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法制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法制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篇基本知识第一课1、什么是“未成年人”?答:“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上说它是以年龄的划分为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该法对未成年人的下限年龄未作出规定,也就是宣告对未成年人从一生下来就加以保护,举个例子,每个刚出生的婴儿都享有财产继承权。

2、什么是“少年”?答:“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按照实际上的规定,少年与未成年人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3、什么是“青少年”?答:“青少年”是一个笼统的、习惯性的称呼,既包括成年人,又包括未成年人,它不是法律上的概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称你为未成年人、少年或青少年时都不算错。

但是在适用法律时,必须明确什么是未成年人,什么是少年,什么是青少年,因为不同的称呼意味着享有不同的权利和承担不同的义务。

4、未成年人到底有哪些权利和承担哪些义务呢?未成年人作为公民的一部分,所享有的权利是相当广泛的。

具体来说,在我国未成年人的权利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一、政治权利,二、人身权利,三、受教育权利,四、个人财产所有权,五、继承权,六、社会经济权,七、诉讼权利,八、其他权利。

5、什么是人身权?答:人身权利可以分人格权和身份权两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人格权,人格权是基于自然人本身所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身份权是基于自然人之间的某种关系,某种事件或某种行为而产生的地位、资格等方面的权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亲属权、抚养权和监护权,主要表有:(1)未成年人有要求父母抚养的权利,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人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2)家庭中不受虐待、不受遗弃的权利;(3)有随父姓或随母姓的权利;(4)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有得到监护的权利;(5)父母离异后,仍享有被双方所抚养和教育的权利。

2、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专利权等。

中小学高中最全法律规范教育校本教材

中小学高中最全法律规范教育校本教材

中小学高中最全法律规范教育校本教材引言本教材旨在为中小学高中学生提供全面的法律规范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面对法律问题。

本教材覆盖了各个年级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法律规范。

内容概述本教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法律法规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建立法律思维和基本的法律常识。

第二部分:民事法律规范这一部分介绍了关于民事法律规范的知识,包括合同法、侵权法、婚姻法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民事法律规范。

第三部分:刑事法律规范这一部分介绍了刑事法律规范,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内容。

通过讲解真实案例和模拟法庭,帮助学生了解刑事法律规范的适用和实践。

第四部分:行政法律规范这一部分介绍了行政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行政法律规范。

第五部分:社会法律规范这一部分介绍了社会法律规范,包括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内容。

通过讲解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法律规范。

第六部分:案例分析和综合应用这一部分提供了一系列实际案例和问题,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锻炼他们的法律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结语中小学高中最全法律规范教育校本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法律知识和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规范,为将来的社会角色做好准备。

这份教材将成为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促进社会法治建设。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法制教育读本目录第一章少年儿童犯罪的预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一课遵纪守法 (3)第二课远离毒品 (6)第二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保护法规第一课保护环境 (8)第二课生命之水 (11)第三章勤学与尊师的故事——教育法规知识第一课好好研究 (13)第二课尊敬师长 (15)第四章拾到东西怎么办——民法知识第一课拾金不昧 (17)第二课尊重人格 (19)第五章“110“的故事——请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一课“110”来帮忙 (21)第二课遵守公共秩序 (23)第六章大气污染和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课大气污染的危害 (24)第二课警惕大气污染 (26)第三课小实验 (28)第一章少年儿童犯罪的预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一课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对广大少年儿童的侵蚀,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国家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着重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

甚么是未成年人?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百姓。

法律法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着重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它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案例分析:案例:XXX,男,某校五年级学生。

他很贪玩,一有空就经常到同XXX家去玩。

双休日有时就不回家,睡在同砚家里。

父母知道后,不准XXX睡到同砚家去,XXX很不佩服,说我为甚么不能睡到同砚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该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法制校本教材【范本模板】

法制校本教材【范本模板】

第一单元我是守法小公民第一课国旗,国徽,国歌一、国旗《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同学们,每当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情景,你心中是否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呢?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我国国旗为红色,长方形,旗面左上方有五颗黄色五角星,其中一颗星较大,四颗星较小,红色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国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当爱护它.升国旗升国旗时要肃立,并拢五指敬个礼.满怀激情唱国歌,目不转睛望国旗。

二、国徽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它代表祖国的尊严。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爱护国徽。

我国的国徽是圆形的,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齿轮和麦穗.北京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驻外使领馆等场所和机构都应当悬挂国徽.国徽不能用于广告和商标,也不能作为日常生活的陈设。

三、国歌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人民意志的乐曲,在重要的集会上、国际之间的交往仪式和国际体育比赛中,一般都要演奏国歌。

在奏、唱国歌时,我们应该保持站姿,表情严肃,认真地唱好国歌。

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这首歌高亢激昂,雄浑壮阔,歌声激励着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为了民族的新生和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后历经歌词修改、恢复,最终,2004年3月14日得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其定为国歌,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课用法律保护我自己有一首歌,你们一定听过,也一定会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这首歌里唱的“花朵”是谁呢?对!你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从“花朵”这个词你们一定感受到祖国人民对你们的关心、呵护。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义务教育阶段《法律道德教育》校本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法律道德教育》校本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法律道德教育》校本教材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义务教育阶段《法律道德教育》校本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材内容《法律道德教育》校本教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而编写的教育材料。

教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法律知识:教材将介绍基本的法律知识,例如法律的分类、法律程序、法律责任等。

通过研究法律知识,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秩序和规范的重要性。

2. 道德教育:教材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通过讲解各种道德问题的案例和讨论,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3. 法治教育:教材将介绍法治的概念和原则,让学生了解法治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在教材中引入法律的条文、法律案例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遵守意识。

4. 实用技能:教材还将涉及一些实用的法律知识和技能,例如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应对常见的法律问题等。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教材特点《法律道德教育》校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系统性: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和逻辑编排,形成了一个系统全面的法律道德知识体系。

2. 实用性:教材注重将法律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案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

3. 生动易懂:教材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配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和案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 互动性:教材设计了一些互动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结束语《法律道德教育》校本教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资源,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系统,具有实用性和生动易懂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小学生法制教育》校本教材--黄老师

《小学生法制教育》校本教材--黄老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单元导语: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生活奠基,在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渡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

义务教育知多少?还真的不知道诶........赶紧请教下法律博士吧!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1.学生小风原本是个五年级学生,今年沉迷于游戏当中,这个学期都没有去学校上学了.法律博士考考你小风这样对吗??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劝他?阅读链接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爱迪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遇到这种情况,小刚该怎么办?你知道吗?可以请乡镇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帮忙。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五十八条最近家里生意不错,让你在家帮忙,你又跑学校去了,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2.教师就张老师体罚小明这件事,小悠与小丽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请她们来说说。

大家好!我是小悠。

小明天天不写作业,张老师处罚他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所以我认为张老师没有错,他是个好老师!大家好!我是小丽.我认为张老师因为小明不写作业就处罚他的做法是不对的,他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想一想班长正在用投票的方式征集所有人的意见,你把票投给谁?说说理由.小小悠小丽法律链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

义务教育阶段《法规教育》校本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法规教育》校本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法规教育》校本教材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义务教育阶段的《法规教育》校本教材。

该教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而编写的。

教材内容该校本教材以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涵盖了课程范围内的重要法规和法律条文。

教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宪法法律知识:介绍国家宪法和其他重要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2. 公民法律知识:介绍法律与公民权利、义务的关系,教育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法律责任的意识。

3. 刑法与治安法律知识:介绍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犯罪与刑罚的相关知识,以及治安法律的内容和应对应急情况的方法。

4. 劳动法律知识:介绍劳动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教育学生了解劳动法规。

5. 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介绍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教材特点《法规教育》校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系统性:教材内容按照法律体系的结构进行编排,系统性强,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律体系的逻辑和内在关联。

2. 实用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研究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法律规定对他们的影响,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3. 生动性:教材内容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来阐释法律原理,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互动性。

4. 更新性:教材内容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进行定期更新,确保教材与时俱进。

使用建议为了更好地使用《法规教育》校本教材,建议教师和学生: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术水平,合理选择并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学生应主动研究,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并与教师进行讨论,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辅材料,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4.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法规教育,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提供支持。

总结《法规教育》校本教材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的重要工具。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

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
第五课 做好法制宣传
第六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七课时——了解必要的法律知识
第八课时——远离网吧的诱惑
第九课时——睁大眼睛交朋友
第十课时——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能力
第十一课时——自身安全最重要
第十二课时——火口脱险要点和灭火技巧
第一课 增强法制观念,学会保护自己
从今天开始我们上法制课,希望同学们进一步提高法制观念,在学法、知法、守法上有所帮助。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今天讲的题目是《学法、懂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还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措施的,比如家人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再改正就很难了,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后悔也就晚了。
小学校本教材
-----法制教育
---
前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也会受到处罚。

西苑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

西苑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

西苑小学法制教育校本教材第一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学目的: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教材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教材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校本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道德与法治的含义1. 导入新课:讲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及关系。

2. 教学内容:介绍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 课堂活动:讨论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引导正确处理。

第二课时:遵守法律法规1. 导入新课:讲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学习基本法律法规,了解违法行为及后果。

3. 课堂活动: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第三课时:尊重他人1. 导入新课: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

2. 教学内容:学习尊重他人的表现,如礼貌待人、关爱弱势群体等。

3. 课堂活动:情景剧表演,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第四课时:热爱集体1. 导入新课:讲解热爱集体的意义。

2.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为集体作贡献,培养团队精神。

3. 课堂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学生对集体的热爱。

第五课时:正确价值观的培养1. 导入新课:讲解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学习正确的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勤奋向上等。

3. 课堂活动:讨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剧表演: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

2. 课堂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写作或调查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法治校本教材。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法治教育校本教材

法治教育校本教材

法治教育校本教材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主编:孙慧玲孙艳梅法制教育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 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由于中学生的法律知识薄弱,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 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学生犯罪。

因此, 学校重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更好地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犯罪, 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一课这些行为要不得常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是非常合适的。

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之后任其发展,以致越来越严重,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⑥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⑦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⑧进入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网吧、台球厅等场所;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许多犯罪行为,就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要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第二课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校本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校本教材

目录前言-------------------------------2 校本教材校风:校训:校徽:第一章-----------------------------------4第二章-----------------------------------8第三章-----------------------------------13第四章-----------------------------------16第五章-----------------------------------20第六章-----------------------------------24第七章-----------------------------------28第八章-----------------------------------32前言法律就在我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例如做游戏时要有戏规时如果有人破坏了规则,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了。

同学们在学校也遵守规则。

按时上学、放学、听到上课铃声就要回到教宝,准备上课。

法律就是国家制定的规则。

约束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

只有大家都自觉通守各神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有序、和谐。

人人都要守规则。

在足球场上违反比赛规则的最严重的后果是被红牌罚下;在道路上违反交通规则的后果是受到处到;没有完成作业会老师批评;不遵指队上车的规则会被回学们指责,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规则,一旦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中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由于中学生的法律知识薄弱,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因此,学校重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好地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治教育校本教材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主编:孙慧玲孙艳梅法制教育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学生法律素养如何, 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 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由于中学生的法律知识薄弱,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 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学生犯罪。

因此, 学校重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更好地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犯罪, 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一课这些行为要不得常言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是非常合适的。

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之后任其发展,以致越来越严重,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⑥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⑦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⑧进入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网吧、台球厅等场所;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许多犯罪行为,就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要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第二课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款: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百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吸食、注射毒品吸食、注射毒品是指非法用吸食、注射等方式使用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管制的其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行为,也称吸毒。

吸毒不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传播疾病,而且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提供了市场,诱发暴力、凶杀、黑社会以及其他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因此为国家法律所严格禁止。

对吸毒者,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并强制戒毒;戒毒后又吸毒的,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毒。

引诱、教唆、欺骗、强迫未成年人吸毒的,构成刑事犯罪,依据刑法从重处罚。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赌博是指以获取非法收入为目的,聚众进行以财物作抵押,就偶然的输赢决定财物所有权的行为。

变相赌博在本质上仍是赌博,但是以间接的方式进行。

赌博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不仅助长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投机思想,造成有些人因嗜赌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而且会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甚至图财害命等犯罪,因而为国家法律所禁止。

未成年人如有上述行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应当加强管教,屡教不改的,可送工读学校进行管治和接受教育。

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课谨慎交友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牢记古人忠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很多未成年人过早离开学校,失去了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早涉足社会,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称兄道弟,哥们义气是非不分,良莠不辩,以至胆大妄为,以身试法,容易走上了犯罪道路。

不要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不良个体交往与犯罪什么是不良个体呢不良个体中是指存在反社会人格倾向的社会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对各种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在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变态、越轨,从而个人与社会直接处于不和谐、不平衡,甚至对立的状态。

如,学校要求中学生遵守学校纪律,不得上网吧,而有这么一个学生,偏要偷偷地去网吧上网,这个学生就异常、越轨;中学生不许打架、盗窃,有这样一个学生不为什么事,就要捅其他学生几下,或将他人物品偷走,这样的人就是属于不良个体。

不良个体在我们学生中往往表现为:一是在认识水平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理想。

有人认为我好歹也考不上大学,现在就这么混混好了。

二是在知识内容上,对腐朽没落的负面文化信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你要他看个不健康书籍,他津津乐道;你要叫他谈个花边新闻,他眉飞色舞;你叫他说怎样好好学习本领,他不感兴趣。

三是在情感体验上,缺乏义务感、道德感,没有同情心,别人受难,他兴灾乐祸。

别人比他强,他心生嫉妒。

四在意志品质上往往为所欲为,放荡不羁,缺乏自控能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五是在个性倾向上,表现出非分的物欲、占有欲等等。

以上讲的是不良个体,下面讲一下不良群体。

◆不良群体交往与犯罪不良群体,首先具有群体的基本特征。

即:二人以上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的结合,群众内部的成员一般都有心理交互影响的确定模式和特殊类型的集体行为。

不良群体的形成与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不仅因为群体成员本身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社会倾向,而且成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在群体组织过程中,一方面,成员自身的人格还会形成如下几种显着的特征:1封锁性;2相信非合理性;3对强者绝对服从;4猜疑心;5不信权威或者表面是卑屈的,但内心却是反抗的,如蔑视法律的威严;6欺侮弱者的倾向。

不良群体的形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情感联系,拉拢、教唆、征服、结拜等形式和手段;依据成员的年龄、文化素质、经济地位、身份素质、反社会经历与经验,确定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征服他人,称霸一方”;有简单的规章制度,对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

我们中学生,要有交往的意识,但是切忌要注意,不要与不良个体或群体去进行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要特别注重对自己控制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以下情况发生:一是“义气”第一。

作为真正的人际交往应该建立在真挚诚实、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基础上,而许多青少年犯罪的人是从所谓的“交情”出发,在这种义气观念指导下,有些人走上犯罪道路。

二是追求生活刺激。

还有一些青少年,他们在生活中无所追求,无所事事,以追求刺激为乐趣,有的甚至不为耻,反以为荣,愚蠢妄知地“恶作剧”。

如在汽车上向路边行人吐痰,从自己住的房子里向外随意乱扔垃圾,还有的把别人的书包等物投到河里,有的随意殴打学生,向学生强拿硬要少量现金,或叫学生买包烟,请吃饭等。

这些情况要值得警惕。

三是虚荣为先。

一些学生追求名牌,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热也不行,冷也不行,学校规定穿校服,他们就比鞋子、书包等是不是名牌,或者谁的的名牌更好一些,追逐的是豪华生活,星级享受。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对象是这些不良个体或群体,自己再没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和鉴别能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四课身边的保护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然而,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置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道防线,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第五课防患于未然首先,广大同学应认真自觉地学法、懂法、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既要学会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也要懂得如何遵纪守法,要争做遵守校纪校规的好学生。

对于一些腐朽思想和歪风邪气要自觉加以抵制,要远离一些低级庸俗的书刊与影视镜头,要与不良个体及不良群体之间保持距离。

其次,多与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

青少年正处于由少年到青年的关键成长时期,最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挫折感。

这就需要取得父母理解,使他们了解你们日益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发展需求,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父母热情的关怀,获得心理安全感。

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屏障,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一阵地,父母则是你们最直接的老师,在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中,一方面,可以与父母互相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有了父母的耐心诱导和言传身教,我们也能增强抵御外来恶习影响的能力。

多和学校老师加强联系。

遇到困难和挫折,希望你们及时找到老师进行倾诉,将自己的困惑和不解告诉老师,老师与你们朝夕相处,是最值得你们尊敬和信赖的人,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社会阅历,肯定能够对你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的教育,并帮助你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与法制观,树立自尊、自爱、自重、自省的意识。

再次,立下远大志向。

每个青少年都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良好的思想,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

学校教育是实实在在的,我们要从中悟出做人的理想价值,不仅学会做学问,学本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

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遇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且不可盲从。

用道德、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第四,敢于维权。

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