 人关 系和个人 能力 的普 遍性和全 面性, 它不再受到压 抑, 不 再只是局 限在 少数 人或某些 阶层身上, 每个人 的物质生 活和精神 生活不断得 到 提 高, 个人 素质不 断完 善 : 四是 人 的全 面发 展表现 为 一 历史过 程 。实践 本身 个 是 …个历 史 的展 开过 程 , 是人 用 自己 的 “ 意志 ”和 “ 识 ” 意 ,生产 和 塑造人 本 身 的过 程 。这些 是 人 的 全 面发 展 的基 本 内涵 。 人的全 面 发展 是 以人 为本 的 内在 要求 。 胡锦涛 同 志指 出 : 坚 持 以人为 “ 本, 是要 以人的 全面发 展为 目标 ” 就 。人 的全 面发 展, 既是 以人 为本的 目标, 又 是 以人 为本 的结 果 。 以人 为本强 调人 是一切 社会活 动 的根 本 目的, 人是人创 造 历 史活动 的出发 点和 归宿 。 人不 会 举纯 地为 创造历 史而创 造历 史, 单纯地 为改 造和 保护 自然而 改造和 保护 自然, 这一 切都 是为 了人 的生 存与 发展 。 以人 为本 的核 心就是 一切 为 了人 , 了满 足人 的需要 , 进人 的全面 发展 。坚 持以人 为 为 推 本, 然促 进人 的全面 发展 。 必 当然, 的全 面发展 是 个过程 , 人 从现在起 , 我们就 要一步 一个脚 印地进行 这一过 程 。只有这 样, 我们 才能 最终达 到 “ 的全 面发 展”的最终 目标 。以人 人 为本 的 “ 出发 点 ”和 “ 落脚 点 ”是 以民为本 。 全 面准 确 把握 以人 为本 的科 学 内涵,关键 是要 把 握 它 的 “ 出发 点 ”和 “ 脚点” 落 。温 家 宝 同志 在 中央 党 校的 讲 话 中指 出 : 以人 为本,就是 要把 人 “ 民的利 益作为 一切 工作 的出 发点和 落脚 点 。 0 4年 3月 1 ”2 0 0日, 胡锦涛 同志 在 中央人 口资源 环境 工作座 谈会 上进 一步指 出 :一 定要把 最广大 人 民的根本 “ 利 益 作 为 出 发 点和 落 脚 点 ” 。把 握 “ 发 点 ”和 “ 脚 点 ” 出 落 ,要着 重做 到 以下 四个 方面 : 是要 充分调 动人 民群众 的积极 性 、主动 性和创 造性, 一 发挥 每 个人 的聪 明才智 , 让他们在 参与 社会发 展 的过程 中发展 自身 : 二是要 不断推进 社会物 质 文明 、政 治文 明和精 神文 明的建 设, 让社会 发展成 果惠 及全体 民众, 满足人 民群众 日益 增长 的物质 和文化 的需 要 : 三是切 实保护 人的合 法权益, 使 每个人在 自身发展 中享有平 等 的权利 : 切实 为人 民群众创 造 良好 的生产生 四是 活环 境, 进 入 的全面 发展 , 中华 民族 的长 远发 展 创造 良好 的条件 。 促 为 坚持人 民创造历 史的马 克思主义 原理, 续解放思想, 继 解放生产 力, 一步 进 释 放人 的潜 能, 我们 就 一定 能在 新 的历 史起 点上 , 好地前 进 。 更 参 考 文 献 [] 《 1 树立 和落 实科 学发 展观 基层 军 官学 习宣讲 材料 》 解放 军 出版社 . 作者 : 总政 治 部宣传 部. [] 《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范文最新推荐------------------------------------------------------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卫生局局直单位领导班子行政副职公开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强化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卫生干部队伍。
在卫生系统内部建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和县委十一届三次会议精神,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局党委研究决定对局直单位领导班子行政副职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
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按照《党1 / 7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全面完成卫生改革发展任务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公开竞聘上岗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科学设岗,按岗聘任,事职相符,人事相宜;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双向选择,注重政绩,优化组合的原则二、竞聘岗位:(共16个)   ; 1、县人民医院副院长3人。
校长演讲稿以人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三篇
校长演讲稿范文: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校长演讲稿范文: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一、办学思想及其提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
1、办学思想: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2、理论基础。
①教育方针。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方针中提到了“两个服务”和“全面发展”。
我认为,我们的办学思想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
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全面提高,将来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就是在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②教育理念。
现代学生观可以用4个命题来表达,即,“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核心,促进每个个体在与社会发展目标和谐一致的条件下,主动开发个人潜能,以争取个性的发展。
所以,我们在办学思想中提出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一是指学校的所有工作人员,所开展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进行。
二是指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将来能够更好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③行业特点。
陶西平同志讲过:“作为第三产业的学校,任务就是为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服务。
”世贸组织也指出“教育服务贸易。
”这就决定了学校是服务行业。
但它又不同于社会上其它的服务业。
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所以,我们在办学思想中提出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3、现实需要。
①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多年来,我们一直将学生当成被动对象,当“标准件”制造的。
我们出发点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你得做什么?”这样就严重束缚了儿童的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也是我们在调查中学生反映出的一个问题。
②家长的愿望。
老百姓把孩子送到学校,都想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为此,有的家长捐资助学、有的家长不怕路远而车接车送孩子上下学。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作为社会的核心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保障和发展。
这一理念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内涵、优势以及如何在不同领域实现。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利。
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种族,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第二,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各个方面都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包括物质、智力、情感和精神等方面。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还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例如健康、教育、就业和住房等方面。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当一个人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社会变革和挑战。
其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
当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享受同等待遇时,社会将更加公平、和谐和稳定。
第三,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增强社会的整体竞争力。
一个有着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口结构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创新和生产力。
在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在教育领域,提供优质的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
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交能力和情感智慧。
其次,在就业领域,应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人们应该有权利选择他们喜欢的职业,并在工作中得到尊重和发展。
此外,在医疗领域,社会应提供普惠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教育,以确保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同样重要的是,在社会保障领域,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充分的福利和保障措施,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发展理念。
它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利,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每个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原则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原则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首要原则,也是根本原则。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是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健康的思维和心理素质,具有积极向上的个性,有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之成为为民族和社会建设服务的时代新人。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必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二、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还要注意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等各个方面。
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四育融合”,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
教育是与时俱进的事业,教育的对象和目的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使教育的内涵和形式都在不断变化。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社会道德,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创新能力,化解社会矛盾,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所以,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必须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变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地适应社会变革。
四、开放包容开放包容是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开放包容就是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进行充分尊重。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更要注意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等方面。
需要形成全校一体化和全员参与的育人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是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注重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等各个方面。
在学生处各方面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建设服务,为国家和民族注入新鲜血液。
七、注重德育主题活动方法注重德育主题活动方法是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则。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必须注重方法的创新,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多样活动手段,使德育主题更具实效性和教育性。
以上就是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原则,这些原则都体现了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意义,为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本依据和保障。
对“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期 的作文《 青年在选择 职业 时的考 虑》 中就这样 写 道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 , “ 为他们 的幸福而 工作 , 才能使 自己也达到完美” 后来发展 成为《 , 共 产党宣言》 每个 人的 自由发展是一切人 的 自由 中“ 发展的条件”16 【5 ] 这一伟大思想 。马克思 和恩格斯 关于人 的全面 自由发展学说的内涵在《 国工人阶 英 级状况 》 《 、 德意 志意 识形态》 《 产主义 原理 》 、共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 I C E E O OC AL S I NC S J URNAL OF C L GES OF S OL E HAN XI
VO . 8 No 6 11 .
(u .2 0 ) Jn 0 6
对“ 以人 为本 " “ 的 全 面 发 展 ” 和 人 的几 点 思 考
为此通过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教育普遍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切实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实现人尽其才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保证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实现
维普资讯
第 1 卷 第6期 8
( 0 6年 6月) 20
物悉备 , 贵于人” 战国时期 《 莫 ; 管子》 书就 提到 一
“ 夫霸王之所始也 , 以人 为本 , 本治则 国固” 欧 阳修 ; 也 提 出 :人者 万物 之最 灵也 ” 正 是这 些 思 想 为科 “ 。
学发 展 观 的本 质 和 核 心—— 社 会 主 义 “ 以人 为 本 ”
全面发展思想的最早提 出者是马克思。他在 中学时
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 狭义来看, 即从个体性的人的
全面发展而言, 它既指人体力和智力的、 能力和志趣 的、 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 的多方面的发展 , 也指人的 自由发展 ; 从广 义来看 , 也就是从 全人类 的角度来 看 , 既包 括 与动 物 相 区别 的人 类 特性 和 人 类 社会 它 关系的发展 , 也包括人类能力的全面发展 、 人类 的全
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目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学校必须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多年来,我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有以下策略: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于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
作为一名校长,首先必须做到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南。
我校确立了“对学生未来负责,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新的人才观,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注重培养全面加特长的学生。
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执行教育政策不走样,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一门课。
特别注重体、音、美等课程的教学,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各方面的人才茁壮成长。
二是在学业评价上,我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注重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成绩呈现等级评价。
三是在活动开展上,长期坚持“活动经常,活动多样”的原则,大力表彰各方面特长学生。
例如:我校开展阳光体育锻炼、开展大课间活动,举办“大家唱、大家跳”的活动,举办书画展,开展科技活动等等。
这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
二、构建德育工作的新网络我校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的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我校以“文明伴我成长”为主线,以迈好中学第一步(七年级);迈好青春第一步(八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九年级)三大专题为抓手,着力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的系列化,深入开展德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要求。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指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始终被放在首位。
这一理念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关注和保障。
首先,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是发展的主体和最终目标,经济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不仅注重经济增长,还要重视人的知识水平、技能培养、健康状况、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环境。
其次,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长期稳定。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动社会公平,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再次,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幸福感和尊严为代价。
因此,我们应当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关注和保护人的权益,尊重人的自由、个性和多样性,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充分考虑人的利益和需求,实现经济发展与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有机统一。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摆在首位,以人的价值和尊严为核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谐。
这一理念提醒我们,经济发展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的需求和幸福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进。
新时代以人为本理念的全面发展教育
新时代以人为本理念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布时间:2022-06-27T07:25:49.7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63期作者:李广安[导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山东省嘉祥县第三中学地处孔孟之乡、曾子故里,学校在近年来的办学实践中,依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大力开发学校治理资源,坚持走好新时代富有地域特色的学校治理之路,加快推进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李广安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学272400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山东省嘉祥县第三中学地处孔孟之乡、曾子故里,学校在近年来的办学实践中,依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大力开发学校治理资源,坚持走好新时代富有地域特色的学校治理之路,加快推进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新时代教育公平一、队伍治理强师资学校以“争做人民满意教师,倡树良好师表形象”为主题,以继续深化“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教育理念大讨论活动(2019-2022年)为主线,通过讨论、反思、查摆、改进等集中活动,统一思想,回归初心,引导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办学形象;开展“新时代教师形象”大讨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进行学习讨论交流;开展集体宣誓活动,定期利用校会、研讨会、升旗、集训等大型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集体宣誓活动,重温教师职责和坚守,把握师德底线;开展教师业务素质大提升活动,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含义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增进人民福祉,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和富裕。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经济增长不仅要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注重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只有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其次,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的创造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决策制定、政策实施和发展规划中,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权利,完善人民参与的机制,促进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创造。
第三,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均衡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注重公正和公平,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社会发展不能只关注财富和规模的增长,而是要注重发展的公平性,消除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最后,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发展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确保人民群众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未来。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发展理念,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全面发展和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的贯彻实施,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论“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意义亢安毅随着人学研究的兴起和人的地位的提升,“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已作为一种主导理念和文化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但对于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及“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却很少被认真思考,要么把“以人为本”简单地等同于人本主义,视“以人为本”为人本主义的代名词,要么把“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看作内容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导致对其内涵的理解和诠释完全偏离了其原意,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中也只能是流于表层且肤浅甚而是庸俗化的扭曲,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价值意义。
多数人都认为“以人为本”就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因为马克思曾明确说过“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并直接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其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而且视“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为人类发展的理想境界。
因此由此推断,人是马克思分析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看到,人们在分析“人”在马克思那里的地位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从事实际活动”或“现实”的修饰,只把“人”从现实中剥离出来,实际上违背了马克思的原意。
仔细研读原著,就会发现,马克思恰恰反对单纯从“人”出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他在批判弗尔巴哈从宗教感情出发来认识“人”时指出,“他把人只看作‘感性的对象’,而不是‘感性的活动’,因为他在这里仍然停留在历史领域内,而没有从人们现有的社会关系,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生活条件来观察人们”。
马克思正是以“现实的个人”来反对抽象的人,反对把人从具体的现实生活中抽取出来,以单纯的人来作为问题的出发点。
这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的主要错误所在,他们习惯用后来阶段的普通人代替过去阶段的人并赋予过去的人以后来的意识。
即从人出发去研究人所处的时代,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即舍弃人的实际条件来研究人,实际上等于把整个社会历史变成意识发展的过程,使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错位,从而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是人的思想在支配着历史的发展,历史的一切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其结果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历史观。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献言建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纵观国内大多数企业,或成功、或失败,人才几乎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很多时候,关键性的人才就像是船上的舵手,操控全局,掌握方向,可以带领企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壮大,其价值远远不是金钱所能衡量。
而其他具体到部门到岗位的人才也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本部门或本岗位的领军人物,是企业架构里必须引起重视的环节,是对企业的制度、方针、目标具体实施、执行的对象。
一个企业只有合理利用了人才,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全面发展。
不会用人,职责不清,权力不能下放,分工混乱,一方面企业的管理成本无形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效率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我们XXX公司目前而言,本人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适应现代管理机制的人才较缺乏。
企业的发展就是人才的发展,没有人便没有财。
我们总是在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才,但从公司近几年的用人机制来看,我们仍停留在口号上。
比如:企业发展规划师、现代市场管理师、年富力强的特殊工种就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人才,但我们目前尚没有建立有效的人才储备库。
二、职责分工不够明确。
岗位职责不够清晰,经常出现为他人做事,自己的事情却无法做好的情况,又或者出现问题无法追究,互相推委,害怕承担责任的情况。
2 三、有效沟通机制不够完善。
公司领导应与各级员工建立和谐的交流和沟通机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公司应鼓励员工敢说真话、敢说实话;鼓励员工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员工多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营造一个和睦的上下级关系。
四、“以人为本”没有真正体现在实际当中,虽然员工的福利及一系列人性化的关怀得到较大的体现,但因为XXX公司积弱已久,企业员工的总体收入仍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导致员工没有真正以XXX公司为家,遇事存在敷衍了事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管理模式,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得到真正加强。
根据以上几点不足,具体可从三方面来实施:一、完善公司薪酬激励体制,帮助员工制订职业规划,增强员工归属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作者:林春曹
来源:《江苏教育》2007年第03期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后,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该法的相关内容,并就其中的“总则”、“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5个章节的内容作了深入的研讨。
在学习与研讨的过程中。
大家对义务教育的宗旨和任务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在这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已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标回归到了以人为本,这就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广大基层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在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16字办学指导思想。
我们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人”即是指学校的主人,包括求学的学生、教学的老师、管理的领导。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等级森严,学校领导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教师讲究师道尊严绝对权威,而学生则只能是循规蹈矩惟师是从,这是一种只见制度不见人的管理。
显然这种传统的办学管理理念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之精神相去甚远,我们的学校应该成为发展中的学生、发展中的教师的精神家园。
惟有以人为本,我们方可能会关注学生、教师的发展;惟有学生与教师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才会带来一所学校的真正发展。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校提出的“以人为本,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所透射出的“人本主义”、“发展理念”是相吻合的。
这里,谈两点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要以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了清晰的说明,这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的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变得更加重了。
这部法中的第二十九、三十四条,都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
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在我校,我们倡导全体教师要“以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说说了事,我们正在把这一理念植根在全校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落实在教育教学行为之中,让我校的每一位学生都真真切切地沐浴在“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之中。
为此,我校在师生关系上特别凸显了“平等”与“对话”两大主题。
我们强调师生关系中的“平等”,要求教师学会蹲下身子来看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来对待,走到学生中去,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一块儿学习,一块儿游戏,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思想的解放,心灵的解放,个性的解放。
学生的心和老师的心贴得更近了,孩子们显得更为单纯,更为灵动。
我们强调师生交往中的“对话”。
要求教师能真诚地敞开心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对话成为沟通师生彼此心灵的桥梁,就像德国著名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所言,我们正在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纯粹的、十足的“我一你”关系,以信任为前提、以包容为保证、以共享为本质的对话关系。
在师生的交往中,对话拉近了彼此的心灵的距离,我们欣喜地看到课上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课下孩子们围着老师在问这问那。
师生之间的这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正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这一理念的重要保障。
二、学校要以师为本。
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以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还得想一想教师自身又该得到怎样的发展呢?是做春蚕吐尽最后一缕丝,是做蜡烛流尽最后一滴泪,还是在奉献的过程中不断地得以充实丰盈呢?其实,教师在引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身本应该得到相应的专业成长,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成长彼此并不矛盾,应是相辅相成的。
这学期,我校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尝试人本化管理,提出了“学校要以教师为本,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新思路。
我们针对校内每一位教师的自身素养以及教育教学专长,帮助每一位教师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拟订了3~5年的专业发展计划。
学校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把给予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作为一项最好的“福利”来享受。
本学期,我们开办了“班主任发展论坛”,邀请了省内外著名的心理教育专家、儿童教育专家以及市区优秀班主任作讲座,和班主任进行互动对话,解答大家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这个“班主任发展论坛”,让我校全体班主任老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专业提升,使得他们的班主任工作开展得扎实而有效。
我们通过设立“实小讲坛”,有力地促使校内的一批教育科研骨干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提升自己。
“实小讲坛”正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
平台,在这一新平台上,我们实小人正在“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话讲坛”。
此外,每年秋天,我校还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外出参观活动,选择一所名校,与其展开学术交流,开阔全体教师的视界。
每遇省内外大型观摩活动,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外出学习,一学期中达到每人至少有一到两次学习的机会……
以上所述,仅是我校在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的一点粗浅认识和初步实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依法执教,沿着《义务教育法》中所透射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