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行动研究案例案例1:自然课老师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法案例
行动研究法案例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它强调研究者通过参与和观察来改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知识的产生和实践的改进。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行动研究法的应用和效果。
在某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一位教师决定运用行动研究法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该教师首先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动机、课堂氛围等方面的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通过调研,教师发现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兴趣,课堂氛围较为单一,缺乏互动和趣味性。
基于调研结果,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包括引入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外拓展活动等。
在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后,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持续的实践和反思,教师逐渐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改进,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和积极。
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提升,成绩和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教师自身也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行动研究法的应用效果。
首先,行动研究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调整。
其次,行动研究法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更好的教学氛围。
最后,行动研究法也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总之,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鼓励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尝试行动研究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的范例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的范例研究背景教师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通过自主研究和实践改进教学的方式,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背景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教师行动研究来找出问题所在,并尝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行动研究,探索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并验证该策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研究方法1. 第一阶段:明确问题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困难问题,通过教师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明确问题。
2. 第二阶段:制定教学策略基于明确的问题,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制定教学策略。
本次研究选择采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3. 第三阶段:实施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积极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项目制学习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应用技巧。
4. 第四阶段:跟踪评估在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跟踪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新教学策略的感受。
5. 第五阶段:总结分析教师对实施教学策略的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明确策略的优点、不足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反馈意见,评估教学策略的效果。
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采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有显著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利用学生的不同智能开展各种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学生对于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的认可度较高,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更有趣、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结论与启示本次教师行动研究验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对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性。
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案例分享与总结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案例分享与总结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践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科学的奥妙,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分享几个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
案例一:植物生长观察在小学三年级的生物课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长观察实验。
每个学生都会收到一盆小花,他们需要仔细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每天浇水、施肥,并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植物生长的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总结:这个案例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的方式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案例二:水的三态转化实验在小学四年级的物理课中,老师进行了水的三态转化实验。
通过加热水、冷却水和观察水的蒸发、凝华等现象,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水的三态转化的过程,并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也提升了他们的实验技巧和观察力。
总结:这个案例通过实践操作直观地展示了水的三态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物质的性质和相变规律。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培养了科学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案例三:小动物观察在小学五年级的自然课中,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小动物。
学生们前往校园或者公园,观察并记录他们看到的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
通过亲身观察,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小动物的生态习性,并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结:这个案例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同时,这个案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结论: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适时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每个实践活动,教师还需要设置合适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案例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背景:某小学三年级班级学生平均学习成绩较低,同时班级中存在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行动研究方案:1. 设计学习任务:教师设计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 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等,引导学生积极获取和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4. 知识分享和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通过小组或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5. 持续评估和反馈:教师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和提高。
行动研究流程:1. 设立研究目标:明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目标。
2. 数据收集: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感受。
3. 行动实施:根据行动研究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在班级中落实相应的教学活动。
4. 结果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改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5. 调整和改进:根据结果分析,适时调整行动研究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6. 行动展示:将行动研究的成果向同行和学校领导进行展示和分享,争取更多支持和反馈。
通过不断地实施行动研究方案,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行动研究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发展和专业成长。
从一位教师的个案看如何作行动研究
从一位教师的个案看如何作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通过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不断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以一位教师的个案为例,探讨如何进行行动研究。
教师个案描述:王老师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然而,他最近发现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能力较差,写作水平和思维逻辑能力较弱,且对于写作缺乏兴趣。
王老师决定进行一项行动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
第一步:确定研究目标王老师首先确定了研究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
他希望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和意见,并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水平。
第二步:收集数据王老师采用多种方法收集数据。
他首先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困难和兴趣点。
他还观察了学生在写作课堂上的表现,并记录了他们的写作成绩。
同时,王老师进行了文献研究,阅读了相关的教学研究和理论,了解到一些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对等写作合作等。
第三步:分析数据王老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仔细地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他发现学生主要认为作文难度较大、写作过程枯燥无味。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写作表现和成绩,他发现学生缺乏写作的基本技能和写作的自信心。
第四步:制定行动计划基于对数据的分析,王老师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
他决定尝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供有趣的写作话题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他还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对等写作合作,通过互相评价和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五步:实施行动计划王老师开始实施行动计划。
他调整了课程设计,通过引入有趣、生动的写作话题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他还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对等写作合作,并定期组织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评价,促使他们相互学习和进步。
第六步:评价和反思在行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王老师不断进行评价和反思。
他收集了学生的写作作品,并与以前的成绩进行对比,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案例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案例引言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探究的一种方式。
本文以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为例,介绍了我进行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问题描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会把加法视为一种简单的“合并”操作,而没有考虑到其中的数学本质。
因此,我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的本质和运算过程?研究过程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目标我希望通过教学实践来改善学生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设计实施方案根据研究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教师讲解、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等。
在其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学生将通过操作物品和绘制图形等方式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第三步:实施教学活动我将上述设计的教学活动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仅是一个传输知识的角色,更是一个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导师。
第四步:观察和记录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记录相关数据来了解学生们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思考和解决策略。
第五步:分析和总结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我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和总结,我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结果和讨论通过教师行动研究的实践,我发现以下一些结果和讨论:- 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操作物品和绘制图形等方式深入理解了加法的本质。
他们不再简单地将加法视为一种“合并”操作,而是通过具象化操作抽象概念,建立起了对加法的深入认识。
- 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别辅导等方式,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由于学生们对于加法概念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教师的行动研究与案例
教师行动研究的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通过行动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学习成果。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 进行深入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反思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行动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自己 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 师的专业成长。
1 2
总结词
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对学校管理体制进行反思和 改进,从而提高学校整体运行效率。
确定研究问题
如何改善学校管理体制?
3
数据收集
收集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的反 馈等。
案例三:改善学校管理体制的行动研究
分析数据
找出影响学校管理体制的因素 。
实施改进措施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付诸实践。
制定改进措施
制定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 堂管理、增加互动环节
等。
实施改进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改进 措施。
评估效果
通过再次观察和数据分 析,评估改进措施的效
果。
案例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
总结词
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 高自身专业水平。
确定研究问题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沟通 、提高决策效率等。
评估效果
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评估改 进措施的效果。
05
教师行动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教师行动研究的挑战
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专业知识的局限
行动研究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观察、反思到实践改进,都需要教师 持续地关注和努力。
教师的行动研究往往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 ,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专业知识, 导致研究深度和广度有限。
分析教育行动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小学教育质量逐年提升。
然而,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本案例以某农村小学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次基于行动研究的英语教学改进实践。
二、研究目的1. 通过行动研究,探索适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改进策略。
2. 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研究方法1. 行动研究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
2. 案例分析法:对行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四、研究过程1. 现状调查与分析(1)教师教学观念: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2)教学方法: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普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3)学生学习兴趣: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2. 改进方案制定(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农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贴近生活的英语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进措施实施(1)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英语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改进措施,如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等。
(3)教学反思: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改进效果评价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教学效果,发现以下成果:(1)教师教学观念得到转变,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案例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案例
谭玉梅是某职业高中的教学工作者,今年47岁,以前担任助教,后任教主任。
谭玉
梅拥有优秀的教育背景,尤其擅长管理组织,让全校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作为一
名在职老师,谭玉梅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师成长。
为了增进教师的成长,谭玉梅不仅致力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同时也把教育工作者的
个人成长引入到他们的专业课程中。
他要求学校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把老师们带到实践场所,让他们能够学习到具体的社会相关的实际经验,以及一些技能培训,使他们充分意识
到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谭玉梅还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一些培训班和学术会议,以
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改善教育效果。
为了更好的展示老师的学习动态,谭玉梅特别向学校组建了教师成长行动平台(TP)。
这个平台汇集了不同领域的教育学者及专家,不仅可以分享一些教育理论知识,也可以交
流彼此更具体的学习经历。
每个学期,谭玉梅会要求所有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老师本
学期参加过的课程、讲座、培训等活动情况,并“评价“自己在这个活动后所学到的知识。
这有助于勾勒出老师们的教育发展轨迹,也有利于谭玉梅和学校同志们制定出更科学有效
的教师成长计划,帮助老师得到更好的专业成长。
谭玉梅的尝试在校园内外都获得了一定的认可,成功推动了教师成长行动研究,为老
师们营造了积极的学习环境。
同时,谭玉梅也为后辈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表明了本着
尊重、关怀的原则,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不断发展完善,把职业能力发挥到更高的层次。
行动研究法及操作方法
行动研究法及操作方法教育中心宋红玮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已成为新世纪教师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只要我们养成一种善于反思的习惯,就会发现我们的工作中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会不断的学习,成为研究者、行动者和终身学习者。
这个反思、计划、行动的过程就是行动研究的过程。
行动研究使得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变得眉目很清晰。
行动研究,如果顾名思义去理解就是边行动边研究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最早将“行动”和“研究”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约翰.科利尔,他在1933—1945年任职期间,在如何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由印第安事务局实际工作者与其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并将这种实践者在实际工作中为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称为“解决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因战争而导致物质匮乏,为缓解物质供应的紧张状况,提出了对膳食进行改革的迫切要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勒温对家庭主妇进行了研究。
研究分成两组,一组让家庭主妇听如何改善膳食的报告,另一组则进行民主讨论和集体研究。
结果表明,在膳食改革中,后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据此,勒温便提出了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这一思想,强调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联系,行动研究从此正式诞生。
在厦门这次中国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不管是学员还是老师,我们都称行动研究为“身边的科研方法”,它使我们感到教育科研并不神秘、并不遥远,行动研究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研究。
写议论文章我们要求: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指出问题的症结、分析论证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也就是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也就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行动研究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在发展中又发现新的问题,再反思,再研究,再提高。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案例教师行动研究案例一、问题的发现:夏某,男,11岁,是我校五年级某班级的一名学生。
在第一周军训期间,刻苦训练,认真学习。
上课、集会从不迟到、早退。
但是,开学二周以后,就逐渐发现他有一些违纪现象出现。
学校规定每天早上的早读,他总是不读。
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有时就干脆趴在桌子上不听课,并伴有作业拖拉的现象。
夏某为什么在入校二周的前后有如此大的反差呢?二、问题的症结:夏某原是我校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原先在四年级时,数学和英语成绩一直很差。
但在五年级军训期间,感受到了教官亲切的关心和教师的殷切希望。
这一切更加坚决了要在五年级认真学习信念,以弥补以前的缺乏。
在入校的军训生活中,一直能坚持刻苦训练。
刚开始训练两天,就觉得腿脚发软,肌肉酸痛,但他没有因此而请假,坚持在操场上训练。
身体的疲劳算不了什么,心理却是很开心的。
通过一周的艰辛训练,他在班级中获得了军训会操比赛的第一名。
这极大地增强了夏某的自信心。
他坚信: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军训完毕后的第一周,夏某学习是很认真的,从不迟到、早退。
并且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但过了两周后,就发现夏某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上课总是低着头,有时干脆就爬在桌子上听课。
因为他四年级时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很差,《英语》、《数学》等课程听不懂,虽然也暗自努力过,但还是搞不懂,心理觉得很烦,所以,有时早读就不读,上课也就无精打采了。
暂时也只能这样混一段时间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于是就出现了早读不读、上课不认真的情况。
三、问题的解决:转变夏某1、对策与方法夏某是因为自己以前学习成绩差,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无希望,所以产生了厌学情绪。
当务之急是要帮助他排除学习障碍,树立自信心。
要多给他鼓励,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
在这个方面,我们教师就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首先,要帮助他树立学习目的。
其次,要帮他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最后,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
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篇一: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上表十分显然地把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立起来。
可是教学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又怎么谈得上教学任务的完成呢?(2)讲授式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归纳学生记。
教授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把向“容器”里填塞知识当作自己唯一的任务。
其实这种由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让学生顺着教师主观意愿和思路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是进行了表面上的参与。
以讲授为先、视听为主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是难以从认知和情感上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就更不用说让学生参与其中了。
如果学生长期在这种缺乏生气的环境中学习,被动的学习心态会驱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更大的依赖性。
加上学生的个体缺乏独立思考,群体中又缺乏多向信息交流的渠道,这些都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与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所产生的效果恰好相反。
2、学生存在的问题:(1)学习欠缺主动;(2)学习不爱思考;(3)很少对知识质疑;(4)缺少合作学习;(5)很少学生对老师提出质疑3、家长存在的问题:(1)家庭贫困;(2)家庭的教育观念差;(3)家庭的安全感;(4)家长缺少沟通;(5)家长不懂鼓励等4、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1)学生数学学习的负担依然相对较重,学生一般在课外还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学习数学;(2)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取得一个好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学校。
解决问题1、寻找对策(1)学生行为参与:我要学。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主要的行为表现为参加集体教学活动的积极努力程度和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钻研程度。
在现行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专心参与课堂、认真钻研数学上寻求策略。
(2)学生认知参与:我会学。
要使学生会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怎样才能指导学生“会学”呢?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教会学生会预习、会上课、会温习、会总结。
(完整版)教学行动研究案例
教学行动研究案例案例1:自然课老师的行动研究某小学五年级自然课王老师,自开学以来,经过两次月考后,发现其班上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他运用行动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改善学生学习情况。
其实施步骤如下:(1)发现问题----王老师发现其班上学生两次月考下来,自然科成绩的表现不佳,因此想从研究中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
(2)确定问题----他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请教同年级其他自然科老师,并经仔细观察,确定了“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自然兴趣”为最重要问题。
(3)文献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后,便开始深入和广泛地搜集与增进学生兴趣有关的文献。
(4)拟定计划----根据文献及问题分析,王老师决定以调查研究法来进行对班上学习兴趣的研究。
他想自编一套评量学生的“自然科兴趣量表”。
(5)搜集资料----王老师根据研究设计,对其学生进行测验。
最后将此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对自然科兴趣低落的原因,主要是上课缺乏实验、讨论、同时户外观察活动也太少。
(6)设立假设----根据研究结果,王老师推出行动假设----即每周进行两节实验,一节讨论,每二周有一次户外活动。
(7)实施行动方案----根据假设,王老师便开始进行新的自然科学教学活动。
(8)评鉴实施结果----实施新教学活动后,再实施测验,以了解实验的成效是否有增进。
(9)修正方案与再实施----如果评鉴结果有效,则继续原实施的行动方案,否则必须再分析与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修正行动方案。
案例2:a、b两套教学方案的比较研究一所小学的领导认为,究竟怎样的课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课,许多教师模糊不清。
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导致素质教育教学行为的缺失,进而阻碍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
因此,开展“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他们设想,通过对一篇课文的不同教学行动的解剖,让教师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把握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轨迹,以达到澄清教师认识上的模糊性,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育行动研究例子
教育行动研究例子
1. 老师们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了一项教育行动研究呀。
就比如王老师,他发现很多学生不爱读书,于是他就尝试在课堂上搞各种有趣的读书活动,像读书比赛啦,分享会啦,哇,这效果可太棒啦!
2. 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育行动研究也能发挥大作用哟!李老师注意到一些孩子数学总是学不好,她就专门为这些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不就是像医生给病人开专门的药方一样嘛,真的很有效果呢!
3. 学校想让学生们更有创造力,这不就是得行动起来嘛!张老师组织了各种创意小组,像绘画小组、手工小组,让学生们在这里尽情发挥想象,就像小鸟在广阔天空自由翱翔一样,学生们的创造力真的提升了好多呀!
4.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可以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呀!陈老师在班级里组织了很多团队活动,让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这就跟大家一起搭积木盖房子似的,大家相互配合,社交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呢!
5. 想让课堂更有趣味吗?那就来看看这个教育行动研究的例子呗。
刘老师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好玩的游戏,哇,这就好像把苦药裹上了一层甜甜的糖衣,学生们可喜欢啦!
6.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呀!赵老师通过和学生们谈心聊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就如同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棵棵温暖的小树苗,让他们的内心茁壮成长呀!
7. 想要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教育行动研究就有用武之地啦!孙老师针对学生们的一些不好行为,专门制定了纠正计划,就像给生病的小树除虫一样,效果那叫一个显著啊!
8.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靠教育行动研究呀!周老师设立了各种奖励机制,学生们为了得到奖励都拼命努力呢,这跟赛马比赛似的,多有动力呀!我觉得教育行动研究真的是让教育变得越来越好的法宝呀,我们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第一篇: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与此相应,教材增加了有关搜集资料等方面的要求。
这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探索实践的平台。
专题学习就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个。
专题的设计集中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是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一大亮点。
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笔者结合新课程实验教材中《长城》专题的教学,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实践。
课堂上,当我投影出自己去长城旅游的照片时,学生有点兴奋起来。
由此,我导入课题,进入第一板块的教学——交流搜集的长城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长城。
我首先明确了交流的方法,要求大家选择主要信息讲述,并特意强调:如果需要投影的话,我可以提供帮助。
我问:“哪个组愿意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成果?”话音刚落,一位组长拿着几张纸站起来说:“我们搜集的是长城传说……”于是,便照着纸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冰道运石”、“山羊驮石”的传说。
接着,第二个小组读了一段长城历史的资料,从春秋战国说到明代。
接下来一组则介绍了有关长城保护的资料。
他们读道:“大段的长城在被人为地毁坏,旅游爱好者将他们欣赏的残破变得更加残破。
”最后他们慷慨激昂地呼吁:“让我们从抢救长城开始,寻找到可以安慰明天的线索。
”课堂内顿时掌声一片。
我又问:“刚才交流的都是些文字资料。
还有没有更形象、直观的资料?”此时,我是多么希望有学生能投影一幅长城地图,将各朝代兴修长城的情况“一网打尽”。
最后,以“说说我心目中的长城”为话题,引发对长城价值的讨论。
顿时,课堂又热闹起来。
生1:我认为长城是有价值的。
长城的英文是“TheGreat Wall”,“Great”就是“伟大的”。
这不正说明了它的价值吗?生2:我也认为长城是有价值的。
古时候它起到防御入侵的作用,今天还具有旅游的价值。
教师的行动研究与案例
行动研究案例分析(五)
• 观察收集数据 我请同行观摩,用录音机录下我的部分课堂活动。 请学生写学习日记,记下他们的真实感受。
• 分析、反思与评价效果
我把观察的结果和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 研究。与实施这两项措施前后对比,我发现学生 的小组活动参与意识积极性增强,他们进行语言 实践的平均机会和人次增加,课堂气氛大大活跃。 我反思这一过程,认识到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是 一个学习者积极实践的过程,一个交际的过程。 教师能按学生的特点分组并设计出有意义、有趣 味、有挑战性的小组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 会大大调动起来。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
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四)
• 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 通过学习和与其他教师探讨,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a) 重新分组,尽量让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的 学生合理组合,明确组内角色分配,让每个组员 负起该承担的责任。 b) 我设计每一项学习活动时,尽量提出详细的活 动要求与步骤,如有必要提供演示和讲解。活 动的设计要尽量使小组的成员都能积极动脑、 动嘴和动手。
1. 教师语言问题: 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目标语
策略/技术,包括“交流策略”、“提问策略”和“反馈策略” 等三方面问题。
2. 课堂交往问题: 主要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
学生之间的基本交往策略/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师生交往策 略”和“生生交往策略”两方面问题。
3. 教学结构问题: 主要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
教学反思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反思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 问题名称;研究原因,如问题对学习或对教师成长的影响等;
二、问题调查的方式: 调查的时间、地点、范围、其他参与者,调查手段,如:话语
分析等; 三、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幼儿园教师优秀案例:自然领域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师优秀案例:自然领域案例分析介绍本文将分析一位幼儿园教师在自然领域展示出的优秀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幼儿的自然探索和研究。
案例描述这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名叫张老师,在自然领域的教学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创意。
以下是具体案例描述:1. 主题:春天的花朵主题:春天的花朵张老师选择了春天的花朵作为自然领域的主题。
她带领幼儿们观察不同种类的花朵,并通过触摸、嗅闻和绘画等活动,让幼儿们感受花朵的形状、颜色和香味。
2. 户外探索:自然花园户外探索:自然花园张老师组织了一次户外探索活动,带领幼儿们走进学校附近的一片花园。
她引导幼儿们观察不同花卉的生长环境,了解花朵的生命周期,并鼓励幼儿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观察结果。
3. 亲近动物:蝴蝶的变化亲近动物:蝴蝶的变化张老师在教学中引入了观察蝴蝶的话题。
她通过观察蝴蝶的变化过程和了解蝴蝶的生态环境,帮助幼儿们研究关于昆虫和自然生态的知识。
4. 创意活动:自然拼图创意活动:自然拼图张老师设计了一项创意活动,让幼儿们通过拼图的方式将不同形状的自然元素拼合在一起,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效果评估通过以上案例的实施,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师张老师在自然领域的教学中取得了以下积极效果:1. 激发了幼儿们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了幼儿们的观察和感知能力;3. 提升了幼儿们的绘画和创造力;4. 增强了幼儿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结论通过这个优秀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幼儿园教师在自然领域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幼儿们的自然探索和研究兴趣,促进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注:本文摘自于幼教优秀案例集,案例真实性未经证实。
幼儿园观察探索:自然科学野外探索教学案例
幼儿园观察探索:自然科学野外探索教学案例近年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学,尤其是野外探索教学。
通过野外探索,幼儿能够亲身感受自然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自然科学野外探索教学的案例,以及其对幼儿综合素养的促进作用。
1. 案例一:春季校园植物探索在春季,幼儿园开展了一次校园植物探索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们走进校园的花坛和草地,观察各种不同的植物,如鲜花、树木和草本植物。
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们用手轻轻触摸花瓣和树叶,感受植物的不同质地和形态。
老师还向幼儿们介绍了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特点,鼓励他们思考植物与生活的关系。
幼儿们在探索中发现了树叶的形状、花瓣的颜色和树木的高度等不同之处,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案例二:秋季郊外昆虫观察在秋季,幼儿园组织了一次郊外昆虫观察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们来到郊外的小山坡和田野,寻找昆虫的踪迹。
幼儿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蚂蚁、蝴蝶、蜜蜂和蚊子等昆虫,发现了它们的身体颜色、翅膀和触角的不同之处。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功能,让他们了解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通过这次观察活动,幼儿们对昆虫的了解更加全面,也增强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
3. 案例三:冬季河边水生物探索在冬季,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河边水生物探索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们来到河边,用小网捞取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小鱼。
幼儿们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水藻、小虾、小鱼和水草等不同的水生物,老师给幼儿们讲解了这些水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在探索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地用放大镜观察小虾的身体结构和水藻的生长状态,感受着水生物的微小而奇妙。
从中他们收获了对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认识,并在活动结束后就此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的幼儿园自然科学野外探索教学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教学方式对幼儿的综合素养的促进作用。
幼儿在野外探索中能够观察和感受到自然界的真实面貌,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好奇心。
幼儿园科学探索者:自然科学领域活动案例研究
幼儿园科学探索者:自然科学领域活动案例研究1. 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一直备受关注。
幼儿园是孩子们最初接触科学知识和探索自然的地方,因此如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幼儿园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学案例出发,探讨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 案例一:植物成长观察在幼儿园的自然科学教学中,植物成长观察是一个常见的活动。
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到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种植小型植物,并定期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明白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必需的条件,培养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案例二:小动物探索活动除了植物成长观察,幼儿园的自然科学领域还可以设置小动物探索活动。
教师可以引领幼儿们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或者饲养小型的宠物,让幼儿们亲身感受动物的习性和生存状况。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增强对动物的兴趣和了解,培养爱护动物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4. 总结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还可以让他们逐渐树立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自然科学领域教学时,不妨借鉴以上案例,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的看法中,幼儿园是培养孩子科学探索精神的关键时期。
通过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培养出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本文对幼儿园自然科学领域活动的案例研究与探讨,相信这些案例能够为幼儿园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希望幼儿园教师们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创新,为幼儿的科学探索之旅添砖加瓦,让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行动研究(1)(精选)共60页文档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教师行动研究(1)(精选)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行动研究案例
案例1:自然课老师的行动研究
某小学五年级自然课王老师,自开学以来,经过两次月考后,发现其班上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他运用行动研究法来了解问题所在,并改善学生学习情况。
其实施步骤如下:
(1)发现问题----王老师发现其班上学生两次月考下来,自然科成绩的表现不佳,因此想从研究中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
(2)确定问题----他开始分析有关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请教同年级其他自然科老师,并经仔细观察,确定了“如何增进学生学习自然兴趣”为最重要问题。
(3)文献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后,便开始深入和广泛地搜集与增进学生兴趣有关的文献。
(4)拟定计划----根据文献及问题分析,王老师决定以调查研究法来进行对班上学习兴趣的研究。
他想自编一套评量学生的“自然科兴趣量表”。
(5)搜集资料----王老师根据研究设计,对其学生进行测验。
最后将此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对自然科兴趣低落的原因,主要是上课缺乏实验、讨论、同时户外观察活动也太少。
(6)设立假设----根据研究结果,王老师推出行动假设----即每周进行两节实验,一节讨论,每二周有一次户外活动。
(7)实施行动方案----根据假设,王老师便开始进行新的自然科学教学活动。
(8)评鉴实施结果----实施新教学活动后,再实施测验,以了解实验的成效是否有增进。
(9)修正方案与再实施----如果评鉴结果有效,则继续原实施的行动方案,否则必须再分析与诊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修正行动方案。
案例2:a、b两套教学方案的比较研究
一所小学的领导认为,究竟怎样的课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课,许多教师模糊不清。
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导致素质教育教学行为的缺失,进而阻碍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
因此,开展“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他们设想,通过对一篇课文的不同教学行动的解剖,让教师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把握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轨迹,以达到澄清教师认识上的模糊性,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同时,提高教师理解处理教材、设计和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能力,力争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所突破和创新。
为此,他们特选课文《坐井观天》(寓言),让一位有9年教龄的市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执教。
他们首先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备课,设计了两套教学方案,然后再让这位教师在某实验小学二(1)班和二(2)班(普通平行班),用两种教法教学。
同时,他们组织教师观摩、教师讨论、评课,对两种教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其中部分结果是:
(1)对比两种教学行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2)讨论:为什么两种教学行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比较两种教学活动过程。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
(1)教学a所代表的是传统的讲读教学方法。
从教学设计来看,是从课文的开头讲到结尾,没有对教材进行创新处理;从教学活动形式来看,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静坐接受;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师注重内容的理解分析,强迫学生接受教参规定的内容;从教学关系来看,师生是“授—受”关系,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自主权,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心理负担沉重,机械地按“师嘱”学习,学习的效率不高。
教学b打破了传统的“逐段串讲、繁琐分析”的教学条框,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以及学生的阅读过程,设计教学并及时调整教学。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参与语文的实践活动,各种语文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2)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来说,传统的讲读教学明显偏重于内容的理解分析,低年级阅读教学“高年级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该以朗读为主,注重感知和积累。
在教学a中,由于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上,无形之中
“挤”掉了学生读的时间,学生的读书是不够充分的。
而教学b中,教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先是读顺,接着是读熟,然后是读出味,最后读懂,学生在读中感知了内容,也积累了语言。
此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次的行动研究,使教师们清楚地看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转变了教学观念,深刻地领悟到了新修订大纲的改革精神,为课堂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案例3:江老师精选数学作业,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
江老师去年秋任某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其中一个班的数学平均分在全年级倒数第一。
江老师决心改变这个班数学成绩差的现状,一方面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加大作业量,除了课本的习题一律全做以外,还要做其它的练习。
一学期结束后,这个班数学成绩仍是倒数第一。
江老师深感这个成绩与学生做作业所付出的心力相比,相差甚远。
于是他打算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对作业加以改进。
他阅读有关学习理论及数学作业改革实验的文献资料,请教科所研究人员指导,经认真研究,确定以改进数学作业的质和量,提高练习效果作为研究主题。
确定研究主题后,他广泛深入收集有关改进数学作业练习的各种资料,从中获知数学作业目的、形式、作业量与练习效果的关系等理论。
根据文献及对问题的分析,确定以这个班为实验班,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和测验法进行改进数学作业的研究。
他根据研究设计,收集整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意见,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兴趣低落的原因是重复练习多,缺乏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题型单调。
根据分析研究,他推出行动假设----对数学作业题结构调整,即每次作业模仿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的比例为7:3或8:2,以提高作业的练习效果。
根据行动方案,江老师开始进行数学作业的实验,及时观察并记录学生作业正确率。
发现中等以下学生完成创造性练习有一定困难,就及时调整题的难度。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各章单元测验,发现该班数学成绩逐渐上升,第二学期期末年级统一测试,实验班平均分超过其它班7分多,位于年级第二。
这表明实验确有成效。
江老师决定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扩大实验成果,精选作业,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不断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