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中毒课件-职业病课件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与防护(第2版)》教学课件 第3章第3节 有机溶剂中毒

《职业卫生与防护(第2版)》教学课件 第3章第3节  有机溶剂中毒
能不全,出现蛋白尿、尿酶尿。 溶剂接触还可能与原发性肾小球性肾炎有关。
(8)血液 苯可损害造血系统,导致白细胞和全血细胞减
少症,以至再生障碍性贫血。 (9)致癌
在常用溶剂中,苯是肯定的人类致癌物质,可 引起急性或慢性白血病。
(10)生殖系统 大多数溶剂容易通过胎盘脂质屏障,还可进
入睾丸。有些溶剂(如二硫化碳)对女性生殖功能 和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均有影响。
中毒原因有可能是新装修的发廊过于密闭,4名 正在上班的发廊妹因长时间吸入墙壁油漆散发出来的 有毒气味而发生中毒,其所用的壁漆是含有苯类的毒 性油漆。
2、理化特性 苯 (bezene) 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
液体,沸点80.1C,极易挥发,蒸气比重为2.77。自 燃点为562.22C,爆炸极限为1.4%~8%。易着火。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汽油、丙酮、 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中毒及预防
一、有机溶剂的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溶剂通常为液体,以有机溶剂为主,大多用作清
洗、去油污、稀释和提取剂。许多溶剂也用作中间体 以制备其它化学产品。
工业溶剂约30000余种,具有相似或不同的理化 特性和毒作用特点,现概括如下:
1、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 有机溶剂多易挥发,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 脂溶性是有机溶剂的重要特性,这是决定它与
性等。
有机溶剂的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 香族;其功能团包括卤素、醇类、酮类、乙二醇类、 酯类、羧酸类、胺类和酰胺类。
3、吸收与分布 大多数有机溶剂吸入后有40%~80%在肺内滞留,
体力劳动可使经肺摄入量增加2~3倍。 有机溶剂多属脂溶性,故摄入后多分布于富有
脂肪的组织,包括神经系统、肝脏等; 由于血-组织膜屏障富含脂肪,故有机溶剂亦分

《有机溶剂》节PPT课件

《有机溶剂》节PPT课件
2.慢性中毒:设法恢复已受损的造血功能,调节中 枢神经系统功能。
50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
八.预防和健康监护
降低空气中的苯浓度,一经确诊必须脱离苯 和其他有毒作业。观察对象必需调离苯作业。
各种血液疾病、月经过多、血象低者等禁忌 从事苯作业;定期体检,重点监测血象。
Hale Waihona Puke 5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
甲苯(toluene) 二甲苯(xylene)
2. 体内溶剂主要以原形物经呼出气排出,少量以代 谢物形式经尿排出。
3. 多数溶剂的生物半衰期较短,一般从数分钟至数 天,故生物蓄积不是影响9 毒作用的重要因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
累及系统
➢皮肤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和脑神经 ➢呼吸系统 ➢心脏
➢肝脏 ➢肾脏 ➢血液 ➢致癌 ➢生殖系统
10
乙烷、三氯乙烯。 ⑤ 醇类:甲醇、乙醇、氯乙醇、三氯丙醇。 ⑥ 醚类:乙醚、异丙醚、二氯乙醚。 ⑦ 酯类:甲酸甲酯、乙酸甲苯酯。 ⑧ 酮类:丙酮、丁酮、庚酮、环乙酮、甲基正丁基酮。
4
⑨ 其他:二硫化碳、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
苹果中国工厂使用价钱更便
宜的“正己烷”替代酒精,
在广东东莞制鞋企业的生产线, 记者看到一种呈淡黄色,黏性比较强、 气味却非常刺鼻的胶水。因为价格便 宜,现在很多鞋厂、箱包厂、家具厂、 塑料制品厂以及玩具厂都在使用这种 胶水做黏合剂。这种看上去很普通的 胶水,却改变了很多打工者的命运。 苯中毒一旦发生,这种职业病的危害 程度将远远高于普通的生产安全事故, 它除了损害受害者者的劳动能力外, 其高昂的治疗和康复费用,还给受害 者带来了很多后续的经济问题。

职业卫生(有机溶剂)专项整治培训课件

职业卫生(有机溶剂)专项整治培训课件
苯中毒 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正己烷中毒 丙烯酰胺中毒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甲醇中毒
73 (53 %)
深 圳 市 2006年 至 2010年 6月 慢 性 职 业 中 毒 构 成 情 况 (138例)
13
冰山现象: 报告职业病
实际职业病
14
清洗电子元件
15
2003年7~9月观澜某五金制品厂为赶进度,将三氯乙 烯清洗工序从清洗房移到冲压车间,从原来只有4人 接 触增加到100人接触,导致该车间4名女工中毒。
25
2017年8月18日,X街道安监办执法人员 到深圳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执法 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未按规定对工作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违反了《职业 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二款的规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 一条第四项的规定给予警告,责令其于 2017年9月2日前完成整改。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关于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通知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 (90号令)2017年5月1日实施
逾期不改,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检查方法及相关处罚
注意:
1 要有效(注意防尘和防毒)、正确佩戴; 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要有LA认证标识:头部、呼吸、眼部、眼面部、 防 护服、防坠落、防护鞋类;
3 要有采购记录、发放记录。
33
6、职业卫生培训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及相关处罚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 理 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卫生知识 和管 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有机溶剂)专项整治培训课件

职业卫生(有机溶剂)专项整治培训课件

23
2017年8月29日,X街道安监办执法人员 到深圳市××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 时,发现该公司未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 素申报变更备案,违反了《职业病危害项 目申报管理办法》第八条三项的规定,依 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第十五条, 处罚款1万元。
24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及相关处罚
3 现场检查内容及要点
21
22
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及相关处罚
及时、如实将本单位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如下 查看申报回执和申报表,责令限
材料:
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
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注意: 1 企业登陆网站进行注册申报; 2变更申报:经检测或评价发现 原 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15天内。
— 其中1名女工在治疗过程中坠楼身亡!
— 厂方支付医药费30多万元! — 赔偿死者家属6万多元! —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受到行政处罚10万元! 16
苏州工业园区联建科技正己烷中毒事件 2009年 , 苹 果 iPhone的 代 工 厂 苏 州 联 建
科技公司先后有47名员工出现手足发麻、痛 觉、触觉减退,双手难以做精细动作等症状, 最后确诊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 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发生原因为企业为 了追求高额经济利益,用正己烷替代酒精作 为擦拭手机面板触摸屏的清洗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 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 病危害因素检测,向安监 部门上报并存档。
检查用人单位检测工作计划,查看服务 合同、检测机构资质证明及检测报告。 逾期不改,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 罚款。情节严重责令停止或提请关闭。

【精品医学课件】有机溶剂中毒

【精品医学课件】有机溶剂中毒

产生毒作用
骨髓毒性、致白血病作用
24
苯巯基尿酸(S-PMA) 反-反式粘康酸
苯酚,随尿排出
氢醌
苯邻二酚CAT
苯醌
25
排出-尿中暴露标志物
苯 呼吸道 吸入后在肝脏代谢
尿中排出
反-反式粘
康酸(5-10%)
氢醌(5-10%) 苯酚(70-85%)
邻苯二酚 (5-10%)
苯巯基尿酸 <1%
26
毒作用机制
分布:主要分布在含类脂质较多的组织和器官中。 一次大量吸入高浓度的苯:大脑、肾上腺与血液 中的含量最高; 中等量或少量长期吸入苯:骨髓、脂肪和脑组织
中含量较多。
苯 呼吸道
毒理
吸入(皮肤吸收少量 消化道吸收意义不大)
呼出(50%)
在肝脏代谢(40%) 蓄积体内(10%)
CYP2B2、CYP2E1
分布于骨髓、脑、神经系统
于血液充足的骨骼和肌肉组织; 大多数有机溶剂可通过胎盘,亦可进入母乳,从而
影响胎儿和乳儿健康。
9
生物转化与排出
不同溶剂的代谢程度各异,有些可充分代谢,有些则 几乎不被代谢。代谢对毒作用起重要作用。正己烷的 毒性与其代谢产物2,5-己二酮有关。
体内溶剂主要以原形物经呼出气排出,少量以代谢物 形式经尿排出。
有机溶剂中毒
我国工业毒物危害现状
据卫生部通报,2014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95起, 中毒486例,死亡2例。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7起(同时中毒10 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中毒84例。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 物质30余种,其中一氧化碳中毒的起数和人数最多,共发生 111起213例。
共报告各类慢性职业中毒795例,死亡2例,均为苯中毒。引 起慢性职业中毒例数排在前3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苯、铅及其 化合物(不包含四乙基铅)和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282例、224 例和120例。主要分布在轻工、冶金和电子等行业。

有机磷中毒演示课件

有机磷中毒演示课件

05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加强农药管理政策宣传
宣传国家农药管理政策
向公众普及国家关于农药生产、销售 和使用的管理政策,提高公众对农药 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推广农药安全使用知识
通过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 ,向农民和公众普及农药安全使用知 识,包括农药的选购、储存、配制、 使用和废弃等。
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
致阿托品中毒。
对症治疗药物
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如头 痛、恶心、呕吐等,可选用相应
的对症治疗药物。
营养支持治疗策略
01
02
03
均衡饮食
保证患者摄入均衡的饮食 ,包括充足的蛋白质、维 生素和矿物质,以支持身 体康复。
营养补充剂
对于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 ,可适当使用营养补充剂 ,如维生素C、维生素E、 钙剂等。
04 实验室检查与评估指标
毒物检测方法及意义
毒物检测种类
针对有机磷中毒,常见的毒物检测包括血液中胆碱酯酶(ChE) 活性测定、尿中有机磷代谢产物测定等。
检测方法
血液中ChE活性测定通常采用比色法或酶法,尿中有机磷代谢产物 测定则通过化学分析或质谱等方法。
检测意义
毒物检测可以明确中毒物质种类及浓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 要依据。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有机磷中毒的预防措施,包括改进生产工艺 、加强个人防护等。
完善诊断和治疗手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的治 疗药物和更加精准的诊断方法。
推动多学科合作研究
有机磷中毒涉及医学、化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 要推动多学科合作研究,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THANKS FOR WATCHING
分类
根据中毒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

《有机溶剂中毒》课件

《有机溶剂中毒》课件

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 和处理有机溶剂中毒问题。
有机溶剂中毒的现场急救
迅速脱离现场
发生有机溶剂中毒事故时,应 迅速将中毒者脱离现场,转移
到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中毒者呼吸道通畅,如发 现中毒者呼吸停止或困难,应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 器。
清洗皮肤和眼睛
设备老化,未能及时维修,导 致有机溶剂泄漏。
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和巡检,定期检 测车间空气质量,确保工人佩
戴个人防护用品。
案例二:某实验室发生的有机溶剂中毒事件
事故概述
某实验室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慎发生有机 溶剂泄漏,导致实验人员中毒。
中毒症状
头晕、眼花、胸闷、意识模糊等。
事故原因
操作失误,未能及时发现泄漏。
有机溶剂中毒的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操作有机溶剂时,应严格遵守安全 操作规程,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有机 溶剂蒸汽。
保持通风良好
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及时排出有 机溶剂蒸汽,降低空气中有机溶剂浓 度。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在操作有机溶剂时,应佩戴合适的个 人防护装备,如化学防护眼镜、化学 防护口罩、化学防护服等。
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通风设施良好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
案例三
事故概述
中毒症状
某家庭装修过程中,工人使用含有有机溶 剂的油漆和胶水,导致中毒。
咳嗽、气喘、胸闷、恶心等。
事故原因
预防措施
通风不良,作业空间狭小,有机溶剂浓度 过高。
加强通风,确保作业空间足够宽敞,选用 环保型装修材料,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02
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 日常生活中,如油漆、家具制造 、印刷、皮革加工等领域。

有机农药中毒ppt课件

有机农药中毒ppt课件
2、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或肥皂水(敌百虫中 毒者禁用)清洗被污染的头发、皮肤、手、脚等处。
3、口服中毒者应尽早催吐及洗胃。用清水或 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硫磷中毒者禁用)或者 2%碳酸氢钠(敌百虫中毒时禁用)溶液洗胃。直至 洗出液清晰无农药气味为止。如无洗胃设备,病人 又处于清醒状态时可用一般温水让中毒患者进行大 量饮服。轻轻刺激咽喉。此法简便快速 易行有效。
(60mmHg),PaCO2>6.0kPa(45mmHg)还可因支气管
分泌增加,肺水肿导致ARDS可见进行性吸气性呼吸困难伴低
氧血症,此时应早给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
可用呼气末正压(PEEP)或高频通气,同时给予地塞米松4~
8mg静脉推入,继之静脉点滴,每4~6小时1次,连用3天左
右。
(2)经皮肤吸收:用有机磷杀虫剂灭虱、蚤喷 洒时污染了皮肤或黏膜。
(3)吸入途径:儿童在刚喷洒过农药的田里玩 耍;在农药仓库中停留均可中毒。、肌张临床症状
2021精选ppt
5
临床表现
1.副交感神经和分布于 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 维的胆碱能受体兴奋, 表现腺体分泌增加,可 见大汗、流涎和支气管 分泌物增多。虹膜括约 肌收缩使瞳孔缩小,胃 肠平滑肌兴奋引起恶心、 呕吐、腹泻、腹痛。心 血管系统受抑制而致心 跳缓慢,血压下降,此 与毒蕈中毒症状相似故 称毒蕈碱样 作用。
2021精选ppt
3
1.中国的农药分类
有机磷农药是农业常用的杀 虫剂,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 目前国内生产的农药有几十种, 按其毒性分三大类:(1)剧毒 类:对硫磷(parathion1605)、 内吸磷(1059)、甲拌磷 (thimet)。
(2)高毒类:甲基对硫磷、
敌敌畏(dichlorphos)、乐果

有机溶剂-课件

有机溶剂-课件

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2.化学结构:同类物的毒性相似。 3.吸收与分布:由于具有脂溶性,摄入后多
分布富有脂肪的组织。 4.代谢与排出:主要以原形经呼气排出。
二、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
1.皮肤 2.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和脑神经 3.呼吸系统 4.心脏、肝脏、肾脏 5.血液 6.致癌 7.生殖系统

三、毒理
2. 毒性 急性毒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麻痹症状)。 慢性毒作用:造血系统抑制,白血病发病率↑。 3. 毒作用机制 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涉及:干扰细胞因子调节
作用、抑制细胞增殖、DNA损伤、癌基因激活。
四、临床表现
1. 急性中毒: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表现为中枢 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五、预防
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 排毒,卫生保健措施。
感谢你的耐心倾听!
11
劳动环境与健康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内容:
生产性毒物 与职业中毒
1. 金属及类金属 2. 刺激性气体
3. 窒息性气体 4. 有机溶剂
5.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6. 高分子化合物
7. 农药
1
Company name
有机溶剂
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1.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 易挥发: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 脂溶性:与神经系统亲和,具有麻醉作用。 水溶性:可经皮肤吸收。 可燃性:用作燃料。
2.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引起。 (1)神经系统:最常见为类神经症。 (2)造血系统:造血系统异常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
特征。最早和最常见的血象异常表现是:持续性 白细胞降低,主要是中性粒细胞降低。
四、处理原则
1. 慢性中毒:给予恢复造血功能药物,对症治疗, 再障或白血病的治疗同内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0年代末日本颁布《有机溶剂中毒预防规划》;1973年10月,亦 将卤代烃类中毒治理列入工作议题——提示发达国家已开始进入 全 面治理有机溶剂危害的时代。
6
(四) 我国有机溶剂危害研究概况
19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苯中毒研究治理及有机溶剂卫生标准研制;国民经 济发展较较慢,危害尚不突出。 ↓ ↓ 1980年代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有机 溶剂职业危害终于爆发;最初主要是苯 性急性再障,病例数及死亡数均不断增 加,主要见于工业发展较快地区(如 广 东、浙江、上海、北京等),颇似 日本 50年代情况。 ↓ ↓
13
5.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麻醉 局部黏膜刺激
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数分钟内 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四肢乏力、 恶心,甚至意识障碍;常伴有眼及 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如球结膜 充血、咽部粘膜充血;严重者可发 生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经口中毒者,有恶心、呕吐等 胃肠道刺激症状,重者可累及中 枢 神经系统,出现意识障碍及中 枢性 呼吸抑制。
5
(三) 有机溶剂职业危害回顾
1930年代末进入“石油化工时代”,有机合成飞速发展 ↓
1950年代,战后经济快速重建,有机溶剂 大量使用,中毒、死亡不断发生(如日本50 年代7人死于苯性再障,大批苯中毒病人;
60年代末,卤代烃类、正己烷又成为另一 重大职业卫生问题:西欧194人氯代烃中毒
性肝病,日本93名正己烷性周围神经病)
、 脾、睾丸等。
11
主要在肝细胞微粒体经细胞色素 P450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代谢;
主要代谢产物为: 2-己醇(2-hexanol) 2,5-己二酮(2,5-hexanedione)
正己烷体内半衰期较短,在吸 收后数小时即以原形及其代谢 产物从肺和肾脏排出,人肺可 排出正己烷50%-60%;
尿中代谢产物2-己醇和2,5-己二酮,与工作场所空气中正 己烷浓度密切相关(r =0.6851 和 0.6725),可用作良好的 接触指标。
有机溶剂中毒
Organic solvent poisoning
1
一. 概 述
(一) 有机溶剂(organic solvent)的定义
●可溶解不溶于水的某些有机物质(如油脂、蜡、树脂、 橡胶、染料等)的液体;
(二) 特点
●本身也是有机化合物,分子量多不大,常温下呈液态; ●发生溶解过程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具有较大的挥发性,不少化合物还易燃、易爆; ●用途广泛。
4
△有机溶剂的种类已发展至约30000种; △最常用的约为500种; △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有机化合物,90%以上可
用作有机溶剂(芳烃、脂烃、脂环烃、卤代 烃、醇类、醚类、酯类、酮类、乙晴、二甲 基甲酰胺、吡啶、二硫化碳等);
约有60%以上的急慢性 中毒系由有机溶剂所引 起,其在职 有机溶剂的用途
●燃料(石油产品);
●油漆和印刷油墨 的原料和稀释剂( 芳烃、脂烃、卤代 烃);
3
●医药和化工生产原料 或添加剂、清洁去污 剂(卤代烃);
●有机化工生产过程的 反应介质;
●萃取剂、内燃机燃料防冻剂、粘接剂、润滑剂 等。
—— 现代工业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故 也称为“工业溶剂(industrial solvent)” 。
1990年代以来,以广东地区为主,沿海地区其它有机溶剂的危害问题日见 突出,并扩大至氯代烃、正己烷等物质,颇似日本和西欧60年代情况。
7
我国在80年代末形成研究和治理有机溶剂危害新热点,主要关注 危 害性较大的有机溶剂损伤作用的机制探索和临床诊治。
最初多集中于苯中毒性急性骨髓功能障碍、 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等早期诊断及有 效治疗。
体格检查: ➢ 四肢远端痛触觉减退或消失,
呈手套、袜套样对称分布; ➢ 振动觉、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 肌力下降,可有垂腕、垂足,
正 己烷。 ●用作溶剂配制粘胶,以粘合鞋革、箱包及其他制品。
10
3.代谢特点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吸入正己烷17600 mg/m3,10min可引起急性中毒; ●长期吸入106-8800 mg/m3正己烷可引起慢性中毒; ●成人经口致死量约为50 g; ● 正己烷主要分布在脂肪含量较高的器官,如脑、肾、肝
属低毒类,但因其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和蓄积作用,应视为高 危毒物。
9
2.接触机会
正己烷工业用途广泛—— ●合成橡胶和化学试剂原料; ●用于植物油提取等; ●去污性强,故替代氟里昂类清洗剂,广泛用于电子、
彩色印刷、制鞋及制箱、塑料橡胶产品制造等行业; ● 在石油馏分、炼气、天然气分离时也可有机会接触
14
(2) 慢性中毒 主要表现:运动障碍为主的混合型周围神经病,可伴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于接触数月后发病(常为1个月 至9个月);脱离接触3-6个月, 病情仍可进展。
初期为四肢远端麻胀、刺痛感; 继有运动障碍,四肢明显乏力, 不能持物及进行精细操作,上楼 梯、下蹲及步行尤显困难,进行 性加重。
15
而后则逐渐扩展至其他有机溶剂,发现 了 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可致急性脑病的临 床新 特点,深入研究了三氯乙烯严重过敏 性皮肤 损伤机制及治疗原则。
为职业病领域增添了宝贵资料!
8
二. 各 论
(一)正己烷中毒
1. 理化性质
正己烷是己烷(Hexane)五种 同分异构体之一,其分子式为: CH3(CH2)4CH3,分子量86.17,毒 性居同分异构体之首;相对密度 0.66(20℃/4℃), 蒸汽密度2.97, 沸点68.74℃;常态下为液体,具 汽油异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醚、丙酮、乙醇和氯仿;可燃,具爆 炸 性。
12
4. 毒性机制 接触高浓度正己烷,可致急性中毒,麻醉作用导致中枢神
经系统抑制;长期过量接触可引起周围神经病,病理检查可 见轴索肿胀、变性、萎缩及脱髓鞘改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 全阐明,多认为与其代谢产物2,5-己二酮有关。
现已发现2,5-己二酮能在神经微 丝蛋白分子间形成蛋白交联,引起 轴索内神经微丝聚积,引起局部肿 胀,导致髓鞘断裂、轴索萎缩;2,5己二酮还有可能影响轴索能量生成, 干扰正常的轴浆转运导致局部神经 丝聚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