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乡统筹整县推进(新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国家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及市级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等契机,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先后引进天威硅业、中国化工等重大产业化项目,新筑路桥成为首家上市的本土企业,初步形成了新材料和路桥机械及构件两大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同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全县土地规模经营率达73.5%,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80%;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功引进中粮综合产业园、省钢材协会等重大物流项目,亚特兰蒂斯·黄金时代、新津国际酒店、花舞人间二期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成功举办中法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2010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梨花节、传统龙舟会及“一镇一节”等会节活动,“一三联动、接二连三”步伐加快。三是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高度重视城镇化中城乡居民的就业和社保问题,下大力气解除后顾之忧。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设立镇乡劳动技能培训分教点,与企业共建培训基地,推行委托培训、送教上门和远程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培训上岗率;大力实施创业促就业五大工程和“三个培养”工程,把基层干部培养成现代农业的组织者、推动者,把农村能人培养成农业企业家,把传统农民培养成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自主创业能力;创新“村企结对、车间进社区、加工进农户”就业模式,开通“就业直通车”,帮助农民群众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或到工业园区务工,已建新型社区全部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推行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强制参加社会保险,扩大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行大病互助补充保险、门诊统筹医疗保险和医保全域结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率达98%;推进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深化城乡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和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切实保障弱势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城乡社会事业。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完成32所学校教育现代化县级达标评估和6所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启动县医疗中心建设,在全市率先实行全民免费健康体检,被确定为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配套试点县,城乡群众就学、就医更加方便。完成县图书馆建设和12个镇乡文化站、102个农家书屋、73处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所有新建农村新型社区均配套了“四室、三站、两店、一中心、一广场”,改变了群众生活方式,推动了农民向市民转变。

(五)深化机制创新,强化城镇化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城乡统筹“整县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总牵头,镇乡作为责任主体负责“整县推进”的具体组织实施,县级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合力推动。

强化资金保障,把土地经营作为“整县推进”主要资金来源,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实现“整县推进”资金总体平衡。另外,出台《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管理办法》,引进渝涪公司、无锡新农村公司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古藤堡等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培育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积极组建村镇银行,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我县而言,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集中居住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农民集中居住建房主要采取“统规自建”和“统规统建”两种方式。就“统规自建”而言,在享受政府建房补贴基础上,农民仍需投入数万元,部分农户因经济状况不理想,加之农贷难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放弃了到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就“统规统建”而言,虽然农户自己投入相对较小,但受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也有部分农户不愿意“上楼”居住。

二是农民转移就业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受文化、技能、年龄、性别以及家庭等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无法进入工厂、服务业务工,而现代农业示范园受规模、地域影响,也只能解决当地部分农民就业,大多数就业困难农民只能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或纯劳力型行业,不利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客观上制约了城镇化进程。

三是现代产业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程度还不够高,新材料、物流产业刚刚起步,招大引强竞争加剧、难度加大,引进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够多;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够高,能够引领服务业发展的龙头项目还比较缺乏;尤其是现代农业还存在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结构不优等问题,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

四是农民的自主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从已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运行情况来看,镇(乡)、村(社区)以行政介入的形式代表农民开展管理、提供服务的情况较多,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相对薄弱,特别是在物业服务、公共事务等方面,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够、依赖性强的特点还比较明显。

四是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以城市的标准推进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三圈层市县而言,各方面都还处于爬坡阶段,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能力还不够强;同时,由于土地综合整治从

立项到项目验收至少需要1年半左右,通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解决建设投入有滞后性,客观上制约了社会资金的引进,同时也会增加建设成本。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增强农民集中居住意愿。一方面,大力实施城乡统筹“整县推进”和“整镇推进”,加快一般场镇改造,提高城镇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吸引更多农村群众到城市和小城镇集中居住。另一方面,以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以实施月花社区、波尔社区、广滩社区等全市统筹城乡示范点建设为契机,按照“四性”原则,大力提升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各类公用配套和公共服务,增强对散居农户集中居住的吸引力。此外,在广泛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灵活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等多种方式建房,并深化“跨区域”集中模式,尽可能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建房方式。

二是大力发展社区产业,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在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同时,不断深化“村企结对、车间进社区、加工进农户”就业模式,利用存量土地或土地综合整治新增集体建设用地,积极引进配套标准低、劳动技能要求不高、无污染的加工业,就近解决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大力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建设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等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农家餐饮、农家旅店等,帮助农民自主创业或到服务行业就业;大力推进农用地流转,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种养业,推动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

三是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提升农民自我管理能力。大力推行“2+2”基层治理结构模式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特别是结合农村新型社区的特点,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办法和经验,探索基层自治组织与社区业主委员会相协调的管理模式,提高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建立健全社区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等的市场化、社会化供给机制,进一步强化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和责权对等意识,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型。

四是运用农村产改成果,推动农村资源有效利用。加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村资源分区分类指导价格制度,加大涉及农村产权流转项目的包装推介力度,为农村资源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条件。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