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质量管理及统计技术 名师名家: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戴明质量管理14条

戴明质量管理14条

戴明质量管理14条戴明博士提出的十四条思想,虽然已是上世纪的事情,虽然从现在的眼光看,还没那么系统性,有些条可能还可以进行进一步整合,但对质量管理的相关见解,无疑鞭策入里,其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辉!1.提高产品与服务要有持续不变的目的。

此目的是要具有竞争力、持续经营,以及提供变业机会。

2.采用新观念。

我们处在一个新经济时代,西方管理翥挑战,了解自己的责任,并领导转型。

3.停止靠检验来提高质量。

第一次就把产品做好,不再依赖大量的检验。

4.废除以最低价竞标的制度。

以降低总成本的方法来取代,每项材料以单一供应商为原则,建立彼此之间忠实与依赖的长期关系。

5.不断地提高生产与服务系统,以提高质量与生产力,从而成本也会不断降低。

6.建立在职训练制度。

7.建立领导体系。

管理的目的是帮助员工,让他表现得更好,更有效率地使用机器设备。

管理者的管理也需要重新检修,就像员工一样。

8.排除恐惧,使人人都能有效地为公司工作。

9.破除部门与部门间的藩篱。

研发、设计、销售与生产人员必须团结合作,并事先发觉产品及服务所可能碰到的潜在问题。

10.消除那些要求员工做到零缺点及高生产力水准的口号、训示及目标。

这些东西只会造成反效果,因为造成低质量和生产力的许多原因是系统的问题,而非工人所能控制。

11.废除工作现场的工作标准量,代之以领导;废除目标管理、数字管理法及数值目标,代之以领导。

12.排除那些不能让工人以技术为荣的障碍。

管理者的职责,必须由仅重视数量改为重视技师;排除那些不能让管理人员及工程师以技术为荣的障碍。

这也就是说年度考绩制度及目标管理必须停用。

13.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教育与自我提高机制。

14.让公司每个都致力于转型。

这种转型是每一个人的工作。

“戴明十四点”质量管理观念

“戴明十四点”质量管理观念
9
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
每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跨部门的质量小组活动将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当各部门有不同的目标的时候,很多的问题就随之产生了,这些部门就不会像一个有效的小组一样去解决问题、设定政策和定义新的方向。
由“部门间壁垒深严”向“发挥团队精神、跨部门紧密合作”转变。
由认为质量部门是“把关者”、“消防队员”向“视质量部门为问题的预防者”转变。
3
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保证质量
“以检验出有缺陷的东西,把他们扔掉为目的已经晚了,没有效率并且成本很高。质量不是来自于检验而是来源于过程的改进。”
而大多数情况下,大量检验既昂贵也不可靠,并不能将缺陷品和合格品严格的分开。
质量应当是内在的,而不是依赖于无数的检查获得的。检查是一个非常有限的工具,只是个补救方法,不能提高质量。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坏的从好的里面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
供应商恶性的竞争,除了会损害供应商自身外,还还可能会损害商品的使用者。
由“单纯的价低者得”向“以质量为前提,综合评价和选择供应商”转变。
由“单凭主观印象评价供应商”向“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质量”转变。
由“频繁更换供应商,哪个便宜就从哪买”向“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忠实的关系”转变。
5
持续且永无止境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
2
采用新观念
“生存的成本与需要花钱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是成反比的,如:可靠的服务可以降低成本,延迟的服务或错误却会提高成本”。由于延迟的服务和错误,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被终止了,这降低了它们存在的意义。
质量高不是昂贵的,质量差才是昂贵的。
由认为“高质量就必然高成本”向“绝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转变。

戴明、朱兰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戴明、朱兰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品质管理]戴明、朱兰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1.戴明的质量理念戴明(W.E.Deming)是美国著名的质量专家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应邀赴日本讲学和咨询,对统计质量管理在日本的普及和深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后来他在美国传播在日本十分有效的质量管理。

1980年,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名为"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节目播出后,戴明便成为美国在质量方面的著名人物。

戴明在主要观点是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主要在公司地管理系统而不在员工。

他总结出质量管理14条原则,认为一个公司要想使其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原则是:(1)建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2)采用新观念;(3)停止依靠检验来保证质量;(4)结束仅仅依靠价格选择供应商的做法;(5)持续地且永无止境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6)采用现代方法开展岗位培训;(7)发挥主管的指导帮助作用;(8)排除恐惧;(9)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10)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11)避免单纯用量化定额和指标采评价员工;(12)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13)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14)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

2.朱兰的质量理念像戴明一样,朱兰(J.M.Juran)作为美国的著名质量专家,曾指导过日本质量管理。

他在1951年出版了《质量控制手册》(Quality Control Handbook),到1998年已发行到第五版,改名为《朱兰质量手册》(Juran Quality Handbook)。

(1)朱兰关于质量的观点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来源于顾客的需求。

在《朱兰质量手册》中他对质量的定义是:①质量是指那些能满足顾客需求,从而使顾客感到满意的"产品特性"。

②质量意味着无缺陷,也就是说没有造成返工、故障、顾客不满意和顾客投诉等现象。

(2)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朱兰博士把质量管理的三个普遍过程,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称为构成质量管理的三部曲(即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是指戴明(W. Edwards Deming)所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也被称为Deming的14个管理观点。

这些原则旨在提高组织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以下是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
1. 制定目标:明确组织的目标和方向,以便依据目标进行管理和决策。

2. 采取系统化的方法:将管理视为一个系统,通过相互关联的过程和活动来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3. 采用长期的视角:长期的质量改进需要持续投入和支持,不能仅仅局限于短期目标。

4. 采纳科学的方法:基于数据和证据制定决策,避免凭个人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

5. 增加知识和技能:持续培训和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组织的质量和效率。

6. 采用现代方法管理: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工作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7. 优化团队合作:建立团队合作的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8. 消除恐惧:鼓励员工主动参与质量改进,消除对变化和创新的恐惧。

9. 打破壁垒:建立跨部门的协作和沟通机制,消除各部门之间的分隔和障碍。

10. 消除指标导向:不仅仅依赖于指标和数据,要综合考虑质量、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11. 促进持续改进:不断寻求和实施质量和效率的改进措施,
以逐步提升组织的绩效。

12. 采用员工参与的方法: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和决策过程,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投入。

13. 优化供应链: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机制,确保供应商的
质量符合要求。

14. 采用持续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质量管理理念
和技术,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戴明论质量管理读后感

戴明论质量管理读后感

戴明论质量管理读后感《戴明论质量管理》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管理著作,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戴明。

这本书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做了深入的探讨,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戴明先生对于质量管理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也对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一些启发和反思。

首先,戴明在书中提到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认为,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也让我对质量管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自己的质量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戴明在书中提到了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他认为,要想实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创新。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原则和方法,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这些方法和原则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自己的质量管理水平。

最后,戴明在书中提到了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他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成功案例为例,深入地阐述了质量管理的实践方法和技巧,为读者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阅读这些案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戴明先生对于质量管理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对我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质量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戴明论质量管理》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管理著作,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做了深入的探讨,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对质量管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自己的质量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戴明的质量管理哲学

戴明的质量管理哲学

戴明的质量管理哲学- -Tag:质量管理哲学戴明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学说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戴明学说简洁易明,其主要观点"十四要点"成为本世纪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戴明的"十四要点"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2.采纳新的哲学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停止依靠大批量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

正确的做法,是改良生产过程。

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

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

公司一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

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质量。

5.不断地及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

6.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上,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当知道之后,管理当局必须采取行动。

8.驱走恐惧心理所有同事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或表达意见。

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1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激发员工提高生产率的指标、口号、图像、海报都必须废除,很多配合的改变往往是在一般员工控制范围之外,因此这些宣传品只会导致反感,虽然无须为员工订下可计量的目标,但公司本身却要有这样的一个目标:永不间歇地改进。

戴明的管理思想精髓:质量是生存之本

戴明的管理思想精髓:质量是生存之本

戴明的管理思想精髓:质量是生存之本人物介绍戴明( W·Edwards·Deming )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

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 ,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学说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戴明博士生于1900年10月14日。

直到80 岁,也就是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报道出他的新闻专辑“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 (If JapanCan⋯WhyCan'tWe ?)之后,他的祖国——美国才终于发现了这位旷世奇才。

戴明语录质量无须惊人之举。

——戴明创造产品与改善服务的恒久目标一个产品要在市场上站得住脚,一方面是质量,另一个方面是服务。

最高管理者一般要从短期的目标上迷途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

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标。

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对待产品质量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和负责,绝对不能容忍用粗劣的原料来制作自己的产品,也不能用一种不良的操作来完成产品的制作,对于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要严格管理。

我主张不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验,为什么呢?我认为自己要做到信心十足,百分之百的相信就要首先自己相信自己。

检验的目的是什么?那是用来检验是不是有次品存在的,如果真的有次品存在,那是企业的失败。

如果相信自己绝对没有,那就是企业的成功。

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改良。

因为如果真的要检验,等检验的结果出来的时候,其实早就晚了,因为这些产品都已经生产出来了,即将投入市场了。

他们有可能真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余下的就是用改进来完成它的不足之处了。

我从1950 年开始就在日本指导质量管理的工作,一直做了四十多年。

很多人说日本的质量管理是被我带动起来的,我觉得这样说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以前在日本也有一些统计的方法,但是我很快就发现这些方法犯了以前美国企业界所犯的错误。

戴明 质量定义

戴明 质量定义

戴明质量定义戴明质量定义简介戴明( Deming)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质量管理专家之一,被誉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他提出了许多对于企业管理和质量改进至关重要的概念和原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质量定义。

戴明的质量定义深刻影响了许多企业和组织,使它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相关定义以下是戴明质量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1.按照需求满足程度来定义质量:戴明认为,质量应该以是否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标准。

只有产品或服务完全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才能被认为是高质量的。

因此,企业应该把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努力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2.质量是管理的责任:戴明强调,质量是由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决定的。

质量问题的根源通常可以追溯到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

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承担起质量改进的责任,并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质量是系统性的:戴明认为,质量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整个组织运作的结果。

质量的改进需要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考虑,不仅要关注单个环节的问题,还要追溯和控制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4.质量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戴明提倡持续改进的理念,认为质量的提升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企业应该通过使用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不断监测和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理由戴明的质量定义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原因如下:1.顾客满意度的关注:戴明的质量定义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强调了企业应该把顾客放在中心地位,关注顾客满意度。

这有助于企业了解顾客需求,提供符合其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客户忠诚度。

2.管理责任的强调:戴明的定义将质量问题与管理决策和行为联系在一起,使得质量问题不再是质检部门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事项。

这有助于提高管理层对质量改进工作的重视,并推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3.系统性思维的引导:戴明的定义强调质量是整个组织运作结果的体现,引导企业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和改进质量问题。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的质量观点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的质量观点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的质量观点1. 管理的责任戴明认为,质量是管理的责任。

他强调,管理层应当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负主要责任,而不仅仅是生产部门或质量部门的责任。

管理层应当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并通过不断改进过程和系统来实现这些目标。

这种以管理层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思想,被称为“戴明环”。

2. 统计方法的应用戴明提倡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改进过程。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才能了解过程的特性和变异性,从而采取正确的改进措施。

戴明发展了许多统计方法和质量工具,如控制图、因果图、直方图等,这些方法和工具成为了现代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3. 品质管理循环戴明提出了著名的“品质管理循环”(PDCA循环)。

这一循环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四个阶段。

戴明认为,持续改进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不断进行PDCA循环,企业能够不断改进其产品和过程,提高质量水平。

4. 员工参与和培训戴明强调员工的参与和培训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员工是质量的创造者,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质量改进的过程中。

此外,戴明还强调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质量意识,从而更好地推动质量改进。

5. 长期稳定的质量目标戴明主张企业应当制定长期稳定的质量目标,而不是追求短期的利益或过高的产出。

他认为,追求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 合作与合作伙伴关系戴明提倡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他认为,只有通过合作,企业才能实现更高的质量水平和更好的绩效。

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赢。

7. 领导力的重要性戴明认为,领导力对于质量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

他强调管理者应当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质量改进。

领导者应当为员工树立榜样,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戴明的质量观点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念和方法帮助许多企业实现了质量的飞跃,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摘要:1.戴明的质量管理理念简介2.14 条质量管理原则详解2.1 建立系统观念2.2 接受新的理念2.3 客户为中心2.4 领导者的作用2.5 员工参与2.6 过程控制2.7 持续改进2.8 实事求是的决策2.9 互利的供应商关系2.10 系统解决方案2.11 预防胜于检查2.12 持续教育2.13 贯彻执行2.14 建立长期理念正文:戴明的质量管理理念简介戴明(W.Edwards Deming)是一位美国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他的质量管理理念在上个世纪80 年代被日本企业广泛采纳,并帮助日本经济崛起。

戴明的质量管理理念的核心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其目标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期成功。

14 条质量管理原则详解2.1 建立系统观念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将所有环节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企业应以系统观念为指导,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2.2 接受新的理念企业应积极接受新的质量管理理念,摒弃传统的以产量为目标的管理方式,转而追求质量与效率的平衡。

2.3 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企业应站在客户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2.4 领导者的作用领导者在质量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需要制定明确的质量政策,创造有利于质量管理的环境,并亲自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2.5 员工参与员工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他们的参与对质量改进至关重要。

企业应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

2.6 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预防质量问题的关键。

企业应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2.7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永恒目标。

企业应不断寻找提高质量、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的方法,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

2.8 实事求是的决策企业应以事实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决策。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9 互利的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

戴明质量管理全面的思想

戴明质量管理全面的思想

戴明质量管理全面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戴明的名字,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相连。

他从统计学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入手,经过多年摸索,为质量管理提出了系统全面的思想、理论和方法。

在戴明眼里,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过去所有的质量管制办法,都无助于质量的真正提高。

他认为,以用户满意为宗旨,是质量管理的起点。

他关于只有高质量才能降低成本的断言,对质量、成本、生产能力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全新的论证,从而彻底改变了质量研究的传统观念。

他提出的质量管理十四要点,在企业管理思想上具有突破性意义,尤其是他关于系统问题和变异问题的区分,在质量管理的方法改进上具有重大作用。

日本的战后经济崛起,戴明是首位功臣。

由他主持的四日谈,也对促进美国管理转型影响巨大。

而戴明同德鲁克之间的学术论争,对于管理学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有着相当影响。

管理世界由量向质的转变,学习型组织在质量管理中的体现,在戴明的思想中有代表性的反映。

不了解他的人,会被他所起的社会作用所折服;了解他的人,则会为他思想中的哲学光辉所感召。

威廉。

爱德华兹。

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1900-1993),是一位在美国成长起来的质量管理学者,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勤奋而有效的抽样调查专家,同那些成千上万为政府效劳的专业雇员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戴明本人,他来到日本,在战后日本的经济重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业绩,大师的地位由此奠定。

随着日本经济对美国的进逼和威胁,美国人开始重新打量戴明,并把他的思想“引进”回国内。

一代名师,在日本和美国的经济互动中“左右逢源”,走向世界。

在美国本土的成长戴明于1900年10月4日生于美国依阿华州的苏城(Sioux City),他的父亲是个农场主,但并不富有。

从小戴明就养成了自食其力的习惯,以打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

他打工的范围很杂,包括傍晚点亮街灯、扫雪、为饭店打杂、清理床铺等等,什么都干。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与管理十四要点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与管理十四要点

管理十四要点:
3、不再依赖大量检验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企业家学会了转嫁产品生产责任风险 的办法,那就是检验。用检验发现不合格的产品,由制造不合格品 的员工承担全部责任或连带责任。不论是在工作时间上、成本计算 上,还是在设备磨损上,企业家都不愿承担因员工的失误所造成的 损失,而把这种责任转嫁到工人头上。这种兴起于19世纪铁路大 发展时期的管理方法曾被称做“抓罪犯”。
管理十四要点:
2、采用新的观念 新观念的核心,是提高质量会降低成本。“同样一笔钱买到的产品与服
务越好,生活开销就愈低。”戴明指出:“可靠的服务降低开销,延迟与错 误就增加开销。”这同传统的观念大相径庭。传统观念认为,高质量意味着 增加开销。
管理十四要点:
戴明指出,质量必须成为一种“信仰”。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顾 客没有较多的选择,出于需要,顾客不得不购买那些令人不满意的产品 和服务。然而,当今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顾客的挑选范围越来越大, 对于那些不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顾客可以扭头就走。没有了顾客,就没 有了企业。质量变成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必须 更新观念,对质量精益求精。这就需要同各种各样不讲质量的恶习做斗 争,战胜那些沉疴痼疾。戴明这样说:“我们需要的新观念是,粗制滥 造和劣等服务是不能容忍的,任何缺陷都是不能接受的。”他认为,我 们应当崇尚品质,正如当年我们崇尚进步一样。
管理十四要点:
1、创造永恒不变的目的,提高产品与服务
质量管理不是临时举措,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是消防队 式的“救火”,要有长远考虑。所以,质量管理要落实在持久的竞争 力上,以稳定持续的经营为基础。只有最高主管们能够建立组织所不 可缺少的恒久而一致的目的,并形成支持这一长远目的的核心价值观, 为企业确定出长期方向,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质量管理 名言 戴明

质量管理 名言 戴明

质量管理名言戴明
“品质就是价值,它是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客户满意度的度量尺。

品质管理是一个终身的责任,而不是一个短暂的目标。

”这句话是美
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名言。

在全球范围内,戴明的名言已经
成为了质量管理的代表语言,在企业中广泛传播和运用。

戴明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了统计质量控制(SQC)的理论
和方法,并在日本采用并推广。

他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被誉为“质
量管理三驾马车”之一。

他强调,将质量作为企业的首要目标,需要
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以达到最佳质量。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戴明认为,客户满意度是最终
的标准。

因此,企业应该聚焦在提高整体质量水平,从而满足客户需求。

他提倡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流程,是企业持
续改进的重要工具。

通过PDCA流程,企业可以制定行动计划,建立检
查机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地改进质量。

戴明的名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品质就是价值”。

他强调,产
品的质量应该以产品带给客户的价值为基础,因此企业要从顾客的角
度出发,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满意度,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总之,戴明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企业文化中。

只有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其说
质量管理是一种理念,不如说它是一种生存方式。

企业必须要始终关
注产品和服务质量,并不断改进,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创造更为卓越
的品牌价值。

戴明14条质量管理原则

戴明14条质量管理原则

戴明14条 11) 戴明14条(11) 14
戴明14 戴明14条:12 14条
12、消除障碍,使员工找回以其工作为自豪的权利; Remove barriers that rob people of pride of workmanship
2010-9-2
戴明14条 12) 戴明14条(12) 14
2010-9-2
质量管理专家— 质量管理专家 戴明
戴明14 戴明14条:1 14条
1、建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坚定目标; Create and publish the aims and purposes of the organization
2010-9-2
戴明14条 戴明14条(1) 14
戴明14 戴明14条:2 14条
2010-9-2
戴明14条 戴明14条(7) 14
戴明14 戴明14条:8 14条
8、排除恐惧; Drive out fear, Create trust, and create a climate for innovation
2010-9-2
戴明14条 戴明14条(8) 14
戴明14 戴明14条:9 14条
2010-9-2
戴明14条 戴明14条(5) 14
戴明14 戴明14条:6 14条
6、建立工作岗位培训; Institute training
2010-9-2
戴明14条 戴明14条(6) 14
戴明14 戴明14条:7 14条
7、领导挂帅; teach and institute leadership
2、采用新观念; Learn the new philosophy
2010-9-2
戴明14条 戴明14条(2) 14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戴明(W. Edwards Deming)是一位有名的美国统计学家、整体品质管理(TQM)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家,他发展的14条质量原则和质量管理理论的概念影响了整个管理世界和许多企业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他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几乎是在企业中运用的。

随着教育的发展,对质量管理的概念也开始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因此,引入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对教育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强调采取科学和系统的方法,改进产品质量。

采取科学和系统的方法这一思想是戴明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组织以科学和系统的方法管理和改善产品质量,可以显著提高产品质量,而不是靠一系列似是而非的作法管理人员。

第二,质量必须从一开始就考虑在内。

戴明认为,除了第一点的内容外,质量管理的最佳实践包括质量循环,从设计,供应,生产,交付,客户服务,质量改进,以及闭环的质量管理等,这一点都必须从一开始就考虑在内。

第三,在管理中重视从失败中学习。

戴明强调从失败中学习,这也是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他认为,主要灾难不来自失败,而是来自思想。

不仅要将失败当作机会,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正确地去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免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复失败。

第四,建立积极的质量文化。

戴明提出,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质量问题,但是他还强调,要在职工内心形成积极的质量文化,以获得质量提升的预期效果。

因此,企业必须认真构建一个培养科学管理文化和注重质量文化的良好环境。

把戴明质量管理思想运用到教育领域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教育质量。

首先,引入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的管理改革,将学校的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其次,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带来明显的实际效果。

当然,质量管理的思想也可以有效地活跃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更加充满活力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从以上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引入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大有裨益,而且,由于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本身,是整体化和系统化的,所以更加容易落实,能够更好地改善学校教育质量。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的循环上:
1、计划阶段(plan),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2、执行阶段(do),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3、检查阶段(check),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

4、处理阶段(act),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

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

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也称为戴明法则,是由日本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于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

这些原则旨在帮助组织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实现持续改进。

以下是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条原则的详细解释:第一条原则:创造并维护稳定的目标,以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

戴明认为,稳定的目标是组织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

组织应该为其目标设定明确的指标,并努力维持和改进这些指标。

第二条原则:采用基于实际数据的决策。

戴明认为,决策应该基于实际和可靠的数据,而不是主观的意见或假设。

组织应该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并将数据作为决策的基础。

第三条原则:建立连续改进的文化。

戴明强调,组织应该始终致力于不断改进和创新。

连续改进应该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应该由组织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

第四条原则:采用系统方法来管理和改进。

戴明认为,组织的管理应该基于系统思维,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并采取综合性的方法来管理和改进。

第五条原则:采用基于合作和互利的关系。

戴明鼓励组织与供应商、客户和员工之间建立合作和互利的关系。

这种关系应该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帮助所有相关方共同获益。

第六条原则:培养组织内外的学习和创新。

戴明认为,组织应该鼓励学习和创新,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并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第七条原则:消除害怕、不信任和内部竞争。

戴明认为,组织中的害怕、不信任和内部竞争是质量和绩效的障碍。

组织应该营造一个相互尊重和信任的环境,并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共享。

第八条原则:打破壁垒和摒弃管理者的大棒政策。

戴明认为,管理者应该与员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避免使用命令和控制的方式对待员工。

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反馈,并积极支持员工的发展和成长。

第九条原则:消除目标和考核体系的弊端。

戴明认为,过度追求目标和考核会导致短视和不良行为。

组织应该重新评估目标和考核体系,并确保其与实际表现和长期成功相关。

32 质量管理及统计技术 案例:PDCA戴明循环:交待给你的事儿做成闭环有那么难吗?

32 质量管理及统计技术 案例:PDCA戴明循环:交待给你的事儿做成闭环有那么难吗?

PDCA戴明循环:交待给你的事儿做成闭环有那么难吗?假设你是一家车辆厂的老板,近期新开发的一款新车刚上市,你收到的不是期待的销量大涨的好消息,相反却是大量的质量问题的投诉。

你非常重视,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问题原因,研究危机处理对策。

会议形成了各部门的行动计划。

你非常满意,说:各部门马上行动,散会。

两周过去了,没听到任何反馈,你找研发总裁问,上次开会,让你一周内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怎么没有反馈,情况怎么样?他说,难啊,还没查到原因。

你马上血上头:有困难,你到是说啊,我们可以调集其他资源来帮你啊。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研发总裁笨吗?是因为他领导力差吗?都不是,这是因为你的公司缺少一种叫做“PDCA循环”的管理文化。

01 什么是PDCA循环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

PDCA四个字母分别代表PLAN(计划),DO (实施),CHECK(验证),ADJUST (调整)。

戴明是一位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成名于日本,在他的帮助下,丰田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福特汽车受到日本汽车冲击而内出血之时,戴明又将其长期坚持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美国产业,让他在美国本土也一举成名。

他最影响世界质量管理认知的一句话是:高质量,不是来自基于结果的产品检验,而是来自基于过程的不断改善。

他的这个理念,已经跳跃出质量管理的领域,广泛影响着企业管理,组织成长,个人发展和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

戴明的PDCA 与其说是一种管理手段,不如说是一件“催人奋进”的法宝。

PDCA背后的理念是闭环。

所有管理问题,都需要闭环。

有了PD,没有CA,半个戴明循环,没有关闭,就会一路泄露,损失巨大。

这是多少公司的通病,这就是打水的竹篮。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案例。

你的问题就是走了半个戴明环,只有计划和行动,没有检查反馈,更没有调整。

如果用PDCA循环,你应该这么做。

02 四步运行PDCA循环第一步:Plan(计划)你的紧急会议,就是一次计划会议。

计划先要用到我们之前讲过的WBS_分解工作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明学说及其主要观点
1900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1900年10月14日生于伊阿华州苏城,几次搬家后定居于怀俄明州的鲍威尔。


1921 (戴明就读于怀俄明大学,1921年获工程学士学位。


1925 (1925年他继续在科罗拉多大学深造并获数学及物理学硕士学位。

) 1928 (1928年获耶鲁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40 (在1940年人口统计的准备工作中,统计过程控制代替了正常的办公运作,这样把一些过程的生产效率提高了 6 倍。

)1946 (1946 年日本科学家与工程师联盟( JUSE ) 成立后,他开始与此组织建立联系,戴明由此逐渐成名并应 JUSE 之邀为日本人讲述他的统计方法。


1956 (1956年,美国质量协会授予戴明“休哈特奖章”( Shewhart Medal )。


1980 (20世纪70 年代末,戴明开始同美国主要组织合作,但是直到1980年6月,“如果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一文被国家广播电台( NBC )广播之前,戴明的著作相对来讲还是默默无闻。

戴明因此一举成名,在质量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986 (1986年他的第一本畅销书《转危为安》( Out of Crisis ) 出版。


1993年12月20日,戴明博士以93岁的高龄在他华盛顿的家中与世长辞。

戴明学说及其主要观点
戴明(W.Edwards.Deming)(1900 - 1993)博士是享誉全球
的质量管理专家,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认为“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一旦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率就会自动提高。

”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学说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戴明与日本有着重要的历史渊源,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戴明品质奖”就是以戴明的名字命名的。

1950年,戴明“以较低的价格和较好的质量占领市场的战略思想”对日本工业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八十年代初,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日本竞争对手的冲击频繁地出现质量事故,Pinto 事件是福特汽车公司在现在的轮胎质量事件之前的一次最大的质量事故。

戴明受邀到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唐纳德·彼得森(Donald Peterson)的邀请,来到底特律。

戴明提出长期的生产程序改进方案、严格的生产纪律以及体制改革。

戴明博士将一系列统计学方法引入美国产业界,以检测和改进多种生产模式,从而为后来杰克·韦尔奇等人的六西格玛[1]管理法奠定了基础。

戴明团队精神,跨部门合作,严格的培训,以及同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他强调:质量管理 98% 的挑战在于发掘公司上下的知识诀窍。

可以说,戴明不仅仅是在科学的层面来改进生产程序,他的这些观念远远超前于八十年代所奉为经典的“能动性培养”。

戴明学说简洁易明,其主要观点十四要点(Deming's 14 Points)是本世纪全面质量管理(TQM)的重要理论基础。

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

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2.采纳新的哲学: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

正确的做法,是改良生产过程。

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

因此,只有管理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

公司一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

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质量。

5.不断地及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

6.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上。

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

当知道之后,管理当局必须采取行动。

8.驱走恐惧心理:所有同事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表达意见。

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

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1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激发员工提高生产率的指标、口号、图像、海报都必须废除。

很多配合的改变往往是在一般员工控制范围之外,因此这些宣传品只会导致反感。

虽然无须为员工订下可计量的目标,但公司本身却要有这样的一个目标:永不间歇地改进。

1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定额:定额把焦点放在数量,而非
质量。

计件工作制更不好,因为它鼓励制造次品。

12.消除妨碍基层员工工作畅顺的因素:任何导致员工失去工作尊严的因素必须消除,包括不明何为好的工作表现。

13.建立严谨的教育及培训计划:由于质量和生产力的改善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数目的改变,因此所有员工都要不断接受训练及再培训。

一切训练都应包括基本统计技巧的运用。

14.创造一个每天都推动以上13项的高层管理结构。

戴明认为,接受这14点并采取具体的行动,是管理者对于组织的生存及投资者和雇员的利益负责任的标志。

这14点可以看做戴明管理理念的最概括的表述。

其具体内容如下:
(1)树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久使命,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能够向人们提供工作机会。

(2)接受新的理念。

在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直面挑战,领导变革。

(3)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

要从一开始就将质量渗透或融入到产品之中,从而消除检验的必要。

(4)不要只是根据价格来做生意,要着眼于总成本最低。

要立足于长期的忠诚和信任,最终做到一种物品只同一个供应商打交道。

(5)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

(6)做好培训。

由于缺乏充分的培训,人们常常因不懂得如何工作而不能把工作做好。

(7)进行领导。

领导意味着帮助人们把工作做好,而非指手画脚的惩罚威吓。

(8)驱逐恐惧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为组织有效地工作。

许多雇员害怕提问或拿主意,即使在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或不明白对错时。

他们或是继续用错误的方式做事,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

由于恐惧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

要确保质量和生产率,就必须使每个人都具有安全感。

“最愚蠢的提问也胜于不提问题”。

(9)拆除部门间的壁垒。

不同部门的成员应当以一种团队的方式工作,以发现和理解产品和服务在生产和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0)取消面向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

质量和生产率低下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系统,一般员工不可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

(11)取消定额或指标。

定额关心的只是数量而非质量。

人们为了追求定额或目标,可能不惜任何代价,包括牺牲组织的利益在内。

(12)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

人们渴望把工作做好,但不得法的管理者.不适当的设备.有缺陷的材料等会对人们造成阻碍。

这些因素必须加以除外。

(13)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

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不断发展自己,以使自己能够适应未来的要求。

(14)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起实现转变。

戴明学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为了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管理当局必须树立明确的使命或方向以领导整个组织进行变革,而顾客则是思考一切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其次,企业的管理应当以一个良好的系统为基础,要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系统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这个系统是超越企业的边界的,要通过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来实现系统的综合
效应。

这便是著名的“系统驱动行为”的观点。

再次,重视企业文化和领导的作用,要营造一个“场”或一种氛围来积极地影响人们,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使人们树立起主人翁精神,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使人们发自内心地承担起对于组织成败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重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升每一个人的能力,使人们愿意并且能够为组织的成败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