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学 04
地方财政学课件
地方财政学
7
二、地方税收
(一)地方税收的构成 依次是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城建税。 1.地方商品课税
是地方政府对一般工商业活动中的商品 流转额征收的税种,包括营业税和城建税, 以及共享的增值税。
地方财政学
8
二、地方税收
2.地方所得课税 是以地方政府为课税主权对企业(法人)
地方财政学
11
二、地方税收
(二)现行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
1.地方税税种多,但收入规模小,纯地方税收入占全部税 收收入的比重低。营业税和增值税占比大,这些流转税受 经济发展影响大。
2.地方政府收支活动中有大量金额游离于预算之外,避开 了权力机关审查,使政府收支缺乏公开性、透明性和民主 性。
3.税制不稳定,税源流失严重。中央的税制调整不利于地 方财政。
地方财政学
14Βιβλιοθήκη 二、地方税收构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 1.赋予地方政府税收立法权 2.明确地方税的主体税种
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应具备以下特征: 1)税基的非流动性;2)税收规模较大; 3) 税额稳定;4)适合地方征管。
从世界各国地方税结构看,地方税的主体税种一 般是所得税或财产税。市场经济国家地方政府 的主体税种一般为财产税。
和个人的所得征收的税收。 我国的所得税主要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 税,为中央、地方共享税。
未来改革方向:企业所得税合并;所得税税 基共享,分率征收;个人所得税主要成为中 央税。
地方财政学
9
二、地方税收
3.地方财产课税
是地方政府对当地持有财产和财产所有权发生转 移时征收的税收。我国现行财产税种主要有房产税 和契税,均为地方税。
改革方向:1.完善现行房产税,调整纳税人及税基 范围,应免除对企业作为生产经营资产的征税,应 将个人拥有房产全部纳入征收范围,征税范围应扩 大到农村;2.简化合并税种,如取消土地增值税, 将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 对不动产开征统一的物业税;3.开征遗产税
地方财政学5篇
地方财政学5篇第一篇:地方财政学1、如何控制地方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1)明确政府职能,精简机构(2)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
(3)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提高行政效率(4)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强化预算约束(5)加强行政成本意识3、一、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对地方财政的影响(一)财政层级过多,基层财政资源进一步弱化,地方财政困难加剧我国存在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行政体制和与其配套的财政体制,在五级政府架构与分税分级财政逐渐到位之间,存在过多的财政级次分割政府间财政能力,从而弱化地方政府财政资源,加剧了地方财政困境。
突出表现在“市管县”财政体制下,一些地级市自身财力缺乏,为确保本级良性运转,采取对下级县或“代管”县级市进行“抽血”。
如广西省的东兴市是防城港市的“代管”县级市,2003年上级拨给东兴市的各项专款3000多万元,到年底仍有900多万没有划进账。
(二)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不清、收入划分不规范,使地方财政陷于困境之中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在掌握中央税收和共享税收入征管权的前提下,采取“存量不动,增量调整”的办法,实现对地方财力的集聚,而事权却不断下移,使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陷于困境之中。
一是中央政府过度集中地方财力。
分税制改革前后各16年间,中央与地方年均财政收入结构,由1978年至1993年的年均29.85%:70.15%调整为1994年至2009年的年均51.59%:48.41%。
一是中央政府过度下放支出责任。
分税制改革前后各16年间,中央与地方年均财政支出结构,由1978年至1993年的年均42.00%:58.00%调整为1994年至2009年的年均29.06%:70.94%。
可见,实行分税制改革前后各16年间,中央年均财政收入比重大幅提升,增幅高达72.83%;而中央年均财政支出比重大幅下降,下幅高达30.81%。
(三)省以下财政体制不完善,使基层财政深陷困境1994年分税制改革主要涉及中央与省级之间财政关系的调整,而省以下财政体制未做实质性的改变,其财力分配上的矛盾转移到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导致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
地方财政学
地方财政学1、地方财政学的概念地方财政是在出现了多级政府后才形成的,而地方财政学是一门研究地方政府部门(地方公共经济部门)的经济活动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和收入分配影响的学科。
2、地方财政的特点1、区域性:有显著的区域特色。
①收支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界定②收支结构有明显的区域特色③管理体制有明显的区域模式2、增长性:地方财政收支规模具有显著的增长,且势头不减。
①城市化与人口的增长②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④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权下放3、差别性:指地区间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呈非均衡性,差距明显。
①财政基础差别大②财政实力差别大4、流动性:指各经济要素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
①流动性对财政分配产生重要影响②流动性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生活福利水平提高5、传导性:地方财政状况影响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系统内部各级财政之间相互影响。
①地方财政的基础地位,影响中央财政状况②地方财政系统内部的关联密切,各级之间收支密切相关,各级财政状态相互影响。
3、地方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从市场经济中的公告需求和弥补市场缺陷来看,政府配置资源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收入分配:目标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市场过程建立的分配格局,使之达到社会认为的“公平”,“公正”的分配格局。
减轻完全由市场作用下可能造成的两极分化的程度,缓和社会矛盾,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经济稳定:是针对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可避免性而言的,它的目标就是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物价水平的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4、地方公共品的有效供给1、效率分析:偏好误识论:中央政府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可能错误地认识社会共同偏好,从而造成福利损失。
地方政府更接近选民,从而容易将本地区居民个人偏好集合为大众的共同偏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供给分析:利益空间论:马斯格雷夫认为,公共产品受规模经济的限制,其受益范围是有限的。
根据成本与效益对应的原则,某种公共产品的成本应由受益人承担。
地方财政学
名词解释:1.财政联邦主义:是指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划分,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制度。
或者说,财政联邦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财政分权,就是给与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其精髓在于使地方政府拥有合适与合意的财政自主权进行决策。
2.偏好误识: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在确定公众个人偏好的边际消费替代率时是带有随机性的,存在“偏好误识”,从而错误地把自己的偏好强加到全体国民头上。
3.地方财政能力:狭义: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属地居民需求),从当地资源中汲取财政收入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通常是指实际财政收支能力与地方财政调控能力,即财政能力的静态体现。
广义:从现象动态发展、监督与管理、市场运行等多层次多角度来考察。
包括地方财政的综合与核心能力、配置与调控能力、现实与潜在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般地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
5.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与购买支出相对应,它是指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无偿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6.财源:能够对财政提供收入贡献的经济源泉。
7.地方财源建设:地方财源建设即地方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依据地方经济和财政的需要,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对地方财源进行规划、培植、拓展等,是地方财源达到充裕和优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8.费收入:地方政府的费收入是地方政府提供的准公共产品的部分补偿。
9.购买性支出: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10.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性、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11.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就是一定财政年度内地方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地方财政支出总额。
地方财政学复习资料
题型:名词解释辨析简答综合第一章导论1、地方政府的特点(1)、身份双重性(2)、职能双重性(3)、地位隶属性(4)、权力有限性2、地方财政存在的依据有哪些?(1)国家管理的层级性一、财政与国家职能的实现1、国家职能与财政2、财政对社会管理职能实现的作用二、国家与国家管理的层级性1、从公共物品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改善公共物品的质量,贴近民众需要。
2、从行政管理效率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成本最小化增强政府责任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提高可治理性3、从政策创新的角度政策实验和创新(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一、公共产品需求的层次性1、财政与公共需求的关系公共需求: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的共同利益的需求。
具体体现在公共物品上。
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决定了公共需求只能通过政府财政活动集中提供或者由具有政府性质的社会管理机构来满足。
2、公共需求与公共物品的层次性按受益范围和效用溢出程度划分:全国性的,准全国性的、区域性的从横向划分:基础性、管制性、保障性、服务性(3)居民偏好的差异性一、居民偏好的区域性特征消费偏好差异公共利益多样化二、居民偏好与地方财政第二章地方财政的职能P301、概念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以及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和引导现有经济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实现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将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稳定经济职能是指财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
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地方性公共产品拥挤性成本2、各级政府的财政职能是如何分配的?3、论述蒂博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价值。
专题一事权与财权的划分部分发达国家事权与财权划分的经验与启示第三章地方财政能力差异1、概念地方财政能力狭义: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属地居民需求),从当地资源中汲取财政收入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地方财政学第四章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讲义提纲)
第四章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第一节政府预算功能与级次一、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方案。
二、政府预算的功能功能一: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
功能二:对政府收支进行监督与制约。
三、政府预算的级次中央预算省本级预算全国预算省预算市本级预算汇总的市级总预算县本级预算地方预算自治区预算汇总的县级总预算直辖市预算汇总的乡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中央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中央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方案。
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草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
地方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地方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方案的统称。
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政府编制本级预算草案,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
第二节政府预算体系一、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开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开展的收支预算。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第三节政府预算程序一、预算编制预算草案是由行政机构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方案。
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具体编制各级预算草案。
二、预算审批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各级政府预算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三、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具体包括:〔一〕政府预算收入的执行——组织预算收入〔二〕政府预算支出的执行——拨付预算资金〔三〕预算执行中的平衡1.预备费。
第1章 导论 《地方财政学》
01
CHAPTER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
第一节 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
政府组织表现出清晰的、内在的层 次性。根据行政级次,可以将政府分为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为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 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多级政府的存在是地方财政产生和 存在的基本前提。
中央 政地府方 政府
第一节 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
二、多级政府体系中的地方政府
(一)对于地方政府的不同理解
根据《辞海》的解释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 对称。这一定义将除中 央政府以外的所有政府 都归于地方政府。
《中外政治制度大辞典》 广义的地方政府是与中 央政府的对称。
狭义的地方政府则是直 接治理一个地域及其居 民的一级政府,即基层 政府。
二、多级政府体系中的地方政府 (三)单一制国家政府体系中的地方政府
单一制国家通常只有一部宪法和一套政府体系,国家的
一切权力属于中央政府。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采取了单一制的 组织形式,如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 土耳其、埃及、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还有中国 等。
第一节 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
第六章至第八章研究我国地方财政的现实运行状况。
关键概念
地方 分权 型单 地方一制 政府国家
中央 集权 型单 一制 关国键家
概念
中央 财政
地方 财政
第一节 多级政府与地方财政
1.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1)英国 英国地方政府制度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地方政府具有法律人格和独立地位,它能以自己的名义享受 权利、承担义务,在法律范围内负责广泛的地方事务。 (2)地方政府以地方议会为核心代表机关。 (3)在中央,没有单独设立统一主管的负责地方政府事务的部门, 而是按地区分别设立苏格兰事务部、威尔士事务部和北爱尔兰事务部; 对英格兰地区事务,则主要由副首相府主管。在地方,政府间的职责范 围大多相互分立,各级政府无隶属关系。
地方财政学
地方财政学地方财政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地方财政学概述一、地方财政的产生(一)随着多级政府的出现而形成的(二)各级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合理分工,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二、地方财政的特点(一)各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稳步增长,已构成各国财政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方财政支出与全部政府支出的比重一般均为2/3年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18.6%,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2.2%基本背景是城市化与人口不断增长我国还应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加以解释(二)我国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为教育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三)地方总收入中,各项税收约占85%(四)省以下各级地方财政中的预算外资金数额较大96年起,地方预算外资金构成:行政事业性收入基金、附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乡镇自筹统筹收入其他收入(五)地区间的差别性及由此引起经济资源的流动性将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实行中央、省、市(区)、县、乡五级政府体制第二章地方财政职能第一节资源配置职能一、含义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由地方政府行使该职能(一)地方性公共产品及其有效供给大多数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有明显的地域限制,由中央政府统一提供公共产品会产生福利损失。
结论:若一国范围内各地公共产品需求差异很大,且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采取分权的提供方式,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二)最佳的辖区规模在既定的公共产品和劳务提供水平下,地方辖区的规模有一定的限度。
显然,地方辖区的规模和该地的居民数是相互决定的。
可以从三个层次分析:既定公共产品水平下最佳居民规模的决定既定居民规模下最佳公共产品的决定最佳组合的决定介绍桑德勒和祁哈特(Sandler,schirhart,1980)的研究成果该模型假定收益没有外溢假定辖区居民都具有相同偏好假定随着公共产品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成本是递增的现实中,不能期望每一种公共产品都要由不同规模的辖区提供(三)蒂博模型(Tiebout Model)的主要内容及理论价值在竞争性的辖区间,人们可根据对公共产品和相关税率的偏好决定居住地,实现自由和无成本的流动,此时资源也能达到最佳配置。
《地方财政学》课件
非税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受到政 策法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 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需要规范 透明,防止乱收费、乱罚款等 现象的发生。
公债收入
公债收入是地方政府通过 发行公债筹集的财政收入 ,包括建设公债和财政公 债等。
公债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受 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 况、信用评级等因素的影 响。
地方财政政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结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方财政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对于制 定和实施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财政政策的发展趋势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地方财政政策的展望
加强政策协调、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参与度、加强国际合作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地方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
地方税收收入
指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征收的各种税收收入 。
非税收入
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 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 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
付等。
地方财政体制的运行机制
02
阐述地方财政体制的运行原理,以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
系。
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03
分析当前地方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
地方财政绩效管理
地方财政绩效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解释地方财政绩效管理的定义,阐述其对于提高财 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ABCD
公债收入具有期限长、利 率低等特点,可以满足地 方政府的长期资金需求。
公债收入的发行和管理需 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 定,确保市场公平、公正 和透明。
2024年财政学课件整理版.
2024年财政学课件整理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以及我国的财政支出现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财政支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 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以及我国财政支出现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数据,引发学生对财政支出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1)讲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介绍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以我国某地级市为例,分析其财政支出结构。
(2)计算该地级市财政支出效益。
4. 例题讲解:(1)计算某项财政支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2)分析如何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类别。
(2)让学生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财政支出2. 内容:(1)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特点。
(2)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 答案:(1)财政支出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特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效益差异显著。
(2)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公共服务支出比重上升,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比重下降。
影响:有利于提高民生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地方财政学 资料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有哪些类型拨款类型主要有有条件拨款、无条件拨款和分类拨款三大类。
(一)无条件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目的: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无条件拨款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横向的与纵向的财政不平衡问题,既保证地方政府作为一个整体能平衡预算,同时缓解地方政府间财政能力的差异,保证每个地区都能提供基本水平的公共服务。
分类:(1)无条件政府间转移支付按照拨款数额是否固定又分为无条件整额拨款和税收努力相关性无条件拨款。
如果无条件政府间转移支付是一笔数额固定的款项,那么它就属于无条件整额拨款。
税收努力相关性无条件拨款,该形式是财政拨款的数额不是固定的,而是由上级政府根据接受财政拨款的下级政府的行为来决定拨款的具体数额。
通常是根据下级政府自有收入的情况来确定拨款的数额,所以这类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也被称为税收努力相关性无条件拨款。
具体的财政拨款数额与税收努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二)有条件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目的:它主要用来执行转移支付的政策和意图,比如用于外溢效应的项目,教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
分类:根据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否需要下级政府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可以区分为有条件配套的财政拨款和有条件非配套的财政拨款。
•(1)有条件非配套的财政拨款•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提供一笔固定数额的补助,并指定其具体用途,但不要求下级政府提供配套资金。
这种拨款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提高下级政府对指定项目投资的积极性。
•(2)有条件配套的财政拨款•上级政府不仅指定财政拨款的具体用途,而且还要求接受财政拨款的下级政府按照规定的配套率提供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上级政府指定的用途,否则就不能得到该项财政拨款。
•有条件配套的财政拨款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有条件封顶的配套财政拨款和有条件不封顶的配套财政拨款。
•①在有条件不封顶的配套财政拨款方式中,上级政府不规定接受财政拨款的下级政府可以获得的财政拨款的最高限额,只要下级政府按照设定的条件提供配套资金,就一直可以按配套率从提供财政拨款的上级政府那里获得相应数额的财政拨款。
地方财政学——精选推荐
地⽅财政学⼀、名词解释(5*4’=20’)1、地⽅政府:与中央政府相对应,国家设置在中央政府下,⾏使部分国家权⼒,管理国家和地⽅事务,提供地⽅公共产品的地域性政府。
2、地⽅公共产品:由各级地⽅政府提供,只能满⾜某⼀特定区域范围内居民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3、社会保障:指社会(国家)通过⽴法,采取强制⼿段对国民收⼊进⾏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专门社会保障基⾦,对社会成员在⽣、⽼、病、死、残、丧失劳动⼒或因⾃然灾害⾯临⽣活困难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4、社会救济:指在公民不能维持最低限度⽣活⽔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标准向其提供满⾜最低⽣活要求的资⾦和实物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5、社会福利:(⼴义)指提⾼⼴⼤社会成员⽣活⽔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社会成员在各个⽅⾯的福利待遇问题;(狭义)指对⽣活能⼒较弱的⼉童、⽼⼈、母⼦家庭、残疾⼈、慢性精神病⼈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
6、税源专业化管理:指税务部门顺应社会专业化分⼯的要求,按照纳税⼈⽣产经营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划分税源,优化资源配置,善⽤科技⼿段,优化纳税服务,规避执法风险,提⾼纳税遵从,强化征收管理。
7、地⽅税:税收收⼊归地⽅政府所有,由地⽅政府决定开征,税基由地⽅政府定义,税率由地⽅政府决定,由地⽅政府管理,则是纯粹的地⽅税;由中央政府决定开征并定义税基,地⽅政府拥有该项收⼊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由决定税率的税种,也是地⽅税。
8、地⽅政府债务:(狭义)指政府以债务⼈的⾝份,采取信⽤⽅式,通过借款或发⾏债券的⽅式取得资⾦所形成的债务。
(⼴义)指最终由政府财政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除了直接的债务和显性的债务之外还有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
9、地⽅政府收费:地⽅政府部门及其授权单位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依照有关规定收取的费⽤。
10、民族地区财政⾃治:民族⾃治地⽅的⾃治机关在国家基本财政体制及统⼀的财政⽅针、政策原则指导下,根据宪法原则和民族区域⾃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依照⾃治条例的规定及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化的特点和需要,制定财政⾃治条例或有关法律的变通及补充规定等,组织财政收⼊,统筹分配财政资⾦,⾃主管理本地区财政事务的活动。
地方财政学(word版)
导论一、什么是地方财政学:又称地方公共财政学,也叫地方公共部门经济学,它是研究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描述和分析地方政府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地方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地方财政学侧重研究地方政府的微观经济职能,重点研究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二、什么是政府:关于政府有两种不同观点:政府有机论和政府机械论。
政府有机论—社会凌驾于个人之上,由政府代表国家制定社会目标。
政府有机论将社会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一个人都是该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
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政府(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政府机械论—将政府(国家)看作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设立的东西。
据此,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人,而不是群体。
根据这种观点,没有了个人,也就没有了政府(国家),因此,个人是一个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个人是社会的基础。
地方财政学以政府机械论为基础。
三、地方财政学的主要内容1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市场有效→市场失灵→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宏观经济稳定增长2、地方政府决策机制:公共选择3、地方政府支出活动:地方政府商品和服务供给4地方政府收入活动:税收、使用费、地方债等第一章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一、竞争市场效率(一)帕累托效率:如果不使他人的境况变坏就不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则当前资源配置就是帕累托效率配置。
帕累托改善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在没有任何一个人境况恶化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的境况改善。
(二)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假设:所有生产者和所有消费者都是完全竞争者 (比如不存在市场影响力);存在所有各种产品的市场。
给定这些假设条件,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表明,资源配置必然会出现帕累托效率结果。
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必然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二、市场失灵1.垄断(1)自然垄断:规模经济派生的垄断:一定技术条件下,一个厂商平均成本在产出数量满足整个市场需求时仍然处于下降阶段,因而在这个市场上让一个厂商提供所有供给可能成本最低即最有效率,而更多厂商同时进行生产则缺乏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
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是与购买支出相 对应,它是指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 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 无偿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形式:(1)对私人部门的转移 (2)政府间的转移 我们这里讲的是政府间的转移
3
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续)
广义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包括: 1、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转移(补助) 2、平级政府间转移(互助) 3、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转移(上解) 狭义的政府间转移支付: 专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也称 为拨款。
25
4
拨款的类型
两种基本类型 1、有条件拨款 2、无条件拨款 (3)分类拨款,介于两者之间
5
有条件拨款(Conditional Grant)
有条件拨款也称专项拨款,或选择性拨 款。是指附带条件的拨款。 拨款提供者指定了资金的用途,拨款接 受者必须按规定的方式使用拨款资金。 又分为两类: 配套拨款和非配套拨款
6
有条件拨款(续)
非配套拨款 拨款者提供一笔固定资金(a lump-sum grant),并规定它必须用于指定项目 配套拨款(百分比拨款) 配套拨款是指接受拨款的政府必须自己筹集到 一定比例的款项,才有资格接受上一级政府的 拨款,又分为两类: 1、封顶的配套拨款; 2、不封顶的配套拨款。
7
无条件拨款(Unconditional Grant)
17
拨款的理由及相应的拨款形式(续2)
2、弥补财政缺口(纵向不平衡) 下级政府支大于收,上级政府给予拨款(收入 分享),适于采取无条件拨款 3、解决财政的横向不平衡 地区间的横向财政不平衡违背了同等状况的人 同等待遇的公平原则。还会引起要素的不合理 流动,导致效率损失。 需要中央政府提供均等化地区财政地位的拨款, 适于无条件拨款
24
解释粘蝇纸效应(续2)
产生幻觉的原因: 1、拨款是支付给地方政府的,这意味着由地方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会降低 2、地方政府官员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预算最 大化,也希望把更多的拨款留在公共部门 3、信息的不对称也为政府官员极大化自身利益 创造了条件。选民并不知道有关拨款金额和类 型的真实信息。 从上述分析推断,我国也存在粘蝇纸效应。
22
解释粘蝇纸效应
粘蝇纸效应的产生是由于选民(中位数 选民)对信息的不完全掌握而产生的财 政幻觉导致,具体而言: 这种幻觉使得中位数选民错误地认识无 条件拨款的性质,认为拨款降低了地方 公共产品的价格(配套拨款)。 如图4-5
23
解释粘蝇纸效应(续1)
假定拨款前,中位数选民预算线是AA’,均衡 点为E1。 考虑一笔无条件整额拨款,预算线平移到BB’ 线,新的均衡点为E2。 但假如中位数选民错误地认识拨款的性质,认 为这降低了公共产品X的价格。心目中的预算 线变为AC,最终的均衡点为E3。与E2相比, 更多的消费地方公共产品。 这就产生了所谓的粘蝇纸效应。
地方财政学 Lecture 4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
1
概述
第二讲我们分析了政府间“事权”的划分,第 三讲我们分析了政府间“财权”的划分。当二 者不一致的时候,就要求政府间进行财政转移 支付。 四个内容: 1、转移支付的概念和类型 2、各类拨款的效应 3、拨款的理由及相应的拨款形式 3、粘蝇纸效应
21
粘蝇纸效应
考虑无条件拨款,如图4-2所示,提供 一笔拨款和削减一笔等值的税收应该具 有相同的效应。这意味着,无条件拨款 是税收削减的面纱(a veil for tax cuts) 实证研究表明,现实并非如此:在长期 内,中央政府的拨款比中央政府税收的 削减对刺激受补政府支出的效应大得多。 这就是所谓的“粘蝇纸效应”
实际上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宽的有条件拨 款形式(wide-specific grant)
9
政府间拨款的主要类型
图4-1
10
拨款的效应分析
拨款对接受拨款的政府会产生收入效应 和替代效应。 使用社区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社区无 差异曲线反映社区典型个人即中位数选 民的偏好。
11
一、无条件拨款
图4-2 拨款前预算线为AA’,均衡点为E1,税率为 FA/OA。 考虑一笔来自中央政府的价值为AB的无条件 拨款,新的预算线为BB’,均衡点为E2。 并非全部拨款都用于增加公共产品消费,部分 拨款金漏入私人产品,增加了私人产品消费。 过E1和E2点的OICC曲线是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提供曲线)。
12
二、有条件整Βιβλιοθήκη 拨款图4-3’ 受补政府获得的整额拨款必须用于受补 项目上。 预算约束线为AE2B‘。假定如果没有条件 限制的话,受补政府的选择是E3点,由 于条件限制,受补政府只能选择E2。 E3的福利程度要高于E2。
13
三、有条件不封顶配套拨款
图4-3(课本p63) 拨款前预算线AA’,均衡点为J。 引入一笔配套率为A’B’/OB’=25%的配套 拨款,预算线变为AB’,均衡点移至K点 如果配套率为A’D/OD=50%,预算线变 为AD,均衡点L。 分析思路和受补项目降价一致,APCC实 际是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提供曲线)。
16
拨款的理由及相应的拨款形式(续1)
如果A地区的某个项目对B地区产生了外部效应, 那么对该项目的最佳提供量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MBa+MBb=MC A地区的决策者不会考虑该项目对B地区产生的 溢出收益,只会按照MBa=MC来提供该项目, 从而是没有效率的。 按MBb/(MBa+MBb)的比率提供一笔配套拨 款就可以使该项目的规模达到最佳规模。 使外部效应内部化的合适类型是配套拨款。
无条件拨款也称一般性拨款、非选择性 拨款或收入分享 它不规定拨款的使用范围和要求,拨款 接受者可按自己的意愿使用拨款。 两种形式: 1、无条件整额拨款——一笔固定的款项 2、努力相关性无条件拨款——数量多少 取决于接受者的努力程度
8
分类拨款(Block Grant)
分类拨款介于有条件和无条件拨款之间 与无条件拨款相比,它是有条件的,拨款者规 定这种拨款的使用方向。 又不同于有条件的拨款,它不具体指明接受者 应该使用该款项的细目与用途 (例:一笔教育经费)
14
四、有条件的封顶配套拨款
图4-4 受补政府在获得拨款前的预算线为AA‘, 均衡点在E1。在封顶拨款计划下,预算 线变为折线ACB。 在AC段,拨款政府按A‘D/OD的比例提供 拨款。在C点以下的CB段,拨款者不再 按该比例来供应配套资金。 新的均衡点为E2。
15
拨款的理由及相应的拨款形式
1、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地方政府提供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可能产生外 部效应——当某个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地方性 —— 公共产品的受益面超出其本地区范围而扩散到 邻近其它地区,从而使其它地区的居民在不承 担任何费用的情况下也同样获得收益。 例:兴修水利、对污染的控制、对病虫害的防 治、在当地享受良好教育的学生流动到外地
19
拨款的理由及相应的拨款形式(续4)
5、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中的有益产品 地方性公共产品中的有益产品是指那些 中央政府对该地方性产品的评价高于地 方政府评价的产品。 如临海防洪设施、博物馆、图书馆、美 术馆等 适用拨款形式:有条件的不封顶拨款
20
拨款的理由及相应的拨款形式(续5)
6、体现拨款者希望受款者增加自己收入的意图 一般来说,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拨款与下级 政府的本级财政收入呈负相关的关系。但是: 当拨款者的意图是鼓励受补政府增加自己的财 政收入时,最合适的拨款类型应该是无条件拨 款,并且以收入努力因素,或税收努力因素作 为主要参数。
18
拨款的理由及相应的拨款形式(续3)
4、确保全国统一的最低服务标准 公平——资源在各地区的分配要遵循“生存条 件一致”的原则,任何人无论生活在一国的什 么地方,其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必须得到满足。 效率——共同的最低服务标准会有助于减少地 区间要素和商品流动的壁垒,促使国内统一市 场的形成,增进地区间资源配置的效率。 适用拨款形式:有条件整额拨款或有条件封顶 配套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