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复习和整理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和复习(天河区员村小学季山)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P132 练习P133-134 5~9教学目标:1、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在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电教设备一套。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1、谈话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今天将对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出示课件立体图形并板书: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和复习)2、看到课题,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意义、计算方法)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你能举例说明吗?(2)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你能举例说明吗?(3)教师小结: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指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2、小组合作,系统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1)独立整理。
刚才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进行了整理。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题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对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
(2)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3、汇报展示,交流评价哪一个同学自愿上讲台展示、汇报你的整理情况。
其余的同学要注意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待会对他整理情况说说你的看法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
注意计算公式与学生的评价4、归纳总结,升华提高(1)公式推导。
刚才,我们已经对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整理。
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设计
这 些 图形 有 什 么特 征 ?( 、 底 面完 全 一 样 . 从 上 上 下 且
到下 一 样 粗 细 ) 上 面 这 样 的 图形 我 们 把 它 叫 做 柱 体 。 像
生 4: 些 数 都 是 由 12 3三 个 数 字 组 成 的 , 个 数 这 、、 每 各位 上 的数 之 和都 是 6 生 5 3的倍 数 与 数 字 的顺 序 无关 ,与 各 位 上 数 的 和 :
有关 。
稿 )指 出 : 的教 学 能 够 促 进 学 生 进 行 有 效 的学 习 , 》 好 而教 师 的 主要 作 用 在 于 组 织 教 学 活动 .激 发 学 生 主 动 地 从 事
数 学/ 例 精 选 课
整 理 和复 习“ 立休图 形 的 表 面积 和 休积 ’ 学 设计 ’ 教
福 建 上 杭 县 临 城 中心 小 学 吴 茂 生
【 学内容】 教
人 教 版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数 学 六 年 级 下
难 点 : 通 立 体 图形 的体 积 的 计 算 方 法 之 间 的联 系 , 沟 探 索 发 现 有关 规 律
数 学 活 动 。 在 学 生 需பைடு நூலகம்要 的 时 候 给 予 恰 当 的帮 助 。 初 步 并 在 感 知 3的倍 数 的 特 征 时 .设 计 了 写 一 些 3的倍 数 观 察 其 个 位 数 的活 动 : 学 生 “ 投 无 路 ” . 计 了拨 计 数 器 的 在 走 时 设
学生 进 一 步 发 现 3的倍 数 与 数 字 的 顺 序 无 关 .与各
_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复习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线和面的知识及对简单立体图形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意义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经验,并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简单推理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理解能力以及探索图形特征的愿望不断增强,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基础上对图形进行再探索。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2、在复习立体图形体积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及教具教法:由于这节课是几何知识的复习课,所以采用以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为主,以设疑诱导法为辅来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说、能做的教师不包办,居于此,我设计了课前预习法、独立思考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探究精神和应用能力。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体积》。
(二)回顾交流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都研究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四种立体图形)2、关于它们的体积,昨天我们布置同学们整理和复习了这样几个问题:(实物投影出示),今天一起分享大家复习整理的成果。
(2)各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用字母怎样表示?它们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演)(3)在解决有关立体图形体积的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3、小组交流,分享收获。
立体图形复习课教案
立体图形复习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知识。
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回顾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不同的立体图形。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例如:“你们还记得立体图形的定义吗?”1.4.2 展示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立体图形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识别。
1.4.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正方体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性质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正方体的性质,如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十二条边长度相等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正方体的性质。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方体的特点。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回顾已学的正方体知识,例如:“你们还记得正方体的定义吗?”2.4.2 展示实物或图片:展示正方体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识别。
2.4.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对正方体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章:圆柱的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圆柱的性质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圆柱的性质,如两个底面都是圆形,侧面是矩形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圆柱的性质。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的特点。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回顾已学的圆柱知识,例如:“你们还记得圆柱的定义吗?”3.4.2 展示实物或图片:展示圆柱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识别。
立体图形的和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等。
(3)掌握立体图形的分类方法,能够将立体图形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学习立体图形的分类方法,能够将立体图形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分类。
3. 练习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方法。
2. 难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1. 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教具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2)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1)介绍立体图形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大小、材质等分类。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制作不同立体图形的手工模型。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4. 巩固练习:(1)学生练习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提高计算能力。
(2)教师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方法。
以正方体为例,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体积计算教案
以正方体为例,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体积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什么是正方体及其性质;2. 学习理解什么是体积以及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3. 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正方体及其性质,体积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1. 正方体的概念及性质立体图形是指三维空间内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其中最基本的一种为正方体。
正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相等的立方体,具有以下特点:(1)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相邻两个面之间互相平行;(2)八个顶点的坐标相同,坐标分别为$(\pm a, \pm a, \pma)$;(3)其两对相对面平行且相等,其中每一对相对的面都呈现出相似的图案。
2. 体积的计算方法体积,是指三维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a\times a\times a=a^3其中,a为正方体的边长。
3. 实例讲解以一边长为3cm的正方体为例,其体积为:V=3\times 3\times 3=27(cm^3)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矩形、三角形等。
(2)引入正方体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正方体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
2. 体验(1)学生们进行实物观察,先分别比较不同尺寸的正方体边长等其他区别,进而加深理解对正方体的特征与性质。
(2)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正方体的边长,计算它们的体积。
3. 讲解(1)讲解体积的概念并引入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尝试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进行错误订正。
4. 训练(1)结合实例和计算公式进行训练,加强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练习技能。
(2)巩固练习,循序渐进,加快速度,让学生举一反三,独立解决各种难度的题目。
5. 练习(1)教师出题,学生学以致用进行练习。
(2)分小组进行研究交流,促进互相学习。
(3)学生自己编制出可以上课讲解的题目和答案,进行小组讲解并检验,促进分组合作,培养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3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
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六下p103——104立体图形体积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整理与复习【教材简析】本节课是立体图形体积的集中整理和复习。
教材中的第三个红点通过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第四个红点借助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水桶),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再现梳理旧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让学生独立地经历“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会自己复习的方法。
3、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制作鱼缸,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运用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师:同学们,小鱼要换新家了,你们能帮它选一选吗?(出示各种鱼缸)学生自由选择鱼缸【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熟悉情境中复习,所以本课以“为小鱼选择合适的家”为主线,创设了“鱼缸”这一现实情境,将体积的相关知识都融入这个情境之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旧知的回顾整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达到综合运用,整体提高的目的。
师:看到这个鱼缸,你想到了那些数学知识?师适时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学生目标明确,直接找到切入点。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1、回顾梳理师: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推导过程,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并把你们发现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交流这四个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观察前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汇报时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也可以小组四人一起汇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学具、长方体教具、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游戏兴趣,导入新课老师带来了一个游戏,高兴参加吗?课件出示(游戏规则):1、每组选派一名快递员派送物品。
起点货架,终点老师。
2、物品由快递员自己挑选。
3、谁在规定时间内送的件数多,谁们组获胜。
获胜组每人获得一个成功标志。
游戏开始,音乐计时游戏结束。
老师现场采访一下特别能干的快递员:你为什么挑选这些物品?(体积小)我看这个体积挺大的呢?(它的上表面的面积大,能托住好多物品)你真是既能干又聪明。
师挑出一块橡皮:怎么能知道它的体积呢?(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切开就知道了。
分割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有几个,就是几立方厘米。
)现场演示。
这个方法真不错,我们知道了这块橡皮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可是,我的橡皮不就没法用了吗?(生困惑,思考)师随手拿起一本书,要知道这本书的体积,还能分割吗?(不能)看来,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求物体的体积。
二、交流预习收获昨天我们布置的预习作业是预习课本40页至42页的内容。
好,打开书拿出你的预习作业,我们交流一下,有哪些收获?(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板书)三、自主探究新知1、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验证一下。
刚才有同学说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是不是这样呢?课件演示,师生共同分析。
得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
2、既然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是不是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长乘宽乘高呢?你们预习时是怎么得到这一公式的?(用拼摆小正方体的方法,通过计算得出的)谁能具体说一说你是怎样用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的。
立体图形复习课教案
立体图形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掌握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3)了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分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 利用教具、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梳理:(1)引导学生回顾立体图形的定义及特点。
(2)讲解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课堂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2)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教具、模型等资源,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立体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立体图形的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身边的立体图形,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描述。
3. 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知识掌握的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
(3)展开图的识别与折叠:展开图的识别和折叠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体现,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举例:识别复杂展开图时,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判断各个面的关系;折叠展开图时,要注意各部分的拼接顺序和方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立体图形的分类、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展开图的识别,我会通过实物模型和动态演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长方体纸箱的表面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立体图形是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它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一个长方体箱子为例,探讨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这些知识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4)三视图的绘制: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对于学生的几何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是本节课的难点。
举例:在绘制圆柱的三视图时,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圆柱在不同视图中的表现,如底面圆在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的形状变化。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立体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立体图形?”比如,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长方体空间,家里的水杯可能是一个圆柱体。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立体图形的奥秘。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六下p105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的1~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各种立体体积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体积计算。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表面积与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立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相互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一、宣布内容、明确目标出示下图1、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呢?2、揭题: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
二、回顾整理、查漏补缺(一)出示复习提纲1、什么叫物体的表面积?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这些图形的表面积怎样计算?3、这些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4、这些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二)师:课前已经让大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先独立想一想,对于这些内容你是不是都清楚了?(三)小组交流要求:把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四)汇报展示,交流评价1、对于刚才的一些问题,清楚了吗?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好吗?2、公式推导(1)师:相机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2)问: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小组里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自己喜欢图形表面积或者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件配合演示)3、展示、汇报整理情况。
A、有选择地展示学生整理的成果。
(能体现知识的发展过程的)B、观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预设:a、表面积不同之处是面和个数和形状不一样,相同之处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的和。
b、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了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是说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是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C、、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三、多层运用、深化认识(一)基本练习6 6 61、上面是由45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求它的表面积正确的列式是()A、5×3×4+3×3×2B、3×3×4+5×3×2C、5×3×2+3×3×2+5×3×22、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追问:你是怎么想的?2、求下面图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分米)生列式,口算第一题,思考:它们相等吗?为什么?3、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想一想:圆锥的体积和上面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要使圆锥的体积和上面圆柱的体积相等,可以怎么办?(二)灵活运用1.(1)做一个这样的纸袋需要多少纸板?()A、28×9×2+28×37×2+37×9×2B、28×9×2+28×37+37×9×2C、28×9+28×37×2+37×9×2(2)这个纸袋的容积是多少?()A、28×9×37B、28×9×37-28×9生选择,思考:为什么B不对?你能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吗?师:在计算有关立体图形的面积问题的时候,你觉得需要注意什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求几个面的面积)2.下面问题你会解决吗?(1)让学生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列式师: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杯子不是圆柱体),你有什么方法能较为准确地知道牛奶的体积?(2)假设它是一个圆柱体,用一个长方体纸盒将它包装起来,你能求出至少要多少纸板吗?如果包装这样的4个茶杯呢?四、评价小结、反思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进步?有什么感受?。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整理与反思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揭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出示上图:谁来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你会算这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指名说一说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2.刚才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区别吗?出示上图:你还记得这四种图形的体积怎样求吗?字母公式是什么?指名汇报。
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还记得吗?小组交流。
结合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过程。
3.求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
一个正方体,底面周长是8dm。
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12cm的正方形,高是50cm。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高是5cm。
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3cm,高是。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运用这些公式。
学生逐题完成,集体订正。
4.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一间卧室地面的面积是15一瓶牛奶大约有250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是144一台微波炉的体积是92,容积是25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如果物体是液体时,它的体积我们一般用什么来表示?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5、=dm3 4050dm3=m3=cm3 60cm3=dm3=mL 75mL=cm3提问:相邻体积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6.过渡:刚才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拓展训练1.一个长方体鱼缸,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
它的左侧面的玻璃打碎了,要重新配一块。
重新配上的玻璃是多少平方厘米?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把金鱼缸放在柜子上,柜子上至少留出多大的面积?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李叔叔在购买这个鱼缸时为了方便携带,用一个外包装是长42厘米,宽42厘米,高38厘米的长方体纸箱来装。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
立体图形体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
2. 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
2. 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运用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立体图形模型、体积计算公式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
教案的其他部分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
2. 讲解体积概念:解释立体图形的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3. 演示体积计算方法:分别演示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4.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分组,利用教具和学具,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5. 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测量和计算的过程,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计算不同立体图形的体积。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并讲解原因。
八、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量、体积等。
2. 学生举例说明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3. 老师点评并进行补充,强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立体图形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立体图形的复习》教学设计江口镇中心小学苏小坚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内容二、教学目标:1.回忆和整理立体图形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继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体积求法。
四、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立体图形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将这些知识予以复习。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复习(二)出示自学部分,学生独立完成后点评。
(三)回顾整理。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引导交流,归纳整理。
完成表格。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呢?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2、复习圆柱体、圆锥体。
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小组讨论,归纳整理。
3.什么是物体的容积?计算容积一般用什么单位,计算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四)、延学1.判断题2.求下列图形的体积。
(只列式不计算.单位:cm)3.实践应用A.一个正方体水箱,棱长是40厘米。
如果将一个石块浸入水中,水面上升2厘米。
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B.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0分米, 截成2个相等的小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18平方分米,每段小圆柱体积是多少?C. 粮场有一堆圆锥形的粮堆,底面周长约为18.84米,高约2米。
如果每立方米的小麦约重70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五).总结。
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方体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题卡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2、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通常我们是怎样整理复习学过的知识?学生回答:整理出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梳理出知识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随机板书:知识点、联系、实际应用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这种方法来整理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二、自我梳理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整理课前大家已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现在拿出你们的数学整理记录单,把你整理的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并解决你在复习中的问题。
如果发现在整理中有遗漏的内容,就边交流边补充到整理记录单中。
一会在全班进行交流。
看哪个小组对这部分知识梳理得更完整、更全面。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学生能有条理的独立整理复习所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整理复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小组交流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遇到困难能主动请教他人,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从而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复习)》教案
在本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立体图形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他们还显得有些吃力。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共同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虽然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但在遇到一些不规则立体图形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是显得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立体图形的实物模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3)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抽象为立体图形,并运用相应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进行计算。例如,计算一个游泳池的水泵每分钟需要抽多少水,需要知道游泳池的体积,并考虑实际情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物体大小或容量的情况?”(如计算游泳池的水量、包装盒的用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奥秘。
-圆锥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πrl+πr²。
2.教学难点
(1)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力;
(2)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空间想象力,学生需掌握立体图形的各个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例如,长方体的三个相互垂直的面,圆柱体的侧面和上下底面等。
其次,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虽然我尽力通过举例和实物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课堂节奏。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详细的步骤分解和个别辅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
1.2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定义和分类。
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1.3 教学步骤1. 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2. 介绍立体图形的分类,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如面、边、角等。
第二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计算简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2.2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简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2.3 教学步骤1. 引入立体图形表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2. 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公式。
3. 进行实例计算,让学生动手练习计算简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第三章:立体图形的体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计算简单立体图形的体积。
3.2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简单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3.3 教学步骤1. 引入立体图形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
2. 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公式。
3. 进行实例计算,让学生动手练习计算简单立体图形的体积。
第四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原理。
运用表面积和体积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步骤1. 讲解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2.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解决。
3. 进行实例解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巩固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所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
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解决复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问题。
《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
、
梳理知识 。 形成 系统
三 、 系生活 。 联 活用知识 。 发展能力 1 . 判断
一 .
1 . 开门见山 , 揭示课 题
师 :回忆一下我们认识 了哪些立 体 图形 ?
( 生答 。 师 出示 长 方 体 、 方体 、 正 圆柱 和 圆 锥 的 图片 )
() 2发现长方体侧面积的计 算方法 。
2/ 组交流 , .、 J 自主评价
等, 高也相 等 , 那么面周长乘高来计算 ? () 4 认识柱体 。
( )1 : 3 / 结 为什么 圆柱 、 , 长方体 的侧 面积都 体 积分别相等 , 已知 圆柱体 的高是 6厘米 , 那么 圆锥体 的高是 l 厘米 。 8 ( ( ) ) ( ) 一个 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 圆锥体 , 4把 2活用知识 .
3柱体体 积计算公式 的统一 .
() 1回忆各 立体 图形体 积计算 公式 的推 导 过程 ,选择一个 自己喜 欢的图形 把它 的体 积公
式推导过程告诉同桌。 () 2 指名说 说圆柱体积公式 的推导过程 , 并 利用课件演示进行配合说明。
( ) 生 自主观察统一公式 。 3学
价值 , 学生灵活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 实际问 果 , 培养 并在汇报过程 中与其他 同学质疑 , 在这样的 题的能力 , 强合作意识 , 增 培养创新精神 。
’
主补充 , 完善表格 。
( ) 比练 习, 2对 发现异同。
.
‘
1 . 通过整理 、 习 , 一步理 解 、 复 进 掌握立 体 图形 的表面积 和体 积的意义及计算方 法 , 加深
( ), 。 3/ 结 1
对所学形体之 间内在联系 的认识 , 学知识 使所
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的知识整理教学目标:1、通过对立体图形的复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各个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课件出示“点’,这是一个点。
师:将点移一移,所留下痕迹,你能想到什么?生:线、直线、射线、线段。
评:好,联想对学数学很重要。
继续想。
师:如果将线段往下移一移,你又能想到什么呢?生:长方形、正方形师:刚才由点联想到线段再联想到面,继续想。
师:如果把这个面往后面移一移,你又能想到什么呢?师: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像这样切成若干份,你又能想到什么呢?(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师:按这样的思路,根据圆柱,你可以想到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同学们,点线面体存在一定的联系,那我们就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对4个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整理。
二、知识点归纳(一)复习立体图形特征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谁能看着表格说一说。
(指生上来汇报,拿着模型)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2、(出示圆柱和圆锥)圆柱、圆锥它们又各有什么特征?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当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展开是正方形,当底面周长与高不相等时,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3、分类,建立知识网络.你能给这四个立体图形分分类吗?(为什么)交流:(1)长方体、正方体一组,(都有六个面、12条棱、方方的)圆柱圆锥一组。
(底面都是圆)4、观察物体,从不同侧面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学习情境发挥主体作用
——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10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公式
(出示一组建筑的图片)师:这些美丽的建筑都是由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其中有哪些立体图形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你能说出他们的体积公式吗?
(课件显示课本106页图: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
师:大家还记得这几种图形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课件演示: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导。
)
[评:建筑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蕴藏着数学知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让学生回顾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
(二)运用公式
师: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到“立体王国”走一走,好吗?
1、课件出示:一座城门,城门头上有“立体王国”四个大字。
点击“开门”,发出声音:你想进去吗?若想进去,必须先回答我的问题,若能把问题全部回答对,我就可以让你进去,若不能全部回答对,就对不起了。
2、开始回答问题
师:看来要想进去,还必须回答问题,要我说:还是别进去了吧。
(学生不答应),那就让我们齐心协力,努力通过此门吧!
(1)2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
(3)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4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5)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
(6)把一个体积为24立方厘米的圆柱形橡皮泥捏成圆锥形,它的体积是()
3、学生成功过关后,欣赏到美丽的王国图片。
[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集体合作的精神,而且攻关的胜利又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走进生活
师:我们学习这些立体图形的知识,就是为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
(点击课件)
1.一个长方体汽油桶,长是3.6分米,宽是2分米,高5分米,用它来装汽油,最多装多少升?
2.一个沙坑长5 米,宽2米,现在要往沙坑里填0.4米厚的沙,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5吨,需要多少吨沙子?
3. 在晒谷场上有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1.2米。
这堆小麦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如果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0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把这些小麦装进一个圆柱形粮囤中,粮囤的底面积是2.4平方米,高2米,请你算算粮囤能装下晒谷场上的这堆小麦吗?(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吗?)
[评:生活化教育是数学教学的方式和归宿,对学生进行生活化习题的练习,
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极限联想
师:从立体王国中出来,让我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到知识的天空中翱翔,迎接新的挑战吧。
1、看画面,听录音:把如图所示的三角板以长8厘米
的直角边为轴旋转,想象一下,旋转起来的图形是什么形
状?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2、一块长方形铁皮,长5分米,宽3分米,象右图
那样从4个角剪掉边长是0.5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
子。
这个盒子的容积有多少升?
3、多媒体显示:李明(一学生)头像,及一个铁
球。
配录音:李明是一个六年级学生,星期天他爸爸对他说:李明,你们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这里有一个铁球,你能帮我求出它的体积吗?李明一看,我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可没有学过球的体积计算,怎么求呢?李明陷入了深思,同学们,你们能帮李明算出铁球的体积吗?
[评: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空间思维的训练,上面的练习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
总评:本课中教师努力创设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学习情境。
”具体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情境富有挑战性。
本课中“走进立体王国”等处的情境富有挑战性,能刺激学生迎接挑战的强烈欲望,使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2、情境生活化。
“走进生活”等处的环节,创设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能更好地适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