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九章《计算器与数学探究》中的第二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详细内容包括: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探索并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熟练进行四则运算。

2. 培养学生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四则运算的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小华和小明在公园玩跷跷板,他们的体重分别是40千克和30千克,请问跷跷板平衡时,他们分别距离中心点的距离是多少?2. 例题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跷跷板平衡时,小华和小明分别距离中心点的距离。

(2)通过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两边的力矩相等,即40千克×距离1 = 30千克×距离2。

(3)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的乘积相等,且一个数增大,另一个数减小。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探索规律(15分钟)① 两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与它们的差之间的关系;② 三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最大时,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1)两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最大时,两个数相等;(2)两个数的差越小,它们的乘积越大;(3)三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最大时,三个数相等。

六、板书设计1.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2. 内容:(1)跷跷板平衡问题(2)两个数的和一定,乘积与差的关系(3)三个数的和一定,乘积最大时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2 + 3,3 + 4,4 + 5,② 1 × 2,2 × 3,3 × 4,(2)小华和小明分别距离跷跷板中心点2米和3米,他们的体重分别是40千克和30千克,跷跷板平衡时,他们分别距离中心点的距离是多少?2. 答案:(1)规律:两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与它们的差之间的关系。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探索数的规律。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2. 计算器的熟练运用。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2. 提问:计算器除了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还可以做什么呢?二、探索规律(15分钟)1. 出示一组数列:1, 2, 4, 7, 11, 16, 22, ...2. 提问:观察这组数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 学生尝试找出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

5.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验证结果。

三、总结规律(10分钟)1. 根据学生的分享,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列的规律。

2. 规律: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一项加上一个递增的数,递增的数从1开始,每次增加1。

3. 提问: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出数列的下一项吗?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另一组数列:2, 5, 10, 17, 26, ...2. 提问:观察这组数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 学生尝试找出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

5.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验证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数列规律?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数列规律,并简要说明。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用计算器探索以下数列的规律,并计算出下一项:a) 1, 4, 9, 16, 25, ...b) 3, 6, 12, 24, 48, ...c) 0, 1, 1, 2, 3, 5, 8,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02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202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202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

通过计算器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数列中的规律,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引导探究法。

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方面,采用的是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计算器和相关的教学素材,以便学生能够实际操作计算器进行探索。

另外,我还准备了课件和多媒体设备,以便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和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我将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例如:“小明用计算器计算了1+2+3+...+10,想知道结果是多少。

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助小明计算,并观察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

”通过这样的引入,激发学生对数列中规律的兴趣,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我将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不同数列的前n项和,并观察计算结果之间的规律。

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当数列中的公差为1时,前n项和有什么规律?2) 当数列中的公差为2时,前n项和有什么规律?3) 当数列中的公差为3时,前n项和有什么规律?通过这种引导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让他们主动发现规律。

《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举例:在讲解四则运算时,教师可通过具体例题,如“32 + 57”,演示如何在计算器上正确输入,并解释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计算器操作的熟练度:部分学生对计算器按键功能不熟悉,容易按错键,导致计算错误。
-观察规律的敏锐度:学生可能难以从计算结果中快速发现数学规律,需要引导和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计算器应用于生活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需要教师指导解题思路。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功能以及它在探索数学规律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计算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计算器的操作热情很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还不够熟练,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功能的运用,比如括号的运用和连续计算等。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计算器基本操作的训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快速准确计算的情况?”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计算器的奥秘。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发现并掌握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发现并理解数学规律。

2.难点: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如:斐波那契数列、平方数、立方数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数学规律。

(二)探索规律1.学生自由分组,每组一台计算器。

2.教师提出探索任务:使用计算器,寻找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索,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平方数的规律:1^2=1,2^2=4,3^2=9,……(2)立方数的规律:1^3=1,2^3=8,3^3=27,……(3)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4)其他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三)深入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1)求一个数的平方或立方。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平方数或立方数。

(3)利用等差数列求和。

(4)利用斐波那契数列预测发展趋势。

(四)实战演练(1)用计算器求1到10的平方和立方。

(2)判断下列各数是否为平方数或立方数:16,25,27,64,125。

(3)求1到10的等差数列之和。

(4)利用斐波那契数列,预测第10个数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选用计算器,探索其他有趣的数学规律。

3.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发现并掌握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

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填出后面四道算式的得数。

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得数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较算式的特点,从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第43页练习七第5-8题。

(第四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算式计算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计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为课堂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准备。

2. 游戏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用计算器玩“猜数字”游戏。

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不能说出。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探索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PPT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今天的新课,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计算器),有了它,我们的计算既快捷又准确,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接下来我们就用计算器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了解用计算器的好处,让学生带着“特殊功能”这个疑问进入新课。

⊙合作探究,总结规律1.建立猜想。

出示例9中的前两题:1÷11 2÷11(1)使用计算器。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1÷11的结果。

(2)根据结果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得出1÷11=0.0909…,如果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11不变,被除数乘2,得到的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提出猜想:0.0909…×2=0.1818…,因为除数11不变,被除数1扩大到了原来的2倍,商也应该扩大到原来的2倍。

2.验证猜想。

(1)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2÷11的商,验证猜想。

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方案

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方案
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方案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方案
本节课我们将依托教材第七章《计算器与数学探究》第三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规律的探索。具体内容包括:
1.探索平方数和立方数的规律;
2.运用计算器计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项数、和等特征;
3.探索数的阶乘以及与幂的关系;
-难点四:数学建模,如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如计算贷款的每月还款额,能够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器求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互动的提问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器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学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与问题解决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平方数和立方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器验证其规律;
(2)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运用计算器计算其项数、和等特征;操作;
(4)将数学规律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举例:
-难点一:平方数和立方数在数轴上的分布,如平方数是间隔递增的,而立方数增长速度更快,通过计算器找出规律;

全面解析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模板

全面解析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模板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这个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以及探究数学规律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很多老师采用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案模板,下面我们来全面解析一下这个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的一个较为复杂的主题。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目标,以推动学生全面提高。

在这个教案模板中,我们可以看到下列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常见的计算器操作技巧。

2、培养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发现、归纳和总结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如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和分数的互换等。

5、了解数学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过程该教案模板的教学过程是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一、引入环节。

通过提问和展示计算器操作方法来引入主题。

例如:“怎么样让计算器显示小数?”二、知识传授环节。

通过讲解相关知识,如计算器上的加减乘除、小数符号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三、组织学生活动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安排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将针对不同的问题,探索数学规律。

例如:“输入不同的小数,在计算器中按不同的操作,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四、师生互动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引导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向学生进行必要的解答和说明。

五、课堂总结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向学生进行回顾性总结,通过让学生将探索过程中的规律提取出来,来梳理和总结本课内容。

三、思考题在掌握了教案模板的基本内容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可以在讲解过程中适当减少内容,以提高效率。

应该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重点和难点解析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是教学设计的重要补充,以下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1.反思的深度:课后反思应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改进措施。
补充说明:课后反思要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学效果的达成等进行全面评估,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a.和不变;b.积不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发现了四则运算的规律,但部分学生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学问题中的规律,如数的平方、立方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解析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计算总价,引出计算器的作用。
2.例题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观察四则运算中的规律。
(1)计算以下各题,观察计算结果:
12 + 23 =
45 - 18 =
32 × 15 =
63 ÷ 9 =
(2)将上述算式中的数字替换为其他数字,再次计算,观察计算结果。
3.随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并分享计算结果:
13 + 27 =
48 - 16 =
36 × 14 =
72 ÷ 12 =
4.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通过计算,你发现了四则运算中有哪些规律?
(2)这些规律如何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计算问题?
5.总结规律(5分钟)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于本节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内容,以下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3单元小数除法第7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教材P35例9。

【教学目标】1.能利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来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

2.提高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发现商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前面我们学习过用计算器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P35例9。

1.探索规律。

(1)独立计算。

师:用计算器计算出各题的答案。

(2)交流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情预设】预设1:商是循环小数。

预设2: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2.应用规律。

师: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是如何写出来的。

3.思维拓展。

师:如果我们继续往下探索,这样的规律还适用吗?算出下面各题的商。

(可以借助计算器)10÷11=11÷11=【学情预设】学生能发现第一个适用规律,第二个不适用。

4.跟踪训练。

完成教材P35“做一做”。

(1)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题,探索规律。

(2)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面两题的结果。

三、巩固运用1.教材“练习八”第12题。

(1)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探索规律。

(2)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面三题的结果。

2.教材“练习八”第13题。

(1)交流规律,根据规律写得数。

(2)然后用计算器验算。

3.教材“练习八”第14题。

(1)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先让学生自己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主动探索规律,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究规律》教案范文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究规律》教案范文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究规律》教案范文三篇1 教学目的: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究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拟、猜测、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的根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究数学规律的经历,开展思维才能。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别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别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究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究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比赛提醒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板书:计算器),我们已经在上学期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谁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注意点?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计算器,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干什么呢?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2.如今老师想和你们进展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为了公平起见,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出示题目。

谁赢了?你知道沈老师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口算,是因为我知道了乘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规律(板书:规律)今天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探究规律。

(补充课题)(二)猜测,举例验证,发现规律1.出示表格,请看这张表格,在乘法算式中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一个因数是36,另一个因数是30,请用计算器计算出36×30的积。

请大家注意,如今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请你猜一猜得到的积和1080会有怎样的关系?下面的3组算式的积和1080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刚刚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想法称之为猜测,要想证明这个猜测是否正确,我们还是需要对它进展验证,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计算)2.好,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完成作业纸上的表一。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学规律。

2. 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计算器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呢?二、探索规律1. 出示例题:计算 1 2 和 2 1 的结果。

2.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结果。

3.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4. 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计算 3 4 和 4 3 的结果。

2. 学生独立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结果。

3. 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交换律。

四、拓展延伸1. 出示拓展题:计算3×4 和4×3 的结果。

2. 学生独立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结果。

3. 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交换律。

五、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回家后,使用计算器探索更多的数学规律。

2. 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索,使学生发现了数学中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在《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节课中,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是教学的核心。

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总结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

2. 通过使用计算器,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计算器发现并总结数学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计算器。

2. 准备用于实践探索的数学题目材料,其中包括一些有规律的数列、数学运算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入课堂活动:“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但是,除了进行传统的算术运算,我们能否通过使用计算器来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呢?请思考一下。

”Step 2:探索规律2.1. 数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有规律的数列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数列中的数字。

例如,“1,2,4,8,16,32,...”,请学生计算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并总结规律。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计算器功能,如乘法、幂运算等,以便更好地发现规律。

2.2. 运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带有运算符的数学题目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例如,“12 + 34 =?”、“56 - 23 =?”、“78 * 9 =?”、“90 ÷ 6 =?”等。

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后,可以比较计算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总结运算规律。

Step 3:总结规律学生在完成探索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他们发现的规律。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汇报,或者直接在黑板上整理出总结的规律。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对所发现的规律进行解释和推理,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Step 4:应用规律4.1. 运用数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数列的前几项,并要求学生预测后面几项的数值。

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预测,并解释推理过程。

例如,“1,4,9,16,25,...”,请学生预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并使用计算器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推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让学生充分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对规律的发现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所以教学设计中要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和空间。

先让学生独立发现,再以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重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运用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发现规律后,设计了一组反馈练习,让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商,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是如何想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运用规律的能力。

学习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究简单的计算规律。

2.能应用探究出的规律进行计算。

3.体会到计算器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能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学习难点能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计算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的课堂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计算器),有了它,我们的计算既快捷又准确,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计算器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学生带着好奇心与老师共同进入新知的探究。

1.按规律填数。

(1)6.252.5(0.4)(0.16)0.064(2)73.51.75(0.875)(0.4375)0.21875二、用计算器自主探究规律1.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规律。

(1)组织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35页例9,汇报结果,老师板书。

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商。

(3)总结规律。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数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方法,发现数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规律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发现并掌握数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器、PPT、黑板。

学具: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PPT展示一个数序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几个简单数值,让学生感受计算器在数学探究中重要作用。

2. 例题讲解1×1=1,2×2=4,3×3=9,4×4=16,5×5=25,…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找出规律。

(2)讲解规律,并进行拓展:平方数规律。

3. 随堂练习1+2=3,2+3=5,3+4=7,4+5=9,5+6=11,…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进行讲解。

(2)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其他数规律。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规律:平方数:1×1=1,2×2=4,3×3=9,4×4=16,5×5=25,…连续奇数:1+2=3,2+3=5,3+4=7,4+5=9,5+6=1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使用计算器计算1×2,2×3,3×4,4×5,5×6,…,并找出规律。

(2)使用计算器计算1+3,2+4,3+5,4+6,5+7,…,并找出规律。

2. 答案:(1)规律:每个乘积比前一个数多1。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第【1】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教材P35例9及练习八第10~15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

教学准备:师:计算器、多媒体。

生: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 63.79÷5.2=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2.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1÷11=0.0909… 2÷11=0.1818…3÷11=0.2727… 4÷11=0.3636…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 7÷11= 8÷11= 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运用互动方式的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模板

运用互动方式的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模板

教材目标1、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归纳和总结有规律的问题;3、提高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重点1、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观察、分析、探究和归纳;3、抓住问题的规律。

教材难点1、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总结;2、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计算器、黑板、白板、笔、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堂开始时,老师把一种问题放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说出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66,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入这个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探究问题老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举一个例子:计算132÷4。

在学生会使用计算器后,老师再把问题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

这时,学生算出来的结果为33,即66÷2=33。

老师询问学生如何用计算器算出来的,学生回答是先输入第一个数字,输入除号,输入第二个数字。

老师再让学生尝试输入132÷3、132÷5、132÷6,在每一次计算结果之后,让学生归纳和总结出哪一些数字可以整除132,哪一些数字不行。

同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几个计算技巧,比如说整数除法的一些规律。

三、制订方案根据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方案,比如说输入67÷8,看看计算器会如何显示。

四、调整方案当学生做到这一步时,他们通常会面临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需要调整方案的时候。

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思考,看哪些数字可以和132整除,比如说66、33、22、11、4、3和2。

五、验证方案终于,学生们成功了,他们得到了一个有规律的方案,并且证明了这个方案的准确性。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看看能否得出一个更加完美的方案。

六、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七、作业老师可以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使用计算器寻找规律的能力。

这里是一些例子:1、计算51×49;2、计算187÷11;3、计算17的二次方;4、计算22的三次方;5、计算72的平方根。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质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质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第七章《计算器与数学探究》第二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通过计算器探索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

2. 通过使用计算器,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计算器发现并理解数学中的规律。

重点: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器、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总价。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演示计算器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数值计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计算下面各题的结果:123 + 456789 32156 × 98144 ÷ 121, 3, 5, 7, 9,4. 知识拓展(10分钟)(1)一个数加上100后,再减去100,结果是多少?(2)一个数乘以2,再除以2,结果是多少?(3)一个数乘以10,再除以10,结果是多少?六、板书设计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2. 数值计算练习题3. 数学规律探索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456 + 234802 35764 × 25175 ÷ 52, 4, 8, 16,2. 答案:(1)690445160035(2)下一个数为3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计算器操作和数学规律时,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拓展延伸:(1)课后让学生尝试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0-04-15数学教案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1教学目的: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1、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9”让学生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2、介绍缺8数“12345679 ”,这个数非常神奇,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它。

你们想不想来探究它? 3、先告诉老师在‘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老师将用算式算出一串你喜欢的数送给你,高兴吗? 12345679 ( ) 4、揭示课题很神奇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数学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

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 5、提出学习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1÷11 2÷11 3÷11 4÷11 5÷11 (1)学生独立操作。

(用计数器计算)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结果,充分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来写的商? ⑷再用计算器验证。

5、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 1、数字宝塔P29“做一做”补充:333333.3 666666.7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补充题学生的计数器数位不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结果) 2、寻找奥秘 P31第7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

3、考考你的眼力! P31第8题学生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

4、实践作业自学课本P31——什么是“数字黑洞”?并进行验证!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2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29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数和最小数,并用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 go!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独立练习 P31 7-9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3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比赛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板书:计算器),我们已经在上学期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谁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注意点?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计算器,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干什么呢?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2.现在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为了公平起见,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出示题目。

谁赢了? 你知道沈老师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口算,是因为我知道了乘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规律(板书:规律)今天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探索规律。

(补充课题) (二)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1.出示表格,请看这张表格,在乘法算式中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一个因数是36,另一个因数是30,请用计算器计算出36×30的积。

请大家注意,现在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请你猜一猜得到的积和1080会有怎样的关系?下面的3组算式的积和1080又会有怎样的关系? 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想法称之为猜想,要想证明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还是需要对它进行验证,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计算) 2.好,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完成作业纸上的表一。

我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计算的结果。

请大家看到这一组三道算式,它们之间的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和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竖着指)第一个因数都是36不变(板书:箭头、不变),再看看第二个因数呢?第二道算式中,第二个因数是30乘了2得到了60,(板书:箭头、×2,60),再看看积是怎么变化的呢?第二道算式的积2160就相当于1080乘2。

(板书:箭头,×2,2160)第三道算式中第二个因数和积又是怎么变化的呢?谁来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组算式,它们和刚才的三道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刚才一组算式是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和积在变。

这一组算式是第二个因数不变,都是30……(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6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也就是说,在一道乘法算式中,只要保持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了几,那么它的积……(也跟着乘几)(板书)这就是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和我们刚才×××同学的猜想是不是一致的’? 3.那么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在其它的算式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下面就让我们当一回小小数学家,再举更多不同的例子来进一步验证,好吗?” 在验证之前,请同学们仔细看好这里的学习步骤。

看好了吗?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小组合作进行验证并完成表二。

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验证的例子? 请你指在上面说一说你们的算式中,因数是怎么变化的?积是怎么变化的?你们的例子符合积的变化规律吗?还有哪个小组想来说一说?你们的例子符合积的变化规律吗?有没有哪个小组举的例子不符合积的变化规律的? 4.小结:刚才我们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力量,进行举例验证,我们发现每个小组举的例子都符合积的变化规律,我们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吗?能举完吗?虽然我们不能举完所有的例子,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数学上就可以说在任何一个乘法算式中,都存在这样一个规律。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其实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悄悄地用过了积的变化规律⑴现在你能用今天发现的规律解释(口算43×60,430×6) ⑵再比如(竖式计算850×13)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既然找到规律了,我们就要善于应用。

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本翻到83页。

用规律快速口算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比比谁最善于应用规律。

学生独立填写。

我们一起来校对一下结果,做对的同学举手。

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我来看一下,这里的第三列因数是怎么变化的,积呢?第5列的因数和积是怎么变化的呢?观察的真仔细,看来你们很善于应用所学的数学规律! 2.想不想继续进行挑战,请继续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

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

我们一起来校对一下结果,做对的同学举手。

谁来说一说,第一组题目当中,你是怎么根据这里第一题的得数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的?第三组呢,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3.下面请大家再拿出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请大家帮老师算一下37037×3的结果,结果是多少? 下面沈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的反应能力了,看谁很快告诉老师答案,你知道37037×( )=222222吗? 这回你们不用计算器就知道这里应该填什么啦?这样吧让我们使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算算看,这里面到底是不是填6。

你们为什么一下子就知道了这里是填6的呢?(真聪明,真善于观察和应用),下面就请大家继续应用这个规律完成下面的四道题目,做在作业纸上…… (指两题说一说理由) 4.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课堂一开始老师和大家比赛的这几道题目。

现在你们知道沈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了吗? 沈老师只要记住一道算式的结果,就可以很快的算出其它算式的结果了。

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这个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计算变得非常(简便) 5.想不想继续进行比赛了?这次,是你们同学之间进行比赛了,请组长把作业纸二发给组员,我说开始以后才能动笔。

(评价:这位同学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我们把它称为新的猜想,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研究,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 (四)总结全课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请你围绕下面五点对自己的学习做个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