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年秋季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品味文言的韵律美,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中“静”的内涵,理解君子所需具备的核心品质,感受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嘱托。
3.学习诸葛亮的修身智慧,感受传统文化家书的魅力,感悟家风文化及家风传承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静”的内涵,理解君子所需具备的核心品质,感受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嘱托。
教学难点感受传统文化家书的魅力,感悟家风文化及家风传承的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环节【导入】你知道关于诸葛亮的哪些历史故事?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
鲁迅笔下“多智近于妖”的诸葛亮是“古今第一贤相”,是忠诚和智慧的化身。
同时,他也是教子的千古典范。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言辞恳切的教诲。
讲解题目,“诫”意为”告诫,劝诫”,“书”意为“信【创设情境】出示资料: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日「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一《三国志•诸葛瞻传》核心任务:学完课文,请代八岁的诸葛瞻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任务一为你读“书1.读准字音夫(fU)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dGnb6)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i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dO)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i)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Iii),将复何及!全班齐读,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老父亲对幼子的劝勉,语气平稳深沉。
2.读好节奏出示不带标点符号的竖排文段,自由练读,理清节奏。
出示划分节奏的文段,全班齐读。
根据句意划分节奏,其中四字短句大都是“一三”节奏。
发语词、否定词、实词读重音,节奏感更强烈。
出示对偶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男生读上句,女生读下句。
初中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精品备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精品备课教案诸葛亮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班级语文)《诫子书》精品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班级语文《诫子书》精品备课教案一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3.了解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
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慧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二、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解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解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七上诫子书课程设计

七上诫子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七上诫子书》全文,掌握其文字及文学特点。
2. 学生能够解释《七上诫子书》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了解古代家书的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概述《七上诫子书》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分析《七上诫子书》,提升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字里行间提炼主旨。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意写作,提高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七上诫子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修身齐家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家国情怀。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长辈,养成良好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一年级语文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七上诫子书》,使学生了解古代家书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培养道德品质。
学生特点分析: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古文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需要引导他们发现古文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积极性。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诸葛亮诫子书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古文家书的兴趣。
2. 课文诵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七上诫子书》,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a.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b. 讲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七上诫子书》中的名言警句,分享学习心得。
5.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借鉴课文词句,创作一篇以“诫子”为主题的现代家书。
6. 拓展阅读:推荐与《七上诫子书》相关的古文家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课文诵读,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一、预习展示导入:同学们,“诫”的意思有哪些?(劝诫、训诫、诫严)那在这个(板书“诫子书”)“诫”的意思是?可以是“诫严”吗?不行。
因为“子”的意思是“儿子”,“诫子”的意思是“告诫儿子”,不可能是“诫严儿子”。
所以在词义不明时,我们可以根据词境,用组词法推敲词义。
“书”的意思是?古人称家信、书信为书。
这是谁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诸葛亮。
他是哪个朝代的?谁知道关于诸葛亮的一些故事呢?诸葛亮的故事有许多,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三国志》《三国演义》。
诸葛是忠诚与智慧的代表,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诫子书》是他临终前写给他八岁的儿子的。
与其说是家书,不如说是遗书。
秋风五丈原,54岁的诸葛亮自知命不久,便写了这封家书告诉儿子当如何为人做事。
二、目标引学1.反复朗读,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2.勾画品读关键词句,理解文意,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三、依标自学1.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停连;读准轻重、长短、起伏,读出文言情味。
(1)句首发语词停顿;词或短语意思完整停顿;动宾短语不停顿;对偶前后句停顿相同(2)虚词要读得轻而短,实词要读得重而长。
(3)阴平亲和,阳平高昂,上声强烈,去声哀伤,读出情感的悲伤与难过2.积累词语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一遍。
结合注释,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大家在预习时提出了这几个难字,我们来讨论下。
其他注解有的我们就不说了。
PPT:行、才须学、成学、则、遂四、合作探究“静”之内涵你们认为此文的文眼是哪个字?“静”,因为下文说“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学有所成就需要“静”,“静”是学好的前提。
哪里也说到了“静”?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静”在古代是这样写的。
一边是“青”,同“清水”之“清”,表示非常纯洁,这是手在捡,表示要争取,所以边上是“争”。
原意是全力以赴去寻找门径。
这是说文解字里的。
语文书上“静”的注解是摒除杂念和干扰,然后宁静专一。
那“静”在文中有什么内涵?我们一起来寻求。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名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诫子慎独、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本篇文章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个性独立,开始有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但他们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因此,他们对《诫子书》中所讲述的修身养性、谨慎行事等内容有很强的共鸣,也能从中得到启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诫子书》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能够默写《诫子书》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诫子书》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默写《诫子书》的名句。
2.难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理解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诫子书》的内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诫子书》,理解文章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诫子书》,了解文章的背景,准备讲解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诫子书》,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学习疑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诫子书》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诫子书》,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诫子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锻炼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让学生理解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诫子书》中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积累名言警句。
3.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诵读情况。
3. 检查学生收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三、诵读课文,理解内容1. 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诫子书》。
(2)理解《诫子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诫子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理解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诫子书》。
(2)理解《诫子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诫子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诫子书》中的一些特殊文言词语。
(2)分析《诫子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简要介绍《诫子书》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诫子书》,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诫子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诫子书》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诫子书》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
(2)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提交的读后感,了解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写作练习环节,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七年级新人教版《诫子书》教案设计(精选5篇)

七年级新人教版《诫子书》教案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七年级新人教版《诫子书》教案设计16、诫子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对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2.弄清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理解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背诵课文,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2.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学要点: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3.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
夫(fú)淡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2、解释下列词语。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出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去〕消失。
〔枯落〕凋落,衰落。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诫子书》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内容精湛短小,作者诸葛亮通过书信形式的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3、熟读成诵,感悟先哲情怀,立志修身笃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王湾诗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同学们这两句诗里面的“书”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诫子书》。
明确学习目标:(白板显示)关于作者的一些文学(白板显示以下内容)诸葛亮字(),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在八年级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南宋诗人陆游曾在诗歌《书愤》中这样赞颂他:,。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师提问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读,指出优缺点)2、师明确读音及停顿。
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 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白板显示《诫子书》楷书书法,学生看书法原文大声朗读。
(书法作品无句读,既能考查学生的停顿及朗读水平,又能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书法)4、利用课下注解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翻译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
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
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品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教学设想: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所以我决定一改以往的传统讲法,从引导学生熟练的诵读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共同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时1一、导入新课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诫子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诫子书》的主旨,掌握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古代家训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模拟书信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家教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他们对品德修养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子侄的教诲内容和教育方法。
学生对传统家教文化价值的理解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将传统家教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诫子书》是其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
教学准备:《诫子书》课文PPT课件,包含诸葛亮的生平简介、《诫子书》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与《诫子书》内容相关的图片、故事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家教文化。
学生作业本、笔、模拟书信写作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诸葛亮的画像和简介,简要介绍其生平和《诫子书》的历史地位。
2. 通过与《诫子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激发学生对家教文化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和《诫子书》的成书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历史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淡泊”、“宁静”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诸葛亮对子侄的教诲内容。
深入探讨(15分钟)1. 思想解读:分析文中的教育思想,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举例说明其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2. 现代价值:讨论《诫子书》在现代社会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家教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
《诫子书》教学设计(详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诫子书》的内容,了解作者诸葛亮的教育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孝顺、勤奋和自律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诫子书》的内容,体会诸葛亮的教育思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诫子书》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教学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诫子书》的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教育思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诫子书》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诫子书》,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纠正发音错误。
(三)细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诫子书》的内容,解释疑难词语。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诫子书》的理解和感受。
(四)深入理解1. 教师讲解诸葛亮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诫子书》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诸葛亮与儿子的对话,进一步体会《诫子书》的教育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如何将《诫子书》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诫子书》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
2. 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五十一:小班绘本《小猫钓鱼》活动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钓鱼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制作小猫钓鱼手偶。
活动准备:1. 绘本《小猫钓鱼》2. 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小猫钓鱼手偶的材料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故事《小猫钓鱼》,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小猫钓鱼的乐趣,感受钓鱼的乐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厘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师:这几句诗都提到同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明确:诸葛亮)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诸葛亮,27岁前,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修身;27岁后,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
他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
然而,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
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诫子书》。
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写诸葛亮的诗词入手,引出对诸葛亮事迹和精神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轻松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章1.教师范读同学们认真聆听,并完成下列任务:(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相关资料,注上拼音。
(2)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预设课件出示:(1)提示:应注意易读错的词,如“夫”应该读“fú”,因为它用在句首,是发语词,所以读“fú”,不读“fū”;“淫慢”的“淫”读“yín”。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齐读(1)师指导朗读停顿的划分技巧。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文章以修身养德为主题,强调了品德修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富含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同时也能受到启发,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品德观念逐渐形成,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开始深入。
但他们有时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因此需要通过学习《诫子书》等经典文章,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诫子书》,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了解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诫子书》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将文章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诫子书》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教材:准备《诫子书》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课堂讨论使用。
3.视频或音频资料:准备与《诫子书》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以丰富课堂形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诸葛亮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诫子书》文本,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心得体会。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践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诫子书》中的教诲”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设计有趣且有挑战性的讨论话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加强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诫子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比我想象的要浓厚。通过引导他们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他们逐渐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
1.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以生活化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感觉还可以更加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今后,我可以准备更多与七年级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诫子书》的基本内容、诸葛亮的思想以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言文和古代家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修身养性的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容易陷入定势,不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为了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诫子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能准确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殷切期望,领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语言简洁而深刻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准确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领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修身是成就一切的基础。
今天,我们来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看看他是如何教导儿子修身养性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教师: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2.背景介绍教师:蜀汉建兴十二年(234 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
北伐前写下了《出师表》和《诫子书》。
当时,诸葛瞻 8 岁左右,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教师出示字词:夫(fú)、淡泊(dàn bó)、淫(yín)慢、励精、险躁(zào)、遂(suì)、穷庐(lú)。
教师强调:“夫” 用于句首,表示发端,读“fú”;“淡泊” 的“泊” 读“bó”;“淫慢” 的“淫” 不要读成“yínɡ”;“遂” 读“suì”,不要读成“suí”。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明确:夫 / 君子之行,静 / 以修身,俭 / 以养德。
非淡泊 / 无以明志,非宁静 / 无以致远。
夫 / 学须静也,才 / 须学也,非学 / 无以广才,非志 / 无以成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三、教法、学法设想: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播放《诫子书》歌曲导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其中明代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下面请几位同学说出几个三国演义中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
——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说到诸葛亮,谁能说几个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名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在家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板书课题,诫子书,提醒同学们注意“诫”的写法正文(一)、解题:诫子书诫:警告,劝告。
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
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重要词语:
明确: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轻薄浮躁 冶性:修养性情
句子翻译:
明确: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堂小结: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 ,成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的人,(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由此可见,文章首先提出论点,然后从正(静)反(躁)论证(治学、修身)进行论证,最后劝诫儿子要惜时勤学。
8.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总结诸葛亮写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
诸葛亮循循善诱,劝诫儿子要惜时勤学。从中我们感受到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又有圣贤的谆谆教诲。令人感动和敬佩!
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
备课组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张龙
主备时间
2021.10.22
执教人
执教班级
研备时间
课题
15.诫子书
课时数
3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明确:(1)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论证:
①阐述“静”的价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治学(须“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面)
③修身(戒“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论证“静”的重要性)
(3)结论:劝诫儿子惜时勤学
2.听录音范读,进一步把握节奏。
目标导学二:翻译课文,熟悉内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学生首先自主翻译,老师再加以强调。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重要词语:
明确: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句子翻译:
明确: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第2课时(执教时间: )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一一《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语句分析,理解文意,探究主旨
通过疏通文意,我们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淡泊、励、遂等词语o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法、检测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执教人复备)
第1课时(执教时间: )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和《同步练习册》第15课
2.背诵全文。
3.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第3课时(执教时间: )
1.练习讲解:《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5课
2.练习讲解:《同步练习册》第15课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三级
签批
教研组签批
教研室签批
校长签批
5.第四句话阐明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反面论述说明不“静”即“淫慢”和“险躁”的害处,实际上在说明“静”的重要性。
6.第五句话表达了什么内容?
明确:讲述了不珍惜时间的后果,从反面论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告诫儿子珍惜时间,勤学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7.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这篇《诫子书》观点鲜明,思路很清晰。下面同学们整理一下文章思路。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一生。让我们一起背诵全文。
三、布置作业
1.记忆并摘抄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抄写课文,并翻译全文。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3.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4.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重要词语:
明确: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意志 去:丧失、消失 遂:于是
枯落:凋零,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接世:对社会有贡献 复:又
句子翻译:
明确: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课堂小结: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重要词语:
明确: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句子翻译:
明确: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重要词语:
明确:广:增长
句子翻译: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
2.文章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明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阐释中心论点的?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明确: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1)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有: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