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本文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共识。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
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 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全面素质提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
三、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实施差异化教学。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强化实践环节(1)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
以生为本,是教育界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而非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
因此,只有以生为本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价值的教学。
首先,在以生为本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在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兴趣和快乐,不断挖掘和发掘他们的潜力和本领,助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以生为本的教学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体发展,具有个性化、
差异化的特点。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制教学方案。
有的
学生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有的学生需要多一些挑战和激励。
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
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另外,以生为本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并将之融入到教学中。
理论知
识和实践教学应该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教师应该带
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学习适应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以生为本的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育者会积极尝
试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丰富化的学习
体验。
同时,也会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经历和背景,并在教育中融入相应的文化和价
值观。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以生为本”是指以学生的生命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学生的生命特质和需求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在教育教学方面,“以生为本”是实施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指导原则。
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应该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知识、技能和品格的提升,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展开探讨。
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如果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那么他们将难以在学习之路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而“以生为本”的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使教育不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过程。
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更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而“以生为本”的教学则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思考、发现、创新的乐趣,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当今社会,只有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以生为本”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德、智、体、美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
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艺术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以解决社会和人类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
以生为本,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以生为本,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而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基本环节,更是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课堂存在着形式主义、枯燥无味、效果不佳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被激发。
如何提高课堂实效,使学生真正受益于教学,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如何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需求以生为本,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关爱学生的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关注学生的需求,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需求。
现代社会,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
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平等、民主、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宣泄和满足。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提高课堂实效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高效教学。
二、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措施1. 课堂互动,拉近师生距离课堂互动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更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堂互动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2. 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生动形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举例说明知识点,进行现场实验等。
课堂上如何落实以生为本
课堂上如何落实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商都二中生物赵丽霞“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理念。
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立足“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
但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呢?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学的愉悦而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而教,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善于创新而教。
那么具体地说,我在教学中是从这么几方面做的。
一、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从而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
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呢?1、要和学生真诚交流。
课余时间我喜欢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交心。
自习与下课时间也喜欢到班里转一转,遇到学生有学习或其他方面的困难,总是尽心去帮助他们,特别是对于哪些来自农村,离开父母庇护的住校生更是给与特别的关照。
记得有一次,我有点胃痛,上课的时候手不自主捂了几次胃,下了课,就有几个学生到办公室去问候我:“教师,今天你是不是不舒服?”我当时很感动,感觉有一股暖流缓缓的流过心间,与学生朝夕相处,学生都把我当成朋友了。
他们真诚的关心我的一举一动,有什么话都愿和我说,有困难就来找我帮忙。
这为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气氛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在课堂上要有激情并保持良好的情绪。
我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知道,他们某科成绩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喜欢上这一科的课,他们说:某教师上课和我们一起表演情景剧,一起做游戏或进行擂台大比赛,很有激情,我喜欢上他的课。
很多学生对你的学科是否感兴趣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你。
如果一个学生讨厌你这个老师,又怎么会在课堂上对你畅所欲言呢?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也许眼睛望着你,心已不在课堂上了。
教师的情绪更是造成学生学习气氛的主要原因。
初中语文“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
初中语文“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一、“以生为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1.提倡生活化教学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提倡生活化教学。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写作表达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语文的力量。
我在教学中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从中感悟、领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注重情感教育我在课堂教学中也非常注重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课文、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让他们在真正的理解和体验中得到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阅读课文时,我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写作方面,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创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和成长。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实践案例分享1.课文解读:《茅盾散文选》中的《沁园春·雪》在一次语文课上,我选择了茅盾的散文《沁园春·雪》作为课文,通过读懂课文,学生了解了作者对雪的独特情感和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并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雪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更能够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和表达,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语文的魅力。
2.文学鉴赏:古文《孟子·离娄下》的赏析在古文课上,我选择了《孟子·离娄下》这篇文章进行教学鉴赏。
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让学生通过古文的赏析,得到关于人生、处世的启发和感悟。
在此基础上,我还组织了生动有趣的古文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更深刻地理解古文的魅力和内涵,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如何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如何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一切为学生着想,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课堂上与学生为主体,时时关注学生的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呢?一、要在备课中落实以学生为本。
备课是我们教学环节中首先触及到的问题。
在电子专业教学中,不仅要备内容,任务,实验器材,组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情。
因为每个人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体能和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实验实践的机会。
实验器材是否安全可靠,内容和任务是否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组织教法是否新颖独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度负荷是否能够使学生承受。
这些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到,不能做不切实际的计划。
以学生为本的备课应该是更充分考虑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二、在课堂中落实以学生为本。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个主阵地上经常出现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现象。
教师围绕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为宗旨,设计一个个圈套让学生往里钻,整个课堂根本没有关注学生的学;有的教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进行宣讲,满堂都是内容分析,串讲串问,教师真正成了课堂的霸主,成了课堂的主宰者。
我认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的落实: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应该超越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有一位专家这么说:“没有自然生成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我觉得他的这句话说得很好,他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我们课堂过分而盲目追求“结果”的怪现象。
纵观我们县、镇级的很多公开课示范课,“自主学习”一闪而过,“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疑难,没有生成,没有智力活动,学生非常容易就能得到结果(有些教师干脆直接给出)。
以生为本活化课堂
以生为本活化课堂近年来,关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以生为本意味着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需求作为教育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呢?以下我将分享几点:一、了解学生的需求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生命体验和需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辅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再比如,在数学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针对性地开展辅导,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积极、自由、开放、互动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听写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前预习、课堂巩固、课后作业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情体验和自我调节能力。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演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情感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文化课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为他人付出和服务的快乐,从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能够让学生享受到更加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意义更加凸显。
教育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社会人才。
而“以生为本”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为基础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价值。
那么,如何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发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与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性化学习。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兴趣和动力是学生学习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一个有兴趣的学生会更加投入学习,更有动力去追求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情感共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建立起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当今社会,教师们需要回归教育的初心,以生为本,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到有价值的教学。
本文将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兴趣引导、情感关怀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特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差异化教学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习兴趣引导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社会风气、同学关系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故事阅读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情感关怀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的重要保障。
学生是需要关怀和呵护的,特别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关心、理解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实践教学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的有效手段。
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在化学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神奇和魅力;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一、引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正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应当致力于设计和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
本文将探讨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并提供一些可供教师参考借鉴的具体案例。
二、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解析1. 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将学生的需求、兴趣、潜能放在教学设计的首要位置。
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
2. 促进全面素养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应当是全面的,即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社会交往、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全面素养。
3. 体验式学习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参与,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问题、发现规律,从而建构知识。
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深入到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
三、具体案例分析1.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主题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来引入主题学习。
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精彩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和情感投入,从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实践操作来发现科学规律,从而深入理解知识内容。
这种活动形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3.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课上,教师可以围绕当下热点话题或学生的心理关注点,进行主题班会活动。
针对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辅导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有效应对压力。
这种活动既可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运用研究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运用研究“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是指以学生的生命与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
在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
在教材选择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的内容要有足够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材的选择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在课堂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和真实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设立学生社团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在评价方式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评价不仅仅要看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项目评价等,以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变化。
通过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运用研究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运用研究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和写作,如“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方式也需要与“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相适应,而不是板上钉钉的讲授。
老师可以采用问答式教学、小组讨论、游戏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最后,在教学评价上也需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老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日记等,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和个人发展。
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
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
在当今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中,“以生为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
第一,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提高其学习效率。
现在,一些学生厌学、逃学,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不是从学生的需求、爱好出发,而是从家长和他人的需求出发。
这种违背学生本意的教学活动当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这不仅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引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
“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生本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课堂。
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呢?一、想学生所之想做老师的肯定都听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心里烦”。
听到这句话,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好好学习,你烦什么烦?其实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正是因为“吃饱了,喝足了”,才会有更高级的需求。
所以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知识、能力、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么教都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把学生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评价教学的重点。
二、急学生之所急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人自身的更为全面的发展和生活更加美好而进行的,但过于激烈的升学竞争已经使教育活动越来越背离教育的目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异化现象。
“其实一个人想要生活得更好,只要获得几种能力就行。
一是自然能力(是指人健康活着的能力);二是技术能力;三是知识能力;四是与社会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五是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以生为本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以生为本第一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以生为本教师是如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要把他们看成学习的容器,而应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首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对待,而不要把他们当作学习的机器来对待,因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个人的追求,有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经历,这些正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就要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以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天山口中心总校李文喜体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就是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具体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发展,更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确实交给学生,让学生愿学、乐学。
那么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一、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1、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结合起来;2、改变旧的教学方法;3、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想像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取成功体验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在以技能学习为主的体育课中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三、组织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实时地组织教学比赛,一方面通过比赛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性教学。
以生为本,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以生为本,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作为教育的基础环节,课堂教学本应当是以学生为本的,为学生个体成长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课堂实效,以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知识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是优质教育的首要条件。
课堂教学应该学会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合理规划课程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课堂教学还需要多方配合,多因素参与。
学生的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也需要参与进来,构建起一个全面的教育立体体系,以营造全面教育的环境。
二、因人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学生在智力上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人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开发想象,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也要注意平衡传授理论和实践技能。
为不同个体提供不同的支持,点滴细心的做出安排,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三、注重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性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生和老师都需要参与其中,共同完成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环节中,注重教学互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的讨论和交流。
课前备课时要设计出活动框架,改变单调的讲授形式,创造多元化的课堂形态。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播和主演,促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释放。
四、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成长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语言表达,尽可能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授课的诱人和深入。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深刻洞悉学生的成长轨迹,在实践中建立教育思想和方法经验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践行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五、构建多元课堂教学形态在课堂实践中,多元课堂教学形态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以生为本”,如何在课堂中体现?
“以生为本”,如何在课堂中体现?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具体而言则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位学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
”这是在课标(2011版)和课标(2022版)中明确提出来的。
那么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而言,就是要教会学生1-2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那么很显然,教材的选择、运动项目的练习都需要根据学习的运用需求而定,达到“以学定教”,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实现“以生为本”呢?我想可以从这两个维度着手。
第一,打破行政班教学,实现选项走班。
虽然在“选项走班”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问题,如班级管理的问题、课时安排的问题、教师人手缺乏的问题……但并不是无法解决,可以加强走班学生的管理,严格考勤,定时训练,规划场地;可以同年级内部走班,也可以是是同年级1-5班走班、6-10班再走班;教师人员可以吸引社会体育组织、教练员共同参与。
在新课标中提倡在水平二中可以进行选项走班教学,这既是“以生为本”重要的体现,也是培养1-2项运动技能的重要抓手。
对于选项走班可能存在几个误区:1)选项走班中的“班”并不是小班,是根据运动兴趣和爱好组建的体育课班集体,人数上是有多也有少的;2)选项走班不是另类的“放羊式”,虽然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但是还是得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要求、实施学业评价。
第二,落实“生本课堂”,转变教师角色。
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到了主导作用,指导与引导学生进行“学、练、赛”,但是在语言使用方面缺乏一定得“学生视角”,如实心球投掷中“手臂鞭打发力”,但学生缺乏一定的“鞭打发力”的体验和认知,使得“语言无效”。
那么教师就应该转变思路可以两个方面:1)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寻找相似的运动生活体验来进行列举讲解,让学生产生经验“迁移”;2)从学生同伴视角来思考“同伴之间是如何来指导和用语言进行提示的呢?”同伴可能是有手扶着同学的后腰,说“是这里发力”。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运用研究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运用研究“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基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这一思想。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
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看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性学习,学生可以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实验、观察、调研等,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课上,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神奇和实用。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际交往。
学生的情感和人际交往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我们也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在班会中,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关注和支持。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习的基础,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体育课上,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健身操活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增强体质。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健康。
只有在学生感受到关注和尊重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运用研究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运用研究
“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和兴趣,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种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时应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所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时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类似的场景中模拟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以生为本观念在教学教研中的表现与实施对策
“以生为本”观念在教学教研中的表现与实施对策以生为本的理念,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新教育理念内容的核心之一,它对传统科学教学思想提出了挑战,为解决传统教育的困惑开出了一剂良方。
一、备课要坚持以生为本作先导,备好课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传统的备课往往以教材、教参为核心,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品质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重点考虑讲什么、怎么讲,结果是学生已经掌握、容易掌握的内容教师津津乐道,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内尤如蜻蜒点水。
备课要体现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学生已有哪些知识经验,一堂课准备让学生参与哪些活动,体验怎样的科学探究过程,构建什么概念,学会什么技能,获得什么知识,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困难和问题,老师采取什么对策等都要细心准备,精心策划,这就要求教师有必要做好几下几方面的工作:1、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新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是建构新知识、新概念的基础,这些前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而这些知识经验的贫乏,必然给学习造成障碍,比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常以游泳为例,但很多同学很难理解推动人前进的物体是水而不是人,尽管教师反复解释,学生就是不能理解。
事后经过调查发现,现在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不会游泳,跟没下过水的人谈游泳,真有对牛弹琴的味道。
2、根据学生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备课若以教材、教参为核心,不研究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经验,以本为本,照本宣科,不敢对教材进行处理,甚至被满天飞的教辅书左右,或者不加选择地生搬他人的教案,强加给自己的学生,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课堂教学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是学生活动的主要舞台,这一舞台往往被老师占据着,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老师讲、学生听,有的老师惟恐自己讲的少了,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少,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一包到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
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人。
要达此目的,就要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尊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只有被唤醒、被培植起来,才能发挥其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培养学生主体性开展工作,为塑造健全的人而努力?
1.以培养学生做人为本为教育目标
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做有德之人。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为学要以人为本,做人要以德为本。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
”在教育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经常以讲古今名人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感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小学阶段,是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培养良好情操的关键阶段,通过细致深入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思想上进、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全的人。
2.以服务学生成长为本为教育思想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来进行,一切都从服务学生成长出发,“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
在学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们应该时刻以服务学生为主,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为学生撑起一片发展的天空,让学生们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愉快地学习。
3.以引导学生思考为本为教育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意在强调思考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说的,“把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压给学生,这是一种压迫式的教育”,致使学生习惯于循规蹈矩,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以激起学生兴趣为本为教育形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也证明,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持续的注意,并且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每我也冥思苦想,怎样让孩子对传统文化课感兴趣,我用了很多办法,如在课前几分钟讲故事,课后几分钟做游戏,学生“古诗接龙”,讲古代名人故事等。
如果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灵活有趣的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思想内容为主题,以讨论、辩论、表演、参观、比赛等形式组织团队活动,开展个人教育等,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育以育人为本,实际教学以学生为本,才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检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最具说服力的指标,要看是否真正做到切实保障和促进了学生主体的个性发展。
2014-10-23
张苑
如何实现幸福课堂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到。
为何要提“打造快乐课堂,提高课堂实效”的话题呢?因为当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并不快乐,存在着厌学情绪。
那么如何实现幸福课堂呢?
1、投入百倍激情,唤起学生的快乐。
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老师曾说:“一位好教师应该是有激情的教师,因为激情能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陶醉。
”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激情,以感染、带动学生,使学生神经兴奋、感情丰富、思维敏捷,使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产生共鸣。
2、实施精品教学,生成学生的快乐。
3、设计适当互动,激发学生的快乐。
4、教授有效方法,强化学生的快乐。
达尔文对方法的阐述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教师平时应注意了解、收集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得出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有效方法。
学生扫除了学习上的“拦路虎”,学习自然会更顺利。
5、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幸福课堂。
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
“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
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6、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教师必须要有一颗伟大的爱心去滋润学生,要从生活上关心学生的饥饱冷暖,从学习上关心学生的得失成败,从情绪上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
7、赏识每一位学生。
“赏识就会产生奇迹。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赏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赏识学生的为人处世、个性特长,不以分数论英雄。
8、重视课前的导入,吊足学生胃口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
9、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有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枯燥乏味,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
总之,教师只有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才会把教师放在台上,让我们行动起来,做好学生智慧的引领者、快乐的点燃者、幸福的奠基者。
2014-12-18
张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